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困境与策略探析

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困境与策略探析

摘要:在中国迈向中国梦的历程中,高校体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校园体育文化是影响高校体育发挥作用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此,为了保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实现更好、更快、更高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困境;其次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帮助高校师生传承以及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关键词:高校体育;校园体育;体育文化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才是保证中国梦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之处,而高校校园又是孕育体育人才的摇篮。高校校园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校园体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优良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还会促使学生养成定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这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还顺应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促使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得以真正践行。

一、现代背景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困境

(一)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基础建设中存在不足。1.体育场地方面。就目前而言,高校体育在体育场地这方面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场地有限和人数众多之间的矛盾。根据有关调查可以得知,大部分高校师生都认为现有的体育场地存在数量短缺问题,认为体育场地不能承载足够的学生上课。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众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原因有以下两项:一是高校校园不重视体育课程,在分配资金时对于体育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导致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开拓体育场地;二是各个高校纷纷开始扩招学生,体育场地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课程对于场地要求较高与体育场地质量不高之间存在矛盾。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现有的体育场地存在场地不平稳、场地面积不大、地面过硬、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这不仅会导致学生难以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训练,还会增加学生受伤的概率。2.体育雕塑方面。目前,各个高校普遍不重视建设体育雕塑,只有少数高校建设体育雕塑,但也存在雕塑数量不足、雕塑摆放位置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高校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并没有意识到体育雕塑的潜在意义以及价值。体育雕塑除了可以美化校园环境之外,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学习以及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这些雕塑通常都选择体育界的优秀运动员,学校可以凭借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接受体育文化的熏陶,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3.体育图书方面。除了少部分体育专业院校之外,多数综合院校对于体育图书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体育图书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年代落后、种类单一等问题。这使得高校现有的图书资料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抑制了高校师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高校体育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中存在不足。就目前来看,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体育口号以及体育标语利用不充分,存在体育口号以及标语感染力不强、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范围较小等问题,导致多数学生没有受到体育精神文化的感染,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不充分。第二,没有意识到体育态度的作用。多数教师在考评学生成绩时并没有将体育态度这一参考因素纳入其中,不仅导致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难以被激发出来,还可能导致少数态度积极的学生因为成绩不突出、屡屡受挫而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三)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中存在不足。高校师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时间以及强度十分有限。但是相比之下,教师会比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更好。例如在体育运动次数方面,多数学生选择每周参与体育运动一到两次的运动频率,而教师则选择了三到四次的运动频率。又如在体育运动时长这方面,多数学生的运动时长为半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之内,而教师则多数选择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以及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之间。再如在运动强度这方面,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每次运动完之后为“不出汗”或者“微微出汗”的状态,而教师则在每次参与体育运动之后多数为“出汗较多”或者“出汗很多”的状态,但是都没有到达力竭的状态。

(四)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不足。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可以保障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得以顺利发展,但现实却是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并不科学、完善,存在多种不足,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校园制度文化的普及度不高,多数高校在校师生对于体育规章制度并不了解,只有少数学生了解个别体育规章制度。第二,安全条例普及度不高。多数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没有安全意识,例如没有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等常识,使得学生群体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上升。第三,对于体育规章制度的价值认识不充分。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规章制度的条条框框没有实用性价值,只是给体育教学增加了一道又一道的枷锁。第四,体育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全。例如多数高校体育制度的建设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可能会导致教学资源浪费、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上述问题,共同造成了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不足的现象。

二、现代背景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解决对策

(一)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高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为学生认识以及接触世界提供了缓冲机会。体育作为高校的重要学科之一,体育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正确理解以及掌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就成为当下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只有意识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才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价值,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严格执行学生体育达标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是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标准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这一标准了解自己掌握体育课程内容的程度。除此之外,考核标准可以凭借自身的硬性要求,例如不达标不能毕业、不及格不能出国留学等,帮助学生整体提升身体素质。例如有部分高校为了提升全校学生的游泳水平,规定学生要在要求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游泳距离,否则就不能视为合格,这在一定阶段对于提升全校的游泳水平十分有益。由于这一达标标准一般会高于国家为全体大学生制定的标准,所以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学校自身的情况了如指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考核标准,否则容易出现过难、过易的情况,反而不利于实现提升全体学生水平的目标。此外,还要严格执行高校学生的体育达标标准,认真对待高校学生的体育成绩录入,确保每次的数据都是准确有效的。准确的数据除了可以保障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外,还能为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性建议。

(三)完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物质和制度建设。1.完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主要是指高校校园内和体育课程有关的各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以及设备。它作为高校体育部门的固定资产,既是各个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大学生身体素质得以顺利提升的物质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也是体育教学部门开展教学的重要场所,还是确保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体育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对于高等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强化以及完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具体可从如下三点入手:第一,从整体上对于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以此来保障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学的需求。第二,加强对于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经营性管理,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水平,拓宽资金渠道,搭建起适合高校需求的管理机制。第三,加强对于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综合开发以及利用,保证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将各个高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2.完善高校体育制度。现代化背景下,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法制化、多元化发展。要想实现高校体育这一目标,离不开高校体育制度的监督、管理以及指导。在过去,高校体育制度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导致高校体育制度并没有与时俱进,无法指导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因此,调整以及革新现代高校体育制度迫在眉睫。首先,高校相关人员一定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坚持以人为本,衡量各个高校在现阶段的体育制度是否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是否有益于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是否可以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其次,高校相关人员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适合本校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规章管理制度,以此来保障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最后,高校相关人员可采取“项目管理”模式。所谓“项目管理”模式,实际就是以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高校体育教育,根据高校体育的功能以及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载体。这种模式可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与学生需求进行结合。创新思维作为时代主题之一,是构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学生认识以及感知体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体育创新,主要指的是那些有益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的项目。体育创新项目可以是传统项目,即传统项目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也可以是一些新型项目。以学生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进行创新,可以确保体育项目更具娱乐性、实用性,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更多学生形成定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保障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从长远来看,这除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有益之外,对于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同样有益。现代背景下,高校体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教育现代化对于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相关部门一定要深切意识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认真分析当下高校体育文化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进而为高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保障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1]蔡绍华.新常态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6(3):85–89.

[2]陈建华.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6):91–93.

[3]刘森.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2(8):235–240.

[4]刘兰涛,喻跃龙,林劲杨,等.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途径与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227–228.

作者:吴俊 单位: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