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生物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1

现在的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他们对待生物教学不是很认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所以说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前的生物阅读教师过多地注重“教”却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由此一来,也就无须谈起学生们学习的效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就会造成学生们惯于接受知识而懒得自己阅读了。

2阅读教学法及其作用

从本质上来讲阅读教学法就是学生、教师以及教材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通俗的解释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阅读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改变着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它旨在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以提高生物教学整体素养为目标,注重生物学科的运用能力以及语感的培养。很多人都认为关于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的问题,但是其实这个观点是极为不准确的,也是没有现实依据的,通过大量的统计可以看出高中生做错题目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对生物题目信息的提取错误。阅读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意识形态里的认知,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很必要的了,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教师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这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的主体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法要求学生们从阅读材料中准确迅速地找出有效信息,而且还要求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领悟的信息表达出来。阅读教学法注重学生在精读、略读、快读三方面内容的培养,它所实行的方针是“博约结合、择优而读”,注重学生们对文章主题的感知能力培养。现代的生物考题越来越复杂,题目的要求越来越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是生物阅读教学法实现的目的所在,因为现在很多的同学在看到文字较多的的题目之前从心里面就会感觉这道题很难,但是下笔后却又不知道哪里是重点,这样就会使原有的知识得不到有效的迁移与运用。

3阅读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在课堂教学组织上的应用

生物阅读教学方法讲究的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行以学生自读为根本的合作探索型议读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就是:先要确立阅读的中心问题,以中心问题作为阅读的定向;其次就是学生们自主探索新鲜知识,合理筛选有用信息;再者就是教师安排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利用争辩的模式来间接地提高阅读能力;最后就是进行交流评价,及时准确地反馈阅读质量。

3.2阅读教学法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课上阅读是改变课堂灌输模式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有效方法,要想真正的实施下去,作为教师就要先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学生阅读的必要性,其次才是引导学生们进行。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们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们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避免出现学生整段划书、胡子眉毛一起抓的现象。教师的课内教学指导也不是说泛泛地将教材读一遍,而是要突出如何理解、如何掌握教材的内容实质,指导学生们在潜意识里认识到阅读教学法的优点。其次就是在每一章节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汇总,以期实现生物章节内的知识链,比如说,在学习完染色体这一章节后,就要引导学生们将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它的复制与分裂过程、染色体与DNA、基因、遗传与变异联系在一起,实现生物概念之间的互补以及融会贯通,潜意识里强化学生们的记忆。

3.3阅读教学法在生物识图中的应用

虽然说生物这一学科要求背的知识点较多,但是作为理科的它也拥有着许多重要的插图与图表,如何将这些图表转化为容易被人理解的文字是一个着实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将文字与图形结合起来,实现对应阅读。这对于解决学生们在考试中出现的图形题目或者是坐标图题目是非常有帮助的。

4结语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2

高中生物现在的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已沿用七年,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很多知识点都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这样的内容正好可以成为我们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的良好载体。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尽可能应用辅助手段,如古诗,故事,音乐,图片,视频等等印象深刻而又贴近生活的课外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我在讲述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时,由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导入,证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再恰当不过。而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播放视频,展示人类乱砍滥伐,肆意屠杀,破坏环境等震撼场面,相信教师此时可以不用多说什么,学生们自然心中有数。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我觉得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人文教育。

2借助实验,开展活动,人文能力需要展示

生物实验课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首先,进行实验可以给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学生们可以大胆的发挥潜能。其次,在讲述实验原理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的演示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对客观事物有一个理性认识,看待问题更加透彻,对生物科学本质的理解也会更加鲜明。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是放松学习心情,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迁移至其他领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很有必要也是很值得的。在讲到必修一《5.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我讲述原理和方法后,学生们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多数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找到答案并解决问题,很少有人会再次提问。他们解决问题后,实验结果看到了四条色素带,都会面带微笑,争先恐后的拿到其他组去分享,去展示。想象那种气氛,的确很和谐,我觉得那就是一种人文气氛吧!实验室弥漫着自然的气息,孩子们看到了大自然的颜色,荣誉感油然而生。

3效仿名人,借助历史,人文教育需要感受

生物学发展史蕴含着众多学者们的理想与信念,他们在科研历程中体现出的执着和顽强,正是学生需要感受并体会的人文精神。每一项科学结论的背后,都隐藏着众多科学家的艰辛努力,他们的科研历程,他们的态度,他们的方法,他们的思路,甚至他们的错误,都代表着科学发展的过程,这绝对是不容忽视的渗透人文精神的资料。在高中生物三册必修教材中,凡是涉及到名人历史,我都会给学生提示,让他们总结一些东西,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人格和信念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奉献,坚持不懈的人文魅力。通过科学家研究问题时产生的矛盾和争辩,可以培养学生们有理有据时要坚持己见,出现错误时要敢于承认并及时改正的人文精神。通过展示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变迁,可以培养学生们为后代持续奋斗,珍惜前人劳动成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的人文理念。

4关注社会,感悟生活,人文关怀需要提升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3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还是要紧密的联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各种各样的素材。教材使我们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有效工具。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容易通过现实与教材进行结合,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在现行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环保教育的素材,特别是农村中学所处的特殊环境,可以使的通过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对学生展开教育。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就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让学生对《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将让我们无处可去。向同学们讲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一种DDT的化学药剂进行杀虫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将有着十分有利的环境,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家中的情况讨论在他们的家中是否也曾经使用过DDT,现在又使用的何种杀虫剂?通过讨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药剂在使用时有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让同学们联想家中平时所做的事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各地边和田边是否会在暴雨后出现垮塌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垮塌?现在与过去相比家乡中能够看到的动物种类是否有所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平时家中种地时又用了多少的农药?从这些点滴出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又如在八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讲到遗传变异时,让学生知道环境也是引起变异的因素。1984年9月,前苏联一核电站反应堆爆炸,30人丧命,核辐射造成大部分居民逃亡他乡,老鼠巨大如猪,污染至今尚未彻底消除。为何会出现这样巨大如猪的老鼠,这些都是核辐射引起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在看看日本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环境中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引发十分可怕的变异。

