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例6篇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1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全程复习的基础阶段,是对高中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回顾以及查漏补缺的最好时机。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应该以课本为主,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但回归课本并不意味着重复课程,而是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思维导图恰好能够实现这一复习目标,本次研究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高中第一轮复习过程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有所助益。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分析

思维导图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笔记方法,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其强调的是以思考为基础的学习模式。通过思维导图形成一个简单而形象化的知识结构体系,调动学生大脑各项功能,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角度出发,摆脱传统死记硬背学模式束缚,以更加符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模式进行理解和学习。思维导图和传统笔记模式最大区别点是思维导图将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从文字到知识点网络图形上,利用网络图形去展示各个知识点内容。思维导图主要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所以其基本构成是由一个总的标题向中央四周发散,不同分支对应不同主题,以此将中心标题的内容细化,此外,思维导图还局别很强的联系性,网络图形的各个层次对应不同的分支,围绕整个中心开展学习,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完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1.让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要想在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中有效的应用思维导图模式,首要工作是要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物质性质、用途等方面为主体,引导学生构建简单的思维导图,例如在进行氯气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从氯气的存在、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通过应用连线将所有内容展现出来,教师给出一个大致的是轮廓,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对每一个分支上的内容进行填写,让学生自己完善网络图表内容,此外,在引导学生对氯气内容进行简单整理之后,还以从氯气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进行总结,教师给出总体的脉络,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通过上述两种总结形式,让学生对氯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复习,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化,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详细情况见图1所示。

2.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

在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学生的图示呈现出来,让大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学生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展示出来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在对氯气工业制法研究过程中,工业上会应用到交换膜,教师要引导学生这个交换膜的作用是什么,有的学生提出是避免氯气和氢气混合发生爆炸,还有的学生认为交换膜能够保证氢氧化钠的纯度。通过提问引导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其次,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一步对展示的思维导图进行大胆质疑,对图示中的试剂、反应条件和装置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思考的过程,也是联系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大胆质疑,碰撞出思维火花,让学生头脑中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3.课后帮助学生巩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数学;逻辑;创造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有效,图文并重,灵活性强,可以充分调动人类左右脑的无限潜能.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串联,对教师的备课、授课、学生课堂反馈、课后复习等环节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具有好奇心强、创造性思维强等特点;同时也有注意力较难集中、个性过分鲜明等不足,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并强化他们的长处,也可以弱化改善他们的不足,不仅仅优化了数学教学工作,更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促进逻辑思维,利于提高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把知识系统化地储存在大脑里,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在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普遍存在问题,没养成学习习惯,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差,知识漏洞多,直接导致上课听不懂,久而久之,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我们发现,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记不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一场记忆.”但“不理解,无记忆”,怎样便于理解,更好地记忆呢?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把数学的每一章简化为一张图.能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增强记忆力,同时,图形化、图像化可以充分开发右脑的记忆潜能.

思维导图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

第一,它可以缩短记忆的时间,50%甚至更多.图片与文字,包括一些颜色的结合可以刺激大脑,让记忆更加快而且牢固.节省复习的时间,因为大脑更易于接受和记忆有视觉刺激、多重色彩、多维度的思维导图.

第二,在构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构建知识网络,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按照知识的顺序、层次列出某单元知识结构图,根据知识结构图逐步分层记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提高记忆的效率.例如,具有因果关系的几个定理或公式,连同它们的先后顺序联合在一起记忆,三角函数的和差角公式,倍角与半角公式,就可按证明过程的逻辑先后顺序列出公式结构图帮助记忆;把对应、映射、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联合在一起;把棱柱、直棱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体的定义放在一起比较等等.

也可以将一些相似的数学材料,列出它们的相同或相异点来进行比较.例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微分与积分定义、公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等等,都可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二、利用思S导图,总结解题步骤,加强记忆

总结步骤,就是总结出数学中某些问题的解题步骤,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便于学生记忆和使用.思维导图的解题步骤的总结,步骤越清晰和完整,学生记忆和使用的就越方便、准确和快捷.它的优点是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理论指导实践.

