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必要性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新课改的重要举措,是保证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已经成为当下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有人文特点,使用工具辅助的学科,尤其适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此来供相关人员参考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心理健康

教育作为基础重点学科的初中语文,其所包含的内容丰富。根据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学科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了解做人的基本道德。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与学生今后发展直接相关。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地向前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初中时期,语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现如今,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应该被重视,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初中阶段是奠定心理健康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初中阶段这一黄金时期,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以及发展不稳定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部分资料显示,因为初中生心理发育的不成熟,会导致他们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身心发展不协调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在语文课堂上承担起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责任,为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作为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当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职责。

(二)初中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意义,这就为今后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基础和理论实践上的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能有效解决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使学生不通过被动学习的方式来获取成绩,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状态,重视心理健康对初中生思维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健康地生活,正确地认识自己生活的方式,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而这一切都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相关,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入课堂学习当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初中生核心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突出人文关怀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一致的要求

作为文科类的初中语文教学,其本质就是将学科内容主体与学生的心理发展之间相联系,通过将学科内容转换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自主地感受语文的故事情节,自发进行学习探究,具有人文关怀的优秀品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故事情景教学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初中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感

在以往传统的思品课中,更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情感关怀,把教学的核心目的放在学生理解、接受系统的思想品德基本知识和观点的学习当中。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相较于这种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进初中语文课堂,能够有效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对每个学生相对公平的同时,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和道德生活发展提供引导。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能更快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在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更利于被学生接受。

(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概念的需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现状,在引导学生深入进行学习、合作、探究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践行能力,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合理地将严肃的思品课内容融合在寓言故事或生活经历当中,让学生在故事和经历中亲自理解和架构知识,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最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分析能力。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一)借助经典古诗词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

古诗词的学习作为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讲解古诗的意思内涵,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怀,进一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在讲述美好风景的同时,强调范仲淹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在学习《论语》的同时,带领学生感受优秀的儒家思想,感悟尊师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优秀的传统美德,在不断的学习中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古诗词的阅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博大胸怀,感悟作者当时的心境,对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好的帮助,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尊重学生,对学生给予肯定

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相应的尊重,对学生给予相对的肯定,让学生在尊重当中树立信心、肯定自己。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从而不断积累知识,突破自己。比如,在写随笔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基础稍弱的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根据该学生的相应特点对其字迹、词语运用等方面进行肯定。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逐渐地肯定自己,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随笔能力和语文成绩。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肯定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来实现。在教育过程当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情景模拟,课堂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让学生深入了解本课文章,在对角色进行扮演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扮演当中来,促进学生对自我认知的重新定义和心理健康的快速发展。学生对角色能进行很好的扮演,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下仔细研读,在扮演过程中感受角色的内心活动,并自信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更好地学会感恩和知足。因此,情景模拟的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很好的意义,而这更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信赖。

(三)借助随笔写作,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表达和升华

语文教学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随笔写作,能最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心里所想,是学生情感的宣泄方式,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人生感悟、近期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这一特点,能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了解。教师根据随笔写作内容与学生进行真挚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现有难题和困惑,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不良情绪,找到自我,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随笔写作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素材,通过真人真事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在积极开导学生,缓解学生消极情绪的同时,表扬具有上进心和爱心的优秀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四)结合实践活动组织社会调查和热点探讨

初中语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可以适当地走出课堂,通过组织部分社会调查和研究社会热点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探讨他人的社会行为来培养自己的善恶观、是非观,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明白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积极地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相对应的贡献,进一步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十分可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强调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在保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出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了解和完善自己的是非观、善恶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由舒适的环境中了解做人的道理,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的同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完成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加强思想教育等形式来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牛文惠.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70—71.

[2]尹凤媛.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8):2.

[3]刘玉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2):79.

[4]陈森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一代:理论版,2020(3):1.

作者:杨家敏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陈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