二、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对环境现状的认识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农村中学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与城镇中学学生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可以在平时让学生多注意收集与环保相关的实时信息,例如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如果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报纸、杂志和网络这些东西的时候,老师应该积极的去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当前的各种环保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各种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认真查看水质情况。组织学生对周边的居民的生活牢记的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村中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周围的树木砍伐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个别的居民不注意河水污染,随意将各种生活垃圾和生活用水倾倒入河流中,各种有害物质随地丢弃,例如各种废弃的电池、塑料袋等。现在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农药农田薄膜等,所以农村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情况等。农药与化肥虽然能保证收入,但也确确实实的污染着我们的土地和河流。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很多家庭中都拥有着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例如彩电、电冰箱、电脑、手机、影碟机等。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而且在农村中的居民也缺乏相应的环保知识,城市也没有在农村设立相应的垃圾处理站点,最后导致了在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垃圾。电子垃圾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只阴极射线管通常含有58磅铅,铅一旦进入土壤会严重污染水源,最终将危害人类、植物和微生物,还会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电脑中还含有银、镉、汞、硒、铬等有毒金属,铬化物可引致哮喘、破坏人体DNA。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还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有不良影响,20世纪50年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有的物质则由于生物降解很慢,或沉积在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或经过土壤长期的过滤作用,通过水体或生物链进人人类的生存环境。由此看来,如果对这些电子废物处理不当,将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其后果不堪设想。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4

1.1具有开放性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需要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这节内容中,教师为了比较果皮和果肉有何区别,可以提问“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待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它们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品尝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果皮不易嚼烂,说明组成它的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壁较厚,而果肉汁多,味儿甜,易嚼,口感好,说明组成它的细胞壁薄,液泡大且细胞间排列疏松。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接受这样的形象知识。

1.2符合学生实际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讨论的问题要针对中学生知识体系的特点。如果讨论的问题严重偏于专业化、理论化,那么也就失去了讨论的初衷,也不利于同学们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组织学生发言,最后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1、贮藏营养物质,如甘蔗。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如扦插等。不要举太专业太深奥的例子,不要提太理论的问题。

1.3具有延伸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应考虑到,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善于鼓励学生循序渐进思考,从概念、原理、规律、知识联系、图形等各方面出发,以严谨的缜密逻辑性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例如,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的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展开讨论和学习。

1.4具有思维挑战性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问题的讨论要拥有关联线索的考虑。学生喜欢富有挑战的智力活动思考,厌烦过于单调、枯燥的毫无新意的脑力劳动,一定的思维挑战性在问题的设计中有重大意义。例如: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新陈代谢?然后给学生机会发言。

1.5讨论的问题要精,不宜多

我们不能一味的注重形式在生物教学讨论中,应多关注实际需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对课堂学习材料进行深思与讨论。例如:通过设置情景引入新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物教学中讨论检查如何到位

2.1学生物教学方法

发现法(假设法、探究法、解决问题法)是首选。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到规律。体验发现问题的理智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例如: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细胞结构的知识,最好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先进行观察实验,再进行讲述归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组织教学,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做更充分的准备。

2.2定期接受学生的反馈

生物教学中的讨论需要经历一个试验阶段,建议教师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是否加强,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的改善;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持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心得。从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改善生物教学中的讨论检查。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中对老师的教学提出相关问题。

2.3开展生物教学讨论公开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贮存在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例如,在讲授生长的生理作用时,教师首先设问:为什么家中阳台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经过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何种因素会影响生长素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渐进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4“好”在课堂结尾处

堂结尾与新课导入一样,千姿百态,如有归纳式结课法,问题式结课法,串联式结课法,悬念式结课法,延伸式结课法,练习式结课法,口诀式结课法,激励式结课法等等。例如:在食物消化的讲课中要注重提纲式总结法。关于中学生物教学的讨论检查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经过课堂实践探索出来的,需要教师们结合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知理解能力,制定符合他们的课堂讨论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课堂教学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潜力,启迪学生的智慧。生物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给与知识,也旨在树立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形成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5

在教学过程中,我遗憾的发现学生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只记住表面肤浅的知识内容,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选择题和填空题答的质量不高,这说明学生对小的知识点掌握不牢;考试过后又全都忘记了,因此我觉得加强学习内容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使难理解的内容简单话,繁琐的内容明了话。并且植物生物化学主要研究植物,因此我们不能沿用其他生物化学的课程;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不愿记忆,觉得记忆困难,这点也是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的难点问题。

2植物生物化学教改内容

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系统性、条理性学习,注意上下内容连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细心耐心、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怎样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预习,多做习题是学习的关键。

2.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每个知识点给出之前,我都会以启发教学的形式提出很多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互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的热情,这样便于学生长期记忆。比如说我会在蛋白质这章,利用幻灯形式,把社会关注重点“三鹿奶粉”推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思考蛋白质的缺失对生命的意义,并且深入探讨酶的催化作用、调节作用(胰岛素、生长素等)、运输功能(血红蛋白、脂蛋白等),运动功能(肌动蛋白),免疫保护作用(干扰素、抗体等),传递信息的受体(激素),贮存功能(种子贮藏蛋白)等,都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有牛津大学的公开课,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在课堂上领略异国教育风采。

2.3优化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科学,教学内容的紧凑性和递进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因此,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比如:在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物质代谢各个章节中,首先涉及到新陈代谢概念,对学习四大物质代谢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也可将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两部分内容提到前面来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思路,在进行四大物质代谢的讲授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思维模式,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各大物质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结束语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6

一、设计背景

新课程提出了模型建构的方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设计了“细胞分裂演示的模型”,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变异”等章节的教学中效果显著,使学生对与染色体有关的知识点理解更深刻,对知识框架的搭建影响意义深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规律性变化,识别并绘制模式图。(2)说出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3)通过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横向联系,更好地掌握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能力方面

(1)通过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一重要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2)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直观学习和掌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启发思维。(3)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自然界。(2)通过对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认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是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三、适用课型

新授课、实验探究课、习题课、高三备考的一、二、三轮复习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

五、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节中关于真核细胞的分裂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其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是理解细胞分裂过程的难点所在。本节课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为基础,使学生全面认识与细胞分裂有关知识,并具备建立简单模型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等知识奠定基础。为突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在前后章节中的内在联系,我制作了形象直观、科学准确、方便实用的教具———“细胞分裂演示模型”,现对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三备考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总。

六、课前准备

1.材料用具

毛根(黄色和红色两种)模拟染色体之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演示背景(电脑喷绘出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分裂轮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轮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红色绿色毛根若干,表示染色体,其中红色表示来自母方,绿色表示来自父方。)。

