家庭档案范例

家庭档案

家庭档案范文1

1.人物档案。根据文本性质的不同,宋代家庭人物档案大致可分为传记、谱牒、行状碑铭、官文书和日记五个基本类别。这些原始的人物资料是士大夫家庭收集保管的重要家庭档案。其中自传和日记为本人自己所作,传记、行状、墓志铭以及年谱和语录则是别人或自己家庭成员为亲人撰写的文本。官文书是与家庭成员仕履相关的告身、制书等,以及任谢表、乞辞免表、谥议文稿和敕封命妇的敕牒等档案。此外,家传和家谱(又称世谱和宗谱)是记述家庭或家族发展历程和家族世系及人物经历的,为了传示子孙,也要长期保存。有兴致的家庭还收藏了家庭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的档案。收养继子、养子或结拜时产生的字据也是重要的人物档案。这些档案的保存情况我们可以从宋人的别集中窥见。

2.生产生活档案。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百业兴盛,很多家庭为了独享利益而严守特色的生产生活秘方,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例如花果作物的培植管理技术、纺织技术、手工业特色工艺、染布的颜料配方、酿酒和制酒的工艺秘方、药剂的秘方、特色食品的加工方法、特色菜肴的烹饪方法等。以酿酒制酒和食品加工为例。宋代私家酿酒的情形非常普遍,如苏轼和杨万里就以自酿私家特色酒出名,但私酒的酿造涉及制曲、投料、发酵、过滤、加热处理、甚至泡制等技术,因此有一定的秘方传承才可以保持自己私酒的质量。在宋人的文集中记述了很多食品加工的方法,如地方特色菜、肉脯、鲊、酱瓜、糟姜、果品加工、饮料制作等。这些内容能够进入士大夫阶层的眼界,说明宋代人们对一些食品的加工方法知之甚少,进而可知当时很多以此为业的家庭是将这些加工方法当做秘方档案保管的。

3.凭证档案。宋代家庭凭证档案包括契约档案、赋役档案和民事诉讼档案。宋朝的契税制度规定田地、宅舍、牲畜、人口等私有权或使用权的买卖、典卖、抵当、租赁或雇佣等各种形式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交易都要订立契约文书,并要经官纳税盖印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如典卖“,人户出典田宅,依条有正契,有合同契,钱、业主各执其一,照证收赎”;抵当田地“,乡民以田地立契,权行典当于有力之家,约日剋期,还钱取契”,私下订立契约,不经官府,即为“立契抵当”;宋代豪富人家买卖妾室和奴婢也要写立契约。合本经营工商业也要以“钱本”入股立契。《敦煌资料》第一辑和《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中就收录了一些宋代有关田地、宅舍、牲畜、绢褐、奴婢等买卖、典租、雇佣、借贷等契约文书。宋代家庭的赋役档案主要包括户籍、税租薄、丁帐、保甲薄,以及钞、公凭等。其中,拈基薄又称鱼鳞图,一户一册,内容包括本户土地的地图、面积、四至、地形、产量等,有时还包括佃户家长姓名。官府征收税赋时,要先发给民户凭由,即公凭,上面开列着应缴纳税目、数额;民户纳税后,官府也要发给户钞、县钞、监钞、住钞等,作为纳税证明。这些公凭和钞也是重要的家庭档案。宋代民事诉讼结案后,官府要给当事人发放“断由”,作为结案的凭证和上诉的证据,这是家庭诉讼档案。

4.文教档案。家庭文教档案是指家庭成员在参与教育、科考、学术、文艺、收藏等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的原始历史记录。为了家庭文化的传承,文教档案的收藏就成为宋代家庭普遍的社会志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稿档案和金石书画档案。书稿档案是指在书籍创作和编辑、刻印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参考资料、手稿和相关的文件,如诗文创作的草稿或誊稿,书籍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和著述的手稿等。李焘在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对于书稿档案的收集,“网络收拾,垂四十年,缀葺穿联,逾一千卷”。从事书籍刊刻出售的家庭还保存有书籍校雠、编辑的底本,书籍的序文和题跋手稿以及木制雕版。士大夫家庭对于金石书画档案的收藏有着莫大的热情,如欧阳修,长期搜集金石刻辞档案,“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为了防止“聚多而终必散”,乃“摄其大要,各为之说”。赵明诚也是长期访求古器、石刻,得商周至五代金石拓片2000卷,撰成《金石录》30卷。吕大临、洪适、黄伯思等人也乐此不疲。此外,印章具有多种用途和功能,亦是家庭金石档案的重要内容。

