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反思范例

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教学反思;化学教学;作用;路径

引言

所谓教学反思,主要指的是教师审查、总结与反省自身教学模式、方法、理念以及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过程,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产生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反思行为直接反映了他们的个人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因此,反思通常也被称作是教师专业拓展及个人成长的核心能力。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更加深刻并及时的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优点,从而有利于他们尽快调整加教学方案、提升专业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态度的思考

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并且还会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教师在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所反省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反思中的教学态度。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主动的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摆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要关爱每位学生,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与学生之间多进行沟通,并且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对教学态度进行反思时,要充分注重教学当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考虑,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应确保能够激起学生的内在斗志,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合作学习能力,更要尊重每位学生。

(二)教学实效的思考

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最终是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实际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应充分掌握学生对自己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是否具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否拥有自己适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具体问题上是否拥有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的能力,课后能否按时完成作业等。教学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所能产生的,教师应对影响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刻的反思,认真的总结、分析每个环节,将教学效果的提升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落实到详细的教学工作中,继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及实效性。

(三)教学措施的思考

当前教师们的教学反思,过于注重反思的过程,因而忽视了反思的最终结果,几乎很少有教师会想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教学反思。可是教学反思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促使他们找到更好的教学措施。经过全面的反思,教师们会在这一过程中,萌生新的教学观念,用来实施全新的教学方案,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运用实践来验证自己所总结出的这一新观念。客观的研究每个教学关节,总结问题的原因,将教学中所存在的疑惑与同事之间进行交流,相互探讨与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与有效的反思实例,虚心的接受别人所指出的不足,积极学习与借鉴别人的优点,努力寻找最佳的解决方式,根据分析整体出详细的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案,避免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在反思中进一步成长。

二、化学教师进行反思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教学顺应社会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与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顺应社会及全新知识的需求。在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中,教学的革新工作也迈入了新的阶段,在新课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推动教师不断总结、反思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根据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更加自觉地将自身教学行为看作认知的主体对象,对其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与思考,优化教学态度,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实现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学活动从以往的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根据对教学的深刻反思,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地从感性层面上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多种因素进行反思,比如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实效性等,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属性也就在这一过程中才会产生正确的认识及掌握,成为具备理性头脑与经验丰富的践行者。教师对教学进行全面反思,总结出教学中的优势及不足,加强对感性教学的认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实现自我全面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进而对教学工作展开详细的探究,促使教师从经验向研究方向靠拢。反思的过程是综合性的,从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对自身行为进行重新审视与检验,实现教师与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行为。

(三)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师在教学当中,存在许多不定性因素,学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程度也不同。由于缺少统一的要求及评价指标,教学所面对的主体随机性,因而就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教学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相关的资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大量的分配要素,能够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合理规划教学流程。经过教学反思,教学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更加了解,掌握了教学中诸多不定性因素,能够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内涵,进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实现教学反思推动化学教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个人深入反思

首先在教师的个人反思中,日记的形式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教学反思。它是教师将教学实践过程与日常工作行为,包括自身的真实感受与领悟全部通过文字记录到日记当中,是对教学反思全过程的真实记载,能用最方便、最直观的方式让教师重新审视自我、更加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日记形式没有明确的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瞬间及时记录下来,或是将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过程写下来。但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日记应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对教学课堂中的具体情景客观、真实、详细的记录,课堂情境通常指的是讲课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或是存在的不足。其二是对其一中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提出具体的看法,对其中的优点进行总结,并运用到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其三是教学再次设计,利用教学反思,教师将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会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学中出现的不足问题积极改正过来,同时也要从其他人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出全面的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细节的问题,帮助自己完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是教学理论,主要指的是对教学实践当中的优势及有效成果、失败经历等进行全面的总结,使其成为日后教学工作的指导理论。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若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就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较为感性地做出反思。只有积极努力的学习具体的理论,将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其相互整合,才能确保在教学实践中正确的理解其中所指出的不足,并帮助自己有效地解决这些工作疑惑,按照理论约束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经验及反思的前提下,对理论进行深入学习,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将其提升了理论的层面中,这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集体共同反思

