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总结范例

活动课总结

活动课总结范文1

第一,实践性。为什么叫综合实践课呢?体现在课程组织形式的实践性上,是相对于理论来说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内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于现实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宗旨,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设计《制作年历》这样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根据生活实践来制作年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活动开始时,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几种年历?”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教材中四种类型的年历: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在具体制作年历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制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确定制作要点,为学生的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之后,教师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的活动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活动中既享有充分的自由,又不会束手无策。

第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较死板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课堂,它是十分幵放的,无论是活动的形式、时间,还是活动过程,或是活动的目标和活动的评价,都是开放的。教师可以不受限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活动空间,或者是课堂活动,或者是室外活动,或者是社会活动;约定活动时间,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周或者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决定活动方式,可以上网搜索资料,在家里或社区调查数据,可以实验,可以画,可以宣传,可以设计。

第三,拓展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活动中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它抛幵课本,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和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授课和习题,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拓展了学习的内容,使数学学习变得多元化,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例如,在教学“加法估算”后,我设计了一个案例。今天是小胖的外公的生日,小胖的妈妈带领全家到饭店为外公庆贺,入座后妈妈请外公点菜,外公把菜单递给小胖笑呵呵地说:“今天我让小胖为我点菜,但有个原则——不能浪费,钱数控制在200元以内。”请你帮小胖来点菜。学生在帮小胖点菜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就餐的人数、家人的口味、菜价的高低、营养的搭配等。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而且思维活跃,既能将枯燥的估算知识运用于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中,拓展所学知识,又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认识周围的世界。此项活动设计内容具有拓展性,学生操作起来也容易,从而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反思

第一,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纵然有许多优势,如开放了课堂,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深化了课堂内容,但是由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所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多在6~11岁,还比较小,许多能力都不具备,而且普遍比较贪玩,所以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问一问自己,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所设计的活动学生能否理解,能否从中得到些什么,能否喜欢?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得不到他们的喜欢,或者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那么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如不组织。

第二,活动是否符合上海二期课改要求。上海二期课改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向学生提供5种学习经历,建立8大学习领域课程。上海二期课改是对上海一期课改“素质中心”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全新的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基础,以回应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发展目标。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否符合上海二期课改的要求?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把学生放到了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又是否可以适应并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第三,活动是否重形式轻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全国多地都实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真正取得效果,达到目的的却是少之又少。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所设计的活动课是否形式大于内容?因为我们习惯了满堂灌的方式,可能对活动课还不太适应,实施活动课也是迫于教学改革的压力,或者为了应付学校,又或者为了单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这样的话,自然活动课的有效性就有待考究了。

第四,活动是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然而我们费时费力费神地来做这个活动课,究竟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表面功夫,还是真正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如果我们设计的活动课实践性差,学生无法通过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有何意义?

第五,活动结束后有没有及时地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综合实践活动课完成以后,我们是怎么做的?大多数教师都是把它放在一边,上完了就是完了,不再去抓住活动课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甚至会认为这样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殊不知,在活动课结束的时候,正是总结活动、促进升华的好时机,这个时候教师若抓住时机则可以使活动课的内涵得以升华。

第六,活动是否会影响学习效率。很多教师不愿意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原因是感觉这种活动课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甚至会认为浪费时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感觉活动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活动课如果组织不当,多多少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就不宜组织活动课,一来影响了学生的复习时间,二来容易使学生分心,可能会影响考试的临场发挥。因此我们在组织活动课的时候,一定要经常追问,这个时候组织活动课是否合适?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活动课总结范文2

开展初中数学活动,将初中数学活动课与游戏、生活实际、单元教学内容、考试测评、学科渗透相结合,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动课;活动意义;开展形式;注意事项

初中数学人教版共安排了29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每个教学章节中都安排了1-4个数学活动,但由于数学活动内容在考试中少有检测,所以很多教师不重视数学活动课。然而,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曾说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1]当前的数学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思考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归纳总结、形成结论、运用结论来获取新知。但目前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较差,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所以若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推理分析的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

