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例6篇

农机专业技术总结

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辽宁省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辽宁省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1.机构现状辽宁省有省级、市(地区)级农业科研机构111个,其中省级43个,市属68个(见表1)。全省农业高校有三所,分别为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职业学院(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另外,还有农业中专学校6所,省市县三级都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辽宁省农业推广系统,省市县乡四级机构总数5184个,人员编制33627名,其中基层机构(县乡两级,下同)5065个,人员编制31637名(见表2)。2.人才队伍现状目前,全省科研机构现有职工4638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为28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800人,中级职称960人,初级职称620人。一是在现职人员构成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60.47%,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人员占11.02%,行政人员占5.86%,工人占22.66%(其中省农科院工人占32.60%,数量过多,影响科研工作)。二是离退休人员总计为3072人,与在职人员的比例为0.66∶1,其中省农科院为0.83∶1,负担有些过重。三是从学科专业结构看,农学(含土肥、植保)专业过多,占22.93%,相对而言蔬菜(3.39%)、特产(5.71%)、畜牧兽医(4.89%)、水产(4.67%)、生物技术(4.03%)、计算机(1.28%)、加工(0.75%)、经贸(1.32%)等专业人才偏少,难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四是年龄结构,小于30岁的占19.61%,31~40岁的占40.86%,41~50岁的占28.47%,51~60岁的占11.06%,老、中、青的比例基本符合科研工作的要求。五是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学历结构,博士占0.89%,硕士占4.42%,本科占43.12%,大专占30.31%,中专占10.63%,其它占10.63%,从中可以看出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过小,大中专学历所占比例过大。六是职称结构,正高级占6.06%,副高级占22.50%,中级占34.24%,初级占22.33%,其它占14.87%,高中初比例为1∶1.25∶0.83,高级偏多,中初级偏少,不尽合理。据不完全统计,在辽宁省农业推广系统,省市县乡四级机构总数5184个,人员编制33627名,其中基层机构(县乡两级,下同)5065个,人员编制31637名。从总体情况看,县(市)及以上农业推广系统基本上能够按照编制严格执行,确保不超编。截止2010年底,辽宁省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数量达6123人。从学历上看,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占总数的0.03%;具有硕士学位的49人,占总数的0.8%;大学本科1618人,占总数的26.4%;专科2643人,占总数的43.2%;中专及其以下的1811人,占总数的29.6%(见表3)。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668人,占总数的10.9%;中级职称2602人,占总数的42.5%;初级职称2191人,占总数的35.8%;其他660人,占总数的10.8%。从性别上看,男性3912人,占总数的63.9%;女性2211人,占总数的36.1%。辽宁省农村人口2328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365万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31万人,占农村劳动总量的2.3%。从人才类型上看,全省生产型实用人才19.7万人,占63%,其中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占60%左右;经营型实用人才6.9万人,占22%;技能服务型实用人才2.3万人,占7.5%;技能带动型实用人才1.9万人,占6.2%;社会服务型实用人才0.4万人,占1.3%左右。从学历结构上看,全省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758人,占1.2%;高中、中专学历的25682人,占8.2%;初中学历的273109人,占87.2%;小学文化的10336人,占3.3%;未上过学的313人,占0.09%。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见表4)。从技术水平上看,全省共有农民高级技师1879人,占0.6%;农民技师4072人,占1.3%;农民助理技师1879人,占0.6%;农民技术员8770人,占2.8%;没有或未评定农民技术职称的29.7万人,占94.7%(见表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从总体上看是研发人才较强,推广和实用人才还显不足,特别是在能够引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及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努力。(二)辽宁省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1.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体制不合理,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由于受政策和体制的限制,在辽宁省许多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归属乡镇政府,而不是以前的“垂直管理”———由县(市、区)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仅是业务指导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技推广工作失调,工作效率极为低下。其管理体制不顺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上,而且还体现在用人和资产管理上,一些地方乡(镇)政府忽视或者淡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科站工作人员经常被政府部门抽调,其用人机制不科学;非专业人员占编严重,甚至在个别推广站非专业人员超编,严重阻碍了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极大地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使用。据调查,铁岭市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农科站)96个,核定编制700个,实有人员1060人,超编360人,能够正常开展业务工作或者勉强维持糊口的乡(镇)农科站仅有46个,占总数的48%,而过半的农科站只能靠职工自己从事经营活动和从事二、三产业来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基本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局面。辽宁省各乡镇仍是五站合并为一个农科站,营口市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任压在了农科站,原来的林业站站长分管农业技术推广,原来的畜牧兽医站只有5个编制,多余人员每人给1000元进行人员分流。与此相反,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缺编现象,据2011年辽宁省农委对全省64个市以上农业科研单位的调查,总缺编人员所占比例为21.05%,其中省属机构缺编占25.74%,市属机构缺编占11.38%。在基层的乡镇,由于编制限制及招聘的大学生多数为女性,不便于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此,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老龄化现象,现有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左右。2.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专项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专项经费缺乏,人员经费难以为继。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其经费应该由政府专项下拨,但是,许多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迫于经费紧张或者严重超编,没有或者很难满足全面的农业技术推广所需的专门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进而无法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下,积极性不高,新技术在基层难以扩散推广。据铁岭市各县区填报,全市乡镇农科站年需人员工资及经费总额1162万元,而目前能够解决的仅有231.7万元,年经费缺口930.3万元,乡均缺口经费达9.6万元。3.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三老化”,服务难以保障辽宁省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三老化”问题严重。就是说,人员老化,结构老化,知识老化。在调查中,许多地区农业科研人才数量不足、年龄偏大,特别是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缺乏;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骨干力量人员老化,新进人才又缺乏实践经验,出现“断层现象”,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专业农技推广人员偏少。据调查,营口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21.9%。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及时补充专业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迫在眉睫。目前,辽宁省农业部归口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内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73.7%,其中非全日制学历或非农学历的不在少数。2003~2007年的4年中,全省仅种植业基层站接受过3个月以上业务培训人数,只有在编总数的9.2%,而同期新接收的农科毕业生仅有145人。很多乡镇农技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有分配到1名正规农业高校的毕业生。在许多地区,农业科技人才知识老化问题严重,经常凭借经验行事,缺乏经常性、前瞻性、时效性的最新科学技术更新培训,使之发挥推广最新科学技术的作用受限。即便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也普遍存在培训方式简单,收效不明显,大多数培训依靠项目而来,缺少常规实用的轮训机制。由于农技人员数量少,相对的服务对象数量加大,技术推广活动范围拓宽,难以得到全覆盖,特别是农忙时节和关键时节,很难实施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和服务。由于农技人员素质有限,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过程中,其讲解和示范能力也必然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多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只能将服务重点放在产中这个环节上,对于产前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和供应以及产后的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还不能开展有效的服务。4.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研、教育、推广脱节由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分别归属与不同的政府部门,各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我国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只有不到40%,教育机构对农民进行的培训往往无法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农民对政府办的培训班积极性不大,农民更希望了解实用的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由于知识更新缓慢、现有推广人员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较不明显。