2.活动准备

活动议题:如何用毛根模拟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高中阶段能用此模型演示的章节或知识内容有哪些?任务分配:把全班学生分若干个小组,分别对确定的议题进行讨论、设计实施方案。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利用毛根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分裂轮廓演示背景图讲解有丝分裂过程。首先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轮廓演示背景图粘贴在黑板上,用毛根模拟染色体逐一进行讲解并在黑板上张贴演示,让学生予以参照。

2.学生活动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①把事先做好的毛根放在画好的细胞轮廓内,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毛根配对,使着丝点靠近。红色代表来自母方的染色体,黄色代表来自父方的染色体。②将两对颜色不同的毛根以上下两排的形式排列在纺锤体中部赤道板处,红色毛根放在赤道板的一侧,黄色毛根放在另一侧。③移动毛根的连接点,使红色和黄色的毛根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④出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毛根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⑤把新细胞中的毛根以单排的形式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平均分开每条毛根连接点,把毛根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尽量一次移动所有的染色体,像在活细胞中发生的那样。(2)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①同活动一的方法步骤1。②两对颜色不同的毛根以上下两排的形式排列在纺锤体中部赤道板处,注意:这次要在赤道板的每一侧放两条不同颜色的毛根。③继续活动一的3、4、5步骤,完成减数分裂全过程。(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与个时期的对应关系。①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绘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曲线及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曲线。②根据曲线再在X轴下构建出各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型。问题讨论与升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特殊构象在近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如何通过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加以演示?参照以下图形探究。通过细胞分裂演示模型的多次应用,切实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激发探索热情,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参与探究,在发挥创新精神方面还有所欠缺。

作者:于涛 单位:通钢一中

第二篇: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

一、在问题思考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为高效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如,在教学“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了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2)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种类增多,细胞的数目也会增加?(3)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而且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在自主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实验是生物这门科学性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在课改下,我们要认识到实验的价值,要鼓励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借助“唾液淀粉酶、试管、碘酒、馒头”等实验用品进行自主对照实验,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对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活动之中,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好前提工作。

作者:龙其燕 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宁陕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式学习

一、高中生物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探究式学习逐渐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正在被主动式学习取代,将处于被动式学习下的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展示独特的个性,在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师讲到高中生物课本中《细胞基本结构》一章时,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之后,通常让学生根据图例熟悉细胞构成,加以板书描述细胞的主要结构。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搜索和细胞结构有关的各类信息,在课堂上组织小组间讨论,先后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挖掘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

2.注重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只能在下面被动地听和记,学生获得的全部信息一般都是老师认为需要教授的知识。按照现代教学理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学生真正想学的内容并不一定就是教师认为需要教的内容,这样即使学生暂时能强行记住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课程内容,后期容易遗忘。但是,若老师在课堂上能事先询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得到学生的反馈,就可以更好地备课,在课堂上真正让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课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板书细胞的生命历程,这种枯涩的解释无法让学生真正想学,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绘制不同阶段的细胞图片,这一动手的过程能够深化他们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再进行讲解,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知识。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措施

1.学生掌握主动权。

目前我国诸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欠缺的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已经听够那种枯燥无味的讲解,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教师适当将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课堂负责。比如,教师可以让班级每隔一周推荐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课文。讲解完毕,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剩下的学生对讲解过程中的疑难进行提问,让学生对讲解者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老师仅仅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整个过程完整有序地完成。教学《遗传因子》一课时,很多学生很难全面理解遗传知识,当讲到杂交实验的具体步骤的时候,往往有些学生难以理解杂交试验的用意。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向学生提问,令其讲解杂交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探究学习目标。

2.按照步骤分析。

高中学生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于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让他们分成小组,在课堂上自主对课本中的实验和知识点进行分析。这种做法能够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教材中实验的科学原理等知识。讲解《基因的表达》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个基因表达阶段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每个阶段代表的实际意义,比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阶段,蛋白质的实际生物学意义;在基因对性状控制部分,让他们举例介绍不同基因控制下的不同性状,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讲解。这样既能让他们学习知识,又能加深记忆,从而令学生对基因的表达有更直观的认识,深入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呈现最好的一面。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除了有求知的欲望外,往往也具备自主探索和研究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单方面教学,很难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适当扩充知识,让他们利用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比如,在《杂交育种》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扩充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时刻学习生物知识。灵活利用空余时间,从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寻找信息,整合信息,融入课堂上的知识内容中。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整理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让他们体验获取新知识的喜悦及和同学分享知识的乐趣。作为高中生物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开展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是必然的,对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探索和改革迫在眉睫。

作者:林良绥 单位:泉州市城东中学

第四篇:初中与高中生物教学衔接

一、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且重点都只是对生命现象粗浅的描述,仅仅将各类生物知识进行了不同类别的概述,但却没有将生物界各个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和起点是初中生物知识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初中生命现象及形态结构产生的原因、过程等根本性问题,主要包括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分子等知识.如:在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书中,对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了基本的阐述,明确遗传信息是在细胞核中转录的.高中生物教材进一步揭示了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一个遗传过程,明确了基因决定了生物性状,并对遗传学中的两大遗传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并介绍了遗传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物归属于初中自然科学,主要要求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掌握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在知识层次的构架上以科普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命科学知识基础上更加有深度的、有内涵的、揭示本质规律的生物教育,是整个知识框架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道这个现象,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生物现象.

二、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虽然没有资格来改变课程设置,为实现初高中生物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有效衔接.这里的衔接不光指的是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巩固和加深,还要对学生在认识层面上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得知识构建理论体系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依旧在误区里面不能自拔,教高中的时候完全抛开初中的知识点不谈,认为初中知识太过于简单没有必要涉及,这也就将初高中的知识在完全割裂和隔离开来了,相反的在高中教学中好药人为地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才对.此外,知识点教学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味地重复初中知识,或者直接进入高中更为深入的知识,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降低教学质量.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对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准确、清晰的把握,对整体的知识框架要有着系统化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对教材衔接处的真空地带进行补充,使初、高中生物知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初中生物强调的是在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体的构造;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强调的是生物科学最基础的、本质的原理和规律,选修课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等等.有助于学生拓宽科学视野,养成科学思维,加深对于生物这个领域的了解.

