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当代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前,当代艺术成为了各大国际展览的主力军。装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承载着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与美学思潮,是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也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解读装置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装置艺术凭借大众化、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在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当代艺术相对缺失,该文将从几方面分析当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可行性,并分析课程的具体实施等内容。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当代艺术;装置艺术

一、中学美术教学现状

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当代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当代艺术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能否将当代艺术的相关概念引入中学美术教学已经成为美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上,中外美术史与素描、色彩技能是主要内容,而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相关的内容相对缺失。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促进中西艺术的交流,当代艺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融合显得愈发重要。在中学美术中适当加入当代艺术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而且可以促进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二、当代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受以往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和学生容易对美术学科产生误解,他们认为美术只是一种技能的训练,个别家长仅仅以写实绘画水平的高低判断学生美术水平的高低,未予以美术学科应有的重视。事实上,美术学科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了解美术史、掌握相关的美术技能,而是旨在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目前,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仅讲解美术史知识或美术技能,采用与其他学科相似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部分中学美术教学缺少与艺术相关的哲学理念,而这种理念对于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感受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美术素养,让我国的美术教育跟上时展的脚步,培养新一代的艺术人才,教师和有关人员应积极将当代艺术融入中学美术教学。

三、当代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当代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第二,通过装置艺术强化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发散其创作思维、开发其创作潜力。第三,装置艺术选修课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第四,学生在欣赏装置艺术的同时,可以增强自身对不同艺术材料的认识和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初中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当代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范畴内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艺术创作技能、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当代艺术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人们可以了解当代艺术相关课程对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作用。依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中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艺术审美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中学其他学科中渗透并融合当代艺术的相关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将当代艺术审美教育渗透于博雅课程中,以此有效推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四、当代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教案设计方向(以装置艺术为例)

装置艺术(图1、2)是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以装置艺术为例实施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初期课程会从装置艺术的介绍与赏析、装置艺术与平面卡通、装置艺术与情感、装置艺术与自然等方面入手,穿插相关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介绍,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装置艺术。艺术介绍与赏析作为第一单元课程,首先从装置艺术的缘起、发展、影响等宏观方面介绍装置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当代艺术领域的影响。装置艺术与平面动画是第二单元课程,这是由于平面卡通形象向装置艺术的转变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此单元会以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村上隆等艺术家为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第三单元课程为装置艺术与情感的关系,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了解前两单元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家利用装置艺术表达的情感(以草间弥生、布尔乔亚和盐田千春为例)。第四单元课程为装置艺术与自然,旨在让学生了解环保与装置艺术、公共艺术的关系,通过赏析艺术家作品,从环境污染主题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装置艺术传达的思想不仅与自身有关,而且和社会有关,并传达了一定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理念。装置艺术的基础作用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材料和空间上对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课程的难点是学生理解相关的艺术史背景和当代艺术观念。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显得十分重要,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装置艺术作品。因此,装置艺术课程是以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装置艺术赏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并可以自行创作装置作品为最终目的的课程体系。

五、教学具体过程

1.当代艺术在美术课前的教学准备

对于从未接触过装置艺术的学生而言,课前预习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预习对于学生了解当代艺术十分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互联网预习装置艺术及其相关知识。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不再局限于校园课堂、讲座、图书馆等场地,也不再局限于报纸、传单等纸媒,而转向拥有大量年轻用户的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短视频App(如抖音、快手等)等。学生可以自行了解装置艺术的相关内容,掌握一定的艺术创作理论知识。这种课前预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艺术家,并要求学生加以拓展,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在准备课前教学内容时,可以提前将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内容剪辑制作成视频或PPT,辅以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通过多样的形式向学生呈现,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并掌握相关内容,并对当代艺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2.当代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

当代艺术的思维性较强,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思考着手,通过简单直观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装置艺术家,解读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当代艺术的兴趣,打破艺术家与学生之间隔阂,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观点,将装置艺术推广至学生,让学生对装置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这是当代艺术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介绍,学生了解了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与职业经历,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形式应丰富多样,视频风格应简单明了,以符合当下快节奏的时代需求和主流审美。教师应摒弃单纯的“我讲你听”或“我问你答”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涵盖主流艺术家和装置艺术的思想,在普及装置艺术的基础上,增加能引起学生共鸣和思考的点,跳出中规中矩的课堂教学,结合艺术家的背景,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同时,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后应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答案;通过鉴赏装置作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当代艺术在美术课后的拓展活动

课后,教师可以将教学视频上传至网上供学生复习,同时设置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以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复习与巩固。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课后搜集艺术家的创作草图,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创作个人装置艺术作品。在学生进行主题创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创作与身边的热点时事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当代艺术的魅力。学校可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教学资源,通过开设展览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邹红英.当代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美术教育研究,2019(21).

[2]黄健珍.浅谈当代艺术对中学美术课堂的实践与影响.当代教研论丛,2018(12).

[3]张尹馨.中学美术教学中当代艺术作品的应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4]马承建.基于“当代艺术”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探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5]周晟栋.论装置艺术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现代园艺,2020(2).

作者:郭芳洁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