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10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一、高中化学实验缺失的成因

1.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常常是实验结论而非实验过程,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实验结论,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整体地位。同时也由于一些学校的实验设施不完善,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等原因,使得实验教学常常只存在于表面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没有实质意义。另外,也由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较为丰富,而课时相对来讲比较紧张,所以很多教师只能利用实验教学时间去传授化学理论知识,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只是通过播放视频课件来完成,没有带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实现,使得化学实验教学只存在于表面形式。2.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能力等。化学实验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对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也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获得实验结论的方法,并且常常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制定的流程和标准去开展化学实验,甚至只是为学生讲解怎样填写实验报告,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化学实验教学缺失的解决策略

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准确掌握新课改对高中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了解探究式化学教学理念,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验的兴趣和动力,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局限和弊端。教师对于教学理念的把握是尤为重要的,只有教师对其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只有紧跟时展步伐,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实验课堂的主人,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和探究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改善实验教学缺失的状况。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营造探究式教学情境

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总结化学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探究式教学情境的构建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也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在开展探究式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要求、资源、实验条件,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难度适中的化学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另外,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使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和完善实验方案和流程,从而能够确保化学实验更加顺利的进行,也使学生对实验结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能力

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于一些较为复杂,耗时较长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也使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氛围和效率。而对于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完成,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验结论和实验报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节约一定的实验资源,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实验潜力提升化学素养。另外,在开展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化学反应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结束后也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在开展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也能够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但是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缺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严重影响着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同时也影响高考化学的答题。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分析出缺失的原因,并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总结出解决策略,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韩勇康 单位:遵义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高中化学实验目的模糊,化学实验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的目的性较差,化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目标模糊,学生不清楚化学实验的目的,学生不清楚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获得什么,学生更不清楚自己在化学实验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严重限制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严重的影响了化学实验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比如在“加热KMnO4制氧气”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往往为了实验而实验,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实验的进度,为了减少实验失败的次数,为了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在开展实验教学中,教师会提前进行实验流程的讲解,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科学实验方法及步骤的运用,注重实验中重要环节的把握。教师提前进行实验教学的布置,限制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的精神。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化学实验的目的,科学地细化化学实验的目标,鼓励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运用,来实现法学实验的延伸,不断提升化学实验的水平。

二、高中化学中课堂教学安排较密,实验课程安排较少

西方发达国家,高中化学的课堂基本都设置在实验室,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化学知识的求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技能。而我国高中化学教学基本都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对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不注重,对于很多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学生并非根据亲身实验来求得,而是往往直接背诵化学课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实现化学公式、化学流程、化学反应等知识的记忆,这也造成我国很多高中生的应试能力很强,但实践精神明显缺失。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条件等,适当地将化学课堂选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详实的化学实验,通过科学的化学流程,来提升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实践求知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遇到新的化学知识时,勇于并善于运用科学的化学实验来求证化学知识。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较多,探究实验较少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比较多,基本每一章内容中都涉及到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突出,特别是在班级较大的班级里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的观摩效果不明显,学生通过实验未能够有效地获得直观的体现,演示实验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目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方法,在探究式实验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凸显,学生带着疑问,带着目的进行实验教学,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明确高中化学实验的真谛,教师在巡查中加强指导,通过这样一种新型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综合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减少演示性实验,而增加探究式实验,根据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合理的布置探究式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条件进行探究式实验,将实验的区域从实验室的局限中,扩大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所,提升高中化学实验的频次,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精神。

四、实验器材实验资源的限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停留在基础实验上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室的数量不足以满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也无法根据教学需求来合理的安排实验,实验的次数和频率不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陈旧,实验器材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落后的实验器材难以体现社会进步性。因此,为提升高中实验的教学目的,高中教学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提升实验器材的先进程度,不断更新实验器材,不断加强实验室的投入,确保实验室的数量、质量符合教学需求。

五、总结

在高中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实验教学安排较少,探究式实验缺失,实验室数量及质量不符合教学要求等都制约着高中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王中伟 单位:枣庄市第十六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与实施