3.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过于浅薄,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授受式教学手段,并以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青春期,学习心理也完成了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改变.因此,高中生物的教学方融入探索性、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理论框架.高中生物教师不能依旧使用初中教学的那套老办法,在课堂教学上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对生物感兴趣,从而自发地进行对问题的思考.

4.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初中生学习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记忆、重现、简单模仿三个步骤,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但在高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关键是对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初中教学更加关注到的是学生整体的一个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对生无所整一个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有一个大致上的了解;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有较为精准的把握,并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实践操作技能.但笔者认为,虽然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教师的从旁知道也不可或缺.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将教材内的知识点作为基础,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清楚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基础,才能够把握初中高中教材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初中和高中的生物教学有着无缝衔接,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作者:刘建华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莲花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多鼓励学生勇于发问,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教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关键,学生的课堂学习应该是相对集中的,而不是完全封闭的。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和态度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注意的是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而不是单纯搞“一言堂”。教师可以依照生物教材的内容,采取讨论法、谈话法,探究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多数生物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谈话法,然而此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导致发生“教师专注讲解,学生只是听和记”的一言堂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谈话的策略,并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设计提问,让学生从单纯的倾听者转变为谈话的参与者。例如,教师针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功能对学生进行讲解时,可以设计问题对他们进行提问,这比平铺直叙地讲解此类陈述性知识收到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阶段曾用何种方法看到细胞的什么结构,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设想技术发展以后,将细胞放大成千上万倍,又会是怎样的情形等。对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不仅能分析旧知,还能引起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并启发他们对此产生质疑,进而才会让他们对亚显微结构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随时启发学生主动发问,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和勇于发问,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做实验时,教师都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投入,并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制订观察计划,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树立观察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依照他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实验用具并设计可行性强的实验方案。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但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作用不大。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验内容,将实验条件或者形式进行适当改变,可以让学生重新设计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用具,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教师采取这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外,还有另外一个环节也很重要,那就是课外实践活动,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不仅统一于整个生物教学中,而且还存在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利害关系。学生虽然能在生物课堂上收获到知识和技能,但知识面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有目的性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营造生动丰富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程度。此外,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和智力发展十分有利。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不管是种植、养殖某种生物,又或者是采集何种标本,都必须要求学生针对各种生命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并查阅大量资料,再通过思考与总结去解决和说明某些生物学问题。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自学和创新思维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实验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作者:胡胜梅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数学的权重和学科特性,它的重要地位引起教育者们和学生及家长前所未有的重视,语文英语紧随其后,而剩余的则成了“其他学科”———这是目前的高中教学具有的新特点,需要所有的参与者调整适应。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又促进教师们不断对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改进。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发现,有些改变是进步的、值得提倡推广的,有些变化则流于形式、进入误区甚至犯错误。我认为,走出误区,纠正错误,重新认识革新是目前生物学教学所急需的。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观察发现的几点问题。

1.急于创新,忽视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整体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许多生物教师迫不及待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突然毫无铺垫转折地改变自己组织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有的教师的“改革”只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并不符合自身面对的教情学情和发展需要。有的教师推崇源自于大学的“教授式教学”,大撒把让学生多做思考,对学生欠缺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心提问却被老师用“自己学会思考”压回去,使得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思考一个原本通过老师的三言两语点拨就可以豁然开朗的知识点。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教法改革不仅不能对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反而会使得学生“思而不学则殆”,对于这种生硬低效的教学滋生反感和厌烦情绪,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2.教学过于追求形式化,忽视教改的本质和目的。

许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相对易行的表面化的改革,对于教学教法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例如,有的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十分喜爱,就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频频采用,而他(她)的“启发式教学”却没有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仅仅表面化地将“启发式”变成“疑问式”,忽略启发式教学中环环相扣的、启发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仅仅将启发式教学的表面———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进行模仿,那么这种毫无关系、毫无逻辑甚至毫无目的性可言的提问,使得学生无法集中于一个点进行思考,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抛出又会使学生产生“思考的疲劳”,最后对课堂产生倦怠感,使得课堂学习效果大大减弱。

3.教学内容不够突出重点。

许多教师过于坚持课本内容,将课本内容“神圣化”,一字不漏地将课本内容讲授给学生,模糊教学重点。一味地整本灌输,使得学生无法明确、掌握学习的重点,对于一些教学难点也无法突破。这种模式持续下去使得学生在复习时同样抓不住重点,产生一种整本书皆为重点却又都不是重点的错觉。长此以往,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会使得学生对于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反过来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效率、学习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4.执著追求“完美”,忽视教改要义。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对于分数过度追求,形成了模块化、僵硬式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在解题过程中会制定出一种经典的思维方式,并且对这种思维方式给出固定的适应考试的、经典的应试模式,要求学生对于此类题型的应试模式进行背诵,加以套用。这扼制了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独立思考能力,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这种教育方式能有效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解题效率,使得学生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可谓“完美”。但是这种千篇一律的方式和培养学生的方法会使得学生在面对一道“不按常理出牌”的题型时会手足无措。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应试能力会有所下降,生活中的应变能力也会下降,最终让学校成为“批量生产的工厂”。这种模式与当今教育所提出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相去甚远。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在近几年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1.创新的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

教师在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自身、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由于该反应过程较复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我会以讲解为主,着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及巩固,强调抓牢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会提出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促进其思考,在教学方法上重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真正的答案,让学生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更上一层楼”。

2.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课本,应该基于课本而不囿于课本。在对课本熟知之后,将课本中应当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列举出来,作为授课要点。例如,减数分裂的教学中,虽然整体内容复杂,难度系数高,不易掌握,但仍有轻重难易之分:分裂过程为重,其他为轻;形成精子的过程为重,形成卵细胞过程为轻;中染色体、DNA变化为重,其他变化为轻。理解并区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为难点,对过程的记忆则是基础;依据分裂相判别细胞种类为难点,正向叙述阶段变化特征相对容易……突出重难点这类基本教育规律上的东西,千万不能因聚焦教改而忽略。

3.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只盯着成绩,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例如,在做完某一题后,可以接着给出变式题和关联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考,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是很难的事情,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教师一定要采取恰当的鼓励思考的方式。

4.在课堂上深度剖析解题中的错误。

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点以外,还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深刻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只有从最根本的地方入手,才能彻底纠正错误。随后对此类知识的缺陷进行综合整理,全面补漏,避免造次。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刻解析,才能在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进步,最终使得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知识。