5.宗教信仰档案。宋代家庭中,宗教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人们各种神灵鬼怪有着莫大的信仰热忱。由于宗教信仰在家庭生活中的影响稳定而成就,保存各种宗教信仰档案亦属自然,如佛经、佛像、神像、旌旗、法器、咒语、符箓以及与占卜、求签、祷告、请期、看风水、祈雨等相关的原始文书材料。在诵经能够消灾解难的思想以为人所共识的宋代,为了方便敬诵的而保存佛经的家庭甚为普遍。家庭供奉的佛祖、弥勒佛、观世音、李祖、吕洞宾以及其他神像也是家庭必须尽心保管的实物档案。特别的家庭收藏有符箓咒术的书籍,崇尚道术的家庭则收藏各种丹药炼制的秘方,而巫筮家庭独守制蛊方法。婚丧嫁娶时与宗教礼仪相关的择吉书、请期书、择吉文书,以及求子、求婚所得的签文或符箓也要长期保存才会有效。人们出行佩戴的金银器、符咒、牛角、灵药等辟邪物,以及镇宅的桃符、符箓、丹药、神像的,也不会随手扔去。迎神赛会活动所用的旗帜、服舆、刑具、兵杖、仪仗、乐器等器物,为了反复利用也会一只保存下去,信众捐施钱物和活动开销的账簿更是不能随便销毁。

二、宋代家庭档案的特点

1.进步性。宋代家庭档案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进步性。就文教档案而言,采用了较为成熟的分类、保管、查阅的系统方法,且档案文献编纂相当活跃,编纂者素质学养优秀,在各个方面都推出既符合社会要求,又具有较高质量的编纂成果,足以代表宋代档案文献编纂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就凭证档案而言,国家执行规范的契约制度,并有严密的法令来维护家庭凭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涂改和伪造凭证档案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凭证档案丢失可以到官府申请补办。宋代家庭档案保存意识非常强烈,一般的产权交易契约都会保存二三十年,分家文书也是保存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2.广泛性。就收藏的主体而言,宋代各个社会各阶层都有保存家庭档案的意识,无论是官宦家庭、士人家庭,还是一般平民家庭,可谓士农工商都加入了家庭档案收集和保管的行列。就家庭档案的内容而言,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的(物权契约)、政治的(告身、敕牒)、社会的(婚姻、宗教)、生活的(食谱、药方)、生产的(酿酒秘方)、文化的(金石、书画、书稿)等都纳入了宋代家庭档案保管的内容。

3.不平衡性。就家庭档案的内容而言,一般的平民家庭只收藏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凭证档案、婚姻档案、赋役档案等,而对于书稿档案、人物档案和金石档案等几乎未曾涉猎,因为这些文化活动基本上是富裕的官僚士大夫家庭独享的权利。就家庭内部而言,家庭档案的产生、收藏和保管主要以男性家庭成员为主,女性家庭成员的参与度很低。再者,是贵族档案在社会意义上与普通百姓间的历史价值不平等。

三、宋代家庭档案的意义

宋代家庭档案对于宋代家庭的现实生活以及我们对宋代历史的认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现实意义。家庭档案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生产生活类档案对家庭生产活动具有管理、帮助作用,可以保证家庭生产活动稳定有序的开展,保障家庭经济经营的效益。其次,在出现产权纠纷时,可以从家庭凭证档案中及时、准确地找到相关契约的原始凭证,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者,文教类家庭档案则可以保存家庭文化发展的遗产和积淀,持续有效地为家庭子弟的文化教育提供帮助。至于宗教档案,则可以为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活动提供便捷的服务,减少经济成本。最后,可以从人物档案追溯一个家庭的发展历程,同时为家庭成员的慎终追远、敬祖收宗、整合家庭提供有力的支持。

家庭档案范文2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家庭档案范文3

基于上述所调查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对成教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加强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开展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如何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开展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控制和帮助,减少成教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成教学生不乏有出类拔萃者,但大多数表现较落后,尽管成教学生只占大学生整体的一部分,但成教学生有可能是若干项不利于教育因素的体现者,如既是成教学生,又是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极差,虽然这些人数不多,但对整个班集体,甚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及时发现成教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干预和有效控制,这对整个教育事业将是一个大大的提高。

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1.心理健康档案的定义和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目的。(1)心理健康档案,是关于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是了解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同时心理健康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是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内容。(1)学生的基本情况。1)学生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专业、年级、籍贯、民族、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政治面貌、有无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2)学生的学习资料。包括学习成绩、学业表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住宿环境、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含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校任职、奖惩情况及中小学时学习情况等。3)健康资料。如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血型、生理缺陷、既往病史、各个时期的体检表、心理创伤史等。(2)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年龄、职业、工作性质、文化程度、成员之间的关系、经济状况、居住环境、人际交往、父母管教方式及态度、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家中排行、家族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等。1)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与教师同学闹矛盾、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变故等。2)心理测验情况。分析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心理特征,根据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心理测量工具进行心理测量,一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因素人格测验(16PF)等。3)心理咨询记录。包括每次做心理咨询的时间、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接待人员等。4)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包括学生自省材料,家长、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种鉴定、评语等。5)综合印象。如同情心强弱、生活变故、负面情绪表现、心理创伤史、失眠情况、轻生意念、自我对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往接受咨询或治疗史、需要咨询的问题等。

