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微(10篇)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微(10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教育

【摘要】

高等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中备受重视的一环,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在素养呢?强化学生在其方面的心理学研究,依靠心理课程中的基础理论、思想方法能有效帮助我们达成这一目标。笔者从当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出发,借鉴心理学知识,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一些系统而具体的应用策略及措施,为实现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努力着。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对策

伴随着信息化科技时代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行为等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努力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充分利用好心理教育的教育方法,以期提升其工作的有效性。

1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分析

1.1当下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缺乏对心理教育的足够重视

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教育事业一直都存在着过分看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心理教育、一味地在课堂上授业解惑而忽视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的状况。学生的心理教育跟不上,势必就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这里所说的心理教育,并不是指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的品质教育,而是指学生的个人思想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教育。一直以来,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关注较少,导致了学生内心的情感矛盾问题因长久积压而得不到有效释放与解决,以致学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心理问题,最后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发展。传统固有、墨守成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然已不再适用于当今高校的发展,这种传统老套的方式,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一成不变的教育与管理的一般化模式,教师与管理者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立场去了解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想法,导致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帮助与引导,出现了较多的负面情绪。

1.2缺乏具有专业心理教育知识的人才

基于我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借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融入心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然而,现如今我国却十分缺乏具有专业心理教育知识的人才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引导,导致了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知识的匮乏现象。若只是一味地进行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的品质教育,而忽视学生利用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进行心理教育;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负担;不能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则一定会严重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1.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书本化与单一化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于书本化与单一化,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一股脑地将课本上的思想政治大道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这种“大道理”其实已不适应现如今的教育,因为其宽泛的理论指导无法具体指导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因而效果不大。所以必须敢于打破传统的较为书本化与单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勇于质疑,并积极寻找出新的更适用于当下的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教育的具体对策

2.1始终坚持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

基于心理学中涉及到的需要理论知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个人素养与内心关怀。首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学校应大量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积极有益的活动,例如文学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娱乐活动、走访以及问卷调查等等,将目的寄于其中,以其绚烂丰富的活动模式激起学生的参加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努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要发挥服务精神,做到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站在学生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多关心学生的内心想法与感受,包括学习上的知识点问题、对待学习的想法态度、生活上的琐碎小事、业余的兴趣爱好,甚至是家庭状况等等,从细小甚微的方方面面入手,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当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学校,来自老师的关注与关爱,才算是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再次,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重视,时刻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身心状况,适时地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例如差生、存在身体缺陷的学生、家境困难的学生、有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等,应该通过各种适当的渠道多与孩子们交流沟通,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爱,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临困境,勇敢克服困难,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2.2增设心理教育课程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都能掌握好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相对于心理教育学而言,熟悉了解的教师甚少。在我们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中,学校可以适当增设一些有关心理教育学的相关课程,让教师了解熟悉并能熟练运用心理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授课,合理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帮助学生授业解惑。或者通过多多开展科学的心理讲座活动,由讲师围绕心理教育知识为学生讲授,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式,通过这种讲座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引导下产生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心理教育知识。

2.3应用心理教育大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当下的高校教育过程中,传统单一的道德教育方式,即空谈泛讲、强制说服、一股脑灌输等,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思政教育了,甚至是没有效果、无意义的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渐渐产生了变化,不再等同于以求真务实作为目的的认知发展过程,也不等同于以获得心理情感上的享受满足为目的的审美的发展过程,而是一种在特殊情形下,受到心理道德的引导而产生的一种选择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好心理教育,例如采用实际观察法、实验操作法、问卷调查法等各种教育工具的全面有效应用去积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们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心理教育所做的几点思考,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同行批评指正。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教育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心理状况特点,我们应当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的沟通引导,把思想工作做牢做好,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个人健康发展,而心理教育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旧任重而道远。

作者:周玮玮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运用心理学知识[J].考试周刊,2011(58).

[2]祝林山.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3]杨凯.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2006(06).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研究

摘要:

随着微博的兴起,其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要充分发挥微博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则需要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教师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共同打造良好的微博教育环境,并利用微博的明星效应紧随时代脚步巧妙的引入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教育。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

一、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认识与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强,实践应用较少等特点的影响,其知识不够生动较为枯燥,或实践案例年代较为久远,缺乏时效性等局限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严重缺乏兴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迅速发展的今天,微博的流行与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以往的教学瓶颈,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工具。因此本文通过对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对通过充分运用微博特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方法做了探讨,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目前互联网与移动网络的普及应用为实现全民信息交换与索取提供条件。人们可以随意地将身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网络终端向全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微博作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实时信息的网络平台快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微博用户已经超过5亿,遍布于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与每一个角落,每天分享的海量信息涵盖了社会、娱乐、民生、政治、体育、军事、外交、新闻、等每一个领域。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影响生活的特点,微博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生动活泼、贴近时代的教学案例,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联系当前社会生活,变得更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此外微博还能借助现在化的信息手段方便师生之间进行信息沟通,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与教育,大幅度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三、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微博的特点,实现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需要教师通过掌握微博应用技巧、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微博提供的热点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一)共建师生微博团队,营造微博教育环境

