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食品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食品分析”是普通高校食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相应的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此,本文讨论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从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实施方法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本课程注重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服务于理论与实践教学;利用雨课堂这种现代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了试题库并采用新型的机读卡答题纸形式设计考卷,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分析;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1指导思想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达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2基本思路

“食品分析”现代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与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遵循食品科学教学的内在规律,不断探索新时期“食品分析”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教学改革的路径,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面向未来,培养适应食品科学研究与应用发展所需的预备性人才。为此,本课程建设将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步实施的计划,并逐步与其他相关课程向构建课程群建设推进。

3改革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保持与不断进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分析的常规方法和基本原则,初步具备一定设计拟定食品分析新方法和标准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素养。在此基础上,尤其注重学生活学活用、拓展思维、逆向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锻炼。同时力争在教学手段、实践内容、实验教材与考核方式等环节达到较高水平,例如结合雨课堂修订完善原有的多媒体课件,争取新版实验指导书的整理和出版,结合机读答题卡修订扩充原有的试题库。

4实施方法

4.1结构合理、成果丰硕的师资队伍

本课程历经近二十年的建设,目前已组成了一定规模、结构合理、成果丰硕的教学团队。本课程的教学团队人员老中青搭配合理,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高级实验师1名,其中3名成员具有博士学位,2名成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本课程教学团队具有较高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成员分别毕业于南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著名高校。教学团队成员具有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其中中科院JCR大类分区为一、二区的为10篇),EI收录9篇。此外,每年还均有若干名硕士研究生参与助教。

4.2紧密联系实践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主要内容涉及各种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辅料和添加剂的分析检测,是学生将来从事各种食品相关工作或在本专业继续深造所必须的工具性课程。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体系可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一般的学时安排是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在应用型专业建设和卓越农林工程师培养的时代大背景下,在确保本学科基础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坚持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此外,本课程所依托的天津市重点实验室、部级实验教学中心等高水平平台,具有大量先进的大型和小型实验仪器可以使用,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特别注重以教研和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将课题组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最新发表的科研成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在相关章节介绍给同学,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在所主持的科研项目中挑选一些与本专业高度契合且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同时将一些有应用价值、经过毕业论文验证过的课题作为新的实践教学项目填充到实验教学环节中去,通过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加深理解分析方法在解决不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3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食品分析课程的课时分配为一半学时用于课堂理论讲授、一半学时用于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是孤立分开的。在多年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在理论教学时,由于缺乏实际样品和仪器可以参考讲解,教师的授课难度很大,本身食品分析的理论知识又比较枯燥而难以理解,因此最终的理论教学效果较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科研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在相对应的章节展示给同学,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了所学习内容的意义。例如在讲授理论课正式内容的第一章酸度的测定时,很多同学反映有机酸的概念和分析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结合大创项目———分子印迹化学舌用于有机酸的识别和以氨基酸有机酸做特征成分实现食品鉴别,向同学展示了项目的研究成果(两篇SCI收录论文)。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果汁、葡萄酒中的有机酸经高效液相反相C18柱分离后,以保留时间、峰高、峰面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出不同果汁、葡萄酒中的有机酸组成与含量。采用SPSS软件中的PCA与LDA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有机酸的种类、含量来识别果汁、葡萄酒等。结果表明,以这些饮料中的几种主要有机酸作为指示物,以HPLC测定作为化学舌,可以实现不同水果果汁、不同葡萄品种酿造的葡萄酒的初步分类和区分。此外,我们还将自己对食品分析各个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的了解在理论课上介绍给同学,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吸收率,开拓学生的眼界。比如在重金属的分析这一章,在讲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时,简单的语言表述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形象的理解。因此笔者将最新发表在美国农业食品化学杂志上的两篇文章介绍给学生。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是无机砷和镉元素在我国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以及花生和大米中的含量和膳食暴露评价。通过幻灯片和图片的展示,可以清晰生动地向同学展示重金属污染情况的严重,课堂授课效果良好。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特别是随着21世纪“00后”一代进入大学校园,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单纯地控制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一味地“堵”不是好办法。因此,我们从今年开始采用了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智能手机的便利和优势,而不再是一味地强调不让学生在教室中使用手机。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基于PowerPoint和微信的一项新技术。利用雨课堂,可将师生联系的更加紧密、更加方便,让本来难以实时沟通互动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雨课堂可以完美覆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教与学更明了。例如,我们在开课前利用雨课堂随机点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设置提问与回答,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随时发送弹幕提问或者在幻灯片中作“不懂”标记;在每一章结束时我们利用雨课堂设置了练习用的选择题,在给定的时间内让刚刚完成本章学习的同学“趁热”实时答题、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一个学期完整教学环节的使用,雨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分析课程理论课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两个班级相比,采用雨课堂教学模式的两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显著提升。我们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大班型课程和理论性教学,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广和改进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此外,在期末闭卷考试方面,我们不断更新传统的试题库。最近我们还将采用新型的机读卡答题纸形式设计考卷,并增加多选题、增大填空题的比例,利用专门机器机读阅卷、自动核分并计算每项得分率,提高阅卷效率和准确度,促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玲晖,张翀,卢应梅,等.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9-23.

[2]张剑,李梦琴,冯勤,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6(6):50-52.

[3]胡兰英.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516-11517.

[4]邱朝坤,范露,吉义平,付晓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食品分析课程研究与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6):5338-5339.

[5]张爱武.农业院校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2):62-64.

[6]李霁昕,蒋玉梅.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2):17-18.

[7]孟晓,蒋丽施,康晋梅,陈艳,李美凤.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5,32(1):37-39.

作者:谭津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