5.开展与生物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对生物学深入学习,我们可以展开与生物知识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认识校园植物,进行生物课外实验,组织生物课外知识竞赛,参观生物科研场所,等等。还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发动学生、指导学生展开生物学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生物学知识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的认知层次,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之路的探究与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广大生物学教育从业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时代需要我们不懈探究和尝试,勇敢地面对问题,积极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学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生物学教学执教能力。

作者:张学芹 单位: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导入变得更加生动

要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情境创设,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已经能弥补这样的短板。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放映动画、资料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生物的进化时,教师可以播放《地球进化过程》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进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而在对《光合作用》进行讲解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科学家的一些实验促进学生探究大自然的热情。借助断句的放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感化,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课文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讲解时,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组合定律,这样,这一章的难点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打破时空局限,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地模拟生物实验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而生物科学的前提就是实验。在对《神经调节》进行讲解时,通过信息技术的模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人类兴奋的传导当中电荷的递质是怎样的。在实验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常常会使教学效果较为模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则可以对比结果说明原因,修正实验当中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多样误差。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复习快速而高效

在生物复习过程当中,利用计算机设备,将预备好的系统投映到大屏幕中,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学的容量,并且便于教师对于内容的讲解。在复习过程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内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学过的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助式的复习。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在学习过程当中学到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将展示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之后,学生就会根据已经学到的内容,对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侧重复习,这就提高了复习的时效性。在对高中生物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自身定位,不应单纯地操作机器,将过多的时间放在电脑上,使机器代替了教师本身。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学教并重”的整合。此外,还应该增强对计算机的运用。

作者:赵晓娟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元认知能力培养

1.高中生物培养元认知能力的原则

1.1内化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是指学生采用元认知技巧和方法进行训练,强化对元认知技巧及方法的掌握,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并且在新环境能够对这一技能合理的使用,实现该技能的循环应用和不断深化。内化原则主要理论支撑点是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达到一种自控、自动化和整体监控程度,这些都是经过转化而得,同时也是把外规则内化的必经过程。

1.2反馈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是指在培养元认知过程中,培养重点是自我评价、自我反馈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和意识。元认知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馈性,如果在元认知培养过程中去掉反馈原则,那么元认知能力培养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教师不能只单纯的进行教,还需要实施必要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元认知活动实施合理评价。

1.3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元认知能力培养中,需要全面考虑效果和投入关系,合理评价训练效果。因为本文是将高中生物教学知识作为研究对象,所以,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方面,对元认知能力培养效果评价,这三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效果。

2.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措施

2.1提高教师元认知水平

由于教师对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效果具有主要影响作用,所以教师本身必须要具备较高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克服“重结果轻过程”问题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让学生通过自我意识自主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元认知能力培养得失,以此达到完善教学的目的,这一切效果的实现都必须是建立在教师高元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学习主要目的让学生理解与掌握生态系统内容,而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对内容进行识别,生态系统营养成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内容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主要是应用内容。依照学习要求的不同,学生科对时间自由、合理分配,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对学习任务与目标的了解,深入、全面的认识教材编排体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材中的技巧、方法与思想,以此领会作者的根本意图。

2.2对学生传授有关元认知知识

教师若要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就应该从提高元认知能力入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元认知知识内容,让学生对元认知结构和实质有基本了解,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从而获得学生的支持,另外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在为学生讲述细胞结构知识时,所有结构编排方式都是这一结构的结构、功能与位置,基于该目标提示,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整理,方便在自身知识网络中纳入新知识,以此形成相应知识结构,高中生物教材囊括有遗传学发展史,国内外科学家探索出DNA双螺旋结构、酶、植物向光性、光合作用以及遗传学等定律,学习以上知识期间,一方面要对定律发现过程加以了解,另一方面还应该学习国内外科学家高尚品质,对其研究思路进行深入剖析,对其问题思考方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从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深入实际,为其科学思维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2.3引导正确归因,激发成就动机

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两者与教学息息相关,挫折失败和绚丽多彩都是人生常态,学习挫折易让学生产生自己能力不足的想法,形成一种“习得性失助感”,会对学生成绩提高动机产生影响。教师应该认可学生所做出的努力,让他们意识到努力是有效果的,也是值得的,并且给他们正确的参照标准,及时发现自身变化。例如,高中生物组织中如何鉴定脂肪一节中,需要徒手对花生种子进行切片,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获得切片制作技巧,这样就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反腐练习的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尤其是日常学习较差的学生,会重点表扬,以增强其学习信心,并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领悟学习的真谛。

3.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学有多种教学方式,但需要通过元认知理论对其进行合理调节,使学生元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由现状可以看出,元认知能力可以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提高学生的知识协调能力。从教学中得出结论,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记忆能力本身不具有可比性,只有通过情境教学培养的认知活动才是对学生元认知能力进行真正培养的重要方式。

作者:杜斌 单位:甘肃华池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

一、目前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购入价格高昂

电子交互白板作为一种类似将电脑、投影仪等合为一体的新兴高科技电子设备,拥有独特的性能,导致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高昂,一般的高校不能承受其价格,而这会大大降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使用率。而且目前电子白板的价格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这也导致目前还不能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普遍使用,因而它隐藏的巨大潜力在使用时也不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二)缺少专门维护人员

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主流是触屏式白板。触屏电子白板相较于其他屏幕,具有灵敏性高的特点,所以要特别注重防护灰尘和刮花等问题。如果机器出现了故障,就会影响电子白板的整个使用体验和观感,而只有专业维修人员才能排除清理故障,如果不能解决机器维修的问题,电子白板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就不能被充分利用。

(三)与之相匹配的资源不完善

交互式电子白板里面虽然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存在着“虽多不精”的问题,对于教师追求优秀教育资源的诉求不能全部满足,所以,如果想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使用电子交互式白板,就需要在完善自身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开展引申出更多优秀的科目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水平才可以得到最基本的提高,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才可以使师生都能满意。

二、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

(一)加强师生互动,优化课堂资源

教学时,教师采用的多是板书与上课前便以制作好的多媒体内容授课,这几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被盖上古板、不灵活的标签,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上,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在课前所做的大量备课也取不到与之相应的结果。而教师如果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电子白板里不但可以设置大量的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而且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偏好与自己的教学目标灵活的选择其中的学习资源,完成备课目标。在电子白板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中的多样性功能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成果。