高校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性格发育比较成熟,在高校阶段更期望被尊重与肯定,而且高校学生一般各自具备一定的能力与经验。因此在为开展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与以及参考学生的经验共同组建微博团队,营造平等、互助的微博教育环境。在团队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进行微博管理与技术支持工作,应将自己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持者、问题探讨发起人、学生的交流伙伴,主要负责对学生教育工作,及时更新微博传递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信息,发起对社会热点现象背后思想政治理论的探讨话题,为学生解答思想困惑,关注学生微博并进行引导性探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微博营造成为平等、互助、活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

(二)利用明星效应进行微博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微博中的微博明星热,也称之为大V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明星及网络达人关注,引导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客观分析“明星”的言论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教师应当主动应用微博的大V效应,通过学校的宣传与支持,借助学生的群体力量,打造大V账号,让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的学生与专家、教授共同经营账号,通过与广大学生互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以该微博为基点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充分利用微博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利用微博课堂引入思想政治理论

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流行言论,在微博中立足思想政治理论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哲学思想对其进行分析并引发讨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中的热点现象有机结合,更生动、直观地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另外,可以制作小的课程视频,将其分享到微博上,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微博去学习和借鉴,更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效率。

四、结语

在时代快速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的背景下,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紧迫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抓住机遇,借助微博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工具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

作者:张琳琳 单位:沈阳大学

参考文献:

[1]牛妍.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2]余欢欢.浅谈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2).

[3]吴玉苹,席锁柱.微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第三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

摘要:

在现今的时代,由于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使得大数据时代得以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将直接的影响到高校的未来发展,由于互联网的应用所带来的数据效率的影响,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那么,在大数据时代面前高校是否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将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前言: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的发展,全球信息数据量的不断激增,大数据时代真正的到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对社会信息技术的冲击,更是要求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对信息数据的一次革新,它所带来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思维方式。

一、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所谓的大数据时代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蕴含着巨大的、可有效利用的、多样化的数据集。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研究机构或大型的企业将大数据作为获取有效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并进行了发展性的调整与战略部署的重要依据[1]。所以,在当前的时代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在全球各个领域的渗透将不断地推动大数据时代的深化发展,未来的社会产业将依靠于大量的数据与信息来完善其生产与消耗。这将是历史的必然,也将影响到我们社会的发展。而在高校面前,数据信息的冲击直接的接受体是广大的学生。学生的思维以及接受的信息量将大大的增加,从而更加的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学校的教育体系以及管理方式和学习生活方式将会受到影响。这样就急需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善与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阵地意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建立大数据意识,以此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所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提升对数据的应用能力,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及汇总。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将近来年高校学生活动的趋势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以此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2]。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图书馆的图书检索记录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参考书籍,从而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升学校服务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能够对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规律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来完善自身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教师可以对学校的论坛进行实时跟踪,从而来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这样教师将会有效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且也会了解到学生生活讨论的一些热点事件等,针对这些信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以此来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来促进学生更加尊敬教师。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以及微博等聊天软件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以便于了解学生的生活,获取相关的数据,从而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处理,与学生交谈,解决学生心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将有效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来更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三)创新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且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分析学生校园卡的消费记录,从而来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这样教师可以有侧重点的为学生建立一些勤工俭学活动,去帮助一些经济存在困难的同学。另外,教师要对近年来社会招聘形式进行分析,以此来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情况,从而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发展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要不断引导学生考虑自身的专业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从而来树立正确求职观念,从而来提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水平[3]。

(四)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将人才培养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从而来有效神话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数据意识,促进教师对数据进行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来保证在大数据环境下,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进行更有效的开展。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摸索出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规律性,从而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同时要以爱国为基础,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让学生在未来更加长远的发展。教师要对大数据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从而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带来,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只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数据意识,科学利用数据技术,积极应对大数据环境,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作者:黎冉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29-35.

[2]吴昊,黄禹鑫.基于易班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29-36.

[3]梁高全,姬娜,陈??.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以网络“晒”现象在高校的影响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6):69-73.

第四篇:微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摘要:

微媒体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与挑战。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思维,探索新的模式,主动出击,用先进文化占领微媒体阵地,充分利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微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微时代”悄然而至,微博、微信、飞信、微电影、微访谈、微小说等即时公共交互工具和网络平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更是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和应用着微媒体。微媒体已渗透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如何应对微媒体信息冲击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改变、如何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高校极为关注的问题。

一、微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微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

