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0篇)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一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1982年Kemmis和McTaggart提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就是教育行动研究。它指教师聚焦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并加以课堂实践,经过系统的观察、分析、反思、总结,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个循环链。它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促进教师英语专业发展。

二、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任务为纽带,应用为目的,强调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它将课堂学习和社会活动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夏纪梅(2001)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竞争技能等综合能力。

三、教师行动研究在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聚焦问题,找到研究方向。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各高校逐步削减大学英语课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所在高校把英语124学时的课程削减至64学时,取消听说课课型,把听说课内容填补到英语综合课中,并增设网络自主学习课程。

2.以“听说内容”为例,制定并实施行动研究方案。

在笔者的综合课课堂上,听说内容只占1学时,无疑弱化了学生在听说能力的训练。所以笔者按照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任务前(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任务后(Post-task)——设计新的任务进行行动研究。

(1)任务前(Pre-task):

在课前笔者根据每单元听说内容录制教学“微”视频。在视频中讲解口语单词、句型,提供对话范例,插入相关英文影视素材,上传互动群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下载、在线观看,对学生进行前期的语言输入。

(2)任务环(Taskcycle):

以往的听说训练“任务环”设计大多是学生分角色,按照课程内容,分组在课堂上演示。但受到学生人数、声音干扰等因素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的听说操练效果。笔者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行动探索,逐步调整任务内容。第一学期:以学生能够完成简单对话为任务目的,在每集视频里都留下一个对话“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撰写对话内容,设定角色,在校园里用手机拍摄对话视频然后传到校园网络平台,师生对各组作品互相点赞、评价。教师在课下总结、记录对话视频中的出现的语言错误,在课上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语言纠错服务。调动了学生参与口语任务的积极性,学生反复操练了口语对话,提高了口语水平。第二学期:任务难度加大,除了正常的口语对话操练外,在期末增设“团队口语视频PK”任务环节。任务主题设定为童话故事英语表演,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语言难度各异的剧本、影音素材,同学按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故事脚本,进行改编,运用道具或真人出演来完成这次口语任务,作品传到优酷视频网,不再局限校园网络。第三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表述能力。因授课对象均为师范生,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所以本学期的口语任务设定为“一堂英语课”。学生自行选择一本幼儿英语教材,学生分饰教师与学生角色,在真实的模拟课堂下,全英表述完成一节英语课。本次口语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是最困难的一次挑战。从英文教案的撰写,到互动教学环节的设定,课堂道具的制作,现实课堂的模拟,都需要教师细心的指导。笔者从教师专业角度为学生搜集资料,组织观摩优秀教师录像,修改学生教案。从情感上,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其克服过程中出现的胆怯心理,最终顺利完成课堂录制。本次任务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阶段,学生们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流利的用英语表达观点,叙述问题。

(3)任务后(Post-task):

在任务难度逐渐递增的行动过程中,每次任务结束后笔者都做了问卷调查,并让学生反思写下自己的任务感受。通过问卷,教师能更充分了解学生对任务形式、任务内容,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偏好,为下一步制定任务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3.评价教学成效,进行教学反思。

经过三个学期的任务型课程实践,获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而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无论学生的英语基础是什么,只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学生们会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递着,同时也是教学理念的研究者、实践者。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问题,提出构想,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步研究分析问题,反思实践,这是一个往复循环的学习链,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研究手段,指明了方向。

作者:武晓璐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渗透

一、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文化意识是指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关系,是对文化现象的深层次理解,也是根据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实现自我表达的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与外国人士交流,体现我国大学生的良好素质,减少其中的文化阻碍。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强调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但是如果学生不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等,可能造成沟通障碍,甚至引发误解与尴尬,这就阻碍了正常的交流。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中,大学生作为我国年轻力量的代表,如果缺乏基本的跨文化知识,就很难使用流利的英语与他人交流;由于地域的差别带来了文化的差别,如果在使用英语时仍然固守我国母语的习惯,显然具有诸多不适应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担负起培养英语人才的重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跨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跨文化知识的重视,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时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1.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跨文化教育

