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述(8篇)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述(8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思想应用方法

摘要:数学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中更是如此。高中数学在高考总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高中生来说学好数学势在必行。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数学思想贯穿始终,为解答难题提供了关键思路,并且是新课标及考纲中重点标识的一类解法,它就是分类讨论思想。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旨在以清晰的思路和化简为繁的效果帮助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问题,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培养学生思想的严谨性、周密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类讨论;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数学中一种十分常见且实用的逻辑方法,重点考查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和严谨性。在新实行的新课标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课程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当在观察、分析、概括与综合的基础上,明确的知晓自身的观点与看法,拥有清晰的思路,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养。不难想象,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之广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为高中数学奠定一定的基础,而高中数学则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扩展。本文旨在解析分类讨论思想的含义、作用以及在学习中的运用,给出实质性的建议,帮助学生理解和熟练运用此方法。

一、分类讨论思想概述

(一)分类讨论思想简介

分类讨论思想是指根据高中数学本质的异同,将其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不同种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的基础是比较,比较同时也是分类的根据所在;而分类则是比较的结果,不同的分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标准又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经过了正确的分类过程后,学生须对每一个分类做不同层次的了解和研究,以得到不同情形下的最终结果。若教师能培养学生有效利用这一方法,掌握其具体应用和思考方法,并且灵活运用,那么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有效锻炼,其思维能力与考虑事物的周全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极大地助益。

(二)分类讨论的步骤

一是需要确认分类讨论所针对的对象。着手解决每一个问题之前我们都必须清楚我们的目标对象是谁,若是连“主角”都不清楚那就无从下手了。明确分类对象,构想分类情况,这是第一步。二是将分类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明确了讨论对象后,就要对这个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是对后面步骤的铺垫。将可以想到的情形都列举出来,以供研究。三是分类讨论。从所列举出来的各种情形出发,逐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合理的解释。四是总结归纳。将针对各种情况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汇总与整理,得到正确结果,并对这个结果加以一定的说明,成为最终的结论。上述即为分类讨论的四大步骤。

(三)分类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并不是一天就可以练成的,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要渐渐的融入分类讨论思想,并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接触它,逐渐了解并且能够运用在学习中。待到学生能够真正熟练运用分类讨论时就是其真正掌握其要义之时。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在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时,不要将过程东一块西一块的拼凑起来,而应该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类列举,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分类讨论的清晰明了,也能比较容易的消化所接收的知识;其次在做一些公式的推导时也可以使用分类讨论,让学生在推导的期间对分类讨论的优势与特点有更深的了解,对以后的运用也有好处。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注意引导,熟悉其要义

教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总负责人,教师教学方式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熟悉并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熟练运用在平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根本所在,最后将之解决,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分类讨论思想融入其中,用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来说明分类讨论的有效与方便,让学生在问题解答的同时对分类讨论也有一定的印象,在运用中充分认识到其要义,将分类讨论思想融会贯通,最终的结果即是学生面对需要运用不同分类的问题时能够做到用正确的分类方式将其解决。

(二)加强实践运用

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许我们都深有体会,只有在不断练习和反复做题的过程中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才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平时进行分类讨论思想教学时,要多给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有些数学概念是要分若干情况来定义的,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考虑利用分类讨论来完成它们的定义;或者有些题目需要若干不同的情况来分析才能使最终结果更完美,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些情况是由什么组成,然后揭晓分类的类数,使得学生明白自己的漏洞在哪里,从而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三)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自觉应用能力

只有具有过硬的数学能力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准确的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准确的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课堂上的问答题,另外还要学生在课外加强自己的练习,多做一些类似的题目来巩固知识,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强化自己对于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和理解,克服自身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做到在适用的场合运用分类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应用能力。

三、小结

总之,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基于课本,将分类讨论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其优点,这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本人结合个人多年阅历与经验,就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具体列出了分类讨论的内容有三点,分别是分类讨论思想简介、分类讨论的步骤、分类讨论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注意引导,熟悉其要义;加强时间运用;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自觉应用能力。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剑评.浅析高中数学思想在高考考查中的渗透[J].海峡科学,2010(09).

[2]潘继祥,赵晓梅.关于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分类讨论[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1(09).