一、缜密准备,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在实验准备阶段应用探究式教学,对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都有相应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在变换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真正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课堂的主演.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化学实验的开展进行创新,最大化地去挖掘和利用隐形的教学资源.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和演示的一定是学生存在较大问题和疑惑的地方,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教师不需代劳.再次,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地去利用教师创造的学习和探索机会,发挥自己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学校依据自身条件,尽可能为师生化学实验提供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基本保障,确保实验教学后勤保障到位.例如在探讨铜锈成分实验的准备阶段中,教师自己先进行了实验,并对学生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提前预测.本次实验要求是以小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研究化学物质的性质,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下,去废品站收集了一些生锈的铜块,以备不时之需.由于这次实验中会用到稀硫酸和盐酸这些比较危险的化学液体,教师提前和其他教师对实验室准备的盐酸以及稀硫酸的浓度进行了检测,并督促实验室老师准备相关的防护措施,最后再次确认了实验室提供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和充足.化学实验教学前,教师应缜密准备:1.检查各项实验用品质量;2.检查实验试剂是否符合要求;3.教师提前进行实验,熟练掌握实验中的各个要领,以便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整合资源,构建探究式教学情景

探究式教学中最首当其冲的就是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多个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下,向学生提出问题,构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中去验证;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讨论后进一步实验验证,教师加以指导.教师构建问题情景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状况,选择学生感兴趣、能引发更多有价值思考的问题,还可以分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和观察这些有趣的化学现象,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地应用.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连续不断递进式的发问,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进而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探究这些问题.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习时,可以先回顾初中所学基本原理,使用实验教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进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设置了情景式的教学提问.问题1:大家知道食用盐中有哪些化学成分吗?学生回答有:氯化钠、碘、铁等.问题2:大家在初中都已经学到过盐之所以会有咸味,是因为其中的氯化钠,大家有没有想过氯化钠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对于食用盐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又是陌生的,通过情景式的提问,学生就会展开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问题情景的创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且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实验方法去实验.这样的教学安排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的进行探究.

三、小组合作,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实验验证

实际实验中,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同样非常重要.高中化学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是经过科学的实验验证而得来的,为了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效率,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探究式学习当中,只有每一个学生均参与了,他们的每一个点滴发现才会闪耀着令人激动的光芒,得出的每一个结论才更加具有意义,学生对与实验相关的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加深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采取的主要策略有:师生合作或学生合作进行实验、课外实验研究.学生合作进行实验研究,适用于单独的实验课;师生合作进行实验,适合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溶液浓度对溶液导电性能影响”内容时,就可以开展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策略.在进行实验时,教师避开了以前自己单独进行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安排了班上两名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计划在课堂讲解时,让他们去讲台前给同学们演示实验.这两名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一个学生主要负责操作,另一个学生给与适当的帮助并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要点,这样的安排会让其他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注意力也会更为集中,课堂学习氛围不至于过于沉闷.将由学生参与的化学实验演示引入课堂,学生成了实验探究教学的主演,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增强,知识增长、思维深度和发散性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创造机会,提升实践和探索能力

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应创造机会,从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多角度提升他们的实践和探索能力.教师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勇于参与动手操作,要求他们在实验前、实验时和实验后及时记录自己的所得,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对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寻找方法验证,大胆猜测、小心求证.让学生明白要想理解和掌握某个知识单纯地依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探究能力,才能实现对自我的突破和创新.例如在“粗盐提纯”的化学实验中,实验探索的目的是从粗盐中提取纯净的盐.这个实验分为三个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在溶解这个步骤中,需要将4克左右的粗盐放到盛有12毫升水的烧杯中,在加入粗盐的过程中,并用玻璃棒进行搅匀.在这个步骤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水逐渐地变得浑浊,固体盐被溶解到水中.然后再对溶解后的水进行过滤,将水倒入过滤器中时,注意应用玻璃棒.在这个步骤中,可以观察到水透过滤纸流入到另外一个烧杯中,不溶物留在了滤纸上.接着再利用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处理,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等到出现固体时,就可以停止加热了.在这个步骤中,学生可以看到水逐渐地蒸发,固体颗粒的盐逐渐地形成.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产生和发现问题,然后根据疑问,再自主地去实践和探索,最后解决了疑问、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和探索的能力.