学生加强对跨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视,在英语交流中自觉运用跨文化知识,才是实现英语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跨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学习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多参加英语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真实的对话情境,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文化归属感,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完全排斥外国文化,而是在适当的场合正确运用文化知识。再有,让学生通过掌握跨文化知识,对外宣传中外文化,承担文化传播的重任;让学生意识到,通过了解跨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与世界沟通,实现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挖掘适合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思维、人文、地理、历史、社会等,教师授课要注意选择内容,促进跨文化教育的进行。一般选择的跨文化教育内容要具有实践性特征,围绕语言信息、语言概念等进行,体现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系统性及实用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外国文化产生兴趣,并且将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形成科学的认知观与价值观。另外,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还可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关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并且从英语词汇、文体、语用等多方面进行文化渗透,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深刻体会异国文化,更利于理解和应用;为了更好体现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纳入一些时评性文章、国际政论等,让学生了解当前经济环境、国际发展环境及政治环境,真正融入国际社会,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自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端正学习态度,以客观、平等、尊重的心态面对世界。

3.运用多样化的跨文化教育方法

想要保证跨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接受新知识能力均有所不同,在跨文化教育中也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特征等选择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外国文化,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确保课堂学习效果。另外,考虑到大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征,包括他们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点等,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和选择教学方法,确保跨文化教育渗透的实效性。例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考虑多应用“认知派”教学方法,该种方法具体包括翻译法、对比法及认知法等,该种方法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让学生在关注母语的基础上获得外国文化知识,把握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认知派”教学方法中也可适当融入“联结派”教学方法,奠定在经验主义哲学观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口头锻炼、知识实际运用等,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通过反复性的模拟训练,最终起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三、总结

总之,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要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知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快教学改革,在课堂中挖掘跨文化教育的内容,把握教育时机,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刘珊珊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听力训练必要性探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听力训练的应然状态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听力要求三层次

国家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听力要求分为三层次:低层:能听懂英语授课、日常英语谈话、一般性题材的讲座和语速较慢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会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中层:能听懂英语谈话、讲座和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高层: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实用性”和“兴趣性”教学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内容和目的应着重其交际性、互动性和实用性,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校软硬件设施和资源,教学内容注重生活化,教学目的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听懂英语的能力,并主动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教学过程和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创设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听力训练的实然状态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测验性”教学

听力课堂上,听力教师往往在讲台上点鼠标,学生在下面做题,语音材料播完后,教师提问对答案。于是听力课成了“测验课”,学生在听完后从四个选项中划钩打叉,做出判断和选择。这种听力教学常常只是学生被动的回答或解决纸质试卷问题或任务的机械重复。教师注重的是听力结果而不是听力本身。这种现行教学过程的性质受到教学评价方式的决定性影响。评价学生听力成绩的高低主要方式是纸质化试卷考试,因此许多大学生表现被动,以不挂科为目标,学习效率、兴趣低下,而常常英语也会成为许多大学生成绩当中的一块短板。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专门化”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综合语言教学科目,它和英语的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单纯靠“听”来提高英语水平往往很难。现行的听力教学大多是一门单独授课课程。听力课上,学生表现的只是单向的信息接收过程,缺少信息输出释放过程,使得听力与其他说、读、写环节割裂,这不符合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短时性”教学

,学习语言的环境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特别重要。然而,多数大学生仅仅主要依靠课堂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学生没有养成在课后坚持听英语的好习惯,缺乏语言环境,不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所以,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后,学生又恢复了先前的汉语式思维,

三、大学英语教学听力训练的必要性

(一)强化听力训练是正确处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的矛盾的必然路径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本应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然而现实是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英语成绩下滑,啃得是中学时代英语水平老本,学习英语很被动,这些占据相当大比重的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很少有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听不懂英语,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氛围冷清的厌倦。主客观原因的综合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的矛盾激化,解决该矛盾的必然路径是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强化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中学阶段英语水平进一步前进和升华的具体表现,听懂一门外语会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英语听力水平较高能帮助大学生从发达的欧美国家的影视文化中获取这些国家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历史知识等,获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世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由分数向能力转化

中学时代,学生英语表现高分低能,会读会写不会听和说,上大学后,非英语专业学生分数下降,听说能力更是直线下滑,强化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让学生英语水平由分数向能力转化,有卷面化向生活化,实用性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四、结语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是吸收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听力课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听力课教学的质和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语言知识接收、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及实际能力培养水平的高低。为了正确处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之间的矛盾,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由分数向能力转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听力训练策略,强化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势在必行。