例如,怎样利用导数定义求函数y=f(x)的导数?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总结出各类问题的解题步骤,让学生认识规律,指导自己的解题实践,对于学好数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合作构图,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团队意识

在授课环节,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妨将学生进行特定的分组,以小组的方式共创一副思维导图.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随着课堂的深入,各类新思路不断汇集,在课堂的尾声,将所有思路进行汇总和筛选,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幅思维导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既使学生对课堂所学有了良好的领悟、清晰的条理,提高了记忆效率,又将团队合作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团队的成果中,对其终身学习以及日后参加工作均有潜移默化的好处.

四、思维导图,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3

一、思维导图中不是曲线。且可能不是思维导图的结构

我们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要知道,曲线更符合自然,具有更多的美的因素。

教师应该向学生讲透思维导图的画线原则,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多次强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强化规则意识。

二、思维导图不使用不同颜色或者乱使用颜色

因为颜色能让你的大脑兴奋。颜色能给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而且,它很有趣!

有的同学认为颜色越多越好,色多而目盲!我们画导图是为了梳理思维,过多的颜色让我们记忆产生干扰,喧宾夺主!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短期记忆,只能记住5―9组信息,所以一般颜色尽量控制在5色以内!超过7种颜色的导图,花里胡哨的,效果反而不好。

三、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不用关键字

我们要使用关键字,关键词作用是一种聚焦,能促进同学们归纳概括、可以引发联想。因为单个的词汇使思维导图更具有力量和灵活性。每一个词汇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如何设置关键字呢,它有以下几个原则:

1.它可能是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词语;(印象最深);2.它可能是最具概括性的词语,特别是名词;(概括最强);3.它可能是最能表达句子中心意思的一个词语;(中心意思);4.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总结或提炼出来的一个词语;(自己总结)5.它们之间有相互说明的关系;(相互说明);6.它们之间的联系能让我们回忆起文章的重点。(回忆重点)

思维导图要清晰表达各部分与中心主题关系,所以不同级别的线条的粗细是不一样的,与中心主题相连的线条要粗;远离中心主题线条要细如图三。这样各部分知识层次感强,突出思维导图中的重点。便于我们理想记忆。

五、分支画的越细致就越好

有的同学认为各分支是在中心主题上不断逐层分解产生的,在这个分解、分层的过程中,思维的内容会越来越庞大,知识点会越来越细。所以分支越多越好。其实由于大脑的短期记忆能够记住七组信息,故一级主题尽量控制到7以内;下一级的主题也要控制在7级以内!这样我们总信息就有7*7=49个,再多就超过我们大脑的容纳能力了。同学们的理解记忆的负担将会越来越大,所以不是分支越多越好。

六、没有给关键词配上图像

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图像,能改善记忆和提高创造力。画图像过程就是联想、想象的过程,因为图像能够自动的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并且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极有效的方法,图像还能够使人感到愉悦。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某些关键词转换成各种图形,图片选择遵循“夸张、有趣、关己、有情”的原则。切记不能画与关键词无关图画。

七、认为“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不好

有的同学画完思维导图后感觉到画的“乱七八糟”,曲线弯弯扭扭的,颜色五颜六色的。图画也是千奇百怪的。就认为思维导图对自己的化学学习没有一点用处。其实这并不是说这张图就很“差”,这是一个大的误区,好的思维导图不是以是否整洁为标准,“乱七八糟”它只是以是真实的反映了同学们当时的思维状态,或者你脑袋中想到的东西。每个人的思维导图可以不一样的,它存在意义是来认知、梳理、探索的!只要每个同学能够弄清自己的思维导图的条理。弄清楚它所表达的重点以及给同学们带来的联想。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 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85

思维导图是世界记忆大师托尼・巴赞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是从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符号、关键词、图像、线条和颜色,遵循一套基本、简单、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树状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1] 现在思维导图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因为它能充分调动左右脑的参与,把枯燥的信息变成高度组织的、容易记忆的图表,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和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创造力和学习转化力。