(一)初中数学活动课与游戏形式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若能唤起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我们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材内容中,有许多课程是可以与游戏形式相结合的。例如,笔者在第十章的活动2谁的反应快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甲准备一把刻度尺,让学生乙伸出一只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然后让学生甲把直尺直立,刻度0在下方,使刻度0与学生乙的拇指保持同一高度,再松手,学生乙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尺子,并记录下刻度,如此重复10次,记录并整理所得数据,接着结合第十章的知识引导学生画统计图描述数据、得出结论。

(二)初中数学活动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2]许多的数学活动课教学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第八章的活动2,任务是让学生查资料,调查我国吸烟者的大致人数,以及一年中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人数占吸烟者总数的百分比。笔者在教学这个内容时以“吸烟有害于身体健康”为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分小组做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资料,最终形成了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在校方组织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上获奖。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单元教学内容相结合

数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它是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学活动渗透到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让数学活动与单元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第十一章的活动1它涉及图形的镶嵌知识,可以作为多边形内角和课时内容的补充,第二十四章活动2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它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性质,及过平面内一点作圆,过平面内二点作圆,过平面内三点作圆后的知识拓展。

(四)初中数学活动课与考试测评内容相结合

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了,但目前中高考的唯成绩论仍然影响着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也影响着学生对开展数学活动课的认知态度。若能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与考试测评内容相结合,那将会大大促进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例如,第十二章的活动2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其相关的知识在2004年福州市数学中考试卷中第19题曾经出现。不过,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作为试题的选择,福州地区虽然少有出现,但相信今后会加强。

(五)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教材中有一些章节的数学活动内容涉及美学,物理学等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将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例如,第十三章活动1美术学与轴对称,活动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第十八章活动2黄金矩形,第二十七章活动2位似与美术字,第二十九章活动1观察物体,画出三视图等可以结合美术课的相关知识教学。

三、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注重活动的前期准备

初中数学活动有很多教程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如剪五角星、制作笔筒、车厢模型等等。因此要上好这些课需要师生一同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包含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也包含任务的课前分工和人员分配等。有的教程最好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操作,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实验操作的结论,并加以论证。

(二)注重活动的目的和结果

在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会注重活动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本节活动课的目的和结果。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记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学生通过活动学习,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得到提高。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活动1,活动的内容是制作一个表面积为12cm2的正方体纸盒。笔者想通过这次活动实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复习上节课的用数轴表示的知识;二是完成活动内容的要求;三是为今后的“几何体平面展开图”教学做好知识的前期铺垫。为达成上述目标,活动课前,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任务的分工。每个小组课前要准备8张卡纸,一把剪刀,一个圆规,一瓶胶水。课堂上笔者让学生思考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棱长是多少?思考姨2cm如何准确画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制作和展示作品。在正方体纸盒的制作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有预留纸张粘合处,对此笔者加以表扬。并提出:“大家动手试一试,是否可以不用六片纸围成六个面?”有的小组经过尝试,运用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知识完成了作品。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作法,并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作品、说明制作方法,从而为今后教学“几何体平面展开图”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一节成功的活动课还应该包含着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3]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活动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加以总结和反思,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促使活动的内容及时巩固。笔者经常利用课堂的最后6分钟来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本节活动课中所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畅谈活动的成功体验与不足。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知识也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总之,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使数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钦.数学活动教学刍议[J].新课程(中学版),2008(2).

[2]司文怡.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J].素质教育论坛,2009(8).

