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现状及长效机制研究

学风建设现状及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学风是指一所学校的治学思想、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我院学风抽查的结果入手,简要分析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新时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风抽查;长效机制

1引言

学风是指一所学校的治学思想、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育人环境、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

2从抽查数据看学院学风现状

2.1学院总体数据总结

2018学年上学期,由学生处牵头每天安排一名老师抽查全校上课情况,分上下午进行。后安排各系部也加入抽查的队伍当中,根据安排好的时间各系自行分配辅导员对指定楼层课室进行抽查。下面是为期一个多月的抽查采集的数据的简单归纳总结,具体抽查数据如下:在表1中,可以看到多数系的迟到率高于旷课率,说明了我院学风情况中迟到的问题是相对严重的,学生时间观念差是首要的原因,其次老师课堂要求严格与否也影响着学生出勤的情况。

2.2个别系部情况分析

从抽查结果中数据可以看出艺术系和轻化系被抽查的班级和人数差不多,可是艺术系的旷课人数明显是比迟到人数多,而轻化系则是与整体学院的情况相符,迟到比旷课人数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不同专业的教育方式也影响着学生出勤的情况。这次学风抽查得出的数据比较随机和片面,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学院学风现状。但仍有可分析性,对整体数据和抽查时反映的情况分析可见:(1)学生没有正确的时间观念,认为迟几分钟没什么大不了;(2)部分学生认为任课老师点名才是考勤导致课堂纪律、学风松散;(3)每天被记名的学生基于记名没有任何处理,仍我自我素,继续迟到旷课;(4)教学与管理部门的职能混淆,例:有个别老师上课学生没到居然打电话给班主任要学生。

2.3存在问题的因素

2.3.1社会制约因素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风直接或间接折射到高校中来,从而引发了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部分学生无论在课堂、课余,还是考场中的表现,都一定程度地带上了强烈的功利、实用和投机取巧色彩。

2.3.2学校制约因素

(1)近年的扩招,给学校的管理及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办学条件下,学校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教学改革滞后,教学设施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针对学风建设的必要的、系统的规划,缺乏抓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2)学风与教师的师德及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两校区办学,教师们的精力有所分散,投入教学工作的精力不足,不仅自己不认真,部分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教学态度敷衍,责任心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创新与传授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失去兴趣,从而注意力转移。

2.3.3家庭制约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中不良因素会导致学生学习观的扭曲,容易出现应付学习、盲目学习、被动学习的消极状态。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部分父母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对其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学生不学习也无所谓的观念。

3建立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建设优良学风,必须有一套有效而具操作性的机制来进行长期的管理,学院是万人学校,要与时俱进,建立机制而且全员参与共同执行,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工作,为学生成才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在我校现行的学风措施上,完善制度,希望能从问题根源处加强学风建设。

3.1我校现行的学风措施

(1)抓好早读晚修的出勤,每周组织辅导员查勤,对迟到、旷课的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并对严重违纪者予以处分,在公告栏公布。各系辅导员每次检查需在登记表上写清检查情况且每月学生管理科收回表格备份作为考核参照材料。(2)每月学生处定时安排带队检查晚修或宿舍情况,检查人员各系安排。(3)班主任、辅导员每周下宿舍,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学生困难,加强学生文明、卫生、安全教育、合理作息的管理。检查情况登记同上。(4)学院八大系各自针对系部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举办相关的学风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学风建设的重要,从而改变学风。(5)团委针对晚修情况进行抽查,从活动形式方面着手,改善晚修形而上的问题。(6)针对抽查的学风班风,对教学也作出相应要求,要求教师加强考勤,强调学风。

3.2完善制度,从问题的根本出发

(1)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机制。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担任学生的导师和导生,有利于教风重整、有利于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有利于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发挥新、老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等。因此,建立健全导师、导生制度,对学生个人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学风有着重要作用。(2)建立科学完善的学风激励机制。根据教育心理学中激励对人的所产生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制定一套学风激励机制,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通过外在激励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增强其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自觉将学风建设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通过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来督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奖励制度的建立中,充分发挥现有奖学金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班级,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以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素质的拓展来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学生获得尊重、理解、认可,满足其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从而引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积极的人生理想而奋斗,从而满足其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促使学生获得指引性、方向性,从而达到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目的。学风建设需要学院师生共同参与,长期贯彻实施才能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并且与时俱进,这也是强校创新中的一大体现。

参考文献

[1]吴远庆,孙万冬.专业学习型社团与高校学风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3).

[2]许彬,杨荣萍.浅析高校学风建设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2).

[3]刘晓青.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2,8(4).

[4]谭振亚.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永恒主题[J].中国高等教育,208(20).

作者:黄颖思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