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论文范例

交通事故论文

交通事故论文范文1

通识教育的第二个基本理念,是强调大学服务并归属于民族国家之生命。大学是通过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保存和传承,来塑造整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大学通过对公民思想和公民德性的培养,为本国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前提;最后,大学通过对学生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给本民族一个可能的未来,同时,又通过其中诞生的极少数佼佼者,为这一未来提供领导者。一个民族的诗歌传统是其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也是文化认同的来源之一,当然需要在通识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一个民族对创造力和理解力的依赖,才是诗歌教育之所以成为必要的最重要原因。创造力主要包括热情、冥想能力和想象力,而理解力则主要包括精微知觉、对人性和世界的洞察以及对事件做出良好判断的能力。正是在这两个方面,诗歌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功效。优秀的诗歌能激发起人的生命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杰出的诗歌让人获得超越现成之物的冥想力和想象力,而伟大的诗歌因其所包含的对世界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而成为培育判断力的最好教材。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人物,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不读诗或不热爱艺术的,这些伟人们的心智、灵感和判断力全都受到过诗的滋养。由此,即使是出于对本民族、本国之未来负责的考虑,作为通识教育的诗歌教育也势在必行。

二、中国古诗在通识教育中的价值

1、审美价值

简单概括诗歌美学价值就是教我们真、善、美,教我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返璞归真。例如:“采菊东篱下,悠远见南山。”此诗淡泊静穆、豪华落尽,却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真是感受之真切自然,美是不加修饰朴素天然之美,善是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纯真、坦荡、从容。字如其人,诗如其品,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及性情,由此也可见诗歌文学艺术对丰富一个人的性情和情操的重要性了。这就是诗歌的美学价值,它参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处。

2、普世价值

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问题和道德问题,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现在我们倡导和谐,无非是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恰好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两个最基本的主题。

3、生命价值、陶冶性情

这种生命智慧主要可概况为三点:

(1)化阻为通。

要使生命的阻塞困苦化为通达,这就要有很高超的哲学智慧,才能跳出纠缠,豁然开朗。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都是生命的更高境界,迷途知返、化悲为喜、化阻为通。

(2)化悲为健。

我们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此诗看似痛苦,实则充满着无尽力量与激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由对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而引发对人生前途与名利的拷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功名利禄都是浮云,只有喝酒才是人间至上,咱们就借酒抒情,解放自我。既然“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那么他就甘当寂寞圣贤,甘当孤独饮者,这是他的自我解放。这当然是一种化悲痛为力量的愤激之言。他视金钱富贵如粪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此时就有一种雄豪之气,这就是化悲为健。像李白这样自我救赎、化悲为健的诗人还有很多,像杜甫、陆游、韩愈、辛弃疾、欧阳修、李贺等诗人也是如此。

三、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交通事故论文范文2

古诗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的美在于意境,在于内涵。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初中语文中加入了古诗文教学,将我国独有的古典精粹引用其中,可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因此,教师应对古诗文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究,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传统文化;相关探讨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相关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是过于重视古诗词背诵,忽视了古诗意境的感受,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二是过于注重对古诗词的翻译,忽视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古诗词作为古代优美的古言,是多姿多彩的一种意境及心情。诗词需要我们用自身的感受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然而,在应试的教育下,死记硬背成为教师教学古诗词方法的主要手段。背诵虽然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但也会抹杀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诗经《诗经•关雎》时,教师会要求学生将整首诗歌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或者采用默写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但由于学生对《关雎》这首词的内涵不够了解,对于作品中采用的创作手法一无所知,最后导致学生对诗词的背诵产生一定抵抗情绪。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考取更多分数,想尽办法让学生牢牢记住,但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接纳者。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传统文化之美与古诗词融为一体。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每一首古诗词均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思想和审美价值。古诗词中体现出来的优美意境高尚情操能起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其审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古诗文教学

(一)朗读古诗,感受形式之美

古诗词创造过程中均会运用到押韵,因此其在语言上均极富音乐韵律。每个诗句、词句中音节具有存在节奏变化,平仄音调抑扬顿挫。因此,在对古诗词进行朗读时会产生珠圆玉润的连贯和顺畅感。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意蕴进行体会的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把握作者“苦闷—向往—矛盾—豁达”的情感变化。然后,教师再对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通过古诗朗读法,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作品的形式之美,使其对古诗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二)营造古诗意境,传承文学之美

意境是作者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意进行有机融合之后创造出来的一种境界。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把握作品的意境是一个学习重点和难点。而只有在把握意境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作品得深层意蕴。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点对“月”意象进行讲解。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对月意象进行品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进行简单的引导和点评,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古诗词中的“月”意象通常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教师通过古诗意境的营造,可将传统文学之美很好地传达给学生。

(三)对古诗深入剖析,感受内容之美

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政治上遭遇诸多不顺之后进行创作的。苏轼的一生充满波折,经历诸多磨难,存在诸多缺憾,所以他常常借助明月对自己的人生出路、追求归宿进行构想。苏轼在经受了各种挫折之后,其越是表现出“归隐”的趋向。他想回到大自然,回到田间,过上恬静安适、泰然自若的生活,想寻回灵魂的自由。词作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尾,显示出作者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祝福寄予明月,希望远在他乡的亲人们能够幸福、平安,并以共勉,自己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世间的多变世事。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让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去感受诗人的情绪。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水平,树立正确价值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教学《关雎》一文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先对《诗经》的创作背景进行解释,如《诗经》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而这些诗歌通常是描述什么,这些诗歌又分为几类,等等。这样可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对《诗经》进行介绍后,教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对《关雎》的大体内容进行讲述,不仅可让学生有一个整体印象,对诗歌的整体大意有所了解,还能降低诗歌学习的难度。然后,教师可开始对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并设置相关问题,如:明明在描述人,为何开头要写“雎鸠”?少年发现求之不得以后是怎样的表现?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便会一步一步理解诗歌,感受到诗经之美。

三、结语

初中古诗文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是延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和蕴意美,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此外,教师在教授古诗时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充分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马丽丽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29.

