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性及重要性9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性及重要性9篇

第一篇

一、班主任工作中有效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周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来观察学生的心理品质。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每周写周记的习惯,然后定期检查。这样一来,班主任就能从周记中得到许多学生的心理态度,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掌握。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班主任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发生了一些很大的变化,这就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一)班主任必须用爱去温暖学生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主要就是管理好班集体的纪律,对一些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说教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也有所改变,即不但要做好以前的工作,还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学生,用自己的爱和关心去温暖学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用挚爱的方法去教育和管理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育下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二)班主任必须具备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想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首先班主任就必须掌握和了解一定的心理知识,并且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将二者更好地融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够确保自己实施的教育方式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

(三)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素质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其一言一行都会不知不觉地被学生模仿。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重视这种无形的感染能力,用自己高尚的品德、高质量的素质、超强的能力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逐渐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坚持的原则除了以上的方法和要求,班主任在管理教育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坚持科学正确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工作有理有据,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大量的调查显示,在学校中有大部分学生的焦虑、不安、无助、困惑等心态都是由于班主任在管理和教学中所带有的情绪、眼神或是言行举止导致的。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对心理状态的调节能力,用最健康、最高尚的人格思想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心理素质并不是通过单一的说教方式就能够顺利达到的,班主任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其他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品质,通过一定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渗透心理知识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要求和自我完善,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自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愿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同的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在讲究学生特殊性的情况下,把握好教育教学的契机,确保自己渗透的心理知识更加具有针对性。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创新渗透心理知识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助力。

作者:祖敬波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教育局

第二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深刻地分析、认识到学校教育应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全面提高和完善受教育各方面的素质为目的,更新观念、勇于探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做人”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稳定感官的情趣,培养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培养健康心理、人格美的新一代社会建设者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中学时期正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直接接触的活生生的塑造者,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人格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全方位的战线,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完美的人格,一直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教师人格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这就要求不能以一纸文凭衡量教师。教师的素质一定要全面,心态良好,意志坚强,有进取心、同情心、创造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礼貌诚挚,言行一致,襟怀坦白,人格完善,能迅速调节不良情绪。由此看来,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水平,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把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效的渗透到日常的教育工作和日常与学生接触中,培养具有健康心智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从而改善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

二、加强自我意识,创健康心智

青春期对感情和道德的体验需要不断的情境式的反复体验、强化。学生是被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主动地接受并不断地去按着健康心智发展方向努力。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个人、生活经历和从事的实践活动等原因使性格在每个人身上产生个别或独特情性,那么教育者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性格,教育学生懂得如何争取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群体的关系。自我意识能力表现在认识上就是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表现在情感上是自尊、自信、自豪感、责任感和义务感,表现在意识上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这样看来自我意识不是个别的心理机能,而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它在学生个性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能力发展,为学生自我教育奠定基础,使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接纳自我。

三、家长多与学校联系,协调一致

家庭对中学生的性格形成及其心理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往往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那些单亲家庭、溺爱型家庭、纠纷家庭以及行为不断家庭,都使青少年受到深刻影响,促使他们异常心理的出现,这些学生将长期笼罩在负性情绪之中,易发生心理疾病。孩子的心理缺陷往往在家庭表现不突出,尤其孩子性格与父母较为相似,一些自身缺点不易被家长发现。特别是有些家长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注意观察孩子,很少与孩子交谈沟通,需要钱给钱,不关心孩子内心情感与身心健康发展。相反有些家长即便发现孩子一些缺点却只有一味娇惯不作出正确的引导。而孩子大部分时间在校度过,又是生活在同学之间,学校是个小社会,同学之间的交往使得学生的人格缺陷暴露的更多、更明显。为了使孩子具有健康的心智,完整的人格,家长要多关心,了解孩子,从感情上接受孩子,特别是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表现,对比之下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人们成长的园圃。它对于人的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有无良好的家风、家教,是是否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新的家风、家教,自主优化家庭文化教育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必须抓好的基础性环节。自我教育或自我修养,是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关键性环节。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为提高个人素质提供了外部条件,这些条件只有通过社会成员个人的消化吸收,才能对个人素质提高产生效果。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自觉主动地加强自我教育或自我修养。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高是社会成员个人素质提高的条件;个人素质的提高,则是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场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并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完美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我国公民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进而为我国的四化建设大业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作者:单文剑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

