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3篇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3篇

第一篇

一、案例式英语口语教学法

案例式英语口语教学同样使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转变。在案例式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治性的学习活动,他们不仅要听,要思考,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英语口语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英语口语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要去探索、去思考,把学习从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品味。

另外,在案例式英语口语教学法中,需要学生围绕一个案例和其他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陈述与辩护自己的观点,评论、发展、支持、批判他人的观点,点醒、启发别人,要学会分享经验。因此,大学英语口语案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高于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它不仅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而且是一种非常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训练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情景化英语口语教学法

情景化英语口语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把英语口语讲授课变为英语口语实践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英语口语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英语口语实践中主动地获取一些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教材的灌输对象,而是对英语口语教材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就是在英语口语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英语口语实践课。教师只是英语口语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上课就像导演拍戏。戏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演员的好坏。学生就是演员,可以在导演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要求英语口语教师绝不能以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英语口语课变成讨论课、演讲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英语口语运用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英语口语教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十分大的贡献,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说,采用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和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实际英语口语教学生涯中摸索出来的几点实用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如有不妥之处谨请同行批评、指正,与此同时,本人也衷心地希望,在今后的英语口语教学生涯中能够有更多的人士参与进来,阐述自己的教学方法。(本文来自于《文学教育》杂志。《文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芳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第二篇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和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口语教学中没有树立正确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求,部分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无法转变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中心角色。在当前的许多高校中,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3P”教学法,即所谓的“Presentation,PracticeandProduction”。比如说,在上以“StudyingAbroad”为主题的口语课时,教师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对谈论话题作简要介绍,陈述自己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看法,然后列举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接着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做教材上的替换练习(SubstitutionDrills)或会话操练(DialoguePractice),剩下的时间让同桌或小组互相阐述自己关于“StudyingAbroad”这个主题的看法,然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从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方法好像很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其实不然。刘润清(吴红云&李守京,2008:序言)曾指出,当前外语教育的研究重点已从“怎么教”转移到“怎么学”,即从研究学习的客体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研究重点的转移,反映出我们对语言本质和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本质认识在不断深化。毕竟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他们才能起作用,外语教育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

“3P”教学法,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依赖了“3P”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在口语教学课上一直采用此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很轻松的一种授课方式,但是,这个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很可能会禁锢教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考虑学生的需要,他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把与授课主题有关的资料(如幻灯片;视频;讲义,教材等)准备好,在一一向学生介绍完主题背景信息后,让学生用相关词汇练习,然后小组讨论,选举代表演讲或回答问题。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在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表达方面可能有所了解,但是要让学生自主并且能够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对该主题发表看法还是会有很大的困难。毕竟,人们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能理解的总比能表达的要多。语言输入量越大,语言输出的能力越强。单靠在课堂上句型,表达的练习以及教师对背景知识的介绍学习,是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口语学习技巧的。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会认为老师会帮他们准备好所有资料,自己无需事前准备,主动的去获取信息。在发言讨论的时候,很多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同学会抱有侥幸心理,觉得老师不会提问道自己,总是把难得的锻炼机会“让”给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这在无形中就会减少了自己的锻炼机会,而且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的形式也不容易让教师察觉其中的弊端。

1.2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和语言交际环境的缺乏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和语言交际环境的缺乏也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都受到中国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授课制和应试教育的禁锢,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习惯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性教学方法,他们普遍都认为“听老师讲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而且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学生普遍含蓄,好面子,觉得在课堂上太过积极讲英语是一种张扬的表现,同时也会担心自己因为讲错了或讲得不好而丢失颜面。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更愿意听老师教授语言知识,而不希望站起来在课堂上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不愿意主动开口说英语,甚至滋生抵触或逃避的心理。除此之外,语言交际环境的缺乏也是英语口语教学中面临的难题。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可供语言大量输入和输出的语言环境。我国外语学习主要依赖课堂教学,每周有限的课时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或输出的机会。此外,“高校扩招使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大学英语授课教师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不少高校只好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这种教学环境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当前大学口语教学的弊端提出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口语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对口语教学的忽视,口语教师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没有树立正确教学理念,学生课堂沉默,缺少互动交流,口语学习动机不明显等。加大口语课程设置比重和提高口语教师水平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影响口语教学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对“教”与“学”角色的模糊不清,因为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缺乏真实语言学习语境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口语水平很大程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理念或方法的不正确很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相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不利于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因此,提高当前大学口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为实现“教”与“学”角色转变。

