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理论范例

交通工程理论

交通工程理论范文1

1.1科学性原则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有效利用资源。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技术人员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1.2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是交通工程施工最基本的要求,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严格遵守要求,严禁工作人员凭借主观意识来开展各项工作。建立规范化的作业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提高施工的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2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

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最终管理的效果,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性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目前我国交通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危险性,为下阶段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大部分施工人员的态度不端正,增加了施工的危险系数,影响到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通过调查相关的数据可以得知,很多安全事故均是因施工人员的疏忽引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缺乏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防范安全事故,不仅需要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和教育,更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首先是排水系统的完善,很多交通工程中的排水施工不符合规范,给下阶段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其次是人员监督的不到位,交通工程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基层施工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接受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施工安全的认识;最后是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材料是交通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了最后施工的质量。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都应该接受专业化的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直接返回原厂,合格的材料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质量管理的疏忽和漏洞

由于交通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很难对所有项目进行精确化的质量管理,一般会采用抽样的方式,导致质量管理中的漏洞和疏忽。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不同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很大的变动性,无法真正达到完全符合质量目标,不可避免会出现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的项目,针对这种现象,施工单位应该重视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尽可能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减少施工阶段的经济损害,保证施工的效率。

3完善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3.1重视施工前的宣传和教育

施工前的宣传教育是开展施工方案的基础和前提,新员工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都要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合格的员工才能正式开始工作。一般工程项目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教育方式:一级教育主要是指安全教育,也是员工首要掌握的知识,了解企业的安全施工要求和安全保护政策等;二级教育施工阶段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工程的特点和性质、施工现场的环境等;三级教育主要包括不同项目施工的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需要遵守的规定、材料和设备的保护以及易发生事故的工作环节等。施工人员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是最基本的要求,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3.2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关键

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特殊性,不仅仅要重视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还需要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制定的监督管理制度要符合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要求,并且落到实处,不断优化施工流程,协调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收获预期的经济利益。施工现场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威胁,施工具有范围广、时间长、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加大了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制定监督管理制度能够为下阶段的施工指明正确的道理,避免施工期间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3.3将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利益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只有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需要将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与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关联,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要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工程施工本身的特点直接决定了管理的难度,易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需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将安全放在首位。

3.4加强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协作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不仅仅只有土建工程相关的知识,同时还涉及到其他领域,这给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施工人员应该对各种施工技术的难点和要点有正确的认识,施工中严格遵守规范,区别不同施工技术之间的差异,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灵活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施工方案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建立完善的责任管理机制,项目经理是管理的核心,对每个班组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加强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定期检查施工的质量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达到预期的效果。

4总结

交通工程理论范文2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施工现场管理; 优化

0 引 言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可将劳动力、原材料相关因素联系起来,加以全面的管理、控制,故此能够切实提升交通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该项工作期间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秉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原则,同时联系具体的问题,及时选择针对性措施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而不断完善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促进建设企业的良好发展。

1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刍议

1. 1 规范性管理原则。规范化作为交通工程施工中最重要标准,施工期间需采取统一规范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不可依据自身主观意识落实相关工作,同时需编制相应的管理机制,以便切实提升整体施工质量、管理效率。

1. 2 经济性管理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中比较重视质量管理,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所以需满足经济性、技术性原则加以管理,以此有效维护工程效益。这个过程要求管理部门深入市场调研,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简化施工流程,从而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

1. 3 科学性管理原则。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所以需使用管理方法处理不同部门将的矛盾问题,使得现有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应该结合工程具体标准正确梳理作业流程,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达到现场加以安全监管,以此有效发挥出工作人员的最大职能。

2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状研究

2. 1 施工管理监督机制问题。为促使交通工程及早顺利完成施工作业,需构建科学施工管理机制,施工期间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安全问题,究其原因和多方面因素存在联系,比如: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到位等因素。施工期间如果管理人员没有提前编制管理方案,会使得物资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配,这时则会对工程正常工作构成直接影响,而且易致使施工时间延长。与此同时,部分施工人员现场监督、检查时,存在违规操作、违章操作的可能,若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必然会对后续工作构成直接影响。