五、总结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准备工作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实验和想象,更加具有目的性的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作者:姜进 单位:江苏省?茶高级中学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化学实验教育功能探究

一、分析化学实验对高中教育的重要性

化学是高中的一项重要的学科,然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手段,它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教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高中化学老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对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引起重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化学的知识点的巩固,避免了学生在知识环节的断开,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进行自主的探究,鼓励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老师利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化学实验引起重视,并且能够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的作用

(一)利用化学实验手段获取化学知识

在化学这门课程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例如,氢氧化铜的颜色,气味以及化学成分中的其他反应,这些都是要学生记忆的,如果学生在没有亲身的进行实验,只是按照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出来,那么,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多,就会给学生的知识点造成混淆的状态,使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含糊不清,没有真正的掌握。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中的新型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化学的奥妙,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点有着进一步的加深,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还提高了学生在化学方面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所学所想。

(二)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育的主要手段

化学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一个探究的过程,它使学生在具有原理的基础进行验证,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在掌握和了解化学基本的原则下,了解了物质的本质以后,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下一步的探索,观察它们的反应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对已经知道的结果,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例如,学生在进行氢氧化铜的实验中,要对氢氧化铜的颜色,气味以及化学成分中的其他反应,学生在完成每环节后,要对产生的现象和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造成的影响,老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了在化学方面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面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三)化学实验是培养和开发学生非智力的重要途径

非智力,广义上的解释是指除了智力以外的一切和心理因素有关的因素,像是学习上的热情、自尊心和责任感等各个方面,高中实行化学实验教育,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加深,同时,也有利于培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的验证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趣大增,更主动的去对化学的真理进行探索。例如,学生在进行某一项的化学实验中,会在实验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老师要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重新进行实验,并认真记录、分析和总结,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科学上实事求是的作风,对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是有着巨大帮助的,此外,化学实验教育还可以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总结

化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不管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避免传统模式的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地位,要实现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展示自己,并且进行科学创新的一个平台,老师应当在教学方法上不断的创新,使化学实验的课堂不断增加趣味性和创造性,老师通过各种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的改变,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利于培养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有着自觉的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科学上的素养。

作者:赵海玉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与渗透

一、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生活中氯气的化学反应

从氯气的化学性质可知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有关氯气的化学性质可引入相应的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使得生活元素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现其所具有的知识渗透功能及应用功能。例如,在氯气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反应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将“漂白粉”这一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漂白粉所具有的基本功能:漂白粉遇水反应会生成氯气,因此具有一定的漂白作用。这样的化学变化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有效应用的具体体现。通过这样的生活常见化学变化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渗透,学生对于氯气的作用及基本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不断地增强,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认知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2.生活中照相术的工作原理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照相术的工作原理,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生活化教学,从而使照相术中相关的化学变化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应用。在光线被景象反射的过程中,照相机的透镜则是要聚焦到底片上的感光乳胶之上,在这一过程中,乳胶之中的卤化银则会被活化。然而在底片显示出影像的这一阶段过程中,这些活化了的卤化银颗粒则会出现结晶的状态,显影液在这一过程中则是起到了相应的还原剂作用,使得银离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还原成黑色的金属银。而在活化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的过程中,通过其他的化学方法能够对没有进行活化的银离子进行彻底的去除。在这样的过程之后,底片上的影像则会形成鲜明的对比,颜色比较重的地方说明了光感强度较大,而颜色较浅的地方则说明光感强度较小,这样就能够将原有的影像记录下来。

二、生活中有机物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1.白醋去水垢的化学变化

白醋化学名称为乙酸,是常见的有机物之一。在进行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白醋去水垢的化学反应原理展开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白醋的化学作用及化学性质。白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显弱酸性,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显碱性,两者相互混合则会产生相应的酸碱中和反应,水垢就此得到去除。在这样的有机物化学性质教学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可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更为直观的理解。将乙酸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进行教学,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乙醇汽油的工作原理