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方面,应该恢复乡(镇)农科站隶属于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撇清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扩大编制,以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到农村来。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落实基层推广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岗位津补贴;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专业人才流失。建立完备的农业科技推广系统(见图1),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推广力度。图1(二)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专项经费投入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必须在保证人员经费的基础上,加大业务经费的投入,确保培训经费、科研经费都由政府出资。各级政府还要科学合理地设定编制(含辅助人员编制),对于农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的地区要加大力度,切实解决他们的编制问题、工资待遇问题,切实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确保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科学稳定有序发展。设立专项基层农技推广经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由省、县级财政共同承担。省级经费投入以转移支付方式拨付给县级,县级经严格职能分工和绩效考核发放到农技推广机构,支持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完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包括人员聘用、职称评审、分配激励、学术研究、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落实基层推广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岗位津补贴;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专业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实践能力。选聘优秀的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分别到各市地、各县市区挂职副市长、副县长,负责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对于优秀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工作一定年限后,逐步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于挂职锻炼的优秀人才,可以继续提拔重用或者选送到农科高等院校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储备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四)建立科研、教育与推广沟通机制从公共农业推广服务横向体系看,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改革现行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的体制。一方面,可以采取本地区基层农广站之间交流,也可以采取本地区基层农广站到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地区交流或者学习;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教师或者研究人员到基层推广站交流任职,进行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及应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在培训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农业科技人才参加培训少、期限短、收效少、内容不匹配等矛盾,要增强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各个农业推广站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与教育培训相结合机制的建立,对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农业科技进步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于科学研究成果的申报、研究、结题及成果转化,都要强调相互联合,经常沟通,使农业科技进步研发及推广经费充分发挥效能,真正地科学使用经费,真正地使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各个农业推广站之间也应该加强经常性沟通,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亲身了解农民关心的问题,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趋势,进一步使最新科研成果最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经常性培训和知识更新。

本文作者:杨燕翟印礼工作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7)