活动课总结范文3

主题活动课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为满足学生需求而产生的。主题活动课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学模式,而且是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主题活动课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二、主题活动课的基本特征

主题活动课在实际教学中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的一个主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更有效地理解了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发现更多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多的应用性。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2.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题活动课中,学生名副其实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挥发,并且也激发了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的学习动力。

3.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虽然我们的教学是针对一个主题,但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观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面对更多的问题,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知识背景下来分析我们的主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4.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主题活动课可以是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在课外,甚至可以在校外。只要我们为学生搭建好平台,为学生做好引导工作,学生就能够在他们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三、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步骤

我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实践主题活动课,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神奇的货币》一课为例为大家讲课一下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步骤。

1.设计课堂学习目标。《神奇的货币》是一堂较为基础的课,因此教学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一些自己的认识。在市场经济下,货币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活中的一些对货币的观点或好或坏地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在让学生掌握货币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人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货币,为我们主题活动课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2.预设一定的活动方案。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我们一定要提前预备一些供学生讨论思考的内容。因此,我设计了一些关于金钱的格言以供学生分析讨论。例如:金钱是个好兵士,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气百倍———莎士比亚金钱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但是,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它才会带给你快乐,否则的话,它除了给你烦恼和妒忌之外,毫无任何积极的意义———席慕蓉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更加悲哀———托尔斯泰爱钱的人很难使自己不成为金钱的奴隶。多数人在有了钱之后,会时时刻刻为保存既有的和争取更多的钱而烦心。他的生意越大,得失越重,越难以找回海阔天空的心境———罗兰

3.活动过程。在做好以上准备后,我们就可以开展主题活动课。教学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组时,尽量保证每个组都有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一起提高。分好组后,首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我们可以根据课堂预设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当然,自由空间并不是放手让学生随意学习。我们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思路不正确的地方或开小差的学生,引导他们摆正学习态度。在学生讨论完后,引导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做总结。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学生对小组的学习观点进行讨论和学习。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我们课前预设的活动开展学习和讨论。当然,这些都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定的,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讨论激烈时,我们应保障学生这种学习热情,切不可人为地为了完成教学预设而打断学生的思考。

活动课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探究;实施

历史活动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设置活动课能够弥补我们在常规历史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营造常规历史课所缺少的学习和探讨环境,为学生自我思考和探究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同时,历史活动课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形成,但我们当前的历史活动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努力探索,做好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当前历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历史活动课教学

从教师方面来看,在我们长期的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教的过程,对于让学生参与教学,开展合作教学或者共同探讨等活动更是少之又少了,许多老师都觉得活动课是不是在走过场,把时间留给学生是否真的能完成教学任务,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大部分老师从思想上放不开,没有真正认识到活动课的重要性,也就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和实施活动课。从学生方面来看,历史课长期以来处于不被看重的地位,不在三大门主科的范围内,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在学校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学生重视的也只是标准答案和最后的分数,对于活动课程也没有太在意。

2.不以学生为主体

在进行历史活动课的时候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指导者去完成,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思考,自主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去体验和亲近历史,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但往往有些活动课只是老师在活动,老师作为主体和主导者,学生只是参与者,没有发挥出主体作用,结果还是达不到活动目的。

二、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表演型活动

初中阶段是学生过程的一个过渡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既有童年时代的活泼好动,思想和心理也开始发展和成熟,因此,融合了肢体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表演型的活动课程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表演时,老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角去活动,老师则作为指导者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是不能过多干涉,如果干涉太多,活动就会变成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定去完成任务,表演也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表演型活动按方式不同也可以分为编演历史剧、讲故事、知识竞赛等几种形式。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一课时,可以编演一部历史短剧,设计好台词和角色分配,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来感受秦王统一六国的情境,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操作型活动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历史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学科,除了人物和故事之外,还包括文物、景物等,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些历史文物由于人为和自然的一些因素,慢慢地在损坏和消失,有的甚至已经无法复原,而人类历史发展的这种不可再现性也决定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比其他学科要困难得多,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优势,再加上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究新鲜的事物,所以操作型活动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宋元文化”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造纸工厂或者是带学生去制作陶瓷,让学生感受四大发明和宋元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历史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探究型活动

在历史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记住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学会感知和理解历史,学会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历史规律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从中得到一些对人生有意义的启发和经验。通过在历史活动课中进行探究型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查找资料,主动探索研究分析,与他们人进行合作探讨,最后得到解决办法,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进步和成长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积累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意义重大。总而言之,历史活动课的开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措施,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设计灵活有效的活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历史活动课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凌春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实施途径微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02):59-60.