第三篇

一、注意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心理环境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换言之,转换了以往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不再有一种惧怕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近感,这样促使学生不仅仅爱屋及乌愿意上该学科也使学生容易对老师敞开心扉,更易于教师对其进行心理教育。此外,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的一种精神交流。教师在课堂中所展现出来的魅力会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想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确忽略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窦初开是一个懵懂的年纪,在满腹学识的老师引导下展现老师的个人魅力容易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向往。多数学生会因为出于对老师的崇拜而接受其传授的知识,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魅力来源于丰富的知识、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优良的品质。在广阔的知识学海中带着学生畅快的遨游也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容易使学生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教师容易发现学生态度变化及时关注学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功能。

二、利用教学工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工具,教材中的内容是值得挖掘并可以进行妥善处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会容易找出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学科的切合点,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讲解食物链的先关内容时可以根据食物链的规律来引导缓解学生将来就业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讲解细胞内容时,可以告诉学生我们都是由最初的细胞而来,让学生不迷信不擅自听信他人不科学的言论。中学生的情绪在整个人生中属于比较容易起伏的阶段,这个阶段情绪波动比较大难以自控。其实这与个人分泌的激素有一定关系,在讲解激素有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明白人的情绪化也是与分泌的激素有关。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并学会调节好自身状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等。有些学生往往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相关历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在遗传相关内容,整整8年时间孟德尔才发现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的规律,而35年后才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遗传学才慢慢的发展起来。通过历史小故事,或相关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合理的认识挫折和失败,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来培养坚强的品格。并利用教材内容教导学生每个人的来由都是一样的,拥有一样的结构,所以在最初智力形成之时并没有差别。鼓励学生不要自卑,后天环境才是改造人的重点,要学生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把心态调整到一个积极的方向。

三、进行教学创新设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兼具的学科,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在实验活动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每个实验都是有意识的将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机结合。让一些内向甚至不、自卑的同学在实验中树立自信并尝试成功的喜悦。青少年充满了好奇心,利用这种好奇心不仅完成了教学计划而且培养学生用于探索,积极努力的状态。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外闲暇时刻同样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课后作业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适合团体合作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找默契,懂得合作的妙处。使学生在彼此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撑才能够完成一项作业,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得以健康的成长。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必然的。作为教学工作者针对学生所要发生的问题要有科学的预见性,针对可能发生的事实进行积极的预防。那么生物教学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就是一个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学科。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不仅是这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且也是学生灵魂的指引者,在这场灵魂拉锯战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和方法来征服学生、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生物老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之外,也培养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朱学延 单位: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第四篇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由于中学生存在的上述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当前复杂的状况,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具体对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坚定的信念、高素质的涵养、理智的行为、充满关怀的爱心等优秀品质,都会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表率的作用。例如:我校通过专题讲座与研究讨论相结合的沟通与交流,提倡活动观摩与自主实践、经验介绍与案例研讨、面授与远程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模式是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学校应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例如: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开家长会;将普访、随访和定期访问相结合,进行家访;鼓励家长主动来访等等模式。

3.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针对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些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尽情倾诉,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等。

4.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中学生人生观、理想、信念、兴趣、态度等心理品质的形成。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关系就像大自然中的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只有将不良的社会因素进行抵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环境才能得以净化,健康成长。例如:有的学生利用放学的时间去网吧上网,浏览不健康链接、玩游戏。针对这种情况,要建议政府制定杜绝青少年进入网吧等社会场所,另一方面要进行“绿色网络”建设,将一些毒害青少年心灵的不良物质过滤掉,还孩子一片纯净的蓝天,摄取正能量,健康成长。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在此阶段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多,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紧密合作,通力合作,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指导为核心、社会环境为保障,构建、织造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倾注全社会的教育力量使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才能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

作者:郑洪云 单位:辽宁省北票市第三初级中学

第五篇

一、小学品德课应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判断一名教师是否成功关键在看他的教学是否受学生欢迎,能够践行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和情感的问题。考虑到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小学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有力支持。结合小学品德课教学现实,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为主要任务,才能保证思想品德课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效果,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际需要,更加深入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小学品德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掌握、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问题。同时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原料。在小学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过程中,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就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保证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小学品德课应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主要内容,并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2.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效果,应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

3.认真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特点,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只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分析,将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内容,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积极效果。

三、小学品德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应做好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能够适应集体生活的、具有合作意识的人,品德课程教学尤其如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小学品德课程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1.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定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通过小学品德教育来完成的,因此只有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准确定位,才能保证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取得实效。

2.将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为了保证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取得积极效果,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全面推进,确保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满足实际需要。

3.结合小学品德课程实际,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在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培养过程中,只有结合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的整体效果。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但是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趋势,无论是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开展,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