乙醇汽油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能源物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乙醇汽油的工作原理作为切入点,将这一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在有机物教学中进行渗透,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有机物中乙醇的化学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乙醇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为内燃机的工作提供大量的动力,从而使得乙醇能够成为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在这一常见的生活化学变化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氧化反应,更为直观地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三、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常见化学变化相融合,是生活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具体表现。通过课堂教学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进行有效诠释,推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点更为直观、具体的掌握。这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全面培养的具体体现,并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滕明慧 单位: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优质课堂实验教学探析

1通过实验,培养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最喜爱的化学课型就是实验课.每到做化学实验时,学生们所有的困倦、烦恼,都会随着实验课烟消云散.如果此时教师再能发挥点个人魅力,配以必要的讲解,把理论问题实际化,必然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案例1《必修2》“氨硝酸硫酸”一节中,在做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实验时,当把浓硫酸注入到盛有蔗糖的烧杯中后,蔗糖变黑,体积膨胀,产生疏松多孔海绵状物质,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该实验现象十分“刺激”,可形象地称之为“黑面包”实验.黑面包实验生动、直观、有趣,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验中获得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然科学中很多伟大发现都源于实验,可以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验,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可以将呆板的理论知识灵活地掌握.案例2《必修1》“离子反应”一节中,让学生做分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先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然后再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通过分组实验,很明显发现Na2SO4溶液与KCl溶液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而Na2SO4溶液BaCl2溶液混合后,试管内出现了白色沉淀.本次对比实验直观地说明了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2-4,从而得知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根本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3增强师生互动,真正达到高效课堂

“互动”是师生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与学是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高效课堂要杜绝满堂灌,原则上教师讲解时间不要太长,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实验就是一种很好地将时间还给学生的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化学课堂更精彩、更高效.案例3《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要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情况.由于铁钉锈蚀需要一定时间,上课前10天,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大胆预测铁钉锈蚀的条件,最后形成实验方案:取5支试管,各放入铁钉1枚,第1支试管只加蒸馏水,隔绝空气;第2支试管只有空气,没有水;第3支试管的铁钉与空气、水同时接触;第4支试管里加入NaCl溶液;第5支试管里加入CH3COOH溶液.10天后,学生们将这5支试管取出观察,得出结论:铁钉只有在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时才能发生锈蚀,与NaCl溶液、CH3COOH溶液接触时会加速锈蚀.在设计实验方案和预测实验结论时,师生之间有过争论、分歧、质疑,其实正是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反而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也促进了师生友谊,课堂内外教生之间不再有距离,让化学课堂不再沉寂,时刻充满信任、欢乐,使化学课堂能做到真正高效.

4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课堂上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场景,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允许个性释放.案例4《必修1》“物质的量”这一节中,在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时,采用分组实验,先让同学们充分阅读教材,理清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分组实验时,操作过程中问题百出:有同学搅拌溶液时把玻璃棒打碎,有的定容时液体超出刻度线,甚至有同学在转移溶液时将液体洒在容量瓶外.针对同学们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安排同学们小组讨论,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总结性评价.这样既能掌握实验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5总结

要想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需要广大教师在未来时间里积极探索、创新,革新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换位思考学生的想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实验,把握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时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促进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周礼刚 单位:江苏省六合实验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探究

一、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

化学必修1专题2在介绍氯气的生产原理时,安排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备氯气,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用氢氧化钠溶液作尾气处理.

1.教材中的装置:

发生装置用固液加热型,浓盐酸置于分液漏斗中,二氧化锰固体置于圆底烧瓶中,加热.收集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有毒,尾气处理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则加剧盐酸的挥发,故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在收集装置前应加入饱和的食盐水来除杂.

2.改进装置:

制备氯气应包括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间安排一个除杂装置,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以及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得到较纯净的氯气.

3.研究结论:

通过改进使气体制备装置更完整,更合理.

二、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必修1专题4,在介绍硝酸的性质时,安排了铜和浓硝酸在具支试管中进行反应的实验,由于反应体系中存在空气,并不能科学严密地证明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氮而不是一氧化氮.

1.教材中的操作: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底部,通过分液漏斗加入2mL浓硝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倒置于水槽里充满水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按此方法,由于反应体系中存在空气,理论上并不能证明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氮而不是一氧化氮.

