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摘要】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发挥学科本身的特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科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利用图像加文字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小学科学老师要正确认知思维导图的教学作用,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是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利用图片的方式展现知识,因此能有效减轻语言教学所带来的困难,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科学教学,能够利用更加直观的图片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科学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图形的辅助下,完成更加深层次的学习。

一、思维导图及其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价值

将思维导图与小学科学有效地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科学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应用能力。由于大部分科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学生很难对科学课堂中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小学科学课堂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课堂中的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能够提高学生科学课堂不同知识点的认知,让学生对科学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境界和思维理解能力。此外,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在小学科学课堂当中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考试环节中应用思维导图方法,针对自己遗忘的或遗漏的知识进行巩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对知识脉络和知识体系进行回顾和理解,加深学生对科学课堂学习的记忆。在教学环节穿插思维导图能够正确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对学生的思维和对科学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行指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和繁多,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知识脉络,将毫无关联的、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总体概括。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节约教师教学时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维导图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创造性,能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学生提供更有逻辑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小学科学老师要从思维导图的特征出发,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行为。在思维导图的驱使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完成知识探究。比如在《水遇冷以后》这一单元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水结成冰的过程,并和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罗列出水和冰之间的异同。借由科学实验,让学生实践操作,了解水变成冰的条件以及冰变成水的条件,并记录下变化的温度。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能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点,准确的掌握凝固这一概念,确保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思路为主体,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二)梳理知识脉络

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教学创新,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教学内容,搭建更为完善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形成更为清晰的科学思维模式,搭建出属于自身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更有逻辑层次的展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对树木的特点进行罗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树的特征,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能够更好的对树木的异同及其特点进行认知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科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提高对科学知识点的理解。

(三)重建知识框架

在小学科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科学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视觉优势,利用文字加图片的表达方式,降低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框架,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知识框架的重建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老师首先要深度把握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原始学习情况,营造更为合适的探究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知识建构。

(四)测试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学习,还能用于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效,主题式的思维导图,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发散分支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老师要发挥主题思维导图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主题学习之后,理清思路。绘制思维导图和传统的试卷测试相比,可以更好的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成效,体现出思维的创造水平。比如在学习《呼吸和血液循环》时,为了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展现出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脉络,完成自我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思维导图法不是万能的,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知识脉络体系的正确梳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测验成绩。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和学习测试中,创造性的积累科学知识。

(五)完成知识过渡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提高探究的热情,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树叶变黄了》时,老师可以分层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要求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准备一些树叶,保证这些树叶具有相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树叶,了解其特点,观察完成之后,将树叶放在一起打乱,然后再依据自己观察到的特点,找出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树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树叶的特点,并且能够依据这一特点重新找回树叶,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为接下来的细致观察做好准备。接下来,老师可以提高要求,让学生利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绘制自己的树叶,在小组间交换绘制的作品,让组内成员根据自己所画图像,找出相应的树叶。学生在刚开始时,还没有有意识到细节描述的重要性,当要别人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像来精准的找出树叶时,就需要加强对于特征的描述,从而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出特点才能够让别人找出属于自己的树叶?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的记录单,让学生依据其中的内容,完善自己的绘制作品,综合使用看、摸、闻等的方式,对叶片进行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在活动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活动体会,并根据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从细节观察的内容出发,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将原本的生活经验转变为科学概念,完成知识的过渡,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完成新概念的构建。

(六)提高绘制水平

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水平和绘制能力的锻炼,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概念重建意识,提高其概念重建的水平,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并为其提供不同的树叶,让学生能够学会分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按照种类和成长阶段进行顺序排列。在完成分类之后,每个小组推选出小组代表展现分类的结果,并用文字和符号的方式进行表述。通过这一方式,强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会应用和检验新的概念。老师可以让小组完善之前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讨论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是否还需要进行补充,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完成个性化的导图绘制。比如有的小组将思维导图绘制成了一个树,树干是整个导图的主题,枝桠就是导图中的分支。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主次概念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学生在观察方式上的使用以及对于树叶特点的认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思维水平都有所不同,老师要关注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为其提供更为细致的教学指导,比如要求要将主题放在中间,用鲜艳的颜色或特殊的字体标注主体,以凸显主题,用不同的颜色完成分支的展示,防止因为颜色一致而混淆注释概念;每一个分支都要尽量精简,只出现一个关键词;利用括号箭头等符号,来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等等,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提升其思维导图的质量。在思维导图绘制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余的学生围绕作品进行提问,说出自己的想法,讨论其中的问题。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所提的意见,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完善其中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七)完成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学生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于概念的记忆,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思维导图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一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其思考。思维导图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搭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老师要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和记录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脉络进行回顾和复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力让学生能够查缺补漏,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建立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从而对分散的科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三、结束语

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使用思维导图,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作用,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的目标。

作者:周文昕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幕府山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