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反思总结范例

活动反思总结

活动反思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教学反思;化学教学;作用;路径

引言

所谓教学反思,主要指的是教师审查、总结与反省自身教学模式、方法、理念以及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过程,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产生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反思行为直接反映了他们的个人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因此,反思通常也被称作是教师专业拓展及个人成长的核心能力。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更加深刻并及时的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优点,从而有利于他们尽快调整加教学方案、提升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态度的思考

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并且还会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教师在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所反省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反思中的教学态度。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主动的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摆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要关爱每位学生,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与学生之间多进行沟通,并且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对教学态度进行反思时,要充分注重教学当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考虑,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应确保能够激起学生的内在斗志,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合作学习能力,更要尊重每位学生。

(二)教学实效的思考

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最终是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实际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应充分掌握学生对自己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否拥有自己适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具体问题上是否拥有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的能力,课后能否按时完成作业等。教学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所能产生的,教师应对影响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刻的反思,认真的总结、分析每个环节,将教学效果的提升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落实到详细的教学工作中,继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及实效性。

(三)教学措施的思考

当前教师们的教学反思,过于注重反思的过程,因而忽视了反思的最终结果,几乎很少有教师会想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教学反思。可是教学反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促使他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措施。经过全面的反思,教师们会在这一过程中,萌生新的教学观念,用来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案,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运用实践来验证自己所总结出的这一新观念。客观的研究每个教学关节,总结问题的原因,将教学中所存在的疑惑与同事之间进行交流,相互探讨与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与有效的反思实例,虚心的接受别人所指出的不足,积极学习与借鉴别人的优点,努力寻找最佳的解决方式,根据分析整体出详细的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案,避免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在反思中进一步成长。

二、化学教师进行反思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教学顺应社会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顺应社会及全新知识的需求。在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中,教学的革新工作也迈入了新的阶段,在新课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推动教师不断总结、反思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根据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更加自觉地将自身教学行为看作认知的主体对象,对其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与思考,优化教学态度,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实现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学活动从以往的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根据对教学的深刻反思,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地从感性层面上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多种因素进行反思,比如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实效性等,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属性也就在这一过程中才会产生正确的认识及掌握,成为具备理性头脑与经验丰富的践行者。教师对教学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出教学中的优势及不足,加强对感性教学的认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实现自我全面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进而对教学工作展开详细的探究,促使教师从经验向研究方向靠拢。反思的过程是综合性的,从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对自身行为进行重新审视与检验,实现教师与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行为。

(三)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师在教学当中,存在许多不定性因素,学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程度也不同。由于缺少统一的要求及评价指标,教学所面对的主体随机性,因而就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教学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相关的资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大量的分配要素,能够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合理规划教学流程。经过教学反思,教学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更加了解,掌握了教学中诸多不定性因素,能够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内涵,进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实现教学反思推动化学教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个人深入反思

首先在教师的个人反思中,日记的形式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教学反思。它是教师将教学实践过程与日常工作行为,包括自身的真实感受与领悟全部通过文字记录到日记当中,是对教学反思全过程的真实记载,能用最方便、最直观的方式让教师重新审视自我、更加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日记形式没有明确的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瞬间及时记录下来,或是将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过程写下来。但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日记应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对教学课堂中的具体情景客观、真实、详细的记录,课堂情境通常指的是讲课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或是存在的不足。其二是对其一中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提出具体的看法,对其中的优点进行总结,并运用到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其三是教学再次设计,利用教学反思,教师将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会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学中出现的不足问题积极改正过来,同时也要从其他人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出全面的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细节的问题,帮助自己完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是教学理论,主要指的是对教学实践当中的优势及有效成果、失败经历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使其成为日后教学工作的指导理论。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若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就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较为感性地做出反思。只有积极努力的学习具体的理论,将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其相互整合,才能确保在教学实践中正确的理解其中所指出的不足,并帮助自己有效地解决这些工作疑惑,按照理论约束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经验及反思的前提下,对理论进行深入学习,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将其提升了理论的层面中,这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集体共同反思

