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课改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课改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初探

一、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引导者及组织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想要全面贯彻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树立正确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这也是实施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前提。生活化教学理念主要包含教师观、课程观以及学生观等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了解与学习这些教育教学观是基本,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化教学观、课程观以及学生观。仅仅具备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教学前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简言之,就是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新课程中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将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三者目标紧密结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既要将知识传授于学生,又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舍弃生僻难懂的历史理论与概念,摒弃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缺点,尽量找一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生活中教学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譬如:学生学习兴趣,最近发展区,掌握知识水平的能力等等。教师只有掌握到这一基本的情况后才能进行后期的教学工作,如制定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与评价。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材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里面增加大量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位历史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但教师想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仅凭历史教材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教师还须挖掘生活实际的历史教学素材,建立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观察与研究就会发现许多适合生活化教学的素材,这恰好这些生活素材能作为历史教学的依据。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食物:核桃、胡豆、胡萝卜,这些都不是属于我国自产的,是张骞出西域后引进的植物;还马铃薯、玉米、甘薯等这些农作物都是在明朝引进的。教师就可以提前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以便在实践教学中运用,例如,在执教《父系氏族社会》教学时,由于江苏离山东不远,教师就可以利用山东济南章丘出土的龙山文化进行辅助教学,加深他们对父系氏族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类似于这样的生活教学素材还有西安的兵马俑、北京的长城、南京的大屠杀等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好的生活素材,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增强民族使命感。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情感来源生活又归于生活。由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历史,且过于抽象与难于理解。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实现生活化教学,它主要是利用生活里的历史素材,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和谐、愉悦、民主的课堂环境,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与历史现象的精神。例如:在执教《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表演历史剧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及其下属的角色,在再现当年项羽乌江自刎的情形,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项羽的英雄气概,以及刘邦的英勇善战,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相信同学们对项羽与刘邦都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使得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历史来源于生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要善于积累与历史相关的生活素材,在实践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于翔 单位:南京市营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