2.改进过程

(1)我们用分液漏斗做反应容器,将分液漏斗的塞子换成橡胶塞,橡胶塞插入一根弯成螺旋状的铜丝,烧杯盛满氢氧化钠浓溶液做承接容器和倒吸液.反应前反应体系中不存在空气,所以实验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就是铜与浓硝酸生成的二氧化氮,反应后利用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倒吸现象又可以证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

(2)分液漏斗里面装浓硝酸,关上旋塞,下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塞上橡胶塞,打开旋塞,令铜丝与浓硝酸开始反应,可以观察到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转变为蓝色并且颜色不断加深逐渐转变为蓝绿色,分液漏斗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分液漏斗中增大的气压使其中蓝绿色液体被压入烧杯中,液面降低,红棕色气体布满整个分液漏斗,随后液体又进入分液漏斗出现倒吸现象,气体颜色逐渐褪去,而液体未充满整个分液漏斗.

3.研究结论

反应迅速,分液漏斗中液体颜色由无色很快转变为蓝色,证明生成了硝酸铜,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有二氧化氮生成,最后发生倒吸并且剩余气体为无色,则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了硝酸和一氧化氮.改进后实验现象明显,并且绿色环保.

三、黑面包实验

必修1专题4,在介绍浓硫酸的性质时,安排了蔗糖和浓硫酸在烧杯中反应的实验,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但是由于在烧杯这样敞开式容器中进行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容易产生污染,很不环保.

1.教材中的操作:

“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迅速搅拌”.反应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二氧化硫逸出,不适合在课堂演示.

2.改进过程:

(1)用锥形瓶做反应容器,锥形瓶上塞上单孔橡胶塞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溶液.(2)在锥形瓶底部铺上一层蔗糖,滴加2~3滴水,加入3~4mL浓硫酸,塞上橡胶塞,连接好装置.(3)顺时针轻轻震荡锥形瓶,可见蔗糖变黑,继续震荡,发现碳化后的蔗糖迅速膨胀,可升至烧瓶三分之二高度.无水硫酸铜由白色转变为蓝色,品红溶液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研究结论

改进后的装置不影响黑面包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检验出反应的水蒸汽、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种产物,几乎不产生污染,比较绿色环保.

四、钠与氧气加热的实验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在介绍钠的化学性质时,安排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演示实验,通过观察淡黄色证明生成了过氧化钠,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总是观察不到明显的淡黄色,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纠结.

1.教材中的操作: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按此操作,观察到如下一系列现象:钠很快熔化成球状,外表呈灰色,灰色小球破裂,露出银白色,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石棉网上留下一块黑色液斑.此时,老师总是很牵强地告诉学生,生成了过氧化钠,可是学生并没有观察到淡黄色,很难接受这一结论.

2.探究过程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铝片上加热时,观察到:钠很快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并小范围滚动,小球破裂在铝片上形成液滴,未产生火焰,冷却后成为白色固体.根据苏州市黄埭中学邢入德老师的研究,铝片的厚度以0.4~0.5mm为宜.太厚传热太慢,钠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钠等物质;太薄钠燃烧放热,铝片会被熔穿.我们推断这是由于我们实验室提供的铝片较厚,热量传递相对较慢所导致的.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钠.由于采用铝片这种载体,铝片的厚度对实验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不具有普适性.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硬质玻璃管中加热,从玻璃管外观察到:钠熔化成小球,外表呈灰色,由于温度很高,小球迅速破裂,呈银白色,未产生火焰,即“阴燃”.冷却后,试管内壁有灰白色固体颗粒吸附,试管底部呈现灰黑色,几乎没有观察到淡黄色.这个现象与邢老师的描述出入比较大.

(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观察到:钠迅速熔化,成银白色闪亮小球,燃烧,有黄色火焰,燃烧结束后留有淡黄色固体,像盛开的丹桂,十分漂亮.同时我们观察到蒸发皿底部有裂痕.将实验后的蒸发皿置于铁架台铁圈上静置5分钟,过氧化钠淡黄色依然明显,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汽的反应很缓慢,适宜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传递观察过氧化钠的淡黄色.这点与邢入德老师意见一致.

