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意识培养

谈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意识培养

在特殊教育中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如何实施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如何为他们创造生存和发展环境等等,一直是特殊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常讲常新的课题。作为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20多年,且为听障生家长的笔者认为,培养特教生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是孩子未来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职业是特教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一)特教生就业是发展权益和发展共享的体现

小康社会的建成,使残疾人群体充分享有了每个公民公平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权利,提高包括特教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充分发展残疾人就业,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共享社会、实现教育公平、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标志,是残疾人有尊严地平等保有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

(二)特教生需要职业支撑发展

在特殊教育界,一直存在着特殊教育从培养一技之长的“工具理性观”和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价值理性观”争论。工具理性是生存的基本基础,价值理性是更高层次的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并不矛盾。应该先解决基础,然后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好不好的未来;有了生存基础,才能谈得上发展。因此,特殊教育过程中,在中小学时期应始终贯穿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教育,进而进行适宜特教生特点的职业教育,增强他们的技能、本领,为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人创造条件。

(三)特教生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特教生在走向社会时,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就业率低。根据教育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健全大学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在70%到80%之间,而听障大学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普遍在40%左右。其他层次的听障学生从业比例比健全学生低很多。就业质量低。已经就业的听障大学生80%在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与自己所学专业不能匹配。这些岗位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但薪酬水平低。因生理障碍,在与健全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且晋级、加薪机会少,发展空间狭窄。失业风险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接纳残疾人就业后缺乏主动培养,且失业风险极大。就业薪酬、待遇低。由于特教生的生理缺陷,个别管理人员对特教生存在偏见和歧视心理,缺乏对他们的工作能力的信任,在岗位和任务分配时安排特教生从事薪酬待遇低、缺乏技术含量和重复机械性的工作。

(四)影响特教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自身存在不足。特教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首要问题是沟通障碍。听力缺失使他们无法通过听觉渠道接收到有声语言,进而无从获得语言信息,导致他们无法用语言向外界发出有声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因而社会交往缺乏主动性。而手语作为听障学生的特殊语言大多数健全人又不能理解,从而造成了交流鸿沟。其次是文化素质不高。特教学生由于在信息接收方面的限制,文化素养形成的基础教育阶段便与健听人拉开了差距,接受职业教育阶段又主要进行专业学习,文化素质的提升缺乏持续性,且多数特教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文字水平、书写能力等无法和正常大学生相比。三是缺乏就业心理教育。特教生中普遍存在就业心态消极、被动,缺乏就业目标,害怕工作,怕不能适应工作,就业依赖性强于他人的普遍现象;还有一大部分特教生认为自己先天不如健全人,存有极强的就业自卑感;少部分特教生就业目标不切实际,想从事不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工作等。学校教育欠缺。先天性特教生从幼时即存在社会弱者的心理暗示教育,他们在家庭、中小学大都处于生活被关注的情形,学校基础教育中,更是缺乏未来生存技能、劳动价值观、职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进入职业培养阶段,开设专业简单套用或传统专业缺乏改进挖掘,心理健康培养和心理素质教育缺失,与健全学生一样进行社会知识教育,导致特教生在进入就业阶段时与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社会生态不佳。毋庸讳言,特教生由于生理缺陷,接受知识的能力不足,见解和认知水平比起健全人显得粗浅、单纯,甚至狭隘。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他们的歧视在减少,但仍然存在;他们在参与就业融入现代社会时,仍然受排斥甚至歧视;党和政府制定的对残疾人扶持帮助各项措施未能得到有效全面落实。

二、职业教育是劳动观念经济理念培养的途径

(一)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为特教生职业教育创造了绝佳条件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素养的教育。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11300余所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制造业等领域,每年70%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在这些行业内同样能够挖掘出适宜特教生生理特点的职业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特教生职业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特教生职业教育也是特殊教育的一项内容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就业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特教生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把他们培养成自食其力、具有一技之长、能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贡献的社会人,同样也是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责和使命。

(三)特教生职业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

总书记指出:“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指示,对特教生职业教育也具有指导意义,发展差异有区域差异,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差异,也属于条件差异的范畴。为特教生提供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特教生通过职业教育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有效方法。特教生通过特殊的、系统的职业教育,通过主观能动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非不可能。

三、特殊教育学校经济理念的培养

特教生成长接受职业教育不可或缺,应从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时起就持续灌输和培养学生的经济理念,通过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扬长避短、增强能力;生存和发展要通过职业体现。使学生就业创业成为自觉行动,使自己成为人格健全的社会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工作者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育目的观

特殊教育是通过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全面正规的学校教育,帮助他们增长知识、掌握生存能力、自食其力、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成为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在教育观念上必须要牢固树立起首先把他们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理性的人,进而发展成为全面、自立、自强的社会人的思想。

(二)尊重科学,持续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特教学生具有健全人被忽略和不被重视的独特能力,因其对事物认识途径主要是以目代耳,用直观形象的手语进行交流和学习,所以形象思维发展较快,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识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缓慢;对视觉器官针对性刺激比较敏感,如色彩、图画。通过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对抽象概念的识记、理解效果极佳。结合这些特点,必须克服人的培养规格弱化和降低标准的问题,做到全面发展与一技之长的统一;以多元智能观看待生命力量,实现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统一;特教生基础教育阶段,在科学地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经常进行社会化教育,学会做人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统一。

(三)将职业观念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如果说社会和家庭在特教生教育过程中存在偏差和缺失之处,那么在进入学校接受特殊教育时期,学校必须以科学的理念和规范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矫正。在职业观念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学校须具有一致的培养目标和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教育行为,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做到全员育人,手段和措施才能得以实施。学校在完成义务教育任务的同时,从培养学生的长期目标出发,使学生牢固树立努力就业、自食其力的观念,与义务教育目标并不矛盾,应该将职业观念教育经常讲、反复提,使广大教师的认识统一和一致起来,变成教师教育学生的日常内容之一,其有效性必将得到增强。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对低年级学生,要从日常行为、劳动习惯养成开始引导;进入中高年级后,要发挥形象思维发展较快的特点,带领他们通过参观城市、农村、我国的科技发展以及这个群体做出的突出成绩等,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和职业创造出辉煌的同时,实施引导,树立起“我也能、我也要做”的思想,使职业观念在他们心中扎根、成长。改革课程,培植职业基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同样也离不开课堂。在教学改革中要增加职业意识教育内容。在进行手语、读唇等基础能力规范的同时,注意挖掘他们的特殊潜能;特别要重视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尽可能靠近大众表述方式,缩小与健全人交流的差距;在课程结构上,努力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别注重开设“沟通”多样化、综合性课程,增加交流手段,提高交流效率,为从业创造条件;课程实施中,既要强调系统性,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如形成失聪原因等,加强针对性培养和教育;课程改革与生活紧密结合,由近及远、由浅到深,进而达到校本化、综合性的目标,为学生打下职业基础。

作者:宁敏 单位: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