微媒体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微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两课”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相衔接、相补充的教育体系。“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教育的第一课堂和重要形式。学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导,通过面对面交谈、团体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针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疑点、热点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则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以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为主力,以政治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娱活动、学术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微媒体的出现及迅速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补充了新的血液,开辟了教育新阵地。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要善于运用微媒体,在学生的新聚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开展宣传工作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微媒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宣传条件所限,说教的形式占了主流;微媒体超大的信息容量,微博的“大锅烩”,微信的“精致小菜”,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增强了其可选择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利用微媒体查询、转载、收藏、学习需要的资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微媒体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言传笔授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微媒体传播形式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同时,各种教育资源在微媒体中“以分秒计算”的更新速度和传播速度,操作方法方便快捷,可以实现思想引领工作的即时性。

4.微媒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或者情感困惑时,他们寻求现实的帮助,现在,他们更多的或者说最先是在微媒体上通过微博、说说、微信“朋友圈”等将自己的困难、困惑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即时表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到微媒体上的相关信息之后,可及时与学生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沟通,为他们释疑解惑,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二)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

微媒体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其不利因素也日趋凸显,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微时代主流媒体话语权削弱,人人都可发声,发表自己的观点,微媒体信息来源复杂,价值观念多元,而监管、监督环节滞后或缺失,期间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大学生甄别真假、理性判断能力尚不足,经常接受此类信息,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甚至会动摇整个社会的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当使用微媒体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在其中迷失自我,长时间的沉溺微媒体,造成现实中同学间情感淡漠,连接减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与社会分隔、孤立无援,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疏淡。微媒体信息量庞大,部分学生沉迷虚拟世界,不加选择和控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学业,学生旷课增多,挂科人数增多,考试抄袭事件增多,有些学生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等,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量,同时也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二、微媒体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与创新

(一)把微媒体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1.主动占领微媒体阵地,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微媒体文化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负有传承文化文明、传播科学知识、探索真知真理、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1]。坚持用与时俱进、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教育学生,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融入思想引领、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提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握好微媒体文化传播的客观规律,牢牢握紧微媒体思想引领工作的主动权。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微媒体新阵地,积极、努力宣传富有正能量的微媒体红色文化,构建微媒体红色网络平台,丰富高校思想引领工作的形式和内涵。要利用微媒体对大学生的吸引效应,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系列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技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在活动中实现个人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微媒体内涵建设,积极创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形式

只有理论上的说教,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这就提醒我们要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蕴含其中。大学文化各具特色,加大微媒体内涵建设就是要求高校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微媒体文化品牌。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合力打造微媒体品牌,发挥微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如举办优秀博文评选、微博大赛、微信原创作品评选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高校还要把微媒体平台建设与学生身边发生的人或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贴近生活。评选“学校年度十大新闻”、“学校十大优秀教师”等均可利用微媒体,吸引广大学生投票,在投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爱校、爱师的一次深刻教育。同时,还可通过微信群、qq群等,宣传线下活动,线上线下互动,让微媒体宣传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好各项思政工作。

3.充分运用微媒体,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第一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接触最多,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学生在哪里聚集,就在哪里开展工作。积极拓展工作阵地,充分利用微媒体资源,将思想政治工作细化到日常工作、交流中,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可以建立年级QQ群、微信群,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APP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工作活力。同时,要注意虚拟与现实相结合,避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现象。部分一线辅导员,熟悉社交APP的使用之后,所有通知、事务均从中处理,学生见不到真人,这样也是不妥的,缺乏现实当中的面对面交流,会逐步与学生产生距离感,缺乏真实感。

(二)利用微媒体,建立高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以高校为主,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不畅,缺少互动,家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忽视,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机制是有效工作途径之一,充分利用微媒体沟通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抓好学校教育主阵地之余,实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参与和联动,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2]。学校、家长、社会均可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学生大量聚集的微媒体功能,提供大量优质的微媒体文化原创作品,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目前部分中小学,已建立起以班级博客为媒介的学校、家庭教育模式,高校如何利用微媒体建立与学生家庭良好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值得我们进行尝试。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思政教育队伍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在微媒体的冲击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前提是要建立一支人员稳定、政治素养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一支与时俱进、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的队伍,一支热爱这项工作的队伍。高校应加大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样也应提高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待遇,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面对微媒体的冲击,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应对,与时俱进,大胆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内容,发展大学生思政引领工作新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教育质量。

作者:苏娜娜 王军强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喜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的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4-7.

[2]董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17-19

第五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信息网络技术育创新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开始渗入到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这种变化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同样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教育界近年来开始格外重视信息技术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本文就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在我国很多高校中由于思想政治教学团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下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这就导致了很多这类高校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思想政治问题,所以说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行相关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1.教育者认识不到网络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对网络信息技术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在这种现状之下,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然不可能掌握较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也就表明了其不能够通过校方提供的先进设备进行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1]。

2.高校思想政治中所传播的思想与学生的实际思想不相符。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与社会思潮脱节的状态之中,而由于高校学生的活动范围大多集中在校园中,这就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状态,这对于学生接触社会中的种种思潮来说较为不利。在信息时代来临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活跃程度,而在这种开放的思想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就变得较为复杂。在这种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教师在具体的执教中缺乏预见性与针对性、把握不好当代大学生思想问题等问题的出现尤为普遍,这对于相关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发展来说极为不利[2]。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关发展,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中接触到各类思想文化的冲击,这对于三观还未彻底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种种负面影响,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会造成种种挑战,在这其中的西方思潮的兴起与网络负面信息,是我国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面对的问题。