一、思维导图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素来重视“通古今之变”,即按照时间顺序把历史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一阶段中按照“以事系人”或“以人系事”的方式讲述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联系性、综合性和史论统一性等特点[2]。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史实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更加明确,在师生共同参与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其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使用思维导图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新授课中,就单个历史事件而言,我们大都从事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经过分为导火线、开始、高潮、转折、结局等要素,最后通过对此事件的性质的分析总结出其历史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从而对整个事件有较为完整的认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也大都如此。运用思维导图的可以有效地将以上因素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史实有较为全面的认知。

二、将“五四爱国运动”事件制作成思维导图的步骤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有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五四爱国运动”,我们尝试运用思维导图一开始即导入运动的四大板块,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背景、补充经过、阐述影响以及升华五四精神,最后通过全景呈现整张思维导图,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本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研读教材,寻找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找出主体框架。在表述要点的时候,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出一个个可用的知识结构图。[3]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如何掌握一个历史事件后,引导学生将板块分为背景、运动过程、性质意义、传承五四精神四个方面。

二是对课时主题进行知识点填充,理清每个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应该处于的具体层级、具体分支点的地位,将每个知识点落实到思维导图中。[4] 在阐释背景时,鼓励学生寻找历史图片,如“二十一条”签订场景等。图文结合的方式替代了传统教学中的线性罗列,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所处时代的现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是历史中考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式之一。的过程可以细化为四个方面:导火线、经过、目标、结果。这四个方面是环环相扣的。为了增加趣味性和引导学生有效记忆,建议学生用不同形式阐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在绘图过程中关注各个分支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关联。将目标与结果放在一个模块,除了可以更好地分析的性质外,运用曲线连接还可以使学生对提出的目标和达成的结果的对应关系一目了然,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的成果,也使学生理解了初步胜利的含义。

三是注重小组合作探究,突破课程学习重难点。思维导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思维逐渐体系化,但是初中生对一些事件的性质一般难以把握,因此运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小组通过探讨“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可以得出属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势力性质的结论。最重要的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特点。 在思维导图中要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注重运用推导得出结论,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标注关键字词,也可以添加一些备注对知识点加以解释。

四是总览全图,查漏补缺,前后联系,升华思想。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横向纵向联系较多,在思维导图中可以将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加以巩固。五四精神体现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也是上节课新文化运动所提思想解放的结果。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区别,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为下节课内容做了铺垫,这些都可以补充到思维导图中。汇总后的思维导图请见下图: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及其对师生的要求

历史学科需要的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记忆,并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思维的发散。初中学生往往新旧知识联系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欠缺。在思维导图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同时也为课后复习以及预习中国国产党的成立的内容提供思路。

当然做好一张思维导图并非易事,对学生而言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有所准备。学生课前要在预习中根据自己的思路做一张思维导图,概括本课的关键词,添加标注。课中要认真听取教师对课堂内容分层次的讲解,逐渐将零散的知识点体系化。课后要认真修改思维导图,反思最初预习时的疏漏,看出自己认知上的改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同时发现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学习目的[5]。教师在准备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同样要抓住课标,整合课本资源,注重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成长也大有帮助。思维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每课的思维导图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课堂会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高效课堂。

[注 释]

[1][英]东尼・博赞著.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兰子武.历史知识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的辨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1).

