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兴趣教学法浅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地理兴趣教学法浅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地理兴趣教学法浅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激发出来。初中地理较其它学科来说,有着更直观的教学内容,因此,它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能够发挥学科的这一优势,采取灵活多样而有趣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某些环节的知识点上,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迪,那么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学习效果会更佳。因此,初中地理兴趣教学法可以从以下六方面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语入境

在开始一堂新课前,有趣的导语可以带领学生们进入一个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对接下来老师要抛出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创设情境,巧妙的设计导语是地理兴趣教学法中关键的一环。风趣幽默的导语可以让学生们毫无负担的进入到新课环节,有悬疑的谜语或者问题让学生们对新课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地球仪”一节课时,老师先让学生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这样,学生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对接下来的内容也会产生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个感官上的了解,更便于接下来课堂内容的展开。

二、降低知识难度,感悟为主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制定知识点的渗透程度。因为初中生还处于理性思维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感性大于理性层面。因此,对一些较抽象的知识和事物还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就需要老师降低书本本身的知识难度,以通俗易懂的感官体验来让学生理解一些较抽象难懂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而一年四季的变化,可以证明地球的公转。这样一个道理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身边的时令变化而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应用,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归纳规律,进而得出结论,并且能够培养出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也提升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加入多种元素,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说,歌曲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灵层面的手段。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我们可以加入音乐、诗歌、朗诵等多种元素,来活跃课堂气氛,将大家引入一种氛围中。例如,在教学“黄河”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听音乐《黄河颂》,在一种恢弘、爱国的氛围中展开课堂。当同学们还沉浸在歌声的鼓舞中时,老师再配以黄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亦或者是有关黄河的资料,再渗入一些黄河主题的歌曲、影视作品的点评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而且还适时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一举两得。

四、以提问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中适时的加入提问环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提问要掌握好尺度,太容易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忱。太难的问题又会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定要恰到好处。例如,在教学“洋流”一节时,可以引入类似的问题:“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每次从印度半岛到非洲东海岸去,都选择在冬季,而返航时则选在夏季,这是为什么?”又或者是“鲁滨逊从太平洋的南岸出发,如果只靠洋流的漂浮,不考虑其他因素,他有没有可能漂到中国?”等等,这样,学生们会一下子来了兴趣,进而探索洋流的奥秘。在解决他们感性的问题的同时,学习到知识,乐于去探索知识。这就是兴趣教学法的魔力。

五、课堂中要有立有驳

初中生是一个比较冲动、比较有激情的群体。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些叛逆心理,因此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样一种特点来适时引导学生、疏导学生,而不是与其“兵戎”相见。意思就是说,老师要运用智慧,让学生的这样一种不服输、有主意的韧劲加入到学习中,转化成一种孜孜不倦、求知不怠的劲头中。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假定自己与学生是辩论着的双方。老师和学生们各执一种观点,然后通过课下搜集证据、课堂上的辩论来分出结果。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自己归纳、自己得出结论。当然,有时学生的方向需要老师来指引,老师所掌握的知识面也不一定是全面的,如果在课堂上的有立有驳中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那么课堂就是成功的。

六、立足直观,多途“引”趣

地理教学较其他学科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有着丰富多彩的直观内容,这对学生地理概念的形成和持久兴趣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教学中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方式,如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出示中国政区彩色板图、空白政区图、自制的各省级行政区小卡片等教具,利用这些直观教具,让学生识记各省、市、自治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形状特征。分析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位置关系、海陆关系等规律。学会绘图、拼图的能力,使学生对中国政区图产生深刻难忘的印象。总之,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殿堂中,让兴趣作为最直接的教学手段,真正把学生吸引到知识中来,将各种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者:范寒星 单位:农安县开安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