[3]徐望斌.对解题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作者:康晓林 单位: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第一完全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主要的教学目标。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创新思维的要求也较高,而具备卓越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来说,还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突破目前的教学困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寻找解题的技巧和突破口,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创新思维是高中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思考,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开辟新路径,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具备优秀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其他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的高中数学教育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采用说教的方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更缺乏创新思维。

2.教学资源有限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和辅导资料,为了讲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往往只能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讲授,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加强巩固知识,有限的教学资源使数学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让数学教学停留在知识点的讲授阶段,不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在枯燥无味的学习中没有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

3.教师水平不足

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对创新思维的认识不足,没有实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计划。同时受专业素养的限制,很多教师不能利用多样的数学理念解答问题,影响了高中教学质量。教师知识面的匮乏,也不能把数学问题进行拓展,无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1.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数学学科与生活有紧密联系,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借助一些应用程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学到立体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更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具体结构,让学生在多种视角下进行结构分析。

2.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应当制定好科学的教学计划,不仅要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挑出一些具有挑战性、能锻炼思维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尽可能寻找出多种解题思路。在小组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勇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养成主动探究钻研的好习惯,当学生的思路陷入困境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

3.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通过在职学习、到高校学习、参与骨干交流培训等方法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要顺应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树立对数学教学目标的科学认识,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给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体验。学校间还要加强合作,教师也要相互学习,吸取经验教训,熟悉学生学习特点,提升自身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涉及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巨大帮助,而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将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创造有利的自主学习条件,提升自身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优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建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亚太教育,2015,(29):146+137.

[2]唐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5,13(26):134-135.

[3]迟惠贞.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亚太教育,2016,(23):152.

作者:柏基林 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盱眙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素养发展策略

【摘要】高中数学教育是大学数学教育之前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积极性与学习能力,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数学素养,分析了高中阶段数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同时提出了在高中阶段培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些方法策略,希望可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素养;发展;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数学推动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对于高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应用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的培养。高中时期数学素养的形成关系到今后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和实际解决问题的效果。数学素养成为高中改革的重点以及高中数学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数学素养探究

数学素养,笼统的来讲,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于世界上客观存在的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等形式的基础的数学关系的认识。具体而言,数学素养可以分为:第一,空间感知与想象能力;第二,数量运算能力;第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第四,应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综合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这样能够在数学素养形成过程中完成人格特质的构建。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以数学素养为基础,形成稳定心理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中突出数学的功能,数学文化会随着素养的催化完成内在特质的转变。数学素养,需要知识、能力与思维的共同作用。

二、高中数学与素养的发展策略研究

在学界公认的是,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都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出课堂的作用,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素养培养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数学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的关键性作用。以数学思维认识世界对于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有着积极地影响。数学素养将会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分析了高中数学与素养的发展策略,仅供参考。1.通过设立现实的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素养发展。通过上文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应用能力,数学能力素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素养。分析现在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可以看出目前的数学教育过分关注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教学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培养。因此,要通过创设一定的现实情境,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基础之上,经过数学思维的思考,全面而正确的应用数学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感悟这个应用过程中的数学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换言之,就是让学生以应用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素养得到共同发展的同时,各项基础素质与能力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2.创设数学学习与实践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从教材走向社会。数学教学以及对学生的判断来看,我国高中生的数学素养普遍不高,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们过度重视数学理论的学习以及课本知识习题的掌握,而忽视了数学应用氛围的营造。一个人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看问题,用数学思考,用数学感受这个世界,可以体现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而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材的引导性,同时也要强化与实践的联系,单纯依靠教材并不能够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数学本质,无法将数学应用到生活日常当中,用数学思考,用数学感受这个世界。传统的数学教育非常注重教材,甚至出现了抄袭的情况,教材说什么就讲什么,自主性不强,教师不能够扩充数学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产生脱节。特别是抽象数学知识与数学概念,这种照本宣科的教法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更加缺乏学生讲思维与逻辑数学化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些不足,教师应当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尽自己最大可能做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教材走向社会,走向真实的应用场景。课堂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数学教学不能够局限在课堂中,以课堂为基础扩大数学教学范围,以创设的应用情境以及设计好的实际问题为依托,共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3.创设优质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学生不擅长理解数学问题的真谛以及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出现这两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应用专用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数学性质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足。而数学交流能力这种能力,包含有多重含义,其中包括数学语言表达思考成果,理解现实中的问题的数学含义,并且对做出的有效地结论,通过清晰的书写完成经验总结。数学素养能力相对较高的人是可以接受并且理解事实的数学表达,同时还对这种事实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数学工具进行判断,同时可以组织有效的数学语言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的人。学生应当注重和同学们的交流切磋,在同学们的互相交流过程中提升自己表达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倾听其他同学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对相同的问题在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利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事件,报纸电视中报道的新闻等等作为切入点,在同门中间开展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与数学分析能力。

三、总结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相信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静安.基于数学素养的教师教材分析策略研究——以高中数学必修四“任意角”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1:102-105.