[3]王小梅. Mindmanager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国近代史》为例[J].中小学电教,2008(11).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开发记忆;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它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将思维可视化,是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记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思维导图的内涵机理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特征呈放射性,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 思维导图正是基于人脑的这种机理,模拟人脑的工作方式,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让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协同运作,以树形分支延伸出去,形成一种树状思维,开启人的大脑的潜能. 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认知工具,其可作为大脑的一种补充,去解决大脑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思维疲劳、记忆加工不足、逻辑混乱等,将大脑中的“零碎片段”进行串联,从而提高思维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1. 导图式教学设计之于传统教学设计的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大部分教师通常会花较多的时间在脑中构思某一堂课,然后将该堂课教授的知识点记录在纸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记录在纸上的知识点就会因为思维的零散而失去连贯性,教师在课堂中实践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常因为思维的发散导致这些知识点无法拼凑、串联起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无法落实教学目标,这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而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都罗列在图上,在头脑中形成全景图后再进行知识点的全面整合,以此设计知识点的授课方式. 这样,教师便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创设情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在同一张导图上还可以呈现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目了然,设计过程中还能进行前后对照,利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到位,重难点设置是否合理,难点是否采用有效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突破等,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通过上图的图示范本可以看到,思维导图式的教学设计直观明了,教师对教学全程的把握更加到位、全面. 思维导图式的教学设计之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如下优点:(1)促进教师想象力的发挥. 思维导图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左脑负责自然思维模式,右脑负责抽象思维,运用关键词、线条、数字、图象、符号等. (2)节省教学设计的时间. 思维导图有层次感的组织梳理,便于教师记忆和查找. (3)利于建构教学框架. 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学资料的补充和整理,可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直观联系. (4)教学环节互为系统. 思维导图有利于课前确定教学重难点、分析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全程设计确定课堂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用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5)逻辑结构清晰. 思维导图提倡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全程把握课堂教学,图式呈现的知识结构逻辑清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6)对话、互动直观有效. 思维导图的对话方式可以促进教师进行自我锻炼,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能促进创新联想,通过视觉刺激挖掘隐藏信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2.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可以用于以下环节:(1)作为课程全景呈现,即在课程开始时利用思维导图将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心理预期. (2)作为教学进程的引导工具,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逐步展开,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3)作为讨论交流的工具,即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过程的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4)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思维导图可以作为汇报、反思、评价、创作、复习、总结的工具.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汇报课堂的教学效果,发现思维漏洞和不足,从而做出课堂反思,进而评价、改进课堂设计,为再创作更为高效、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收集反馈意见和素材. 而且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复习、总结中的方向指引,以及提供学生进行全程知识框架的搭建. (5)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工具,直观表达新旧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轻松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 (6)作为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的工具,挖掘思维潜能,提升思维效率.

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学习中亦可发挥重要作用.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能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增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如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明晰某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这会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直观的知识网络结构,能让他们快速识别出要点是什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怎样,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仔细倾听教师对各要点的释解. 前面提到思维导图能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在思维导图中会用到各种颜色、形状,这些都能刺激想象力的开发. 另外,思维导图还包含着大量的逻辑、词汇、数字等,这些对开发人的左脑是有益的. 巴赞说过:“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 ”所以,对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因为学生可以把各知识点用颜色、图案等联系起来,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结构,加强学习的记忆能力.

2. 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这样他们就不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从而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思维导图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指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思考的要点,并把各个关键要点通过连线连接起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为各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对知识的整合度高,利于复习、总结

思维导图对知识具有极大的整合性,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手段将各知识点在图上表达出来,使得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直观明了. 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是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的事情,所以每位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总会想方设法地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对新知识显得茫然无措. 所以,如果能利用思维导图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主动思考,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建立牢固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

思维导图在复结中也有巨大作用. 在复习中,最令人头疼的难题就是对各种知识的整合联系,如何将碎片化的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整体,让它们结构化,是复习效率高低的关键. 在各种考查和知识应用中,都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的组合应用从而达成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复习、整理基础知识使其结构化、直观化,便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将一部分知识或者全部所学知识建立成网络结构,学生通过参与这种自主构建的活动,通过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加工,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可以运用的知识网络. 当他们在复习时,每一个定理、概念、公式都能在这个网络中找到它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快捷、轻松的复习体验.

思维导图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思维导图;妙用;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0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70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其中很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普遍处于盲从的状态之中,学完一个模块算一个模块,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而要提高学习的绩效,最需要关注的是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表式方式。对此,Paivio提出了“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有语义编码,又可以用形象编码,并且凡是能进行双编码的信息则容易保持,因为在提取时,该信息比仅用一种形编码的信息多一层提取线索。因此,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通过联想和连接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符合双编码理论的要求,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它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思维和提高归纳、总体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存在问题,让学生学会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巧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各项成绩均在校内名列第一,其中及格率为95.8%,优秀率高达78.9%。下面具体介绍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妙用

(一)课前预习中的思维导图――让预习效果达到极致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以往学生平时的预习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差,因为他们的预习常常“无迹可寻”,几分钟时间粗略看过,大多浏览一下学习内容,在书上简简单单地画几个短语或者句子,但缺乏对内容的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因此这样的预习对于新课的学习作用不大。如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呢?我尝试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把预习内容画出来”。起初我要先示范,把核心词(新课的主题)给学生,并给出思维导图中第二或以上层级的部分关键词,但空留部分关联分支及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完善思维导图。