在集体共同的反思中,首先是教师之间的共同反思,主要指的是所有教师共同进行备课与旁听其他教师讲课的方式。教师共同备课能够充分打破以往的备课形式,在相互探讨中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寻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案。在共同备课后,可运用相互轮流的授课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推动教师们的共同发展。在旁听中的教学反思,会让被主讲教师更加精心的准备的上课内容,对教学内容会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而旁听的教师会通过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学习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总结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且能够有效拓展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学习到不同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将所学到的知识整合后,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课后,旁听课堂的两位教师会认真的交流,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从中得到新的启发,为教师的教学革新注入新的力量。其次则是通过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集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教学模式的感受者,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学生在教学当中,与教师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教师所有的行为表现他们都看在眼里,能够通过他们的学习情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们对教师的反馈,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刻的认知自我,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并能够依据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意见期间,教师应认真聆听,不应进行过分的干预,要理性地看待这些真实的评价,虚心接受,并让学生随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到被充分尊重,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改正他们在反思中难以发现的不足问题,从而切实有效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四、结语

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推动他们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需要教师能够自觉监督、自我定期总结,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出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而拓展自身思维空间,促使反思更加深刻。教学反思能够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反思发现更多困惑、不断认识自我,从而促使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不断完善自我修养,从而为教育教学贡献更多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毛道生.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刘欢.新手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2

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较深,难以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教师是反思教学的主要载体,其“反思”的程度直接决定反思教学的成功与否.在现实当中,由于教师对原有观念和思维的固守,从而导致了反思教学在实行程度上难以深入,导致其取得的效果甚微.课堂中教师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性较差.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是以教师、课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境地,其主动学习性不强,对于学习的目标过于简单,使得学生难以有上进心.

另外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不能及时反馈,只能被动记忆和接受,忽视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过分追求成绩,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并且单纯地强调学生分数,也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教育成了只会学习的“书呆子”,难以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反思自身之前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价值观以及思想情感的变化.努力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放低教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的心理,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多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将提高学生成绩与分数的思想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对教学能力和技巧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教学最终也是通过教学技巧和能力来进行的,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思.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日常讲课话语、吐词、解题思维、习惯等的反思.化学教学对教师的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它必须具有严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在日常讲解时需要注意对化学元素的发音、公式的逻辑记忆以及化学药品的全称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记忆,不能出现频繁的口误或者误导性的错误.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及感染力,以高亢的激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无法分心;

对于化学教学中,板书、画图的反思.教师需要合理设计黑板板书的布局,对书写要求工整、清晰、大小适中,同时画图要精准,不能随意;

熟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器具.化学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课程进行辅导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对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和实验器材了如指掌,熟悉实验操作程序及规范,对实验事故具有清晰的解决措施,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验失误,指导其进行规范操作.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素质教育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了首位,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课前反思.教师要提前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并比较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

课中反思.即注重自身对于课堂的把握,对于气氛和情境的营造,以及对于课堂之中师生沟通交流的思考;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3

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先前满堂灌的教育理念,完全限制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大脑.化学教师要想活跃化学课堂气氛,必须时刻谨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天真好奇的天性,会让其在实验时大脑保持极高的活跃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平时所学理论知识也得到有效巩固,并且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课程的知识繁杂凌乱和需要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特点,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对课程与实践做好规划,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化学教育千差万别,实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与运用是教师的最终目标.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化学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复习巩固旧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在引入新知识后,联系先前的旧知识,对旧知识起到巩固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到新知识的过渡,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会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各种条件与反应效果的过程中(加热,沉淀,气体生成等),传统的刻板记忆方式,对学生化学学习思想产生限制作用,并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采用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任何科学都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不断进行探索推断,并用文字加以记录总结的结果.化学概念也是人们根据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得到,是自然现象的基本规律.要想学习好化学这门学科,必须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概念.那么,通过化学基本概念衍生出的各种自然化学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难理解了.再通过化学实验,对化学反应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元素化合物板块涵盖知识面广,虽易理解,但知识凌乱,各种主观以及客观因素,导致元素化合物板块学习一直是化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新型教育模式下,通过反思教学理念的贯彻,对教学方式,课改的理解以及学生引导方式进行反思,做到紧扣新课标要求,把握化学课程特点,实现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和素质水平有效提升.