[2]卢胜东.论高中阶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4,10:143.

[3]张维忠,陆吉健,陈飞伶.南非高中数学素养课程与评价标准评介[J].全球教育展望,2014,10:38-47.

[4]苏洪雨,吴周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J].教学与管理,2009,01:44-47.

[5]韦碧琴.基于数学素养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

作者:张妍 单位:吉林省延吉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数学阅读学习法应用

摘要:对于高中生而言,要想提高解题能力,进行一定的数学阅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存有一定的偏见,觉得数学阅读没什么帮助,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对数学阅读进行分析,探究它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好处,争取让数学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学习法;探析

阅读学习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有限教学资源处理现实中的问题。然而,在此时期的学生,容易轻视阅读,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数学解题思路。所以,老师首先就要重视起来,明确这方面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作用,还要有各种好的方法进行讲授,让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阅读学习变得更加活跃。

一、高中数学阅读法的几种基本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阅读学习法又被分为三个小方法。第一种学习方法是咬文嚼字法,它是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知道数学学习需要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不管是教材,还是一些辅助性的学习资源都无不体现数学的严谨,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必须做到咬文嚼字,要清楚每一句话的意思,甚至懂得每个字符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抓住问题的关键。第二种是融会贯通法,数学是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每个知识点都衔接得非常紧密。融会贯通可以促进学生比较全面的考虑问题,对于问题的理解也非常的到位,除此以外,还能够提升高中生阅读理解水平。第三种方法是提纲挈领法,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归类,把问题分解,学生通过分解整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哪个知识点是重中之重,知道哪个知识点自己还没有搞明白,从简到难,从点到线,指引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与此同时,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阅读学习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策略和措施

(一)引导高中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

当下,很多高中生都轻视数学阅读,他们觉得只有文科类的才存在阅读学习,理科类进行数学阅读就是在浪费时间,他们还是不明白数学阅读对于他们数学思维养成的作用,老师要帮助他们转变这种观点,重视阅读教学,传授他们一套阅读的方法以此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到如下要求:第一,改变数学阅读无意义的观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阅读的作用,积极投入到数学阅读教学之中,要让他们知道理科类的阅读不同于文科类的,理科类的阅读往往指向性非常明确,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启发学生。第二,老师在给学生指导阅读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认知结构比较完整,对于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理解力也比较强。老师只要针对重难点进行逐字逐句解读,让学生来回揣摩,让他们对知识进行综合性把握。对于一些新的学习内容,要先让学生自己揣摩,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处,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新的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老师耐心的指导,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更快的明白数学阅读的精妙之处。

(二)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老师要先让学生知道有效阅读的方法,还要坚持不懈地帮助高中生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课堂课外都要重视阅读教学,比如课本上也会出现一些材料阅读,这个板块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个内容往往具有针对性,比如今天学的概念定理,这个阅读材料往往就是针对所学的内容,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第二,要先让他们懂得有效的阅读手段,能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知识点分解,增强他们的印象。除此以外,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用不同的标记来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最后,在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要指引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推算解题思路,让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加强。

(三)养成高中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要想让阅读学习法更好的运用于数学阅读教学之中,就必须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以外,也要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可从下面几点入手。第一,要让学生事先看一下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样能让他们整体把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他们学习起来指向性比较明确,可以知道哪个地方比较难哪个地方比较简单,这样可以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第二,学生还要及时做好巩固工作,让他们对知识做一个整体性的复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在构建知识链条的过程中,明白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第三,倡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多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试着从多角度分析,多种方法解答问题,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学习法能够促进数学教学更好的进行,而且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高中生拓宽解题思路,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老师一直坚持将数学阅读教学进行下去,相信数学教学一定可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结语

阅读学习法在高中数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针对性训练,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法的正确观念,另一方面要不断引导他们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养成数学阅读习惯。只要老师持之以恒,坚持将数学阅读教学进行下去,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数学教学成效也一定可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肖立锦.阅读学习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3):108.

