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运用

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运用

【摘要】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舞蹈综合能力,其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在课堂中学生往往会机械、单纯地模仿老师的肢体动作,这会导致学生缺少对舞蹈角色内心的情感表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表现力的认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增加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情感表现力的理解,有利于养成学生主动探索舞蹈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舞蹈知识与专业能力,从而拥有更强的专业功底和编创水平,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本文从舞蹈表演中表现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舞蹈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与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运用,旨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表现力的运用,提高学生对舞蹈角色情感的认知,进而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抓住舞蹈角色真实感的情感表现。

【关键词】情感表现力;舞蹈教学;运用

古往今来,人类总是把舞蹈当作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舞蹈是高于生活和现实,有一定心理距离的意识形态和有意味的形式。舞蹈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在于它有丰富的思想意义、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一个带有情感表现力的舞蹈是由意转化为形的方式出现,情感融于动作,动作包含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展现出真正的魅力。

一、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是区别其他教学为自己所特有的个性教学,比如教学上的特点,舞蹈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舞蹈教学是一种在双方互动下互相启发和感染的教学。作为舞蹈教师,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的一个人格交流、情感互动、心灵感应的过程,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却是舞蹈教学的核心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做到言传身教,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让学生吸收舞蹈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掌握动作要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真实情感,还要去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主动性,并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我国对于舞蹈事业的不断重视和投入,舞蹈理论和舞蹈审美标准也逐渐向舞蹈的艺术本质回归,人们越来越重视舞者的表现力,对于舞者的情感表现、对舞蹈的理解力的要求越来越高②。我国的舞蹈教学随着教育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绩,但其实仍存在一些不足等待我们去解决,比较显著的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其一过于重视舞蹈技巧的培养和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其二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也明白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性,但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运用情感表现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舞蹈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是肢体动作教学,在初期教学中,单一而乏味的基本动作练习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机械和木讷地接受学习,形成习惯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利于学生思考。没有思想的舞蹈是没有意义的,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尝试着把舞蹈动作与情感表现融入在一起,把情感表现意识带入到动作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考性学习。舞蹈的本质是情感,在规范性的舞蹈教学下,学生在实际的表演中可能会缺乏舞蹈韵味,缺乏思考的舞蹈或在舞蹈表演中仅仅是对舞蹈动作的演示,都会导致学生缺少舞蹈中专属的情感表达,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求动作标准到位还要着重强调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力的运用,缺乏情感表现力的舞蹈便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深入人心。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情感表现力的方法

(一)领会舞蹈作品内涵

一个好的舞蹈演员通常是以舞蹈情感诠释对舞蹈内容的表达。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舞蹈动作的训练。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分析一部作品,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思考舞蹈的结构与舞蹈角色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在引导学生表现力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进行模仿学习,通过视频课件向学生们讲解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学生要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舞蹈动作的要领和情感进行分析和掌握,并在舞蹈的过程中,把自己假想成舞蹈中的人物,融入自己对舞蹈人物的理解,从而诠释出属于自己的人物内心活动和舞蹈表现力。以剧目《点绛唇》为例,舞蹈讲述了一名女子急盼丈夫归来,又担心丈夫归来时自己的容颜已逝,所以一次次照镜点唇,又一次次失望而归,思夫心切,出现丈夫的幻觉,却发现只是空欢喜一场,所以又回到椅子上,继续点唇。在对学生进行排练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点绛唇》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内容,并播放舞蹈视频让学生进行观赏,讲解舞蹈结构,分析舞蹈动作情感,讲述舞蹈动作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如舞蹈中镜子照向嘴部暗示了什么,一次次推门张望又表明了什么,音乐的变奏又包含了什么意思,起承转合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很多东西。所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仅学会了动作还了解到了舞蹈作品的相关信息,这种有思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将舞蹈作品的创作条件以及背景进行解读,脑海中会自动产生当时的场景以及画面,从而学生会更深入人物内心、作品内容,进而引起情感共鸣。

(二)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舞蹈教学中,要将源于生活的舞蹈回归生活,让学生将舞蹈作品与生活内容相联系,发现生活中的舞蹈元素,分析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人物情感等③。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试着引导学生自主深入钻研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们传达舞蹈作品的信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采风、观摩等活动,让学生更加贴切地去感受舞蹈中人文、历史与生活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内容与舞蹈动作相联,在表演时要能学会联想,用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真实情感去表现舞蹈角色中所需要的情感,只有这样表演时才能流露自然而又真实的内心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学会将舞蹈中的动作和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加强学生艺术修养,提升整体素质,激发他们学习相关舞蹈理论知识的兴趣,获得人文素养的积淀,而不是只是记住舞蹈的动作,进行过脑不走心的无意义学习,只有这样多方面去理解去思考舞蹈作品,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和学习能力。

(三)积累舞蹈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舞蹈经验的积累,跳一遍记一遍,教师应从学生跳的每一遍中发现不同问题并告诉学生不足与继续保持的地方,让学生去揣摩与发现自己的问题,从经验中发现如何有意义地去跳舞。在有一定舞蹈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体会舞蹈艺术中的内涵,并对此展开有关舞蹈表演的实际活动,将舞台表演与舞蹈教学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舞台表演和舞蹈动作实践中,增强对舞蹈动作的训练,尽可能地延伸身体的线条,在协调性和灵活性兼备的舞蹈动作中,展示出不同韵律的舞蹈艺术。这不仅需要学生将自身的经验和情感融入舞蹈作品中,并且还能将自身的内心情感表达在作品中得到升华。

三、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运用

(一)提高学生思维创造力

在学生对作品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想象,用自己理解的情感去演绎出他们所理解的舞蹈作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舞蹈技巧,还使他们进行了舞蹈动作的改编和创新,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想象,进而也提高了自身的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需要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新的情感重塑舞蹈,对舞蹈作品进行情感升华将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情感融入舞蹈之中,展示出独特的舞蹈艺术表现力,更好地诠释舞蹈艺术内涵。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情感表现力需要更多的知识累积,只有在多方面的影响下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充分的提高。舞蹈教师应该拥有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基本素质,能熟练运用舞蹈专业方面的相关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讲授具体动作,都要注重舞蹈动作内在的情感表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第一时间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做出解答;在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现不能把握时,能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信心;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舞蹈的情感表现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本文提及的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作品,做到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舞蹈中最真实的情感,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以及提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品质与舞蹈修养。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表现力的认知与运用,引导学生由内而外的去感受角色的情绪和内心活动,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全面地去发现学生自身的潜在优势。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融入情感表现力的引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内在的能力和悟性。在全面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也一定要在源头就重视情感表现力的引导,掌握情感表现力并且融入舞蹈表演中无异于画龙点睛之举。所以,只有提高舞蹈表演中的感染力即提高舞蹈演员舞蹈中的情感表现力,进而才能使舞者达到更高层次的表演境界,这就是舞蹈进程的升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舞蹈中更全面地提高情感表现力,而不是仅仅只在某个作品上昙花一现。总而言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使学生的身体硬件和思想软件有机结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④。这样才能在艺术和人生这两大舞台上情景交融,随心而舞!

作者:杨芮 孙汉明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