摘要:对湖南省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技术人才现状以及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技术人才缺编率4.0%,缺岗率5.3%,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只占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总量的60.8%;30岁以下人员只占农技推广人员的7.2%,无专业背景的占25.6%,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35%;每年高职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缺口达3 130人,有大专层次学历提升必要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4 650人。针对湖南省农技推广存在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偏低、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建设途径与对策措施。

关键词 :湖南省;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12-03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体和基础力量。为摸清我省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技站、畜牧站、水产站、农机站、动植物检疫站)技术人才现状、队伍建设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职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培养,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于2013年3—5月在沅江市、汨罗市、华容县、岳阳市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在湖南省教育厅、农业厅、乡镇企业局、畜牧水产局查阅了相关资料,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现状分析,针对目前湖南省农技推广队伍存在的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偏低与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湖南省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现状调研

(一)人员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年底,我省农技推广队伍共计缺编1 596个,缺编率4.0%,缺岗2148人,缺岗率5.3%;乡镇农技推广只占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总量的60.8%。(见表1)

根据《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中关于“一线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的规定,到2020年末,我省乡镇农技推广技术人员须达到32 000人,总量增加9 700人,年均增加1 200人。(见表2)

(二)人员结构情况

对沅江、汨罗、华容与岳阳4个县市的529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调查表明:30岁以下人员明显偏少,只占总农技推广人员的7.2%(见下页图1);无专业背景的人员配置较多,占25.6%(见下页图2);技术服务能力明显不足,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技推广人员只有35%(见下页图3)。

湖南省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调研

截至2012年年末,湖南省涉农中职学校128所,涉农专业的在校生31 811人,近三年平均年招生11 000人;涉农高职院校10所,在校生5 578人,平均年招生1 900人;涉农本科5所,在校生17 200人,平均年招生4 890人。中职、高职、本科的培养比例为100∶18∶45,属于两头大,中间小的细腰型结构,高职人才培养明显不足。(见表3)

本应作为农技推广人员主体的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面对本科院校高学历与中职学校免费就读政策的双重压力而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我省出台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高职教育的政策势在必行。

湖南省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途径分析

(一)大力发展农业高职教育,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

按照《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将由现在的120万增长到141万人,其中技术技能型人才年均增长2万人(其中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年补充量1 200人,约占培养总量的6%),当前的年培养量只有16 870人,缺口3 130人。

我们把本科、高职、中职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按照20%、30%、50%的“金字塔型”来计算,当前的本科、中职的培养量基本上与未来的需求相吻合,每年3 100余人的培养缺口,全部要来自高职。因此,唯有加强我省的农业高职教育,才是解决农技推广人才缺乏的根本出路。

(二)加强农业新技术培训,提升农技推广队伍服务水平

从本次调研来看,我省乡镇农技推广队伍中,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的人才是主体,占70.8%(见图2),这是导致当前我省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赖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按照“金字塔型”的人才层次结构需求,有必要把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的人员的比例由70.8%下降到50%,由此预测,当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有4 650人需要得到大专层次的学历进修。

同时根据我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需要培训新型农民50万人,农民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2.5万,农民科技骨干40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2.5万,这就更需要充分发挥农业高职院校在职业技术培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打通高职毕业生进入农技推广队伍的渠道,充实农技推广力量

当前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没有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能进入农技推广队伍的主要障碍。例如,在沅江市,1997年以后进入农技推广部门的军转和非专业背景人员共计69人,占总数的20.7%。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近3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来看,进入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比例不足2%,与未来需求达到6%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在加强高职农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岗位管理规范》、实施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等政策措施,来吸纳涉农专业毕业生进入农技推广队伍,才能最终充实我省的乡镇农技推广力量。

加强技术技能型农技人才培养的建议

第一,实施免费培养,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由于农业院校招生困难,农业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关省市(如浙江、江苏、甘肃)通过实行涉农高职人才免费培养政策,以及国家实行的免费师范生和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等做法,均使得相应人才的培养有了质的改变。因此,我省借鉴这些经验,实施涉农高职专业人才免费培养与定向就业,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负担的政策,是有效解决我省农业人才紧缺局面的重要举措。

