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成人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农机成人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1农机化教育发展现状

一直从事全州农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工人技术等级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自建校以来,开展短期培训,共计:4500余人,合格率97.6%。学历教育400余人,绿色证书培训7000余人。

2农机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顺,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农机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农机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州农机校的人、才、力一切由主管部门控制,统的太死,学校没有一点自主权;个别领导还错误的认为只有抓监理才有出路,才能搞活农机,农机培训是软任务,无关紧要,培训不培训无所谓,导致农机成人教育思想观念落后,错位现象严重,发展势头弱而不强。

2.2培训经费不足,农机投入资金缺乏。

由于政策、体制、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制约着农机成教的发展。多年来投入较少,培训硬件设施缺乏,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占地减少,教学基础薄弱的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变缓慢,没有新型的电教设备,没有解剖车,连最基本的教学挂图都没有。收取的培训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剩无几,仅仅够维持现状,无钱购置教学设施及教具。

2.3师资队伍薄弱。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各种机型应运而生,几年来农机校基本没有年轻的、专业的教师充实到学校来,在职教师没有机会得到知识的更新培训,年龄偏大,有的教师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单一、老化,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缺少专业的培训,对新型农业机械的了解少之又少,跟不上农民对新技术培训的要求,师资力量出现断层现象,满足不了农机培训的需求,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4培训领域不宽,生源减少。

多年来,受农业传统观念的影响,农业种植、养殖的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加之农机使用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结构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也不尽相同,有的素质偏低,他们有求知欲,但却不愿上门求学或舍不得花时间去学,因耽误时间,就影响收入。培训专业单一,跨行业培训渠道不畅,新技术推广缓慢,新机具在短时期内未被农户认可,这样促使操作业务培训滑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农机培训越来越窄,阻力越来越大,生源越来越少。

3农机成人教育发展对策

农机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应根据当前发展的需要,面向农村拓展培训领域,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操作能手和经营能手。因此搞好农机成人教育迫在眉睫,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3.1培训工作要与推广和监理相结合,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部门要协调一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加强协作配合,不断推动农机成教工作持续发展。让他们先培训后办证,以监理促培训,以培训提高监理质量,做到培训、审验两不误。参与他们的推广、田间路检,及时帮助农机手和驾驶员解决技术难题,使农机手和驾驶员了解到要提高生产率、做到安全生产必须参加农机校培训。农机推广和培训同时进行,面向农村和农民,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的宣传工作,边推广边培训,引导农民将农艺和农机相结合,科学使用农业机械,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3.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农机技术培训是农机事业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教师则是农机培训的灵魂。现在农机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教育培训工作质量要提高,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鼓励教师学习进修,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对教师培训应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临时或长期请省内知名农机专家教师来我校讲座,或把老师送去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培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技术的效果。

3.3积极争取培训经费和项目。

农机成人教育事业要发展,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近些年,国家把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不断加强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并投入巨资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等培训项目。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方,积极作为,强化农机成人教育机构,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力争这些培训项目来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生产。

3.4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机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规模,提高知名度,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农机成教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建立信息队伍,及时了解社会需要,拓展培训门路,坚持多渠道、多学科办学。以培训为主,实行培训、推广、服务相结合,不断将农机服务向林、牧、副、渔和二、三产业延伸,不断开辟农机培训的新领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4结语

总之,农机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发展目标、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要有忧患意识,提高竞争意识,不断拓宽教学门路,为成人农机教育事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朱灿 单位:西双版纳州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