在集体共同的反思中,首先是教师之间的共同反思,主要指的是所有教师共同进行备课与旁听其他教师讲课的方式。教师共同备课能够充分打破以往的备课形式,在相互探讨中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寻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案。在共同备课后,可运用相互轮流的授课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推动教师们的共同发展。在旁听中的教学反思,会让被主讲教师更加精心的准备的上课内容,对教学内容会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而旁听的教师会通过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学习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总结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且能够有效拓展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学习到不同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将所学到的知识整合后,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课后,旁听课堂的两位教师会认真的交流,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为教师的教学革新注入新的力量。其次则是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集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教学模式的感受者,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学生在教学当中,与教师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教师所有的行为表现他们都看在眼里,能够通过他们的学习情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们对教师的反馈,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刻的认知自我,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并能够依据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意见期间,教师应认真聆听,不应进行过分的干预,要理性地看待这些真实的评价,虚心接受,并让学生随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被充分尊重,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改正他们在反思中难以发现的不足问题,从而切实有效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四、结语

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推动他们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需要教师能够自觉监督、自我定期总结,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出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而拓展自身思维空间,促使反思更加深刻。教学反思能够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反思发现更多困惑、不断认识自我,从而促使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不断完善自我修养,从而为教育教学贡献更多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毛道生.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刘欢.新手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活动反思总结范文2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可见数学活动经验与“双基”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认识和意义,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关键词: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让我们数学教师深刻认识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它形成于学生亲身经历的、主动参与的,并在其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获得情感体验的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增强,还有数学思想的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一、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

活动是一个过程,既是实践过程又是思维过程,还有情感认知过程。学生在教师的课堂特设活动中,经历独立思考、反思质疑、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富有个性特点的感受体会领悟,形成经验。这份经验或许是活动当时感悟的经验,或许是是活动后反思总结的经验,既可能是自己摸索出的,也可以是受别人启发而获得的。重要的是这些经验必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逐步转化与建构而被自己消化与吸收形成自己的认知与领悟,唯有如此的活动经验才是真正的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的形成必须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包括学生行为参与、思维参与以及情感参与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经过自我探索、参考模仿、他人指点启迪等而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而获得数学学习的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活动体验,积累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参考借鉴的实践经验、学习经验、思维经验、思考经验,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领悟。

二、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意义的认识

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过程,是教师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思考、猜测、推理、反思等“做数学”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从数学思维角度进行思考,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具有个人特征的感性认识、情感体验形成数学意识,并将这种学习经验应用到后续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此外在数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数学思考的过程,经历独立思考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其中学生除了获得演绎推理的经验还能获得合情推理的经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情猜想,获得依据已知条件预测可能的结果或根据给定结果推测问题成因的学习经验,是数学创新意识的开始,是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途径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经验理解,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借鉴反思而构建自己对数学的认知与理解,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一)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获得数学的积累

比如,在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转一转等实践操作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获取认知经验。再如学习“三视图”时,让学生自制学具、亲自观察,用相机照一照或用笔描描不同侧面的轮廓,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不同角度的平面图形,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在数学思维层面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精确的计算以及严密演绎推理经验固然重要,但数学的思维中的合情推理经验更值得我们关注,它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质疑验证、归纳概括等过程。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我们可以采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逆命题真假的判断来推倒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如下:教师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相关知识,接下来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由此引发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猜想与探究,同时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各性质定理逆命题的真假,教师通过原逆命题这种对比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在思维上能很容易的区分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方法的不同,把握两者各自的作用。接下来学生通过猜想归纳、合情推理能力等数学活动,经验与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丰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在总结反思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次数学活动结束时的总结反思环节对数学基本活动的积累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学会学习,收获经验。学生的反思总结要有对知识认知的反思总结,将知识进行对比、系统化归纳、联系性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收获知识学习经验。又要有对过程方法的回忆归纳,让学生感悟学习过程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感悟不同方法的运用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而积累学习经验。还要有对数学思想的思考领悟,收获数学学习的精髓,让学生终身受益。更要包含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反思体会,让数学的学习上升到做人的高度,通过反思敢于克服困难,建立信心的心理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情感、意志品行方面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学生的总结反思既要有口头的更要有书面的,学会书面梳理自己的反思总结能更好地让自己收获活动经验。