[2]邢艳莉.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3,(29):16.

[3]赵蕊.初中历史活动课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1):194.

活动课总结范文5

1.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很多高中教师都埋怨新课改远景铺设不错,可是实际操作可能性不足,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首先从观念上从意识上,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就没有端正好态度,没有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作用。

2.实践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

除了前面提到的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化,如创设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条件不允许或是在实际操作中意义性不大等。高中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但是我国高中学校却知识纯粹将课堂数学教学搬到户外而已,场所变换,实质性的东西还是一样的,这就使得数学实践教学很难进行。

3.学校未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开展好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新课改不是一句口号,一份指令性的文件,而是必须付诸实践去实行的新教育理念。而在我国高中学校,普遍将新课改中要求开展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程当作一条政治性纲领,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教育厅的检查,临时摆装个样子开展几次所谓的实践活动课敷衍了事。学校没有认真对待,没有提供开设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高中的数学实践课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高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

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教学的主体性作用转向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团结分工协作的精神,通过高中数学的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中数学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真正将数学知识渗透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3.教学活动更具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

数学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和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成功,一个好的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具备三大特征,即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他的学科知识或者是生活工作当中的常用知识融汇贯通,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其次,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不只是指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还包括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学生参与形式的过程的开放性,很好的发挥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将数学这门学科性很强的科目实用化、生活化,让数学走下神台,走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总结

活动课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践性;学生为主;开放式教学

活动课的开展对落实新课标标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时期更多的要求素质教育而不是传统填鸭式教育,活动课可以优化历史课程的学习理念,利用其实践性,坚持学生为主的思想,可以开创新的学习方法,从源头上推进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生上网或者查阅书籍自主探索,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

一、活动课内容要具有实践性

活动课必须要具有比较好的实践性以及切实可行性,这是开发历史活动课时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教师必须清楚活动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而不是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应当仔细设计活动课的内容,让学生能投入进去,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查找资料。要保持活动课的实践性,其形式是十分灵活的,可以采用动脑的形式,比如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学生想怎样的方法才能省时省力的把名字刻印出来,这就有助于学生理解雕版印刷的优点;可以采用动手的形式,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历史中的建筑模型,手工艺品等,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手工艺术;可以采用动口的形式,比如开展辩论课,探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这过程中,他们需要自己搜索整理资料,才能保证有话可说,有理可依,这个过程中便提高了他们的能力;还可以采用动身的方式,比如自己编演历史剧,例如楚汉争霸就可以编演《霸王别姬》,秦朝崛起的过程可以上演《商鞅变法》。通过这些极具实践性与趣味性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二、活动课坚持学生为主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开发探索初中历史活动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活动课便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课程形式,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一个新的教育思想,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活动课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只是辅助与监督的角色,确定了方向以后要跟着学生走,而不是领着学生走,学会犯了错不怕,要科学的加以引导,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秦始皇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要鼓励学生对其有自己的看法,不要一棍子打死,告诉他们秦始皇就是坏的或者好的,要把辨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教给他们。在开展辩论课的过程中,把活动的准备,开展,论述,总结等过程全部下放给学生,以其为主,教师只在旁引导监督,这是对学生们合作学习、问题探讨等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