交通事故论文范文3

【关键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改造;提升设计

1引言

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公路的迅速发展,城市公路隧道越来越多。隧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对公路隧道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改造设计,建立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2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改造设计原则

在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改造提升设计的过程中,应结合公路隧道的特点,对路况进行分析,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隧道行车的安全。在设计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至上,进行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规划统一的原则,及时发现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积极采取先进成熟的技术,在满足安全功能及性能的要求下,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另外,应针对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根据公路隧道建设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对安全设施的标志、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进行完善。相关工作人员应借鉴国内外公路及城市隧道交通安全设置的先进经验,对公路隧道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提高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的改造水平[1]。

3隧道安全管理设施改造提升存在的问题

3.1防眩及诱导设施分析

在公路隧道设计中,相关人员没有重视防眩和诱导设施的设置,与其他设施的配合也远未达到一致。照明灯会产生眩光,同时,车的前照灯也会出现反光现象,因此,在防眩方面,需要对照明进行合理布置,科学选用灯具,有效控制眩光。由于视线诱导设施会起影响驾驶员视线变化的作用,因此,要在隧道的两侧边墙上安装红黄反光轮廓标志非常重要。

3.2标志牌的设置

隧道标志牌的设置需要结合公路的实际情况。由于隧道内光线条件与高速公路有很大的差别,应考虑隧道通行的环境对标志形状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空间限制的要求,从而合理安装标志牌。例如,在隧道内部设置限速标志,车辆在进出隧道时骤然减速和加速,容易引发事故的发生[2]。因此,限速标志在车辆进入隧道之前就开始设置,限制速度逐步递减,循序渐进,同样,解除限速也应逐步递增。

3.3限速确定

在隧道标志牌设置中,限速标志是一个重要部分。在设置过程中,应结合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根据高速公路行车规定,行车速度通常最高不能超过120km/h,不能低于60km/h。在规定范围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隧道限速标志。隧道运营过程中,应按照实际要求对车速进行限速,工作人员还应结合实际车流量以及隧道内部变化做出限速调整。

3.4照明系统的配光

隧道照明配光主要包括3种方式,分别为对称配光、纵向对称配光和逆向非对称配光。横向对称配光具有视觉引导性好、眩光小等优点,其他2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光效缺陷,不利于安全行车照明。考虑行车安全性,应采用横向对称配光,并且需要安装较多的灯具[3]。

3.5照明控制

不管在隧道的墙壁,还是在隧道内的路面上,应具有良好的照明均匀度,才能保证行驶车辆前方有没有照明的背景。通常要求隧道路面和墙壁的整体亮度均匀度不低于0.4,墙面的平均亮度不低于相连路面的亮度。相关人员要结合不同时间,对亮度进行控制,还应根据驾驶员的视力调整各个部分的照明,要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在夜晚,通常要求隧道内的照明至少与入口照明亮度水平和均匀度相等。

4公路隧道发生事故的一般特点

对于公路隧道来说,因为隧道洞口光线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影响驾驶员的适应性,车辆与洞口、洞身发生碰撞,还会发生车辆追尾、车辆碰撞等交通事故,而解决这种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在洞口处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良好的诱导、禁止超车以及限制测度等。在公路隧道中,因为其自身存在的特点,其所发生交通事故的特点也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可以分为6种:(1)驾驶员不能看清隧道洞口的情况,导致车辆与洞身、洞口发生碰撞,也会导致车辆发生追尾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从隧道洞外进入到隧道内所产生的黑洞效应以及驾驶员在将车辆驶出隧道所产生的白洞效应,会导致驾驶员的眼睛发生约10s的视觉损害,从而引发隧道交通事故。(2)隧道内的路缘带及硬路肩的宽度与一般路肩的宽度不一致,还有的隧道内高出路面的检修道,都容易导致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3)因为驾驶人员的违规操作或者车辆的原因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就是因为长时间在隧道内行驶,会导致驾驶人员产生一定的紧张感与恐慌感,从而影响了驾驶人员的正常驾驶。(4)因为车辆装载的高度超过隧道洞口的限值,导致车辆与隧道的洞门相撞。(5)驾驶人员无法获得全面的视觉信息,而且也不能准确地确认行驶路线,从而导致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6)因为公路隧道内出现交通事故的后期救援工作难度较大,经常会因为抢救不及时而出现人员死亡的现象,甚至还会发生爆炸、火灾等情况,无法明确地对车辆、人群进行指引与疏散[4]。

5公路隧道设计中应考虑交通安全的主要措施

要提高隧道运行的安全性,应提高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施工人员应根据现有隧道安全管理标准以及规范,结合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完善并优化设计中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标志、标线、护栏及引导标等安全设施。还应按照隧道工程的保护与管理、应急解救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引进国内外公路以及城市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的相关施工技术与经验,在对当前公路隧道进行详细调查与全面性分析之后,针对公路隧道的特点进行交通安全设施优化设计。

5.1隧道安全设施的设置

要保证隧道的通行安全,隧道的运营管理非常重要。良好的隧道运营管理工作,能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运营管理的内容包括洞口各种交通设施的设置、各项安全设计执行工作等,例如,在入口设置智能交通灯系统,以规避由于隧道中光线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同时,发挥红绿灯对交通通行的指导作用[5]。

5.2设置预警装置

在较长的隧道中,若发生安全事故,很可能造成行车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相关人员应安全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隧道中设置用于检查和警示维修人员等相关报警设备,从而做好应急准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伤害。

5.3设置安全引导标志

在出洞口设置增光装置,可以有效缓解隧道内外光线差对驾驶员形成的视觉冲突,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在洞口前应铺设减速带,并结合实际地质和地形分别在洞口和洞门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强化安全装置的实际意义。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对隧道线路布置和隧道轴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进而设置安全引导标志。另外,应该根据隧道内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置限高、限速、限宽、消防、避险以及应急等标志,并且确保标志的一致性、系统性与连续性,采用电光标志对应急、避险等标志进行安装,定期对标志进行清洁与养护,确保其使用的有效性。对于隧道内部来说,其内部环境比较昏暗,使驾驶人员的视觉降低,所以应该合理地的使用LED照明标志,设置地点方向标志、指引标志等,从而进一步提高隧道内行车的安全性,提升隧道内道路环境的品质,使驾驶人员能够在照明标志下安全行车。

