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审美因素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审美因素研究

【摘要】英语审美教育既是高等院校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规律的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应从审美环境,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教育的评价机制等各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探索契合本校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的审美教育模式,以此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英语;审美教育

一、英语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的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由此可见,英语的工具性固然是重要的,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方案中,并不是首位的。美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智育的手段。英语审美教学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英语审美教学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死记硬背式的传统教学缺乏实用性,与生活和实践脱节,而把审美因素融入课堂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审美教学的直观性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功利式的认识,全面本质地把握英语学习内容。蔡元培先生就此指出:“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教育”。

二、英语语言的美学价值

英语的发音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语言的音乐美,是由词音的长短,词调的低昂,词韵的回环,音流的顿挫,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以重读音节为例,它在单词和句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起到强调作用,还使句子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高低起伏的音律感。重读的部分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标准的语音语调能充分体现英语本身的韵律美。在鼓励学生准确阅读教材内容时,还可以引导他们变换练习同一个句子的重读音节,体会意思的变化。又比如,与汉语成语类似的英语成对词巧妙运用了头韵,尾韵和重复,产生有规律的和谐音韵。英语的结构具有和谐的形式美。首先,英文字母本身就有着美的因素,大写字母显得工整庄重,小写字母则圆润娟秀,在书写英文词汇时,每个字母都自然地首尾相连,形成流畅优美的篇章。英语句子常由主、谓、宾、定、状等成份构成,名词的性与数,动词的时态变化,语态的变化统一等都使句子具有整体性,从而呈现和谐统一美。从英语的词汇和篇章中,也不难发现一些美的因素,主从复合句的比例美,固定短语的简洁美等。每个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环环相扣,使整个英语体系成为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卷。

三、英语审美教育模式的探索

英语审美教育是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发展学生的英语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们要在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和美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的支撑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和规律进行再思考,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美的渗透。其中“美”包括了英语的语言美和文学美。英语语言的美体现在形式上(音律节奏,语音语调,句型结构,修辞手法);英语文学的美体现在内容上,教师可以运用文学理论和方法剖析文本的风格,意境,内涵,外延等特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英语教师要通过探索审美模式的英语教育,冲破英语教学知识论和工具论的束缚,摆脱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英语教师需针对艺术类高等院校的特点构建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育体系,以适应大英教改和一专多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为审美模式的大学英语教育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争取早日把传统的语言学习模式发展为视听的享受和思想文化的拓展。

四、艺术类院校的英语审美教育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也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甚至有的教师都抱着一种功利式的教学思想,为了期末成绩或考级而学习。“功利主义”和“无效教学”等倾向弊端重重;这种应试英语教育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著名语言学家Noam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指出,语言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系统。可见语言习得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模式,而是创造性地转化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纳入文化审美因素能积极作用于大学英语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英语学科本身的美学特质,并引导学生去体验美和创造美;既要摆脱过度强调语法规则和应用的“填鸭式”教学,也要避免由于矫枉过正,片面追求美育理念的“纯欣赏”式英语课堂(如电影欣赏课,歌词赏析课);在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针对艺术类院校的具体特点建立相应的英语审美教育方法和策略,并逐步形成新的评测机制。在艺术类院校公共英语中展开的美育探索,有利于学生升华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现阶段功利式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也为英语语言教育与艺术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此外,审美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及创造力。而这些尤其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武占坤.词汇[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刘蓉.浅析汉语成语和英语成对词形式的和谐美[J].青海师专学报,2006

[4]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向萌 孙燕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