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化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通信息化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通信息化管理

交通信息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

0引言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漫长的建设期投入的大量资金难以短期收回是一大难题,在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又难免会出现资金投入问题,这就意味着建设者需要找到良方以降低建设过程中维护交通运营项目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运营的管理效率,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在稳步前行的基础上迅速发展。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营,相关管理单位循序渐进,严格执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方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虽然,多年来在不断尝试与努力下越来越完善,但仍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因为信息化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地区的信息化系统仍然处于原始的初级阶段,只能通过叠加的简易方式组成一个信息中心,进行基础地信息收集和处理。这种简易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耗费资金少且可以完成绝大多数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分析的任务,能大大提高已有的运营模式效率。但这种简易模式在创建时就存在一些结构缺陷,无法不断优化升级,使它难以在互联网快速整合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之中脱颖而出。

1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原则

由于既有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国内城市交通轨道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较落后城市面对较发达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只能望其项背。许多一、二线城市,象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早已进入地铁轻轨时代。在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模式下,较发达地区对信息化管理极为重视,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于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获得了显著的成果:在轨道线路的规划和票务管理上拥有领先水准。实用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原则,在一些三线城市以及更多的不发达地区,资金压力是他们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的道路上的第一大难题,这就需要合理调度资金,分配人力物力,逐步对原有的交通系统进行升级,积极开展对现有信息和资源的利用,在其中融入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走上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在走向智慧城市轨道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应当权衡利弊,选择适合各个城市的专属方案。

2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任务

对数据进行智能化采集、融合,挖掘采集到数据存在的潜在价值,然后做出智能化决策是智慧城市轨道信息化系统的主要任务。

2.1数据智能化采集

利用专业的设备对智能化系统外的信息进行采集和记录是数据智能化的主要任务。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还可以深入对轨道信号进行采集,用以监测轨道交通运行时对外界造成的干扰,象噪声以及外界因素如温度等对轨道交通运行的影响,然后将所采集到的数据智能化处理,通过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将形成的数据传入核心的管理程序,为轨道交通运营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可靠数据,为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和保证轨道交运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2.2数据智能化融合

在获取数据采集系统录入的智能化数据之后,应当利用各类传感器对其进行智能化集成分析,确保数据在融合过程中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数据的智能化融合在后续的数据智能化挖掘和数据智能化决策中有重要意义。原始数据、参数数据和决策数据是数据智能化融合的3个主要方面。原始数据在相关参数的参与下转换为参数数据,参数数据在信息网络的智能化识别及贝叶斯决策理论等多方因素的参与下得出决策数据。数据的智能化融合,使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得以实现。

2.3数据智能化挖掘

完成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和融合任务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智能化挖掘的目的是发现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对其加以积极地有效利用,使其服务于轨道交通系统。在对数据的智能化挖掘中,应当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轨道交运的真实运营数据,从数据出发,反哺轨道交运系统,使其不断完善。

2.4数据智能化决策

数据的智能化融合和挖掘进一步发展深化,就演变成为数据智能化决策这一轨道交运的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对轨道交运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经过处理后对列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安排,其指挥调度和决策2个系统,能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进行智能监控,保证轨道交运的安全与高效。(1)轨道交运中调度系统的得力助手指挥调度系统能实现现有资源的统一调度。它包括了传输、通信、监控、评估和演练等部分。传输、通信和监控系统保证了正常情况下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稳定,评估系统则会对轨道交运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分析,为演练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演练系统会结合评估系统的既有结论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应急策划和演练,以尽量保证紧急情况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2)知识库在由人机接口、推理系统、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等各部分组成的决策系统中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可以规范知识和规则的显示方式。类似于桥梁作用的人机接口,将信息化系统和操作者连接起来,利用问答形式和报表形式将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对外输出。推理系统存在于整个数据智能化决策过程中,数据库对信息化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储存,模型库为整个系统提供技术后盾和安全保障,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3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轨道交运系统建设正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居民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在环境因素及经济因素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地铁轻轨成为居民出行的新宠。在需求日益增加的大环境下,轨道交通运营正快速向着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的目标前进。智能化信息化运营将会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的效率,只有保证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成功转型升级,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信息化系统能否稳定地运行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优质的维护系统,想要拥有优质的信息维护系统就需要有优质的建设系统。因此轨道交运通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智能化的大数据处理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轨道交通运营系统面向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升级与转型势在必行。

4结语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的过程漫长而充满困难,面对经济压力和建设困难,应当制定符合各地基本情况的改革方案,确保列车调度符合实际要求,提高轨道交通运输的效率。目前我国还需要解决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中汇总能力弱、数据共享过程消耗时间长等技术问题。要想完成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就应当树立明确的目标,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方针,加强扶持力度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现代制造,2019,18(33):128-129.

