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术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术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术语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一)专业术语的基本特征

维吾尔族舞蹈形式多样,表现形式如赛乃姆、萨玛舞、盘子舞等,部分舞蹈术语名称多源于阿拉伯语系,这种术语多为音译而显得生僻。对于汉族学员来讲更需要专门的解释和讲授。专业术语的传达,也正是舞蹈文化和舞蹈历史的教学内容。因为陌生,对具体术语所指代的内容需要以专业的舞蹈艺术理论和充足的史料进行传授讲解。因此,在语言使用规范之前,需要先了解专业术语的基本特征。

1.文化性

专业术语的文化性特征将它与生活术语、技术术语等其它种类的语言区别开来,它具有日常生活语言所不能代替的指代、传达和指导作用。维吾尔民间舞蹈作为新疆维吾尔族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专业术语包含在维吾尔族独特的语言结构中,它的构成是维吾尔族民间语言的来源,在维吾尔族民间生活中高度凝练形成。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孕育于民间质朴的生活,舞蹈的文化感自然离不开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位于西北部地区,毗邻中亚多国,多民族文化杂陈的异域文化风格,多元文化交汇与融合后的民间舞蹈风格属性鲜明,呈现热情奔放、挥洒自如的特点。“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为普遍的一种舞蹈。

语言学中,词语语义分别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赛乃姆”作为专业术语,语言学中的“能指”是拼音、音调构成的字面语义,在维吾尔语中,“赛乃姆”源自阿拉伯语,“所指”是偶像、美女的意思。古时,赛乃姆又称“赛兰木”,《突厥语大辞典》中对“赛兰木”的解释为地名,位于中亚一带。史料称,16世纪大批赛兰人曾迁徙至新疆库车地区定居,这批移民很自然地把这些舞蹈带入新疆,逐渐与龟兹地区的舞蹈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人们将其称作“赛兰木”,名称术语就以地名作为舞名。这个地方原先古代是“康国乐”、“安国乐”的故乡,“胡旋舞”、“柘枝舞”的艺术风格也就自然体现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萨玛舞”是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宗教祭祀礼仪乐舞。“萨玛”一词源于阿拉伯语,意为“苍穹”、“天河”、“太空”,萨玛的文化性内涵体现在它的原始宗教感。古代维吾尔族人民将萨玛作为一种信仰,用歌、鼓、舞的形式,向自然界的多种神灵祈求狩猎和农业的丰收,一场神圣而庄严的祭祀仪式,后逐渐变成节庆时的集体娱乐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专业术语的正确解读,是建立在对专业术语的文化理解与正确传达的基础上,合理使用专业术语,认知术语的文化特性是关键。

2.形象性

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也有将日常生活道具作为舞蹈表现形式的如“盘子舞”、“手鼓舞”、“灯舞”等表演性舞蹈,这些专业名称下的术语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它们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又可以成为舞者的舞蹈道具。这类舞蹈的专业术语既没有强烈的文化感,也不具备复杂的引申义,凝练、简单,指代性强,在舞蹈教学语言的表达中,侧重强调道具的使用方式和技巧。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道具舞风格热烈,技巧性强。“盘子舞”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区,由女子单人表演,用弦乐伴奏,音乐是专用曲调,旋律优美,节奏平稳,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个小碟子,指挟竹筷,伴随音乐,边打边舞,有时也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用以增加难度,盘子舞因地区不同,舞蹈表现形式也有区别。麦盖提县有由男艺人表演,一般除用筷子敲打外,还常用戒指敲击,技艺高超的舞者还在碗中添水或头顶点亮的油灯表演,表演还可以在桌子上进行,口衔一长把木匙,用匙把合着弦乐敲击头上所顶之碗,边击边舞;多朗地区的盘子舞,是兼备灯舞、盘子舞两者之长形成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合理地解读专业术语的不同含义指向。通过形象性的语言,来传递民间舞蹈风格和技巧的表现形式。