作者:欧阳娟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初探

一、背景

2014年,国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此举被许多教育界人士视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时代正悄然来临”。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为本,其培养目标有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然而,许多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解往往忽略人文教育的作用,导致学生极易把作为人文精神传播的载体——大学英语,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工夫”。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近期,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指南将大学英语的“人文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人文和技术好比是人的两条腿,离开了哪一条人都是不均衡的。人文和技术并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蕴含于人文社会科学中,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怀,以“人”为本,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理想、人格以及道德情操的追求。人主义教育观强调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特别关注人的智力和情感发展。将人文主义教育观应用于外语教育的始作俑者是莫斯考威兹(GertrudeMoskowitz)认为,人文主义教育一定要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知融于他正在学习的目的语中,强调教育目的是彰显每个人的独特之处,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充分发挥人的最大潜能。新时代应用型大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应当具备完整高尚的人格、积极的人生追求、坚毅的品质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心灵”积淀。

三、应用型高校人文素养缺失现状

1.社会环境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增长,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然而,当前我国人文精神的现状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现象: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精神文化世俗化,人文知识匮乏,人文修养浅薄,人生追求低俗,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异化。造成应用型高校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偏向功利化,将学习目标放在涉及到毕业和就业的专业课程,不重视人文教育类课程,出勤率低;只注重做事,轻视做人,注重个人进步,轻视团队合作,人文社会环境恶化,学生无法再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人文教育的洗礼与感化。但是无论现在如何变化,只有具备积极的进取心、远大的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才是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走向,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依然是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浸泽。

2.学校教育理念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忽视。

随着众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以及就业压大的不断增加,促使应用型高校倚重于职业性和操作性,技能至上,岗位唯尚,忽视了学生的人格素养、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忘却了“大学”的内在逻辑,忽视了博雅通识是“大学之道”。

3.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欠缺。

除了社会的影响和学校培养理念对人文教育的缺失,应用型高校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人文素养淡化,加之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使很多理科学生从高中对文、史、哲的基本事实缺乏了解,没有国内外经典著作的有效引导,没有系统的阅读规划习惯,对国内外的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不了解;知识结构封闭、单一;在个人理想和对大学长期规划方面,意识模糊,缺乏的社会责任感,突出地表现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注与思考,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环境保护责任感缺失,缺乏感恩的心等等。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伦理学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此,应用型高校学生应该平衡自己的知识结构,认识到基础性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通过人文知识中蕴含的无形精神力量滋润个人的人格、理想道德、价值观的不断完善。

四、大学英语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大学英语是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课之一,既是人文内涵丰富的语言学科,也是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是以语言特征为基础,全面培育人的最基础的社会生存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同时,通过外语教育的力量展现,培养受教育者的社会所需要的同他人交往、交流的对话能力、讨论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表述能力、文化传承能力。通过中西语言文化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省意识、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和探究精神等能力;注重中西道德价值观的整合与互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社会调查等外语课外延伸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在对待西方道德问题上,应避免采取非此即彼的极端态度,要正确地分析、学习、借鉴、吸收和利用,使大学英语教育真正做到“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个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作者:曾薇薇 单位: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

第五篇:大学英语教学体系ESP课程设计

一、引言

从2014年起,国家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作为了“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地方院校纷纷向技应用术型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其实是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化的英语课程就必不可少。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迫切的需要既精通专业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对外语能力的要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学生学习外语也表现出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使得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建构也成为当前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鹿林院长在“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题会第二次会议”提到试点学院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时说“课程体系不是课程的简单累计,而是要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和优化组合。”可见,跨学科的课程设计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ESP课程设计背景

1.学生的英语水平现状。

我校本科专业学生必修大学英语课程,第三学期末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从第四学期起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或ESP课程。其实本科生应该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是全国招生的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因为英语基础薄弱,经过三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仍然无法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没有做好学习专业英语学习的准备,几乎不具备通过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那么侧重语言学习的ESP的英语在设计时,就要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专业课程来调整学习时长和难度。

2.教师的构成情况。

ESP教师应该是具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并熟悉英语课程教学规律,还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然而,当今高校这类教师资源是非常稀有的。多数ESP教师是由大学英语教师通过专业进修转型的,其中部分教师有留学经历。教师在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选择比较容易转型的专业,像“经管类”的专业,而很少有人会挑战难度较大的“工程类”专业,因此也出现了转型专业扎推现象。因此,在ESP设计时,要明确ESP课程是以语言为核心内容的,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确ESP课程中语言和专业的关系,消除顾虑,专心投身ESP教学。

