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现状

谈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现状

摘要:当下,社会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随之深化,许多教师深入探索,积极实践,努力将职教改革落细、落小、落地,以实际行动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高职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多方面的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本文立足实际,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现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从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落实、强化师资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策略展开思考,以切实促进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教学;音乐教育

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迅速,既获得了更多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育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对传统艺术精髓加以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要突破束缚,大胆创新。多元化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多要素的彼此影响与相互作用,有利于构建生动活泼、全面高效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促进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对标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学生能力提升需求、文化艺术传承需求等对民族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体系的形成上树立多元化理念,以切实促进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多元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差异性,通过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激发潜能,充分发展个性,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看,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学手段普遍呈现出单一化、程式化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尊重,学习积极性较低。相较之下,多元化教学重视教学的多样性、自由性,可为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元化教学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有利于解放思想,开拓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其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最终提升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民族声乐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现状

当下,多元化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方向和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为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却并不明确,进而导致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应顺应时代趋势,制定动态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与培养方案为依托,实现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就民族声乐教学而言,应在动态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细化课程培养目标,明确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从而使教学实践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具有较强竞争力、一专多能的综合型表演与研究人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经过 3年学习,学生毕业后成为专业演唱者的屈指可数,部分学生选择从事与音乐有一定关系的职业,如一部分学生选择成为学前或小学音乐教师,从事简单的歌曲演唱指导工作,一部分学生参加当地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基层文艺工作者,一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学生则选择从事与音乐无关的职业。由此可见,当下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育难以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能力强、专业能力突出的高质量民族声乐人才,与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二,教学改革与创新动力不足。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师对多元化教学及其价值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多元化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民族声乐教学改革始终持谨慎态度,对教师的教学创新支持不够,同时也缺乏培训,教师得不到来自校方的理解和支持,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动力自然不足。其三,教学实践力度不够。受教学条件、生源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意识虽得到强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力度明显不够,在教学理论、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主体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学理论陈旧。目前,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大多使用苏联的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形式和概念均较陈旧。随着时代的发展,欧美声乐教学理论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体系,但部分高职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论的束缚,显得单一、陈旧。二是教学手段落后。当下,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仍以教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局限于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结构分析,而忽视了学生对作品本身的情感体验,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空间。这种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往往被忽视,由此严重影响了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发展。三是教学内容单调。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虽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但内容相近,所选曲目局限性强,教师选择的空间较小。此外,课程设计缺乏舞台实践、作品创造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声乐教学 “学” “创” “演” “赛”的多元环节特性不能得到完整体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开展。四是教学评价单一。首先是评价方式单一,仅采用学期末学生演唱自选曲目,教师现场打分进行量化考核的传统评价方式,忽略了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指导性;其次是评价标准单一,仅以声乐技巧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作品感知能力及其综合素养的考核;再次是评价主体单一,仅以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家长、企业等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是评价环节单一,仅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五是教学主体局限。当下,高职院校大多以具有声乐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为教学主体,而未能整合地方歌舞院团、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教学实践。其四,民族属性淡化。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学生声乐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声乐作品民族特质的解读。教师对声乐作品的民族特质研究少,讲解少,学生的认识和体会自然就少,对音乐作品的民族属性把握不足,缺乏感知力,学生在音乐再创作的过程中就无法充分展现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策略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师应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不唯一种标准,坚持创新,以丰富的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教师要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推动教学成效提质升级,努力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育。

(二)明确目标定位,满足多元需求

当下,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要明确职业教育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定位,坚持质量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就业导向、升学导向,深入推进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朝服务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就民族声乐教学而言,高职院校要明确民族声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民族声乐人才,从而为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针对这一目标,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应积极向多元方向发展,摒弃单一化、简单化、刻板化的教学模式,加快推进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改革,通过教学理论、手段、技术的不断革新与丰富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进而培养出一批服务社会主义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民族声乐人才。

(三)注重实践落实,确保多元推进

改革创新难在落实,但也重在落实,唯有狠抓落实,教学改革才能见实效。因此,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要见实效、见长效,就必须狠抓落实。一要突出民族属性,引入多元内容。在当下的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务必要突出声乐作品的民族属性,民族声乐与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爵士乐、后现代音乐等的最大不同正在于其民族属性,这是民族声乐的独特魅力,最具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声乐作品的民族属性放在首位,强调其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化教学变革中始终坚持民族声乐的本质。民族声乐教师要常常到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调研、采风,掌握第一手资料,将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元素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高职院校还要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教育科研机构也应出版更多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民族声乐教材及配套出版物,进而为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提供支持。二要强化多元互动,促进知识内化。加强教学互动,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到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因此得以充分发展,有助于加快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化。在高职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教学互动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多对象、多角度、多方式的互动,不断优化教学效果。三要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用不可替代。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应是多元的,民族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应综合运用考核评价、证书评价、赛事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检验学生所学,高职院校民族声乐专业既要积极推进 “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项民族声乐比赛,以赛验学,以赛验教,促进教学;其次,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应是多元的,要将对学生声乐技巧的评价与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心理素质、品德修养的评价结合起来;最后,教学评价的主体也应是多元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都应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高职院校民族声乐专业还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企业、院团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四要巧用多元技术,助力高效教学。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多种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高职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活用现代教育工具,既要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有效的线下课堂教学,也要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的新模式。以曲目 《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课前线上预习环节、课中现场讲解与点评环节、课后线上练习环节等。课前预习环节,可使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上传曲目演唱视频,让学生欣赏作品,并以微课形式讲解相关背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作品,为开展有效的线下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课后练习环节,可利用智能语音软件为学生设计线上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智能手机跟随软件提示进行练习并提交作品。由此,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教师可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有助于其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强化师资建设,构建多元团队

教师是高职院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多元化教学改革提供高质量的师资保证。首先,高职院校要大力引进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民族声乐专业人才到院校任教,使其为院校带来新思想、新观点、新技能,与既有教师队伍形成良性互动。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为专业教师提供学习深造、学术交流、挂职锻炼的机会,通过多岗位轮换、多渠道交流丰富教师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要派优秀骨干教师到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民族声乐教育和研究实力较强的高校学习交流。再次,高职院校可聘请国内知名民族声乐艺术家、理论研究者等担任客座教授,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其艺术素质与教学技能的提升。

作者:郭雪 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