2. 2 施工材料管理问题。施工材料管理期间,比较常见材料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趋于该种状态下会使工程返工、维修,对施工进度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应该对施工材料加以严格管理,若是管理不到位则不能确保材料可以正常投入工程使用,容易出现施工材料被雨水淋湿所致变质问题。

2. 3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问题。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非常必要,以此使得交通工程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如果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能正视安全问题,部分施工人员操作时不能认真遵循相关规章机制落实工作,或是发生偷工减料情况,则无法促使工作人员正确看待施工安全问题,此时必然会对后续工作构成直接影响,而这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3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研讨

3. 1 构建科学可行的监管机制。秉持公开、透明原则进行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监管,要求相关监管部门遵循施工企业要求执行招标工作,防止施工企业、机构将产生行为空间状况。除此之外,需认真施行预防监督腐败防范工作,正视防腐问题以完善投资项目招标管理工作、群众投诉和举报工作,并且制定科学、可行招投标机制。

3. 2 施工材料管理要点。对交通工程施工现场材料加以妥善管理,要求材料进场前联系现场进度加以管理,将材料堆放在施工平面布置图预先安排区域,进场前接受质量检验,经抽检 + 全检方法处理,避免发生质量不达标材料进到施工现场的问题。不仅如此,还需针对进入施工现场材料作以数量统计、种类统计,在此之后结合施工进度、施工材料出库单发放材料、使用材料,目的为促使材料得到合理的利用。

3. 3 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新员工入职时培养其安全意识,定期可通过技术培训学习的方式开展工作,确保施工过程做好教育工作,待技术培训合格可上岗。与此同时,应该重视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施工时遵循安全操作标准落实工作,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若是工作人员需换岗调整除了认真记录外,还需保证班组工作人员按生产要求、纪律执行个性工作,规范使用机械设备,尤其为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环节需引起重视。

3. 4 实行施工质量管控。在施工前实行安全管控,重点针对原材料、施工设备、施工设计等方面进行管理、控制。针对采购的不同原材料作以监测处理,采购期间选择资质较佳生产厂家,对采购入场原材料加以质量检测,目的为有效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同时,实际设计时应对施工场地加以考察,提高对施工路段管道线的重视度,从而促使设计更加可行。与此同时,需要认真落实施工过程安全管控工作,做好所有关键点控制工作,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此外,需参照总计划目标对工程进程跟踪,以此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施工质量,在竣工后实行安全控制,然后以验收的形式加强管理,如果为未通过质量验收工程的项目,禁止投入应用以便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3. 5 创设相应的管理机构。构建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机构,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工程现场管理机制、工程现场管理程序,使得工程施工现场分工合理,重视不同工种配合。建议所有施工班组均构建层级考核机制,旨在按施工设计相关标准落实工作,更好的维护施工企业的效益。因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交通工程现场管理涉及施工企业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具有施工时间长特点,因而更加易于受到外部因素所影响。针对于此,交通工程现场管理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加大,这时必然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经济财产安全构成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滞国民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遵循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编制完善的管理机构,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效率。

4 结 语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可将相关因素联系起来应用于工程中,便于为加强交通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联系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状况来看,有较多需要优化的部分,这就需深入分析、研究,在此之后构建相应的将管理机制、加强施工材料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同时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建立管理机构等路径,以便更好的进行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工作,维护交通工程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董婷. 浅谈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20,009( 004) : P. 218 - 218.

[2] 叶文. 浅谈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房地产导刊,2018,000( 023) : 107.

交通工程理论范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这离不开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对于交通工程建设而言,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论文从交通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着手,既分析了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弊端,又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交通工程建设的稳健运行。

【关键词】

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做好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意义

1.1确保交通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

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管理活动。对于建设工程而言,管理活动能够推进整个工程朝着健康、安全、稳健的方向运行,保证工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竣工;而同时,管理活动能够对工程建设起到重要的质量保证作用。对于交通工程建设而言,质量是其生命,因而,交通工程建设应该加强施工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1~2]。

