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高质量“亲子任务”的措施

幼儿教育中高质量“亲子任务”的措施

[摘 要] 家庭教育在家长的心目中日趋凸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学前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以形成合力,父母与教师之间应是平等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应以家长工作为突破口,以“三项原则、三种形式”为导向,合理开展高质量“亲子任务”活动,力求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亲子任务;实施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学前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以形成合力,父母与教师之间应是平等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本文以家长工作为突破口,以“三项原则、三种形式”为导向,探索高质量“亲子任务”的实施策略,力求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当前“亲子任务”的实施现状

(一)家长工作需转变

教师应从专业角度指导,让“亲子任务”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比如,在手工作业中,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任务,效果会好很多。但是“亲子任务”却成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二)家长对“亲子任务”不清楚

1.任务难度高。例如:A妈妈刚刚接到一份花式亲子手工作业“制作绘本书”,幼儿可以采用绘本、照片、贴纸、裁剪、立体书等多种形式。A妈妈感慨地说:“老师发了好几种绘本封面,供我们参考,我就咨询了很多前辈,然后去图书馆找绘本,让孩子画封面,前前后后忙了两天才搞定。孩子读了两年多的幼儿园,每学期都有大大小小的亲子任务。”因此,家长们练就了十八般武艺。2.任务无从下手,家长兼职“上幼儿园”。例如:在送幼儿上学的途中,D爸爸与E妈妈不期而遇,双方家长都带着一些关于昆虫的图片。D 爸爸不高兴地说道:“现在的孩子动不动以不上学要挟,我昨晚加班后去照相馆取了这些照片,学校教师只要说要照片,孩子责无旁贷地就得完成。孩子那么小,他们会做什么啊……”E妈妈也说道:“就是,通知上只说班级将要开展昆虫图片展,每个小朋友都要将自己搜集的昆虫图片带到学校。是让搜集昆虫资料,具体哪些昆虫、每人收集多少,老师都没交代,昆虫品种那么多,我根本无从下手!孩子上幼儿园就好像我们也在上幼儿园!”两人边发牢骚边走向学校。

二、高质量“亲子任务”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亲子任务”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因此笔者以本班家长工作为突破口,探索“三项原则、三种形式”的实施策略。合理布置“亲子任务”不仅是践行家园共育观念的重要途径,还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三项原则,明确“亲子任务”的内涵

1.恰到好处的原则。首先,恰到好处地设计主题。在班级主题活动中,教师一直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所有的主题活动都与家长相关。教师认为,家长要熟知主题内容,指导幼儿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家长也对孩子的关注更多了些。其次,恰到好处地安排时间。部分幼儿活动的确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安排,如每学期举行两次亲子合作活动,活动时间安排在暑假,让家长在相对比较空闲的时间与幼儿一起完成学习任务。2.布置任务的原则。教师务必说明任务的意义。幼儿教师往往会充分利用微信群,不仅详细地阐述幼儿的兴趣点,而且介绍活动的背景和幼儿成长的意义等,同时要感谢家长的配合。教师要及时反馈任务的效果。每个幼儿的学习背景都不同,家长对任务的完成率不应过分强求,如果家长能够认真完成任务,要及时地总结,对任务完成出色的幼儿提出表扬,并清楚地说明幼儿在任务中的优异表现,通过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3.支持引导原则。有的教师往往只通知任务的要求,却从不告诉家长这项任务对幼儿有何作用。在家长的心中就会形成“应付”的想法,认为是教师有意安排的任务。所以,教师要让家长明白活动的意义,能够给幼儿以适当的指导。以“垃圾分类教育周”的任务为例,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完成“垃圾分类”任务的同时,让幼儿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使幼儿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接着让家长在微信群里一起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

(二)三种形式,打通“亲子任务”的沟通渠道

1.家长沙龙——让家长明白自己的作用。幼儿应在家里和幼儿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认为,幼儿对家长有亲近的意识,利用幼儿的这种意识,让幼儿与家长多一些互动,就能够领悟更多的生活知识和学习方法,这些是教师难以给予的。2.组长机制、分组合作——减轻家长负担,材料更加多样性。每学期我们都会有若干位家长担任组长,组织班级的各项活动,主要分担的工作是传达任务、组织讨论、确定时间、保证完成任务等。例如:绘本《地上100层的房子》中的蜘蛛小主题,我们将主题分成三小组,分别是食物、花纹、手工蜘蛛,教师确定好组长,告诉组长讨论的内容和各组接到的任务,组长有疑问可以问老师,然后分组讨论,确保每位家长讨论的内容不重样。3.故事妈妈、故事爸爸、家长助教——提高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家长的兴趣爱好、职业特点、文化背景等是重要的资源。教师要有计划性和有针对性地邀请幼儿家长进教室开展“家长助教”活动,以幼儿学号轮流的方式,人人参与、公平公正,提高主人翁意识。

三、高质量“亲子任务”的实施成效

(一)教师理念的改变:高质量“亲子任务”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体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其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能力都会有所不同。“亲子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学龄段特点,充分体现出不同年龄段活动的差异。以“端午节”的亲子活动为例,教师将培养小班幼儿的思维能力作为重点,亲子活动可以结合吃、玩、说相关的活动,让幼儿对端午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喝黄酒、赛龙舟等。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抽象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通过亲子活动让与幼儿收集图片,完成一些小手工,还可以用粽叶作画、制作香囊、玩鸡蛋碰碰碰游戏等。针对大班幼儿可以讲一些本地习俗,并动手包粽子,讲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等。

(二)家长角色的改变

家长的角色要发生改变,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支持。首先,解密式指导。幼儿家长有着不同的专业特长,能够使亲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特长设计亲子活动,不仅可以顺利开展亲子活动,而且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其次,实践式支持。课程资源的准备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及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让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本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使亲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最后,集智式参与。家长的支持与参与,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互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沟通是家园联系的有效途径,是架起教师和家长关系的心灵之桥。我们要借助“三项原则、三种形式”的理念,让家长愿意倾听、愿意支持、愿意参与、愿意指导。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亲子任务”的形式上不断创新,如家长信箱、家长代言人、教师回访进家园等,根据不同家长的需求合理安排,使每一次的“亲子任务”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滕叶 单位:杭州市胜利瑞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