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与立德树人的融合

语文素养与立德树人的融合

摘要:分析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从三个维度阐述中考命题如何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在“以文化人”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融合共生。

关键词:语文素养; 立德树人 ;命题思路

中考是课程育人、评价育人的重要环节。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命题,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坚持价值观和知识性相统一,结合南通市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实际,切实践行了教育评价的转向——由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考查,由重知识转向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用考试评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强化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通过科学命题,寓价值观引导于核心素养考查中,确实命制出了一份价值取向正确、时代特色鲜明、核心素养彰显、甄别功能良好的试卷。

一、导向立德树人,奏响奋斗交响曲

1.立足时代,用“奋斗”鼓舞人。这主要表现为以开卷语奠定“奋斗”的基调,之后以主题情境活动、文本阅读等多角度演绎奋斗乐章,直至命题作文《致敬奋斗的时光》将“奋斗”的旋律推至高潮。名著阅读选择的是红色奋斗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言文遴选了《续资治通鉴》里有关文天祥的奋斗片段。散文《酿甜》由曲靖未被破坏的生态、丰富的生命入手,既感恩自然,更歌颂像蜜蜂、养蜂人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歌颂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一窝蜂计划”(扶贫计划)。阅读是输入,是由外而内、由人及己汲取精神与智慧的营养。考生从读别人的奋斗故事、赏他人的奋斗成果、领略前人的奋斗情怀,踏着奋斗者的足迹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写作是输出,是由内而外、由己及人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致敬奋斗的时光”引领学生回眸奋斗时光,抒写感人故事,致敬奋斗精神,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实现价值引领,培养高尚情操,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写作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与“立德树人”和谐共生,让学生精神成长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同频共振。

2.唤醒青春,用代际身份鞭策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吹响爱国、奋斗的时代号角……”这样的引导语,既可启迪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国家认同感,又可激励考生在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体认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切关联,自觉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促发他们不负韶华,牢记使命,在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3.点数风流,用地域文化激励人。作为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包括地域内的政治、经济、自然、名胜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条件下,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是该地域内人们成长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实现人的发展,必须重视地域文化对人的精神滋养。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积极开发利用南通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依托南通地区的文化特色命题,无疑是中考改革的一大亮点。比如,开发利用张謇的书法、诗歌,以及南通森林节、南通科技获奖信息等资源,引导学生带着“语文眼”走进多彩生活,既渗透了南通传统文化,又展现了南通环境、科技方面的风貌,还普及和传播了南通地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助推学生理解、认同和热爱南通文化,的确在“用中”考查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落实以文化人,凸显引领功能

1.萃取经典,以精彩作品润泽人。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将“以文化人”列为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文化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萃取经典,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在落实“以文化人”上进行了有益尝试。诗文默写精心选择《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及刘禹锡、杜甫、龚自珍、、冰心等的“奋斗”金句;综合实践活动推荐张謇的三幅精美书法作品;古诗鉴赏选取了张謇的五律《野渡》;文言文阅读节选了《续资治通鉴》中最能集中体现文天祥及其部属高风亮节的语段;名著阅读遴选了《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经典语段进行比较阅读;散文阅读文本《酿甜》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这些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古代、近代、现代思想的当代映射、历史人物的群体垂范、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都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正面引导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融文学艺术审美与陶冶情操、涵养正气和升华人生境界于一炉,同步浸润着考生的心灵。

2.弘扬正气,以鲜活的形象感召人。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涉及的人物有张謇、文天祥、刘子俊、张世杰、张千载、武松、保尔,以及养蜂人等充满正能量和带有人情味的形象。这些鲜活的形象都很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激励人。3.精巧设题,以文本特质培育人。文本特质指文本在语言表达、思路结构、内容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唯一性。中考命题,命题者只有精准把握文体特征和文本特质,才能发掘阅读材料的价值,抓准命题点,有效考查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真正把握和理解。同时,命?者只有读透文本,从文本细处走向文本深处,选择、勾连、整合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精妙点(如17题“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及作用”)、存疑点(如19题“作者在写蜜蜂之前,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山、云、水、茶、菌、花,用意何在”)与留白处,才能设置出彰显文体特征和文本特质的题组,综合检测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等的领悟以及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与能力。比如,第12题(2)小题“全文从哪几个侧面表现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第13题“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这两道题就摆脱了概念化的提炼和公式化的表述,是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切细致的体验和准确的把握,进而感知丰富独特的文本空间,设问扣住“文本特质”内核和学生思维品质展开,依“文”设题,按“需”设题,不囿于模式,既避免了学生答题模式化,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规律,不仅考查了学生读到了什么,也考查了学生“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和“是怎么读出来”的,题目设计与题干表述都根据文本特点或隐或显地适时给予了学生多种知识、策略、方法的引导,不断引导学生接近阅读的本质。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非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主要表现出对这类文本特点的理解——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现象,培育思考精神。比如,“用表格呈现科技成果获奖信息的好处是什么”“你准备给家住老小区五楼的外公推荐爬楼神器,因为它有以下优点”“你提醒奶奶,她对展厅内一款产品的认识有误,有误的一项是”……这组题目就特别注重与生活的无缝对接,考查了学生有效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和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是在生活情境中考查其应用能力,很好地将阅读引向生活,实现了阅读文本的实用功用。