2.1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转变教师角色有学者曾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进行调查,发现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70%的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外语学习方法”和“培养外语能力”,这表明不少教师懂得应该如何做,但实际上却没有这样做。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将“语言讲解者”的角色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语言的示范者”,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始终围绕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任务设计,(比如,满足学生口语学习乐趣的需要,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集体归属感的需要等等。)真正实现外语口语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情感焦虑因素,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2培养学生自主口语学习能力

从被动变为主动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英语口课堂上更习惯于多听老师讲,自己尽量保持沉默的习惯,在课后如果老师没有额外安排任务,也很少主动学习口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尽最大能力帮助学生摈弃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口语学习能力。然而,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口语学习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刘忠(2004)指出“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教育学生树立学习动机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动机由潜在状态变为激活状态,两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起着很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理想的外语自我”,即对未来精通英语的美好憧憬,进而激发外语学习的强烈动机,将社会教育要求转变为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学好英语口语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还能让自己成为语言沟通的纽带,加强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而能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当前,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社会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不少面试中,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评判标准。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2.3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语境营造快乐的语言学习氛围

2.3.1实现“多感官”交互式教学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的是“听说”结合教学法,但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缺乏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更需要给予学生“多感官”刺激,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多感官”交互式教学就是实现“听说读写”的交互训练,加强对学习者多感官刺激。从而达到提升语言水平的目的。“本族语人创作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反映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习俗,能为外语学习者提供间接且真实的语境,在缺少本族语人提供直接语境的情况下,宜充分利用间接语境学习外语”。教师外语口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比如说,在教授“StudyingAbroad”这个话题,可以播放一些能够体现话题现象的真实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后,鼓励并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想和看法,营造一种和谐,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思想的快乐。课后,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扩展的学习资料或额外学习途径,在学生对该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或随感,让他们在阅读课外资料和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用理性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问题,从而达到以写促学,促进口语表达的目的,因为只有深入的理性思考,才能将知识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很多时候不是学生表达不出来,而是脑中缺少要表达的东西。

2.3.2构想第二课堂创设外语学习语境

最佳外语学习语境是在语境中与本族语人互动课堂环境里学习,课堂中的情景很少渗入到外语学习当中,即使渗入了,变化也很单调。众所周知,中国的英语口语教学主要在课堂里进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让学生得到大量的口语操练,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英语口语学习的第二课堂,如开辟英语角,定期邀请英语本族语留学生参加英语沙龙,开办圣诞晚会,英语学习俱乐部,英语影视爱好者俱乐部等。然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英语学习者应和外语水平高于自己的人互动协同,外语水平才会有较快的提升,如果总是和口语水平低于自己或不相上下的人进行交流,则很难达到提升口语水平的目的。此外,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自己平时的努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课堂内外的口语学习展开指导:

①加强发音练习反复模仿地道英语口音

王初明(2004)通过调查研究验证了其提出的“外语语音学习假设”,他认为虽然语音只是外语学习的一小部分,但语音掌握的好坏会影响学习者对自己整个外语学习能力的评价(即外语学习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外语学习成绩。可见,在口语学习过程中万万不能忽视语音操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只有打好语音基本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起长久的外语学习信心。

②自己对自己说话

鼓励学生“自言自语”,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只要找一个清静的角落,随便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用英文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尽量回想并用上最新学习到的短语,句型结构等新的知识。

③自己复述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把自己设想为英语口语教师,在课程结束之时为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换位学习方法不但能锻炼学生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④同伴相互操练并互评