1.西方思潮的兴起。由于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很容易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对大学生的三观造成一定影响。在我国当下的网络中,其充斥着西方发达国家所传播的蕴含资本主义思想等内容的多种文化载体,这些载体够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形式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于使其丧失对于国家与民族的信心,这对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称得上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2.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除了西方思潮的兴起外,网络负面信息同样会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带来不小的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网络中信息的空前复杂,在这其中自然包含着多种有着暴力倾向、色情、邪教等思想的内容,这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冲击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好奇心较强,这也造成了被网络信息蛊惑、欺骗等现象的屡有发生,这些都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值得我们引以为戒[3]。

四、运用网络技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上文中我们了解了我国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状与其面临的挑战,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三点关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发展。

1.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为了保证在网络信息发展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相关高校应首先将提高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质作为相关工作的首位。具体来说,为了满足网络信息发展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较为优秀的思想政治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敏锐的信息意识,并能够将这些能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具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高相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4]。

2.建立高校中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为了保证我国高校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能够较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高校可以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以此支持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发展。具体来说,在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其需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密性与权威性,还需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反馈,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还需要具备大学之间的交流功能,以此实现不同大学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碰撞,起到提高各自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作用。

3.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想办法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是较为有效但也较为困难的一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是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下大学生思想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因此,相关高校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步步信息化,最终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深深注入到大学生内心深处,以此彻底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挑战。

五、结论

本文就信息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创新进行了具体论述,提出了相关创新的措施,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发展。

作者:张清蓉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红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罗丽华,李长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02:91-94.

[4]高艳.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发挥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实践

摘要:

当期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暗流涌动,教育的主客体也发生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和弊端不断显现,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校;思政工作;创新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高校学生剧增。他们具有较多的支配时间,但是却把时间浪费在网络等娱乐场所中;思政工作者没有充分认清当前形势,未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趋利避害,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提升高校高等教育思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的两种意识

(一)服务意识

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应该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支配现代课堂,要对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尊重,有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的意识和观念,自觉地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重视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又要尊重学生的特异性,考虑问题的时候以学生的角度进行,对学生的利益需求切实的保障和满足。树立较强的以人为本意识,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自身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定信念和信心。

(二)创新意识

解放思想并不是一句口号,必须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全面落实。如果我们还沉浸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之中,在工作的过程中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来指导,思政教育工作必然如一死水般古井无波,没有活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以学生的角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学生良好的互动。辩证统一内容创新和学生的多元需求,有机的结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师生、生生互动,在创新的同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队伍的质量和水平。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抛弃和现实情况不相符的做法和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二、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思政工作队伍

面对新的情况和形势,如果仅仅依靠专职的思政队伍无法满足新社会的需求,不现实的增加专职政工人员也难以实现,这也是当前各高校应该自觉践行的任务。当前,一些高校实行班主任、教师、辅导员一体化的思政管理、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牵头,聘请具有较高责任心、政治素养过硬、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为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导师聘任期间的工作量要科学的确定,指导学生花费的精力不能影响教师教学功能的发挥;以年级、专业为基础合理编配班主任,学生和辅导员的最佳配比为200∶1,择优录用,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三者不断优化、不断融合,在院党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通过上述措施,不仅让人力资源得到优化,也让教师、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提高工作的创造性,培养一支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政工队伍。同时重视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建设,培养一批学生骨干,深入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向教师反映。很多高校的实践表明,这种政治教育队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专职教师所长,保障全方位的覆盖思想政治工作,对这种组织需要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如可以把学生党员融入思政教育队伍之中。

(二)搞活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其一,对工作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并进一步拓展,在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下,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思想和内容,以学校的任务为中心开展工作,在育人核心的引领下,全面引导学生,促进其成人、成才;其二,很好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把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突出,不仅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给学生“把好脉,治好病”,明晰工作的抓手和发力点;其三,勇于突破现有机制,拓展思政工作领域,创新思政工作场所和传播信息的渠道;其四,学校多部门联合,形成党、政、团、学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团体的分工,四者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靶向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把宿舍作为最小的思政教育单位

在高校中,学生在宿舍的时间比较多,同时宿舍人员集中、传递信息的速度较快、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在管理的时候以宿舍为最小单位,把宿舍变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社会化管理学生生活区的物业管理,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缺失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在公寓楼中建立学生党团支部,深入贯彻执行“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在那里”。

(四)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获得极大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被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虚拟化所影响。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在排斥传统事物的同时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自从高校普及学分制之后,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利用网络及时性、开放性等特点,搭建更科学、更合理的思政教育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被校园网等主流媒体所吸引,在其中被熏陶和教育。寒假、暑假等假期,由于学生不在学校,通过微信班级,能够进一步延伸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让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结束语

高校管理人员要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给予重视,在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物力。作为在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我们要深知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勇于抛弃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武装和完善自己,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江媛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宁丽慧,张晶,张哲思.网络环境背景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J].才智,2016(09).

