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范例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新疆南疆农村教师;初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

1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学科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农村地区的教师提升学科知识水平的机会和平台较少。这就会造成农村教师学科知识不够扎实进而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了解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现状,对于有针对性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南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科知识现状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研究概况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以闭卷形式作答,满分60分。问卷内容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问卷涉及《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五大主题学科知识所占比例分别为28%、25%、12%、5%、30%。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51名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43人,占总人数的84.3%;大多数教师的教龄在15年以下,其中1-10年的31人、占60.8%,11-15年的12人、占23.5%;教师职称普遍较低,其中80.4%的教师职称为中教二级,还有7.8%的教师至今没有职称,仅有11.8%的教师为中教一级。可以看出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因此,笔者试图从学科知识角度对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科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有针对性的提升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知识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

3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情况分析

通过对51位教师问卷成绩的统计,教师作答成绩平均分为39分,仅个别教师的成绩较高。这说明新疆南疆农村地区初中化学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较弱。为了深入了解教师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分主题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

3.1《物质构成奥秘》主题分析

可以看出教师对《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的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教师在对元素化合价知识、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符号的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相关内容的考查中得分率较高,但在对合金以及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的考查中得分率较低,仅为15.7%和49.0%。这说明教师对于该主题中元素化合价、化学符号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但是大部分教师对金属、合金、合成材料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部分教师对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这一重要计算方法未能很好的掌握。

3.2《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分析

可以看出,教师对于《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的知识掌握情况整体较差,仅在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考查中得分率为100%。在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化学原理的考查中得分率分别为68.6%和70.6%,在对着火点、酸碱中反应和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的考查中得分率均不足50%,在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中得分率居然仅有19.6%,这说明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对该主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整体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未能很好的掌握,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浅显,无法正确的运用相应的化学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大部分教师在对着火点、酸碱中和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不足。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重要的方法。

3.3《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分析

可以看出教师对《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差,只在对水的净化的考查中得分率较高。在对溶解度概念的考查中得分率为68.6%,在对溶解度曲线中包含信息的考查中得分率为33.3%,在对根据已知溶解度求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考查中得分率仅有23.5%。说明教师对该主题中与溶解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整体有待提高,尤其是对溶解度曲线和由已知溶解度求算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内容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很好的掌握。

3.4《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分析

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对化学与环境保护以及化肥的合理使用相关内容掌握较好。在对酸碱度测定的考查中得分率为70.6%,经过对作答内容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答题错误的教师并不是没有掌握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而是专业术语掌握不到位。如将“pH试纸”写成“pH纸”。这说明教师对该主题知识的掌握情况整体较好,但存在对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掌握不足。

3.5《科学探究》主题分析

可以看出教师对于《科学探究》这一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整体较差,只在对托盘天平的使用和初中常用实验仪器名称的考查中得分率较高。教师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考查中得分率为76.5%,在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和实验装置的改进的考查中得分率均为43.1%,在实验药品选取的考查中得分率为29.4%,在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以及常用化学试剂的考查中得分率均不足2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对该主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23.5%的教师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方面存在不足,这说明这些教师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和原则没有很好的掌握,无法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6.9%的教师无法根据混合物性质准确选择相应分离方法,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初中化学中混合物分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教师在对实验装置改进的考查中得分率较低,但经过进一步分析,教师对于同一实验不同实验装置优缺点的比较掌握情况良好,教师的失分原因均是书面表达不规范、不准确: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以及常用化学试剂的考查结果反映出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整体的实验能力较差,对实验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系统和深入。从总体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对《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两个主题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整体较好,但是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科学探究》这三个主题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在学科知识方面存在部分重要的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片面,不够深入;部分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一些重要实验操作步骤及其原理的理解浅显;初中化学中一些重要的化学计算方法运用不熟练;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欠佳等问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整体有待提高。

4提高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建议

化学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专业;可视化模式

0引言

机械基础专业学科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在课本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图表以及图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想要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就需要教师重视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应用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促进机械基础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1可视化模式的发展与内涵