5.4装置视线诱导设施

在公路隧道两面的侧墙,除了设置护墙标志,还应设置红外线轮廓灯,不仅可以完善墙面的反光效果与隧道运营和行车光亮效果,还能完善隧道内部的整体施工环境,为后续安全装置的安置做好铺垫。隧道内的照明设施与墙面要形成良好的光效,不仅要满足视觉要求,还要使驾驶人员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减少光线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差,从而保证行车安全。此外,做好必要的日常维护工作非常重要,主要是对照明设施和边墙进行维护,从而减少照明设施的损坏和墙体的污染,保证隧道的光线和照明具有良好的效果,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6]。

5.5安全监控系统

要想在隧道这样一个完全封闭式的空间内时刻掌握安全情况,就应该在隧道内安装安全监控系统,从而保证相关人员可以及时掌握隧道内的运营情况,对隧道内发生的事故快速做出判断和分析,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另外,在隧道内安装火灾报警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监控查看现场,还能通过报警检测器对火灾进行确认,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对火灾进行正确的判断,有效防止火灾对工程、行车和行人等造成破坏性伤害。交通信号系统包括很多设备,如车道控制标志、可变情报板、车辆检测器和交通信号灯,这些设备对保证隧道的正常运行有重要的作用。

5.6护栏防护措施

对原有护栏与隧道入口无过渡渐变的情况,可以设置防护等级较高的护栏等设施,从而对失控车辆的方向进行调整,防止直接撞击造成的伤害。对原有护栏与隧道入口过度渐变不到位的情况,宜采用延长原有路侧护栏,之后过渡到隧道入口侧墙,并拆除部分原有护栏,设置新护栏过渡到隧道入口侧墙。对隧道出口处,应将原有护栏延伸到隧道口侧墙,对失控车辆的行车方向进行矫正,防止驶出车道。隧道入口处应设置导向防撞垫等相关措施,并在隧道洞口内紧急停车带,设置防撞桶,防止车辆冲出检修道路。

5.7设置交通标线

在隧道内检修道边缘应设置黄黑相间的立面标记,并且设置突起路标,清晰地显示检修道边缘。在实际的交通标线设置中,应该针对隧道内路缘带宽度、硬路肩宽度与路基段存在的不一致性以及隧道内高出路面的检修道路,在隧道内的检修道边缘处设置凸起性强烈,且颜色对比强烈的轮廓标与路表。同时,在隧道洞口和洞内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在车行、人行横道的明显位置设置对应的立面标记,并使用具有一定亮度的反光材料,进一步确保驾驶人员可以看清其洞口以及整体洞口外形。另外,还应在隧道入口和出口处,使用具有防滑减速功能以及具有良好视觉诱导功能的彩色抗滑涂料等。

6结语

总而言之,结合目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的实际情况,遵循现有的标准和相关规定,对隧道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及护栏等安全设施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和提升非常有必要,使其满足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的相关要求。在完善隧道内部结构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能更好地提升隧道行车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倩超.公路隧道入口安全设施实施方案分析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16):140-141.

【2】王延锋.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改造提升设计[J].山东交通科技,2018(1):96-99.

【3】刘艳君.H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6.

【4】王延锋,王勇,李欣.城市快速路长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研究[J].公路,2017(9):12-15.

【5】王婷,杜志刚,郑展骥,等.高速公路隧道出口视觉环境改善方法研究[J].公路,2016(8):145-150.

交通事故论文范文4

 