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成教学生健康成长的轨迹,它既包括他的个人资料,也包括他的家庭以及社会情况;既包括他的过去,也包括他的现在以及对将来的预测。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教师客观系统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学生个体心理生活历程、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的较全面的记录,教师通过浏览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档案,可以迅速地了解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材施教,不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且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缩短心理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反之,若缺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教师就需花更多的时间重新了解学生,就不能在学生最需要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辅导。

2.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大量客观的素材。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我们不仅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还可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人际关系障碍、新环境适应不良、缺乏自信等,以及他们在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需要层次等方面的分布特点。这就为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家庭档案范文4

健康档案是指患者身心健康过程的科学、规范记录,是以患者健康为核心、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满足患者健康管理和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是记录有关患者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二、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对医院的有益之处

(1)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医院建立健康档案应该重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背景资料,注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这样有利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为制定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有利于开展全科医疗服务

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工具;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基础资料,便于健康检查结果的前后对比;有利于主动发现健康问题把医生和医院从繁重的数据管理和系统规划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精力集中在提高医疗水平与质量,减少重复检查与过度医疗,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实现疾控和卫生信息的动态监管和统计,提供更多、更及时、更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产生新的市场。

(二)对病人的有利之处

(1)为解决患者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建立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途径。只有对患者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规范。

(2)有利于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

三、医院如何建立健康档案管理

(一)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原则

医院建立健康档案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逐步完善的原则。患者健康档案中的内容,有些可以通过短期观察和了解做出定论。较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综合,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如社会适应状态、家庭关系印象、人格特征等。另外,有些资料只有病人或其家庭成员非说不可或与医生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时,医生才能了解到。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健康档案记录的重点应是过去曾经影响、目前仍在影响、将来还会影响个体及家庭健康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有时并非目前都能认识到,它随着病人或家庭所面临问题的变化而变化。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健康档案所列出的基本项目,尚不能包含影响到个体或家庭健康的全部资料,在应用中必须对一些不切实际或已经发生变迁的资料进行及时更新、补充。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健康档案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其长期保存、反复使用的价值所在。在收集资料时,医生要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规范操作[3]。医生在接受病人或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的主观资料的同时,应通过多次的临床接触深入了解病人及其家庭,获得更多客观准确的资料。5、保密性原则。健康档案中可能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问题,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

(二)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方式与程序

对于职工医保病人、居民病人,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及来院体检的人员就诊后医院应为其进行登记并建立健康档案,实现就诊、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相结合,由医院门诊科室、住院部、预防保健科室负责,程序:建立档案,填写记录,发放信息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填写相应记录,装档统一存放。首次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依据自愿原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重点管理人群则主要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有关重点人群管理要求,通过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门诊接诊等方式,由责任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三)医院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与管理

一是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

到医院复诊的患者就诊时应出示个人健康档案信卡,由医护人员(或导诊人员)根据信息卡信息调取健康档案并转给接诊医生。转、会诊病人,接诊医生应根据复诊情况,同时填写转、会诊记录、住院记录(注:需转入上级医院的病人,要填写双向转诊二联单,并将存根粘贴在转诊记录表中)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对于住院的病人,应在病人出院3天后进行随访并补充完整各项记录后存档。

(四)医院加强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管理

(1)规范填写健康档案

医院应该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2)必备档案保管设施设备

医院应该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医院可以设立档案室/处,由专职人员管理。

(3)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于基层医疗服务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功能,可以拥有多个使用者,基本资料只需一次录入,避免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和行政管理等记录中重复的内容,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计算及查询功能,可以自动查询电子病例资料中需要做预防保健服务、慢性病的随访观察、康复治疗的自我保健指导等项目的服务对象及时间安排,也可以设置提醒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疾病监测和慢性病病人管理。

家庭档案范文5

关键词:专项帮扶资金;管理问题;建议

前言

提高对专项帮扶资金的管理,管理好并使用好专项帮扶资金,对提高工会帮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工会能够遵守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来使用专项帮扶资金。专项帮扶资金对困难职工的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帮助子女上学和困难职工的再就业方面的技能培训,心理解压等各方面的帮扶救助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现状,然后针对现状就如何规范管理和使用专项帮扶资金提出一些建议,提高专项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能。