1.1可视化模式的发展

对“可视化”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由“visualization”翻译得来,该英语单词的原本意思为清晰地、形象化呈现出来。1987年2月,几名国外学者在相关平台上一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即《科学计算中的可视化》[1]。在这篇报告内首次将“可视化”当作全新研究领域词汇提出,与此同时,翻开了“可视化”研究的篇章。从此“可视化”领域衍生出愈发多类型的发展领域,按其大致发展顺序依次是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知识可视化。

1.2可视化模式的内涵

首先,可视化模式也可以称为知识可视化,是新课改实施后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指的是将复杂难懂的知识通过图形或图像的形式做出构建以及表达,并将其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牢固记忆、深刻理解并灵活所学应用知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可视化教学模式是通过视觉形式对知识进行传播以及创新,依托于图形设计和认知科学,逐步形成视觉表征,最终实现广泛传播相关知识。在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模式的构建方式愈发便捷,构建工具愈发丰富,具备多元化表现形式,因此,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2]。最后,可视化教学模式具备的形象性、自主性、交互性非常强,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不断重复观看相关教学视频,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多知识具备很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学生单从字面理解很难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然而在应用可视化教学模式以后,使得这些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变低了,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与此同时,可视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师生和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互动交流,让师生关系更加亲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确保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机械基础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机械基础专业涉及内容广泛,具备极强的实践性,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机械基础专业知识时,充分体现出这门学科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大多数学生都会感觉到学习吃力,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大多数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落后,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给提高机械基础专业教学水平带来众多不利影响。最后,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要对机械基础专业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和交流,教师并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忽视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机械基础专业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丰富,以至于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清晰认识到怎样有效构建机械基础专业的可视化教学模式,正是因为教师自身思维和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所以严重影响到机械基础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3]。

3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专业的可视化模式构建

3.1建设可视化教学环境

就构建机械基础专业可视化教学模式来说,最基础的保障就是为学生建设良好教学环境。根本原因就在于机械基础专业涉及到很多复杂且抽象的知识,本身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可视化教学环境的构建,既有利于机械基础知识结构的可视化,也能够实现机械基础知识内容的可视化。特别是大多数学生单纯凭借想象,并不能精准掌握复杂的机械运动,此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学生做出立体展示,确保可以将整体运动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4]。基于此,中等职业学校务必要重视加强建设可视化教学环境:首先,加大信息基础建设力度,投入足够资源建设先进信息教学基础设施,确保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时,能够科学合理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其次,中职院校还应科学合理调整教学机制、制度,使得以信息化为导向的可视化教学模式运行需求得到满足,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3.2设计可视化教学框架

机械基础专业可视化模式的构建具备很强的流程性以及直观性,如通过其所表现的复杂内容就能够体现出这种特性。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框架,为学生直观地展现机械原理。首先,教师结合机械基础教材知识和教学要求,然后按照分析结果对教学内容作出分类,并选择相应的可视化教学形式。其次,教师在可视化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设计课堂导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到一起,与此同时,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将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中,并以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为辅助,让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探究活动,最终高效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将可视化教学理念落实到学生的课后知识巩固中,让学生自主总结相关知识图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3制作机械基础课程思维导图