[2]邵瑞,苏婷,白忠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19(4):125-126.

交通信息化管理范文2

1引言

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是由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和管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从各自承担的客货运输量来看,公路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客、货运输量分别占总运量的88.7%和91.0%。在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是以车、路的数量增加为基础,来满足公路客、货运输需求的。近几年来,随着公路的等级化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加之车辆的不断更新,行驶速度也越来越快。公路交通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低,与我国公路交通的快速机动化发展不适应,交通违章、不安全交通行为相当普遍,运输者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进一步加剧。由此产生了事故多发环境恶化、安全下降等问题。

2公路交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趋势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公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步入快速跨越式发展阶段,进入加快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时期。目前,我国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生产力滞后之间的矛盾是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高效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有效方法。而实时准确的交通统计信息是实现交通行业管理、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社会公众了解出行信息和加强交通领域交流的基础。因此,要体现公路交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则需要交通统计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且交通信息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也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前提和重要支撑。传统的公路交通管理所依赖的统计信息,是以电话、传真、邮寄报表等方式等得到的,交通数据的采集、传递、汇总和处理均为人工操作。随着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各类公路交通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加大,信息加工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公路交通统计工作量急剧加大,传统的公路交通统计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公路建设的需要,需要公路交通统计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更快、更准的信息服务。同时,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把这些新技术运用到高速公路管理中,便形成了先进的公路交通管理系统,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成集交通数据采集、存储、显示和管理为一体的完整公路信息系统,通过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统计报表传输无纸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借助网络可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公路交通信息。

3目前交通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公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反映公路交通现状和经济运行态势、辅助科学决策、总结宣传交通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交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建设自身积淀了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路交通统计数据还处在人为搜集的阶段,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不能满足多主体、多样性的需要。各级网站建站前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在网络开发和使用上,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开发或互不衔接,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各网站的主题不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技术人才培养上、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上以及统计信息化管理上都存在着比较薄弱的环节,统计基础薄弱,调查手段比较落后,调查方法不够科学灵活,缺乏快速应急调查机制,缺乏交通统计理念创新,交通统计的预测、预警能力较弱。公路运输要求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要迅速、准确,现代化的交通业管理更应具备高度的严密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要达到这样一些目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必然复杂,信息的处理量就会急剧增加,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方法必然无能为力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能使计划和经营管理控制在最佳状态,能进行系统优化的优点。

4加强公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个功能完备的公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能:第一,展示公路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新成果。利用网络将交通信息实时采集与传播,可实现跨地域准确、及时地和传播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动态信息。第二,反映各级管理单位的人文内涵和特色。应采用极具表现力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先进设计理念表达各级管理单位的特点。第三,要建立完备的网上信息资料库和公路交通数据库,实现全天候服务,成为公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下面就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针对我区进行公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的一些个人见解。首先,加强网站管理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信息化网站由静态技术发展到现在动态交互技术仅十几年的时间,因此网站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各专业人员的通力配合才能完成。公路建设管理单位的网站建设及维护,需要管理人员就不断学习和充实非专业领域知识,以提高人员的建站及维护水平。其次,针对各单位工作和建设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各单位各部门及各类工作人员做到分工合理、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再次,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了解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广泛、统一的共识,使信息化管理成为公路建设和管理及提高速度和效率的有利工具,可以实现网络交流、资源共享、元纸办公、直观管理等。最后,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公路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发挥良好的文互功能。如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之间的需求关系远比纯粹意义上的商家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要确定的多,这使得网络对交互功能的开展有更坚实的关系基础,应得到更好的应用。建立在交互技术上的信息化平台,完全可以担负起全方位沟通施工、监理和业主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交流的平台。

交通信息化管理范文3

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现象还普遍存在,受各种资源、技术的限制,以及规范化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各个单位、各个系统的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低,在公路管理部门内部还不能做到信息“所需即所得”。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改进。目前交通行业提供的公众信息服务主要有:交通广播电台、相关网站、交通服务热线、各交通管理部门公布的值班电话、交通标志和高速公路的可变情报等。从信息内容看,重大交通事件和延续时间长的施工工区类的信息多,而其他延续时间短的交通事件信息较少,出行车辆往往对这些事件带来的交通延误和安全隐患较为关注;从信息的获取方式看,普通公路上一般没有能主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的设施,除了交通广播及时播报和司乘人员主动打入热线电话外,公路上的出行车辆很难及时了解最新的交通出行服务信息。路网指挥调度功能薄弱。普通公路由于缺少实时检测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必要设施,也没有可以及时交通诱导和控制信息的设施,所以目前普通公路尚不具备路网指挥调度功能。