四、结语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4

任何学科在入门中,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初中化学学习最开也是从概念的理解开始的,而且化学学科中的概念是化学知识的基础部分,教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反思,能让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都得到强化,更加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化学性质”概念时,我们知道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助燃性等,这是我们就要教学学生联系“物理性质”概念分析,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得出“化学性质”概念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反思不仅能加深记忆,更能让学生加深理解。长期的练习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让学生知识学习更加快速、高效。

二、在知识形成中学会反思

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重视知识的形成,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化学的学习同样如此。为此,在化学知识形成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反思,能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的框架,整理清楚知识的脉络及思维的方式,尽快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例如,在教学碱的性质这一模块的知识,不是单纯的从告知学生碱有哪些性质,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习的酸的性质的方法,让学生对比得出碱有哪些性质,接下来再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推导、探究知识,看得出的结论与前面猜测的是否一致,这样经过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的知识更急牢固,更能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让知识形成在形成中反思,练习新旧知识,对比建立知识间的练习,可以所实现了知识的再认识,实现了知识的重组。教师教学效果高效,学生学习效率也高。化学学习同别的学科一样都是一项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体系上的学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反思,调动学生贮备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物体性质,更加完善的掌握实验步骤、过程及问题。如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不仅要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哪些性质,还要同时反思实验过程,“为什么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后来变澄清又是为什么?这其中有哪些物质生成,它们又具有哪些特征?等等着一系列问题的反思,能让学生更加清晰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熟悉实验过程,理清知识脉络,让学习更加有效。

三、在情景教学中学会反思

新课程下的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情景教学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目标,让学生能在情景的引导下积极去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在学生热情和情绪都得到调动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学习的效率更高,创新性的学习能力更强。如我们建立生活化的情景教学,让学生练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进行反思,这样学生能从熟悉的场景中出发,激发兴趣,积极探究学习。例如,我们在冬季经常看到大雪过后,为了更快的让道路畅通,人们常常将工业盐撒在雪里,这样雪就能很快的融化,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联系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反思,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觉得化学知识原来这么有用这么实用,一定要学号化学。这样的反思学习是在一种愉快、有趣的氛围下展开的,学生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能得到尊重,学生愿意去反思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更加敢于创新。

四、在解题练习后学会反思

化学教学不仅有概念知识、实验教学,还有解题练习,解题是化学计算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综合性手段。解题是化学知识再现,实验步骤梳理,学习思维练习的过程,如果在解题练习后能经常性进行反思,经常练习能锻炼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例如,有这样一道题:R元素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ROn1,则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第一种化学式RO2,第二种化学式RO,第三种化学式R2O5,第四种化学式R2O3。我们可以这样去分析:此题的条件是化学式HnROn1,这样就可以分析出元素的化合价为2n,推出R的氧化物的通式为R2O2n,这是学生可以觉得第一种化学式与第二种化学式都有可能,但这是一个无机化合物,考虑它的中原子个数,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第二种RO。解题不仅要对过程进行反思,还要对条件和所要追求的目标反思,这样在学生一看到问题提示,就能联系到什么条件,什么目的,需要怎样的过程,思路清晰,自然不会出错,解题更加顺利。解题的反思不仅能强化知识,加强知识点的联系,融会贯通,还能加深知识的深度,锻炼思维,优化解题过程,而且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结语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5

一、反思教学在高中化学概念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化学能力的基础。在高中化学概念中,学生的认识和掌握要顺应概念的深化和发展。比如离子反应的教学,有的学生往往会局限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是“有沉淀、水或者是气体的产生”。老师在对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进行反思,将离子反应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深化,作为化学反应原理中盐类水解的基础,引导学生将固有的复分解条件“水的产生”转化成“弱电解质的生成”。有的学生认为H+和CH3COOH-不能反应,那么可以通过在两支试管同时取少量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沾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而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CH3COONH4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并以同样的方式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通过反思法教学方法,以实验结果打破学生固有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真理、对知识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目标。

二、反思教学法在高中化学原理中的应用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6

一、反思性教学与操作性教学在计划设计阶段的区别

教学前阶段主要指教学计划设计阶段,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因此,与操作性教学计划相比,客观上存在两个明显的区别:

一是在教学目标上,操作性教学计划通常只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还有发展教师的要求。