[2]许立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6(01).

第七篇:伦理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

摘要: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言,每一个时代的教育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为了大众化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以伦理学思想要求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让其工作更加具有时代气息,提高工作成效。

关键词:

伦理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

一、从伦理视域下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缺少相应的个性化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以及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老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多数采用的还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以被动接受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这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是具有活力与朝气的,并且还具有自己的个性思维模式。如果不能更好地激发出他们的潜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无法得到提升的。尤其是对这样一群具有自己个性思维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更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这样才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偏向于社会价值

不同的学生对社会产生的价值都会有所不同,而当前许多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地强调学生需要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出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层次分析,要让学生在能够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之后,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我们应该加强对个人价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社会价值。这里并不是要推崇个人自由主义,而是要通过社会价值尺度来协调好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发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三)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机制存在问题

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教育框架,无论是从教育的形式,还是教育的理念上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育体系。但是在开展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没有达到原来预期的教育目标。特别是近年来在高校中所发生的恶性事件,在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机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伦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模式的构建

(一)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人员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责任的理念。要把其教育的责任当作一种制度,并且要认真地对其进行落实。在教育工作人员的内心,要建立起责任是一种基本价值的观念,认真对自身形成要求,提高自身的师德,升华教育工作人员所肩付的责任与使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原则,把相应的责任转换成制度来进行控制与安排,从而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从内心把责任当作是一种行动,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践行,认真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满足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以积极的行动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通过高校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可塑性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具有培养国家建设主力军的责任。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有一部分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样会很容易导致其思想偏差,在教育过程中形成负面影响,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可塑性。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正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接受到了错误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导致其走向危害社会的道路,甚至出现犯罪的情况。从而可以发现,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态度比理论知识更加重要。因此应该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注意。从某个层面上来进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法制观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让学生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中进行活动,同时也具备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应有权益的意识。用自己的力量来感染身边的人,升华自身的个人价值。此外,通过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对大学生形成一定告诫,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懂法、依法、守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可塑性。

(三)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者双方的平等关系

当前的社会越来越注重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平等的情况非常困难。在开展教育过程中,有一部分缺乏师德的老师,会采用一些错误的观念来对学生进行误导,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了威胁。特别是处于树立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学生在某些层面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还是不愿意与辅导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导致这样情况发生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念意识,但是在面对老师的时候,在其眼中还是把老师看作是权威,从某个层面上也反映出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生活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平等、公开的学习氛围,构建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平等关系,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意识,注重教育的间接渗透性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思想意识一时无法进行转变,依旧需要老师对其进行督促,通过老师不断地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应对考试。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以及同学都应该对其进行帮助,协助其建立起相应的自主探索学习意识,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不断通过自身的创新来提高学习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精神层面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对其自我意识以及个人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让其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信心,更好地以全新的学习面貌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拼博精神,提高学习成效。让学生能够在自信心以及主体意识提高的前提下,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该以渗透式的考试模式,让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感悟与认知,并且通过知识结构的逐渐完善,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应该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借助当前网络的力量,让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营。利用好当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遍性,为大学生构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寻找帮助。让其能够把面对老师无法表达的思想进行讲述。同时,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地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协助学生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要求

(一)构建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职业道德

第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其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学生尊重,而且要及时地构建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二,增强学生自尊心,对其给予充分地信任。让其通过教育工作人员的引导,不断地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对于某些工作可以交给学生来独立进行完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果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正面的,教育工作人员应该给予鼓励,并且能够对其进行引导,让其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发展自身的兴趣。要改变以往的专制意识,认真地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自我服务意识

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在自身内心也具有一定的判断以及是非辨别能力。所以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培养大学生的乐观心态以及坚强的意志。同时,还需要通过挖掘大学生潜力,来激发他们的主体以及自我意识,调动起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服务。

(三)组织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组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并且在接触中对其进行正确地引导,培养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对社会形成认知,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寻找到与社会的结合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责任感。在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地缓解由于生活以及学习压力给其造成的心理障碍。在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定位,并且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祖国建设主力军中的一员,在体现了自我的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伦理思想也以特有的魅力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伦理学会不断地对未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更加有效地指导,让更多的教育工作人员能够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合理性、科学性的判断,让其能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地解读。

作者:吕娜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军辉,张红岩,张新明.大学生网络伦理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张晓明,王燕妮.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初探[J].江苏高教,2010,(6).

[3]徐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评价探析[J].龙江高教研究,2010,(3).

[4]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3).

[5]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试[J].教育探索,2012,(2).