作者:李芳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活动反思总结范文3

地理是初中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普及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因此,许多教学工作者开始重视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将重点分析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教学反思;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提高自我意识,将反思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馈、总结,力求发现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同时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学,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学前进行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列出反思教学的关键,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板块的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在课前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范围,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原理。通过教学前反思,教师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更有的放矢。

2.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例如,在进行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国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日本的教学,如播放一段关于日本社会发展的短片等,然后观察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反应情况,了解哪些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进行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反应较好的教学方法贯彻下去,纠正一些问题,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调控自如,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

3.在教学后进行反思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总结评价,还可以思考是否有更适宜的教学策略。教师除了通过自身认识进行教学反思外,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评价也是良好的反思途径。可以定期与其他教师互听课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将反思教学贯彻到教学全过程,力求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作者:赵莉 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华龙初级中学

活动反思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自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要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着手,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源,促使学生掌握相应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了解相关原理,认识信息学科价值,形成多元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引导、点拨。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也不容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在自主视角下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一、独立预习中生成自主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预习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预习充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就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就高。相反,学生预习不充分或不预习,课堂教学进度就会不如人意。预习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预习环节,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然形成自主预习的意识。在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课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设置了预习要求: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清晰认知。学生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阅读,整理出知识框架,还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信息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表格的填写。因此,学生在预习时要格外认真,有的学生还搜集了相关报道,这样的预习效果比较显著。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时,应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并能按部就班地学习,将预习做得扎实有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都得到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虽然给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但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增强。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预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判断。在学生预习之前,教师要进行相应指导,适当安排预习内容,明确预习目标,规范预习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任务引领中生成计算思维

让思维得到启动是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重要方法。借助任务启动学生思维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几个关键词:目的性、趣味性、差异性、精简性、可操作性。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综合考量教学目标与任务之间的关系,设置的任务必须能够彰显知识结构框架,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联系密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化的任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高中阶段,学生学力基础存在极大差异,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需体现梯度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一课时,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经常接触计算机,也有过下载文件的经历。教学伊始,教师就让学生讲述自己下载文件的经历,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在学习文件具体下载方法时,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李华最近迷恋一个电视剧,他想将这些文件下载到一个文件夹中,他该如何操作呢?下载的文件名该如何设置呢?如果李华想了解下载文件的属性该怎么做呢?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学习文件的具体下载方法。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将学习活动以“任务”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边探索知识边解决任务,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认知呈现出较高水平,完全有能力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制订科学有效的学习任务。教师从“任务”入手,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分析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得以形成,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有效合作中生成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情况来开展具体设计,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一起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教师的错误认知导致合作学习形式被固化,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辅助作用,但这种学习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将所有问题都交给小组来讨论和交流。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合作内容、形式等进行优化处理,构建多元合作体系,彰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学习《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大街上找到一处文字误用的标语,其他小组成员给出这个字的处理方法。学生抓耳挠腮,教师进行点拨:“大家可以从文字发展角度进行阐释,进而对汉字进行处理。”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纷纷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组长对大家的建议进行梳理,并将每个人的建议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浓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对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也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处理问题,自然变得更加简单。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将学习的重难点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生自由合作、小组固定合作、全院教学合作都可以成为合作学习的选项,并根据学情、教情进行筛选,将合作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生成运用能力。