3.研究结论

我们通过用石棉网、铝片、硬质玻璃管、燃烧匙、蒸发皿做支撑物做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对比发现:用蒸发皿做制取过氧化钠的实验,现象很明显,学生易于观察,是比较适宜的.教师通过实验改进的研究与整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便于学生更严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相长.

作者:张彩萍 单位:苏州大学材化部级教育硕士

第八篇: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浅谈

一、联系生活,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点并不高,其主要是因为实验过程和效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只是为了验证书本上的理论,所以学生兴趣得不到激发.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多进行联系生活的实验和相关教学策略,就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愿意参加化学实验.在教学目标的意义上说,不仅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更重要是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把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尽可能的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在讲氢气一课时,我通常会举例公园里面卖的气球为什么能飘起来,是因为里面充进了一定量的氢气.通过对氢气的介绍,可以延伸到日常所用的醋酸与电池表皮的金属锌为什么能够制造出氢气,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铺垫了教学情境,更是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还可以刺激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挥,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联系所学实验对教师进行发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也只是教师进行操作,让学生进行观察之后了事.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倡导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知识.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之外,对于一些便于操作的实验,要让学生亲自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领的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不应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也不应该照搬课本.例如:在进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的探究: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然后向试管中滴入水,接着立即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当中,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2.用胶头滴管吸取上述反应产生的溶液少量,把溶液滴入装有4毫升水以及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当中,观察会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在课堂上都积极操作并动脑思考,思维更加活跃,并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懂得如何去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观察实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的现象.所以,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问题或现象,更好地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了解关于问题的内容,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印像.例如,镁条在燃烧的时候,如果没有目的的观察,一般只会注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而不会注意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学生在忽略了这个现象的时候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又如,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来观察化学实验:(1)铁丝在燃烧的时候有没有火焰出现;(2)生成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怎么样;(3)铁丝在燃烧的时候为什么要弄成螺旋状;(4)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对于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者沙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实验.例如,讲过第一章第一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后,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家庭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体积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回家后,大部分同学会用茶杯代替钟罩,用小盆代替水槽,用小蜡烛代替红鳞,反复进行实验.实验成功了,总结出操作的要领:实验不成果,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即使是同一个实验,同学们根据选用器材的不同,设计出的法案也不尽相同,通过实验,比较出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必然蕴涵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然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五、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转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有力工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替代一些费时或有毒有害的实验、模拟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模拟化学实验错误操作后果、模拟实验设计、模拟化工生产过程等.对于一些可见度不是很强的试管实验,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在演示实验后,播放模拟实验的Flash课件,以放大实验现象,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教材是安排一个演示实验:绿豆大小的钠、钾分别与水反应.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钾比钠活泼.教材再提供实验事实:铷、铯与水的反应比钾与水的反应还要剧烈,它们遇水立即燃烧,甚至爆炸.最后,得出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演示铷、铯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是很危险的,也很难进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铷、铯与水的反应视频资料.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的实验现象,形象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干巴巴的文字所无法达到的,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总结

总之,实验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的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的过程.只有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上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作者:张和春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

第九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探究与实践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理论知识都是从生活实际中提取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割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以往,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主要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描述进行实验,基本上都能够完成实验过程。但是很显然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主动对实验过程和操作进行操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引入生活实例丰富实验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自主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实验教学。该单元涉及到“氯气的性质”等内容,教师不妨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氯气的泄露会给人类带来危险,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来水的消毒处理通常会使用氯气进行?”从常见的生活实例出发,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氯气性质进行思考。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就会涉及相关实验对氯气性质进行探究,这样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把握实验原理。以往,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自己进行实验,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把握实验原理。学生只有主动观察实验内容,才能够有效提高化学探究能力。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专题2“物质性质的探究”中第一单元“乙醇和苯酚的性质”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该单元涉及到对苯、乙烯、甲苯这三种液体的鉴别方法,教师可以以此为例进行实验教学。当然,有很多方式都可以鉴别三种液体。教师先让溴分别和这三种液体进行作用,然后让学生观察三种液体的变化。当然,学生在实验中很快就发现了鉴别方式,就是利用褪色的速度和是否褪色这两重标准进行判断。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利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试验。由于受到上场实验的启发,学生就会将观察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重对化学实验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化学实验教学