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更有利于实现机械基础专业课程知识结构的图像化和标准化。例如,在“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教学中,在本课中包含众多类型的齿轮、计算公式,各种的几何参数名称,这就让学生一时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分辨,常常将这些知识混淆。此时,教师可以根据齿轮的分类标准,以径向和周向两个方向对有关齿轮的尺寸和参数进行分析,有效简化问题,从而制作出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思维导图。就标准渐开线外齿轮而言,在齿轮上有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和基圆4个圆,还有一个压力角。将重要基准圆看作分度圆,分别按照径向、周向对圆的几何参数进行描述,径向包含四个圆的直径(和半径)还有齿顶高、齿根高等尺寸,周向各圆有齿距、齿厚、齿槽宽等尺寸。然而就一对标准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来说,抛开各齿轮上的四个圆,还多出一对相切节圆和一条啮合线。因此,在径向上多出节圆直径(和半径)、中心距,在周向上多出节圆齿距、齿厚、齿槽宽,另外,还有描述啮合线位置的啮合角[5]。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比学习便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3.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机械基础专业具备极强实践性,想要学生高效掌握和灵活应用机械基础专业的技巧和知识,就需要教师合理应用可视化教学模式,将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点通过微课教学等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和讨论对应知识。总的来说,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在构建机械基础专业的可视化教学模式以后,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当学生产生疑惑时,还能重复观看和研究教学视频,更好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和技巧,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专业教学的更好发展。例如,教师可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优势,给学生创设互动性、立体性较强的虚拟空间,通过该空间还原相关机械加工知识,如内燃机与配件等,实现实践教学的可视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立体、全方面掌握实训内容及其要点,促进实训效果的有效提升,助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4可视化模式构建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虽然可视化模式构建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专业教学中也取得良好成效,但是进行具体应用时依然需要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和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基于多媒体应用的课堂讲授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呈现知识的形式灵活多变,然而无法避免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做笔记困难、理解不到位、反应慢等问题[6]。基于此,想要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还需要教师重视正视教学不足,采取可行措施消除其弊端。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众所周知,机械基础专业的理论课程相对抽象复杂,假如学生能够进行有效预习,那么便可以充分使用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来专注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其次,教师要注重合理改进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重难点知识时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记录关键问题,此外还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多角度教学,以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可视化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加细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各个教学环节的同时不断深化学生对其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增强中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给后期的教学开辟全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徐延辉.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的可视化模式构建[J].学周刊,2019(27):20.

[2]黄薏静.机械专业教学中知识可视化应用模式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3]刘峰.知识可视化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11):250-251.

[4]夏冰,郭红莲,郭航.机械专业教学中可视化应用模式与实践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8):133-135.

[5]吕方梅,王新华,黄一晴,等.机械设计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70-271.

化学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前置性教学;作业设计

一、引导法前置性作业

(一)概念性引导学生前置性作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总会出现一些学习当中的问题,如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学起,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抓不住学习的重难点。面对这样的情况,化学教师可以在教课前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概念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寻找答案。以“金属和金属材料”为例,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金属的种类、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预习的知识去理解书本当中的知识,有一个学习的方向,对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习题性引导学生前置性作业

前面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程,但这并不能够让学生掌握对知识的运用。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布置几道习题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化学的应用与理解。以“燃烧与熄灭”一课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以下预习的内容: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曾经因为某些原因引起了大火,油田的燃烧会使地壳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以及二氧化碳,请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并说出理由,油田的燃烧是否会引起地球的爆炸?假如你是现场灭火的领导者,你会用什么方式来扑灭油田的火?教师通过对课前预习习题的布置,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并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加深预习的印象。通过做一些练习题,学生就知道了自己预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抓住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使得化学课程的学习得到合理有效的规划,进行课上的二次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二、实践法引导性学习

(一)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前置性作业

在化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课程需要做实验来对化学教学进行辅助,进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开展化学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但是,教师却面临着如何开展化学实验的教学难题,课堂教学每一节课的时长都是固定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实验,不仅教学时间减少,完不成对教学知识的讲解,使得课程节奏变慢,而且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设计好实验方案,否则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就会很被动。但是,若教师不引导学生做化学实验,学生可能会存在化学知识学习的不完整性,在今后解决相关问题时会遇到许多困难,理论与实际不能够相结合。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前置性作业的方法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为了让学生学习铁元素的特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完成铁生锈的实验。但是,怎样来设计完成这个实验呢?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的两三天前让学生设计一套实验的方案。有学生通过思考后进行了以下实验:将四个瓶子内分别放入四根干净,无锈的铁钉并密封,1号瓶内只放铁钉;2号瓶里面装满水并放入铁钉;3号瓶里面只放入一半的水将部分铁钉露在外面;4号瓶里面放入铁钉再放入少量食盐水。学生通过每天的观察,得到了以下的实验成果,铁钉的生锈反应应具备以下条件:(1)铁钉生锈的条件是水和氧气同时存在;(2)盐水会加速铁的生锈。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到,如果不想铁钉生锈,就必须隔绝空气或水。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人们为了让一些材料隔离空气或水分就会涂上特殊的材料。教师通过布置化学前置性作业,不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理解,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得到保证。