(二)代入课程实境,加深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上,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求知欲和学习的希望。比如学习“分子与细胞”时,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表现出细胞是如何分裂的情景,让每个学生都有可以看到细胞是如何分裂的机会,而这在以前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电子白板可以通过其储存的大量学习知识和可以联网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了解细胞的构成与发展,不需要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慢慢观察细胞的发展分裂。在方便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遗传与进化”一章时,电子白板可以运用幻灯片等形式对生物的遗传进化做一个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学习到生物是如何获得遗传与进化的相关知识。电子白板可以帮助教师更方便的教学,在课堂演示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与效果。

(三)强化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

在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仅仅只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播知识,课堂氛围稍显空洞,而与单调、无聊的刻板教学形象不同,交互式电子白板因其有趣,参与性高,并拥有丰富资料的教学课程形象深受欢迎,在实际运用中,电子白板可以通过跟学生进行互动来烘托课堂的气氛,通过联网互动让学生能够轻松高效的学习,快速投入其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因为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高科技电子产品,这能够让师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教学资源,虽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电子白板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比如不能非常灵活地书写和内置中缺少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我们应该要避重就轻,着重发挥电子白板的优秀性能,借此提高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而非跟随者。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因其投入成本高,回报率不能马上看到,让许多高校对它望而却步,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电子技术,虽然价格高昂,机器本身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可以通过慢慢的改进,而使其渐渐完善,而这一切也需要我们的努力。

作者:孙帅 单位:青岛第五十八中学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材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对这门学科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讲“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树叶照片”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指导学生把拍摄好照片的底片放在新鲜树叶上,带有底片的植物放在阳光底下,保证植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叶子经过阳光的照射后,去掉底片,并将叶子紫放到酒精中煮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待叶子全部褪色后放入器皿中,并加入碘液,让学生观察叶子发生的变化。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课本上的典型问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对一些规律的东西形成思维的谜团。教师在适当指导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充分整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对一些自然现象,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三、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7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及环节分析

1.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案例教学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在启发特征上主要就是通过实际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主动探究和思考。另外,在拟真的特征方面主要就是生物教学中,老师所选取的案例均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这些案例的编写都是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上加以贯穿的,所以对学生能产生共鸣,这样在现实管理中的问题和情境就能在生物教学中得到探究并找出解决的策略。还有就是多元的特征以及更新特征体现,前者主要是各种客观条件的不完善以及局面的错杂,在案例教学的答案上也不一定是确定的,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后者则是这些案例多会受到时间的影响,所以要能和实际紧密地结合,有着更新性的特征体现。

2.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分析

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中有着一定的操作步骤和环节,从分析讨论为主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讨论归纳总结,以此来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内容和规律原理等加强了解。从这一方面来看,对初中生物的案例教学在步骤上主要就是先展示案例以及对问题提出,案例教学中的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就必定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故此教师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来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案例的典型性得到体会。然后就是对案例进行的讨论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在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随案例加以认真研究,让学生能对案例有一个深刻认识,在认知上存在着障碍时要通过投影以及多媒体进行直观化讲述,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交流,从而引发学生对案例的全面深入探讨。最后就是进行反馈和理论上的升华,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施进行设定,这样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之后就能针对性地设置案例,为以后的教学有效性打下基础。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

将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应用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备,首先在个人的准备上为能使得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老师要能将案例提前发送给学生,然后对学生提出明确化的要求,学生对案例要能详细阅读,对其中的一些背景和关系等得到了解。再者就是对案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矛盾加以分清,结合实际方法和理论来制订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要求学生对提纲进行分析,从而为小组的讨论做准备。接着就是小组的讨论,可以通过相互交流以及相互启发的方式。最后就是进行课堂的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中心环节,要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要得到充分体现。

2.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实例分析

将实验探究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模式加以分析,通过案例对问题进行引出,但不直接呈现出问题的结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物探究的欲望,并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所学的知识以及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对实验活动探究。首先是进行案例的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制订计划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总体的评价和回归事实。例如,初中生物课程中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讲解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消化和吸收是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由于初中生在年龄上相对较小,学习以感性为主,所以就可通过真实案例的设置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将案例《“无肠”的孩子》作为背景,然后联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通过案例中的孩子在肠道的坏死等讲述,说明肠子对人的消化和营养吸收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提出问题小肠的结构是否适于消化吸收?然后就是作出假设进行探究,将猪的一段小肠放入盛水的培养皿当中通过用手指抚摸小肠的表面,然后采用放大镜观察其表面的皱襞以及绒毛突起。再结合小肠结构示意图对小肠的特点进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小肠有多种消化液,以及充足的毛细血管以及毛细淋巴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比较有利。最后就是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这一案例能够看出,和很多的患者相比较而言,“无肠”的孩子主人公是幸运的,通过当前的先进技术以及医生的高明医术能够恢复其健康并重新返回学校。小肠是人体当中比较重要的器官,也是消化食物和对营养物质进行吸收的主要场所,通过此次的案例分析就能加强学生对这一课程内容的深入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对其采取案例教学的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的实验案例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对生物知识的深化认识,从而为其更加主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刘佳伟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岔河初级中学

第二篇:探究性初中生物教学

一、探究兴趣的培养

利用视听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讲解“种子植物”的时候,因为现在学生对种子植物的认识可能只限于被子植物,而对裸子植物就不会有多少认识,所以在新课开始前,我会播放配套教程里有关“种子植物”的影片和图片,使学生在上课前就能有个全面的认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展示植物标本或者直接去树林里采集植物,对不同植物的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可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手绘以加深理解。还有像讲解“病毒”的时候,我以当年因为非典而改编的歌曲《我不想说我是鸡》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导入,其生动可爱的画面配上通俗易懂的歌词让学生兴奋不已,兴趣倍增,当歌曲播放完后,学生谈论了许多所知所识的有关病毒的事例,也因此后面的教学完成得异常顺利,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激情被彻底点燃。在学生对病毒有了解的时候,可开展研究性课题,通过实验培养病菌的方法,加深对生物的理解,认识到病毒的特征,病毒也是生物的一个种族,通过在显微镜下对病毒的观察,了解到病毒的运动特征,由此拓展到疾病的传播上来,在教学完成后,可让学生写好总结和分析,如何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降低疾病的传播几率,这才是生物学的真正目的。