1.2提高建设企业的管理能力

在交通工程施工环节中,实施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建设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了建设企业的发展。交通工程建设是较为复杂且系统性较强的工程,企业必须做好方方面面工作,来完成建设项目。在此过程中,企业会积累丰富的建设经验、管理经验,建设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1.3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交通工程关系着大众的出行,也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因而,交通工程自然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而,建设企业在从事交通工程建设时,要尽量确保建设范围能够惠及大众,同时,还要注意减少施工中不良因素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切实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2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的弊端

2.1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

交通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对整个交通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评估阶段、施工可行性报告等方案设计方面的不合理,就会影响工程施工,继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2.2隐蔽工程疏忽检测

交通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测、评估。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一些检测、评估部门常常只仅对施工建筑的表面进行检测[3],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却疏于检测,这为交通工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问题。

2.3采用错误方法施工

当前交通工程施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工。在实际施工中,有的施工人员并未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便开始作业,由于专业知识水平偏低以及施工技能的低下,在需要专业知识或技能去处理某些相关问题时,往往显得差强人意,这也影响到了施工质量。

3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措施

通过对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升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3.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交通工程建设而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施工前期,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对施工材料进行详细的审核检验。一般而言,需要对以下4个方面进行审核检验:第一,对交通工程施工环节中所涉及的所有勘察设计文件给予审核检验,对工程施工中的一些不利地质环境进行排除,进而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第二,对交通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给予审核检验,交通工程的重要性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过硬的技术,继而确保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第三,施工单位还要注重对施工计划图、施工相关的图纸进行归档整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第四,对施工图纸给予审核,施工图纸是施工人员从事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施工图纸的检验,及时修改施工图纸中错误的数据,确保施工人员的顺利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2加强材料控制

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因而,交通工程施工单位务必要做好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第一,施工单位做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要注重遵循“检测过后再使用”的原则,坚决抵制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而同时,在检测原材料等施工材料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做好对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的管理工作,注重对不同材料的规格、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明确。第二,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注重对供货数量、供货产品明目做好记录工作,并注重建立材料档案,在使用前,还应该对材料进行质量抽查,避免由于保存失当的一些损坏材料被使用,确保施工质量。

3.3注重施工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设备是交通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而,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必须选择符合施工标准的设备开展施工工作,而同时,在施工工作结束后,要做好对施工设备的保管、养护工作,避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损坏而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

3.4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各种先进施工技术的发展,然而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当前的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对于交通工程建设而言,施工技术的选择,影响着交通工程施工质量。因而,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合我国交通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水平。

3.5做好全面施工管理

做好全面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提高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一般而言,主要是对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进行控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按照标准的施工工艺对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操作、处理,确保工程得以顺利竣工;而建设单位还应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的从业资质进行审核,确保施工质量。

3.6加强施工竣工阶段质量控制

交通工程竣工时期的验收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混凝土预应力是否合格、混凝土配比是否准确、桩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要求等[4]。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验收环节,可以根据质量指标的要求,对各检测部位给予抽查检验,根据检测结果当中显示的内容,及时纠正施工中不合格的部分,确保施工质量。

4结束语

交通工程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并且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选择优良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开展工程施工,并做好全面管理工作,做好后期的竣工验收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交通工程建设水平,确保交通工程施工质量,进而确保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向着健康、光明的方向运行。

作者:孟越 单位:石家庄交通勘查设计院

参考文献

[1]程胲英.交通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4,12(13):51.

[2]周广辉.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4(24):89-91.

交通工程理论范文4

1.1计量依据:

a.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说明;b.施工设计图纸;c.工程变更令及工程变更清单;d.合同条件;e.技术规范;f.有关计量的补充协议;g.索赔时间与金额审批;h.隐蔽工程资料。

1.2计量原则:

a.按照合同内规定要求的内容、方法、范围、计量单位进行计量;b.所有施工项目按照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进行计量;c.按实际完成量及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工程量进行计量,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与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方可计量,否则不予计量;d.计量主要依据文件及附件的签字资料、手续齐全。

1.3计量方式:

a.进行实地测量、实地勘测,并按施工设计图纸计算。例如,土方工程,一般对工程计量中的关键和难点对横断面宽度,挖土方的边长等需要实地进行勘察与测量,场地清理也要按照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b.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只能作为计价的依据基础,计量人员要进行实地测量。