(二)利用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前置性作业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给学生讲解书面的知识,布置书面作业,很难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学生不能将实际与理论联系起来,无法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就会感觉到化学学习的枯燥。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实践为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与化学预习相比,信息系技术下的前置性作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让学生在上课前便找到学习内容的重点,扩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并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应当重视化学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为学生在听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邢美丽.初中化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化学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

一、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现状

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虽然在过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所培养的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实验技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上的各种化学操作。然而,信息技术推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化工行业中的实验设备和生产工艺都在不断升级更新。相对而言,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所培养的学生在求职方面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具体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如下所述。第一,教学理念略显陈旧。互联网时代,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获得的相关背景知识较多,老师一言堂的教学风格受到挑战,当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需要将课堂让给学生,从而拓宽课堂容量,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第二,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受到教学硬件条件的影响,部分高职基础化学实验设备更新很慢,这就导致了其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部分学校在校企联合方面工作开展缓慢,无法利用企业资源来弥补学校设备不足。第三,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执教老师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年长老师,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习惯,与新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器材有差异,所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路径

(一)以教学理念改革为先导。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教学理念就是一面旗帜,其决定了教学改革的路径科学与否。生本教育理念是当下教育领域中的主流教育理念,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党的十八大要求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所以教学理念改革过程中要融入创新精神,由此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高职学校教学领导要组织教师对这些教学理念进行学习和研讨,让教师理解和认同教学理念,从而有利于其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学理念。接受教学改革的是学生,主导教学改革课堂的是老师,只有老师扛起教学改革的旗帜,才能够保证教学改革一路顺畅。

(二)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主体。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参考是实验教材,教材内容就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教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决定了学生实验技能水平。信息技术带动各个行业发展,基础化学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在不断优化和改善,只有阶段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教材编写是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重点,在教学内容调整方面要注意编写原则和教材结构。在原则方面,要坚持难度适中原则,高职生源有高中生也有中职学生,两者的化学功底不同,教材过难过易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所以要兼顾两种生源来编写教材,把握好教材难度。要坚持以实践性为主、理论性为辅的原则。与高中化学实验不同,高职的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化学实验人员,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要与其日后所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鉴于化工行业化学实验工种非常多的现状,各个高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来主攻几种基础化学实验技能,从而提升教学品质。在结构方面,要注意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化工类基础化学实验一般开设56学时,计划完成三大项目和若干个任务,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仅以“项目一、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为例进行说明,根据项目需要,分成六个任务。任务一是常见玻璃仪器的洗涤;任务二是滴定管的使用;任务三是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任务四是电子天平的使用练习;任务五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任务六是归纳总结,攥写报告。这样,就可以把原来零碎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大的项目,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知识,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任务,每个任务怎么做,可以怎么改进实验,应该如何进行团队合作。