普通国省干线数字化公路建设的需求分析

“数字公路”的目标是要全面提升公路管理水平,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能力,要立足于干线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从“基本的信息采集手段”和“一定的出行者信息”为起点,逐步发展完善,建设国省干线数字化公路。因此建设前先要充分了解普通国省干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准确把握公路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与道路使用者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

1公路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普通公路由公路管理部门负责维护管理,其主要管理职能为:负责公路养护工作,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负责公路路政执法工作,保护路产路权;负责路网调度、指挥和监督;负责公路安全,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保障道路完好。完成这些业务职能所需信息资源分3类:(1)公路信息资源。公路属性(公路概况、路基、路面、构造物、沿线设施、沿线环境等)、公路空间数据(地形、地质、地物等)和公路业务数据等。(2)路网调度指挥。干线公路的交通量、车速等交通参数;公路的有关交通管制信息;天气状况;施工类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监控图像;现场管理人员的报告等。(3)安全管理。公路基础数据、交通量、道路周边环境、事故统计数据等。

2道路使用者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人们在出行过程中需要做一系列的选择决策行为,主要考虑出行目的、出发时间和出行路线等。因此需要的信息主要为:(1)当前的交通状况。车速、交通事故发生位置、其他交通拥堵位置。(2)天气影响。道路的行车条件、道路的交通管制措施。(3)路线选择。周边的交通事故、特殊事件等信息。(4)行车道、路肩和互通匝道的运行状况。(5)汽车服务的信息。加油站、停车场、餐饮、汽修等。(6)求助方式。紧急求助、事故报警、咨询等。

国省干道数字化公路建设方案设计

在前期调研之后,确定数字化公路具体建设目标:建成后的数字公路将加强道路实时监控,提高路网调度能力,保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为车辆和道路使用者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扩充公路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逐步实现养护、路政等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干线公路管理效率,充实现有的公路信息化体系,服务于“业务管理、领导决策和社会公众”。

1数字化公路建设总体方案数字化公路建设主要分为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传输系统及区域中心控制系统。建成后的数字化公路将具有全面负责本地区路段沿线的道路监视,协助相关部门的交通管理工作,可进行交通及气象参数检测、CCTV视频监视、交通信息、交通诱导以及系统日常操作维护;对路段的交通监控数据资料及其他各种参数进行汇总、统计、打印;与相邻区域路网监控中心协调控制;按照要求向省路网调度监控中心传输监控数据资料和图像,并接受其调度控制,实现联网监控功能。

2数字化公路建设具体方案数字化公路建设主要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传输系统、区域中心交通控制系统这4个子系统的建设。

(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应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路段交通流、外部环境等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并将信息提供给信息管理系统,为分析决策提供依据。采集手段主要通过车辆检测器、能见度检测器等检测设备实现对干线公路交通和气象参数的快速及时检测,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由于干线公路为开放道路,平交路口较多,所以各检测设备的布置特点及布置位置是考虑的重点。采集手段还包括沿线收费站、养护工区、路政中队相关业务信息的共享,对养护、路政、交警等部门巡逻人员在干线公路上执勤时掌握的交通信息的采集,以及建立能及时与司乘人员交互信息的渠道,利用本部门以外机构的信息(如气象部门的信息等)来帮助交通管理。

(2)交通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公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有效手段。主要通过设置在各收费站、服务区、转向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等处路段交通信息及诱导设备(信息屏、交通诱导屏、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等),同时通过与当地交通广播电台、当地交警实现联动机制,及时疏导交通,给司机提供信息,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平时通过设置在各收费站、服务区处交通信息屏实现对交通法规、路段维修养护等交通信息的和宣传。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媒体、报纸、互联网平台及手机短信平台建设,实现路况信息及时,方便出行者提前收到有关路况信息。

交通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湖南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现状

1990年以后,政府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更加依赖于信息资源。然而,由于现在政府决策的形式,信息资源无法将自己的真正作用能力发挥出来。国家逐渐推行“使社会和国家信息化同政府信息化共同发展”和“推行政府信息化”。因此,国家必须在政府决策体制的发展方向上做出改革。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趋势,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一、湖南省交通信息资源整合过程的问题

