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思考

合作学习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能力、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如今的社会更看重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力和精神处于养成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将会对学生的未来成长起到推动作用。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案,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意识得到培养,本文基于合作学习视角阐述合作学习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价值,分析合作学习视角下生物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合作学习;生物教学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注重合作、自主、探究,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此,在新课改推动下,初中生物教师更重视合作教学,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巩固学生生物学习的稳定性。从学生的个性差异角度出发,借助合作学习,打造学习合作小组,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为学生打造展示自我才华和价值的机会,改变学生脑海中生物死板的印象,构建全新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合作效率。

一、合作学习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价值

(一)合作学习是必然趋势

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生物学的入门阶段,但对学生来说初中生物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由于之前的学习没有接触过生物,所以学生对生物抱有好奇、探索的心态,需要正确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接触生物。初中生物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都是最基本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生物,有生物学意识,并在脑海中建立清晰有效的概念。由此可知,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课改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理念,强调要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督促初中教学的改革。因此,合作学习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当下教育教学重要的理念之一。在该学习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能力,使其潜移默化地从多个角度去学习生物,全面了解生物学。为此,初中生物教学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开放式合作任务,鼓励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合作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对初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因为刚摆脱小学生活,在小学养成的玩闹行为习惯一时间很难改正过来。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据调查分析,初中阶段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为25~30分钟,然而一堂课是45分钟,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很难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生物与其他学科的灵活性思维不同,大部分的知识都只需要记住一些基本理论便可掌握相关知识,所以对比其他学科,生物学习起来更简单一些。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师讲学听”的教学模式,营造出了沉闷的学习氛围。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接收每个组员给予的信息,潜移默化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还能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组都能对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在小组合作中产生凝聚力,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科学分组明确合作任务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一般会将前后左右四人或横向四人归为合作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但合作小组的组成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如果随意组建合作小组,则会出现小组学习发展不平衡、小组沟通产生矛盾、小组之间差距大等问题,无法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为此,科学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基于合作学习教育视角的初中生物,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法,始终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建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兴趣爱好、生物学习内容、学生性格、学习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分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物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达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综合情况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组内承担起责任,发现自己的学习价值。当学生发现价值、明确学习目标后,就会精神百倍、信心十足地参与合作学习,完成合作任务,提升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和情况合理分配,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两个学习能力好的、两个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互补,让每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参与生物学习。在讲课之前还要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生物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制订课前预习任务,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制订一些基础任务,如了解并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性任务,如尝试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了解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通过科学分组来明确每个学生在组内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课堂价值,使学生对“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有初步的了解。最后要为小组布置合作任务,如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观察、讲解细胞模型,通过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小组自己去制订预习任务,这样也能使学生更有动力去完成合作任务,从而改善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一切未知、新鲜的事物。而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既有知识又有实验,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受学生的欢迎。但从“初中生最喜欢的学科”调查报告结果来看,喜欢生物的只有10%,比例非常低,大部分的学生表示生物课堂单一、无聊,与自己想象中的生物课有很大出入。其根本原因是生物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合理,致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没有形成生物学意识。因此,教师要转换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在合作学习视角下,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当学生有了合作意识后才会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沟通交流,保障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划分好组内成员的学习任务,如每个小组都要委任一个小组代表,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因分工明确,学生都是全身心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时,当教师在讲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时,首先教师可以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顺口溜来点明主题。随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本知识点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小组去观察生活中的食物链,并将观察到的食物链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有的小组将食物链带到了课堂上,现场向其他学生展示了食物链的整个过程,如瓢虫吃蚜虫,蚜虫吃草。而在实践活动中难免会出现相同的实践,如有两个小组就将食物链放在花丛中,A组观察到花丛中有蚜虫、草、瓢虫、鸟儿,其食物链是草—蚜虫—瓢虫—鸟儿;而B组观察到的花丛中有落叶、鸟儿、蚯蚓,其食物链是落叶—蚯蚓—鸟儿。同样的生物实践场地,但是食物链不同,教师就可以用这一问题引出新的思考问题,如:这两个小组的食物链有相同的地方吗?随后让小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将其总结出来。在思考和实践过程中,组内成员发生多次的交流沟通,提高了学习效率,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养成了合作意识,形成了思维能力。

(三)拓展范围提高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不仅需要运用探究教学,还要运用复习、预习、拓展性生物实践活动,需要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新颖的教学方式,但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过于固定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始终停留在课本、课堂和实验室。很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学不停留于表面,而要广泛延伸”。很多教师积极响应教育号召,拓展教学范围,但教学效果一般。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拓展范围和方式不对,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主动性不强,若没有教师、家长的监督,很少会认真学习,没有很强的意志力去自主学习,从而使生物教学、合作学习范围拓展过于局限。为此,在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要积极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加强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课前、课后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监督平台,拓展合作范围,监督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教师要为小组合作模式做引导,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并去每个小组进行监督,带领学生完成预习。一开始为小组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如“尝试总结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因素控制的,并举例说明”。小组从课本中找寻答案,得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列举孩子与父母的例子,有的小组成员回答:“我的眼睛像妈妈,我的嘴巴像爸爸。所以我的性状是由父母的基因控制的。”随后教师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在最后教师要组织知识拓展,如“为什么一窝生的小狗颜色会不同?”并出示图片,如图:将这个问题作为小组课后探究作业,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用互联网查找一些有关遗传的知识、图片、视频、课外书来回答这个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是当下最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对课堂的个性化需求,也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理念。在合作学习视角下,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打造生本课堂促进高效教学,充分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为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加强合作学习引导,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互动,帮助学生养成生物意识,提高初中生物启蒙教育质量。

作者:邹东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