3.管理问题。

在起步阶段,ESP课程的教学难度要远比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ESP的管理者要掌握课程发展方向,掌控教学内容和实施手段,还要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估和评价,还要积极联系各个专业系部,了解专业和职业需求,并以此作为ESP课程发展的导向和目标。因此ESP专门的管理层是不可或缺的。

三、ESP课程设计原则

首先,课程设计要规范。要把英语语言和专业职业有机的结合,仅凭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设计是个严谨治学的过程,必须遵循科学的设计程序,规范的步骤来完成。在设计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调查和研究ESP教学的利弊等各种影响因素,以保证设计顺利完成。其次,分工要明确。课程设计是团队工作,需要教学和管理各层参与者的贡献和合作。通常情况下,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专家和管理者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参与贯穿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专家和管理者也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课程设计建议,监督设计过程,并对课程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估。最后,还要重视设计的实施。设计的问题往往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展现出来,因此课程设计应具有实际操作性,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合职业技术对英语的需求,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一刀切”,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实验,以资源丰富的专业进行试点,严谨有序的实施是课程质量的保障。

四、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ESP课程设计模式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体系中设计ESP课程应该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设计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资源问题一直是ESP教学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起主导作用,对教师资源的分析是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整合现有的教师资源,使教师参与ESP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以研讨的形式提升教师的研究兴趣,提供很多的培训项目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管理者还应注重教学环境,提供很多实践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改善教学的硬件条件,建设资料库,网络资源,或者自主学习中心等。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需求是ESP课程设计需要满足的主要需求。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内容,职业对学生的ESP水平的要求,都是ESP课程设计模式的主体内容。管理者要对跨学科的教师和机构进行管理,协调监督,补充学习资料,提供技术支持。在教学实施后,学生,教师,管理者应共同参与教学评价,发挥教学优势和充分利用有利资源,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补充缺失资源,提升课程质量。

五、结束语

虽然ESP的课程设计可能受到学校环境,学科设置,学生情况,教师结构等因素影响,设计的内容千差万别,但设计的原则和模式是相对统一的。在遵循严谨设计原则的前提下,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设计模式的ESP课程,并注重课程实施过程,ESP的课程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作者:黄玉倩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六篇: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困境与改革探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就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而言,其目标主要是为了使学生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只注重语言知识层面的教学,一味追求过级率,而忽略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学生只了解英语语言知识,而对于专业相关的行业英语知之甚少,其必然影响学生对该行业中国外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导致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及行业技能学习能力受限。

2.教学条件受限。

(1)师资队伍实力有限。

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成立时间短,起点较低等原因,此类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存在高级职称人数偏少,人才培养投入少,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虽然很多院校采取请外聘老师的措施,但是外聘老师普遍存在无归属感,责任意识淡薄,难以管理等问题。

(2)硬件设施受限。

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设施仍然停留在只建一个语音室即可的落后状态,很难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

3.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学院是在高职的基础上升格为本科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单科成绩比起其他老本科院校的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据统计,笔者所在院校的本科学生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最高分在90分以上,而有些学生的单科英语成绩仅仅只有三、四十分,两级分化严重,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比例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这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教材内容繁多。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版本和种类繁多。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本科大学英语学期学时为60学时,即使教材配有光碟,可以使用多媒体,让大学英语课堂图文并茂,音文兼备,但教学内容多,时间紧,老师只好采取只讲几个单元或者点到为止、走马观花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革方向

1.更新教学观念,构建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1)重视英语在培养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中的作用。

未来的高新技术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具备时刻关注、学习本行业中国内外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的能力,而很多新技术均来自国外,因此,英语的学习不能放松,应该加强。

(2)构建以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最突出的特点是培养各行各业中能把知识与能力高度结合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以前那种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早已过时,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走入“应用型”的轨道上来。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学好英语语言知识,还应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也应该进行调整,应该注重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

2.以本校教师为主,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构建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根本保障。建设强大的师资力量,不能仅靠外聘,而要练好“内功”,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高校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在英语教学中敢于创新,有改革精神的实干型专家。通过专家定目标,老教师带新教师,教授带讲师的培养机制,逐步完善和提高师资队伍教学实力。同时,大力培养英语教学方面的双师型人才,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服务。

