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应用

网络平台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最初的点播式教学到现在的互动式教学,网络平台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内容和互动方面利用好网络平台实现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目的与效果。其中,微案例的使用丰富了网络平台的内容,使学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同时,本文也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帮助和推动学生用好网络平台,相信能为使用网络平台的读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平台;医学教学;生物化学

互联网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即时了解全球各地发生的大事,可以随时与远在地球任何角落的亲友联系。互联网不仅拓宽了人类视野,也使人类的学习范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无法量度的水平。自互联网普及以来,教育工作者们就在不断地尝试将其应用到教育中,当然,生物化学也不例外[1]。网络平台是当前众多改革举措的基础,例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网络教学平台就在不断壮大。第一代的网络教学平台,称为点播式教学平台,顾名思义,这一时期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以提供教学资源为主要职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完成在线作业等。其主要特点是以课件为中心,教育资源的网上电子展示。这一职能也延续到现在的网络平台应用中。在教学资源方面,除了提供基本的课件和习题外,还应该结合医学生物化学的特点进行设计[2]。

一、微案例的设计和使用

生物化学一向以抽象难理解而享誉医学与生命科学界,被学生封为“四大名捕”之一。所以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多提供一些直观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学习。而针对医学生,除了教授生化知识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将其与临床相结合,使学生尤其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为实现这一目标,众多医学院校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其中,PBL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3]。针对生物化学,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微案例来引导学生。微案例,不必是一个完整的疾病,甚至于不必是疾病,它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病理体征。例如“王大爷,65岁,常年吃素。今年查体时B超发现脂肪肝,血脂检测均正常。请结合生物化学知识,分析王大爷脂肪肝的原因,并给予适当建议”。这个案例是临床工作中会遇到的真实情况,学生只要结合脂代谢的知识,就能给出答案。微案例简单明了,它虽无法充分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整合,但却可以加强学生对某一或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如将微案例伴随整个生化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能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提升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生化正是因为觉得没有用处。我想,借用几个案例可能比冠冕堂皇的高谈阔论更能触动他们。所以,网络平台的资源绝不仅局限于教学课件、习题,更要结合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实现多元化。

二、互动功能的发挥

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获取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网络平台的资源效用也逐渐减弱。现在,网络平台更受重视的是它的“互动交流”功能。通过网络平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需要居于同一空间即可进行无障碍交流,这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此,我会分享一些自己在应用该功能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交流,本质上是双方或者多方不断了解的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才能开始交流,而随着交流的进行,了解也会不断增进。要交流,我们首先就要对互动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解,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均为90后,很快00后也将入学。90后尤其是90后期的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网络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活跃,这已经成为了这代人的一大行为特点,他们在现实中不愿表达自己,但在网络上却能畅所欲言。因此,我们更应利用好网络平台这一资源。要利用好这一资源,首先要帮助学生习惯用网络平台。学生们经过高中的传统教育进入大学,将面临生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开始的一段时期并不习惯大学的教学方式,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这就需要老师去帮助和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和融入。但是,如何实现这一效果呢?1.现在年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视野十分开阔,这使得他们具有一定自主思维的能力。并且,他们正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对外界的触感更为敏锐,也迫切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如果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伸出触角尝试交流,但没有得到及时和足够的反馈,那他会立即缩回触角。所以,教师的重视与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网络平台的重视程度,折射出的是教师对网络平台以及学生的重视度[5]。2.在网络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结合生化的学科特点,尝试弥补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每学期末,我们都会给学生出一道论述题“以胰高血糖素为例简述蛋白质的合成、作用及降解过程”。这是一道整合了多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多数学生会认真完成。但,也仅限于认真,其实并无太多兴趣。如果我们转换说法为“请为胰高血糖素写一部传记,记录他的一生(出生、成长、工作经历,卓越贡献及逝世)”,学生会感觉到新颖,也会产生像探索伟人一生那样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同[6]。3.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我们的教学对象在不断变化,网络平台的形式也要不断改进,与时俱进。最早期的网络平台是通过电脑登录获取各种资讯,进行交流。但是,自从智能手机问世以来,电脑已不是网络的唯一用户,甚至已经不是主要用户,手机和平板电脑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基于这一改变,我们也开发了生化教学的微信公众号,其提供的资源直接源于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微信可以直接浏览课件和习题,这更有利于作为“手机一族”的学生的学习。网络平台在包括生化在内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但是,网络平台毕竟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形式,其最终价值主要取决于所呈现的内容,以及师生的接受和利用程度。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进入误区,只关注网络平台本身的建设,而忽略其呈现内容的专业性。让我们一起利用好网络平台这一有利工具,不断提升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帮助更多的学生喜欢生化、理解生化,最终学好生化。

参考文献:

[1]张丽君,许珂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6):845-848.

[2]王潇然,王小纯.生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6):39-40.

[3]王黎芳,吴峻,章琦,等.基于网络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1):10-13.

[4]余志坚,陈传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成效初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7,(4):398-400.

[5]黄燕.“95后”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群体特质与引导策略.思想理论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7,(02):78-83.

[6]王宁,陈园园,李仲,等.在新教学模式下医学生物化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4):153-154.

作者:刘泽健 袁栎 王宁 王学军 王倩 张一鸣 陈园园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