(三)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保障。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改进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着革新。生本教育理念需要老师转变“一言堂”的教书匠角色,创新理念需要打破传统教学常规来创新教学方法。总之,教师要以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将化学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网络资源因素。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资源多,课前预习效率高,老师要将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课下进行。在具体的任务布置方面,可以参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凸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当下需要思考的是师傅如何有效领学生入门。基础化学实验内容庞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实验流程的认识。要做好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以教学评价改革为激励。在教学改革的行进过程中,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作为激励措施。虽然,一切教学改革行为都是为提升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服务的,但是学生的思想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所以学生对教学和考试的理解还是浅显的,一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赢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教学改革之后,旧的教学评价与之匹配度下降,如果不改革教学评价,学生会为了成绩而按旧的教学评价来要求自己,这样就影响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在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评价方式多元化。既要包括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包括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既要包括实验安全意识,又要包括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多元化评价方式的预期可以使学生的实验综合技能可以得到提高,避免学生沦为一个专业的实验工,要培养出具有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人才,为基层实验创新奠定基础。第二,评价方式分层化。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较多,并非所有实验都与学生目标职业相关。为了提高学生校园学习效率,让学生自己决定实验的重要性。例如,选择三分之一的实验来细致学习,选择三分之一的实验来拓展实验,选择三分之一的实验来熟悉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化学实验仪器。对于不同学习目的的实验课,课程的权重系数是不同的,这在综合计算成绩时能够体现出公平性。评价方式分层化的预期目标是让学生对自己有大致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在校园里要以学习技术为主,而不是单纯为了成绩而学习和实验。

三、结语

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改革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四位一体的全面改革。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旗帜来引领教改之路;要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主体,将教改精神落实到实际教材中;要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保障,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来保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要以教学评价为激励策略,通过教学评价方式来驱动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最终适应教学改革且提升自身的综合实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化学实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多维度的努力来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化工行业变化的影响非常大,这就意味着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所以相关教师和教研人员要积累经验,并提升教学教研效率。

【参考文献】

[1]冯丹.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措施研究[J].化工管理,2017,26

[2]蒋达春,杨宏宇.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5,26

化学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前沿科技知识;渗透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每年产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前沿科技知识的渗透,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标的要求,也是初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然而,一些教师认为前沿科技知识过于深奥,不易理解,在教学中选择了忽略;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不注重专业学习,对前沿科技知识知之甚少,也未能在教学中渗透前沿科技知识。笔者认为,做好前沿科技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绪言渗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言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现化学前沿科技知识,让学生从化学第一课就感受到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例如,介绍我国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就是把一种化学研制的新材料涂在飞机的表面上,从而增强了飞机的隐身效果;又如,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可以通过开发氢能源来解决;面临的粮食危机可以利用化学技术人工模拟光合作用,高效率地“收获太阳能”,人工合成粮食。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化学前沿科技研究的介绍和展望,从而让学生领略化学学科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备课渗透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做好前沿科技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工作,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教育观。例如,教材中的图片、“化学•技术•社会”栏目、资料卡片中都有大量的前沿科技知识,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备课时认为该部分知识考试不考,所以不重视,认为上课时应该将更多时间花在核心知识点训练上,在备课时不重视该项资料的挖掘与使用,上课时只是简单一提,甚至根本不涉及。教师要加强学习,应树立“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的教育思想。经常学习研究各种高科技知识的资料、观看电视科技栏目(如CCTV4、CCTV10等),阅读化学专业杂志、浏览前沿科技专业网站(如科学网、7C教育资源网,中的有关高科技知识,确保前沿知识来源,方能在备课时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有了正确认识和素材来源,教师应从以下四个维度思考备课:用什么素材渗透,什么时机渗透,为什么渗透,怎么渗透,这样就能够完成前沿科技知识渗透的备课准备工作。

三、课内渗透

1.导入渗透

新课导入是进行前沿科技知识渗透的良好契机。前沿科技知识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够将与前沿科技知识有关的图片、文档、视频等引入新课,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金刚石、石墨、C60”这一课时,引入CCTV13一个有关“石墨烯”应用前景的专题报道,学生很快就被视频的内容给吸引了,这样既普及了有关石墨烯的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为上好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探究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大量的科学探究实验,在科学探究(反思与交流、应用与拓展)环节中,可有效做好前沿科技知识的渗透。例如,笔者在“水的组成”这一章节进行了以下设计,收到了良好效果。当学生完成了电解水的实验,得出了水分解可放出氧气和氢气,并得出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本探究实验的应用与拓展环节中,笔者设置了以下环节来渗透前沿科技知识:接着教师介绍如何利用太阳能和合适的催化剂使这一反应快速实现,以及当今在这一领域已取得的进展,如半导体光催化水制氢技术,太阳能光伏电解水制氢技术,但目前都还存在成本高的难题,如果未来谁能够实现了这一技术,相信诺贝尔奖一定非他莫属。学生听后,都神往不已,自然就有了学好化学的动力了。其实,初中化学教材里这种时机是很多的,如“常见的盐”中侯德榜制碱技术,“盐与化肥”中的生物固氮技术等,它需要每位教师用心去挖掘使用。