3.尝试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和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术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学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由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参差不齐,大学英语没有必要搞齐步前进,可以尝试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4.科学选择和使用教材。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据各院校具体情况充分选择和使用教材。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必要按部就班的学完四册教材,可以根据情况只学1-2册,或1-3册国家统编教材,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又可以给学生节约成本,一举两得。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教师编写部分校本教材,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

三、总结

总之,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评价机制,都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的培养方式都亟待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模式是顺应时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英语的教学也应该走到应用型的轨道上来,以培养学生专业领域英语应用能力为改革方向,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

作者:陶春香 李荣妮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第七篇: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点滴谈

一、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具体来说包括了两种,也就是公共英语以及专业英语,这两种英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交流和探讨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大学英语教学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到以专业英语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双语教学当中主要就是通过专业英语为主要媒介来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传递,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能够很好的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但是,现在我国的大学存在着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的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大学当中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之间的衔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两者之间的衔接,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想能够实现大学教学当中专业课程教学以及英语教学双赢的目标,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双语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合

针对双语教学来说,现在的大学当中很多的学生都是能够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必要性的,并且非常赞同自己的学校当中开展双语教学,通常来说学生都是人为双语教学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还能够更好地激发自己对于自己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的兴趣,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现在我国的大学当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前,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是比较低的,不能够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无法完全听懂双语教学的内容。笔者认为,现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经过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无法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与双语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与双语教学的要求不相符合

现在我国的大学当中对于英语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现在的英语教学逐渐的开始向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始建立基于计算机以及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并且也在教学方式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国的英语教学的改革过多的重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的内容没有进行有效的深化,这也就导致了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的改革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现在我国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的重点任然是停留在对学生的基础语言训练进行改革的方向上,完全没有意识到现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双语教学所需求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方法和策略的方向进行重新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之间的衔接。

(三)双语教学的内容学习与英语能力的提高没有同步

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侧重的还是进行语言教学,完全可以说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完全就是不追求与专业知识的相关性以及连贯性,这也就使得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之后仍然不能够在之后的双语教学当中做到英语学习以及专业知识学习的相关性,轻者是专业知识以及英语能力得不到同步的提高,严重的就会直接影响到英语以及专业知识两者的学习效率。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应用专门的机构负责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之间的衔接工作,在短期内更好地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我们完全有必要应用专门的机构来对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进行管理,完善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专门的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知道本校的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按照一定的计划以及步骤进行衔接工作。这个部门的主要的任务就是能够更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教学联系以及交流,定期的将两者的教师召集到一起进行教学的研究,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两者之间的衔接效率,还能够知道大学英语教学有针对性地来配合双语教学的发展。

(二)加强英语教学的师资培训,对知识结构进行全面更新

对于现在的大学双语教师来说,他们不仅仅需要对专业知识精通,还需要有这良好的英语教学知识以及教学能力。在现在的英语双语教学当中,双语教师一般来说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英语教师一般来说都是专业的英语教师,他们对于学科的专业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这也就不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渗透,帮助双语教学打下基础,所以说现在我国最为主要的做法就是针对大学的英语教学进行一定的培训,帮助英语教师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提高英语教师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渗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现在大学当中双语教学的目的,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双赢局面,我们必须要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的衔接。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学当中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有所帮助。

作者:陈奎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篇:大学英语课堂不理想的教学交互活动原因探究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不理想的原因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交互活动能够为课堂教学营造学习氛围,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至今仍不懂得大学英语课堂上交互活动的重要性,实际交互活动名存实亡,没有实际教学意义,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大学教师个人感情因素-不情愿交互。

课堂交互活动包括口头上的和书面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些大学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和认识,认为课堂上的教学交互占用课堂时间,势必会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或是因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课堂管理能力不强的教师往往无法有效掌控课堂程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难免陷入无序混乱的状态,那么,这不仅会阻碍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样地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学英语教师就不情愿,不愿意组织课堂交互活动,或是一味应付了事,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仅仅把学生作为填鸭式教学的目标对象,盲目自大的掌握大学英语课堂。

2.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缺乏信心,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思想较为独立和成熟,世界观逐渐形成,课堂上自我表达的欲望更加强烈,有些教师完全照本宣科,严格按照教学规划执行教学进度,无法全身心的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剥夺了学生自我发挥,自我表达的机会,完全忽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间接地忽视了诸如此类与学生有效互动的大好契机,错失了师生之间交流联系的纽带。

