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小学作文教学研讨(10篇)

国内小学作文教学研讨(10篇)

第一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关键词:

中年级;作文教学;创设情境

课标中就中年级作文教学明确的表述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作为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应该怎样来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例如,让学生写《洗衣服》这篇作文。我在写之前先布置学生回家洗一洗衣服,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为写作做准备。然后在课上,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谈自己洗衣服的经过。这样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有话可说,就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不至于使学生在写作中毫无头绪。

二、让学生放开胆子写作文

不要约束学生该怎么写。有的老师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先给学生一个模式,然后让学生仿照着去写,还美其名曰:一切创造源于模仿。实际上学生作文就是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让自己感动的事,用自己的手写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内容。不要强求孩子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描写方法、如何行文、如何构段等规则。只要学生能够通顺地写出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然后引导学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慢慢地学生自己会悟到应该怎样来表述,用什么方法表述最合适。

三、学生之间互评作文

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各自的习作,分别给对方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学生之间的语言是最容易沟通的,他们具有相近的认识层面和认知水平,他们会用彼此理解的语言表达很深奥的道理。这是我们成人无法比拟的优势。锻炼学生学会评价一份习作的好坏,并尝试让学生说出对方习作的优点在什么地方,提高学生辨别好坏的能力和水平。

四、老师讲评作文,在每篇作文中找闪光点并加以鼓励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从老师的口中得到肯定,从而获得信心。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去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闪光点很小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还可能造就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所以我们在讲评作文的时候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言,不过也不要过滥的使用。让孩子感觉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需要自己有一定的付出才行。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以上是我的浅薄之见,请个位同仁切莫见笑。

作者:吴宝凤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学院路小学

第二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从4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难情绪,有效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习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作文;兴趣;语言;积累;练笔;评价

小学中年级学生刚刚学写作文,从低年级的写话过渡到中年级的写作文,学生首先从心理上难以适应,其次很多学生学习能力跟不上,也就出现了“写作文难”这一问题。笔者从以下4个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难情绪,有效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习作水平。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乘兴而上

1.激发兴趣是前提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作难度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还没开始写作文就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有的学生成为写作文“困难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理成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潜能显得更为重要。

2.树立信心是基础

要激发写作兴趣,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感到写作文不是难事。为此,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充足准备,目的就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由原来害怕写作文到最后慢慢喜爱写作文。例如,在教学秋天这篇作文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秋天的图片、视频,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在金秋时节走进大自然,深入地体悟大自然秋景的迷人。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文时不至于无话可写。另外,教学我的自画像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这无疑让学生对写作文有了一定的兴趣,并有信心写好作文。通过这两次作文教学,学生写作的兴趣明显被激发,在作文课上乐于写作并分享。

二、注重语言积累,让学生拾级而上

1.阅读,积累好词佳句

如果把写好作文仅仅寄托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上,那离写好作文还有一段距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注重语言的积累,那到真正写作时只会“无米下锅”。积累要从平时点滴做起,平时一定要多阅读一些美文并适当做一些摘抄、写写读后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及本班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安排时间让学生与书本进行亲密“交流”,但这种“交流”并不是随意性的,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阅读提出适当要求。首先,教师提醒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笔记本,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书边做记号,并适当把书中的好词好句记在本子上,定期读一读;最后,教师可以指定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长此以往,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会得到升华,作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2.观察,积累生活经验

语言的积累,不仅要多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更要细心观察生活。写作的素材往往源于生活,需要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安排学生对动物、自然景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写作训练,让他们从中获得丰富而鲜明的形象。除此以外,还要教会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如在描写小动物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心中有一个总的印象,紧接着要求学生再细致地观察小动物具体的某一方面,这样写出的文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三、勤于练笔,让学生循序而上

1.分层次教学

“勤写笔下生花。”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按照教学安排,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每学期仅需完成书中为数不多的作文训练,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生把这几次作文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写作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作文学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练笔,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

2.抓契机练笔

为了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就地取材、一箭双雕的“小练笔”,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彩段落,仿一仿。在教学《东方之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倒数第二段,让学生学会“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动情之处,抒一抒。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抒一抒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课文插图,写一写。在习作3中的看图作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悬念结尾。续一续,这在《三袋麦子》这一课体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可以编写童话故事,又过了几年以后,小猪、小猴、小牛又会有哪些变化呢?在这样巧妙的练笔训练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写作契机,值得教师关注,如学校召开的运动会等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勤于动笔,写下自己的活动体会,这样的写作形式更加乐于被学生所接受,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很有帮助。

