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高考化学实验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题目是高中化学甚至是高考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题的特点,以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如何采取科学的备考策略,以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考实验题;特点;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实验题呈现的新特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学科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伴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新的高考形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激发,提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积极的学习实践中开展具体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从具体的化学现象中能够有效而具体地概括出隐藏在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属性。改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突出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侧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性。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的思路也逐渐发生了新的转化。新课程理念提倡要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激发,注重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观察和发现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挥。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化学实验中必须用到的,如化学实验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些知识点虽然小而琐碎,但是关系到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若是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些基础性的知识点,那么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无法作出具体而准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巨大失误;在具体的化学实验中,判断某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某种物质的变化形式,判断某物质变化后的数量关系式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学习中最基本的知识点,同时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有效记忆和掌握,并且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的。只有做到基础知识的扎实稳固,学生在高考中才能取得优势地位。如在某高考实验题中给出的条件如下:化合物A为2.960g,在足量空气中充分燃烧,形成了2.4g红棕色固体B和无色气体E,固体B和盐酸反应后形成黄色溶液C,将其与KSCN溶液反应后形成了血红色溶液D;无色气体E加入H2O后形成无色盐酸溶液F,再将之与I2的KI溶液(棕红色)反应,最后得到无色溶液G(酸性变强)。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等能够有效地辨别物质的性质和属性,这也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的基础知识。在高考新形势的模式引导下,基础性知识的突出越来越明显。

(二)侧重具体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在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考查中,关键是考查学生在具体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对具体实践操作过程的掌控能力。化学实验题的设置都会注意到学生对实验装置的操作问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规范问题等的检测与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能否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能否有效地分析出实验操作过程中几种物质间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判断出某中反应的过程是否完全,判定反应试剂中的成分等等。在高考实验题中,很多实验步骤题的考查都会放到关键性的位置,有的甚至放到压轴的位置。在具体的考查实践中会涉及到:如将装置变换为另一装置,导致的结果如何?有关某步骤的说法或操作错误的选项是?某容器的具体用法是?这些是化学实验考查中的常见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考查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掘。高考实验题的出题意图重点突出地表现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挖掘。历年高考化学题总会有一道题型是关于化学实验装置的设备用法的,如2016年的海南高考卷,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学用15.0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过程如下:用废催化剂与0.5毫升的H2SO4反应,得出溶液浓缩结晶锌ZnSO4和7H2O;废渣和1.0molLH2SO4与6%H2O2,得出滤渣2和浓缩结晶铜CuSO4•5H2O,在接下来的问题设置中,涉及到每一次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涉及到过程和细节性问题的出现等等。学生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的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上展开的具体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出现某种意料之内或意外的物质进行探索和分析考察的过程,是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对化学物质及其反应展开的具体而有效地分析和探索的过程。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考查是建立在学生对化学学习和实验的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高考实验题备战策略

(一)立足基础,扎实根基。无论在高考的过程中题型题目如何变换,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题目的变换是其表象,脱开表象的外衣,我们看到的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在化学实验题的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先把基础知识给夯实、扎牢。如何有效地将基础知识领会把握,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主动提高的状态下学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如在学习“离子反应”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动画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展示过程中具体感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其实质即离子和离子的反应。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分析过程,去论述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与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法,让学生在对故事产生好奇和兴趣的基础上,对元素周期表知识形成积极而又富有形象性地认识过程,既让学生科学认识化学元素,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有效地感知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更加具体的体现。

(二)落实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过程感受具体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是学生在具体的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将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感以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展现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化学变化的过程,感受化学变化过程中各种物质充当的成分,感受化学变化过程中,各种物质变化后得到的具体物质成分,使学生通过具体而形象的操作,将化学变化的过程真正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体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通过实验目标的制定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展开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密切配合、取长补短,将实验过程具体的展现。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实验用具的气密性是否得到了保证、实验器材的用法和读法是否正确、实验的结论是否正确等,这些细节性的错误往往会导致学生实验过程出现致命性的错误,甚至是造成实验结果的失败。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具体实践过程的落实和实施是保证化学实验题能够万无一失的有效前提。

(三)交流互动,积极探索。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学生对具体实验过程的感知,形成对实验过程、结果的猜测或设疑,在设疑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并使学生在自身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激励下,展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在学生具体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在实验结果的验证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一时难以捉摸的问题。而这时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牵引下展开积极的探索实践,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化学学习进行有效而具体的探索和实践。这能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真正转变为实践性的探索。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题的特点正在向着关注学生自主性的激发、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控能力、关注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学生合作交流和领悟能力、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等方向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备考过程中,应努力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声瑶.探究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及备考策略[J].学周刊,2016(24).

[2]邹小丽,张世勇.科学素养理念下2015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分析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06).

[3]陈逸珊,衷明华.关于2013-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加强文字表达重视知识应用的趋势的浅析[J].江西化工,2015(03).

作者:高国芬 单位:四川成都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