第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农业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政府是主要的投资者,政府补贴农业职业教育也是国际惯例。农业职业教育发达的省份的经验表明,通过财政支持设立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对农业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实验室、设备和品牌专业等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持;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学识水平提升和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农民培训提供免费服务;对农业产教合作企业给予金融、税收、项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措施,促进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能够有力提升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第三,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农业产业链有效衔接。农业是集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于一身的弱质产业,因而农业与农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要调动职业院校办农、学生学农、毕业生务农的积极性,就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了大力发展农业高职教育,必须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放宽涉农专业的招生条件限制,以解决涉农专业招生困难问题;促进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的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建立,以承担大量的产业人口转移就业培训;实施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严格执行农技推广人员进岗准入制度,吸纳毕业生到艰苦的农业一线就业;完善农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制度,才能有效建立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推动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园区协同发展,促进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我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第四,完善农业行业指导制度,培养农业产业急需人才。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高职教育的政策支持乏力,致使当前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中只有“园林技术”、“畜牧兽医”两个涉农专业有所发展,其他专业均在萎缩中,新专业少之又少,专业类型的发展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之间已严重失衡。因此,强化农业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类专业结构与布局,建立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业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是农业高职专业建设跟上产业升级步伐的必要之举。2012年成立的“湖南省农业职业院校办学指导委员会”,虽然体现了政府、行业对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但是“行指委”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与完善,在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方面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湖南日报,2010-08-24.

[2]李振陆.“四化”同步与面向农业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

[3]计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探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4]胡振东.基层农技人才断层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岳阳市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院州、校州”农业科技合作为平台,以实施农业高产创建为载体,整合州、县、乡农业科技力量,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狠抓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开创我州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示范推广主导品种20余个、主推7大技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60万亩、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23.5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2%,良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7%,农民人均增收3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普及率

依托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重点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机操作手等的培训,在全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培育新型农民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培养科技示范户1000户。

(二)开展农业科技“大示范”,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以作物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示范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抓手,整合州、县农业技术力量,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人员、技术、品种、物资、信息“五入户”。重点抓好60万亩青稞、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作物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活动。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连片标准示范园蔬菜5万亩、水果1万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三)开展农业科技“大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四新”示范、“五良”配套,重点推介20余个主导品种和7大主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建立由科技特派员牵头的专家组深入生产一线,狠抓“四新”示范、“五良”配套,力争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

(四)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推广能力

借助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综合优势,继续实施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在首批“院州”合作项目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实施“校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适时启动第二轮“院州”合作项目。突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整合项目资金,集成运用优良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机耕、机播、机收和绿色植保防控等农耕农艺技术,狠抓山地玉米高产示范区、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青稞良种繁育基地、高原春油菜示范基地、秋淡季蔬菜标准示范园、酿酒葡萄标准示范园、中低温生态食用菌人工种植基地、道地中药材人工种植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基地提质增效。

(五)创新科技发展长效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导向、联合协作、科学评价”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二是构建“专家+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种植业大户(业主)+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三是构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包社、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四是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五是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分享创新成果,真正做到把团队建在基地上、把专家整合到产业链上,全方位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帮助和指导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六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明确职能,设立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增挂“乡(镇)公益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牌子,全面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全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主要行动

(一)继续实施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

为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全州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首期“院州”合作项目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等,继续深化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加快实施“校州”农业科技合作,适时启动实施第二轮“院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重点抓好青稞、玉米、马铃薯、油菜、蔬菜、食用菌、酿酒葡萄、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二)实施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

根据全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州农业局决定在全州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继续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州级农技、种子、农机、植保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研及局本部相关科(室)选派1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10个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组织州县农业科技人员狠抓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机示范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高产创建活动、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实实在在为基层服好务。

(三)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整合各类农业培训项目,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培训,培养和组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新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农业科研队伍。二是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培训,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等项目,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变化,狠抓乡镇骨干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农技服务能力与水平。三是加强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培训,依托阳光工程等项目,重点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业主、农机操作手等的培训。

(四)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川委办〔2011〕29号和甘委办〔2011〕192号文件精神,加强全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实现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五有”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实效。

(五)实施农业高产高效创建示范行动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在全州18个县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60万亩。力争示范区攻关田实现青稞亩产250公斤、玉米亩产500公斤、小麦亩产300公斤、马铃薯(鲜薯)亩产250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的创建目标,带动全州粮油平均单产提高5-10公斤。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蔬菜标准示范园5万亩、水果标准示范园1万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六)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

积极引进与示范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全州推广机耕技术58万亩、机播技术31万亩、机收技术24万亩,推广农机新机具1500台,新增农机总动力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2%。

(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

为巩固和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成果,完善配方肥推广机制,扩大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州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培育一批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的农技服务组织,带动全州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6万亩,其中推广配方施肥21万亩。

(八)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和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控、阻截和防除。开展绿色植保防控100万亩次,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7万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九)实施现代种业发展推进行动