1.4工程计量台账: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实际情况,会出现或多或少变更施工工程,为保证工程顺利竣工,由施工方向现场监理申报,经甲方,设计,监理,施工方共同确认,签署设计变更文件,确认变更单价,一般采用合同内工程项目单价,应与合同内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号一致。为掌握工程进度,建立分项工程计量方,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不重复计量,不漏记工程量。

1.5工程量的计算:

1.5.1土方路基是公路工程的主要工程量

有时,地面形状会很复杂,挖填土方都不是简单的几何形状,计算方式可能只是近似集合体,计算的精确度只能取决于中桩间距,在保持精度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计算方式。横断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路基的挖填土方断面面积是指原有的地面线与路基的设计线所包围的那部分面积,高于地面的为填方,低于地面的为挖方,二者需分别计算。通常采用的是坐标法和积矩法。

1.5.2计算土石方数量。

土石方路基的计算工作量一般较大,而且挖填路基的不规则形导致要精确计算土石方的体积非常难,在一个工程中通常采用近似的方法计算,假定两个相邻断面间为一棱柱体,它的体积为:V=(A1+A2)L/2其中:V-体积,土方数量化-m3;A1、A2-分别是相邻两个断面的面积-m2;L-相邻两个断面之间的距离-m。这种方法称为平均断面法,用这种方法计算土石方的体积简便、实用,也是公路上经常采用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误差性,只有在A1、A2相差不大时才计算比较准确,相差较大时,则按照棱台计算机公式更为接近些,它的公式为:V=1/3(A1+A2)L[1+√m(/1+√m)]式中:m=A1/A2,其中A1<A2。计算土方路基土石方数量的时候,应该扣除隧道及大、中桥占公路长度的体积;用在桥头起引道作用的土石方,可以将其视为需要全部或部分列入桥梁工程项目中,但要注意避免遗漏和重复。小桥涵所占的体积一般不予以扣除。

1.6修补工程量清单。

工程计量中土方工程是其关键和难点,影响因素众多,项目进场后必须熟悉图纸,依据技术规范的计量规则,增补计量清单

2合同管理

2.1开工预付款。

由业主提供给施工方用于工程开工的无息贷款费用,一般国际上规定的范围是0-20%,监理工程师确认与承包人完成合同签署后并提供履约保函,向业主签发合同规定的付款证明书,业主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批,并支付工程开工预付款的70%,在设备进场后,再支付30%。在预付款累计金额未达到签订合同价的30%之前不能扣回,达到30%的合同价后,工程进度按笔录里分期从每个月中的进度款支付中扣回,所有金额在进度款累计金额达到合同价格的80%后扣完。

2.2设备材料预付款。

由业主在开工前提供给承包人的一笔无利息贷款,用于支付工程进场前的部分永久性设备材料,扣回的做法是在每期上报的材料预付款减去上期材料预付款金额,在支付预付款的同时一定要核查材料是否进场及进场数量,检查材料进场前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其检测为报告,是否满足设计及规定要求,国家规定设备材料预付款在用于永久工程之后,必须在三个月内将预付款扣回。

2.3保留金。

保留金是业主为使施工方履行合同内义务对承包单位应得款项的扣留,是承包单位的义务担保。监理在承包单位申请第一期进度款周期开始,按照合同专用天条款规定的百分比进行扣留。直至扣留的的保证金额达到项目专用条款规定的数额为止。当某一工程在实质上已完成交工并验收合格,业主开具全部竣工证明后,按合同规定的退还比例进行签发证书,如果是部分交工证明,则需按部分工程的百分比退还。另一半需业主签发缺陷责任终止书才可退还。所以承包人应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全部工程量,这样保留金就可以如期返还。

2.4工程变更。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有变更存在,产生变更的因素也有很多,在不同情况下,支付方法也不同,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监理、业主)对变更的费用争议也很大,通常对单价的争议很难达到一致,根据合同条款规定,可暂付。2.5暂定金。是指在合同范围内,并在已经标价的工程量清单中列出的“暂定金额”,主要用于在签订协议书的时候没有明确或预见不了的变更施工需要的设备材料等金额。一般由监理工程师按业主的的批准指令方可使用部分或全部,否则不予动用。