在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对交通运输信息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在将基础网络形式进行初步的完善之后,将各个省市的业务管理系统与信息资源库进行统一整合,成立为基础数据资源库。一旦能够成功将信息资源库建立起来,无论是服务水平还是行业监管力度和便捷度,行政办公的效率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然而系统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尤其表现在资源融合性能、效率发挥程度和档案管理这几个方面。

1.行业对于信息的应用要求远远超过了信息资源库所能够提供的程度。现在信息化应用在行业上的需求程度明显供不应求。例如,在电子商务、公众服务、政府管理、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往往是不够的。而信息资源化系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交通运输也行业的综合需求。

2.信息绝缘化问题显著。虽然各地都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建立,但是所有的信息库没有被统一整合。各信息库之间无法进行共享,数据独立,使信息产生绝缘化现象。而正由于信息资源体系独立发展,各个资源库之间渐行渐远,正逐渐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孤岛。

3.数据不够完善。虽然数据库在不断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然而由于无法将标准数据和行业基础数值等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收集,造成了数据很难被合理利用。同时,这种现象揭示了在管理层面上的疏忽。我国资源数据管理应该以更加严厉的手段和不断的创新方法使数据库更加完善,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应用便捷、自主采集信息等工作体系状态。

4.安全管理方式不完善。对于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不够,易造成数据缺乏保障,易丢失等问题。信息化体系风险很大。其次,由于各系统体系的孤岛形式和管理手段的缺失,导致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将公路交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保障体制设计

1.组织机构保障措施。首先,成立一定的领导组织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成立领导小组体现出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由厅级领导作为小组组长。而组员由来自于省高速集团、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心、省公路局、厅运输管理局、厅应急办、厅建设处、厅规划处、厅养管处、厅治超办等的领导组成。而一旦成立领导部门,必然有监管部门相辅助。在厅科教处成立,由监管部门对建设进程和质量进行监管。由于对于监管体系的建立需要众多机构进行协调,下文对分组情况进行分析。(1)建立体系开发咨询小组,成立顾问机构。(2)建立体系开发监督管理组,对质量进行把关。(3)成立体系建设管理部门,将管理者与使用人、建设者与负责人相联系。(4)成立业务支持小组。将各个业务内骨干人员整合到业务支持组中来,将建设队伍的需求分析、建设研发等过程进行支持。(5)成立系统研发小组。寻找合适的人才进行系统研发,将研发工作交给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或者私有企业。(6)成立质量监控小组。对工作进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管。(7)设置运营课程。对各部分运营体制进行统一培训。(8)成立综合组。使开发商与管理部门联系起来,共同管理工程资料,并共同处理以上未涉及的事物。

2.数据维护管理措施。(1)拒绝信息独立。应当将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且输入到业务管理系统的综合数据库。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在固定的时间点对数据及时整理并且上传,共同分享到主管基础数据库。从而达到全行业管理共享资源信息的效果。而针对增值服务信息,采用有偿数据分享模式切实可行。通过签订协议以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2)数据采集体系规范化。将采集体系规范化,可以确保有人对数据的整合负责。将数据采集的工作责任分化到相关部门中去,并且严格实施监管。确保工作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内共享信息资源。而数据也必须有相关负责人及时接受并上传。例如:我省客运站的相关信息,包括车次、班线等,运输管理部门就必须对信息采集负起责任。而运输管理局和省征稽局需要担负起车辆数据的采集、保障数据安全等责任。公路局与收费公路管理局应当对天气、路况等信息及时进行收集和处理,并按时上传。保证交通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将数据的质量问题变为责任。信息数据的质量是否完整、畅通、迅速直接决定了交通信息网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对不同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采取数据质量监控体制。例如:手工输入静态信息并且由专人进行检查。设备采集动态信息,定期核查。而针对半静态半动态的信息类别,将由信息源头单位进行负责。由其进行录入与核查。将各部门责任落实下去,对各项标准要求均签署相关协议,以保证各部门对自己的责任了解清楚,积极工作,同时制定奖惩措施,对各部门进行监管。

三、结语

在交通管理也逐渐使用信息化管理之后,业务处理不再是信息化应用的唯一方向。通过利用信息资源,交通综合运行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省正对交通信息管理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地,商晓帆.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理性认知[[J].现代情报,2008,(04).