[2]王群.阅读学习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6,(19):77.

作者:谈燕华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

摘要: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标下髙中教学过程中强调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其中类比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先以一数学题目为例说明类比思想的应用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类比思想方法应用策略,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应用类比思想更多的出于自发性和随机性,缺乏系统。

关键词:高中数学;类比思想;学习方法;研究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大量的推理分析,其中类比思维即是一种合情的推理思维形式,实践中需注意对学生的类比思想和推理能为培养。

1类比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案例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时无法直接找出答案或者解题思路的题目,先找一个容易解决的类似问题,然后再根据该问题的解法对其解题原则以及方式进行梳理,最终实现对原题求解。比如,某边长为a的正四面体,P为其内的任意一点,求P点到各面的距离之和。对于这一数学题目,很多学生感到非常的困惑,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平面几何中也有相似的题目和问题,比如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内有任意一点P,求该点到各个边的长度之和。该数学题目求解时,解题思路为:将正三角形进行分割,使其成为相同的3个三角形,如图1所示,解题过程为:以上是平面几何中的解题思路,即先分割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再用等面积求解。在梳理清楚这一思路以后,我们可以类比立体几何中的问题,进而利用类比思想解题。我们先将题目中给出的正四面体进行分割,如图2所示,采用类比思维分析:从上上述案例来看,在求解空间类题目时可以类比平面题目,因为二者在解题方法以及得出结论方面有类似的地方,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该种解题思想方法,灵活应用到解题过程中去,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题和学习效率必然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事物之间具有差异性和同一性,这是类比思维运用的基础,而且类比结果也因此表现出一定的或然性米,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切记一点:类比法或者类比思维不能用于证明类题目,而且不能不加证明地把类比得到的结论当作真理。

2类比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建议

2.1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创设类比问题教学情境是让学生参与体验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其旨在对类比推理的基本条件以及环节和过程等进行展示,并且利用生动的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实现准备好教案以及类比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围绕着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类比思维进行培养和实践运用。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助于满足知识传授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学生对该种思维的学习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尽可能多的联系我们现我实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以此来展示类比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效果。同时,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类比思维方法进行学习,并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类比思维的重要,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和思维习惯。2.2采用变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高中数学课堂变式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对教学方式以及知识的表现形式进行转变,但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不改变,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识。变式教学法的应用是类比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变式让学生注意观察和总结不同表象背后的本质内容,然后类比分析和推理。比如,在空间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一下平面平行定义和平面几何中线平行性质,激励学生们采用类比方法展开联想,并且大胆的进行猜想;同时,通过变换形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并再此基础上进行类比推理和提出结论;老师将结论与预设的条件进行反复的变式,让学生自己证明结论得出最终的正确结论。从实践来看,采用变式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类比思维的妙处,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类比意识。2.3积极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基于对类比思维的特点考虑,比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非常的高,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建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自己;通过小组学习积极探索数学问题及其解题思路,更为重要的有利于发现数学问题的内在类比关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以科学而又严谨的态度看到类比思维,教学实践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类比推理,又要引导和要求学生对结论进行严格证明。通过深入教和学,激发学生们的类比思想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开永;;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对策浅议[J];数理化学习;2010年03期

[2]黄彬彬;;高中数学解题规律例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7期

[3]杨成铁;;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1期

[4]赵宪庚;;高中数学新型教学方法初探[J];魅力中国;2010年09期

[5]吉亚东;;要正确使用高中数学教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3期

[6]刘志勇;;让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3期

作者:高源 单位:吉林省长春十一 高二高二十班

第六篇:农村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摘要:农村高中数学教师要确定高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实施一系列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预习,运用教师的无为创造学生的有为,重视精讲,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问题,注重精练,及时巩固,突破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教学重难点;方法;策略

一、农村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作为农村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好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仔细研究教材、考纲和教纲,掌握知识体系,落实好双基;2.针对考纲要求,弄明白考查的知识点的要求,归纳出题型,建立起对应的数学模型;3.掌握学生的学情,方便在例题和练习题上选择,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和目标性;4.教师思考数学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思考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数学理论知识,也要实现抽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带领学生思考数学的价值,这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农村高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将知识播撒在学生的心里,将数学思想灌输在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倡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知识结构,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重视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高中数学有效发展,发展学生可持续性学习数学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突破高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可以这样努力:

(一)关注学生的预习

教师要重视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将课本看一遍,学生初步掌握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可以在教学之前,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提前思考,让学生有了浅层次的理解,这样,教师再进行深刻讲解的时候,就能够带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知难而上,迎接困难的题目,学生有了学习基础,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师要发展所有的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就要鼓励学生开展预习工作,让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长远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教师的无为创造学生的有为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学习,就能发挥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详细给学生讲解一道数学题,这样,学生能够掌握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因为教师讲解得非常到位,非常深刻,教会了学生思想方法。这样,学生有可能就会了这一类题目的解法。因此,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共同的方法,让学生站在系统的角度去接受知识,这样,学生就能从系统的角度去掌握知识,也能自己解决学习重点问题。教师就是要在备课的时候对教材进行重新建构,突出主要的知识,教会学生什么方法是必须掌握的?什么知识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是可以学生自己掌握的?

(三)重视精讲

有一位数学教育专家他的经验是一道题目先给学生看看,想想,做做3分钟,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能掌握得更加透彻。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的作用。教师要发挥教学的引导功能,注重启发性教学。高中生身心正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比较叛逆。高中生希望尝试,希望创造,希望走自己的道路。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的思维走上教师预设的轨道中来。学生可能不一定愿意。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魅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来学习,引导学生走上学习的好的轨道上来。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主导,学生很难真正发挥自己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把教师和学生都当作教学的主人,让学生自己主动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让学生先深入了解题目,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的作用。教师在讲解之前,要先让学生思考。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师进行比较和综合。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答疑等方法,教师和学生实现很好地交往。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对数学旺盛的求知欲望,就要用数学教学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要带领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四)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问题

教师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要慢慢来。教师可以在学生来问问题的时候,先不直接地回答,而是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说,当学生有解答不正确或者不严谨的地方,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逐渐,教师教会了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建立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就逐渐离开了教师的指导,能自主学习了。教师要创造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的好的风气,形成学生相互探讨的风气,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小的社会,来铸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焕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教师要不断创造教学的新境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验求知的快乐,让学生摸索出数学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五)注重精练,及时巩固

高中教材中的教学的例题都很典型,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教师要发挥例题的价值,深刻剖析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的理解掌握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智力的开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做出例题的多种解法,让学生不断拓展,探索多解性,重视更多的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点的网络化结构。教师这样做,可以强化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课堂教学中注重例题的多种解法,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加专注,更加投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教师还要重视在一个章节学习完以后,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归纳和总结,这样的归纳和总结不是重复和列举,不是单元复习这么简单,而要上升到知识概括,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条理化的规律化的知识,让学生记忆,明白。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要集思广益,突破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何群美.浅谈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1).

作者:谢宏娥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四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概念渗透方法

摘要:对于高中课程来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将社会化概念引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成绩。本文主要从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原则,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活化;概念;高中数学;渗透方法

一、前言

所谓的生活化指的是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生活化元素,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使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掌握。高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数学知识十分深奥,所以,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不管在哪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都是核心内容,都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生活化概念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只注重生活化内容的引入,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老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生活化概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用性原则

将生活化概念运用到高中课程教学中,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也就是说,老师需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常老师在教学中引入的教学视频过于花哨,学生的注意力极易被分散,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提不上来,学生的数学成绩止步不前。因而,这样就和实用性原则不相符。

(三)趣味性原则

高中数学具有很大的难度,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着大量的数学公式、概念,学生极易产生逆烦心理。长时间下去,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兴趣,甚至放弃数学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在已有的教学内容上引入生活化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如,在对圆锥曲线相关内容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将各圆锥曲线的变化情况展现出来,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同圆锥曲线的算法。在生活化概念引入的过程中,坚持趣味性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能够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三、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于数学老师来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中明确规定,“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指导人们生产学习的重要工具”,是在反复的探索、研究中得出来的,是将具体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实践方法。通过学习数学,能够提高我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更好地生活工作创造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概念,老师需要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意识到数学并不是对简单知识的汇集,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老师可以把一些典型、有意义的生活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在对“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内容进行讲述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相关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体结构进行描述,并能够将比较常见的空间几何图形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生活化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通过学习数学能够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二)优化生活素材的选取

要将生活化概念更好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就需要优化生活素材的选取。好的生活素材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数学教学内容本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和高中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生活实际相适应。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所以,老师在选择生活素材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兴趣的例子,能够更全面地展示数学问题,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选取素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素材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而且还要考虑该素材是否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具有典型代表性。

(三)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具有很大的难度,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显得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只有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从而发现数学学习的快乐,使单调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起来。例如,老师在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课程内容讲述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对媒体播放大家感兴趣的视频短片,视频短片内容要和教学主题相适应。在学生对视频短片进行观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在日常生活,大家见到过哪些有关概率的现象?”接着老师切换视频,同学们踊跃作答“商场抽奖活动”、“抛硬币”、“猜拳”等等,当老师回答问题后,老师在播放一些有关概率问题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入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为未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叶春天.用数学点亮生活用生活润泽数学———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J].新课程,2016(15):213-218.