四、总结反思中生成核心素养

新课改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入崭新阶段,课堂总结反思备受重视。但纵观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的许多认知仍然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将总结反思作为一种时尚追求,这就使总结反思活动呈现出模式化、形式化的特点。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师是反思的主体,授课活动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总结反思就可以了。”这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课堂教学后的总结反思是双向的,即教师要进行总结反思,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也要进行总结反思。学习《表格数据的处理》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总结反思。教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思维导图到讲台前进行展示并讲解。有的学生说:“我以‘智慧树’的形式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图中画三角形标记的地方就是本课的重难点,三角形标记越多,这个知识点越重要。”在学生的讲述下,其他学生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整节课的框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脑海中。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维度构成的。教师与学生是两个重要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开展教学总结反思也是如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等进行总结反思。学生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总结反思可以着重让学生进行,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展开自主学习是教学常态。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引导,深度挖掘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预习、任务引领、有效合作、总结反思等方式都能有效触动学生,启动他们的思维认知,促使他们生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参考文献:

[1]林寿星.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及其培养[J].福建电脑,2018(9).

活动反思总结范文5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完《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后,有学生提出:在太空中能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顿时,课堂沸腾了,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正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反方: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一旦上到太空都是漂浮状态,所以,天平不能测物体质量。由于此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特别想知道答案,探索的欲望特别高。所以,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标的达成上,应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思维表露,内化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表露,让他们以有声的语言来表达内部无声的活动,并且反馈给自己或别人的听觉,在口述中自我调控,思维也由混沌趋于清晰。实践中,我们围绕自我反思调控的基本要求,提出学生思维过程表露力求清楚、规范、简洁。在指导方法上主要采取:(1)榜样示范———运用规范的句式表达思维,如“×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所以……”“从这一点可以推出……“”先……再……最后……”等等。教师先作示范,学生模仿,对学生表述的冗长、不规范情况及时引导纠正,逐渐形成自觉、自发用规范的句式进行表达。(2)实践体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口述表达,做到对疑点进行分析叙述,引出规律时作推理性叙述,总结归纳时作反思性叙述。针对不同问题,我们还给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如说出操作过程,说出推理过程,说出学会过程。特别是学会过程,是培养学生反思的重要方面。如在一个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再次回忆和总结自己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自己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出错了?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是怎么想的?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今后应该如何思考此类问题等等。学生在表达思维过程中注意采取延缓性评价,把调节修正的机会尽可能留给他们。为了达到实效,要循序渐进,逐步达标,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直至直接提问“:你是怎样学会的?”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简单反思、比较、归类,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剖析自己和别人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不断批判自我、优化自我的意识。注重学生思维表露的指导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有利于自我反思,形成对知识的内化掌握,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三、课堂总结,反思自问

改变以往教师总结的传统方法,只有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小结将成为学生反思一节课学习状况的最佳时机。在一个学习内容结束后,引导学生反思,进行简要小结,如“今天学了什么规律(性质)?“”今天这一规律(性质)是怎么总结出来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了这一规律(性质)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不懂?”……然后有问题的可以举手提问,师生集体商讨解决。这种课堂空间的安排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和内化,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在课末这样的反思,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学生敢想,更敢说。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时,也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如板书、教师的语言暗示等)来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这种总结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很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总结时让学生反思整个学习过程,结合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内容中包含科学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内容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科学思想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的反思,进而养成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补救、自我调整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四、实践运用,促成反思