交通信息化管理范文5

我国交通管理信息化现状

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公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出行等提供了方便。但随着我国人口增加与经济的腾飞,车辆保有率和道路交通量急剧增长,已远远超过道路的增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阻塞。这就要求建设更多的道路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但由于资金、土地资源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公路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车辆增长速度。许多研究发现我国现有路网的利用率不高,因此需加强对现有道路的管理,必要的手段之一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路网潜力。交通管理是对参与交通的人、车、路、环境四者的统一管理,即相关部门运用各种手段,对交通流进行合理的限制和科学的组织疏导,以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在运动中产生的矛盾,保障交通安全、有序的运行。交通管理信息化则指建设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交通管理的各方面,为交通参与者中的人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交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我国约于30年前着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迄今为止已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自行研发了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等并推广应用,为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GIS的交互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为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有效解决我国交通供需不平衡的途径是增加供应或减少需求,即使道路通行能力适应交通量的需求。增加供应的方法是道路建设,提高交通网络容量。但道路建设投资大,占用土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且当路网基本完善后,新建道路能产生的效益很低,在有限的资金和土地资源条件下这种方法现已经陷入瓶颈状态。减少需求的方法之一是控制交通需求,即通过限制或禁止某些交通方式的出行,减少出行量,以缓解交通压力;之二是道路交通系统信息化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交通组织控制交通流量,使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趋于均匀,有效地避开交通拥堵时刻及阻塞地段,提高网络运输效率。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建设道路和控制交通需求相比,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潜在功能,全面提高路网效率,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局面,更具有可行性。通过向用户提供交通信息,实现有效的交通诱导,就可以降低交通成本,尤其是发生突发性交通拥挤的情况下,实行信息化的交通管理可以为交通参与者带来更多的效益。通常实行交通信息化管理后,路网中的交通参与者会根据道路状况选择合理的道路,使得拥挤系数大的道路上的交通量减少,增大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从而降低了交通拥堵成本,即节约了交通拥堵时给出行者及社会带来的时间和货币的额外支出费用。以上只是定性推导,下面将用解析模型在线性成本函数的条件下研究公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对交通行驶成本的影响,从定量的角度简要分析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模型与分析

个人平均行驶成本设道路r的行驶成本函数为(公式略)行驶时间节约成本(TTC)将出行者在路网中消耗的时间以货币来衡量。TTC即为出行者在收到实时交通信息后,由于选择了合适的道路而节省的时间的货币体现。根据行驶时间乘以单位时间价值的行驶时间成本建模方式,行驶时间节约成本计算公式为:(公式略)

交通信息化管理范文6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公安交通管理各部门和相关活动领域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交通信息资源,使公安交通管理各部门和全体民警都能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各种信息媒体,享用和相互传递信息。道路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特别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给人们提供了安全、舒适、快捷的服务[1]。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交通管理主要业务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信息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规范执法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交通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强大推力。

1.加强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道路交通量急剧增长,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公路网基本都出现了严重的交通阻塞现象。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建设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不仅为交通主管部门的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与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促使交通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科学化、现代化。面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动态的交通信息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为今后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创造条件。[2]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建设功能完善的公路交通枢纽信息系统,对于促进交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认识

误以为信息化就是一人一台电脑,把“上网”等同于信息化;将信息化当作是信息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事情,与己关系不大。这些错误认识一方面直接导致了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不注重转变管理思想与理念,对信息技术存在过分的依赖性,认为高科技无所不能,花巨资购建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各种业务问题,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业务基础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缺乏按信息技术要求重新优化组合运管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把传统手工作业搬上计算机平台后,不愿在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仍存在着征管工作不规范、征管资料不全、资料传递不到位、配套基础措施不完善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3]

2.2交通统计数据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

交通统计数据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不能满足多主体、多样性的需要。各级网站建站前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在网络开发和使用上,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开发或互不衔接,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各网站的主题不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2.3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稳定的经费保障

足够、稳定的建设资金是交通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建设的根本保障。虽然在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研究方面作了较大的投入,但与交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投入的资金不足,这是我国交通管理信息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研发的交通管理信息化科技项目、规划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也因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而被迫终止。二是没有专门的稳定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许多城市没有进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有些城市即使制作了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包含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较少,当然也就没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规划,无法形成稳定的建设资金,一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还是空白,大量中等城市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因此交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信息化建设都应当进行专项资金规划,以保证有足够的稳定的经费来源。

2.4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术设备落后,设施陈旧

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较少,存在较多的应当信息化而没有信息化的信息资源;二是没有对网络信息进行维护,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三是信息化管理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中小城市使用的交通控制系统中交通流检测设备、信息传输设备等硬件设施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获取的交通流参数不准确,信号控制机故障频率过高等现象。

3.加强交通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3.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在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行业信息化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要广纳贤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适应交通信息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在培养方式上,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对交通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使用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3.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