社会发展中的金融法与环境法问题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社会发展与法律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7~1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医事法中心、复旦大学民商法学科主办。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德国洪堡大学、英国班戈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韩国西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知名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部分教师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围绕“社会发展与法律改革”的主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沦,是一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   此议题研讨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杨心宇教授、王全弟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吴宏伟教授评议。主要论文包括:   (1)俄罗斯前总理、俄罗斯联邦审计院秘书长、莫斯科大学国家审计学院院长S.M.沙赫赖(ShakhraySergey)教授作了《国家审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的报告。他认为,国家审计是在有限的社会资源条件下国家优化解决社会经济任务的工具,它以公民监督国家效率的机制合理取代了几个世纪以来国家监督个人行为的制度。作为现代社会的监督制度之一,它提出了社会经济改造中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特别重视分析各种改革与战略的社会代价。国家审计制度是一项转向新经济类型和高水平社会发展的前提手段。   中国学者评论认为,俄罗斯的审计制度对于俄罗斯的反腐败有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制度从学术角度来说是宪政的视角,值得中国学者研究与借鉴。   (2)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系主任A.K.戈利琴科夫(GolichenkovAleksandrKonstantinovich)教授作了《生态立法的新的法律编纂》的报告,介绍了俄罗斯生态立法的主要任务、结构、主要途径(跨部门的法律编纂)、法律部门的区分与整合(环境保护法与自然资源法区分整合后形成生态法)、法典制定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认为生态立法改变了环境保护活动的法律基础,将会促进向清洁技术转化并保障国内经济在高生态标准下进一步增长,促使建立真正的国内生态安全体制。中国学者讨论认为,俄罗斯将环境保护法与自然资源法整合为生态法,这种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立法,即社会法的产生,值得我们研究。   (3)英国班戈大学法学院院长德莫特•卡希尔(DermotCahill)教授就其论文《欧盟内欧洲法院在公共采购领域对透明原则的运用》发表了演讲,介绍了欧盟在公共采购领域的一些最新发展,欧盟法确立了公共采购领域的透明原则及非歧视原则。欧洲法院(ECJ)的诸多判例已经对27个欧盟成员国不透明的公共采购现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强化了透明原则,产生了扩大适用非歧视和透明度一般原则的结果。英国法院遵循了欧洲法院的司法判例,以致几乎所有该论文讨论的新近案件中,公共机构都被认定为违反了欧盟法律或一般原则。中国学者结合金融危机及中国的政府采购,与克希尔教授探讨了多层次的金融监管问题。   (4)复旦大学法学院朱淑娣教授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金融规制法研究》为题作了演讲,以利益平衡为视角,探讨了中国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朱教授指出,金融规制法律规范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规制发生的正当性、规制的合理限度和规制的法律控制3个方面。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金融公法   2社会发展与侵权责任法改革   规制主要目标包括:双向兼顾性目标、利益平衡化目标和全球化贡献目标。会议还收到复旦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提交的论文《金融危机的法律思考》,俄罗斯的S.G梅德维杰夫教授提交的论文《俄罗斯联邦银行储蓄保险制度》,探讨了相关中、外金融法律问题。此议题的研讨由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高富平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法学院段匡教授评议。   主要报告有:   (1)中国民法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医事法研究中心、民商法学科负责人刘士国教授作了《中国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争论问题》的主题发言,向中外学者介绍了中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进程等基本情况,着重对以下几个立法中的争论问题及主要意见予以介绍和评述:①侵权责任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否仅规定侵犯民事权利,是否再规定侵犯利益;②关于统一死亡赔偿金的规定;③关于要不要规定国家赔偿责任;④关于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关系;⑤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是否规定矿害等工伤事故责任;⑥楼上抛掷物伤人找不到加害人可否由相邻人赔偿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刘士国教授认为:①侵权法调整的就是侵犯绝对性民事权利产生的社会关系,法与法律有区别,即使法律没有规定的权利,也可能存在于社会生活规则中,那就是法律之外的法涉及的权利,反对对利益作出特别规定。②统一死亡赔偿金标准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保护受害人。③主要从性质上说,国家赔偿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就此,侵权责任法应作规定。鉴于国家赔偿法是民法的特别法,侵权法仅规定一条就可以了,表明这是侵权责任的一个类型及赔偿的性质,具体条文由国家赔偿法规定。④采用责任能力规定是正确的和必要的,这涉及侵权法和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的改革。监护人责任应以被监护人无责任能力为条件,如被监护人有责任能力,被监护人应承担责任,不能赔偿的,由监护人承担补充责任。前者,是直接责任。侵权法以救济受害人为主要目的,也有教育、预防的功能,未成年人有过错,应予批评教育,甚至责令赔礼道歉。⑤侵权法应规定矿害事故的使用人因违反对被用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而且不限矿害,凡使用人对被使用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均应承担民事责任。⑥楼上抛掷物伤人找不到加害人不应由相邻人赔偿,法院不宜以共同危险行为或公平责任加以判决。加害人不明,公安机关应予立案侦查。   如仍不能确定加害人,公安部门可会同民政部门,对严重受害者实行社会救济。此外,受害人仍可依医疗保险减轻所支付的医疗支出,保险制度已对此具有救济功能。   对于中国侵权法的制定,外国专家饶有兴趣,就诸多问题与刘士国教授进行了探讨。#p#分页标题#e#   (2)韩国西江大学法学专门大学院长严东燮教   授以《韩国制造物责任法》为题,介绍了韩国制造物责任法的概要内容、制定该法以后韩国案例的动向,指出了该法的缺陷,提出了如下修改完善的建议:应对“缺陷推定”作明文规定;《制造物责任法》适用范围应当包括预售公寓的缺陷责任;应明确规定免责事由“法令制定的标准的遵守”中的“法令”局限为强制性的;法规条文应更明确。   (3)华东政法大学张礼洪教授就其论文《对侵权行为过错认定标准的新认识》作了报告。他以《阿奎利亚法》中关于过失的原始文献为基础,对完善现有的过失判断标准提出了建议:侵权过失的判断标准以客观过错为基本原则,即过失是对行为人没有尽一个理性善良的人的义务,预见或者预防自己行为的后果进行的。过失的存在以存在不法行为、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前提。过失概念本身就蕴含了因果关系。过失的存在以行为人是否尽一般人应采取的谨慎义务为标准,但是,还应根据社会的一般认识,以造成损害的危险是否由行为人所知或者被害人是否根据自己的意志将自身处于一个不应处于的危险区域来判断行为人的过失。   (4)复旦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生王淑华作了《未登记过户之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的发言,她认为我国《物权法》对机动车的物权变动采用登记对抗主义,机动车所有权自买卖交付时发生移转,登记过户仅是买受人据以获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要件。交通事故的受害人不属于物权变动不得对抗的“第三人”范畴。转让交付但未办理登记过户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由对机动车享有运营支配权和运营利益的机动车实际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登记的所有人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其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过错构成侵权行为。会议还收到复旦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生王康提交的论文《机动车交通事故共同侵权损害赔偿中的保险责任研究》。   3社会发展中的医事法律问题   此议题的研讨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韩长印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王全弟教授评议。主要报告有:   (1)日本神奈川大学法科大学院森田明教授作了《日本医疗诉讼与医疗的法制度的动向》的报告。   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介绍了日本国内患者权利运动的发展、重大医疗事故诉讼持续增加的特点以及最新的法律制度的施行:产科医疗补偿制度、对因出生时的原因造成的脑性麻痹患儿的无过失补偿制度、医药品副作用受害人的无过失补偿制度及预防接种被害人的补偿制度。   (2)复旦大学法学院姚军副教授作了《医疗事故侵权责任范围的正确确定》的演讲,他提出,作为法治社会核心价值的社会公平的核心内容,要求行为(或责任)人对己方行为及其不良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即法律上对己不利的后果)。在具体承担法律责任时,它又意味着责任人仅对由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而不应对超出该不良后果部分负责;同理,基于该核心价值(也是诸法的基本原则),医疗事故的责任人也只应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立法即司法上不应强迫其承担超出该后果的责任。   (3)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满洪杰从比较法的角度进行了《人体试验侵权责任研究》的发言,建议我国应当构建独立于医疗过失责任的人体试验侵权责任制度。人体试验侵权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可以在对过错的举证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应当采取相当因果关系、倒置。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应当采取相当因果关系、疫学原理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推定理论来进行综合判断。   (4)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生李燕以《双性儿童性别确定的法律问题探究》为题,提出双性儿童并不是不正常的,当前医学界普遍施行的、经父母知情同意而为双性儿童确定性别的性别再造手术,并不符合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性别确定应是儿童自己的宪法权利,父母对子女性别再造手术的知情同意权与双性儿童自己的宪法基本权利相冲突。法律应承认男女二元性别体系外的第三种性别,双性儿童的性别确定应待其长大后自己决定。   韩长印教授评议认为,医事法的研究提醒学者注意到平时不为大众所关注的处于弱势群体的少数人的权利,也提醒学者们思考我们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法论问题。由于医事法内容的中外共同性,中外学者就医疗过失认定、损害赔偿、医疗诉讼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4社会发展中的其他民商法律问题   此议题的研讨由人民大学法学院吴宏伟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段匡教授评议。主要论文有:   (1)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莱因哈德•辛格(ReinhardSinger)教授作了《变迁中的民法典的社会模型》的报告,介绍了社会模型的概念和它作为法律发展因素的功能、在19世纪私法秩序的社会模型的发展以及德国民法典的社会模型的变迁,提出了现代私法中的民主化和社会国家化、告别契约法中形式自由伦理模式,强调程序的和实质的合同正义,强调了民法的社会责任。   (2)复旦大学法学院王全弟教授所作报告《两岸担保物权比较研究论纲》,就如何确立保证债权获得完全清偿的制度,比较了2007年3月中国大陆《物权法》与台湾地区在2007年3月经立法院审议通过的担保物权修正草案,在担保物权的追及力、担保物权的实行期间、抵押权顺位、动产抵押、最高限额抵押、权利质权和商事留置权7个方面对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物权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有利于两岸发展及法律相互借鉴与完善的建议。   (3)复旦大学法学院胡鸿高教授作了《中国企业并购及其法律改革》的报告,介绍了中国企业并购及其法治演进历程与特点、中国企业并购的模式、企业并购突出问题与法律改革。胡教授呼吁,企业并购,不仅应当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且要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信息披露法制,增加透明度,保障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还应当特别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企业并购中,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发展社会保障公益事业,建设和谐社区与社会。目前当务之急,在于通过法律改革,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和实现机制,倡导和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p#分页标题#e#   (4)复旦大学法学院何力教授作了《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的演讲,指出中国的资源特需改变了世界资源供求格局,阐述了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进展,分析了经济主权和资源主权成为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法律障碍,分析了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环境法和政治动乱问题,最后就中国海外资源投资保护的法律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5)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生盖威作了《社会组织在我国协商治理模式中的地位与功能》的论文发言,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修定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社会团体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尽快制定社团法、修改现行特别法增加法律责任的规定,进一步扶持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淡化一些社会组织的行政色彩,转变政府中心主义治国理念,确立以民为本、以市民社会和市民组织活动为导向的治国之策,进一步完善协商治理机制。   (6)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托马斯•莱塞尔(ThomasRaiser)教授作了《合同与合同法》的报告,俄罗斯A.Sherstobitov教授向会议提交了《关于俄罗斯联邦民事立法修订的构想》的论文,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生韩伟、王森波分别提交了论文《斯多葛派的伦理哲学与罗马法的转型》、《必亦正名乎?———美国加州同性婚姻立法风波透析》。