四、发挥评价作用,让学生随评而上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单要对写作充满热情,也要不断地修改,就好像打磨一件兵器,无论铸造兵器的材料多么优良,如果没有日后的精雕细琢,那只能被戏称为“半成品”。作文的批改一般可以分为自评、互评、师评3种。

1.自我评价是提高

自评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视。一方面,部分老师认为中年级学生不具备批改作文的能力,让他们批改作文是浪费时间,其实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需要老师用自己的智慧不断挖掘;另一方面,学生往往认为作文写好之后就大功告成了,甚至有学生沾沾自喜,殊不知“文章不厌百回改”。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自己评改作文,如修改错字、错标点和病句,学生在一次次自我批改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同学互评是保证

自评后的互评也不可或缺。在学生互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认真“寻宝”,学会取长补短,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第二,要细心“挑刺”,挑出被批改作文的不足之处,努力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帮助被批改者作文能力的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学会分层次,把优等生和差等生互换,这样更利于互批这一环节的顺利展开。

3.教师评价是升华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批改,主要看学生文章的整篇构段并进行纵向比较,学生是否比前几次的作文有进步。评改时注重两个方面:第一,评价的语言要以激励为主,不仅评文,也要评人,对作文慢的就求“快”,对性格急的就求“稳”,对懒于观察的就求“勤”,对敢于创新的就求“准”,等等。第二,放大亮点。中年级学生第初次接触作文,难免存在各种问题,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学生写作文中的亮点,如“你的字真漂亮”“你的作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你的作文条理很清晰”……这一些看似简单的鼓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努力,这其中需要学生乐于写作文,有信心写好作文,在平日里要多读书,多积累,作文完成后,要不断修改。

作者:黄小倩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徐静.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J].考试周刊,2012,(61).

[2]郑海珊.作文评价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读者意识[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20).

[3]赵存.关于作文评语的新尝试[J].文学教育,2012,(6).

第三篇:新课改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是学生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更是语文学习效果的综合体现。因此说,作文教学在语文课教学中占很重要地位。诚然,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教师辛勤的付出和艰苦的努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渗透,使作文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了改进和创新。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新模式,谈谈自己看法。我以为,在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我们要在自己的作文教育教学中,努力来还要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的读说训练

再说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要通过训练学生的语言,来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我们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掌握停顿和语气,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其实这种训练实质上也是一种口头作文训练。严格规范的朗读,训练久了,学生在说话时就会注意口齿清楚和恰当地表达感情。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读一遍,而是读许多遍,读得滚瓜烂熟,能使作者的语言便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为朗读者自己的语言。这是朗读独到的妙处。待到要表达自己的想象感情时,只要从储备里拿出来用,就不愁有话说不出去了。不是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还有通过朗读,语言的材料积累增多,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大大地提高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说话的要求是:把读物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我以为,这不仅是加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训练方法。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当中,就要看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让学生就当天社会、学校所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请几个同学即兴来一段表演,其他同学说说他们表演的内容、表情;有时说话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则笑话或是学生自己的见闻。就是说,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觉得有兴趣。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有一些学生可能由于胆怯或其他原因不敢说,这时我们便可以鼓励他们,或让他们跟着其他同学说。他们说完,要给予表扬,其他同学也要给予热烈的掌声表示鼓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赞扬,就会使这些学生产生下一次想说的欲望。除此之外,还可以每个星期进行一次集体评议,评选出每周最佳“说话”奖,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意识。能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使原来比较害羞的几位学生也能大胆地走上讲台“说话”来。课堂上活泼、快乐的气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使学生对社会、家庭、学校等人物事件更加关注。说话训练需求学生正确、规范地改变书面的词句,或者改变表述方式和顺序。这就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我们要在自己的作文教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多方面搜集和积累美文佳句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还能受到思想教育,这样还有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不是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说法吗?课外书籍的种类很多,有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等等。选择内容和形式各异的课外书籍供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广播、电视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媒介手段,它具有传递迅捷,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收视适量的广播电视信息,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见闻,学习语言,额且可以锻炼听话和观察能力。听到的和看到的,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我们要在自己的作文教育教学中,还要善于赏识和评价学生的习作

我们都当过学生,每每写好作文就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认可,这是人之常情。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学生迈向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于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自尊心”,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此,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