3结束语

交通工程理论范文5

【关键词】技术伦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通信工程

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工具的使用和技术的发明。从原始人类采用钻木取火到现代人类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沟通和信息的获取,工具和技术都形影相随。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德尼•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将技术定义为某一目的协同配合而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1]。复杂经济学创始人布莱恩•阿瑟教授则认为技术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方式;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合成;技术是在特定文化中的一种集合,即,装置运用与工程实践的二者集成[2]。综上,技术应该包括四个主要特征,即,工具性特征、应用性特征、目的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如果仅从技术的工具和应用性特征来看,它并不呈现出高尚、卑劣、凶恶或和善等因素,但如果从它的目的和社会性特征来看,又势必包含有伦理方面的深刻含义。另外,在具体的技术活动中,如技术的开发或应用中,又必然表现出自然性和社会性特征。显而易见,技术的设计人或应用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势必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将使得技术的作用对象、目标、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技术必然承担着它的设计人或使用者的高尚、卑劣、凶恶、和善的价值标准,并且包含有道德、伦理上的重要意义,由此对人类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人们认识到技术不仅仅包含科技层面上的巨大力量,更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和价值倾向,这种倾向由它的设计人和(或)应用者体现出来。德国科技伦理的“集大成者”汉斯•伦克曾经说过,现代技术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人类在运用具体技术时,其产生的后果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3]。因此,对技术进行伦理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一、技术伦理教育的现状

技术伦理是对技术行为进行伦理反思,使技术设计者、技术生产和销售者,以及技术消费者在技术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思考技术的可能性,还要对其目的手段以及后果的合理和合法性进行深刻反思。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技术的先驱、智者和引路人詹姆斯•芬恩就开始关注教育中的技术伦理问题。詹姆斯•芬恩认为教育中的技术伦理不是小物件和仪器的集合,而是一种思考特定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手段,需要明确哪些技术可以使用,为什么可以使用,以及应该如何使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已开始尝试在一些本科院校开展与技术伦理相关的教育活动。20世纪后期,技术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得到哲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后,欧美等国将技术伦理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到高等教育中去。美国的ISTE协会从七个不同的维度制定出教育技术学生标准(2016版)。该标准的第二个维度就涉及到社会、伦理与人文要求,包括:采取积极、安全、合法和道德的行为使用技术;清楚并尊崇运用知识产权的权益和责任;管理私人信息来保卫私密性和安全性。再如日本,在国家层面设立了管理机构(JABEE),并且在该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所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包括技术伦理方面的内容”。由于日本在国家层面强有力的推进,目前他们的大学都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了一般课程(通识课程),如,技术伦理、工程伦理、医学伦理等。可以说,技术伦理教育已成为日本技术人才培养的全国性、强制性要求。而在国内,技术伦理教育在本科院校中的重视及关注程度还有所欠缺,尤其是技术伦理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还未能形成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有效养成。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技术应用的伦理、道德要求,亟待提高未来技术人才的技术伦理水平,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审视技术设计和应用的意识与能力,将技术伦理教育融入至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不仅能够从正面、积极的层面理解技术本身,而且能够预防和消灭技术带来的反面和消极作用,引导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养成,促进个人及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人才培养中的技术伦理问题与对策

从古代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到现在的电信网络诈骗泛滥等,均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非合理应用,均包含有意义深远的伦理问题。目前,以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已充斥着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人们在享受信息与通信技术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便利同时,需要理性审视日益复杂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环境下的社会风险和经常发生的伦理失范问题。这些伦理失范问题突出表现在,数据信息的篡改和滥用(信息隐私与安全问题)、信息传播的无序化(对信息的过度信任与依赖甚至沉迷于网络信息)、信息获取的不平衡(信息富有者与信息不足者之间的差距巨大)等方面。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学生将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工程建设使命,势必要求未来的工程师们在技术设计和应用的活动中,能够为善去恶,坚持技术造福人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伦理基本要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也必然肩负着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技术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理应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技术伦理观念植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通过学生对技术活动目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来培养其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精神。2020年5月,教育部纲领性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高等学校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有机融合到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在全国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技术伦理教育的具体对策思考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技术伦理教育丰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强调以健全的人格和高度的责任感来认识、把握和应对各类技术问题。因此,嵌入技术伦理教育将使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功利性技术追求转变为对技术精神乃至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与塑造,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也拓展了人才培养内涵的深度和广度。