作者:何凤兰 单位:石狮第二实验小学

第六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使他们通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中人际关系都应该是单纯的,和谐的,但是将他们进入大学校园,逐渐地接受社会后,往往发现人际关系和他们的想象相差很大,很容易产生孤僻和交往障碍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教授大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帮助他们的适应社会,调整心理状态,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我国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下达了多个文件推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专家反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多数的搞笑也建立心理健康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应付检查,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工作,但大都是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或者是一些简单的选修课程,师资力量不足,校领导重视不足,导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一个无作用的状态。

2、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

现在很多的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立成一个孤立的部门,极大地治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是一个再教育过程中慢慢渗透的过程,需要学科教育的良好配合。现在高校普遍的情况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置成单独的教学任务去完成,缺乏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将心理健康设立成独立的咨询部门,与学校的其他部门没有联系;没有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不能合理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实用性差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配置了一些学分来吸引学生。但是却将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门规范的知识性学科,不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是对学生宣讲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任何的帮助,最后还要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使学生背负了很大的负担。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让学生越来越讨厌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想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良好的认识。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要从领导层入手,只有领导者不断地提高认识,才能促使员工更好地重视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人才培养的成败。

2、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备,教学的重点不是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对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培养,教学内容要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现实。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建立大学生红色心理辅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和辅导中心相结合,面向全体大学生,使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广泛地开展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工作,在教育的同时,切实关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对于一些有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特殊学生,学校心理教师要视自己的水平适当地进行疏导,不能解决的要及时送往医疗机构。

3、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钟要的,学校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谋求与家长的合作,家长要与学校积极地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利用网络途径。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可以建设校园心理健康网站,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心理自诩,这样不仅可以更方便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解除一些学生尽心心理咨询的后顾之忧。四、总结在大学校园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拥有一个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人才培养的成败。

作者:阿米拉 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七篇

一、加强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大意义

1.体育教育为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能促进身心发展,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且体育运动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发动机: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同。

2.体育教育是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项目是通过不一样的运动强度,或者是速度,或者是运动的节奏来改变和转移人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发泄,放松他们的紧张感,保证情绪稳定,对人的心理施以不同的影响,破坏心理障碍患者的消极心理导向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化的发泄口。

3.体育教育能对消极情绪进行有效地控制。长期体育锻炼是指每天都进行的锻炼活动,且这种锻炼活动持续很长时期。有研究报告,体育教育可以使健康和不太健康的大学生焦虑程度下降,必须定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维持对消极情绪的长期控制。

二、对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1.认真剖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从根本上了解问题所在。目前,一些中小学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体育部门及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必须慎重对待,以确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当务之急的是要制定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的运动处方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重视情感教育,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学习,重视情感教育,除了上课之外要多与学生交流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因为体育锻炼不是简单地传授运动技术,要应该考虑和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在课堂上行为表现失常的学生,需要关注和关心,真正地了解学生想学什么,他们对锻炼的看法和理解,他们需要如何锻炼,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凝聚力。通过情感教育,学生才喜欢学才爱学,才能与老师交流,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有很大作用。

3.适当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真正放松。一般的体育课教学活动都是有一定强度的训练,会导致学生心理紧张性,甚至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有的学生会认为和考试冲突,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后学习时间减少了,影响成绩,加重心理负担。因此,可以考虑在体育教学中,设立竞争目标,布置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有意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挫折、威胁和冲突情境,自己学会平衡自身与环境关系,通过一些体育竞赛,让学生公平竞争,鼓励学生,安慰学生,增强学生投身体育活动的信心,让学生真正地放松下来。

4.结合心理素质培养,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体育运动也是培养一个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方式方法,让学生发挥已有的知识、能力参与运动项目,锻炼他们的品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体育教育的课程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不同的体育老师应该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应该避免体育老师们的命令式的教学或者是放养式教学,可以考虑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体育项目来进行专门性的训练,或利用一些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教育,产生对运动的兴趣,从而树立良好的品行和心态。

作者:李会涛 单位: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

第八篇

一、教育原则的整合

就教育原则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其自己的教育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保密和同情;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公开和引导。按照这两者的原则来看,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在两种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都把教育的情感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放在首要位置,都十分关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都十分关注学生自身在进行教育时的体验、理解和反思。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与引导的价值相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与同情相联系,只是在两者的具体教育实施过程中各有其侧重点而已。这就比如在现代高校中愈加受欢迎的校园心理剧等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因为在这些活动中,能把这两种教育更好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两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和促进。然而,如果想使两种教育进行整合,在教育时就不得不把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从而具备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养。

