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摘要:历史是一门知识繁多且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蕴含的知识点复杂、琐碎,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文章以中学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教学设计、观摩现场授课、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对结果进行归纳与总结。诸多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有效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案,还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预习或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与思考以及复习历史知识,从而推动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学;历史教学

思维导图也被叫做心智图,是用来表达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具有高效、简单的特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繁杂的内容变得有条理,是开发人们潜能、智力、大脑思维的重要手段。在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大环境下,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然而,就现下中学历史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并不常见,究其根源,他们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以及实践策略缺乏认识和经验。故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展开中学历史教学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以及总结的教育心得。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中学历史是一门兼具发展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在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历史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推进历史课堂上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需要客观分析、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价值,推动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第一,有效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学历史知识繁杂、琐碎,教材上的内容以单元形式呈现,知识点之间关联并不显著。实际上,各个阶段的历史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横向上也有纵向上的,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不同的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条理性与系统性。第二,有效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优化教学方案。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历史认知程度掌握不够,通常是围绕考试要求按部就班地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这样的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认知情况外显,这样教师就能深入、全面了解学情,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第三,有效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他们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对图文内容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敏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进思维导图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意识还能突出他们的主体性,学生立足实际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并制作思维导图,不仅对文本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与认识,而且思维得到极大的发散。

二、基于思维导图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指导预习或导入新课,提升学生听课效率

中学历史课上的知识点烦琐、众多,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所以指导他们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向学生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是缺乏自我管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中学生通常不知道如何预习,很多学生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课本就认为完成了预习,这样的预习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出提升听课效率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将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照着图形去预习新课,这可以显著提升他们预习质量。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还可以从思维导图中去除部分分支上的关键词,即提供学生半成品形式的思维导图,让他们去预习课本并从中寻找合适的内容填在思维导图上,构建良好的知识框架。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新课导入环节,在上课之前用可视化图形呈现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方向,这些均可以提升学生听课效率,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上《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之前,笔者用多媒体将课前准备好的思维导图给学生呈现出来,中心词是课题题目即“夏商周的更替”,由这个中心词延伸出三个分支,关键词分别是“夏朝”“商朝”“周朝”。每一个关键词上继续细化形成新的分支,如“夏朝”这个关键词上有“禹”“启”“桀”三个分支,而“禹”的周围也有很多气泡,分别是“禹建立夏朝时间”“历史事迹”“禹的传位”等。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学生对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从哪几个方向去学习,这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除此之外,笔者还借助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视频和图片形式的拓展,譬如点击气泡“夏朝的文明”,屏幕上立即出现“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图”以及相关的出土文物图片。有了思维导图的介入,不仅学生在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

(二)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主交流与思考,构建高效课堂有效的课堂

离不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文本内容的互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主导与灌输意识,思考如何才能迎合中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新课改要求构建欢乐的、交流的、互动的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经过历史思维的碰撞,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将过去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转化为有效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借助它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与思考,以此激发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历史理解能力以及历史思考能力,推动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例如,在上《明朝的统治》一课时,笔者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然后与同组成员交流、讨论,共同制作一幅思维导图。每个小组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激烈的讨论,集思广益,然后再对所有的观点进行梳理,共同去绘制思维导图。最后,笔者让各小组组长展示思维导图并阐述制作思路。通过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不尽相同,尤其是“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一块,学生绘制的图形以及分支上的关键词有很大差异。有的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反映的是朱元璋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加强了皇权,让明朝统治地位得到了有效的巩固,表现出来的都是朱元璋对于明朝所做的贡献,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面貌。而有的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反映的却是明朝倒退的面貌,虽然是复兴中华正统,但是采取的很多制度泯灭人性,如“厂卫”制度,与开明开放的宋朝相比是一种倒退,这也是它成为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朝代的原因。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笔者组织他们进一步交流、讨论,同时利用多媒体引进更多的历史资料给学生参考,在开阔他们历史视野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其历史思维。利用思维导图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材料与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知识探究与梳理活动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问题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

(三)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习历史知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中学历史知识繁多、琐碎,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去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还能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思考。在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缺乏良好的自觉意识,而且复习兴趣不高,所以经常忽视了复习,教师也没有刻意地去引导学生。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复习历史只是简单地浏览一遍听课笔记,对历史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所以脑海中的知识呈现出凌乱的、分散的线性状态,无法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而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巩固与强化,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复习针对性,避免无关紧要历史知识的纠缠,有效把握复习重点,从而保证历史复习的效率与质量。例如,在指导学生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节知识时,笔者将诸如“百团大战”“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八路军东进”此类的关键词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合上课堂笔记以及历史教材去回忆,结合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去绘制思维导图。最后,对于制作的思维导图完整、科学、系统的学生,笔者给予了肯定与表扬,而对于制作的思维导图残缺、漏项的学生,笔者进行了批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复习动机,而且帮助他们进一步梳理历史知识,及时发现尚未理解的地方并弥补,有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正处于系统性学习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分析、理解、记忆等能力发展较快,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教师给予进一步的引导。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利用它指导学生预习或导入新课,还可以在课上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主交流与思考,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等,从而推动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作者:张仲博 单位: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