一是进一步加强良种推广力度,在全州18县推广良种99万亩(青稞46万亩、玉米17万亩、小麦12万亩、豆薯22万亩、其他作物良种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二是继续加强青稞、马铃薯、玉米、小麦、油菜等新品种的育种攻关和示范,建设良繁基地11万亩,其中青稞5万亩、马铃薯5万亩、小麦1万亩;同时做好玉米、马铃薯新品种(系)预试、区试、生产试验和玉米、油菜制种基地建设。三是继续开展春季、秋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依法打击套牌侵权违法行为,促进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重点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群众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做到安全用药、科学施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力争完成道孚、炉霍、、石渠、色达、白玉、德格、新龙8县的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0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新申报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

五、时间安排

按照全省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的总体部署,州、县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全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3月,动员部署阶段。局属各业务单位、各县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行动方案,做好任务分解、组织动员和前期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2014年4月—9月,具体实施阶段。局属各业务单位、各县农业部门组织开展重点活动,及时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和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14年10月,全面总结阶段。局属各单位和各县农业部门对本区域、本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的领导,州、县要成立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领导小组。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领导小组由杨志贵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罗永红、刘忠、叶兆鸿、甲措、总农艺师达娃任副组长,局属各科、室、站、中心、所负责人为成员,科教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创新工作机制

各县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农科教联合、产学研协作,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个方面紧密衔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上的主导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要根据产业制定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和考评制度。

(三)注重总结宣传

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技术人员年中个人总结报告范文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技术人员年中总结报告1

在20____年8月进入电力实业公司参加工作至今。我先后在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变电班、生技股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五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20____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后被分配至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和变电班从事线路架设、电缆敷设、高压试验、继保及变电检修等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20____年年底,我被分配到电力实业公司生技股,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十分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庞家堡镇17个村的高低压农网改造工程,我主要负责线路的设计、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且丰富了公司的线路资料。我还参加了小吾营—龙关110kv二回线路改造工程,线路全长24公里,且大部分是山区,并且是冬季施工。我主要负责线路的复测、熟悉设计图纸并与施工现场比较、计算线路的各种技术参数。经过7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和运行维护部门。

其次,将先进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用autocad绘制了线路走向图、相序图,交跨图。做到及时更新线路图纸资料,并将新旧图纸进行衔接、更新,使图纸资料与现场相符,与设备相符,进一步完善了线路资料,保证了数据真实性,为真正指导生产管理和逐步实现线路的状态维护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还参加了新安规和工作票的培训。今年我又被定为线路的工作票签发人,这使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责任很大,他的一点疏忽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他不仅要保证工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还要看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更要保证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是否适当和充足。于是我开始勤下小现场,积极熟悉城区的各条街道名称结合配网图,了解了城区范围内的高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认真学习《电力工业技术管理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熟练填写各种工作票和措施票,并进行危险点控制与分析,为工作票的正确签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20____年底我参加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国家二级建造师的证书。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我重新学习了各种规程、标准、施工和验收规范,按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已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生产运行工作五年多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请教,自已的业务水平必定能更好。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限的,学习是不可停止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技术人员年中总结报告2

一、工作情况

(一)我市农机质量监管现状

目前,我市农机质量投诉主要以农机消费者电话投诉为主,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包服务不及时、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上,此类问题一般通过电话与厂家或商家协商后,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没有发生因产品不适用、批量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引发的群体性投诉案件,也没有发生因产品质量或三包服务责任问题产生严重纠纷上门投诉并反复调解才能解决的投诉案件。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为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和农机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我市农机管理部门根据我市农机发展现状,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布置落实农机质量监管工作,制定多种措施,严格落实,保证打假工作顺利开展。由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组织,以农机质监站为主,工商、质检、公安、物价等部门配合进行,对全市农机市场、企业、单位、代销及个人场所进行集中检查,严厉查处盗用冒用转让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证章等违法行为,查处经营假劣农机、配件等行为。

在清查整顿农机市场的同时,把阶段性目标,重点工作和各负责人的职务结合起来,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狠抓组织,来保证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今年以来,我站对农机维修点、农机生产经营企业、补贴机具等进行质量检查。加强农机和农机质量监管舆论宣传,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广播、网络、条幅、传单等媒介,向农机经营者、消费者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农机经营者懂得守法经营,提高消费者鉴别真伪能力,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让群众成为农机市场的“监督员”。公布农机质量投诉电话,了解质量信息,维护农民权益,打击生产劣质产品行为。

(四)强化措施,加强监管

根据文件要求,今年重点查处的`是生产、流通领域假冒“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合格证的违法行为,查处经营假劣农机、证章等违法行为,规范农机市场秩序。