[2]张洪兵.扬起教学风帆构建学习桥梁———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J].教育界,2015(29):113-117.

[3]杨沣.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13):161-165.

[4]张平军.浅谈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J].新课程,2016(23):241-245.

作者:李泉建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漳浦第四中学

第八篇: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法运用

摘要:问题教学法属于高中阶段数学科目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在问题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将进一步得以突出。在下文中,笔者以实际教学经历例举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方法,旨在为后续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所谓问题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问题提问,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事实上就是凸显出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且最后实现解决问题,促进其对于整体数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从另一角度上说,在当前我国教学课程持续深入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融入实际教学气氛,更积极地跟随教师思路,并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也正好与上述教学形式相契合。因此,笔者提倡在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学工作者应适当采用问题教学模式。

1基于学生知识基础创设教学问题

从根本上说,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及难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高中数学科目的学习则常常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已经了解、掌握的数学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思考,从而获取新知[1]。这一情况的存在也意味着教师应善于在学生的旧知与新知之间找寻准确联结点,适当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复杂、陌生的崭新数学知识转化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互贴近的熟悉、可探究内容。当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充满挑战性与求知氛围,那么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将得以大程度提升。因此,在问题导学模式应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笔者提倡基于学生知识基础进行相关教学问题的创设。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幂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将高中阶段的幂函数与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的函数知识进行相互结合,为学生展开提问:y=x,y=x2,y=x-1这三个函数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在哪?在教师的引导提问下,学生则会对上述三个函数进行仔细观察,并发现这三个函数之间底数相同、指数不同这一明显的差异。此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引申出幂函数的相关定义,即在一个函数中,当自变量x为底数,常数a为指数,那么这一函数则可称为幂函数,常以y=xa表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导,不仅可以有效接触幂函数抽象难懂的特点,帮助学生更易于接受这项新知识。

2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问题

众所周知,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比较,高中数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更强,这一情况的存在也是导致高中生不喜欢数学或者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重重的原因之一。此外,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呆板且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则会使得数学课堂原有的“低气压”进一步加剧[2]。为了在使得抽象的数学学习转化为形象、动态知识认知过程的同时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笔者提出在问题教学模式中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即以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思维,有效实现其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椭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一课程的重点,加深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的课件,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放映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倾斜水杯中的水面、以平面斜截圆柱所得到的平面等生动的直观画面,增强学生对于椭圆形状的感性认识。此后,教师则可以针对这些图形对学生进行提问:椭圆形状的形成与那些方面的因素有关呢?在主观形象的椭圆图形呈现中,学生更容易进入到学习新知的最佳思维状态,此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效果来演示能否生成椭圆的条件,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动点到两定点问距离和必须人于两定点之间距离”以及“平面内到两定点问距离和为常数”这两项重要椭圆概念,为学生后续的几何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既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还原于生活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各项生产活动均存在密切的联系。而随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也应与实际生活进行相互结合[3]。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刚才进入高中阶段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更有畏难心理,此时,教师若适当的将相关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相互联系,则不仅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抽象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在提高其学习效率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问题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将相关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相互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进一步提升其数学思维与数学应用意识[4]。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排列组合”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为教学案例,并结合相应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在了解每期生成总数的已知条件下,中一等奖的几率为多少?由于购买这一案例为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实例,这对这一实例而创设的问题教学情境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培养起为生活服务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结语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问题教学发能够引发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参与意识,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认真思考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诸多方面产生有效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如何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活动中是值得没有教学工作者不断实践与探索的重要课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得以展现,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与独创性。

参考文献:

[1]马富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学周刊,2015(02):47-49.

[2]徐百芝.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学周刊,2015(23):114.

[3]胡亚勤.浅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习月刊,2015(18):64.

[4]刘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6(32):122-123.

作者:王小云 单位: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