交通事故论文范文5

一、校本课程研究目的

创新制作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操作创新、探究合作等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接受科学新信息。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做到理论实践相融,动脑动手相融,做人融于做事,在理论与实践间建立零距离接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

二、校本课程研究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从学生兴趣和关注点、教师个人专长、所在区域社会特征三个方面,整合校本教材内容,使之成为创新实践活动资源素材。重点围绕“本县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活动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学校特色资源实践”“学校个案研究”“课程资源包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校本课程特色板块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了六个别具特色板块:探究观察模块、创新创意模块、探究思维模块、创新实验模块、实践制作模块、创新视野模块等,做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与创新活动课互促互补,整体优化。各个模块各具特点,其中以创新探究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为主,延伸拓展我校创新校本课程资源。

(一)开发生活与科技创新内容多样化

创新来源于生活而又改变生活,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中发现问题,并确立解决问题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创新,使得学生能够设计很多创新作品。我们进而结合地域特色和资源,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途径与策略。例如我们在探究《泗州粉丝制作》活动中,就不单单是科技制作,而是引入“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研究泗州粉丝的历史、分类、特点等,把粉丝的制作方法、过程以及如何提高粉丝品质等引入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创新探究活动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使创新校本课程向深层拓展。

(二)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载体,开发形式活动多样化

为了满足中职学生兴趣和需要,我们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内容作为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小创意、创新小制作、创新小发明和创新小论文活动。创新小创意: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从学习、生活、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思考,注重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强调自己解决问题多元化。例如:高一年级刘同学研究新能源后经过观察设想写出创意作品———《太阳能斑马线设计与探究》,荣获市一等奖。作品创意设计旨在提高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给行人和机动车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本作品设计解决了以下三方面问题:(1)设立直行斑马线激光安全墙,可有效减少行人过斑马线因闯红灯而引起的交通事故。(2)在斑马线地表嵌入LED红绿灯,可有效降低因低头玩手机过马路引起的交通事故。(3)大货车拐弯月牙死亡地带设计压电自供能主动发光LED安全防护红绿灯,提醒行人远离危险区。创新小制作:有了好的想法就应该将想法变成现实,在实践中不断内化自己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插座电源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随着家庭使用电器的增加,插座的需求变多,常用插座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学生变插头传统方形为倾斜立体拓展式设计,采用了30度角设计,可以使用电源适配器的插头都向一个方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整理大小不同的电源插座了。就算是安排大量插头或是适配器,也不会重叠。同时还具有无极充电功能、遥控功能等,克服了现在插座的不足,扩展了插座转换器功能。《无极遥控电源转换插座》作品荣获市一等奖。创新小制作要求学生自己选题,独立与小组合作完成小制作,教师给予辅导与帮助。创新小发明:创新小发明是利用科学方法去设计创造出一个全新作品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制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构思设计、创造出新物品或新方法。作品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和真实性。例如王同学结合行李箱、滑板、推车、滑板车等功能,设计一款滑板车行李箱,人可双脚分别站立在该滑板箱包的两个滑板上,把手扶拉杆上,两腿并拢—推开—并拢—推开,这一简单的动作就可以使滑板带动人和箱包一起前进,同时箱包内部可设包式小凳。小凳下部可形成单独的容纳物品的空间。《滑板车行李箱》作品荣获市一等奖。创新小发明能挖掘学生潜能,展现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小论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所想所思所做进行阐述说明,形成科学理论与观点。如针对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发生故障现象,我校学生进行创意与构想,设计独立供电电梯应急预防系统,增设消防迫降停梯功能,相当于汽车“安全气囊”装置。这篇《电梯安全应急系统的探究与设计》小论文荣获市一等奖。

四、校本课程实践成果

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能促进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找到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理论体系,丰富和完善我校教学资源。我们依照创新素材特征对校本教材进行规范化的设计,形成目标鲜明、层次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的资源文本,纳入我校创新实践活动的资源库。在大量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形成了校本课程资源的活动案例、创新探究课例、特色个案案例等资源素材。我校创新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调动了教师创造性,为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提供了创新实践通道。今后我们应把学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研发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运作模式,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出发,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不断研究探索、创新,促使我校校本课程更加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覃隶莲,戚林.中职助产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13).