总而言之,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没有写作的支撑点。只要我们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社会阅历为起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写作所带来的成功快乐,相信他们一定会由畏惧转变成为喜欢,写出一篇篇好作文来。

作者:方丽春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白山乡中心小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有了许多方面的改进,我们在对小学生采取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对小学生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期能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对其进行思想方面的培育,写作方面的锻炼,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往往对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厌倦之感,甚至是恐惧写作。为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我们需要对学生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我们需要通过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同时,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写作,自主的去为写作寻找全新的素材,并且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写作。对小学生进行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写作素材、思维方式、逻辑排列、经验累计的过程。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1重视写作技能培训,轻视兴趣情感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培训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教师在教授时通常会让学生对一些优秀作文进行解读,然后从中找出文章的整体思想以及对文章进行总结。生拉硬拽式的让学生照搬一些文章的写作模式,小学生在这一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形成系统式的模式,对文化在内容思想上进行总结时,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思想积淀,及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种抓重点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散性以及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1.2作文书写缺乏真情实感

作文书写缺乏真情实感时的当下我国小学生写作模式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历以及思想积累,在很多时候对社会以及事物的认知都处在一个极为天真的阶段,所以在写作时,很多小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最真实最朴实的认知从作文中体现出来,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生作文书写更多的要求是字句的精美、言辞的简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熏陶下的小学生作文的书写往往缺乏真情实感,用精美的文字,泛滥的陈词堆积出来的作文往往表达形式单一、模式化现象严重。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2.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做好素材积累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书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文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授学生作文书写时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作文书写要紧贴生活,要来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合理的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写照去写作。在进行作文教授时,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祖国山川、河流,领略大自然的自然风光,将山川河流作为作文书写的素材,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组织的活动,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以及一些趣味比赛,通过自身亲自参与为文章真情实感的表达创造有利条件。

2.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想与生活体验都还在一个积累的阶段,他们对生活以及的事物的认知通常都会以自身喜好以及兴趣度去衡量。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语文作文教学的前提条件。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作文素材以及作文故事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展现出来,并且在播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播放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通过讲解的方式解答学生观看视频时的疑惑辅以说明,进而一点点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进行语文写作的兴趣。

2.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写作基本能力

语文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做好素材的积累。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将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文章通过借鉴的方式一点点去吸收去解读,最后为我所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时学生进行作文书写时创作材料积累的最佳来源。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字里行间所释放出的独特魅力,以及文学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蕴,进而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做到即使心中无所经历与念想,依然可以去感知来自他人对生活以及事物的解读与认知,进而为自己去感知生活魅力感受事物的独特性与实践性作铺垫,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作出思想铺垫以及基本素材的积累。

【结语】

随着近几年我国新课改程度不断加深,新课改教学标准中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任务中最重要的内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如教学研究、教学总结、素材积累、素材总结等都是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笔者认为,小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主力军,作为新时代的代表者,需要具备一种体验生活的勇气、创作生活的意识、改变生活的理念、融入生活的魅力。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绝不会是无用功,未来,相信在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生作文创作能力将如涌泉之水,生生不息。

作者:杨津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

【2】陈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3】丁建凤.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1)

【4】葛金枝.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师,2015(09)

【5】刘新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5(02)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

【摘要】

小学语文是整个小学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一直以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从我国实施新课标教育改革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更是受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本文提出了如何将人文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当中,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渗透;人文教育

在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但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且还要发掘语文写作文本中渗透出来的人文思想,这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首要前提。高质量的人文教育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想,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目前,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教学融入人文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新课改的一大教学要求,所以,语文老师要深入体会人文精神,将作文教学和育人有效融合,不断引领学生在语文写作的过程当中去体会人文教育,并学会将人文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1.将人文教育渗透到环保题材的写作中

自然环境是小学语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关爱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纲要,也是我国自然环境发展的价值观念的体现。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把自然环境作为写作的素材,让学生意识到人是大自然的守护者,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统一。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更要融入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所以,老师一定要结合自然环境保护理念,开展人文教学。例如:在3月植树节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以此为写作素材,要求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植树、保护环境的作文。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纷纷加入到植树活动中,带领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过程当中,然后老师在教学生种树的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告诉学生国家制定植树节的目的、告诉学生植树活动的意义等,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加强自身意识,借助字数活动的机会,将环保意识传递给学生,然后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最后,帮助学生将这些意识从自己的语文写作中体现出来。老师也可以拟一个叫做“人情味儿”的题目,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来展开,使学生在搜集写作素材的过程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增强对大自然的无线热爱,在这个过程当中,全面培养学生领略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情感,使人文情怀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融入到学生的心里。