3.习题渗透

新课堂强调教学尽量做到教材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景生活化。[3]笔者发现,融入高科技知识的试题往往更易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一章节教学中,采用了这样一道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化学式C)粉末,反应后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科学》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的习题,既达到考察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又能够加强科技知识的渗透。实践证明,以前沿科技知识为背景的试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达到渗透前沿科技知识进行教育的目的。这一作用到了中考总复习阶段,效果更明显,这一阶段化学实验明显减少,课堂显得相对单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习题练习,如果教师能够在设置习题时融入一些前沿科技知识的背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后渗透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载体。课后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做好前沿科技知识的渗透。例如,笔者在教第七单元“燃料的燃烧与利用”之前,组织学生兴趣小组参观了永安市中科动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让学生实地了解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了解到如何制造出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的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瓶颈技术,谁能够攻克和掌握,谁将成为行业的霸主。这样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眼界的拓宽是极其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贤金,吴新建.一堂化学好课需要关注四个基本维度问[J].化学教与学,2017(9).

[2]王云生.王云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莫明远.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以探究性问题组为核心的高三总复习设计及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Z1).

化学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科研实践;物理化学;教学

物理化学是一门借助物理的基本原理,揭示化学基本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理论公式多,推导复杂的学科特点。初学者往往感到抽象难懂,对数学知识要求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也往往认为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途,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解决物理化学中抽象难懂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教师授课时列举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现象,借助物理化学知识加以解决,但是这只是一些简单的应用,并且借助于互联网络都能得到容易理解的结果,但是对于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大学生似乎显得过于简单,并不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学习兴趣,解决他们对物理化学理论学习的困惑,展示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物理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价值。另外,物理化学中化学规律和数学公式都是从科学实践总结出来的,能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因而,在物理化学实际教学中,除了要结合生活实践之外,教师应该适当阐述理论公式的实际科研来源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科学前沿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应用价值,才能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物理化学知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科研实例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科研能促进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对当前科研前沿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1.1物理化学理论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

尽管物理化学科研实践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比较复杂,但是常常使用了大学物理化学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因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其应用到物理化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基础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化学学习的兴趣。这里我们以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在科研中的应用来阐述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已有文献报道具有缺陷的碳纳米管浸入到一定浓度的氯铂酸或者氯金酸溶液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在碳纳米管的边壁缺陷上快速形成金属铂纳米粒子或者金纳米粒子[1]。这金属离子自发还原沉积碳纳米管上的现象归因于金属离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原电池效应,电极反应分别是PtCl42-+2e-=Pt+4Cl-,AuCl4-+3e-=Au+4Cl-。根据电极电势的数学公式计算出PtCl42-和AuCl4-的还原电势以及碳纳米管的氧化电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能判断出金属铂或者金粒子是否能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边壁上。更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利用原电池效应可以在碳纳米管的表面边壁上沉积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铜、二氧化钒等中间价态的金属氧化物,计算这些金属离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电极电势ΔE=φ(Fe3+/Fe2+)-φ(R-CNTs/O-CNTs)、ΔE=φ([Cu(NH3)4]2+/[Cu(NH3)2]+)-φ(R-CNTs/O-CNTs)和ΔE=φ(V5+/V4+)-φ(R-CNTs/O-CNTs),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碳纳米管的结构等反应条件实现中间价态的金属氧化物沉积在碳纳米管的表面,关键是通过原电池效应合成的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苯酚羟基化反应等催化反应中展示了比其他方法合成的该种复合材料更加优异的性能,体现了合理的使用电化学方法合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4]。尽管这些科研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考虑的因素复杂,但是在材料合成方面的基本原理仍然是物理化学中原电池电极电势的相关基础知识。实际上,物理化学中热力学、溶液中的化学势、物质的相图、吸附脱附、动力学研究等基本知识在当前的科研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这些基本知识来验证过程的可行性或者借助它们推断出物理化学及其相关学科中更深层次的机理或者原理[5-7]。因此,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当前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学生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所必须要掌握的。