三、活动课进行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它存在了很多的局限性。初中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对世界充满好奇,只靠黑板粉笔,以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述,很容易产生乏味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在说,学生在记,课下就是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对历史课的学习便失去了兴趣,学习也变得越来越枯燥消极。我们知道,历史本就具有过去性,只靠文字语言难以理解,填鸭式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但是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去获取知识就不一样了。例如学习“春秋战国”,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找信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诸子百家,战国七雄与英雄人物,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共同体会那个百家争鸣、英雄辈出的时代风采。比如学习共产党革命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课外自主搜集长征的故事,我党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故事,带回课堂讲述给大家一同学习,这既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地去历史长河中搜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又可以锻炼开放性思维,创新能力。活动课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动脑,动手还是动口,只要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便都是可行的。传统历史的学习过于死板,活动课可以解放对学生思想的禁锢,发散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突破性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其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自主性,可以锻炼与提升学生多方面能力。总之,把历史课禁锢在课堂上是不可行的,必须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开发出历史课的活力,让它具备传承性,发展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长河中包含了人类所有的智慧与文明,以史为镜,可以鉴人,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开展与探索初中历史活动课,让历史焕发出它的活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罗珍.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四个环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183+264.

[2]姚琳.初中历史活动课的重要性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54.

[3]邢艳莉.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才智,2013,(29):16.

活动课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中学语文;活动式教学;教学效果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与实践能力,实现由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换。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结合中学生思想活、潜能大的特点,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手段,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估,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活动式教学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把握活动式教学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强烈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达到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在活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如下原则:①参与原则。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②整体原则。着眼于全体学生或整体活动,着眼于综合能力的提高;③积累原则。积累各种学习心得,积累丰富资料。在把握活动式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必须努力地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让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教师应促使学生树立实践即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达到知识的沉淀与固化,在实践活动中正确使用知识,总结心得体会。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模仿、组织“诗词大会”“我是演说家”“我爱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倡导“自主学习”,回归课堂主体。活动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此背景下的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上,必须盘活学生的大脑,让其用心思维;启开学生的嘴,让其开口说话;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正常操作。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例如,留足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将每周语文课1/3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安排,杜绝“满堂灌”“一言堂”,以学生自学、讨论、小结为主,教师只作适当地引导、点拨,如此宽松、有序的自主学习氛围,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特征、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开展形式多样活动课教学

良好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来开展教学,就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实践操作中,可分为课外活动课与课内活动课,课内活动课又可分为辅助性课中活动与全程活动课。每节课前开展各种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五分钟背诵、每日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等。通过这些辅助性课中活动,学生的知识在一点一滴地积累,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表现欲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当然,课堂改革重点还是全程活动,依照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侧重点分别采取以下形式:

1.说话训练课。语言交际能力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表现,更是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说话训练,让学生能独立思考,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听、写相结合的活动课。这种课型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老师讲,学生听,即老师向学生提供信息的过程;另一个阶段,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筛选教师提供的信息来写作,这也是对学生听、写能力的检验。在开展活动时,针对中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足,而把“家事、国事、窗外事、事事关心”有余的特点,将所讲内容向“窗外”延伸。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读、写相结合的活动课。这种活动课既可先读后写,也可先写后读,训练重点还是在于写。前者如作文互改课,让学生互读作文,然后分组进行讨论、修改、写评语。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持续的低分,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操作:作文不分等级,总分不封顶,对学生作文中的每个精彩之处都用高分予以肯定和鼓励。

4.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活动课。笔者认为,平时可以不搞单元测验,因为这种加重心理负担的方式是不受学生欢迎的。那么,教学效果如何检验呢?可采用知识抢答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首先是出题,这项工作可由学生来做,提高学生复习的热情。题目征集后,由老师进行检查和筛选,力求去粗取精、难易适当,保证无知识性错误,且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选项的设置也有一定的要求,数目以2~4个为宜,视难易程度而定。然后,进行分组答题,老师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可迅速感知教学得失,并及时采取弥补措施,对答错题目予以讲解。于是,教学效果的检验就在团结而不乏紧张、活泼又不乏严肃的气氛下轻松而又愉快地完成了,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中学语文活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内在潜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不仅如此,学生还能激发教师、带动教师,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跨越,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此时,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全方面地激活课堂,使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吴静.谈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0,(8).

[2]刘爱会.精心设计“五环节”教学努力达成三维目标[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8).

[3]李惟熔.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动态实施教学设计的感悟[J].化学教与学,2010,(10).

