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满意度调查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满意度调查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一所财经类院校本科生对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的满意度。多数学生对这种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模块化课程设置表示认可,多数学生对授课老师满意度较高,更喜欢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并支持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

目前各高校之间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差异较大。一方面,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后续课程设置,把多元化的后续课程纳入到必修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一些普通高校在后续课程设置上存在系统性差、课程定位不明确、教学模式单一、师资缺乏、学习断层等系列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郑大湖,2005;陶瑞,2010;郑曼怀,2012)。对四级后续课程的开设,有的研究者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操作模式(杨治中,1999;朱万忠,韩萍2002等);有的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了后续课程的设置、管理、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情况(张玲、胡金环,2001;黄兵,2009等);还有一些学者调查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实际需求,进而对课程设置等提出建议(张海瑛、孙凤薇,2007;吕鸣,2012;蔡基刚,2012;蒋艳、马武林,2013;符雪青,2014等)。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如何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多元化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应该如何合理设置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展开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聚焦一所“211”重点财经类院校,研究对象为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目前四级后续课程的满意度和评价,从而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提供依据。416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接受了调查,学生专业涵盖了金融、会计、税务、经济、保险、管理等,具有一定的专业代表性,有助于我们综合了解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情况。问卷在课堂上完成,保证了回收率。根据课程设置,这些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统一必修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大学二年级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四级后续课程,课程性质依然是必修课。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选课情况和选课原则。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22.7%的学生选择了与英语技能有关的课程(如英语翻译、英语演讲),49.9%选择了ESP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学术英语),27.4%的同学选择了文化类课程(如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历史与文化等)。就选课原则而言,课程难易度、老师给分高低以及自己的兴趣及今后发展需求都是学生选课的考虑因素。个人兴趣、自己能力的提升和就业需求这三个因素排在前三位。超过90%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提升和自己的兴趣是最重要的选课原则。相比而言,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课程难易度、老师给分高低这两个因素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更注重课程学习对自己长远发展的影响,但仍然会考虑诸如师给分高低这样比较现实的因素。对英语水平的评价。经过后续课程的学习,认为自己英语水平有所提高的比率达到65.1%,但这其中87%的同学认为提高并不是很显著。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这五项技能的掌握表示满意的比率从高往低分别是阅读(53.60%)、听力(50.96%)、口语(42.79%)、写作(40.15%)、翻译(37.74%)。整体说来,输出性技能的掌握程度要低于输入性技能。对课程的满意度。对四级后续课程整体表示满意的达到51.9%,表示不满意的仅占5.5%,约有42.8%的学生表示一般。对比之前我们的调查,近三年来,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教学表示满意的分别是26.1%、48.8%和51.92%,呈明显上升趋势。学生的满意度与课程设置情况直接相关。之前我们四级后续课程设置非常单一,仅有英美社会与文化这一门课程。后来增加了学术英语课程,但由授课老师根据自己专业背景和兴趣等选择上哪一种课,学生并无选择的机会,开设时间只有第四学期一个学期。学生所上课程与自己兴趣并不契合,不能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从2014年起,我们对后续课程进行了改革,首先改革了上课模式,完全变成学生自主选课(英语课仍然是必修课)。其次增加了开课门类,共开设了三个类别的后续课程(如下图所示),学生从大二第三学期开始就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课(基础较差的一级起点学生则仍然是第四学期上后续课程)。随着后续课程开课种类的增多,学生自主选择范围增大,满意度随之上升。对于这种可以选择的模块化课程设置,学生认可度非常高。与大一的基础英语课相比,约64.4%表示更喜欢后续课程,表示不喜欢的仅有12.7%。对于“从大学一年级就可以开设这种可选择的、不同类型的英语课程”,约61.5%学生表示支持。但值得思考的是,约19%的学生持反对意见,20.2%的同学态度不明确。因此是否取消基础英语课程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分级教学、分模块课程是满足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法。笔者赞成把基础英语作为一个课程模块,以满足部分基础较差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级别学生需求开设多元化课程。就开课种类而言,不到一半(45.2%)的同学表示对目前所开课程类型满意。很多学生表示由于种种原因,并没能选上自己喜欢的课程。他们希望增加选课的种类,真正实现按照需求来上课。对教师的满意度和对授课形式的看法。我们调查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76.4%的学生对教授四级后续课程的教师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由此可见,教师授课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肯定。就学生喜欢的课堂授课方式,相比而言,案例分析(67.06%)、音视频播放(63.23%)最受欢迎,其次是课堂讨论(51.45%),这说明学生更喜欢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授课形式,重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结合。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也得到部分学生的认可(48.8%),48.08%的学生支持教师为主导的讲解,原因之一可能是后续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理解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传统的师生问答(43.75%)、教材配套课件播放(40.87%)并不太受欢迎,支持率偏低。支持率排在最后的是需要学生产出的课堂演示(40.62%)和书面报告(23.55%)。口头演示是教师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经常使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很多学生认为有的小组课堂口头演示质量不高、全班参与性差、教师的反馈有限等因素使得他们的积极性下降。由于平时专业课压力大,精力有限,他们表示不愿意花过多时间做书面英语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大学英语的实际课堂教学形式与学生期望的形式之间经常会存在差距。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活泼的课堂形式,而不能忽略学生需求。就评估形式而言,目前各门后续课程都采取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调查了学生对这种评估方式的看法。除了期末考试(49.52%),学生认为平时测验(38.22%)和作业(55.29%)这些形成性评价形式也很重要,支持作业作为评价形式的比率甚至最高。就评价者而言,相比学生的互评(27.65%),教师评价(56.25%)更被认可。

三、结语

简而言之,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这种可以选择的、模块化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认可度高。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科学规划,单一的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相差甚远。根据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后续课程的设置应该兼顾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合理开设通用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兼顾到不同学生的程度和课程的连续性。后续课程的建设应该紧密结合学生需求,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目前的课程设置存在“课型分类趋同、内容单一”等问题(祝珣,2015),虽然从名称或形式上看很多样,但实质内容单一。后续课程的开设应该充分了解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密切结合学校的战略目标定位,开设出具有校本特色、真正受学生欢迎的、丰富多样的后续课程。

作者:郭娟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2]符雪青.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的调查研究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4(156):74-78.

[3]黄兵.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1):264-267.

[4]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学生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7):64-75.

[5]刘艳梅,朱慧敏.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以省属财经类高校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3(3):69-77.

[6]吕鸣.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J].海外英语,2012(4):47-49.

[7]陶瑞.大学英语后续教学需求分析与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77-80.

[8]张海瑛,孙凤薇.河北省高校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现状调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137-139.

[9]张玲,胡金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现状调查[J].外语界,2001(6):13-18.

[10]郑大湖.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续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报,2005(5):61-64.

[11]郑曼怀.基于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报,2013(7):67-71.

[12]祝珣.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7-102.

[13]朱万忠,韩萍.加强专业英语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提高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质量[J].外语界,2002(4):4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