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班主任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德育

谈幼儿园班主任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德育

游戏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游戏活动已成为班主任广泛使用的手段之一,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与趣味性,所以受到幼儿的欢迎与喜爱。幼儿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德育教学活动,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价值理念、个性发展以及品格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德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幼儿教育时期“德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为幼儿指明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三观”,影响他们的思想,同时能够从小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园班主任应根据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充分利用游戏活动的优势与德育进行结合,通过两者的协同合作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德育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大多数幼儿班主任仍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组织幼儿进行学习时依旧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记忆背诵相关的德育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看似参与其中,但他们只是作为听众来进行听讲,参与感极低。在这样的德育教学中,不仅无法提高幼儿的兴趣,甚至有可能使幼儿生成不良情绪,最终影响德育教学效果。另外,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更善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但忽略了对幼儿的启发,幼儿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同时对相关的德育知识内涵也无法形成深刻认知,想要幼儿全部吸收、消化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影响幼儿德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学方式单一。

(二)幼儿主观能动性不足

如今,为大力发展教育领域,推动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教育部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人,班主任要耐心指导,作为引路人为幼儿指明方向。但在实际幼儿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班主任仍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占据主导作用,而且幼儿只能在被动状态下进行知识的接收,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被长期忽视,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严重阻碍了德育有效性的提升。

二、幼儿班主任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他们初次接触知识的过程,也是重要的启蒙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讲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尚且不足,心智也仍处于发展阶段,也正因为如此,在幼儿时期开展德育是幼儿打基础、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通过德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思想道德素养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态度,当面对困境时他们可以乐观对待、不畏不惧,在生活中幼儿也可以通过德育知识养成懂礼貌、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好品质,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德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反思意识

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游戏活动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开发智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思维意识的形成。具体来讲,幼儿会将自己所见所学运用在游戏中,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有利于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成就感。对于幼儿成长、发展而言,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自我意识的开发过程中,幼儿会对品德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游戏的引导下可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个人内涵的升华。

(二)有利于幼儿情感思想发展

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幼儿的思想情感发展,如果缺乏情感与思想的交流,那么德育对幼儿来讲就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文字,是一种形式化的认知,这使得幼儿无法将德育知识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所以只有进行情感内化,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而这一要求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在不同类型游戏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与小伙伴进行情感交流,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寻求同伴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既可以收获友谊,又可以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推动思想情感的发展。例如,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感受不同人物的情感与思想,在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有利于情感价值的实现。

(三)有利于幼儿获得社会性进步

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协助、交流有利于增加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推动德育目标的实现。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幼儿在与其他小伙伴交流的过程中,一般会增强同情心,自我中心意识会逐渐降低,在这一过程中会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友好相处。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为幼儿搭建起了友好交流的平台,幼儿不仅可以掌握友好沟通的方式,同时也会逐渐形成社会意识,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丰富相关经验、积累技能技巧,也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规范自身行为,对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有经济促进作用。

四、幼儿园班主任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幼儿普遍的特征是爱玩好动,且这也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教学的开展,并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在游戏活动中融入有价值的德育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幼儿教师都会想怎样才能将德育更高效地渗透在游戏活动中,与其制订一些毫无帮助的教学计划,倒不如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这一基础上将德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更充分全面地理解德育知识。例如,班主任在组织幼儿进行“搭积木”的活动过程中,可以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活动道具,随后引导幼儿自主搭建积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与方式进行探索。积木是我们常见的游戏活动之一,同时幼儿在玩耍积木的同时有着较高的热情,但真正利用积木来搭建建筑时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一旦遇到一些阻碍,幼儿就很容易失去兴趣,随之就会放弃参与,这时,班主任就要给予幼儿引导与帮助,通过耐心的指导与鼓励,让幼儿多多思考,发散想象力换一种方式,或者引导幼儿与其他同伴共同搭建,在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下解决遇到的难题。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放松了身心,也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相互配合中也培养了幼儿合作意识,帮助幼儿形成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德育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面向的读者一般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天真、可爱、无邪使他们十分向往童话故事,这样的美好是他们所追求的。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童话故事的引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幼儿在扮演童话故事角色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了解自己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等,进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学到更多优秀的品质。例如,《不要吃大的》这一童话故事讲解了小熊不让哥哥姐姐吃大苹果,要将大苹果留给妈妈的故事。班主任在讲述这一则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分别扮演小熊、小熊哥哥、小熊姐姐以及熊妈妈,一方面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让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了解每位人物的个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幼儿,让幼儿体会其中的道理,让幼儿懂得要理解父母的艰辛,要孝顺父母,要学会感恩。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看到小熊身上的美好品质,在美好和善意的引领下健康成长。