[2]易浩民.中职单片机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索[J].才智,2015(13).

[3]郑德煌.中职特色德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8).

交通事故论文范文6

[关键词]运输经济学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教学与学习效率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结合一定理论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案例教学(CaseMethod)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针对某一(些)知识点来编写案例,提升案例质量,满足学生需要[2-3]。运输经济学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车—路—环境复杂系统的基础课程,对于从经济角度解决交通问题如交通拥挤、交通污染与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目前运输经济学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理论知识讲解占主要地位,而理论知识较少运用到实际交通中;理论抽象与实际运用较少使得学生对于一些概念不能准确与快速地掌握,教学与学习效率不高。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运输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运输经济学教学介绍与不足

(一)运输经济学教学介绍。1.课程属性: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进行分配[4-5]。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理论方法,研究交通运输系统问题的一门学科[4-5]。它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运输与其他经济活动之间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已经分配用于运输部门的资源,同时研究与运输经济学有关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解决交通问题如交通拥挤、交通污染与交通事故提供经济学上的科学依据。2.课程地位:该课程是交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专业主干课程。3.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过程,对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有初步的了解与掌握,如了解交通运输的意义及其产业特征;掌握交通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及其供需均衡价格,熟悉运输市场与运输企业,运输政策与运输与可持续发展;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管理;熟悉与掌握交通需求管理及基本模型,与了解交通出行行为效用分析;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发展,交通拥挤、交通污染与交通事故等问题与论证项目可行性,并提出建议与对策。4.主要教材:目前国内比较经典也比较常用的教材是北京交通大学贾顺平教授的《交通运输经济学》与同济大学严作人教授的《运输经济学》,两本书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内容的深浅。这两本书都是笔者教授运输经济学课程的指定教材,个人的教学感受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贾老师的教材更适合本科生或没有经济知识的学生学习,严老师的教材更适合研究生或已经有较好经济知识的学生学习。当然,两本教材是互有所长,内容深度上是可以相互补充的。5.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结合国内外主要教材与期刊论文,运输经济学课程大概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运输经济学相关经济学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需求如知识点交通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与交通运输供给与交通运输市场。这部分知识是学习运输经济学的经济学基础,对于以前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其中需求与供给分析及其均衡过程与状态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中之重,对于运输经济学也不例外,运输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及供需状态分析是运输经济学的重点。运输市场是由需求方与供给方组成的,双方力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市场,而其中卖方之间的力量强弱以及数目多少,对于市场形态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决定了运输市场的竞争形式,比如是完全竞争市场、寡头还是垄断市场,对于供给与需求及其均衡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运输市场的竞争形式和影响是重点也是难点;第二部分是交通需求管理,比如交通需求管理四阶段即出行产生、出行分布、出行方式选择与交通配流,交通需求管理比较典型的方法如交通拥挤收费与停车管理收费等。该部分内容是经济学知识在交通运输工程的具体运用与体现。其中熟悉典型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可以为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征收交通拥挤收费消除个人出行负外部性,减少高峰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运量,促使交通需求向高容量的公交系统转移且减少个人汽车的应用,使得交通供给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从而缓解交通拥挤。学习与掌握交通收费理论及其作用机理是重点也是难点;第三部分是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比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工具供给、交通运输项目投资、融资与运营以及经济评价与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折旧与设备更新。这部分知识是交通运输工程与经济学中工程管理知识的结合。其中一个项目的建设,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项目筹资的问题,运输基建项目也是如此。选择哪种项目筹资方式才能产生最大的收益以及合适度是重点也是难点。运输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开建与建成之后的一个重要的且必需的评价活动,在开建之前,我们必须选择一定指标与方法,对项目进行预期净收益评价;项目建成之后,在运营预定时间后,我们也应该对项目进行评价,从而对项目的进一步管理以及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运输项目经济评价是重点。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难点,同时项目的建设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且通过之后才能进行建设,因此也是重点。

(二)运输经济学教学存在一些不足。由上文运输经济学教学介绍可知,运输经济学教学理论知识讲解占主要地位,而理论知识较少运用到实际交通中;理论抽象与实际运用较少使得学生对于一些概念不能准确与快速地掌握,教学与学习效率不高。这从该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方法也可以体现如下:1.以教师讲授法为主,在系统讲述本课程的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注重阐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采用基于问题、研究性教学等方法组织本课程教学。3.研究性教学。本课程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理论提升的关键作用。本课程结合教学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运用

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运输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针对某一(些)知识点来编写案例,提升案例质量,满足学生需要[2-3]。比如我们在讲解知识点交通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时,假如我们只是从理论上去讲解,我们会先解释本源需求即如果消费需求的满足主要通过商品或服务本身的数量实现而获得,这种需求成为本源需求;派生性需求即如果对一个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是由另一种或几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所衍生出来的,那么对该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为派生需求。这样的讲解是抽象的,虽然定义已经非常清晰,但是学生们很有可能还是理解不透彻本源需求与派生需求的区别。此时,在已有定义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用一个案例来加以说明两者的区别,学生们将会有更清晰的理解。比如现实交通运输中,有一种本源产品在生产地的产品供给函数为Qs=500ps(1)其中Qs为本源产品的供给量,ps为本源产品的供应价格。经过交通运输运送到消费地,在消费地的产品需求函数为QD=5000-500pD(2)其中QD为本源产品的需求量,pD为本源产品的需求价格。本源产品从生产地交通运输到消费地的运费为pt,且pt=pD-ps(3)则由(1)—(3)式可得本源产品供需均衡时,本源产品运输需求函数即派生产品需求函数为Q=2500-250pt(4)其中Q为均衡数量,结合(1)—(4),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表格:通过以上案例与学生进一步的讨论,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知识点交通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本源产品运输需求这种派生需求的产生过程以及派生需求与本源需求的区别,相对于只是从理论上讲解派生需求及其与本源需求的区别,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论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案例与学生的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针对某一(些)知识点来编写案例,提升案例质量,满足学生需要[2-3]。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运输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案例教学[EB/OL]

[2]孙怀林,肖鹏.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95-98.

