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因此,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行业的重视。而在高中教学中,历史教学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最为有效的学科,本文就主要从家国情怀的培养意义入手,着重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培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现代化的教育之下不再需要仅仅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能够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此,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以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抱负的人才。

1家国情怀的含义

所谓的家国情怀,指的就是个人对于家、国两者的基本情感和思想心境,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精神内涵的一脉传承,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而在新时代的当下,家国情怀也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教育上,主要涉及的内容大体有:加强学生对于家和国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爱国情感;培养学生追求小家幸福、国家富强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以及自豪感。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了解民族精神内涵,自主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学习中民族自豪感逐渐增强,进而大幅度增强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三者的强烈自豪感以及责任感。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自豪感意指在国荣一体上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责任感意指在居安思危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

2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意义

所谓的人才,就是先成人,再成才。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一定具有强烈家国情怀,能够把自身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现今的高中历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接下来,便主要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所谓的德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教育事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日后的个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课堂教学来看,家国情怀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从国家角度来看,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家庭角度来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树立,同时使得学生对于家庭更加热爱,营造温馨友爱的家庭氛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2.2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在现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渗透则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教育时,主要是以国家为依托的教育,把增强学生对于家庭的喜爱以及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崇拜作为最终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社会得到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这种思想在我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重强调人与人之间和人和社会之间的统一上就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同时,这种思想往往是依靠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实现的,譬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生活等。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对历史教育自身启示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历史教育的价值目标,更是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国家需要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的新时代人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下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3.1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让学生知道著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更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不仅仅体现于一个人对于家庭的眷念热爱,对社会和国家的热爱,更是体现于一种对于未来家庭幸福、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执着不懈追求和信念,更体现于一种顽强奋斗、勇于担当的意识。家国情怀思想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显著的体现。譬如在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之中,家国情怀就是其最基本的精神,亦是其对道德的最高要求,且家国情怀在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中得到了集中的表达。尽管时代在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兼爱”“尊老爱幼”“天人合一”等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等理念依旧在对于高中生爱国情怀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做到基本的知识授课,还要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一生中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但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波动很大,情绪不够稳定,因此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教师可以适当将教学变得趣味化,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教学,运用更直观的方式将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这种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准确地感知历史,对历史事件以及人物有更深的共情,从而潜移默化中学习历史人物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身思想素质也得到了加强。此外,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可以借助部分历史事件进行讲解,有了实际的例子学生也更能接受,其勇于担当的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也更容易被激发。

3.3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情怀教育,不仅体现了历史教育的文化价值,更体现了其人文价值,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大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从而推进了道德教育的发展。此外,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得到了强化和巩固,学生的智力发展得到了促进。家国情怀让学生拥有了为国家奉献的热情,为此便会自主进行身体锻炼,为今后建设祖国打下牢固的身体基础。而历史中众多优秀的人物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大义、人民的幸福做出了重大牺牲,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美德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观以及人文素养。

4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上文主要讲述了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日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营造都有极大作用。因此,接下来便主要研究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的有效策略,进一步促进对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4.1丰富历史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借助多种工具和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准备好教学用的课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件中增添相应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内容更为丰满,同时学生能对教学知识有更直观、准确的了解,有利于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得到感悟,有利于家国情怀的渗透。

4.2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上历史事件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事件呈现了人类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时,就要注重对家国情怀的关注,最好选取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事件进行挖掘分析,研究其中的历史含义、人文情怀以及社会功能等。由于历史是连贯的,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之间都可能有因果关系,因此教师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时就不能思想狭隘,要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4.3运用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在情境教学中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在教师进行爱国情怀教育时,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多个维度创设新情境,再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辅助完善内容,进一步烘托气氛。如此,学生便很容易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不仅对于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便可以从旁引导,阐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情景、历史人物活动、人物情感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5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情怀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进而培养出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因此,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正确高效的方式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戚建满.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16):63.

[2]申胜利.浅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12):91-92.

[3]张凌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高考,2020(12):156.

作者:赵霞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