2.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情感写作中

一篇优秀的小学语文作文,不但要求内容真实、贴切,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能够流露出学生的真实情感。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具有真实性、情感性,培养学生养成说实话、说真话、实事求是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写作当中能够凸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一种最实在的人文教育方式。小学生单纯、善良、情感真挚、心灵纯洁,老师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特性,不断挖掘其生活中的情感片段,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情感生活写进作文中。例如:老师可以以“我爱我家”为题,让学生写一篇感受家庭时光的作文,让学生用心感受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尊老爱幼从古至今都是我国一直推崇的光荣美德,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精神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尊重老人、爱护幼小。学生用心感受父母关怀、用心倾诉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有效帮助学生写真话、道真情,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写作透露出真情实感,从而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标,也从一定程度上教会了学生懂得感恩父母。这样,学生写作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人性的温暖。

3.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日常写作中

我国新课标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就是:老师的语文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题可写。所以,老师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为出发点,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只有当学生自己真正热爱生活时,才会主动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才有兴趣去做一些和生活相关的事,写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文章。例如: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看望孤寡老人,为留守老人做家务、送温暖,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捐物、献爱心,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义务劳动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人间温情,并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崇高精神。待学生参加完活动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使学生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学生有了这些社会生活的体验,自然而然会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学生的真情实感才会显露出来,这会对学生的语文写作提供大量的情感素材,也会使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受到感染、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人文教育是一种情感教学手段,将这种教学手段充分融入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当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真实的写作情感,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体验各类人文活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作者:钟琴 单位: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陆少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广西教育,2013(11)

【2】杨桂侠.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怀【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3】刘永鸽.论小学语文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青少年日记,2014(11)

【4】费惠珍.小学语文学科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教师之窗,2013(10)

第六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图画构思应用

摘要:

写作要建立在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之上,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而作文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形式,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很多教师不免会产生“教无方”的困顿,学生普遍认为作文是学习中的硬骨头,很难啃。本文探究图画构思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力求对这一领域的同行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

图画构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对小学语文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运用小学语文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让小学语文的工具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写作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一种形式,要让学生心中有可写的东西,学生才能把心中的东西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图画构思的过程就是向学生心中输入、存贮信息的过程,当学生心中的信息存储到一定的量,写作便会像装满泉水的池子不断往外流,学生写起作文时就不会觉得太难,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图画构思指的是学生通过观看一定的画面或图画,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把握,把外在的图画在脑海中进行加工转化为学生脑海中内在的图画,并把脑海中的图画输出,展现在作文本上的过程。图画构思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图画构思抓住学生兴趣点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就难在学生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当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的眉头立刻皱得好深,更有甚者还不断唉声叹气。教师要想让作文教学有所改观,就要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把学生的写作兴趣提起来,让学生乐于写作。第一、转换写作环境。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在教室中写作文的模式,把学生带到校园中,让学生对校园的一切事物进行观察,教师没必要给学生布置作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根据看到的事物,先在大脑中构思这些事物的形象,形成一定的画面,再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文字表述出来。第二、写状物的题目,教师可以把一些具体的东西拿到教室,让学生经过观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写“我的——”这个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带带到课堂上来,可以是一双漂亮的鞋、可以是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可以是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把学生带来的东西由学生本人拿着站在讲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过后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具体感知的东西,把东西的形象在大脑中固定下来,再表达出来。学生在不断地交流与合作中,学着别的同学进行表达,慢慢的不爱写作文的同学也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图画构思有助于学生进行传神描写

在学生写到人的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在幻灯片上展示一些图画或画面,一边展示一边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在交流与探讨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各种描写方式在写人作文中的应用。比如教师可以找到描述一段小故事的几幅图片,从第一张图片开始,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讨或是自己用心观察在心中构思,然后让学生就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探讨,引导学生用描写神态的词语进行表达,鼓励学生对同一种现象要采用多个词语或多种表达方式,力求表达的丰富、多样化。有这样一个环节:看到有张图片上有个人偷偷摸摸地趴下去捡地上的十块钱,我便让学生来描述这个人的行为,有学生说,可以用“偷偷摸摸”,也有学生说可以用“鬼鬼祟祟”。同一种现象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进行描述,通过交流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用词。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学生最喜爱的动画或电影,比如:对人物的表情进行刻画镜头,播放时教师按下暂停键,让学生的思维停留于这个画面,通过观察,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通过图画和画面的展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与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在以后写人的作文中推而广之去,采用写人的各种描写方法,人物的描写会比较传神。