1.2科研实践对学生物理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物理化学中的基础知识都是比较抽象,数学公式比较多,这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但是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来自科学实践,相应地能用来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因而,学习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借助于科研实践来展示这些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首先,科研实践的学术论文为了更好地解释相关原理往往都使用大量的图表或者视频,直观地展示和支撑他们的实验结果,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结论。教师可以根据物理化学相关章节的内容提炼这些学术论文,在教学中利用论文中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给学生展示对应的知识点,使得抽象的知识图像化、具体化,同时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物理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科研实践论文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更能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化学课程中基础知识与生产实际有紧密的联系,而不是为了学习抽象的知识而学习这些知识。它们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并指导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不再认为理论知识难学而没有用途,更不会消极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甚至通过网络数据库等相关工具,更进一步地详细了解与物理化学书本上相关知识内容,从而间接地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最后,借助物理化学教学引入科研生产实践的概念,让学生接触基础知识应用到令人好奇的未知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兴趣。既使学生学习到必须掌握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同时又接触到物理化学方向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前沿,掌握当前物理化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动态。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基础知识灌输科研实践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发展前沿和科研动态,使学生浸润在科研的氛围下,产生浓烈的科研倾向[8]。从而使学生寻找自身喜欢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兴趣,建立严谨的科研和学习态度,刺激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基础。因此,物理化学教学中引进科研实践,不仅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化,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基本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

1.3教师科研实践对物理化学教学的重要影响

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讲,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都是围绕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无法代替教师的角色,无法改变教师授课主体的本质,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导和示范作用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也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有直接地引导作用。因而,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决定了他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而科研实践活动对教师有很大的锻炼和启发作用,增加了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工作[9]。首先,本学科专业教师开展科研实践工作之前必须不断查阅大量新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动态,及时跟踪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更新和丰富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更好地将当前本学科科技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同时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将以新的高度去思考学科发展趋势,自然而然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而思考未来人才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最佳方法。其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对该学科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能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培养教师一丝不苟和勇于创新的严谨治学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良好的科研素质,激发教师的创新思想,迎合当前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潮流。教师在科研中的锻炼往往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顽强拼搏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对学生成才起到推动作用。此外,教师的科研成果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科研并非遥不可及,对学生有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实践,激起他们对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学习的热情[9]。因此,教师要实现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适应当前形式下物理化学教学的发展,仅凭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进一步提高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快教育观念的更替,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将新理论、新方法渗透到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才能改变多年从教的疲惫与困惑,同时也激发了自身潜在的创造力。

2结论

化学基础知识范文7

笔者的教学工作发现,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一个——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面对如今题型多变的高考试题,如果不注意夯实基础,而仅仅依靠“题海战术”,那复习结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精选化学训练试题,做到有效训练。那么什么样的试题才应该选择呢?答案是只有那些能强化化学知识重点的化学题才具有较高的知识价值,如理论基础、递变规律等等,这样的试题才应该选用。而那些只强调一些“鸡毛蒜皮”的化学题,显然是缺乏知识价值的,是不必选用的。只有突出复习的重点,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成绩较差的班级,还不能采用大量的高考套题进行训练。这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做高考试题难度较大,海量试题会让他们渐渐失去信心,最后就会对化学这一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进入恶性循环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复习就失去了意义。

二、化学实验复习掌握原理并能创新

尤其在实验简答题,学生的叙述更不规范,究其主要原因不是教师不重视,而是实验复习效果不显著。复习化学实验时,要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明确实验目的,把握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解决实验为什么这样做)、装置原理(解决实验用什么装置做)、操作原理(解决实验怎么做)。我认为在实验复习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1)是注重基础,积极开放实验室,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实验习惯。

