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浅析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浅析

摘要:口语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口语课堂上有效调用和协同多模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该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教学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具体某单元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多模态协同,帮助学生调用多种多模态符号来简洁、有效地表达和建构意义的多模态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模态;口语教学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实则是被边缘化的一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时普遍认为口语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道地使用一门语言来传达已有的思想。目前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多数研究的对象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而本文旨在探析在非英语专业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口语教学活动,并且通过语言反过来促进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提升。多模态话语理论是从Halliday(1978)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衍生出来的,该理论以Halliday(1985)提出的功能语法为基础,该理论强调话语交流中视觉符号,听觉符号等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多模态教学设计包括有多模态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和多元读写(Multiliteracy)的培养两大点(张征,2013),这两个方面既包含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还原真实语境以确保语言的“真实性”,也强调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在语言方面做到既有模仿也有创造,真正兼并学习的输入和输出为一体,从而真正顺应口语学习的需求。

1文献综述

1.1多模态教学

而是由多种模态包括空间、手势、身势、音频、图形、动画、视频等共同构成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以及平台的支持,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多种模态的调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并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国外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新伦敦小组率先提出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当中,并提出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点: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y)和构建多模态意义。Stein(2000)随后提出多模态教学法,他认为教学的活动开展应该多模态化,课堂的设计和课后对于课程的评估都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多模态教学任务,相应地,学生也应该灵活应用多模态完成课程任务。Kress和vanLeeuwen(2001)根据对多模态话语的分析研究后提出在多模态环境下对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的具体设计方案和应用原则。Jewitt通过观察教师使对节奏、多模态和多媒体技术三者的关系,他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以语言为唯一中心的教学形态,而改由多种模态共同建构课堂,并指出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整合多种模态,共同实践教学设计,完成并参与建构课前课堂课后等各种活动。国内对多模态教学的研究最早的是顾曰国(2007)和胡壮麟(2007),他们探析了多模态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并提倡将多模态设计应用于具体的教学设计中。顾曰国(2007)的研究指出人类生来就是多模态物种,在对多模态的应用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倡导在网络教学中应用多模态,并根据研究结果得出多媒体多模态学习比单媒体单模态学习更能增强学习者的记忆力。

1.2多模态口语教学

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孙辉(2013)认为多模态教学可以有效弥补单纯话语教学的不足,一些非语言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模态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得到很好地表达,进而促进话语意义的建构和传递。多模态口语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课后布置作业以及口语评价等多个方面,将多模态话语应用于口语教学,正是多模态话语与外语口语教学的完美结合。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这种多模态协同、多种媒介参与的多模态教学模式,这为将多模态应用于口语教学这一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学者对于多模态下口语教学内容研究比较宽泛,缺少具体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具体实例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进行多模态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2多模态口语教学活动设计

在落实到具体的单元话题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做具体的规划,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来实施。以“TheArtofAdvertising”这一口语话题为例,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实施步骤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来具体阐释多模态教学设计在口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1多模态教学语境设计

作为多模态课堂活动设计的指导性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在口语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情景语境并帮助学生尽快置身于构建的“真实的”语境当中。这有利于迅速地唤起学生的交际意愿并驱动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输出语言,从而最终能够准确地、流利地调用目标语言表达思想。就本单元“广告的艺术”为例,教师就这一话题运用多模态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在这一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承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角,以课堂主人翁的角色存在。教师调用多模态如采用与教学任务相关的英文网络资源、实物等方式在课堂开展小组辩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多的调用真实的多模态,因为Krashen(1982)认为就输入而言学习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到真实语言材料,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输入材料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进一步加工。单单有多模态的输入是不够的,输出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输出体现为学习者将头脑中的已有概念认知转化为句子的语言形式。因此,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个小组被要求设计一则广告,将自己定位为广告商的角色(充分预设自己所处情境),借助PPT与相关实物来对自己小组选定和设计的商品进行口头展示,其他小组派代表进行打分。在学生给出最终广告展示之前,每个小组在课前被要求阐释自己广告设计的意图,初步选定商品,并自己设计商品品牌、图标、营销方式等,并由其他组别讨论小组方案的可实施性和优缺点,以帮助每个小组课后完善并最终呈现自己的广告方案。