三、图画构思有助于学生写出优美的写景篇

在作文中免不了要写到写景的篇目,教师在对此类作文进行教学时,更应该借助于图画构思的妙处。通过给学生展示优美生动的画面,教师一边展示一边按暂停键,让学生对看到的画面进行描述,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教师可以找一段拍摄下来的关于春天的风景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当学生看到春天百花盛开,蝶飞蜂舞,小鸟在枝头不断鸣叫,小山也穿上绿色的新装,学生忍不住会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平时写作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教师可以通过激情洋溢的导入语,把学生自主表达的愿望调动起来。比如:同学们,春天是美丽的,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欣赏春天的美景,你能把春天这么美的风景描述得更美吗?春天究竟有多美,就让你们大家用眼睛认真的看然后来告诉老师吧。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语,得到了学习的指示,欣赏画面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通过学生对画面的观看,获取关于春天的信息形成一连串的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用语言表达出来,最终用文字表述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小学生的思维更多的是形象思维为主,图画构思借助于图画或画面的形式,是符合小学生心里发展规律的作文教学方法,借助于图画或画面更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让写作变得相对容易,是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师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不断探究新方法、新形式,推陈出新,只有这样,在教学与图画构思结合紧密的作文题目时采用图画构思来进行作文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杨丽华 单位:吉林市龙潭区天昌小学

参考文献:

[1]盛慧.让学生轻松作文[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5).

[2]力新兰.优化思维导图,提升作文水平[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9).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整合

摘要:

语文是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最基础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的组成成分中,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基本文学素养的集中展现,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力求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写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整合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作文;整合模式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字词的积累辨析以及课文的背诵,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技能培训,使得其阅读、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以至于到了高年级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提升写作水平。

1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是语言习惯形成的基础阶段,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决定写作技能的高低,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并且在一定情况下相教师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积极引导,力求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写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积极引导,力求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写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并且开阔眼界,这也是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2阅读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策略

2.1广泛阅读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

阅读和写作是知识在人头脑中不断转化的成果,阅读是知识的输入,在头脑中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转而将知识通过文字传达出来,这就是知识的输出过程。因此,写作是以阅读为前提的,只有前期经过不断地储备,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好的文章。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好词佳句以及写作方法的积累,可以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尤其是典型名人的事迹,更应该注意积累记忆,可以在议论文中作为观点的支撑材料,有利于使议论文的论述更加全面和具有影响力。比如在学习课文《詹天佑》时,文中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不畏艰难,为了祖国的荣耀,都能想尽一切办法战胜它,并最终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牺牲自己为国家荣誉而斗争的典型形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积累这种形象,并将其恰当运用到写作当中。还有一些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比如,在《黄果树瀑布》中,作者有这样一句“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用来比喻瀑布在飞落时的壮观景象。还有《钱塘江观潮》中作者关于涨潮时声音的描写,用词精准恰当。通过此类语句的积累,学生可以逐渐感受到写作的无穷魅力,并有效地将人文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2.2在阅读中不断温习写作技能,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过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巩固技能,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文章,找到提升的空间,在写作中适当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甚至名词佳句,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只有在不断地观摩和模仿中找到自我提升的方法,才能强化写作技能,并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比如学习《少年闰土》这篇以人物描写为主,环境描写为辅的文章时,教师应该使学生抓住其本质并结合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闰土在瓜地看护西瓜的一段描写中,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将闰土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教师应该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将此类的表现手法一一展示,便于学生强化记忆,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写作当中。与此相似的还有《李广射虎》一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将人物形象呈现,在学习时应注意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和积累[1]。

2.3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阅读是一个重要手段。作者在创作一篇文章时,往往有特定的目的,一般来说是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是主要目的,也就是赏析一篇文章的价值所在。对于一个话题的提出,通常情况下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因而形成了议论的不同方向,在这些方向中,包含偏离正确价值观的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评判能力,在摒弃错误观念的同时,深化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人格,不断成长。比如在学习《有的人》这篇抒情性诗歌时,就要对这一时期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大致了解。知道这篇文章是臧克家在参加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活动后,为纪念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一生而写的,赞颂其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气节。因此,为了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和敬佩之情,作者在文中说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2]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思乡情感时也牢记了人民永远会记住为人民而活着的人这一真理,从而想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很容易生活中挖掘类似的人物进行写作。