(2)是加强实验设计,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是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化学实验试题的评讲中,注重实验试题的规范解答,同时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教会学生正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与学生一道讨论此试题还有没有改变的地方,如果有,又该如何回答?尽量不要以论题,要有所拓展。

三、加强心理素质锻炼

凭心而论,经过有效集中的复习训练,高考试题中的绝大多数题型和考点,广大学生都是见过的,只要掌握好了基础知识,就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担心这里会考,那里会考的。要知道高考不止是对学科素质的考察,更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察。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心理素质好的考生能超常发挥的原因。也就是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要充分考虑情感因素,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凌驾于学生之上。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灵活开放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乐于接受,逐步培养学生强大的自信心,可以从容的面对高考。

四、结语

化学基础知识范文8

关键词: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提高方式

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主要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及阶段,最为基础的阶段为对学生进行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重点讲解,在进行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重点讲解之后第二阶段为对化学知识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最后一个阶段为针对以往高考过程中出现的常考类型题及高考重点题等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及讲解。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产生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认识,针对重点及难点高考重点题型进行讲解及分析。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总复习现状及实施相关策略的教学意义

1.现阶段高中化学总复习的现状

在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进行高中三年所有化学基础知识的精细分析及讲解的过程中极易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基础知识,没有必要浪费过多时间及精力在复习上的错误思想,在化学教师进行总复习的阶段就会导致学生不重视教师的讲解,导致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得不到提升;现阶段的高中化学知识总复习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复习方式为不停地让学生练习各类的习题,强化自己的解题能力,但这种统一式的复习方式无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性的强化复习,学生长时间的练习也会导致厌烦心态的出现,不利于复习的进行及发展,大多数的化学教师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采用统一题海战术进行复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2.高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实施相应提升有效性策略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总复习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策略及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总复习的有效性,还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针对性的优化复习计划,实施新颖及多元化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解题疲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让学生重视化学总复习的阶段,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提升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的方式及策略

1.制定针对性的总复习计划或方案

在制定高中化学总复习方案的过程中应结合高中化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复习,明确每一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针对一些化学成绩中等偏上或存在“复习不重要、意义大不”等错误思想及表现的同学进行劝解,告知学生总复习过程中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精讲、对于知识结构的统筹及习题的练习等能有效强化高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化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复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及实验操作更加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点及内容。如在进行化学复习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将复习分成基础知识回顾、化学知识结构关系的构建及典型习题的练习三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学习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主要将学生按照化学学习水平的好坏分成三个层次,一为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笔者制定了一系列强化及深入拓展性的习题进行练习,针对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了基础巩固及强化的相关复习方式,针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笔者制定了针对性基础知识的复习及巩固训练方式,在进行分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及整体的复习情况及时的调整了复习计划。

2.优化化学知识的复习结构,重视易错点及难点的复习

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制定易混淆的习题及易错、难点习题,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较多,且一些知识点由于较为类似导致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混淆及搞错的现象,教师应针对这种现象利用题组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呈现,引导学生进行区分及辨别,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及分析,找出规律,总结解题方式,更加深层次的理解知识点内容;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重视对学生知识及技能的双重训练,重视学生复习态度及正确价值观的训练,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复习方式,强化知识点的复习。

3.审题能力、规范解答训练

在进行高中化学复习习题的练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告知学生不能因为赶时间而对题目产生会错意及看错题等现象,应针对题目进行简单关键词的列出,再三确认自己的理解无误;规范学生的解答训练,针对解答的步骤及格式等进行严格的规范,针对不规范解答程序的学生给予警告及提醒。

三、结语

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进行化学知识的复习应结合化学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结合以往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及必考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针对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及解题方式,加强学生审题的能力及规范学生解题的训练等,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等,让学生重视化学总复习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强化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何映虹.在高中化学总复习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3,04:85-86+89.

[2]李苗苗.高中化学总复习有效性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