一、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现状

专项帮扶资金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和工会拨付的,还有社会各界捐助的,用来支持各级工会帮助建档困难职工解决其家庭困难的专项资金。专项帮扶资金的发放对象是要有达到建档条件的的困难职工,建档要按照全国总工会及各地工会制定的标准和原则来建档,建的档案包括中央档和地方档。在使用专项帮扶资金的过程中应先建好帮扶档案,录入帮扶系统,再根据困难职工档案的困难程度进行相应金额的帮扶。帮扶资金通过实名制转账到困难职工的银行卡上。无论是中央档和地方档,建档前都必须走访困难职工家庭,核实其家庭困难状况,建立的困难职工档案要随时更新并进行动态管理。专项帮扶资金根据预算于本年度使用完毕,不得结转下年度。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工会及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及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开展以来,专项帮扶资金的总额不断增加,对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按照全国总工会对工会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工会都先后制定了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文件。这些文件和政策对专项帮扶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让各级工会开展困难帮扶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依规帮扶。制度的完善,也进一步规范了帮扶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基本能够按照规定对专项帮扶资金进行管理和使用,做到资金独立核算,账务专门管理,帮扶资金专款专用。资金发放和使用上也能坚持“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的原则,实现了用银行卡发放专项帮扶资金,资金流向清晰明了,特别是工会组织与民政部门困难职工家庭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工作开展以来,在进行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帮扶救助的同时,可以直接了解掌握困难职工申请享受其他部门该类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多重救助超额救助的问题,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有序绩效明显。

二、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意识还不够。我国的专项帮扶资金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各级工会没能真正认识、领悟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重要性。对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意识还有所欠缺,帮扶资金需专款专用。基层工会干部无法从烦琐重复的统计分析工作中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准确掌握困难职工的个性化需求及动态帮扶过程,导致目前有些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存在问题,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工由收入型致困向支出型致困转变,这些群体需要帮扶但达不到困难职工的认定条件,不能使用专项帮扶资金来帮扶,将专项帮扶资金与送温暖资金相混淆;一些帮扶资金的发放在标准及范围方面掌握明显不足,在利用帮扶资金来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将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帮扶资金混在一起使用,未对专项帮扶资金专款专用;专项帮扶资金没有在本年度使用完,将资金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没能充分发挥专项帮扶资金应有的作用。

(二)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动态管理不够到位。专项帮扶资金使用对象是已纳入工会档案的困难职工家庭。多年来在城市困难职工建档工作中存在着信息缺项、覆盖不全、概念不明、责任不清、标准不一、随意性强等问题,存在着对不符合建档条件的困难职工进行建档,对建档的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变化时没有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导致困难职工档案上填写的家庭信息和实际的家庭信息不一致。对纸质档案虽更新了但没有按要求及时录入帮扶系统,该脱困的没有进行注销等。这些都影响了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专项帮扶资金来源渠道不够宽。工会专项专项帮扶资金大部分来自中央财政下拨和省总工会下拨,另外来自地方政府财政和本级工会经费的配套。由于专项帮扶资金的用途较广泛,社会需求量大,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单纯依靠财政和各级工会自筹,资金量有限,很难做到全面救助,对因患重特大疾病产生高额医疗费用的困难职工的帮扶更是有限。

(四)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监督还不够到位。专项帮扶资金使用情况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有的地方在资金的监管上,存在分配不科学,资金拨付不及时,发放不到位,发放手续不齐全,发放额度超,账务处理不符合规定,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录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缺乏对镇工会、街道工会及系统工会管理和使用专项帮扶资金的监督,对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整改。

三、提升工会专项帮扶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意识。各级工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工会帮扶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等工作的领导。增强执行专项帮扶资金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在精准施策、精准使用资金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专项帮扶资金只能用于建档困难职工,保障建档困难职工的基本家庭生活水平,帮助建档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脱困解困,只能通过实名制转账发放。送温暖资金既可用于建档困难职工也可用于非建档的困难职工,可以转账发放也可以以现金的方式进行走访慰问。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使用对象为全总档案困难职工家庭,地方专项帮扶资金可以用于全总档案中的困难职工家庭,也可用于地方档案中的困难职工家庭。对于由收入型向支出型转变造成的困难职工,应分类施策,什么职工建什么档,及时准确地将专项资金发放到帮扶对象手中,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的温暖,让困难职工及时有效的得到帮扶,发挥专项帮扶资金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动态管理。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档案的动态管理,准确把握建档对象,才能准确有效的使用专项帮扶资金。通过全面入户、走访、核查活动,准确掌握本辖区困难职工底数和情况,做到困难职工档案底数清、情况明,实行“一户一档”,健全并动态管理困难职工档案,夯实工会帮扶工作基础。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对象全部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软件,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内容一致,做到发现变化了就要及时录入,及时调整,及时脱困注销,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变化。做到每年对档案至少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对已脱贫的职工逐步进行清理。采用信息比对新技术手段,依托民政部门进行信息比对核查,依据困难职工建档立卡标准,逐人逐项进行核查,确保困难职工建档不漏不错不重复,根据指标体系,确定困难职工的困难程度,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做到精准规范帮扶,把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职工纳入帮扶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发挥帮扶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用。