2.4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加强写作训练:

一般来说,教师在写作课上大部分都是先规定写作要求,或命题作文,或给定材料作文,让学生在思考之后下笔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一直被束缚在给定的材料或者题目当中,很难组织成优秀的作文。教师可以在写作课之前搜集相关典型的写作材料或者参考例文,并就其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人物描写、环境烘托、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写作手法以及整体的排篇布局,使学生有整体的思路,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到的某一点或几点进行实践运用,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强化写作技能的记忆和训练。比如在学习课文《怀念母亲》时,作者将真正的母亲与祖国联系起来,指出两位母亲在其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在课文结束之后,教师们可以根据“母亲”这一话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某几种写作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能力[3]。

3总结

小学语文是语言习惯形成的基础阶段,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决定写作技能的高低,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强化写作技能并积累有用的素材,并将其用于写作,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将会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有较大提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乾峰 扎西翁姆 单位: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洛须片区寄宿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立燕.如何改革小学作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04).

[2]吴健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探微[J]教育科研论坛.2008(10).

[3]庚鑫.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一体化发展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8).

第八篇: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方法浅探

摘要: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的高段学习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段作文教学正是在低段看图作文以及简单作文的基础之上讲究思想、技巧和主题相融合的较为复杂的作文教学过程。因此,为让学生有事情写、有感情抒发、有话去说,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关注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物,从大自然、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各种书籍和网络中寻找相关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放飞学生的写作心灵,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关键词:

小学;高段;作文

高段作文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体现出写作的个性化,让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所以,我认为,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作文水平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扩宽学习途径,放飞学生对于生活和生命的各种感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如何运用适合的方法提高小学高段的作文水平,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触动学生心音共鸣的家庭生活

教师可以从家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挖掘写作的素材和生活的宝藏。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请大家想一想你们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想想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想想平时你们所经历的穿衣吃饭、喝喜酒、搬新居、收红包、招待客人等家庭生活,谈谈家庭中有关感情方面的内容等。”教师将作文内容提供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学会在熟悉的家庭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和文章的切入点,然后撰写成文。

(1)发掘感动点。对于学生来讲,家庭生活大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只要留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闪光点,将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让人感动的细节,通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学生能够将生活情境重新加入感情展现出来,文章定会精彩。

(2)提炼素材。在找到相应的感动点之后,学生就应当提炼相关的素材,这也正是深化主题的重要过程,要教会学生从简单的细小感动中提炼出更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了你?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3)整体构思。在感动点发掘出、素材提炼好之后就需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构思,考虑作文是突出人物还是突出事物,需要从哪一个点展开描述,应该怎样去议论、抒情等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便知道写“我的妈妈”时,应当找出妈妈身上的细节,从妈妈的脸庞、身材、手、皱纹、神态表情等细节中逐渐切入,从而写出妈妈的伟大,感受到妈妈对我们的爱和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二、体验拨动学生驿动心灵的校园生活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第二场所,是他们学习、陶冶情操、展示自己的场所。在校园里,他们的各种能力和变化尽收教师眼底,他们的优缺点也在校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校园这个场所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校园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也是我们最难忘的,请大家归纳一下,学校的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活动能够引发你的思考和联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写作。

(1)着眼于“小”。以小才能见大,写作中要善于抓住身边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情,深入挖掘每一个细节,善于从小事中发现美。

(2)着眼于“真”。作文要求事情的真实性,“真”才能真正触动读者的心灵,真情才能打动人,打开人的心扉,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要求他们叙述客观的事件,还应当学会通过精练的语言升华客观事实,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3)着眼于“深”。“深”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地挖掘材料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能通过作文将所要表达的价值和意义传达给读者,以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博览填补学生知识缺陷的课外读物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掌握的作文材料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可“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图书角,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空间,每一周可以安排阅读课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诗歌朗诵和各类征文活动让学生积累背诵更多的素材,并撰写读书笔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的思维。关注生活、倾听自然,让学生沉醉于自己的身心中,放飞他们的写作心灵,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更灵动、更有情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开发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大力开发“现实性”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们在写作中体验心灵的快乐和表达的愉悦,感悟生活的多姿多彩,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

作者:王红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扎下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孙翠.提纲式教学法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01):33.

[2]张彪.浅析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04):83.