二、激发探究动机

情境教学是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1.媒体方式

创建一个视听情境,幻灯片、电视、电影、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其直观认识,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视听情境独特的生动及趣味性,将能吸引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注意力,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这些独特的教学手段以其信息多样化的特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本本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如,在讲“根尖生长”的时候,我展示了其生长过程的动画制作给学生们观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根尖生长的四个区域“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最直接的问题是:根尖生长中那个区域的速度快?怎样去确定各部分的生长速度?提出问题,自然也代表学生的探究欲望高昂。

2.角色模拟教学

在创建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还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地去尽其义务,并探究一些平时不思考过的问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了一场情景剧,设计多种角色让多个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其中,使学生能够站在自己角色的角度上去探究和思考。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建议

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个知识都需要我们去探究,其探究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也并不是每一个类型的探究目标都是相同的,更不会每一次探究都有所成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因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不仅是学习上的伙伴,还是信息上的传播者与受益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轻松的学习氛围,都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情感背景,使其在探究学习上充分发挥潜在的智力。教师不可以随意干涉学生,要努力营造民主氛围的讨论。在一个民主国家,平等、轻松的环境对于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造力必不可少,在和学生交流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给予其相应的认可及鼓励。

2.开放的课堂环境

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开放的,不仅是问题上的开放,还要有过程上和结论上的开放,更要有教学内容好人方法上的开放。开放的教学内容,是指教学来源不能仅限于教材,更不能拘泥遵守于教学材料,要适当地添加新的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参与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即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灵活结合学生本身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3.课内外同时进行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注重课内外的时间安排。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后作用并不明显,主要还是要依赖课内的学习,但课内的学习毕竟有限。通过不断地探究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课内与课外学习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探究活动决定学生在学习上会更多地依赖于课外的学习和锻炼。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随着新课标的改革,生物实验也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多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教师只在实验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例如,在探究“酶的催化作用”时,一定要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实验,合理安排对照实验是生物研究的重要方法,帮助学生科学做实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自主研究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加上生物课本身就是以研究为主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开展生物研究性课题,帮助学生更科学、更高效地学习生物学。

作者:张桂芹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老师要把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成几个部分依次实施。首先是观察目的和任务的明确。只有明确观察任务,才能让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有轻重点地去进行观察,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观察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在脑海中烙下深刻印象,在观察实施前,老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分析观察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比如说,在观察叶的下表皮的这个观察实验中,老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确观察任务,调节好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下表皮并且调好焦距,让气孔在视野中央呈现。明确目的和观察任务能够让初中生物实验中的观察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没必要浪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样观察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和数据,往往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观察方法,不同的观察方法是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而做出改变的。作为初中生物老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对观察方法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1.观察记录法。

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得到一定的观察结果或者是数据。这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点滴的记录。尤其是很多随着时间变化的实验,更要求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记录能力。比如说,在“观察唾液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实验中,当学生们在向加热过后的两只试管加入碘酒时,需要学生们明确记录下观察中试管内的变化,通过观察记录,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2.反复观察法。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很多实验并不是一次就能得出精确的结果,为了得出更加精确准确的数据和结果,这需要广大初中生物老师要培养学生们反复观察的能力。很多学生中在观察过程中比较没有耐心,觉得一次观察到的东西就是权威的,绝对的。但是很多时候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或者是一个步骤上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所以说,在生物学习中,学生们的反复观察能力需要老师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老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综合实力是相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就在于,每个学生的观察特点都是不同的,同一个小组进行一个实验,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数据采集,材料准备的时间,还能够互相监督和检查,避免实验步骤出错,在观察过程中国,学生们可以把每个人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记录,从而共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同一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观察能力。

3.比较观察法。

有观察就会有比较,在观察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对比试验以及对比观察。对比试验是两个相似的实验之间进行观察比较或者是同一实验不同观察者之间的比较。这样的对比过程更有利于学生们发现自己观察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兴趣

学生们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观察水平,观察能力,还是对学生们观察时的耐心以及细心程度进行了一定的考察。所以说,初中生物老师在提高学生们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兴趣,用兴趣支撑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比如说,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要多用鼓励语句去鼓励学生,用委婉地方式指出学生们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在实验观察中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自信和学习兴趣。作为生物老师,还可以变换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比如说,在课本中出现难以用实验进行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征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另外,和谐的课堂和师生友谊也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重点要素。如果学生们在课堂观察中总是保持一种紧张消极的心情,那么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一定是不高的。所以说,作为老师,一定要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作为学生,也要积极配合生物老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作者:刘春林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张家坪九校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激趣教学

一、注重导入语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决定着一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就得高度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使其精彩、生动、有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并且饶有兴趣地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和探索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各种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然后依据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合理、适时的选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展现了几张现代类人猿的照片,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我向他们问道:“通过比较和观察,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有!”“那么,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是不是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如果是,又是怎样进化的?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一探究竟!”如此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中。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顺利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举多得!

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生物知识的趣味与作用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常常是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活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教与学完全分离,本应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也由此变得呆板无趣。其实,生物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它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进行这一学科的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趣味与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觉得生物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觉得富有乐趣,乐在其中。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消化和吸收”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这样的现象吧,比如有些人天天吃营养含量高的食物却怎么也吃不胖,有些人就算天天粗茶淡饭,都会发胖。还有,我们经常说胃不好消化不好,那么是不是说胃就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呢?”听完我的问题,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纷纷摇头,“还有,我们每天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那么食物中究竟有哪些营养成分?它们是通过人体中的哪些器官消化的?消化后的食物又都去了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极其贴近,立刻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生物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趣味和作用,从而满腔热情、满身愉悦地投入,为这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焕发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对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改进和完善,我们还应将其拓展到课外教学中。因为周而复始的课内教学,肯定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我们除了每周固定的课内教学,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此,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感受生物学习的无穷乐趣,进而焕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之后,我就把学生分成了5人一组,每一组选出小组长,并且做好分工工作,然后,让他们以组为单位,在课下对学校中的学生进行随机采访、调查,询问他们在平时都常吃哪些食物,然后,依据所学的有关无机盐、维生素的相关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又比如,在学习了“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如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等等,然后要求学生将其制作成PPT课件,课堂上,选取一些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课件,要求课件制作者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讲解;另外,我们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用具,如浸泡过的小麦、大豆、清水、喷壶、废电池浸出液、培养皿等,让学生做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有关实验。这样,我们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总之,通过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开展,我们能有效改变学生对生物学科枯燥乏味的印象,使学生对其焕发浓厚兴趣,并促使生物课堂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认真钻研课本教材,积极探究学生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使枯燥、乏味的生物教学变得精彩、有趣,让学生愿意学生物、爱学生物,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对生物学保持持久的兴趣,且以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投入。