第八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及对策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年来关注的焦点问题,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领域。文章通过深入调查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分析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对策,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化课程,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不足;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穿高校学生始终

学生从入校开始就上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论什么专业、哪个院校均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公共必修课,课时量与其他专业课相当,为高校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平台。经过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在升入高校之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甚少,有的是想学却不知道学什么,对其专业程度的了解可谓是差强人意。通过高校设立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他们不仅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国际事务和国内事务,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扫除了精神障碍,创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精神环境和校园风气。设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非意识形态功能,调动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育方式多样化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需求的日益旺盛,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教育方式逐渐多样化与互动化。首先,课堂上教师不单单只是用嘴去说各种理论,引用多媒体播放器,视频讲解双管齐下,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充分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充斥着人民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更是深受其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的迅速性,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再次,积极开展各种怀念红色文化与讲堂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熏陶,也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骄傲。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作风和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上来。学生通过这些红色文化活动,不仅了解了祖国繁荣昌盛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还激发了他们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奋斗、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的热情,学习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的宝贵经验。最后,在学校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周、红色文化月等各种文化活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处理好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关系,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建设和平世界统一起来。

(三)创新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一段学习之后进行学结报告,每个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每一个人分享,在分享的同时又有了其他更多的看法与理解。对于实时的国际难题创设情境,如果你是主要负责人你会怎么去处理这个事件,锻炼学生处理棘手事务的能力,把平常学的理论知识上升到实际行动上。高校各党委、党支部在优秀学员中积极培养优秀分子,为祖国挑选栋梁之材。高校党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历经党课培训,筛选入党积极分子,经过考察转为预备党员,再经过一年的组织考察正式成为党员。在这一层一层的筛选与考核过程中,挑选出真正能为祖国贡献青春与能力的优秀人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灌输,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一定条件下的灌输,也需要了解受教育者的意愿,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人才,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建设能力,更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他们教育的全过程,把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公共选修课,不论哪个专业都必须上,而且成绩计入年终考核当中,这个确实对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注国家重大政策的决议和改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公共选修课一般都采取大课教学,所谓的大课教学就是好几个专业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上课,一个老师给近百个学生同时讲课,精力不够,管理不过来。有的学生是钻了这个空子,经常逃课、旷课,甚至有的学生就仅在考试时才露面。除了学校管理不当,安排不合理,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识不够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的考试制度。每次对公共必修课的要求不高,考试内容提前透露,全是课本知识没有实质性的拓展,让学生觉得上不上课无所谓,只要考试通过就行,只重分数不在乎自己到底有没有领会其中的深意,对此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要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看量,而是看质的。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特别明显的不足。教学方式还是传统方式居多,没有更多地对现代化技术进行适度合理利用。多媒体更多地不是用来教学,而是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又不进行讲解,使教育变成一种娱乐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上的理论教育,又要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坚持解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但是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以灌输为主要或者唯一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少之又少,有也只是仓促地开始,仓促地结束,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施教者素质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搞好,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综合素质必须得提高,施教者不仅要精通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施教者能多角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功底并没有达到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及时、分析不到位,没有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对正确引导大学生如何学习、生活、恋爱、就业问题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足的相应对策

(一)加强高校管理制度,提出合理的考核机制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疏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高校管理制度的松懈,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是其次,首当其冲的是改变以往松散的管理方式。学校党委中心组要为全校师生带好头,走在师生前列,积极组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着力建设好相关课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课堂、深入教材、深入每个学生的头脑,改变学生对此类课程以往的印象。考核方面,不仅要重视考试成绩,也要把平时表现纳入考核机制,上课出席率也可以加入考核,这样更加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有那种钻空子也可以拿高分的现象,考核的综合成绩与学生的评优评奖紧密结合。严厉的管理制度只是为了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学生对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的认同,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代表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实践中,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生活中各种思想问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影响最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辅导员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本实现,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能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能力素质高、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结构优良的辅导员队伍。学校开展对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与辅导员自学以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三)大学生一定要严于律己,端正学习态度

不论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最终的学习成果取决于学生本身,外因起推进作用,内因起决定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不能因为一时的贪玩而荒废学业,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一员,我要紧跟党的思想路线走,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对待问题的精神,通过各种有益学习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和思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高校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关乎国家的未来,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我们要不断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张美娜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周中之,石书臣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人民出版社,2009.

[2]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第九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

【摘要】

数字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和平台,深刻认识网络交往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关系,这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发挥。只有从哲学视域的主客体关系入手,并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流变交互主客体关系,才能最终发现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良性互动的因素。

【关键词】

哲学视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互动策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渗透至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网络业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和平台,网络的普及和资源的共享使高校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延伸扩展为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深刻认识网络交往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关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这成为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哲学视域中的主客体关系