图1七年级下册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2的预习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熟悉了如何画思维导图,这时我连核心词也不给学生了,只需布置诸如“预习……,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的预习作业。类似这样的预习作业,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遇到新知识会自觉地去查阅,并加以思考,否则完成的效果就会很差,所以它不但能检查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无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把相互关联的事物按逻辑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从而慢慢学会归纳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即使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在知识上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但是学生却经历了有效的自学过程,这样长期有效地进行预习,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图2 七年级下册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2的学生预习作业

(二)课堂导学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兴趣盎然

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地说英语、用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导学、如何引导学生“说”,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时,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提供问题式的情境,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我就通常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除了创设合理的语言情境之外,还一边设问,一边引导学生回答。而在此同时,我还一步一步地把设问的过程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了出来。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对话时,师生的对话过程是这样的:

T:Suppose I am in the shop and you are the shop seller. When you meet me, what do you say?

S:What can I do for you?

T: Yes. Good! Now I want to buy a T-shirt, so I answer, “I’d like a T-shirt.”And then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me?

S: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S: Who do you buy it for?

T: Yes, great! And I want to try it on! Can I try it on?

……

这时,我的思维导图板书如下:

图3 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过程版思维导图板书

当学生不懂再问其他问题的时候,我就一边说,一边板书补充我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把对话中的重点句型通过听、说、看的形式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又能在思维导图完成后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领会到该对话的主要框架,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的大意,因而学起来就显得特别轻松,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在接下来口语训练中,我还可以继续结合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图4 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完整版思维导图板书

(三)课堂小结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师生口头问答和以往“普通的”板书记录形式来进行小结,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比不上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要深刻。因为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而作为学习者,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和整理课堂笔记,对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巩固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能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我通常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一边让学生口头小结,自己一边在黑板上根据小结的进程来画思维导图。我以该课的知识点为核心词,采用边问边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把围绕核心词而产生的相关知识逐层发散地往外思考、回答,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而当思维导图形成的时候,该节课所学的知识框架已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懂得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而且能非常直观地回顾知识架构和其中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小结环节的有效性。

图5 七年级英语课堂小结环节中的思维导图板书

二、思维导图在作业中的妙用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思维时理清思路,把握全局,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并且更具有组织性和易于记忆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的思维表达工具,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可视。因此,给学生布置画英语思维导图的作业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做法。同时,给学生布置画思维导图的作业,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小到一个话题或语法点,大到一个甚至几个专题语法的探索,或者一节课、一个章节、一个阶段,甚至是一本书、初中三年的教材的知识,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所要涉及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自觉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进行发散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强化知识树的构建,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和“断裂”式的复习方式,逐渐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而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把思维导图画得美轮美奂,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一)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法,使学生有效巩固语法

在实践中,我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画思维导图的作业,方法都是给学生核心词,明确总体要求,其他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学习了一般过去时,我的周末作业就布置学生以“一般过去时”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当学习了多种时态之后,我就布置学生以“时态”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如图6和图7。

图6 学生作业――《一般过去时》思维导图

图7 学生作业――《时态》思维导图

从上面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时态的概念、结构以及所涉及的词形变化的知识都梳理得有条有理,虽然归纳得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和正确,但是足以证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此类作业,学生对该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能有效巩固语法知识。而且,学生能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总结、梳理和归纳,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用思维导图归纳学习内容,使学生减少遗忘、找准复习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学了新的模块就忘了旧的模块学了什么,然后整册书学完了但却数不出学过了哪些主要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新授课后,我通常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把该课的主要内容“画”出来的作业,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熟悉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该课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该课的复习重点是什么,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

图8 学生作业――七年级下册Module 9 Life History的思维导图

从上图可见,以图的形式呈现一课书的重点,既直观、扼要,又充满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的过程中,必定要阅读教材,并学会判断内容的主次,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分析。当作业完成的时候,学生已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该课的学习内容,对防止遗忘、把握复习重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