[4]党宁蔚.以“活动”促语文教学灵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2,(9).

[5]徐贤友.无法预约的美丽灵动生成的智慧———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初探[J].写作(上旬刊),2012,(24).

[6]惠艳.主动转变教学习惯提升语文生命质量———语文教学“生命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6).

[7]贾鑫.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研究[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活动课总结范文8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活动课;应用文

写作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语文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助推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育,对于学生全方位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文课程中,活动课程教学以实践活动开展为主,旨在通过知识的整合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为主,旨在帮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或者在实际生活中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而这两者同时具备实践性的特点,基于此,通过两者的整合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内在潜能,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培育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在目前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针对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课程的整合机制展开详细分析,旨在通过整合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助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语文活动课的实质是将教学过程与语文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有效相结合,从而创设较为生动的学习情境和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地去感受和体会,通过这个过程让语文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运用。语文活动课的有效性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最终实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实质即还原案例情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将其转化为实战训练,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应用文的创作。通过写作调查、资料收集、分析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应用文写作水平。由此可见,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将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整合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实现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目的,还能够促进学生应用文写作实践水平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整合机制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主要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需要,因而在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实现全方位的发展。而在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旨在通过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与合作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生的多方位发展。但是教师也应当明确,如果在应用文写作活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仅依靠单一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上述的目标。基于此,在当前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情况制定具体目标,并在活动课程中进行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还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以提升。例如,在“书信”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展开书信交流活动,一是通过书信的方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二是通过书信的方式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即学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将自己想说的话专递给教师,借助书信的方式表达个人的观点或者是对教学的意见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其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升,并且从长远看,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在“书信”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立,一方面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将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有效融合,促进了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

2.合理设定时间空间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文写作教学与语文活动课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在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实践性特点,通过与语文活动课的结合,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指导,再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基于此,在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中,需要教师对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开放式课堂,科学进行活动课程开展时间与空间的设定,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应用文文体的特点,将应用文写作训练内容与实践活动进行衔接,促进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职业院校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写实践活动的建议书或者倡议书,并在活动结束之后针对建议书或倡议书的内容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应用文写作的认知;另一方面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内容的具体性和实践性,强化模拟训练,为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径。通过合理设定时间和空间,将语文活动课与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其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途径。

3.创新教学活动形式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应用文理论——写作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为主,尽管实现了知识系统建设,但是教学模式较为枯燥,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活动形式积极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活动形式创新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游戏教学。例如在“条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语文活动课中安排学生互借物品,并写借条或者收条,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领悟条据写作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和事项,加强学生对条据写作的认知。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条据的理解,并且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增强了自身感受。二是开展竞赛教学。在教学活动形式创新的过程中,竞赛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方式,通过演讲比赛或创作大赛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在现代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让学生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应用文创作大赛,以网上报名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不同于传统的竞赛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拓展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合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更多的灵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竞赛教学的创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让竞赛过程更加的丰富和多元,通过平台评论的开设,可以促进学生与虚拟平台的交流,从而实现思维的拓展。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公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参观学校档案室,之后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办法让学生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通过亲身参与的过程完成应用文写作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写作水平。社会实践是语文活动课与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质体验,让其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应用文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学生应用文写作素材的丰富。通过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打破了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固有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整合过程中,利用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活动形式的创新真正迎合了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需求,结合时代的发展观念将先进教学理念融入,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丰富了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为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效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活动课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并积极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根据实践活动实现科学分工。与此同时,要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强弱组合让学生都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将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纳入评价体系中,充分提高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教师的行动。在应用文写作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语文活动课的价值和作用。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并不是以讲授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另外在应用文写作活动教学中,教师也要具备资源意识,尽管教学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是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教学资源,拟定教学目标和活动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提升。最后,强化师生之间的活动,在应用文写作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而要强化和教学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确定主体,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及活动方法等。通过上述互动和交流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应用文写作活动教学,从而为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