要想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教师还应该对实验教学进行合理拓展。通过有效拓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并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拓展,使得学生的知识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较难理解或者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丰富化学实验教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中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对化学实验进行拓展。教师通常会让乙烯和溴水进行实验,使学生理解乙烯的性质。事实上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争议。教师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乙烯能否让溴水褪色?你还有其他的方式检验乙烯?”教师对实验进行拓展,使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并验证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化学教学。首先,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化学实验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化学实验教学。

作者:房春娥 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

第十篇:高中化学实验课创新教学探究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化学课程中的规律、定律、原理,大部分都是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或得出结论的,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相当比重。同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高中光化学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坚决摒弃“重讲课、轻实验”的思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力争通过创新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一般由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等几个阶段组成,需要结合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创新,并融会贯通起来就能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对于实验课或与实验结合较多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时可采用阅读实验教学模式,即首先让学生通读并了解课程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其探究欲望;其次通过观察教师或亲手做实验,解决发现的问题;第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探究课程内容,做到透彻理解;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力争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作为串联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线,使得学生充分的参与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感知、操作、思考课程内容,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好契合了现代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要求。如何尽可能大限度的发挥实验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要作用,教师可依据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能引入化学实验的知识点一定要引入,二是创新实验课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注重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四是实验设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发散思维。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创新最终要通过具体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来最终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设计化学实验、创新实验方法以验证结论的能力,可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课程实际选用以下几种手段:

1.引入和利用学生常见和熟悉的物品,开发简单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实验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装置,并通过一定的操作来实现所要体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帮助学生在观察到化学实验实施的基础上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理论。虽然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都会有规定的仪器设备和流程化的严谨操作方法,能很好确保实验效果和目标,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实验对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并无太大帮助。如果教师能够开发和引入“特色”实验仪器,特别是学生熟悉和常见的,哪怕只是部分替代规定仪器,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原电池和电解池实验中,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中的碳棒来替代石墨电极,用废弃的大小适宜透明塑料盒替代做电解槽的U形管或小烧杯。取出电池碳棒的过程中,还可以捎带帮助学生了解电池的结构以及其碳棒材质,透明塑料盒也更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因此,只是几个实验仪器组成部件的巧妙替代,就使得“高冷”的化学实验变得“亲民接地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2.教师要亲身示范并引导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方法进行合理改进,以更高效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方法是依据实验目的,运用仪器、设备、装置等,获得化学科学事实,以探究化学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实现一个化学实验目的的化学实验方法应该说不止一种,而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但还需要不断强化和培养,千篇一律的实验方法显然于锻炼学生的此种素质没有太大帮助,因此教师要擅长改进实验方法,发挥出示范和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拓宽思路、锻炼实验技能,同时藉此逐步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铁跟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是用一根试管,底部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其旁边放置铁粉,然后用酒精灯先后加热湿棉花团和铁粉,观察其反应。此实验方法具有操作复杂,试管极易损坏,所需时间长、成功率低等不足。分析可知,提高实验成功率的关键是获取稳定的水蒸气流,而这通过加热硫酸铜晶体粉末即可解决。因此,可用硫酸铜代替湿棉花团作为水蒸气的产生源,并根据这一思路对实验方法甚至实验器材进行改进。教师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时,要充分考虑能实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易获得、操作更为简便、成功率高、化学现象更易观察等原则,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也要参与到试验方法的设计和改进过程中来。

3.将探究学习方法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培养并不断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兴趣、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观察、讨论、辩论、分析等,当然也必须包括实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具体操作、解决疑问、分析结论等阶段,均可与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例如在学习有盐桥的锌铜原电池装置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能否用金属导线替代盐桥?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之后做用金属导线替代盐桥的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和结果与自己之前得出的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这种师生共同参与、高度互动的探究性实验课教学方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在意料之中。

作者:陈唯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