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域电子教室计算机教学应用

极域电子教室计算机教学应用

摘要:

所谓电子教室是指在计算机电子教学中应用到的辅助教学软件。而在众多的电子教室软件中,极域电子教室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等特征而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目前这种辅助教学软件主要是通过实际教学情况,打破传统教学的守旧模式,实现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它应用各项操作调控课程的方式进行操作,在计算机教学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关键字:

极域电子教室;计算机教学;优势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扩展,计算机的应用可谓是相当普及,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乃至在家庭中,计算机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好计算机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现在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运用了极域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教学,是一种教学新形势还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主板。极域电子教室的应用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相互作用的,效率高、效果好都是这项辅助教学软件的优点之一,也恰恰好是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的重大影响因素。

1极域电子教室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特点

1.1弥补传统教学体系的不足

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通过基本计算机的知识教材,先是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自行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练习,弊端显而易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主要传授一点基本内容,主要是靠学生自己,这种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会影响计算机的操作。通过极域电子教室这种辅助软件,教师可以与学生的电脑进行同步,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进展,解决问题,辅助巩固知识点,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操作,提高完成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教师摒弃守旧的教学理念,实现向创新理念的完成,极大程度的弥补教学体系上的不足。

1.2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流程

极域电子教室这种教学软件主要就是通过本机一台电脑控制多台来实现完成的,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控制学生电脑观看学生进程和问题,将软件直接呈现在学生和教师眼前,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多规模的易动操作,也使教师教学流程方便易懂,有利于双向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沟通,加强互动效果,方便教师的管理。

1.3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计算机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不仅了解计算机的结构知识,也是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应用,目前多校引用这种极域电子教室软件辅助教学,可以让教师和软件一同成为教学主题,教师和软件的相互教学使学生深度理解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对于现在很多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习兴趣,降到最低,不过必须值得一提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觉得无趣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教师多优秀也是无济于事,通过极域电子教室软件让学生深切体会学习计算机的乐趣,直观感受自行操作过程,巩固知识理解,提高学习能力,自然会实现教学质量最大化的目标,针对性的理解教学的意义,学习的意义,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

2极域电子教室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功能

2.1广播教学

广播教学是指教师在课程中通过自己的主机去控制学生的电脑,每个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流程,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记忆知识,一目了然。教师通过在本机操作演示,方便知识点的呈现,针对性教学。

2.2监看

监看主要是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连接学生动向,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几率,一起讲解,方便记忆,同时可以监控学生是否在做无意义的事,方便管理,实现课堂的纪律性良好。

2.3文件传输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向每一个学生传输教学档案,方便沟通,免去了逐一操作的过程,为课程教学接节省了时间,也方便学生课后巩固知识点。教师还可以通过此项软件达到完成作业流程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中选择优秀的完成作业进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学生演示

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大部分的实践应该是学生运用软件自己进行操作,老师起到辅助的作用,极域电子教室刚好就是有这一大演示特点,在课堂上学生自己进行演示操作,加强操作熟悉度,巩固知识点,体现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

结语:

教学手段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用辅助学习软件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是为新世纪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通过对极域电子教室的优势特点分析,深切明白好的教学软件是学习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运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实现与学生沟通交流无障碍,及时解决问题,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幅度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学有所用,也是极域电子教室的意义所在。

作者:聂乃广 单位: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吴秋菊.浅析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19):170

[2]袁再龙,姜明涛.极域电子教室在计算机广播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11):206+208

[3]潘波.计算机教学中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6,03(Z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