主体与客体是“用以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一对哲学范畴。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1]在主客体关系中,主客体具有相对性,主体即指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动引导方面,而客体则指相对于主体而言的被动追随的方面。蒙昧时代,人无法将自身与自然区分开来,此时并没有产生明确的主客体关系的概念。随着人类向文明时代的迈进,人类开始追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在人的自觉意识中,自然成为人的认识和活动的客体,而人把自己作为认识和改造客体的主体。在追问世界本原的思索中,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随之诞生。近代哲学逐步实现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古代哲学体系偏重于对客体规定性的追求,而近代哲学由过去从客体入手,转而从主体入手,从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于和呈现于主体的角度去探索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无疑强化了哲学中主体问题的研究。从笛卡尔、培根洛克到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近代西方哲学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主客体关系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他们往往是从主体本身出发,而不是从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来分析、论证主客体关系,由于忽视了人的社会实践性,看不到主体的能动性,因此近代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现代西方哲学进一步发扬了近代哲学关注主体性研究的传统,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对于交互主体性的强调,为我们分析网络空间中的主客体关系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在交互主体性意义上,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性不仅只是相对于消极性、被动性、追随性才可能存在,而且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换或交换各自的位置,在这种不断变化着的关系中,将会再度分化出新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关系。[2]可见,人们对哲学视域中主客体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传统的主体与客体的两分关系到对主体性进行追问,再到交互性主体概念的提出,这对于我们讨论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主客体关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

教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与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都是从最初的实体性规定发展到今天的关系性规定。教育主客体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流动的,即主客体的位置是可以转化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建构的交互性主客体关系,这种主客体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流变过程。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明确而固定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明确而固定的客体,教育者拥有制度化的权力和资源,受教育者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服从和接受教育者的安排,这种主客体关系明确而规范,具有不容辩驳的权威性。在开放、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行为主体彼此独立、平等,他们相互参与、相互操作,形成一种特有的信息、知识和情感之间的流变和互动关系。这种网络空间中的主客体流变交互主体性,不仅包括了不同网络行为主体之间多维度、去中心化的互动关系,而且也包括了网络行为主体自身不同角色扮演之间的变动性和多样性。很显然,在网络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消解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现实身份和地位的差异,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非平衡性等特性,这使得网络环境中的主客体关系不可能长久保持在某一稳定不变的平衡状态,而总是处在一个能动的、复杂多变的创造与建构过程之中。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主客体互为前提、互为规定、相互转化,这种主客体流变交互主体性依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向复合结构的属性。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的策略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教育者、大学生和网络环境是三个最基本的互动要素。[3]要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流变互动的有效性,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

1.教育者的自我提高

随着网络的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破现实的物理空间的限制,延伸到以信息化、符号化为特征的网络空间,这对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修养以及互联网技能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紧跟形势,树立较强的网络意识,学习网络知识、技能和法规,全面提升适应网络时代的职业素质,在现实生活的教育者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两种身份之间游刃有余地进行转换。

2.积极的舆论引导和适度的监管

网络作为新媒体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开放性网络环境下,国际意识形态竞争和文化领导权争夺的态势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面对这一态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善于把学校部门举办的主流网站的信息权威优势转化为网上舆论引导的强势。通过对学校、院系、各职能部门网站的建设统一规划和领导,逐步形成“分层次教育”的网络阵地格局,将学校的宣传教育主动性转化为网上舆论的主导性,从而对大学生予以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针对校园BBS的信息传播加强监控,强化管理,积极引导和发挥网络管理员、BBS站务、版主以及骨干网民的监管和教育作用。同时,学校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和各院系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对网上信息实施有效监控和疏导。

3.有效沟通与化解矛盾

网络空间是有其现实世界的“原型”的,教育者应积极推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信息对称与统一,主动在网上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也可以把网上形成的虚拟群体引导到网下,通过网上网下的互动作用来充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学校应建设与完善与学生之间多方面多层次的沟通渠道,既包括现实的制度沟通机制也包括网络规范化沟通渠道,主动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学校公共事务,保障学生以主体性身份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种积极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流变交互主体性在此得到体现,大学生在由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转化为主体的过程中也在实现对自身的自我教育。沟通机制的完善离不开现实和网络的共同发力,在现实空间,学校要确立和完善“校长接待日”、“服务咨询日”等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在网络空间,学校要建立校领导与学生的在线交流、校长信箱、部门信箱等网上交流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各种网上的不同意见、具有冲突性的言论,总的来讲都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矛盾和问题的反映,是现实矛盾长期积累造成的张力释放。因此,要解决网上舆论的问题,必须寻根溯源,首先在现实中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矛盾,在现实中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及时通过举行班会、党团支部组织生活以及社团协会的讨论会等形式,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开展思想交流的工作,帮助同学澄清认识,解决心理困惑和思想问题。网下现实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有助于网上和谐氛围的营造,网上网下的互动交流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发挥骨干分子在网络学生群体中的引导作用,构筑畅通有序的互动桥梁

大学生是一个同质性很强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学习目标上都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相互之间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中的少数骨干分子以及活跃分子的网上言论,往往能对多数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这种从众现象在校园网络环境下依旧很普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借助学生骨干在校园网络中的引导作用和优势,因势利导,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骨干群体在各种校园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对问题分析深入、有说服力的言论,在各种思想观点的对话和交锋中取得优势,积极为舆论发展提供良性的参照系,引导多数学生做出与舆论导向一致的判断。骨干分子不仅发挥着舆论引导员的作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中,也在发挥着示范带头和引领的作用。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注重把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主要对象,通过骨干群体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激发更多学生对理论问题的兴趣,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红色网站或者BBS专题性讨论区的理论学习与交流活动中来,在互动交流和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内容的有效传播。