(三)拓宽专项帮扶资金的融资渠道。大力推进“互联网+帮扶”工作,在网上工会平台开设专栏,以众筹方式积累帮扶资金。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争取党政支持,通过政府出台文件,放大社会效应。通过协调政府政策、引进社会资源、推进基金会运作等模式争取更多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困难职工群体,推动慈善组织、志愿者协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生活、医疗、助学、结对帮扶等服务活动,通过项目化帮扶,实施有效对接,以项目揽资源,以项目凝聚合力,进行合力帮扶。只有拓宽专项资金的融资渠道,做大专项帮扶资金的总量,才能更好的分配和使用专项帮扶资金,为脱困解困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使其在工会帮扶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加大对专项帮扶资金的督查。为了使专项帮扶资金更加高效和规范使用,必须加大对专项帮扶资金的督查。专项帮扶资金应按照本人申请、基层工会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入户摸底、审核、公示、打卡发放的程序,及时将专项帮扶资金拨付到困难职工手中,做到专款专用。要定期考核、督促、检查、调研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仅要现场反馈,还要进行文件通报,压实责任督促其整改,把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纳入工会绩效考评。在做好内部督查的同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审计检查,增加使用专项帮扶资金的社会透明度。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专项帮扶资金管理的现状,从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与意识不足,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动态管理不够到位,专项资金来源渠道不够宽,使用管理监督还不够到位四方面分析了目前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提高对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意识,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档案的动态管理,拓宽专项帮扶资金的融资渠道,加强专项帮扶资金的督查来提升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与使用的规范化、有效性,更好地为工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冯英.规范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管理使用,努力打造工会精准服务品牌[J].中国工会财会,2016(07):7-9.

[2]娄亮.工会帮扶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8(12):57-59.

[3]李慧.工会帮扶资金的管理与使用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01):35-36.

家庭档案范文6

关键词:民生档案;民生档案信息安全;档案信息安全体系

民生档案的内容具有隐私性,确保民生档案内容及实体的安全不仅是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安全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调和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矛盾的有效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急需通过建立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使民生档案在可控的范围内得到合法利用,同时电子文件识读的载体依赖性也使得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

一、当前民生档案信息安全的现状

2002年,国家档案局提出要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并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但迄今尚未有明确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出台,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地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体系架构较为分散,信息安全漏洞较多。一些单位由于员工频繁更换或者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致使档案散失、损毁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化,电子文件、档案数据库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数据库存有关系民生问题的档案信息,任何损毁、散失都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浙江省曾对此做过一个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尚未真正建立电子数据安全保障机制,除省会杭州及部分垂直部门对负责区域、系统内的一些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异地容灾备份外,其他地区、行业系统大都未开展异地备份;[1]即使在已开展数据备份的一些省直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将备份作为确保业务系统在一定时限内可恢复正常运行的纯技术手段,而未真正致力于电子信息的长久安全和有效使用,且这些电子备份数据大都分散在部门内部甚至个人手中,安全隐患极其突出。[2]

二、构建民生档案安全体系的法规基础

民生档案由于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和历史价值,同时有些民生档案尚不在国家的归档范围之内,因此积极构建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民生档案安全体系的构建受到安全技术、管理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构建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体系首先还是要以现有的法律为基础。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各省的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中都有关于档案安全的要求。在《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规中,也分别对其调整对象的安全性保管做了具体规定。虽然这些法规还有待整合,其对民生档案安全性的规定还缺乏针对性,但其在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构建中的基础性地位是无法动摇的。

三、民生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原则

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作为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之外的一个独立的体系,其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有所侧重。民生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既要协调好不同层级之间的系统构建工作,还要规划好同一层级相关单位之间的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围绕馆藏民生档案资源及涉及民生的各项事务有重点地开展工作。(2)规划先行,步步推进。建设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不可盲目实施,要从民生档案建设的大局出发,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并对其科学性进行论证,之后再分地区、分级别逐步实施。(3)因地制宜,实效为重。在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中,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构建方式,要与当地的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密切结合,可先易后难、逐步完善,注重每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成效,不可急功冒进、脱离实际。(4)大胆创新,渐次细化。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构建中的部分工作将是全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遇到新问题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稳步推进。同时要注意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使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得以细化。(5)注重安全,依法完善。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各项现存的法律为依托,采取有效的措施或技术手段确保体系建设过程中国家、单位机密及个人隐私不受侵害。尤其是在发挥数字档案快捷、高效的利用优势的同时,注重信息开放的合法性、安全性。[3]

四、民生档案安全体系的构成

张美芳、王良城在《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构建了一个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认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笔者参照此体系,构建了一个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笔者构建的民生档案安全体系由安全设施建设、全程控制、组织管理这三个部分构成。把安全法规建设归入民生档案法规体系中,作为民生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安全基础设施主要用于维护民生档案内容及载体安全,保障档案信息能够顺利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存储载体、利用设备、备份与恢复设备的建设。全程控制主要是对民生档案从产生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给予安全保护,在民生档案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当发生档案损毁状况时可以及时恢复。[4]组织管理则主要对工作人员而言,强调体系建设中对人员素质的培养与业务素质的培训。同时,相关人员在接受安全意识培训后,还应将这种意识以一定的方式向公众传播,这是由民生档案与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特点决定的,民生档案中的家庭档案由于不在档案管理机关的管理范围之内,需要公民自觉地进行管理,而公民的档案安全意识培养则需要档案管理机关依靠自身优势加以解决。