二、教育方法的整合

就具有方法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大体相同,但是也有一定的差别,只有整合这两种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使两种教育进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来选择适合学生的独特方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像心理健康教育一样,重视大学生自己的思想政治的觉悟提高,要重视大学生在思想上的一些差异,不能在教育方法上进行“一刀切”,这样会严重损害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会使大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除此之外,也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的公开原则运用到其中去,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更好的建立起心理健康的观念,提高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三、教育内容的整合

大学生正处于他们人生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不论是心理亦或是身体方面的发展都还不算十分的完善,他们不能更好的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包括观念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这就使得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为了较好的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必须把两种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教育收到更好的成果。就我国目前的高校形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经相当的完善,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内容也已经融合到其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不可否认的是,在整合的同时,在对待一些问题上也要区分开来,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切实的遵守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规律。

四、教育环境的整合

教育环境是指大学生赖以生存的环境,这种环境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重要的部分组成,这三个环境在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为了这两种教育有更好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必须要把教育环境恰当合适的整合起来,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大学生为核心,立足于学校教育,从而建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结构。在这个网络化的结构中,三个要素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自始至终的为大学生教育而服务,为了大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坚持不懈的把大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更好的建立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体系。对教育环境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影响,从而在整体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作者:王伟光 单位:保定学院

第九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1.工作任务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任务是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咨询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不协调产生的种种困惑和心理冲突,避免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活动的参与机会,增加可以促使他们自身人格道德,人际成长与发展的心理教育经验;帮助大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社会的职业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成长;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交、家庭、婚姻及职业的选择和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2.理论基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各种心理治疗理论及人格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3.方式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是采取大会报告、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的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多是采取个体咨询或治疗、团体治疗或咨询、职业指导服务、培养同伴咨询师、协商调节服务、专题讲座等形式。

二、提高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感

1.积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极其重要。实践证明,心理素质是其他各项素质的载体,大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无法很好的完成学业,更无力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从咨询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学生入学后,由于心理依赖性强,适应环境能力较差,上大学后仍需要母亲陪读;有的学生仅仅因为大学一年级的一门考试不及格,就心灰意冷,情绪低落,陷入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学业一落千丈,直至退学;还有的同学由于自我意识偏差,或自卑退缩,或自负骄傲,不能很好的处理和同学的人际关系,苦闷、迷惘、以致影响学业,甚至导致神经症和精神障碍。所以,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基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成才和社会整体素质。新时期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社会、家庭对大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同时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渴望成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在我校今年五月进行的大学生问卷调查中,其中“目前最困扰你的是哪方面?”的问题中,有48%的同学认为是个人发展,22%的同学认为是学业,14%的同学认为是人际关系,7%的同学认为是恋爱与性,5%的同学认为是个性情况,4%的同学认为是其他。在“你目前觉得自己压力如何?”的问题中,有55%的同学认为压力较大,28%的同学认为较轻松,12%的同学认为压力很大,5%的同学认为自己接近崩溃。具体地说,大多数学生非常关注个人发展,个人成才的欲望特别强烈,但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由此会引发很多心理问题。近年来,我国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凶杀等事件也呈上升趋势,虽然这些是极少数学生,但是引起的社会影响很大,所以认真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也是新形势的要求。

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预防重于治疗,以发展咨询为主,障碍咨询为辅

预防重于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主导思想。只治不防,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疗,获益的仅仅是患者;相反,防重于治,不仅可以使早有心理障碍的人得到应有的治疗,而且可以使更多的人懂得心理卫生的意义,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每个大学生在成才的发展历程中,都可能会因为成长而不断遇到各种冲突和困扰,绝大部分学生能及时化解自己的心理问题,但仍有少数学生在长时期的心理冲突的困扰下,形成心理障碍。所以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基本任务,要坚持预防重于治疗,以发展咨询为主,障碍咨询为辅。

四、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寓教于乐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很高,大学生们普遍对自己期望也很高,他们的心理压力陡增,在面对挫折时自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处理,极少数人选择了自杀和伤害他人,这是一种极端的消极方式,对国家和个人都是损失。所以,根据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应重视和加强生命价值观、亲情和感恩教育。例如:通过举办电影赏析活动,一起观赏张国荣主演的《异度空间》,通过和同学们一起解读电影中主人公的命运,现实中张国荣的事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勇敢面对今天的挑战。生命里没有“异度空间”,要努力使心灵更坚强,珍惜生命。激发和增强学生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意志,这样的活动,相信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认可。

作者:胡月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