(二)以技术伦理教育提升专业人才的技术责任感。“工匠精神”是精确与效率的体现,更强调技术应用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将技术伦理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以提高技术伦理素养、纠正技术错误认知、提升技术决策与控制为目的,增强学生技术设计与应用的责任感,并以学生技术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的提升来促进职业道德的养成。

(三)以技术伦理教育推动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技术伦理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与技术应用、发展及创新相匹配的系统性思想体系来促进学生行为与能力的良性发展。因此,以技术伦理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技术行为、态度和意识,推动其在特定职业活动或环境中进行职业能力整合,并形成学生可持续性自我学习、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结语

高等学校应把技术伦理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实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思想植入每一名大学生,让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爱国、护家、乐业,与此同时,具备技术行为的伦理调节能力,能够协调技术发展与人以及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坚持技术造福人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伦理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6:1~18

[2]杨一捷,刘钊颖.布莱恩•阿瑟技术思想对教育技术进化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8):65~71

交通工程理论范文6

[关键词]课程改革;交通工程;智能网联交通系统

交通工程专业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下的本科专业。我国高校开设的交通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包括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规划原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心理学等课程[1,2]。现有这些课程能够较好地服务于交通工程本科生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交通工程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专业[3]。纵观交通工程发展历程,交通工程经历了从马车时代到汽车时代的变革,并且在智能交通背景下,顺应智能交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了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由此产生交通工程2.0时代。智能交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为推动交通工程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智能网联背景为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现阶段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交通工程课程教材改革显得十分必要。虽然学者们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体系考核[4]、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方案[5],以及智能交通背景下的交通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建设[6]等进行了探索研究,但是针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材的革新研究尚不够充分。鉴于此,本文针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从课程教材的编写革新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旨在为智能网联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支持,因此,适用于交通工程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内容应当成为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对于本科生而言,专业知识水平还有限,难以完全掌握专业的智能化技术,因此,针对交通工程本科生,在智能网联交通背景下,首先应当编写和开设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课程,让本科生对智能网联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有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智能网联交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课程教材应当体现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内容应主要包括传统交通工程发展趋势、智能化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化技术建设交通工程的必要性与可实施性等;第二部分内容应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的相关原理、智能化技术提高交通工程运营质量的潜在作用;第三部分内容应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在交通工程的案例分析以及全书总结。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课程教材不仅针对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而且还可以尝试对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使得自动化与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了解交通工程专业特色,这样可吸收一部分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交通工程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加强专业之间的交流,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

在传统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材中,针对本科生开设了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主要讲述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方式与控制方法以及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为传统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在智能网联背景下,传统的人工驾驶车流将逐步演变为由智能网联车辆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且最终变为全部智能网联车辆交通流,因此,智能网联背景下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模式将发生质的改变,有必要面向智能网联环境编写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材。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材应当突出两方面内容。第一,教材应着重体现智能网联车辆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在交通管理模式与控制方法上的区别,这种区别有利于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简便性,还对交通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等,都要详细表述;第二,教材应着重体现由智能网联车辆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管理与控制方法,特别是不同交通设施、不同智能网联车辆比例等情形下的交通渠化设计、交通诱导控制等。交通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而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材更体现了多样化与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因此,该课程教材不仅可以为交通工程专业开设,同样可为大类管理学本科生开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吸收先进管理学理论方法,为后续进一步扩展该课程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三、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控制原理