1、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农机质量监管。我站在工作部署和实际工作中注意突出重点,积极与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机、零配件及盗用冒用转让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证章等违法行为。对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予以取缔;对群众投诉举报多、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生产事故的要重点整治;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机产品,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杜绝劣质农机产品流入市场,从根本上杜绝“三无”产品,防止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2、加强联合检查,开展打假工作。我站与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行动,加大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针对我市各农机市场、集散地,采取拉网式检查,摸清情况,突击行动,整顿农机经销网点和维修网点。我市出动工作人员260人次,农机执法人员30人次,出动执法车10两次;印发宣传材料1500余份;检查农机维修点21家;农机配件经销网点30家,抽查网点10家;检查农机配件240件;农机经销商6家,抽查承担“三包”责任经销商3家。抽检单位皆符合农机质量监管标准,不存在违反规定及假冒伪劣商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消费者营造了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机市场健康和谐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3、强化农机质量投诉管理工作。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管队伍建设。成立了农机质量投诉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农机质监站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农机“三包”规定》等法律法规,丰富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地提高了农机投诉站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投诉处理能力。设立农机投诉、事故举报电话,受理农机质量投诉,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力度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制定农机销售、维修网点管理规定,明确农机销售、维修网点农机质量保证,加强农机维修、经销网点的审查,严格办理,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我市农机产品质量。

(五)组织培训,提高维权意识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组织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我市农机具数量日益增加,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缺乏专业技术培训。自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成立以来,深入各乡镇检查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情况,对农机经销企业、农机配件经销点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并组织参加培训。20____年秋季,组织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5人次,提高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等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举办法律讲座,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机户维权意识,农机经销企业、配件销售网点、维修网点服务意识,维护农机市场秩序。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市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下,20____年农机质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存一些问题。

一是执法能力和技巧有待提高。

二是执法设施相对落后。

三是农机具及配件种类繁多,无专业检测仪器。

四是受检者法律意识薄弱。

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日常农机监管工作,提高效率。

二是加强农机质量抽检,对不合格的销售网点、维修网点及时曝光。

三是提高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执法力度;

四是宣传农机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维权意识。

五是健全管理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20____年,我站将继续加强各部门联合协作,高度重视,把农机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农机质量监管工作的人员配备和培训;扩大宣传;建立健全监督投诉体系,加强农机质量监管法规建设,完善各级监督投诉机构,推动凌源市农机质监量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人员年中总结报告3

转眼间,我已经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近一年多时间了,在逝去的岁月中,有得也有失;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过辛酸,也有过欢笑;在充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在与可爱的学生们相处过程中,我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现将半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我。

一、德方面

作为一位教师我很清楚,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等。所以,本人能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必须抓好两项工作即教好书、育好人。要育好人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即为人师表。在生活中,我扮演着多重身份:做学生的好老师、做学生的“好家长”、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学生的心理医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课堂上,我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后,我经常走进教室,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当学生遭遇挫折时,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感化、教育学生。

二、能方面

教好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向其他教师取得的经验,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不厌其烦,耐心教导学生,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优生帮助后进生。

三、勤方面

本学期,在教学方面,我担任了高一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高一(三)班的班主任工作,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因此,我兢兢业业地对待自己的事业,按时、按质的完成每一项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我坚持总结与反思,在每一个方面都写有工作心得,不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能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四、绩方面

在教学方面:开了两次公开课,得到了教研组内其他老师的一致认可。期中考试,我所带的三个班级的英语学科,总体来说,成绩较好。

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潍坊市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同全国一样,也是沿袭以往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其中,市级设立农业局,下设种子站、土肥站、植保站等部门;各县(市、区)设立农业局,下设种子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林果站和植保站四个业务站,多数县(市、区)还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广校);每个乡镇(街道)相应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站、林果站;村级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户。潍坊市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的划分设置的,依附于同级政府行政机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都设有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推广机构。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布局及经济区划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限制了技术跨区域流动与重组,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和技术推广资源的浪费。

2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展到今天,仍然是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由政府支持建设的一个技术推广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财政压力的影响,各地对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制采取了“减员、断粮”政策,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弱化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断链现象。由于“三权”下放,市、县、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仅限于业务指导,上层对下层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二是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编顶岗现象严重。乡镇结构改革,一大批非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安排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占编顶岗现象严重,致使农业技术人员比例下降、素质降低。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职能弱化。调查发现,大多数乡镇(街道)普遍存在着乡镇政府安排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收缴税费、抓计划生育、包村等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因而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业务的正常开展。