活动反思总结范文6

【关键词】钢琴教学反思;舞蹈钢琴伴奏;教学改革

钢琴伴奏在舞蹈表演中具有引导作用,同时在舞蹈教学及表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充分彰显了艺术的生命力。舞蹈钢琴伴奏一方面要展现钢琴表演的艺术价值和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体现出表演的创造性,进而丰富舞蹈的形式内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一、教学反思概述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观察并校正教学活动,从而加强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分析教学技巧的技术。教学反思能够调动教师教学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的专业化建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再者,教学反思也成了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务必高度关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部分。教学前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反思教学内容、阶段、模式和策略。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中对突发且不可预测情况的集中反思,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等。教学后反思则主要指教师全面总结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策略和形式的接受情况,进而大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这样也可引导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反思在舞蹈钢琴伴奏中的运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反思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经验,进而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改进和完善。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学反思也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正向的思维活动。通过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确保教学活动的合理性、有序性和实效性。针对舞蹈钢琴伴奏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教学进度等,不断对舞蹈伴奏音乐予以调整、创新和评价。客观地说,只有选择适合舞蹈表演的音乐,才能为舞蹈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教师要坚持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原则,对舞蹈钢琴伴奏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这也是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由此,协调舞蹈表演和舞蹈钢琴伴奏之间的内在联系,让舞蹈钢琴伴奏能够为舞蹈表演增添色彩。另外,教学反思也有助于教师客观分析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综合评价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从教师层面来说,还是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学反思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进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总之,深化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知,使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深度掌握教学反思方法,是推动教学反思深入钢琴课堂,加强整体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值得在高校中大力推广应用。

三、教学反思在舞蹈钢琴伴奏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教学反思在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实际意义。教学反思有助于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反省、调整和完善,进而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不难看出,教学反思和教学经验积累是促进教学不断完善的必要条件。从某种角度来说,缺少教学反思的教学工作也仅仅只是教学活动的循环往复,根本无法提升教学水平。在舞蹈钢琴伴奏课题教学中,教师应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来说,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可以显著加强教学有效性,扩展课堂深度。

四、在课堂教学中音乐选曲方面的反思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作品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整体舞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钢琴伴奏教师需要突破教材内容的束缚,开阔艺术视野,大胆创新,选择融合多样化元素的音乐作品。而这也是钢琴舞蹈伴奏教师的选曲能力的重要表现。当然,从钢琴舞蹈伴奏教师的角度来说,提高选曲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钢琴舞蹈伴奏教师所选择的音乐作品既要符合舞蹈动作要求,又应营造唯美浪漫的意境,让学生能够全情投入到舞蹈表演当中。此外,钢琴舞蹈伴奏教师还需选择风格唯美、韵律悠长、内涵深厚的曲目,一方面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

五、在课堂教学中音乐与舞蹈配合方面的反思

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反思都是总结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提出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例如,在民族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有的钢琴伴奏教师在即兴伴奏时忽略了旋律的处理,这会使得钢琴伴奏与舞者的肢体动作缺乏协调性,破坏了舞蹈作品的意境,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当舞蹈动作进行到高潮段落时,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应选用正确的伴奏织体音型,激发舞者的情绪,让舞者能够全情投入,尽情释放,进而增添舞蹈艺术的魅力。在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随着舞蹈的意境调整伴奏音型、伴奏频率和伴奏力度,确保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不同的舞蹈肢体动作对伴奏的轻重缓急有着不同的要求。要想保证钢琴演奏与舞者肢体动作的无缝融合,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六、加强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具体方法策略

舞蹈钢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应当积极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效果,并且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指导教学。在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反思,全面优化自身的专业水平,为课堂扩展深度与广度。教学反思在钢琴舞蹈伴奏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其一,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要深刻认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二,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由此可知,深化钢琴伴奏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知,提高钢琴伴奏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合理应用教学反思的必要条件。

(一)深化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知。当前,多数舞蹈钢琴伴奏教师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都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再去反思问题的原因。如果始终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整体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在授课过程中,部分舞蹈钢琴伴奏教师习惯于循环往复地使用同一首曲子,而且对音乐曲目的创新缺乏重视。久而久之,不仅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抵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舞蹈钢琴伴奏教师缺乏教学反思,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对此,舞蹈钢琴伴奏教师需深刻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自我剖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全面改善教学质量,以此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确保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反思方法。舞蹈钢琴伴奏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想增强舞蹈钢琴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提高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高校应定期组织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观摩舞蹈钢琴伴奏优质课,要求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这种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教师深度思考,还可以共同探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其次,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学习,可以深化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舞蹈钢琴伴奏教师应当注重音乐理论学习,广泛阅读音乐期刊、书籍,观看音乐电影、纪录片与纪实档案,了解中外音乐历史发展进程,熟悉不同时期舞蹈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同时,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还要深入研究舞蹈钢琴艺术和钢琴表演艺术的理论精髓,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强化自身的艺术修养。此外,尽管音乐与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但是二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舞蹈钢琴伴奏教师的理论学习不能单单局限于音乐理论知识,还可以涉猎舞蹈理论知识。只有学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反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舞蹈中的音乐特征,分析不同舞蹈风格的音乐曲式与伴奏织体,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力求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反思过程,强化自身综合素质,这也是加强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