2.2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许多学生仅仅掌握了初步的人际交往语言,却在更深层次的思维挖掘与阐释方面能力不足。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中提到学习者应该使用语言来促动深层思维,同时通过深层思维来反拨语言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的教学设计主要基于NewLondonGroup提出的多元识读教学法(PedagogyofMultilitera⁃ciesFramework),这一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在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后最终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输出,最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有机转化(张征,2013)。根据多元识读教学法的四个组成要素——情境性实践、明确指导、框架建构和转化式实践(NewLondongroup1996),口语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多模态输出任务为主。下面就这四点分别谈谈本单元的口语课堂是如何建构的。(1)情境性实践。情境性体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完全浸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对课程的主题背景知识进行了解、梳理、分析和内化。这其实也是帮助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在外部因素的助力下使学生能够在逐渐掌握、内化所学知识后撤去语言“支架”,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此单元开始之初,教师在课堂上做简短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归纳广告的功能性,比如提供给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概况了解,吸引消费者、增强其购买意图等。讨论期间,学生被允许使用手机查阅网络资料,利用一些广告实例来详细阐述“TheFunctionofAdvertising”.通过对背景知识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桥梁,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各个组别之间就一些表达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输出语言。(2)明确指导。明确指导这一步骤贯穿整个口语教学过程,它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有意识地利用现有知识、多模态资源,创造性地完成口语交际任务。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明确指导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英语基本的词汇、语音、语法规则进行规范;第二类则是引导学生调用表情、手势、语气、语调等非语言的多模态符号资源来完成意义的构建;第三类是积极使用跨文化交际策略来完成教师设置的具体任务。教师可以从以上三类给予学生以明确指导。例如,在本单元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广告商在设计广告时使用的具体策略(如明星效应,反向心理效应等)时,可以指定一个学生与其展示出某则广告,并积极引导学生概括出广告使用的策略,明确指导始终贯穿于课堂中。(3)框架建构。框架建构也叫批评性构架,是在口语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环节。在以往的口语教学中,口语能力的获得往往注重在词汇、句型等单纯的语言技能方面,事实上,口语技能的提高与批评性框架建构二者是相倚为强的。口语教学中的框架建构其实是分析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在调用多模态符号构建意义之外,批判性地赏析、分析多模态作品。在本单元的口语课前,学生被要求寻找一至两则令其印象深刻的广告,与同伴一起鉴赏广告的艺术,并设想自己作为广告商的话会如何更好地设计广告。这类环节的开展让口语习得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而是去主动寻找资源、批判性地看待多模态作品,并对输入的语言文化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批判性地再加工,从而促进口语能力多元化的提升。(4)转化式实践。转化式实践是重在运用和整合前三个步骤,即情景式实践、明确指导、框架建构中所学的知识,并使之转化为具体能力表现的过程,即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口语实践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交际策略结合文化内涵建构意义并激发反思的环节。口语转化式实践是一种反思式操练,表现形式通常为角色扮演、演讲、PPT报告、出演短剧、制作视频等。在本单元的口语课堂任务中,最后一个任务布置则是让学生自主设计产品和广告营销,其中包括产品名称、图标、目标人群、产品亮点、营销手段等,在最终PPT辅助报告呈现之前,学生有一周的时间反复打磨自己的广告方案,并最大程度把自己想象成以产品营销为目的的广告商,并由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打分和点评。在此项任务开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部分小组还使用了具体的实物道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口语输出质量都很高,这一良性课堂也充分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结论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口语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多模态输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教学多模态环境下,教师是多种模态的选择者、示范者和多模态输出的评估者。然而,多模态教学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处理不好,导致课堂出现华而不实这一现象,难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恰当地调用多模态,在学生输出时,教师也应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模态资源大胆表达和建构意义,克服单一模态带来的限制,真正提升语言综合技能。

作者:付佳璐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