(二)专业术语的种类

专业术语可以分成基本术语(名称术语)和动作术语(技术术语)两类。以上探讨的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表现形式中涉及的基本术语,它们都是舞蹈类型中的“名称”。在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技巧中,还有专业性强的动作术语,亦称技术术语。例如:“赛乃姆”舞蹈的基本步伐:“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开关步”等。相比基本术语,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动作术语的教学内容是最主要的。诸如手位、手型、脚位、步法、身段、旋转等,这些都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基本元素,专业动作术语(技术术语),是以一种专业的、精准的概括方式,集中描述动作技巧表现的关键,通常也构成舞蹈风格的重要表现内容。“滑冲步”是赛乃姆第二节奏中的主要步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步法的两个基本动作是:滑和冲。若教师仅从动作要求上,做出“滑”与“冲”,恰恰背离了整个表现的核心,也就是说,“滑冲步”并非是通过字面去理解动作内涵,而是通过对技巧的“吃透”而达到一种“滑”与“冲”的艺术效果。赛乃姆第二节奏的第二至第三拍的瞬间,会有一个微小的节奏变化,就是在这个瞬间的变化中,即“附点”里,要迅速完成一个“提、点、拧”一气呵成的三个连贯动作———提身、点脚跟、继而拧转脚跟,最后实现滑冲步动作完成;再如“摇身点颤”,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动作并非独立相继完成,而是在垫步、原地踏步和进退步过程中嵌入的一种步法,其作用即衔接其他舞姿动作,因而它自身的律动,确是需要其它舞姿来体现的。课堂教学中,对动作术语(技术术语)的解读,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动作示范需要配合正确的语言讲解。因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性特征决定,术语的陌生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较为吃力,需要教师对动作术语进行正确解读,配合身体的示范教学,才能把握表演中独特的风格特性。

二、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术语规范性的使用要求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专业术语的熟悉和准确把握,是建立在对现有教材现状和实际运用现状的具体分析基础上,民间舞蹈教师的语言使用规范,也将大大影响舞蹈教学的规范,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专业术语误读、误用、不准确,或使用与实际教材不一致等现象,都将导致教学结果的失败。因此,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统一使用专业术语,是保障舞蹈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在训练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舞蹈专业术语,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的技术特征,也有利于舞蹈专业术语的传播和发展。

(一)概念准确

我国对术语使用的规范有明确的制定,在《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中认为术语最重要的是:“1.明确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概念;2.确立符合要求的定义;3.确立一个准确的术语。”首先,术语的概念明晰是保证准确的第一个前提。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专业术语是以维吾尔族独特的语言构词方式来构成和传播的,口头传承形式保留下来的舞蹈术语,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教师在教学时,不单单只是对舞蹈动作简单地做一个术语陈述,而是需要将专业术语当作历史资料进行文化内涵的深度解析。例如,维吾尔族“萨玛舞”,“萨玛”的含义解释就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舞蹈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萨玛”术语的内涵来自维吾尔族语言,语义为“苍穹”、“天河”、“太空”,它的概念外延实指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因此萨玛舞的发生环境是古代人民崇拜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后慢慢发展成为节庆时节的娱乐性舞蹈。对概念明晰之后,教师对舞蹈风格的解释也自然会让学生接受:古时的萨满,舞者的情绪和舞蹈的气氛都是神圣庄严的,舞蹈风格伴随呈现出一种特征,舞者需要脚步平稳扎实,充满劳动生活气息,动作与伴奏乐器鼓点紧密配合,“咚”的时候多是全脚着地,不生硬又不马上抬起,有附点音符的效果,当动力腿抬起时,主力腿的膝部明显屈伸,身体的起伏也会较大。

(二)精确传达

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主要的是“技术术语”,亦即“动作术语”,教师讲解并示范动作术语的过程中,除了明确动作概念,重要的是传递动作的技术要求。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技术动作有很多:“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开关步”等步伐动作以及“摇身点颤”等体态动作,既是体现舞蹈风格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术语概念清晰之外,教师在传达动作要求时需要更为精确。例如:“滑冲步”,从术语的字面意义上看,学生会很自然地理解将身体动作做出“滑”和“冲”,而教师若让学生囫囵吞枣地简单消化术语,只会将动作的质量下降。