教师经常鼓励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宿舍用英语交流,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因为大多数人觉得没有说英语的氛围。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与自己的知心朋友交谈时,尝试着用英语来说,即便出错也不要紧,双方还可以互相监督,指出对方的不足,这种练习的好处是能够让学习者发现口语表达的不足,因为如果在轻松交谈的情况下会犯很多错误,那在课堂发言,演讲或是面试等正式场合下就更难避免了,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通过相互监督发现自我错误,从而激励自身学习的过程。(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些主要缺陷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毕竟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进的过程。社会在进步,教学环境在改变,这就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更应该学会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正如古语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除了告诉学生“学什么”,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学”,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知识本身,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知识实现学习者的全人发展。笔者坚信,随着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也会逐步的完善,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感到学习英语口语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aseasyandrelaxingasdoingyoga”,我们的英语教育才能算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邢琼月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第三篇

一、听与说相结合

听与说,或者扩展一下,视听与说,是最为直接、最为便捷的语言训练方式。语言的口头交流本来就包含听与说两个环节,而且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目前的教科书也多数是把听说或者视听说放在一起进行训练。用听力辅助或者带动口语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就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方法:

1.复述法(Retelling)

就是在听一篇材料时,将一些关键信息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复述。通常可以让学生反复多次听材料,之后,在记录要点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自己补充必要的信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基本完成详尽的口头复原材料的内容,同时兼顾语法的准确和句子的完整。

2.问答法(Q&A)

这个方法目前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最为频繁,即听过材料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整合所接收信息,然后用英语回答问题,这些问题包含细节问题、概括问题和引申问题。同时,教师提问的环节可以设置在两个时段:一是在收听之前,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有所准备去听;二是在收听后,这一点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尽可能全面掌握所有信息,胸有成竹,才能准确回答教师的问题。

3.对话法(Pairworkorgroupwork)

这个方法也是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话题或者情景模式,将学生分为两人、三人或者四人一组,让学生自己设计内容、分配角色,然后进行班级展示。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需要倾听其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自己进行口语表达。在这个环节,倾听是交流的前提,既要聆听对方的观点,又要迅速组织自己的表达,形成交流模式。

4.记笔记法(Note-taking)

这是笔者特别推荐的一种方法,也是前几种方法实施的基础。即在听的过程中记下要点,对此也有一些基本要求:首先记笔记要快速,听力里的内容看不见抓不着,只有靠耳朵去听、靠大脑去分析、靠手去记。书写本身其实对于听是一种干扰,但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想要准确掌握信息,口语表达言之有物,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但是一定要快速记录,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可加大输入的信息容量。其次,记笔记要有的放矢,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要奢求万无一失。另外,记笔记要尽量全面,也就是说重要信息不能遗失,这需要学生在听的时候保持良好的专注力。最后,记笔记之后,在进行口头表达之前,要处理信息,连点成线。这是口语表达的基本前提。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观看视频后进行口语表达。记笔记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口语训练环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开口困难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参考文字记录,但是要防止学生一味死扣文本进行朗读,这样就达不到锻炼思维流畅表达的目的。

二、读与说相结合

读和说看起来密切相关,实际上还是有本质区别,读的过程较少涉及逻辑思维的运行,而说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大脑的思维和分析。从根本上来讲,口语能力正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读对于表达是由很多促进作用的,根据读的类型,可以分为朗读和阅读,二者分别对于口语表达有一些影响:

1.朗读对于口语的影响

朗读是指用声带发声的方式呈现一项文字材料。虽然众所周知,朗读有时可以不经过大脑运转,但是对于口语表达来说,依然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首先朗读和口语都借用声带进行发声,因此,朗读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比较熟悉英语对话的语境,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发音。发音是口语的一个重要构成,发音标准与否直接决定表达内容能否有效传达,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能够左右会话的成败。发音的练习一定是通过大声朗读得以进行,学生既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声音,也能以此判断发音是否规范。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表达的信心,让学生不怯场,敢于表达自己。我们知道,情感因素也是口语表达的关键,自信心对于学生用言语交流至关重要。

2.阅读对于口语的影响

这里“阅读”这个说法是与朗读相对应提出的,即学生很熟悉的ReadingComprehension,就是阅读理解。所谓阅读是声带不发声,用视线挪动进行信息输入的方法。阅读训练是大学英语课堂最重视最强化的训练,但是如何将阅读与口头表达进行融合呢?