第九篇:小学作文教学实施写作评价

摘要: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惯,本文从评价习作的针对性、评价选材的过程和评价方式多样化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写作评价。

关键词:

习作;评价;针对;过程性;多样化

作文是小学生书面语言的重要表达和交流方式,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更能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作文评改中,教师“精批细改”往往贯彻了自己的写作意图,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想法,导致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和脸谱化,也使他们失去习作修改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写作评价,促使学生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写作中来,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1评价作文的针对性

教师应当给学生作文予以精辟恰当的评价,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习作能力,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因此,教师要针对每次习作的具体情况给学生以针对性的评价。即使是相同的习作,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洞察学生作文的细微区别,因文而评,以发挥评价的实效性。例如:同样是句子不通顺,一个学生是因为态度马虎,只写了半句话,一个是因为用词不当导致,还有一个学生是粗心而漏写了标点符号。笔者分别为他们写了这样的评价:A:你习作中的这句话老师读了几遍,怎么也不知道下半句,你把它藏到哪儿去了?能把它找回来让老师品读么?B:丽丽能穿一条漂亮的裙子,也能穿一顶红色的帽子么?请你把这句话改通顺。C:读一读我画“﹏”的句子,想想该在哪儿停顿,请试着加恰当的标点符号,让句子更通顺。这样,通过亲切具体的评语,学生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修改,从而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如,在评价某学生的习作很有特色时,如果只写“你的作文很有特色”,那该学生就一定不知道自己的特色在哪里,笔者如是写:“你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人物小气的性格,很有特色,如果再添加些人物的语言描绘,相信会更富真情实感。”这样通过一分为二的评价,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习作优点,并知道努力的方向,使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也更富激励性。

2评价选材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对写作结果评价,还应重视评价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学生选材的过程是其对已有材料进行梳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材料积累的评价过程。在习作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作文情境时,产生写作动机,开始收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筛选,在构思具体形象时发现材料的不足,再次收集材料,最终达到满意的写作效果。可见,学生在写作前的材料准备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对写作过程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一次笔者布置了以写关于“我的()”为题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等等,要有真情实感,有条理。笔者就先让学生思考,符合作文要求的材料有几个,先自己罗列出来。(某学生:我选用“我的爸爸”这个材料。爸爸已经工作二十几年了,他又去报读英语。这个事情带给我们家很大的震动。)笔者对该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1.对于“爸爸报读英语”这个材料,要运用访谈的办法去收集。主要了解:为什么去报读英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2.可以与家里其他人交流,让大家帮你补充材料。3.多观察、思考,有意识地收集写人叙事方面的材料。4.可以利用电话、邮件等形式增加对爸爸的了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选择、扩充材料,使学生明确习作的重点,这样的评价和指导比在作文后再指导更有效果,更有效率。接着,这名学生在与爸爸谈话、查阅资料、访谈其他家人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信息。他知道了爸爸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为了弥补多年来英语的遗忘,为了提升自我的能力,现在天天复习英语到半夜,知道了爸爸工作的不容易,对“爸爸报读英语”这个材料有了新的认识。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评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二者评价方式没有多少区别,也可以让学生参与,通过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集体评改,都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而用分数值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太过简单粗暴,因此,建议教师还可以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从学生的习作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给予点评,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表现和表达愿望,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我,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展示和交流机会。比如:请学生把观察得来的材料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一方面交流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另一方面也交流自己在观察中所运用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学生写完后,再评选出三篇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班级交流,当众宣读,同学们听完后,共同提意见,作者进行修改,待收上来后,教师再作总结性的评价,以弥补学生的不足。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多方的展示交流与互动评价过程中获得习作能力的成长。

总之,要对学生的习作实施有效的评价,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观,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这样才能更为有效提升其习作兴趣和作文素养。

作者:庄崇琼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毛惠芬.改革作文评价方式,实施作文多元评价[J].教育革新,2012.2.

[2]胡海勇.浅谈学生作文的批与改[J].驻马店日报,2009.10.

