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问题及方法

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问题及方法

摘要:近年来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它的教学观念的开放性和手段的多样化,给学琴者在学习过程中带来很多的便利。随着学琴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正处于良性发展的阶段,但由于一些家长和教育培训机构在钢琴教学中存在很多认知上的不足,导致钢琴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社会音乐教育概况

音乐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在生活中是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是个人心灵修养的必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是音乐传递的有效手段。音乐教育在多位学者的研究下最终归结于三类: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前两者对音乐教育有较大的影响力,后者因多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少被用来作为音乐教育研究的对象。再是,之所以有“社会音乐教育”这一谓称,一般是相对于学校音乐教育而言的。广义的音乐教育指按照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音乐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或是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相关活动。狭义的主要指学校的音乐教育。广义和狭义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广义音乐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两者从表面上的区别来分,是教学环境的差异性。社会音乐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一般为三种类型:政府行为的少年宫、民间行为的音乐培训机构、个人行为的私人授课。三种不同形式的社会音乐教育在授课策略和组织形式上略有差别,但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一样的。通过歌曲或乐曲的演唱或演奏能力及相关理论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成长。学校音乐教育一般具有强制性,针对所有的儿童有较强的系统性,比较难把握个体发展。社会音乐教育通常授课形式是一对一教学,更有利于儿童自身的身心特点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最后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背景下,音乐作为大众化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一,发展趋势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普遍度越来越高。社会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自身的优势,被受广大人们的接受。

二、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对钢琴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教学理念、学情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反馈着手,对钢琴教学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钢琴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学琴者队伍日益壮大的,学习钢琴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小到4-6岁的孩子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同时,教师师资队伍需求量也在增加。但教师教学水平却良莠不齐,教育者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很多钢琴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理念,追求时间短出效果,没有充足的理解好学习的阶段性这一特点。例如:盲目的去追求考试级别,也没有理解考级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意义在于更好的、更科学的规范钢琴教学活动。也正是因为很多家长和教师不能正确的对待这一制度,造成学生的水平与所报考级别不相符合,久而久之,忽略原本的教学理念和学琴者的个体差异,对学琴者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教学模式具有滞后性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注重钢琴表现的技能技巧表演,忽略学生对钢琴全面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建设,对钢琴相关理论知识,文化知识缺乏有效的传递。沿用旧的钢琴教学,强调技能的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和过程中都缺乏突破。有时评价方式也不能满足多变的学生,忽略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缺乏全面系统科学的教学模式。例如:在钢琴教学中遇到一个考过九级的学生,在给她授课过程中发现她在技能技巧和理论知识上都没有具备九级的水平。经过了解后才知道她之前的钢琴老师上课的教学模式是选一首考级曲目,只是告诉她音符在钢琴键上怎么找,停留多长时间,剩下的就是不断练习了。这种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滞后性给学琴者带来知识学习的断层。

(三)音乐素养的匮乏性

在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师专注于追求演奏技巧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琴者音乐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交流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给学生讲解钢琴练习曲目要注意的节奏型时,只是强调怎么弹却连最基本的节奏名称也不讲解。也会忽略练习曲目中相对有趣的每个音之间的组成关系,更不会涉及到演奏者在演奏时对曲目演奏的理解,曲目中段落的布局等,甚至最基本的音程和和弦等相关的乐理知识讲解都不会出现在授课中,久而久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就导致学琴者的肢体技能和应该掌握的音乐素养不平衡。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会感觉到无趣,缺乏思想的想象力,这样会打击学琴者的积极性,导致出现厌琴、弃琴的情况。

三、解决的方法

(一)从教学理念和学情分析着手

钢琴教学是一门艺术性、技巧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理念上,要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几者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强调对学生文化知识底蕴知识了解的丰富性。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在学情分析中,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大,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能力、不同需要、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性格、家庭背景及理解能力、音乐素养、学习态度等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例如:针对《阿拉伯风格曲》这一钢琴曲的教学,不止让学琴者在练琴时掌握节奏节拍速度这些基本的知识,更应该去领会曲子的风格特点,了解异国的文化领域,感受多样化。

(二)在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实施中

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群体,进行实践学习。例如:对4-7岁的儿童大都没有形成审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新鲜、好玩、有趣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活动,那么教师应选择的教材中由有趣的图画和音符教学内容相穿插的教材使用。9-13岁的教学儿童是音乐审美正在形成和发育的时期,他们对曲目的风格、表现性都比较敏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钢琴技能技巧的练习,可以穿插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知觉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于中学生音乐审美存在一定的个人偏好性,涉及相关的心理和生理问题,除了基础性知识的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外,应注重个性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多听和演奏情感表达的曲目,提到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一方面,训练了技能技巧,另一方面还可以抒发情感。通过艺术的学习,使他们学会在理性调节下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情感逐渐丰富起来,以崇高的审美判断作为自己人生航程的导向。

(三)通过教学结果的反馈

教师总结教学涉及的相关部分进行反思,好的部分进行保留,实施不通的进行剔除,不足的紧跟改进,最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钢琴教师的“教”和钢琴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中两个平行的活动体系之间存在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关系。对教学结果的反思,要明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调节学生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全面的教学理念,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每节课后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明确钢琴教学是集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于一体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审美能力。社会音乐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钢琴教学作为社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社会钢琴教学的普及教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也激发了更多钢琴爱好者学习钢琴。面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钢琴教育者应该及时解决,这对进一步提高社会钢琴教育水平有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向磊.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思考[J].艺海,2014,(05).

[2]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尚怡.乐在其中爱在其中———愉快的教与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07).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岑鹉.中国的“钢琴热”与钢琴教材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3,(03).

作者:路青青 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