3.大学英语教师误把提问当作是交互。

毋庸置疑,提问是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交互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一种课堂交互方式,有些教师把课堂变成了问答式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需要在有限甚至完全不足的时间内给出答案,学生确实可以进行思考,回答问题,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问题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琢磨,另外,课堂完全执行教师的教学逻辑,表面上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学生只是在单纯的完成教师的指令,自己的思维和创新受到了束缚,溜号现象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学课堂也变得单一枯燥,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丧失应有的学习兴趣,课堂也会变得气氛沉闷,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4.大学生对英语缺乏信心。

作为第二语言,中国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只得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所以英语学习效果往往不那么理想,因此,大学生往往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更是不敢主动与教师,与同学进行课堂交互活动,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伤到自尊心,受到班级同学和教师的嘲笑。

二、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解决措施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以改善交互活动不理想的现状。

1.积极营造良好的交互环境。

教师需要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也给自己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感受一同探索,发现,体验,探寻的乐趣,教师也能寓教于乐,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便多了几分理解与信任,课堂交互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能得以实现。

2.教师需明确大学英语课堂的交互要求。

虽然大学英语课堂多是小班式教学,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必然忽视一些学生。所以,学生若能事先得知教师的交互意图,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形成交互模式,那么,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清晰地说明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计划,策略和教师的要求,同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有利于确定师生之间平等的地位,有效督促课堂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呈现出诸多不理想的状态,主要有大学教师个人感情因素-不情愿交互;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缺乏信心,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误把提问当作是交互;大学生对英语缺乏信心。为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型目标,教师有效改善课堂交互活动的不理想状态变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营造良好的交互环境,明确大学英语课堂的交互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作者:孙光宇 崔莹莹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第九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网络化教学应用研究

一、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模式内涵

1.自主学习与个性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是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摆脱以往“教师少、学生多”、“教师讲、学生听”所带来的局限性。个性学习,就是教与学的特色性和多样性,摆脱以往单纯的书本和黑板教学,通过多媒体超文本的立体式教学和大量先进教学资源在软件平台的共享,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传神,充分体现了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的卓越性能。总的来说,对学习者而言,可以自主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对教师而言,可以实现自主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相结合。

2.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单纯以学生为中心,则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教师和学生与教学过程互动,且师生之间也存在充分的情感互动是健康的教学结构,这正是网络化教学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对学生来讲,学生转变为教学主动获取者和实践者,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师的角色从主导教学转变引导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查监督角色。

3.人人互动与人机互动相结合。

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网络媒体互动特点的缺失。而网络化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协作、互动的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网络媒体互动三种交互性。学生之间能互相交流,也能与老师讨论和请教,再通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巩固提高,学习多种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及网络媒体交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1.英语课程与网络技术整合不良。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应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整合的优势没有明显的体现,一方面是网络的个性化多选择性和课堂运用灵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学课件仅仅是照搬书籍的重新排版,教学过程缺乏网络媒体的创造性,造成英语教学只是升级了技术手段,而忽略互动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是过分强调多媒体网络教学,忽略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感要素,学习过程变得“冷面”;另一方面,网络化英语学习中学生需求和课程内容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中无法涵盖学生外语学习的各个方面。

2.教师角色定位偏差。

在理想的网络化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达到训练交际能力。但从大多高校来看,仍然强调教师的传授者和指导者作用,学生自主性缺失,而且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大部分普通高校仍凸显不出个性化特色。在网络化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自己引导、检查监督、管理的角色,甚至个别教师认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自己的事,没有必要进行指导。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作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载体,很多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无法及时解除疑惑。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网络化英语教学主要部分是学生的自主教学,虽然很多学生对自主学习有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在现实情况中,网络化的学习条件下还是凸显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无法充分正当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英语自主学习的方法运用不当等现象凸显,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平台应用率低,学生自主学习现阶段成果还没有显现。

三、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几点建议

1.继承传统优点,发挥网络媒体技术优势。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时,应继承传统课堂“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助于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态目标的培养”的优点,把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秀因素结合,创造效益最大化。同时优化网络平台建设,发挥网络技术优势。首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学英语教材,不断开发和完善网络课程和网络化外语自主学习平台内容,更新网络技术。其次要整合管理和技术人才,成立一流的网络开发维护研究团队,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完善网络平台的实际功能性,满足不同水平学校网络自主学校要求。