第十篇:小学作文教学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写作的关键在于观察,需要用眼看,然后转化成内部的语言,内部的语言再转化成外部的、写出来的话。鲁迅先生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可见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如今教师重视了,学生也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可是他们干巴巴的语言一如既往,这该如何是好?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加以培养,使得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可以游刃有余地书写精彩。

一、活动体验,引爆全场

特级教师张华万老师说过:“儿童文化的核心是游戏精神。”为了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变成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游戏的指引下,带领大家玩起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各个感官持续的投入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获得真切、强烈的感受,所写内容也就孕育而生。在做“画画我的脸”这一游戏时,要蒙住一个孩子的眼睛,在圆圈内画出人物的五官。为了达到游戏的效果,笔者让孩子在原地多转几圈。果不其然,学生所画出的五官位置完全偏离了方向,好似一个个怪物,惹得台下的观众摆出了各种欢笑的姿势。可是在欢声笑语之后,再问学生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个个支支吾吾,就在身边的事情如过往云烟,忘得一干二净。游戏之初学生是抱着好玩的态度参与其中,对于之后的写作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以至于笑过之后一切都结束了。学生观察的内容要有目标、有方向、有层次,活动前要及时诉说,带着目的去观察。这次的活动主要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特别是观众的笑是如何表现?笔者在活动前给予了明示,之后表演如期举行,效果明显大不相同。一位学生说道:“当小梁把鼻子画在了眼睛上,教室中顿时炸开了锅,有的笑得前俯后仰;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趴在桌子上,直不起身子……”学生能头头是道说来,接下来的写作也并不是什么难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将活动引入作文课堂,激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中有序观察、积累素材,作文的恐惧将会渐行渐远。

二、观察内容,呈现眼前

1.记录卡,留住瞬间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第四条这样写道:“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得观察发挥应有的作用,积累就是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为此笔者在班级举办了“积累大比拼”活动,要求所有学生留心观察有意义的事物,并随时带好纸和笔做记录。该本子统一下发,小巧玲珑便于随身携带,取名为《瞬间精彩》。规定本子上的内容不论长短,学生可尽情发挥,但内容一定要真实。活动中提倡细致地记录,其中内容为自己发现的题材。每周五的班队课上,预定为“精彩大舞台”时间。规定四人为一组,先让学生拿出记录的本子,挑选其中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准备交流。讨论之时规定小组的每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此刻的教室炸开了锅,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句,使积累的质量得到了拓展。一系列原生态作文涌现笔端,如《家中“达人秀”》《我的欢喜冤家——电脑》《我们班的“霸王龙”》……当孩子发现认真地记录原来可以这么简单、有趣时,作文的进步指日可待。

2.照相机,定格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对周围的事物了然于心,才能定格精彩的瞬间。观察对象的瞬息万变,学生来不及记录,此刻照相机的功能显现出来。将时间倒流,学生一闪而过的表情、动作在屏幕上回放,使得观察更有趣、轻松。

三、观察方法,行之有效

习作是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建构自我的过程。钱理群先生说过:“发现题材,是重要的写作才能。”发现就需要观察,教师对观察的指导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把指导落实。以下就具体的观察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观察顺序,了然于胸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有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如四年级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出金华城、一路沿着溪流、在洞口抬头……这就是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有了参照,指导学生写景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然后看什么,描写景物的顺序也就明朗多了。时间顺序简而言之就是景色在各个时间段中的变化,如早晨的校园的花坛露水挂满叶间,显得勃勃生机。中午在阳光的暴晒下,叶子萎靡不正。时间差异上的观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景色,表达才会层次分明。

2.观察重点,全面深入

写作往往要讲究详略得当,对于观察亦是如此。对重点对象要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认识它的特征和本质。同时还要运用自身的“五位大将”:眼、耳、口、鼻、手来帮助感知事物。如学校大门口的两棵梧桐树,学生可以由远到近观察,最后零距离接触,如树的形状、颜色,用手触摸树叶、树干和树皮时的感受。既能全面描写,又能深刻细致,这样就掌握了足够的写作材料。

3.观察联想,充盈内容

感官感知事物只是观察的初始阶段,而想象的应用能让观察更加透彻,印象深刻。如微风吹着花坛中的小草左摇右晃,学生见了觉得小草比较柔弱。善于想象的人却认为这是小草在向我们频频点头,诉说着春天的快乐。只有把观察和想象结合在一起,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习作时就能拓展开思路,让作文熠熠生辉。

4.长期观察,涌现精彩

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自然现象的发生需要长期、耐心地观察,才能获得事物的真面目,用三分钟的热度去观察显然不能写好一篇作文。长期观察需要教师提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如观察小狗,较短的时间内并不能将所有的生活状态在呈现出来。需要学生不断观察,逮住其中一幕幕精彩瞬间。观察完成后教师需要及时组织交流,让观察获得实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才能挖掘生活的内涵,使得学生作文有“米”下锅,把精彩瞬间流泻于笔端。

作者:沈海云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