[3]丁小龙.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86-88.

[4]严作人,杜豫川,张戎.运输经济学[M].第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1-39.

交通事故论文范文7

【关键词】桥梁工程;维修;加固;养护;策略

1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早期修建的桥梁施工技术、设计方案和质量水平相对落后,桥梁修建标准不完善,建设资金短缺,施工管理力量较弱,直接导致早期修建的桥梁质量先天不足,使桥梁使用年限和服务水平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一些建成后的桥梁后期养护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在自然侵蚀和车辆行驶产生的荷载压力下,很多构件已经产生了破损和老化,加之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没能在桥梁问题出现的前期进行加固维修,造成桥梁的损坏速度加快,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

2桥梁维修加固养护的重要性

桥梁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养护工作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桥梁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早期建设的桥梁承受的荷载逐渐加大。因其早期施工质量问题,使早期建设的桥梁成为威胁人们出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公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大吨位运输车辆超载、超重现象严重,对早期修建的承载能力设计较低的桥梁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可能随时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3桥梁工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3.1养护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

在我国交通工程的实际养护工作中,很多地方政府的管理部门对桥梁工程建成后的养护管理工作重视力度不足,认为桥梁工程只要建成后测试工程质量达到标准便不会产生重大安全问题,缺乏对桥梁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视,任由桥梁工程自生自灭。这种对于桥梁工程监管力度和养护管理工作的缺失现象严重。

3.2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

尽管目前我国养护管理单位都会配备桥梁工程师,并且对桥梁养护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部分养护管理单位缺乏对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管理和养护措施均存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同时没有相应的追责制度进行责任落实,使负责桥梁养护工作的技术人员容易出现桥梁养护工作管理上的疏忽,待出现重大事故之后再进行维护为时已晚[1]。

3.3养护检测技术落后

桥梁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建筑原材料未达到百分百的完美,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在桥梁工程投入使用的初始阶段暂时没有出现影响,但是随着桥梁使用时间的增加,便出现细小的裂缝,随着裂缝的不断增大,造成桥梁结构的严重损伤。这种情况表明,公路管理部门对桥梁工程的日常养护检测频率不足或者检测手段落后,导致养护人员对桥梁的现状和损伤没有彻底的了解,无法做到对小裂缝和孔洞的及时修补加固,使裂缝加大,影响桥梁工程的使用安全性能,进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3.4养护资金不足

尽管国家对公路养护工作逐渐重视,养护方面的资金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桥梁养护工程的养护资金却尚未列入国家公路养护名单。在部分地方政府重视公路养护而忽视桥梁养护的思想影响下,桥梁养护资金往往不到位,导致养护人员在进行桥梁养护工作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4加强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措施

4.1加强对超重运输的治理

为了对桥梁工程进行有力的养护,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应对超限运输加大治理力度,通过实施严禁超载、超限车辆上桥的措施,对上桥货车进行严格的重量检测,进一步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惩罚力度。对所有检测出超载上桥的货车进行严管重罚,坚决抵制违法超载运输。同时,应加强对出现安全隐患桥梁的通行管理,发现安全隐患严重的高危桥梁,应立即对高危桥梁所在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对通行车辆进行严格限制或者封闭交通。对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的危险桥梁,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桥梁入口处设立明显的限载标志,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对当地司机进行警告,通过限制通行避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4.2加强桥梁检查力度

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桥梁的检查应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性检查和特殊性检查。经常性检查应根据桥梁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通常1个月最少为1次;定期检查是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对桥梁的检查,这个期限一般不能超过3年;特殊性检查一般为专门检查和应急检查2种。

4.3加强桥梁改建工作

桥梁的养护工作一般以维修和加固为主,通过被养护桥梁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合理的方案。同时,将危桥改建工程作为养护工程中重要的任务,各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应将危桥改造专项资金进行一定预留,做到对发现的危桥进行及时改造重建工作。并且结合路网改造工程对发现的不符合现行桥梁使用标准的桥梁进行改造,将桥梁养护资金全部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在对危桥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应对旧桥进行合理的利用,在改造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对其进行加固方案,若因桥梁荷载等级过低而无法使用的桥梁,公路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拆除重建工作。通过这一手段,可以对桥梁养护资金不足产生的压力进行有效缓解,提高桥梁养护的技术能力[2]。

4.4进行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桥梁建设工程和桥梁养护工程是我国交通行业建设中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程。但是由于很多地方养护单位缺乏专业的桥梁养护技术人才,哪怕其能够进行公路方面的养护,也会因为没有相应桥梁养护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而无法进行桥梁养护工作。因此,养护管理部门应加强桥梁养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桥梁养护的施工技术,更好地对桥梁进行养护。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桥梁工程养护工作的质量,需要重视养护人员、养护技术、养护设备以及养护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学习桥梁养护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管理养护,全面提高我国桥梁管理养护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文军.桥梁工程的维修加固与养护[J].科技传播,2013(18):141-141,118.

交通事故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双向十二车道;分离式断面;老路与分离线;指路标志

1引言

京台高速公路穿越山东段长度约360.7km,按照山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作安排,除齐河至济南段外,已按照双向八车道建成通车或正在进行双向八车道改扩建施工。2020年,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全线平均交通量为136132pcu/d(大型货车约占27.5%),交通量已经饱和,道路拥挤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已明显下降,既有六车道标准与其承担的交通运输任务和在路网中的作用不相匹配。且随着衔接路段扩建为双向八车道后,该段的瓶颈制约愈发突出,同时路段位于济南西城区,又作为3条国家高速公路的共线段,由双向六车道改为双向八车道的意义不大,便立项为双向十二车道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已取得交通运输部的批复。本文以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双向十二车道改扩建为例,分别从整体式断面、分离式断面的老路与新建分离线以及主线限速方面对交通标志的指路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得到相关研究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对其他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双向十二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特点