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公路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选用、网络建设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既要满足公路行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今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要从公路实际需求和能力出发,在软、硬件选用上坚持“先进、适用”的原则,避免盲目攀比落入“IT陷阱”,要始终明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是追时尚、赶潮流,而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3.3更新设施和设备,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与共享率

基层交通管理机关应当加强交通管理信息资源的录入与建立,完善交通管理信息资源。应当按地市、省、全国的顺序整合现有在建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交通管理信息平台,逐步扩大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范围,加强对信息系统硬件设施的建设,置换现有低水平,陈旧的设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还应加强交通管理信息与其他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尽可能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p#分页标题#e#

交通信息化管理范文7

车多、人多、道路窄,这些紧张的交通状况造成城区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下面我们从多方面,更深层次地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

1.1城市管理规划不合理

1.1.1城市规划引领不足。⑴城市规划问题。随着城市迅速扩大和嘉兴国际商务区、湘家荡旅游度假区的建立,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已无法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⑵城市布局问题。行政中心与两个区行政中心呈东西向直线布局,造成大量穿越性交通流,而市区东西向主通道明显不足,高峰时段拥堵现象明显。⑶开发建设问题。核心城区医疗、教育、大型市场等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引发集聚效应,部分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过大。

1.1.2路网不完善。⑴城市道路级配比例严重失衡。截止2011年,三环内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密度分别为0、1.63、0.81、1.69(km/k?),表现为快速路严重缺乏,次干路和支路所占比例明显偏低。⑵跨铁路、跨水系通道交通供需严重不足。⑶对外交通不畅。南三环、长水路等主要通道未能贯通,市区没有城市高架、快速通道等城市快速路,城南片大量的过境交通流和市内东西向交通流只能通过中环南路通行。⑷老城区路网不完善。老城区路网存在很多不足,如:环城路作为交通组织的重要道路,机动车双向两车道不能很好地发挥环路的交通功能;建国路夜间实行夜市,晚高峰交通严重不畅等。

1.1.3交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⑴“三小车”管理机制不顺。目前市区共有740辆经审验的人力客运三轮车、316辆经市残联登记编号的三轮机动车从事营运,同时市区还存在大量的无牌无编号“三小车”运营。非汽车类车辆营运管理几乎处于真空状态。⑵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不高。一些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较为高发,引发大量交通事故,据统计,目前市区高峰时段平均每天接到事故报警40起,占总数的25%以上,一些交通结点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引起区域性拥堵。

1.1.4出行结构不合理。⑴私家车的过度使用。嘉兴具有相对较好的私家车使用环境,市民绿色交通意识不强,替代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较低,导致私家车5公里内的短距离出行比例过大。⑵公交分担率低。目前市区公交的平均运营车速仅为16km/h,运行速度较低,使得班次间隔时间较大,再加上线网设置不够合理,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导致市区公交分担率仅为21.03%,大量非法营运“三小车”占据了大量的道路资源,增加了治赌难度。

1.2信息化建设不足

⑴信息应用意识差。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交通管理最有效的建设手段之一,嘉兴市相关部门虽已有信息化意识,但认识还不够,离真正的信息化管理还有较远的路要走。

⑵信息应用业务发展不全面、层次不足、效率不高。目前嘉兴市已有信号控制系统、重点车辆动态监控系统、交通诱导信息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但是没有将它们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也没有将它们充分地利用起来,导致交通管理仍然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

⑶业务技术力量不足。科技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嘉兴在技术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也使其在全面建设信息化城市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实时路况分析系统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加大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俗称绿波)、交通监控系统(电子警察)、交通诱导系统(包括行车诱导和停车诱导)等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如嘉兴市可将其已有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子监控集控平台、网上巡逻集控平台、重点车辆动态监控系统、交通诱导信息系统以及警车、单兵定位系统等有机整合为一体,建立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决策和指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科学化智能化交通指挥体系,为嘉兴市的道路交通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指挥决策平台,切实提升嘉兴市交通管理科技化水平。实时路况分析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对交通流信息采集,结合浮动车信息,对路网交通实时路况进行分析评估,自动生成相应的路网诱导信息。它能够有效地引导车辆在路网中运行,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时间,实现交通量在整个路网中的均匀分配。它对于科学、合理地分配交通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意义。

2.1系统结构

⑴信息采集层。信息采集层的主要作用是接收交通检测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并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校验解包并进行预处理。

⑵信息处理层。在信息处理层中,将采集的基础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关联存储,通过分析、推论演算等一系列处理,形成有效的预警信息(文字、图形、视频等),为研判决策、指挥调度、警力部署和交通出行提供数据依据。