三、剑指核心素养,聚焦关键能力

1.创设情境,在语文实践中见素养。情境作为现实生活局部的缩影,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信息与关系,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及技能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命题者为学生提供了名句名篇运用情境,激活学生认知,在具体情境中展现其对诗文内容、情感意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古诗文默写题。除此之外,命题者还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书法作品等置于特定交际情境中,自然构成了形象的学习场景,如第4题。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命题描述背景或场景将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与当下学科认知情境三者整合为有机整体,生活气息较浓,在有限的容量中创设涵盖南通地方风情、书法鉴赏、写作表达等丰富多元的文化考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考查了学生多样化的语文素养。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命题者还通过提示性引语“你们一家人来到南通科技馆。三大展厅以下信息吸引了你们的眼球”命制了融合型情境化试题。这道题,第一展厅是根据《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编制的图表,第二展厅是与“流浪地球”关联的一组议论性文字,第三展厅是根据《科学大众》《科学之友》《科学世界》等期刊上的资料编辑而成的四款最新科技产品的简介。这道题创设的情境功能更丰富,不仅通过有意义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在社会生活中可能面临的生活化的阅读情境,还要求学生只有调动更多知识、技能和态度,在亲历情境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才能展现自己的语文素养。

2.着眼运用,在思维审美中显素养。《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关注现实,关注热点,关注图文,关注思辨,关注表述,紧贴拨动考生心弦的最新触发点,引领学生学以致用,综合检测了学生对图文信息的概括解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信息提取和组织整合能力等。(1)聚焦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重视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诗以见性,文以识人”,张謇的诗“雄放峭峻,肖其为人”,张謇的书法“遒逸婉秀”。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以张謇的诗歌和书法为命题材料,引导学生审美悟情,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2)立足语文核心素养,重视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名著阅读题,从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与内心感受等方面进行比较,侧重考查学生对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理解与运用,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名著的真实性与深广度。古文阅读题“全文从哪几个侧面表现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有较高思维要求;第13题“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第20题“为什么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第21题“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围绕信息提取、解释推论、评价反思三个能力点,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力。学生答这些题,需要在阅读体验与思考感悟的基础上,调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品鉴、反思、评价,有更高层级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方面的要求。(3)非文学类文本阅读重视对思维建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第一组材料,关注的是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二组材料,围绕时下最热门的《流浪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第三则材料,介绍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的四款最新科技产品。这三组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科技,关注文学,关注民生,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客观辨析,理性认知,综合概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考查了学生辨析、思考、探究、质疑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思考与阐述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思维方法辨析与解决问题并表述结果的过程。

3.强化探究,在创新融合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1)关注信息处理,强化探究意识。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考查意义重大。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有效考查了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时,选取恰当策略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学生不仅要关注文本的信息内容、信息间的关联和信息背后的立场等,还要快速浏览,根据试题内容定位信息,筛选信息,才能进一步整合信息,提炼概括,正确作答。(2)创新内容与题型,激发兴趣。2019年南通市中考语文卷,全卷以“奋斗”一线串珠,在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融会贯通,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特别是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言之成理的答案都会被视为正确。(3)跨学科整合,建构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往往有着内在或外在的必然联系,只有真正实现跨学科整合,学生才能建构较为完整的系统化知识架构,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孕育全方位的精神世界。比如,书法鉴赏与文字评价联通互动,就实现了书法艺术与语文学科的“跨界”整合;围绕《流浪地球》串联起科幻小说折射出的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存在感、科幻片诠释的中国价值观影响力、东方文化对故土和家园的感情以及夸张的想象力等,都是大胆的探究、创新与融合。总之,跨学科整合是2019年南通市中考命题核心素养落地的又一创新举措。

作者:李凤 单位: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