五、民生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策略

当前民生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级行政或事业单位在其业务活动中形成的与公民关系直接的各类业务文件。通常也称之为业务档案。民生档案纷繁复杂,且由诸多主管部门形成。浙江省档案局依据民生档案产生的阶段以及各自发挥的作用将其分成三类:登记管理类、动态过程类和许可审批类。具体而言,主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养老保险档案、生育保险档案、工伤保险档案、医疗保险档案、失业保险档案、就业人员档案、失业人员档案、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档案;计生委的病残儿童鉴定档案、节育手术并发症鉴定档案,以及村、镇、社区计生委的计划生育档案;教育局的学籍档案;民政局的婚姻登记档案、社会救助档案、移民档案、收养登记档案、伤残军人登记档案;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业登记档案;城建档案馆的城市拆迁档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公积金贷款档案;建设局的廉租住房保障档案、房地产档案;公检法系统的诉讼档案、户籍档案;公证处(司法局)的公证档案;环境保护局的环境监测档案;各镇合作医疗办公室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档案;总工会劳模档案;农业局的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国土局的用地审批、农村宅基地档案;林业局的山林流转档案;各镇及社区的社区低保档案、社区失业人员档案、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档案;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档案。[5]

(一)档案管理部门对民生档案登记备份。民生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初期可尝试在县以上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份。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形成的事关民生的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如民生档案的电子数据,通过登记备份保障其法律效力及信息安全,提升档案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登记备份可以将民生档案安全体系中的三个系统结合起来,协同工作,该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登记和数字备份两项。省档案局可作为档案登记备份的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全省的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不同层级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协助档案主管机关开展工作。同时各级档案局(馆)还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宣传指导,对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以上档案馆以原有的数字化设施为基础进行档案登记和数据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在实施民生电子文件登记备份过程中,要与传统载体登记备份相结合,以电子文件为主,逐步对重要的传统载体实施数字化。要积极统筹各项目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为构建民生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提供软硬件支持;同时将登记备份与政府信息公开相结合,通过登记备份改善馆藏档案资源结构,丰富馆藏。尽量把民生档案登记备份与档案实体移交进馆工作结合起来,减少可能的重复劳动。民生档案登记备份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各地档案馆接收范围内的民生档案,主要是电子文件登记;二是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电子文件数据备份,以便在原单位档案信息发生损毁或产生利用纠纷时能提供数据恢复服务和凭证性认定服务。[5]在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中,各档案形成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建立民生档案信息变更登记制度,已归档的文件内容有变动的要记录并保存相关变动情况;建立数据安全备份管理制度,由各单位的数据备份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各类重要文件进行实时或定期备份和安全管理,并负责相关数据的登记和移交备份;重点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移交制度,根据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由本单位档案机构归档保存,形成规范化的归档电子文件,并按规定定期移交或备份到国家档案馆;各单位档案部门对于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数据,应通过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如质量抽查、数据摘要、电子签名等加以保护,确保归档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开展重要传统载体民生档案的数字化,各单位档案部门应加快本单位重要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并负责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登记和移交备份工作;定期向民生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报送登记信息和备份数据,并根据需要向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申请档案认证和数据恢复等服务。民生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受理档案移交业务;集中存储接收的档案,通过多种备份形式如脱机备份、在线备份、异地备份等确保电子备份数据的安全;根据申请向登记备份单位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档案数据恢复和真实性认证服务,同时确保数据可安全恢复。此外,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档案的登记备份、组织管理,充分调动安全体系中的组织优势,通过软硬件设施和人员的搭配使档案信息能够安全、快速、便捷地进行传播、使用。

家庭档案范文7

1.栏目的设置

德育电子小档案是学生德育成长过程的记录,或者说是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思想品德变化情况的记录。为此在记录内容项目设计上要力争翔实、准确、及时。相关文献中显示一些教师将档案内容分为道德承诺、行为习惯和道德记录三大模块。其中,“行为习惯”主要包括每一天的心情描述、仪表仪容、礼貌待人、遵纪守法、刻苦学习等文明道德行为。“道德记录”主要包括日常学习生活、勤俭节约、综合素质、表扬批评等。可以说上述的设置已经基本满足了我们的需要,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的个性化设计。因此就要按照自己的管理习惯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与设计。笔者认为,较为合理的栏目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信息栏。此栏目中主要是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身高、体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职业、联系电话、QQ等。好人好事栏。此栏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好人好事的记录,激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在记载的形式上可以采用照片、文字等。优秀作品栏。此栏设置的目的是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自己努力后被认可的作品(获奖作品、发表的诗文、优秀作业等)收录进去,通过定期浏览以享受成功感,进而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促进其快乐成长。