作为赛乃姆第二节奏中的主要步法,学生需要在理解音乐节奏型的基础上,掌握身体动律与音乐的自然配合,受音乐节奏决定,在节奏的符点处,完成一个“提、点、拧”连贯的三个动作,提身、点脚跟,继而拧转脚跟,从而实现整个滑冲步的完成。专业术语的价值所指并非字面意义所表示的,滑冲步的动作要领不在完成“滑”与“冲”,而是通过音乐的理解和动作的完美配合,呈现出“滑”与“冲”的艺术效果和风格特征。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需要对术语概念有充分解读,理解每一个分解动作的内容和要求,让动作技术作为一套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连贯动作去指导,才可以让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动作内涵和审美特征。“精”要求语言凝练、简洁;“准”要求语言规范、正确。专业术语的文化性特征决定,教师在教授之前,语言阐释舞蹈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不需要长篇赘述,又因舞蹈的非语言文化特征与视觉艺术特征决定,需要教师配合身体示范来集中教学,这样起到的效果会更好。教师在对专业术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正确,在资料准备充分、详实的基础上,准确细致地传递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术语规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专业术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舞蹈虽以身体示范、肢体模仿和实践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科目,但是因专业术语具有高度的凝练性、丰富的形象性和深刻的文化性,起到了日常生活语言无法替代的传达与指导作用。维吾尔民间舞蹈作为新疆维吾尔族特有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专业术语以维吾尔族独特的语言构词方式,并经过实践性教学总结经验,经过智慧沉淀与凝结形成。作为口头传承形式和积累总结形成的舞蹈专业术语,成为记录维吾尔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历史材料,它不仅在记录民间舞蹈的形成、发展历史等方面起到重要的载体作用,同时还在舞蹈教学、舞蹈文化传承上起到重要的信息传播和文化资源共享的作用。首先,规范维吾尔民间舞蹈术语的教学,是促进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受舞蹈非语言文化特征与视觉艺术特征决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只能是“言传身授”,而“身教”成为历来舞蹈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维吾尔族舞蹈动作风格较难,技术技巧种类多,于是更需要教师用精准的技术去指导舞蹈动作。术语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完全取代身体教学,却可以成为与身体教学通力合作的关键。

其次,注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术语教学的重要性,是学生充分理解维吾尔民族民间文化,掌握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表演风格的重要途径。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西交通要道,也是古西域乐舞盛行的地方,中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对新疆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由于新疆南北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使维吾尔族各种舞蹈既有共同风格,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同的舞蹈术语需要教师结合各自的文化生活背景进行讲述,术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准确,是学生掌握舞蹈表演风格的前提。其次,类似“滑冲步”等专业技术术语的表达,更需要明确学生在表演风格上,并非将动作要求贴近术语的字面含义,而是通过准确的表演技巧,达到术语含义所传递出的艺术效果。

最后,掌握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术语教学的使用规范,是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及保证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既要语言上力求简洁、凝练,又需要正确理解并传达专业术语的概念。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很强的身体示范能力,更要求教师的语言流畅、生动、形象和规范。专业术语的规范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部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术语源于阿拉伯语系,学生对术语的陌生感或第一时间舞蹈掌握表演风格,都是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术语的使用规范不断要求教师了解当地的地域历史文化,占有尽可能多的资料,才会进一步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努力提倡规范的术语教学,正是由于在常年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身体的示范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而容易忽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种类多,表演技巧相对较难,学生掌握风格技巧的同时,最先进入印象的是各种舞蹈类型的“名称术语”,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舞者离不开对技术术语的掌握。教师的术语使用规范,对教学过程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强规范教师对术语教学的重视,才可以将教学落到实处。

作者:谢雯雯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