2.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调查显示,目前潍坊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其工资是靠经营农业生产资料获得的利润来发放。能发放工资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收入也较低。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办公设施陈旧、科研经费、科研设施和必备的农业技术推广硬件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2.3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中专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专科生,而研究生所占的比例最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5~50岁之间,年龄结构偏大;三是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资料显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31%,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3.71%,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1.31%。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并发挥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各种类型的农业推广组织的作用,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和网络体制。结合潍坊市实际,主要可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1改革传统农业推广机构,继续发挥其主体功能

一是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政府的推广机构及其推广网络在当前及其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还要整合、稳定,以发挥其主导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二是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鼓励有技术的农业推广人员申报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保障。结合潍坊市的实际情况,应该坚持以政府拨款为主,政府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方针,制定投资政策,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来源渠道。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有偿服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该积极抢占经营市场,兴办生产性的服务实体,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优势,开发多种创收渠道。

3.2努力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从调查的寿光、诸城、青州、昌邑等市的情况看,不论是寿光确定的“企业+基地+定单+农户+品牌+市场”运营模式;还是诸城市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或者青州市“以市场型龙头企业带动、发挥辐射作用,形成支柱产业”等,其农业龙头企业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过程当中,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努力提升企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以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是要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完善政策,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的指导工作。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必须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确立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产品)和骨干项目,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3.3行业自律,加快以协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以专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农民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组织形式。它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间之间的沟通联系以及农业技术和信息传播方面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一是制定措施,提高专业协会管理力度,来加强各专业协会的管理;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快专业协会的快速发展,按照“示范引导、鼓励扶持、村民自愿”的发展思路,继续鼓励和支持在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成立各种各样的专业协会,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广的有效合力。

3.4健全网络,普及以视听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目前,潍坊市已建成潍坊农业信息网,大多数县(市、区)也相应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网。但目前农业信息网规模较小,设计不够精细,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时效性较差,网上资源比较缺乏且利用率较低。在硬环境上,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落后,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农村电信、电力普及等配套设施还很薄弱,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在偏远的乡镇还没普及。对此,建议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体制,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二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入网建设,培养农业信息用户群体,鼓励广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上网,接受网络信息服务。

3.5加强项目带动,完善以首席专家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以首席专家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它的条件必须是针对专项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根据专项技术推广的需要,结合本地农业优势特色来应聘首席专家。应聘的专家主要负责专项技术或项目的组织、指导、推广和咨政服务。受聘专家可以是大学、研究所的教授、研究员,也可以是推广机构的知名专家。通过建立以首席专家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专家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对于大力推广专项技术、项目以及新成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6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培训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3.6.1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基地

要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首先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一是集中培训。每年应定期举办大型全县(市、区)农业干部培训班,培训人员主要包括各镇(街道)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以及主要科技示范村负责人等。二是电视、广播和网络培训。以县(市、区)农业推广学校、职业学校为培训基地,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三是外出培训。建议农业推广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使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了解世界高新农业技术。

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一、2009年农机工作总结

2009年,总局农机化发展步伐加快,农机装备结构水平,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农机标准化管理和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登上新台阶。

(一)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今年是垦区农机投入和争取国家农机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实现全年农机更新总投入14亿元,其中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亿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4.6万台(件)。继续组织实施了40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投资1.6亿元,引进了国外大型先进的农业机械243台(套),使现代农机装备区累计达到266个,负担旱田耕地1400万亩。同时还更新装备了水田机械,青贮收获机,马铃薯,甜菜,芸豆等种植与收获机械,预计到2009年底垦区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其中旱田达到96.5%,水田达到95.3%;垦区农机总动力6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不仅农机装备总量增加,而且装备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航化作业面积达到1317万亩,比上年增加203万亩,增加18.2%。

(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有提高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增一批性能先进水田机械和设备包括高性能插秧机720台,水稻全喂入收获机842台,半喂入收获机317台,大型自走式割晒机46台等,水稻生产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5.3%,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三)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成效显著

坚持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重点推广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机自动导航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大垄密整形起垄机,水稻育秧集中浸种催芽,水稻高性能插秧机,水稻产地烘干机,青贮收获机,玉米专用收获机,马铃薯,甜菜等播种与收获机械,先后多次在建三江、红兴隆、北安分局等有关农场组织召开了新技术,新机具示范试验和推广现场会。其中继续试验水稻植质钵育机插技术和塑盘钵育机插技术。组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场”项目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全年农机作业实现节本增效达9亿元以上。

(四)农机标准化管理和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合总局开展农业标准化达标活动,深入开展了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加强了对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管理和田间作业机具的检查验收,提高了农机标准化水平。加强了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总投资1.5亿元,扩建和新建“场库棚”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涌现出一批如红星、宝山、友谊五分场二队,七星、尖山农场等建设标准与管理水平较高的“现代化农机管理服务中心”。