社会实践栏。此栏目主要是收集学生自发组织或者父母带领以及学校组织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图片、视频及相关报道等。设计此栏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社会以及适应社会。家庭活动栏。设计家庭活动栏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活动,增加父子、母子间的感情交流。资料的内容既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视频、录音,等等。只要能记录父母在家庭与孩子进行互动的内容都可以收录到此栏目中。朋友寄语栏。设计此栏目的意图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认识到获取朋友的支持是自己成功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将学生在不同时间所结交的朋友进行梳理,给未来总结做好铺垫。这个栏目中资料的呈现形式主要是文字或影像及录音等。教师点评栏。此栏目主要是给任课教师所设计的,通过获取任课教师的点评及时了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同样,此栏目资料的呈现形式也主要是文字、音频、视频等。自我总结栏。此栏目主要是给被管理者一个表述自己内心体会及感悟的空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感所想加以表达。

此栏目资料的呈现形式也主要是文字(文章)、音频、视频等。成长共享栏。这个栏目主要为档案网络化所设计,通过一些好的案例、体会、感悟的共享,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除了上面的栏目设置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其宗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便于教师德育管理。当然,实践的设计过程中,笔者也有很多的体会。比如在档案记录内容设置上,笔者认为必须要坚持实时性、保密性、激励性等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在设置内容模块时要考虑到自己所做记录内容的实时性,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促使其向正面的方向扭转。其次,保密性原则是指对于那些不便公开的内容要承诺保密。例如,一些惩罚、处罚等,保密期内学生经过努力言行有所改变后可以进行注销此内容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激励功能。当然,对于保密期无法实现转变的可以适当公布保密内容。激励性,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在选择设计内容上一定要坚持有利于德育工作这一根本目标。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在设置上要考虑好德育细节问题。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是我们设置的德育目标过高、过大、过空;德育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实施过程又背离道德发展的认知水平。因此,突出细节德育,把目标、内容及操作等进行细化,让学生接受,能满足道德习得主体的需要,激发其内在潜能,实现德育过程看得见、摸得着。

2.资料的收集

资料收集是德育电子小档案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工作环节,笔者认为主要收集人包括档案构建者(班主任)、学生和任课教师。如果建立德育小档案的是班主任,那么其获取资料的渠道来自于日常学生管理点滴事件的捕捉。因为,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实践者,因此其获取的信息与资料也最多。如果是学校德育管理部门,那么其直接获取的资料要相对较少,更多的是间接性的资料。从这一角度来看,建立德育小档案这一任务比较适合班主任老师。其次,通过班级学生所提供的资料属于间接性来源,其必须要加以核实。但是,那些照片、影像资料就可以直接归档。实践后,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在班级组建档案资料收集小组,通过小组收集日常所发生的事件,通过口述、纸质、影像等形式进行存档。此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获取资料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德育监督与激励功效。除上述两个途径之外,德育教育过程中任课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是常用的策略。而在德育档案管理中,任课教师的角色是协管者,其主要任务是搜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变化及发生的事件,例如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本、作品等)。同样,任课教师也可以提供照片及录像等直观性的材料给德育档案的管理者。当然,学校其他辅助管理者的资料提供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德育电子小档案实施建议

1.强化与突出德育电子小档案的教育地位

德育档案并不是什么新的创举,但是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其地位似乎并没有得到重视。“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实际还是“唯分数论”在影响我们,“德育为首”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升德育工作的地位也就是提升德育电子档案的地位。德育小档案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原始记录,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记录了德育工作原貌,是重要信息的资源。为此,应该倡导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小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例如,明确责任、健全体制。具体的策略是成立校级工作组,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教导)处、班主任等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同时,要强化管理。例如将德育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纳入绩效,推行目标管理,建立奖惩制度。同时还可以将德育档案建档工作纳入到班主任的年度考评中,从而提高教师建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端正态度对于德育小档案地位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加以大力宣传与落实,使学生充分认知到德育档案对其成长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在进行各类评优中要进行德育档案相关内容的参考,指标不能达到要求者不能参评。总之,通过德育档案重要性的宣传与落实可以提升其地位,进而将实施的基石加以夯实。

2.重视德育工作的细节与意识强化

德育需要关注细节,德育电子小档案更是注重细节。由于采取了信息化所以其在分类及统计等方面相比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更加便捷,因此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在细节上提升档案的全面性、系统性。同时,在实施德育电子档案的过程中还要强调资料收集意识。实践证明,一些平时看似无用的信息和资料在关键时往往能派上更大的用场,这就是档案的微妙之处。总之,为了在细节上不出问题,我们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表格,并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做法。为了强化档案资料收集意识,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3.提升德育电子小档案效率需要家校合作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家校合作是德育电子小档案对学生德育工作全覆盖的有效途径,只有从学校到家庭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教育性、激励性作用。德育档案是德育工作者与家长交流的资料。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早已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家长的参与能够给电子档案增加更多的信息量,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在家庭及社会活动中的相关记录。例如,家庭亲子活动、外出公益活动等等内容。通过家长与学校的紧密联动,最终将有效地引导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当然,在与家长联系上可以采取家长互动博客群、网上家长学校专题网站以及QQ群等形式。