七、结语

活动反思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性教学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高中数学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某个知识点已经反复讲解和练习了,做题时再次遇到,依然会产生错误,出现基础题型拿不到满分,升级题型毫无头绪的情况,导致高中数学学习的效率低下。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高中生普遍缺乏自主反思的能力,这严重阻碍了他们对高中数学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

一、反思的内涵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反思的内涵

反思,即反过来的思考。它是一个重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反思,能带来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反思,能够不断挖掘出以往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及时纠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则能不断细化教学中的细节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1]。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学习,这不仅仅是指某一学科的学习,而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学会自我知识的积累。学会反思就已经迈出了学会学习的一大步[2]。学习本就是一个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新课标中,教育部将反思学习放在了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新高度。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反思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

解题反思是学生反思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策略,它可以再现解体活动,不仅是简单地再现数学解题过程,而是深层次探究学习活动中涉及的各种知识、方法和思路。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习题解答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求解数学问题时,通常需要进行理解题目、拟订方案、执行方案和回顾四个环节。而回顾这个环节就是解题反思,通过回顾,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以便促使思维方法、问题解决方法得到有效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做好解题反思工作。首先,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在数学活动结束后,对自己从审题到解题的每一步的心理活动进行回忆的过程。引导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找出思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避免以后再次出现,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在数学学科中,很多题目有多种解决方法。针对典型的例题,学生采用一种方法解决后,教师要合理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反思,找出其他的解题方法,进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其思维能力。比如,在“立体几何二面角”章节中,在一般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是否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提出了向量法的求解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对解法数量过分追求,而是要对每一种解题思路进行提炼,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数学水平。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规律。解题反思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是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二面角的求解题,每涉及一种题型总结一种方法。讲解完了面与面的关系后,就可以让学生反思,对二面角的求作法进行总结,比如定义法、垂面法、三垂线定理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一起抽象出模型,总结解题规律,这样出现了什么图形,都可以顺利解决。

(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反思

在每一个学期或者每一个月,都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鼓励其主动参与进来,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学习方法。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要求被评价者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参与评价,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将其内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同时,对前期行为认真总结,且对下一步计划科学思考,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如每次考完试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些考试题目涉及了哪些知识点?为什么会做错这道题目?通过这次考试,可以看出没有牢固掌握哪些知识点。

三、结语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很难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对某个知识点反复讲解和练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反思习惯。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学会自我知识的积累。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学会反思的学生不论是在书面成绩还是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使用传统学习法学习、不注重反思的学生。因此,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赵宏渊.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活动反思总结范文8

教学反思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促进教师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制定个人反思制度

个人反思制度是教师对自我的一种约束,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反思制度,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实施措施体现在:一是教师互评。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可以邀请其他教师来听评课堂教学,因为其他教师能够更加客观地点评各个教学环节的优缺点,从而促进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二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教学反思的关键前提。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客观全面地评价自身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从而确保教学反思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的直接接受者,教师应该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听取并接受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反思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教学内容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具体措施为:一是根据历史知识提出相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探究问题,并试着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从中总结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增强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二是要把握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延伸知识的尺度,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方面的反思

首先,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学工具。当前,很多教师为了顺应时展的需要,盲目使用现代媒体技术,却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慎重选择教学工具。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氛围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