交通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控制理论原理是解决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在传统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教材体系中,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控制理论原理课程,使得学生在以后的科研与实践中往往难以从控制论的角度去思考交通工程问题。在智能网联背景下,交通工程系统是通过车辆之间的控制、车与路之间的控制实现的,更加体现了控制思想,因此,有必要编制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控制原理课程教材。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控制原理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当区别于传统自动化专业的控制理论教材,应当体现出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特色,尽可能精炼教材内容,起到短小精悍、有效解决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工程问题的作用。该课程教材在内容上还应突出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教材应当清晰阐述控制理论在交通系统应用的适用前提,同时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另一方面,鉴于控制理论内容过于庞大,建议从智能网联背景下的交通工程需求出发来确定具体的章节安排。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控制原理依托控制理论来分析交通工程系统问题,因此,该课程教材具有学科交叉性强、难度较大的特点,可在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中试点开设,同时在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中作为专业选修课试点开设,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模式。

四、结语

智能网联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将面临从课程教材开始的变革,为了能够适应智能网联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本文针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分别从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控制原理三门课程教材出发,论述了课程教材改革的具体内容,为智能网联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红专.基于“互联网+交通”思维的交通工程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52):60-61.

[2]白玉.交通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计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6):133-137.

[3]马庆禄,任其亮,陆百川.面向交通信息产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3):58-62.

[4]吉淑娥,赵雨旸,武超群.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考核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19,46(3):241-242.

[5]马香娟.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217+219.

交通工程理论范文7

以此为基础,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对交通系统的有效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进一步协调与发展我国交通事业中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在保证公路运输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与快速性的同时,实现推进我国交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门新兴专业是在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主要包括交通安全、交通规划、交通流理论与设计、交通规律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经济。这些都是具有普遍性和总结性的名词,各个高校所制定的具体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由于学校性质以及学生培养方案的不同存在程度化差异。比如:北京大学为该专业的学生安排了“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运输市场营销管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等课程,而西南交通大学则为学生安排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交通运输规划与场站设计”“智能运输系统”等课程。但是从不同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安排中不难看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不再是理论上的空谈,它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点。

2我国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与国外的交通运输相关专业的发展模式不同,我国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起步相对较慢,虽然该专业得到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但是该专业目前的建设和发展的整体速度相对较慢。一项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我国近400个具有该专业的教育点中,只有14个通过了工程认证标准,不足一成的低通过率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其在学科建设以及实践操作方面的滞后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考量,为了提高认证率,高校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学科教育内容与认证标准相互结合。从客观角度来说,目前我国高校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从整体上呈现出偏向于管理理论教育的特点,对于呈现出高度专业性的学科教育的能力水平相对较弱。此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它对教职人员的专业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普通高等学校对其定位并不十分明确,出现了文、理兼修兼顾的现象,并未突出其“工程性”的特点;而在一些“211工程”或是“985工程”院校,该专业的发展状况相对较好。也有很多院校因为对工程教育认证缺乏全面性的认识,在进行学科设计的过程中对操作性和工程性缺乏重视,导致认证率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于2005年正式开始,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该认证体系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但是仍旧以工程性和实践性作为其最重要的考查标准。在工程教育认证事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对具体的课程规划、设计理念、时间教学等内容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使得该专业目前呈现出愈加明显的工程特色与实效性。

3发展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策略

为了有效提高工程教育认证率,全面推进我国交通网络的健全与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提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水平。首先,该专业的发展虽然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但是仍然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随着我国各个省市和区域之间文化频繁交流以及人口的加速流动,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公路的完善建设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在网络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对公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公路事业的相关研究人员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人员应该对其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扩充和完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只有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利的指导。其次,高校应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实践操作,才能让学生对理论有更好的掌握。普通高校的教育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主要是因为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为此,高校应该与交通工程建筑企业相互合作,构建完整的“产—学—研”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将理论研究的成果与企业进行共享,为工程施工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作为回报,工程企业可以为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转换。目前,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众多高校中应用和推广,不仅促进了高校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课程的实践性也有促进作用,更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实际的贡献。此外,双导师制度也是值得借鉴和引用的。所谓的双导师制度,也就是校内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校外教师经常性地投身于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双导师制度与产学研教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培训也更具针对性。此外,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该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注重增添更多的实践课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讨论小组,针对公路工程的实际案例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可以经过小组研究后给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总之,为了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结语

