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对计算机因特网概述课的作用

语言艺术对计算机因特网概述课的作用

摘要:让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中职学生爱上计算机网络的理论课堂,引领学生的情绪,使其有兴趣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对于任何一位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根据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的经验,无论采用如何高明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们的根源只有一个语言。因此,对于语言艺术的运用,则是一节成功的计算机网络课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具体课例,就语言艺术对中职计算机网络课上情绪引领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语言艺术;中职计算机;因特网概述;情绪引领

语言艺术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也是反映教学思想的最直接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1-2]。所以教师要学会运用于语言的艺术,从而捕捉更加完美的教学时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使用语言来传播知识,为了避免使学生产生误解或疑惑,教师语言的准确规范和严谨精炼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个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不是规范、是不是有吸引力、是否具有说服性与一定的感染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利用教学的语言艺术使网络课堂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从而使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正是文本的研究目标[3-4]。

一谈话式语言开场,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例如课程的导言部分,是这样引入的:师:老师看同学们手中都拿着手机,大家手机都是什么牌子呀?生:Vivo、小米、华为。师:我听到同学们喊华为的最多,老师也用华为手机。那么最近大家有没有听说关于华为的新闻啊?生:有,美国打压华为。师:这种打压也使得中美贸易战严重升级。那美国为什么打压华为呢?生:5G。师:恩,对,因为华为在5G网络的领先技术引起了美国的恐慌,那也就是说一个网络引发一场了战争的升级。其实啊,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这个网络的最早的产生也与战争有关,更为巧合的是,虽然是两场不一样的战争,但却有着同一个主角,那么是谁如此好战,网络的产生与它又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对网络追根溯源,重温那段历史。这种引入方式一是从最常用的手机切入话题,采用和学生谈话的方式,增加师生的亲近感,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二是导言的内容涉及的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三是对于本节课整体思路:由5G引出最早的网络,再到最后以5G收尾,实现首尾呼应。

二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的结合,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例如,在讲因特网的发展史中,提到了TCP/IP协议,因为书中的语言很抽象,大多数同学不理解,因此找几名同学配合教师演绎一个小情景,让其他同学们看完后用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情景,并且对比情景与刚刚所讲过的内容,看看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5-7]。首先请上了第一排的四名同学围个圈,另外一名穿白衣服的同学走过来了,四人喊通过请进入,又一名穿白衣服的同学走过来了,也喊通过请进入,教师穿着红衣服走过来了,不通过,教师穿着红衣服拿着TCP/IP协议走过来了,通过进入。演绎完毕后,提问学生,刚才做什么了?学生回答:四个人围成一个小圈子,穿白衣服的允许通过,穿红衣服不允许通过,但穿红衣服拿着TCP/IP协议就通过了。然后接着提问,老师刚刚讲的内容中,四个人连接的这个小圈子,相当于什么?答:ARPANET。穿白衣服的允许被通过相当于什么?答:Ncp协议。穿红衣服的我相当于什么呢?答:外部网。那TCP/IP协议又相当于什么呢,教师讲解:相当于一把钥匙,打开ARPANET大门的钥匙,使内部网和外部网得以连接,从而达到所有网络真正意义上的互联,所以说意义重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肢体语言和学生配合完成了一个小情境,又用口头语言穿针引线,进行提问、设疑和解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成为教师的合作者,形成良性互动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教学氛围。

三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发学生哲学的思考

例如在讲因特网的产生发展史的结尾时,教师这样总结:纵观整个internet的发展史(ARPANET→TCP/IP的出现→NSFNET→NII计划→商业化道路),它的前期一直在做一个积累,当他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急需要一个突破口,这时,NII计划适时的出现,它的出现将因特网迅速点燃引爆,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啊,这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量的积累,才有了质的飞跃。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于网络的产生发展史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感叹网络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一系列的惊人变化,进而引发哲学上的思考: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四诗意化的语言运用,引发学生对网络的美感

从因特网的发展史讲到因特网的特点时,教师使用的过渡语言是:因特网产生于一个超级大国的超级科研团队,到如今它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普罗大众,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它与其它曲高和寡的高科技相比,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这样一句古诗词精准的概括出因特网所经历的时代变迁,把计算机的理性与古诗词的感性得以完美结合,让学生既感叹于诗词凝练简洁之美,又能体会到网络并不神秘,就在你我身边。

五趣味性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

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完结的时候,教师这样总结: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老师用三个阿拉伯数字来概括:1、2、5,1代表一个名字;2代表2个结点,5代表5个特点,这三个数字,正面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倒过来看,就不一样了,521,是网络情人节的意思,代表“我爱你”,今天适逢网络课,又遇521,大家是不是应该对Internet表示你的诚意呢?这里用三个简洁的数字语言归纳知识点,使繁琐的内容简单化,学生更容易记住。更何况这是三个特殊的数字,它所带来的趣味性营造了宽松课堂氛围,达到“教学”与“愉悦”的双赢。

六激情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节课中,激情性的语言,教师共用了两次,一是在讲解习题的时候:外国人赞美中国的古典诗词,认为“短短几十个字不仅能表达一个复杂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和环境,还无比深刻地抒发了人的感情,这真是一种奇妙的的艺术”。他们问:“为什么不把它介绍到全世界去呢?”现在,通过“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和“网上艺术长廊”等,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人们都能够欣赏到优美的唐诗和宋词。这个实例和因特网的什么特点相关?答:这个是利用internet的开放性中的信息交流,问:具体哪方面的信息,经济?政治?答:文化。师: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说TCP/IP协议打开的是阿帕网的大门,那么在这里因特网则是打开中华民族文化通往世界的大门,使我们的古诗词呈现在世人面前,熠熠生辉。另一个是在课程结尾的部分,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5G未来生活的视频,学生们对未来的这种生活充满期待和渴望,教师因势利导结尾:这就是“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5G时代,那么未来,这种美好的生活要靠谁来实现呢?美国吗?不!作为网络的创建者,它只能代表着过去,如今,我们中国已然是互联网的领跑者,而未来,计算机专业的你们,才是这一技术的接力者,传承者!这一段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并且教师对他们未来的极大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总之,这一节课,教师巧妙运用了语言的艺术性,引领学生情绪的层层递进,尤其到了结尾处,那一段酣畅淋漓的激励的话语,更是让学生斗志昂扬,从而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七结语

一节成功的网络课,不仅需要有精心准备好的教案,还需要在课堂上讲究教育语言的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通过语言来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艺术性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对此门学科的兴趣。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语言修养,在教学中逐渐体会和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从表面上看是口才问题,实质上是教师自身修养的展现。

参考文献

[1]孙立.论语言艺术对中职计算机因特网概述课上情绪引领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5.

[2]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论语言艺术对中职计算机因特网概述课上情绪引领的作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05):990-994.

[3]刘君.论语言艺术对中职计算机因特网概述课上情绪引领的作用[D].沈阳工业大学,2006.

[4]吴一凡,秦志刚.论语言艺术对中职计算机因特网概述课上情绪引领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6,8(02):156-157.

[5]杨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刍探[J].成才之路,2019(13):47-48.

[6]戴智敏.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7]斯炯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9):188-189.

作者:刘雪娇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