⑶信息层。依据需信息的保密级别,控制范围,通过互联网、广播电台、手机终端(特服号码短信、微博、微信)、交通诱导子系统等不同的平台路况信息。

2.2系统功能

2.2.1信息采集。通过在公路重点路段位置采用自建或共享视频监控、地感线圈、微波检测、气象设备、卡口分析等方式检测车流量、车流速、车辆密度、道路占有率、路面温度、湿度、风力、能见度等基本数据来完成信息采集。对出租车GPS数据源、微波信号采集器、线圈采集器、视频采集器等各类采集器的实时信息采集,通过综合数据平台获取交通流采集系统上传的交通流数据、设备运维子系统提供的设备信息,包括交通流量、速度、位置等,按照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进行。如视频检测是通过视频摄像头和计算机模仿人眼的功能,在视频范围内划定虚拟线圈,当参数值从大到小经过某一个阈值时表示车辆进入了检测区域;当参数值从小到大经过另一个阈值时表示车辆离开了检测区域,从而可检测出车辆经过的探测区域的数目,并检测到车辆存在于检测区域的时间。

2.2.2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各类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过滤、转换、统计、计算等,计算处理检测断面各条车道、单向断面在一个周期内的车流量、平均车速、占有率等,分别按照不同的时段、路段对数据进行统计,生成不同时段、路段的交通流数据供智能交通系统调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进行交通形势分析、交通形势比较、交通分布分析、交通分布比较等。分析指定路段、指定道路和指定区域的交通速度、交通流量变化趋势。

2.2.3数据统计和查询。对各类检测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存储、打印等操作。可按行驶方向进行流量统计、车速统计,可以统计断面/车道流量、流率(每小时每车道车辆数)、平均速度、车型(可分为五类车型)、时间/空间占有率、车头时距、服务水平(可分为六级)、密度(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空间平均速度(单位长度上的车辆平均速度),能够统计每天24小时的车流分布,以及任意一段时间范围内(周、月)的日流量等。

2.2.4信息。信息层主要对形成的交通信息进行。其中信息主要有两大途径:一个途径是自动调用信息库中的交通状态信息,通过交通诱导相关性分析模型,得到诱导信息的延伸范围和时效性参数,然后通过预案库,生成诱导信息,经人工确认后进行;另一个途径是,如果需要人工输入的信息(例如交通管制信息、勤务信息或宣传信息等),则由指挥人员进行人工编辑,生成节目单后,结合系统数据库中的预案库,与上述诱导信息一起,生成诱导信息节目单,传给诱导系统的控制服务器。

3系统应用

3.1拥堵处理

通过对路网交通的监控和交通信号控制,采集交通流信息,对路网交通实时路况进行分析评估,自动生成相应的路网诱导信息,能够有效地引导车辆在路网中运行,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时间,实现交通量在整个路网中的均匀分配。在科学合理分配交通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1.1交通监控。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现在最常用的是视频监控。视频监控作为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与厂商视频监控平台的集成来实现,可支持多种视频厂商的视频信息对接。通过视频监控,可直观地反应路口的实时情况,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等,方便指挥中心人员的研判与调度,从而对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治安事件录像取证,为内外事警卫工作服务,起到综合治理效果。现在交通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市内交通路口、重点地段监控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等。

3.1.2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城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重要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自动协调和控制整个控制区域内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均衡路网内交通流运行,使停车次数、延误时间及环境污染减至最小,充分发挥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益。例如,现有一交通灯系统采用神经网络系统和模糊技术,结合回路检测器来识别通行车辆的类型,获得通行车辆的速度,长度,数量等重要参数,从而控制交通信号的等待时间。与传统的交通灯系统相比,明显降低了平均等待时间,提高了总体交通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3.1.3交通诱导。交通诱导是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挥系统与外部进行信息的重要渠道,它根据道路交通状态或管理部门指令及时显示各种通告和相关信息,从而有效地对交通流进行诱导。动态交通诱导系统(DynamicTransportationGuidanceSystem,DTGS)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交通图(ElectronicMapofTrafficNetwork,EMTN)、计算机和先进通信技术。使得各种公交信息终端(车载计算机、手持终端、移动电话和网络等)能够自动显示出行者位置、交通网络图和道路交通状况,为出行者找到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的最优路线,并协助出行者方便地进入原先没有去过的地方。其能有效地防止交通阻塞的发生,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逗留时间,并最终实现交通流量在网络中各路段上的最优分配。