齐河至济南段沿线依次设置晏城枢纽立交(接济南绕城高速北线、济聊高速)、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接G309青兰线,一级公路)、槐荫枢纽立交(接济广高速)、国际医学中心互通立交(接济南北园高架桥快速路)、济南西互通立交(接G220东深线、济南东西主干路———经十西路)、殷家林枢纽立交(接济南绕城高速南线、济广高速),如图1所示。其中,槐荫枢纽立交与新建分离线连通、济南西互通立交与新建分离线北向连通,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和国际医学中心互通立交均不与新建分离线连通。受制于沿线用地、沿线旅游景区、军事区,以及跨越黄河、京沪铁路、在建郑济高速铁路、济南城市轨道等因素,拟建项目采用两侧分离加宽为主,黄河大桥段采用下游单侧分离加宽(双向行驶),起终点衔接段采用两侧拼宽的加宽方式[1],即路线自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北侧由整体式断面渐变为分离式断面,由北向南方向分离线在齐河生态成互通立交处向东上跨既有老路,由两侧分离加宽转变为单侧分离加宽,在既有黄河桥下游分离新建双向六车道黄河特大桥,在槐荫枢纽处南向分离线向西跨越老路后,渐变为两侧分离加宽方式,跨越(穿越)郑济高铁及联络线后渐变为整体式断面。同时考虑到交通流的容错及安全救援,设置老路与新建分离线之间的连接匝道。总之,本项目可以理解为除起终点为整体式断面外,其余路段均为分离式断面,并通过互通立交、设置连接匝道实现老路与新建分离线的连通。

3指路标志的设置方案

交通标志的设置是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指路标志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和引导车流方向[2]。本项目指路标志的设置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根据项目定位,如何合理选取指路标志信息;2)起终点整体式断面与分离式断面的路径指引;3)提前合理诱导高速出口的车辆靠右行驶;4)关键交通流节点的标志指引;5)主线限速的设置。

3.1指路标志信息的选取

通过合理的指路标志信息的选取,达到远距离过境车辆(指过境济南)和近途济南周边车辆分流的目的。起终点整体式断面与分离式断面的路径指引制订了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晏城枢纽立交至殷家林枢纽立交(北向南)方向,远距离过境车辆建议走新建分离线,济南城区方向车辆建议走老路,尤其是在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和国际医学中心互通立交驶出的车辆,标志指引方案如图2所示;殷家林枢纽立交至晏城枢纽立交(南向北)方向,远距离过境车辆建议走新建分离线,除途径槐荫枢纽立交转向的车辆外,济南城区方向车辆必须走老路,或在济南西互通立交前经连接匝道由分离线驶入老路。该方案的优点是交通量分流明显,可提高远距离过境车辆的通行效率,缓解济南城区方向车辆的拥堵。缺点是会为未提前规划行驶路径、不熟悉道路状况的驾驶人员带来不适感,甚至引起恐慌,误认为选择行车方向不准确,将影响到达目的地,亦难以有效实现交通量分流,在分离前的车辆选择车道过程中,易导致交通事故,同时弱化了老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提示。方案二:去掉标志信息的高速公路编号,不明显区分老路与分离线,老路与分离线均能到达远距离控制性地点,老路同时又能到达济南城区方向,并以车道数图形化体现车道的划分与选择,标志指引方案如图3所示。该方案的优点是驾驶人员能够快速识别老路和分离线,及时做出选择;缺点是版面信息过多,识别与读取的时间较长,同时因终点处殷家林枢纽立交整体式断面长度较短,不允许内侧三车道车辆向外侧车道变道,导致北向南方向老路去往菏泽和绕城高速南线方向的车辆在殷家林枢纽立交驶离本路时,均需要在济南西南侧通过连接匝道驶入分离线,否则将错过殷家林枢纽立交的高速出口。综合分析交通便捷性和行车安全性,并根据征求相关管理运营部门、路政执法部门、专家学者以及驾驶人员的调研意见,推荐方案二的指路标志。

3.2关键交通流节点的高速出口与连接匝道指路信息的选取

本项目沿线关键交通流节点有槐荫枢纽立交、济南西互通立交、济南西互通立交南侧的一对连接匝道以及北向南方向殷家林枢纽立交整体式断面路段。1)槐荫枢纽立交的老路和分离线均能与被交济广高速进行连通,那么主线同一方向,高速出口预告标志信息均保持一致;被交济广高速驶入本路,需要进行3处分流(标志指引分流方案如图4所示),首先是将北向与南向进行分流,然后北向与南向分别向老路和分离线进行二次分流,二次分流信息需要和主线的分流信息保持一致。2)济南西互通立交与新建分离线北向连通,南向高速出口预告标志信息均保持一致;由匝道收费站驶入本路的车辆需要进行两处分流,首先,将北向分离线进行分流,然后北向与南向的老路进行分流,其分流信息仍要与主线分流信息保持一致。3)济南西互通立交南侧在老路与分离线分流或合流前设置了一对连接匝道,其中,南向是老路去往G35菏泽和G2001绕城高速南线方向流入至分离线,北向是分离线去往济南城区方向流入至老路,均需按照高速公路出口预告标志设置,连通匝道也需要按照逐级降速汇入主线后再按照主线限速进行限速标志设计。4)北向南方向殷家林枢纽立交整体式断面内侧三车道禁止驶入外侧车道。受限于老路沿线的用地,北向南方向老路与分离线的合流点位置距离殷家林枢纽立交较近,合流后单向六车道经枢纽立交高速出口分为主线五车道(经分流点后渐变为四车道)和匝道出口两车道,主线六车道正常路段不能满足最内侧车道向最外侧车道转换的距离。为解决该问题,除在合流前设置老路转向分离线的连接匝道外,内侧三车道与外侧三车道之间可设置物理隔离或施划虚实线(内侧为实线,外侧为虚线)的禁止跨越措施。因设置物理隔离会造成同向分离的假象,且不利于行车安全,故在该路段施划虚实线,并加强标志和地面文字的提醒。同时,在运营过程中,可联合公安交警执法部门加强监控和处罚措施。

3.3主线限速标志

主线单向六车道路段,车辆需要按照指路标志信息选择主线或分离线行驶,故不再设置分车道与分车型组合限速标志,按照JTG/T3381-02—2020《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要求的小型车限速120km/h、其他车限速100km/h设置分车型限速标志[3]。主线分离后,设置分车道与分车型组合限速标志。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