交通工程理论范文8

关键词:CDIO;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教学;虚拟仿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铁路等八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调度指挥和运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的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服务[1]。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构建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的重要举措。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熟悉列车运行组织、精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对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还有待完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往往会出现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脱节的情况,难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作为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内容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的各个方面,而在当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学生主观能动性不高、案例实践体系薄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使其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解释、验证和延伸[2],构建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实践过程。

1CDIO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1.1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共同研究创立,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先进成果[3]。CDIO是指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该模式从必备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方面,提出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知识,改变填鸭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现状,倡导以“教、学、做”为一体的原则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技术知识、素质和能力,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它是一种能够充分实现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估的教育手段。

1.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的CDIO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我院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CDIO教育模式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特点,在课程实践中融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教育理念,进行“产品研发周期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践项目,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实践,加深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行车调度、车站作业和应急指挥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重理论学习、轻课程实践的培养模式。为此,我院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结合开展工程项目所需的思路和步骤,以技能认知、目标导向、综合应用和能力评估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活动四维度推进框架,同时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的理论内容提炼为六种岗位实践技能,并针对六种技能模块的特点逐级深化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形成“四维度六技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1.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四维度六技能”实践教学的内涵

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四维度六技能”实践教学过程包含实践构思、实践设计、实践实现和实践运作四个阶段。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所需的岗位能力,将原本平行化的专业理论纵向关联为工程项目实施进程,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会贯通。在实践构思阶段,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涉及的重要环节提炼为列车开行方案、行车组织调度、列车运行控制、车站作业组织、票务服务管理和应急演练与评价六个需求模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模块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项目的实现提供模块化、铺垫式的技能认知准备。在实践设计阶段,整合本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为各个需求模块设计实践教学案例,形成多个实践项目课题供学生选择。通过下达项目任务书、安排实践教学进度和制订考核评价机制,设计出以需求目标为导向的系统化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过渡到主动求知。在实践实现阶段,以自由选题的方式进行协作型实践分组,任课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项目的课题内容和仿真软件的操作流程,指导学生应用仿真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实践教学任务、自主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构建仿真运行场景,并进行仿真模型调试,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直观感受,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实际应用等综合素质水平。在实践运作阶段,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对各需求模块进行实践操作,模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仿真实验场景,发掘各种运行扰动或设备故障对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验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和完善,及时总结实践项目完成情况和实践教学效果,给出实践教学改进建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教学平台

2.1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的车站作业组织模块实践教学案例平台搭建

AnyLogic仿真软件是一款支持多方法混合系统建模的仿真工具,其专业的虚拟原型环境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教学平台提供流程建模库、轨道库、行人库等多种专业化模型库[4],使学生能够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复杂交互式动态仿真,有效提升“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以车站作业组织模块为例搭建实践教学案例平台,探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课程的“实现”和“运作”的教学方法。为准确模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行车作业和客运作业场景[5],根据乘客进出站流线和列车运行方案,将某上下两层地铁站的站层布局图导入AnyLogic仿真软件中。车站作业组织空间场景主要使用AnyLogic的空间标记和演示模块进行环境建模[6],按照车站真实情况添加围墙、护栏、自助和人工售票机等;车站作业组织行为特征主要使用AnyLogic行人库、轨道库和流程建模库进行行为建模[6],按照真实人员流动规律和列车行车方案建立乘客和列车进出站逻辑流程。车站作业组织模块实践教学案例平台2D和3D场景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2.2车站作业组织模块实践教学案例平台应用场景分析

车站作业组织模块实践教学案例平台实现了在虚拟环境中对真实场景的模拟,通过对关键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发现和掌握系统运营问题,具有安全、可控、经济和可重复等特点。针对客运作业,该平台可模拟人员行为、安全疏散和乘客组织等场景;针对行车作业,该平台可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列车编组、交路、停站[7]等方案的制订和模拟,相比实际演练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8],能够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运营与服务效率,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指挥调度、车站乘客组织、突发事件应对、通行能力分析的预判和设计提供了可靠和可操作性手段,充分发挥了实践教学在知识转为能力、能力融成素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9]。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