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探析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探析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稍见成效,国家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又添新要求、新标准,需要高职院校抓住新机遇,及时做出调整,并构建出全新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以此来实现长远发展。本文我们针对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与实践路径优化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院校教师带去一些教学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路径;优化探析

医学专业较为特殊,就业后的沟通对象主要为患者,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以加强与患者的互动与交流,使双方沟通无障碍,这是医生职业的需求和要求,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医学生中推行和落实人文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为打造新时代的医学人才,需要高校大力支持人文教育工作,及时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更要在不断实践的路上找出优化渠道和路径,切实为医学生成才铺垫道路。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指的是心理性格、品德情操、思想观念、科学知识的综合教育,而人文教育则更具体些,有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性格、精神等,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内化成人格、气质、修养。通俗来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性、情感等方面问题,对于医学生日后就业及发展意义重大。在高职院校中,医学生是医学专业教育中的主体,理应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去教导他们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帮助患者,培养他们珍视生命、珍爱健康的正确理念,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也是高职院校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缘由。医学生未来的就职岗位有些特殊,不仅仅是施展个人技术的单纯性工作,往大了说是救死扶伤,往小了说是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但是这都无法真正解读这个职位的崇高价值,而在医学专业贯彻和落实人文素质教育则有着它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医学生除了具备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更需要有一颗慈悲、善良的心,这是医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这是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这对于未来缓解、消除紧张的医患关系发挥着积极影响。

二、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一)实施科学和人文并重的教学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验证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学理念。在医学院校,科学是医学生必须遵从的学习基础、就业基础,一切的去伪存真都需要站在科学角度,去理性判断和分析。而人文相较科学而言要显得随和、温和,多了一丝人情味与人性化。医学学科本身就包含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医生这个职位不仅仅需要掌握专业、熟练的技巧,还需具备高尚情操、无私奉献精神。为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医学生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一边传授医学生丰富的医学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技能和知识中,以此来实现医学生内外修养共同提升。其中,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高职院校需要秉持全面发展理念,将人文素质教育在众多科目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下来,让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每一位医学生都有一颗治病救人的仁心,都可以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人生价值体现,最终带动高职院校教育理念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二)构筑完善的人文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的人文课程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推行可以先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这无疑是渗透人文精神与内涵的最好渠道。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人文素质重视的品德修养和医德风范,让医学生备受感染和推崇,以此来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并升级成合格医生的外在优势。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一些基础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知识,在经过论证的前提下开展一些人文核心课程,将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哲学等内容及时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治病救人过程看到其中的价值,从而给学生一些无形的正向感染,使医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熏陶,实现心灵价值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还可借助临床实践阶段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医学教师要时刻教育医学生关爱病人、呵护病人、体谅病人,时刻将病人的状况放在心上,做到身心情况了然于胸,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医学生的道德感与法治观念,不断磨练和提升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医学生掌握灵活的沟通技巧,增强心理素质,从而为日后缓解和消除紧张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建设完善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学生学习及成长路上的领路人,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以此来完善师资队伍,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开展顺利,为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生中推广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人文形象、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时刻彰显医者风骨和学者风范,在课堂中充当表率、发挥榜样作用。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人文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切实促进专业与人文的融合,从而实现人文类教师在医学课中巩固自身的医学基础、填补医学知识漏洞,而医学专业教师则通过人文知识讲座和职业培训来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切实培养和加强整个教师队伍的人文意识和专业素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邀请德高望重、资历深厚的医生和教授来校座谈等,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师自身人文建设,感受高尚医德和医风的同时,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标准,从而激励所有教师更全面的发展。

(四)营造良好人文素质教育环境。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是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助推剂,对于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着较大帮助。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考量医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其筑造和打造适宜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可以将课程教学环境进行改良,也可以将校园环境进行改善,在学校内部创设与实际工作相贴合的人文环境,并鼓励医学生走出教室、步入社会和实际生活中,给予学生全新定位,赋予学生新的职能,使得医学生可以透过社会成员这个角色来深切感知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并切实感受医学专业的高尚,并以此来逐渐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建设。

三、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路径优化探析

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重新审视、不断创新思路,切实找出一条适合医学生全面发展之路,具体的优化路径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顶层设计,助力人文素质教育协调发展。首先,高职院校的专家队伍和研究小组要发挥研究、咨询与指导作用,切实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对高职院校推行的一系列举措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从全局观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另外,高职院校还可积极组织和成立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并确立其职责和工作内容,其中包括制定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指向性、指引性,从而突破重重困境,使人文素质教育尽快发挥积极成效,促进素质教育健康、稳定、顺利发展。首先,要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实践流程中,包含科研、管理、服务、教学等多项内容,实现共同贯彻落实。其次,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关系,推崇灌输知识和传授经验、技能的同时,要加强人文精神、人文文化的传递,做到互相促进。需要强调的是,协调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并合理分工安排,切实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搭配,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有所依托,使得专业素质教育有所成效,帮助医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并激励医学生实现长远发展。最后,要增添人性化制度内容,从而为人文素质教育开展成功提供保障,做到尊重学生心理、差异、选择、兴趣,并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最终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二)确定实践的课程化、学分化。高职院校的整体课程安排一般理论教学占据45%,岗位训练、技能综合训练等实践性质的教学占55%,实践课程已经成为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学习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质和道德的最好渠道,可以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路径的最好优化渠道,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此外,医学生可以借助实践课程不断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而实践学分化则是强调将专家讲座、临床调研等活动,统统纳入素质拓展课学分体系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力度,使得医学生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行为修养和精神境界,从而早日实现全校医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目标。

(三)注重实践考核,确立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新方式。实践课程与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好渠道,为了加强实践效果和人文教育成效,可以在其中加入实践考核,来参考验证医学生的实际表现,督促和引导医学生重视实践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另外,考核要将技能、素质综合起来,实现对医学生的全面考察。一方面,素质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应当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指标建立一个量化评价体系,为评判和考量每一位医学生人文素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重点考核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将人文知识、人文关怀及人文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成绩,为日后社会就职、在岗位做出突出贡献服务。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正在推行中,为了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需要高校及教师充分重视并研究出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以此达成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目标。另外,还要积极探析实践优化办法,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时效性,进而大力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程,提高教育成效,使得每一位医学生都能满足社会需求、达到岗位要求,实现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卫卫,谢夏.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1):81-86.

[2]张晓杰,费洪新.以三导向教育模式为指导浅析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4):12-13.

[3]李微霞,梁修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几点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2):43-45.

[4]陈若卉,杨蒙,李超,张雯雯,姚永丽,梁玉清.医学模式的人文回归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36-138.

作者:左姗华 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