三、总结

家庭档案范文8

低保档案是经过县、乡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低保的受理、调查、审查等程序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建立和完善低保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既是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客观需求。低保档案管理原则上可分为分级管理和日常管理。分级管理主要包括:低保户向乡镇提出申请,填写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提交居民户口簿复印件、家庭成员证明以及赡养、抚养证明;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残疾证明等;经街道、镇政府民政部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最后报县民政局审查做出联审联批决定。若审核通过,县民政局根据低保对象花名册、低保对象分类统计表,低保金统计表划拨凭证等相关的低保资料进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操作,并定期对低保户进行检查、临时抽查。由此可见,低保户的审批过程经过民政部门三个层面:社区、镇、县级部门,由于每个部门针对管理低保档案资料不同,在进行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对低保档案进行规范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档案完整性,从而能保障低保工作顺利进行。而日常管理类档案是在分级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是对各类档案进行日常管理,低保对象申报材料审批后,以户为单元建档,实行一户一号制度,在低保户存在期间,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低保户的低保金进行停发、增发、减发等,实施动态监管。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对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变动表、收入证明、情况说明、审核材料、调查情况等资料进行归档,并装订成册,实行有效管理。低保档案管理涉及面较广,工作量大,必须对低保对象全部建档,实行审批分级管理、日常管理随时归档的原则;并且应规范管理流程,统一标准,确保低保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

2加强低保档案基础性工作

低保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低保政策的落实情况,反映了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状况,是决策低保资金发放的依据,是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加强低保档案基础性工作至关重要。低保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编目、保管期限及移交、档案的利用。

2.1低保档案的收集及归档

乡镇指派专门人员,对申请低保人员填写的审批表及相关的证明收集整理,建立资料档案。县级民政部门对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全部归档,做到随办随归,开口管理。

2.2低保档案的整理编目

由于低保档案是以户为单元建档,为妥善管理大批量档案,应将低保档案按照申请审批过程中材料提交先后顺序或文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并编码,放到档案盒里,以便补充材料或增加新材料,低保档案应按照时间顺序对档案进行排列、编号。

2.3低保档案的保管期限及移交

因低保档案实行一户一号制度,实行开口管理,在低保存在期间,其保管期限应在停保后确定,一般再保存5年,须提交机关综合档案室,因为属于短期保存,不需向当地同级档案局移交。

2.4低保档案的利用

低保档案主要供有关的管理机关及单位使用,不对外开放,未经县级以上机关,不允许将相关的低保资料信息对外公开。低保档案一般仅限内部查阅,不得外借。如若想查询个人低保信息,可凭借身份证和低保证明经审批查阅,但仅可查阅本人不得查阅其他人员档案。

2.5完善低保对象个人申报材料

低保对象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申请书、低保对象申报(审批)表、低保对象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表、诚信承诺书、法定赡养人员签名认可证实表、居民户口薄、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以及低保管理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如下岗证、社保证明、结婚证、离婚证或判决书、残疾证、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就业状况证明、劳动能力状况证明、按有关政策领取一次性补助费的数额及用途证明、有关裁决判决材料等)。低保审批表仅有一份,由县民政局存档。凡低保申报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审批。

2.6加强低保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低保对象个人资料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编号管理。城乡低保档案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收集整理,做到一户一档;低保对象个人资料档案不齐全的,各地要以低保对象签到、年审为契机进行收集补齐存档。县民政局应配备低保档案柜和低保档案盒。除低保个人资料建档外,低保金领取存折发放表、低保对象花名册、调整(停止)低保待遇花名册等业务资料和公文材料也要一并建档。

3动态报表类的档案管理

城市低保:《城市低保对象综合统计表》、《城市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城市低保对象动态情况统计表》、《城市低保对象花名表》(电子版)、《城市低保对象分类施保情况统计表》、《城市低保特定救助对象统计表》、《城市低保特定救助对象统计表》按月上报,每月二十五日前报当月报表。农村低保:《农村低保对象综合统计表》、《农村低保对象保障金发放审批表》、《农村低保对象动态情况统计表》、《农村低保对象花名表》(电子版)。以上报表按季上报,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三十日前报本季报表。当月(季)各报表间的户数、人数、金额等要相互对应吻合。其中,新审批、复核无变化、终止,复核有变化等对象填写《城市(农村)低保对象花名表》时,要按规定表样分开填写。

4注重低保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