(三)在户外游戏中开展德育

除开展户内游戏外,班主任还应重视户外游戏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户外游戏受到大部分幼儿的喜爱,既能有效渗透德育知识,又能为幼儿提供释放天性的空间,也可以让幼儿在玩耍的同时积累更多知识,所谓一举多得。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户外游戏的组织,并将德育渗透在户外游戏中。从某种程度来讲,户外游戏具有一定的团体性与竞争性,这对幼儿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因此,幼儿在参与户外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也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德育知识。例如,在足球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先根据幼儿的运动情况进行小组划分,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足球竞赛。足球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可以用纸团代替足球以保障幼儿的安全,当小组比分落后时引导幼儿相互鼓励,当比分优先时也要引导幼儿再接再厉、不骄不躁。另外,由于幼儿体能不足,很有可能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幼儿就会逐渐培养起坚持不懈的精神。足球是一项团体项目,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幼儿在参与户外足球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白要坚持到底的道理,也能从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精神,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人生观,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在游戏规则中构建道德认知

班主任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大部分的灵感来自生活素材,所以游戏中拥有丰富的社会道德内容。从某种角度而言,社会道德可以充分地体现在游戏活动中,而衡量道德的标准即为游戏规则。譬如,任何一项游戏活动都有相对应的游戏规则进行规范,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前,班主任应将游戏规则详细地讲解给幼儿,如在玩耍时不要故意损坏游戏道具、不要抢其他小朋友的材料、不要随地乱扔道具材料等;在活动结束后要将材料放回原位、收拾自己周围的垃圾、摆放好桌椅、互相帮忙等。在这些游戏规则的约束下,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就会想到教师嘱咐他们的事情,会潜移默化地规范自身行为,不随意损坏材料道具、在其他小伙伴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等。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纪较小,当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活动中很可能会忘记教师讲解的种种规则,因此,教师可以在游戏开始前将游戏规则重复 2~3次,一来使幼儿明白游戏的意义,二来加深幼儿印象,帮助幼儿学会自律自控。首先,幼儿可以通过游戏规则了解具体的游戏内容,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不应该做的。其次,小朋友之间小打小闹是很正常的现象,当产生矛盾彼此都不愿退步时,游戏规则可以让他们明白谁对谁错,换言之,游戏规则作为判断标准指明了正确的道德方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错的一方主动道歉,帮助他们重归于好。最后,任何一项游戏都离不开游戏规则的规范,在游戏前幼儿需充分、全面地了解相关规则并认可这样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渗透德育,发挥德育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合理地讲解游戏规则,从而加强幼儿对道德知识的认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五)利用游戏评价增强道德意志

一个人的理性思维是推动道德形成的关键,且只有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获得道德品质,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只有在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生成道德。而游戏活动正是幼儿的生活实践,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实践、不断锤炼来培养正确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进一步实现道德意志的增强。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作为指导者给予学生指导,同时,在游戏结束后也应作为参与者与幼儿共同总结、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平等、尊重的原则创造民主的沟通环境,让双方可以在自由的交流氛围中进行游戏实践的总结。在幼儿自己分享的过程中会对游戏中的事情、信息等进行回忆,进而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当在他人分享的过程中,幼儿也可以从中学习、借鉴其他人的游戏经验,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游戏活动开展情况评价整个游戏过程,对表现良好的幼儿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鼓励,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幼儿继续追求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道德意志的增强;另一方面可以侧面鼓励其他幼儿,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让其他幼儿向那些表现优秀的幼儿学习,在不断学习中进步。要注意的是,班主任要放低姿态,平等地与幼儿交流,增强幼儿情感体验与道德意志,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显著的德育效果。将德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是培养幼儿优秀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来渗透德育知识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主动地学习相关德育内容,使道德的种子根深蒂固地生长在幼儿心中,帮助幼儿塑造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观念,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推动幼儿健康发展。

作者:靳梅艳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金泽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