(三)加快校园新媒体建设,搭建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

以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应主动适应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快校园新媒体建设,搭建师生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校园新媒体建设首先需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管理队伍,来保证校园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由于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因此高校校园网络建设需覆盖到包括学生宿舍在内的全部校园区域,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并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校园BBS、微博、微信平台、QQ群空间都具有良好的交互特性,使大学生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和人际网络。同时适应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各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这些红色网站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网上阵地,将是激发和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网络途径。

作者:陈建平 刘玫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2)[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1240.

[2]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43.

[3]李才俊,唐文武.网络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02.

第十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学科,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教学效果也是收效甚微,文章针对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分析指出其问题以及原因所在,并根据问题结合我国高校的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切实地改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保证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高校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1.1高校思想教育的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要求、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利用各种环境、机制、载体等手段,对受教育主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进行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实践活动[1]。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必要性

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大学生要有理想,有抱负,一味地读书,读死书,做一个不懂窗外之事的书呆子,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了,只有拥有一颗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心,才能够承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担。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人。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改进与完善当下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果一味地加强大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忽视他们的思想导向,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只有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齐头并进,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未来的社会和国家稳步发展,确保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

2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关系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悲观主义,在一些大学生中有所抬头,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严重偏差。这些都严重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2]。一些学生盲目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认为大学的生活就应该是快乐的,随心所欲的,过分地放纵自己,挥霍青春,浪费财物,而这种毒瘤思想一旦形成则会不断侵蚀心智,消磨意志,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这种糜烂的生活,本为天之骄子的高材生,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令人惋惜。

2.1理想意识淡薄,无高尚追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十分迅速,智能手机,高端电脑,游戏机充斥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打开国门,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和理念的同时,外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态度等不可避免地流入我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多元化浪潮。对于大学生来说,多元化浪潮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这一把双刃剑也给大学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对于刚从高中校园走出的大学生,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监管,加上大学校园相对自由的环境,使得他们在这些巨大的潮流面前无法衡量事物的好坏,无法对这些外来的文化进行全面、客观的衡量和把握,这也导致了很多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潮流的影响,一味地追求“自我”,标新立异,强调对于外界“繁华”的追逐[3]。整天沉浸在安逸享乐之中,不求上进,不思进取,逃课,旷课,在大学的生活中,不愿主动了解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只想混到一纸文凭。因此,要想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理想意识,必须要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2不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2.1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者负责教学的部门老师本身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就不足,忽略了其在指引学生思想导向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师资配备也显得相对薄弱,导致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显著;有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配置失衡,年轻教师过多,缺少有资质的,有经验的高级教师,关于思想教学方面的研究水平也不足。

2.2.2教育模式尚显不足

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略了实际,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呈现着理想化和政治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于单一,只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而忽视学生自身的利益和追求,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脱离学生的本身情况,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负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4];还有的老师不能完全脱离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缺少互动,使课堂变得乏味无趣,不能培养同学们对思想教育的兴趣,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导致课堂与课后的脱节。

3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探讨

3.1建立良好的教学师资队伍

一个良好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的普遍大众化,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人才,与之俱来的却是素质的良莠不齐。所以,高校在选择教师的时候,要严格把关,保证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风范,但教师的选择不能仅仅局限于学历的高低,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素质,比如品德,教学态度等方面;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一个好的教师队伍,不仅仅是他们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现如今,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日新月异的,教师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家新的政策,新的导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才能保证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建设。一味地靠着自己以前的知识,拒绝充电,只能被学校拒绝,被学生淘汰。

3.2改进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载体,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紧密结合形势,创新实践主题、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实践活动机制建设、研究[5]。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很好地结合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活动,他们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建设的先进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感悟出一些思想理论上的升华。

3.3改善校园环境,增强校内宣传

校园是每个大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状况,一个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势在必行,学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会的积极性,各个部门相互之间配合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通过积极向上的活动,大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健康的成长,充分发挥校园的实现导向功能,宣传正能量,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抵制恶习,拒绝丑陋的东西,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

4讨论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薄弱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起到的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容易被大家忽视,但是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思想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一方面教学部门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不够,师资力量尚显薄弱,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本身比较乏味,而且内容枯燥难懂,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导致思想上的不健全,容易误入歧途。幸运的是,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在各个高校也越来越被重视,不久,我相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会被成功地完善并且开展起来,大学生们也将会更加健康成长,成为未来国家的担当。

作者:张赫 季璐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高建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人文精神的提升[J].探索与争鸣,2008(2):67-69.

[3]刘晓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2014(35).

[4]姜琳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策略[J].财富与科学,2010(12).

[5]袁东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