(五)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

加大农机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了农机安全执法专项检查等活动。促进驾驶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守法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全社会支持农业、支持农机化发展意识。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和驾驶员7万人,检验农业机械30余万台(件),截止到目前没有发生农机重特大事故,到年底有望实现连续三年零死亡事故的目标。

(六)“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实现新突破

今年垦区九个分局75个农场共计出动7200台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30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任务,比上年增加21%,实现垦区农机创收2.07亿元,农村农民节本增收5.06亿元。从总局、分局到农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对场县共建跨区作业的组织和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九三分局各场与嫩江县各乡镇“整村推进”已复盖全县面积达到70%;农场与地方共建农机合作社已达23个,其中今年新建14个;九三、绥化、北安等分局加快农机场县市共建步伐,其中北安分局二龙山农场与北安市二井镇共建农机合作社,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北安分局投资1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使用,现代农机装备已到位,作为黑龙江省11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得到黑龙江省各级领导认可,成为2009年全省整县(市)推进试点的典型。

二、2009年农机化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

尽管垦区农机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垦区仍有大量机型陈旧,性能落后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更新换代;二是农机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更加

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三是农机化发展还不够平衡,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四是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专门的农机推广机构和专职推广人员;六是农机场库棚建设量大,标准高,任务重,迫切需要增加投入和政策扶持。

三、2010年农机化工作思路

根据总局党委确定的明年工作要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确保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垦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2010年农机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党委(扩大)会议和总局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区和实现粮食总产350亿斤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以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加快农机更新步伐,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农机新技术与新机械,强化农机标准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创新体制与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场县共建,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

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一个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是农机局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垦区农机化发展的实际,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机而提出的垦区未来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其含义:“一个转变”,就是努力实现由农业机械化向农机现代化的转变;“六个发展和延伸”即:由旱田装备向水田装备发展和延伸,实现水旱田全方位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等非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全作物的生产过程机械化;由农业生产的产中向产前和产后机械化发展延伸,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由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和延伸,实现种养业全面生产机械化;由地面机械作业向空中发展和延伸,实现现代化大农业的立体生产作业;由垦区内向垦区外发展和延伸,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主要工作目标

2010年,实现农机更新总投入15亿元以上,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4亿元,新增国内外各类机械5万余台(件);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其中旱田达到97%,水田达到95.8%;航化作业面积超过1500万亩;确保跨区作业面积3000万亩。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快农机换代更新,进一步提高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加大更新投入力度,继续从国外引进先进大型机械,新建旱田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40个,使垦区现代农机装备区总数超过300个,负担旱田耕地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进一步更新装备一批水田机械,同时也要装备一些经特作物机械和畜牧机械,还要从国外购买农用飞机10架,使整个农机更新总量和质量进一步突破历史。

2.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重点推广应用十大农机新技术:一是精密播种机械化技术,在垦区掀起新一轮的播种机械更新的革命,重点是玉米、大豆高性能精密播种机;二是保护性耕作技术,重点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整地机,深松机,耕耘机,免耕播种机;三是水稻全程机械化关健环节技术,推动垦区水稻生产登上新台阶,重点是水稻集中浸种催芽设备,自动精密播种机、高性能插秧机、大型收获机和割晒机、半喂入收获机;四是精准农业和农机信息化管理技术;五是旱田节水喷灌技术;六是经济作物关健环节机械化技术;七是畜牧机械化技术和饲料搅拌饲喂技术,榨乳与保鲜储运技术;八是农作物秸秆还田与收集、打捆机械化技术;九是植保机械化技术和航化作业技术;十是重点突破水稻钵育机插技术,要在垦区较大范围示范推广。

3.坚持农机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农机管理标准化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农机标准化管理达标与创新活动,继续推广红星农场等“现代化农机服务中心”的经验。要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入2亿元,新建“场库棚”130万平方米。新建的场库棚要统一规划、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创新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发展农机大户;鼓励走联合投资、联合经营、股份合作之路;鼓励和引导成立农机合作社等农机专业经营服务组织;加强农机维修保养和销售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以跨区作业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农机推广工作有机构有人员。积极支持和扶持促进垦区农机流通,生产加工制造和农机服务业的资源整合与合作,推动垦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5.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和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千方百计减少农机重大事故发生。要加强农机监理岗位培训,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奖罚制度。加强农机安全法规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实现拖拉机、收获机登记率96%以上,驾驶员持证率98%,拖拉机年审合格率95%以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