1)文字阅读促进口头表达的方法:包括概括法(Summa-ry)、提问法(Q&A)、转述法(Paraphrase)、分析法(Analysis)等等。这些方法其实都是读写课教学常用的方法,但是教师在使用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将口语培养作为目的之一,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一定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在这个环节上有一点需要强调,因为配合读写课学习,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的语言进行纠正。通常目前的口语训练比较忌讳对学习者进行频繁的更正和修改,唯恐打击学生的自信,不利于表达。但这个环节有所不同,作为课堂重点,除了进行口语训练外,还要进行细致的语言规则的学习,因此精益求精不可或缺。退一步讲,即便是口语训练,如果在课堂内一切场合都粗枝大叶、无视细节的话,学生即使可以自信地大声用英语表达,但是如果表达支离破碎错误众多,也很难称得上是好的表达。因此推出如下结论:好的口语表达是准确性与流利性兼得的。

2)图表阅读促进口头表达的方法:主要使用概括法(Summary)和细节描述法(Detail-depicting)。图表描述是近年来许多口语考试的重要组成,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既要看懂概要,也能描述细节。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通常学生会感觉无话可说。因此,能否看懂图表的概要和细节非常关键,这就是所谓读图能力。读图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概要,就是这张图大概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观点,或者呈现了什么现象;二是细节,就是仔细识别图片的细节信息,如果出现人物,那么人物的外貌如何,表情怎样,做了什么动作,有可能说了什么话语;还有人物之间有何关系,人物和环境背景有何关联。这些都是需要在看图时学生需要寻找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在表达时学生才有话可说。这方面的训练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没有涉及,但是教师可以因地制宜,使用现有的材料,如课本内的一些插图,可以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先看看插图,然后猜测一下课文内容,这也是很有效的口语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在课外自行搜索收集一些图表内容,比如一些社会话题或者时事新闻类话题,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三、写与说相结合

用书写来促进口语表达,是笔者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作为一所全国招生的高校,我校生源比较复杂,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千差万别。由于应试教育的深入影响,以高考作为指挥棒,各地高中的英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只重视笔头练习,非常忽视口头训练,这样导致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却根本张不开口,一方面没有英语口头表达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有胆怯心理,不敢说,不能说。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大学英语课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开口说话。考虑到学生的笔头能力远远强于口头能力,因此,在初始训练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想要表达的内容要点先写下来,形成文字,然后参考这些文字进行口语表达。这项练习需要注意若干事项:

1.学生提前写下来的只是要点,不是所有内容。其实写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的过程。所谓思路,就是纲要,就是要点,只言片语。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将所有思想内容和盘托出、付诸纸上,这样做一则耗费宝贵的上课时间,二则严重影响到之后的独立表达。口语表达过程包含逻辑分析和语言整理,如果提前书写完成,那么之后的口语输出便失去意义。

2.学生记录完毕后,需脱稿表达,适当参考,切不可照本宣科。既然记录下来的是语言纲要,那么语言内容和逻辑连接是需要在口语表达时才完成的,如果过于依附文稿,甚至照着稿子念,那么这样的活动只能叫做朗读,完全不是口语表达。也就是说,这样根本达不到口语训练的最基本要求。在口语训练中,学生感觉有了这样一个“预处理”,思路更加清楚,逻辑更加明晰,表达起来也更有信心,因此,增加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便对结果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要说明的是,以写促说的方法不仅可以在起步阶段使用,在之后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尤其是在进行讨论和辩论训练时,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清思路,从而为流畅表达提供必要条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越来越转向以实用为主、以听说为基础的当前阶段,教育系统和教育参与者都应该转换思路,将教学环节与口语训练更加广泛、更加密切地加以结合。虽然目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材都对于口头交流有所限制,但是作为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满足当前教学的新需求。所谓教材有限,教法无限,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引导者,即教师的灵活度和适应性。应该切实发挥教师个人特点,总结集体智慧和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情感需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合作式、互动式、交际法、任务型等多种口语训练方法,将学生浸润在语言表达的训练之中,方方面面将英语学习的听读写三个技巧与说相结合,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写促说,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语言训练的同时,又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准备,更好地适应其未来的职业需要和发展规划。

作者:王海涛 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