2.采用分级教学,部分应用网络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进行分级教学或能解决问题。一方面采用分级教学。新生入学,要进行英语分级考评,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组织分级学习,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缩短知识的积累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部分应用网络化教学模式,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多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强化自主学习,强调教师指导。而水平层次较低的学生,应仍然回归到传统课堂,强化教师的传授与指导结合作用。

3.转变教师角色,强化自主学习过程引导。

在网络化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指导学生选择适合其的内容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或疑惑,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学习之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效果评价,发挥教师的监督评估者角色,看看学生学习是否有一定效果。

作者:韩国崇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十篇:大学英语教学引入英语新闻探析

一、英语新闻的特点

1.英语新闻的结构特点。

英语新闻也是新闻,不过是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结构方式都是“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新闻中的具体内容基本上都是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做出排列的,最前面的事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每一篇英语新闻都包含着“5W1H”,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以及方式(how).对于一篇新闻来说,一个优秀的导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对于我们之前所提高的五个W做出简要准确的回答。在进行英语新闻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导语的重要性,并把握新闻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侧重点。

2.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

词汇特点。我们都知道,新闻对于其本身就有着一定的要求的,必须要及时迅速,写作简单明确。所以这就要求英语新闻在用词方面必须是开门见上的方式,以最少最准确的词来完整的表达整个事件的意思,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是英语新闻中小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其次是在英语新闻的报道中会经常出现缩写;最后是新闻会使用很多的新型词汇。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也导致新词汇的不断涌现,这在新闻报道中是非常普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语法特点。英语新闻在报道过程中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是现代时态的运用。在英语新闻的报道中,对于现代时态的运用是非常“偏爱”的,不管是在正文的阐述中还是在标题的制定上,很少会用到过去时态,这是为了让人感觉到事件依然在进行,给予受众以新闻真实性的感受;主动语态的大量使用。在英语新闻的报道中,主要使用的语态就是主动语态。当然这并不是说新闻中不能够出现被动语态,只是使用的很少,有时为了对于新闻的主角进行凸显,就会使用被动语态。省略的频繁应用。在对于英语新闻的标题设定的时候,省略的方式会被频繁的应用,目的就是为了使之更加的简短精炼。

二、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选取合适的英语新闻素材。

英语新闻的素材是非常庞大的,如何选取有效的英语资料对于教学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英语新闻素材的时候需要主要:选取的新闻要具有时效性。教师在选取英语新闻素材之前,要首先观察学生对于时事热点的关注,学生们大多都是偏爱什么话题,是体育还是经济,是文化还是民生等等。通过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新闻,能够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新闻素材和知识需要具有必要的联系。新闻素材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从新闻的内容中可以发现有和知识相切合的部分,让学生从新闻资料中学习到课文中的知识,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视野和信息储备。把握所选择的新闻素材的语言难易度。这一点对于吸引学生兴趣方面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说选择的新闻语言比较简单,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什么挑战,对此学生也只会敷衍了事;但是如果语言难度比较大,专业性的生词过多,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非常困难,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在选择英语新闻教学素材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选择具有权威的新闻报道。教师在选择新闻的时候不是从乱七八糟的新闻杂志或者报刊上选择的,而是把握新报报道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比如BBC或者是CCTV9等,一方面新闻的报道具有一定的权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最为纯正的英语,纠正发音和交流过程中的问题。

2.利用英语新闻进行课堂的设计。

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通常可以从语言、视觉以及听觉等方面进行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落实到课堂的具体来看,可以播放一遍或者两遍新闻语音材料,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音频材料对于新闻做出大概意思的总结,然后适当的提出一些其中的细节问题,最后在和学生一起对于问题进行核对。对于不同的新闻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比如让学生跟随播音员进行跟读;在听完一段音频资料后让学生英语对于该段内容做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这种听、说、读甚至是写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锻炼学生敢说敢练,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总结

总而言之,英语的学习是英语的英语而服务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脱离实际而单独存在。对于英语新闻特点的分析是为了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英语新闻的作用。英语新闻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于新闻英语的英语,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出必要的知识补充,让学生认识到更为真实的英语学习和应用,促进学生在语言的知识宽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口语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纪全艳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