作者:黄繁雄 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家庭资源应用

一、家庭动植物资源巧利用

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包括动植物。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植物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我们吃的蔬菜、养的花草。对这些植物的生活习性只要用心就可以进行观察实验。比如在学习苏科生物七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里“生豆芽”,美其名曰“豆宝宝成长记”,并写出观察日记。有的学生成功了,豆子长出了长长的芽;有的学生失败了,豆子变黑变软最后腐烂了。简单的“生豆芽”活动充分说明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学生由此也明白了“豆芽菜”能上桌也是不容易的。再看家里的花草,为什么有的人家花草养得非常好,而有的家里花草就养不活?这也说明环境和外部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芦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居家植物,但是我们要了解芦荟是不喜水的,如果不停地浇水,最后就会烂掉。厨房里的蔬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叶芽结构,绿色植物的生长条件等,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并查找资料解决疑问。如春天里的大白菜放在厨房里不用管,也能开出一朵朵小黄花。学生在观察时,兴趣非常高,从而提高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于动物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金鱼、小鸟等小动物,还可以借助家长宰杀禽类鱼类时观察动物内脏机理,了解肌体构造。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

二、餐桌营养膳食分析利用

学生最感兴趣的家庭资源是餐桌上的食物,而膳食营养也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用餐时,只关注食物是否美味,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不关注。学习生物内容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回家观察餐桌上的食物,看看哪些是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哪些是不喜欢吃的食物,然后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去分析验证,有利于以后合理膳食。经过统计,大多数学生喜欢吃肉类,喜欢吃鸡肉的学生最多,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吃青菜和豆类食品。针对这种情况,老师结合苏科七年级上《合理膳食》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饮食习惯对身体影响的重要性。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是不健康现象。科学的饮食习惯应该是多样化摄入食物,粗粮和细粮要搭配适当,荤素都有,青菜水果要加量。学生把自身的饮食习惯与教材中的科学饮食相对照,给家长提出了很多合理化膳食的建议。在学习苏科版《饮食与营养》中,学生了解到食物营养成分的重要作用,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油脂在纸上会留下油斑,蛋白质遇热会凝固,食物中的有机物能够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无机盐是烧不掉的食物残渣。学生学习了本课内容后,回家检验馒头、鸡蛋以及花生。馒头里的淀粉较多,生鸡蛋因为加热由液体变成固体,花生仁放在白纸上用手按一下会留下油渍说明花生含有脂肪。学生之前对这些现象只是了解表面,对深层的生物学原理并不理解,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从家里的餐桌上也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

三、家庭影视资源知识补充

学生在家里比较喜欢看电视,老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有关生物知识的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比如生动形象的《动物世界》,经过解说员的介绍,学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现在科技更加发达,一些3D影视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七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本节要学习的概念比较抽象,虽然学生也知道人要有足够的能量才可以保证学习工作的需要,但是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是看不见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弄清楚。比如,人在能量缺少到什么情况时会出现晕厥现象?在什么情况时器官会衰竭死亡?怎样才能保证人体能量的正常供给?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有着较高的探究热情,能够主动上网查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理清能量的消耗与补充的最佳结合方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答案,可以增强自我成就感,有利于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很多学生在查找材料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更多的内容。如在“呼吸频率”的查找中,学生不仅了解呼吸频率与能量消耗的关系,还得出动植物的呼吸原理,延伸到晨练的环境条件。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无形中就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初中生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学校,回到家以后眼里所见的也都是与生物有关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够用心观察,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就成为生物学习的有效补充。生物教学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用生活中的简单资源解释生物学中的现象。用家庭影视网络资源拓展延伸课外知识。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家庭资源学习生物,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转移,学生在高昂的学习情绪中不断获取生物学知识。

作者:王倩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墩尚中学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方法

1猜谜语方式导入课堂

作为初中生,他们仍旧保留着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而猜谜语则符合初中生的天性,是他们较为喜爱的导入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卵生动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个谜语“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由谜底鱼引发学生对卵生动物的学习。再比如学习两栖动物时,给出谜语“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猜谜语这种导入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2讲故事方式导入

在初中生物课堂导入中,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知识学习,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入形式。通过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节课时,根据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笔者向学生讲述:“有一个女孩叫徐秀娟,她从小十分喜欢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故事讲完之后,我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感受,由此引入本课学习。

3对比方法导入

生物教学论文范文8

(一)生物实验教学较少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以生动、形象等特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生物知识难度,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但是,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度重视升学率,普遍采取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切身感受生物魅力的机会少之又少,另外,一部分学校实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生物实验教学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导致生物成绩下降,启发式教学模式形同虚设。

(二)课堂秩序难以控制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难以维持教学秩序,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就会出现懈怠情绪,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失去了启发式教学存在的价值。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措施

(一)增加实验教学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生物不同于初中生物教学,在本质上具有差异,高中生物主要是研究生命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等相关内容,比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而实验教学一起独特优势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机会,加强实验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更多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强化基础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在进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针对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情况下的变化进行实验,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得出酵母菌如何呼吸的结论,并将实验过程以及结论记录下来,指导自己学习。通过直观的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热情及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运用简单教学语言,便于学生接受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偏向理科,学生理解和接受难度较大,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语言,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无法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丰富自身专业语言,结合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言特点等多使用通俗易懂教学语言,使用趣味性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语言,以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学生理解和接受生物知识。另外,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时,突然引入专业性语言会增加知识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循循善诱,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知识难度,另外,由于高中生在心理方面发育相对比较成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个性化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内容决定其知识点具有概念、规律性,而且比较抽象,学生掌握难度较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地向学生诠释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丰富了教师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比如多媒体等。从而提高启发式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人体神经系统的构成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和幻灯片等,为学生呈现更加具体、形象的生物知识。相比较单纯的依靠教师讲解,学生更愿意接受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学生能够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启发式教学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启发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回答,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