3.2实践分析

实时路况分析系统能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出行者实时道路交通路况信息,合理地组织城市交通流,为城建部门评估道路设计和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交通信息分析数据,为科学规划和建设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网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同时需要完善交通规划与管理,才能根治交通拥堵。

⑴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快线、增支路、连断点、疏瓶颈”的思路,优化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抓好各类交通规划的落实工作;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加大公共停车设施、公交场站、货运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力度;贯彻实施“五同步”政策,新建、改建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由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到位等。

⑵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以新的理念加强公共交通政策与管理措施,结合各类公共交通规划,进一步从体制、政策、建设、管理等方面考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投资、土地、物权、财税等各类资源加快向公共交通政策倾斜,切实加大发展公共交通的力度,近期要加大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的推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布局。

⑶强化静态交通管理。探索市区停车场运行管理新机制,规范停车场管理模式;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机动车在市中心区域的出行、停放,减少市中心区域的交通发生量;进一步规范停车泊位管理,清理部分不合理的停车泊位;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加强市区道路的市容管理,减少占道设摊等违法行为;加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违法停车的管理力度等。

4结束语

交通信息化管理范文8

交通建设工程的档案是工程监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今的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工作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建设。本文就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展开论述,期望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划和完善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

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和深入,不仅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也为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在交通建设事业中,作为交通建设监理部门,应该承担起工程建设的监理职责,通过监理管理和监理档案的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将工程建设中的各种与管理有关系的事务,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档案管理,让交通建设的过程和成果能够被详细的收存,以备日后调用和参考。

1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1.1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管理是工程的基础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就是将信息化档案工作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进行配置。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如今已经不仅是信息资源的归档,还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和资源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具体说来就是将资源通过数据传输、存储、调取、保存等手段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实用。交通建设项目的特点,决定在长期的交通建设中必然要产生大量的工程资料,要提高收集整理的效率,减少工程档案的采集、整理周期,就要通过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来完成。例如,建立办公自动化网络,能够帮助监理部门将各个部门产生的资料进行上传和共享,随时掌握工程活动的进度,发现质量问题,同时保持与工程中各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1.2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建设

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自愿建设,关键在于将档案进行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实用。从交通建设工程的监理角度来看,档案信息的整理效率与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息息相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投入资金,加强软硬件的建设,例如建立档案数据库,就是一个很好的交通建设档案管理的平台,以数据库为基础,搭建起内部局域网来,设立目标办公群,为交通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节能增效,并开创优越的办公条件[1]。

1.3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以及建设规范

通过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收集到的是社会资源,更需要标准和规范的收集平台,包括电子信息文件、档案管理功能在内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将信息的资源、文件等加以规划标准化的管理。

1.4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对档案进行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信息档案拥有着海量的信息,因此,要将涉及到交通建设的各个环境的信息等加以收纳,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和速度。例如交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气象、机械、物理、化学知识,还有工程招投标、原材料采购、工程检测中产生的数据、文件、资料等等,都要被高效、合理、安全地存储在信息化档案数据库中。

1.5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高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等级的人才来操作。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必须吸引信息化技术人才,在系统管理和维护上做好各项工作。只有人才队伍的稳固和扎实,才能保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开展,而且前文也提高,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数据库的信息是海量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达到操作简便、安全存储,高效分析,方便调取,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做到。这其中也需要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在做好日常的系统的运转和维护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求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吸引人才的同时,也能留住人才。

2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2.1建立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工程建设总监办、驻地办等机构,形成了档案信息化自愿开发的领导架构,在这个架构中,资料最终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了管理,在数据库中最终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首先,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库之后,为了提高资料库中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系统中的已经编目的工作进行退化,将有用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包括资料的来源、时间以及关联性等。第二,是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经过编辑加工的信息资料将被统一纳入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以保证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第三,通过内部信息监理服务网和公众服务网的建设,将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加以结合,形成文件信息的标准化建设体系,通过智能化信息资料的管理运行,为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互换提供技术保障。

2.2规范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确定档案管理人员岗位以及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有细化了的岗位划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照健全的岗位责任制的相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的归档和整理、保管、保密、登记、结语、归还等工作。

2.3建立完善的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安全体制

建立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电子文档管理体系,是为了适应当前电子文档为主的资料管理的需要,增强电子文件载体的稳定性,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传输,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档案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护[3]。

3结语

经过开发和建设后的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很高的使用和利用价值,为维护档案资料的安全运行,提供信息系统支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要改进和完善的工作,就是顺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潮流,在强化实情调研,协调各方资源方面,继续推动档案管理向着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周志学 单位:泰州市路德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萍.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6,(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