二是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将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情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有问题意识,能对照以下问题检查教学预设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

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什么?教学设计有没有针对性?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逐一检索教学环节、教学情境、自身的教学条件和教学中的困惑,然后采取对策,寻找解决的方案,作出周密的安排。现将“氨的性质及制法的探究”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进行对比。

二、“氨的性质及制法的探究”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对比

1.教学目标

操作性教学:①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活动,掌握NH3性质;②通过理论分析,掌握NH3的实验室制法;③联系性质,了解NH3的用途;④初步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制备、收集方法及用途。

反思性教学: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等活动,掌握NH3的性质;②通过理论分析和录像观看,掌握NH3的实验室制法;③联系性质,了解NH3的用途;④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⑤初步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制备、收集方法及用途;⑥通过实验、视频演示体验化学神奇之处,引发好奇心,激发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⑦通过讨论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尾气处理方法,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情境创设

操作性教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氨在自然界中循环过程。本节课将一起探讨氨的主要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用途。

反思性教学:通过“化合价-物质类别坐标图”回忆上节课知识引入新课,同时为后面预测搭建两个平台:一是物质类别预测性质;二是从化合价预测性质。

3.探究活动

操作性教学: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理论指导下,从观察角度学习氨的性质,NH3的实验室制法,NH3的用途。

反思性教学:根据课程标准,学习本节课时学生没有物质结构的理论知识,只能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用什么样的实验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情景至关重要,通过实验和演示(如喷泉实验、生烟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色彩美,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4.拓展提升

操作性教学:无

反思性教学:A让学生设计用浓氨水快速制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方案;B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含氨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5.教学困惑

操作性教学:无

反思性教学:教学内容怎么安排才能精要简练,更合理、更自然。

6.对比优点

反思性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学习氨的性质,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更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化学之美,而且要考虑到实验的污染问题,并学会多种科学探究方法,这些教学设计的改进是教师课前反思的结果。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7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实践反思

一、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中所占有的优势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要在它们产生和应用的情景中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和含义,知识不能从特定的环境中脱离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处于一个情境之中,化学课堂枯燥乏味,只有将传统教学和创设的情境相结合,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想要去学习。通过多媒体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生活带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的热情,引起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化学是一门接近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与实验密不可分的学科,因此,学生具备化学实验能力也是学好化学学科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亲手实验,实验前教师需再三强调实验室需要遵守的规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不可自行实验,化学学科与实验相结合,促进学科发展也能使学生对产生的化学反应更加印象深刻,从而对化学公式更为印象深刻。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将实验过程做成动图,从而使实验更加精准,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深入理解,使得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轻松化解课堂的枯燥无味,将传统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化学公式也会变得活跃起来,不再是死板的化学公式。

二、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等多方面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也变得更为常用,因此就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教师大多数的备课情况下都注重于课件制作,教师不能与学生产生更好的交流,教师无法组织教学活动成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最大问题。化学学科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多都是将黑板、粉笔拒之门外,理所当然的认为多媒体教学即为“投影教学”或者“ppt教学”,教师也从一个教书育人的行业变为了ppt的播放员,老师的教授意义不大,课堂教学和实验的时候却缺乏对化学的实际应用,因此,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能力也在无形之中有所提高。所谓课堂,即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依赖多媒体,而应加大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化学课堂中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时刻,教师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媒体可在短时间向学生传授大量信息,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却远远跟不上。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教师缺乏组织能力和意识,认为多媒体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活跃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发展。

三、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利用对策

想要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更好的被利用,首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观念,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黑板、粉笔与多媒体有效结合。教师积极设置教学活动,做好教学设计,合理的组织课堂活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学所用的教具等,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化学学科中的实践教学,要正确处理真实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区分,所有的实验都可模拟出来,但对于学生学习的更好方法是进行真实实验,切不可因为省事免去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在化学课堂上,多媒体展示化学公式及化学结构时,一定要选择有科学性的例子,避免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及错误。例如,课堂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地方,因此,交流对学生来讲可以更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使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互动,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的PPT,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也不断的在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化学课堂枯燥乏味,化学学科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也能不断的提高化学学科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的学习也充满了积极性。因此,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为化学学科的课堂增添一抹新的色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继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海凤.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构建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初中化学,2017(02).

化学教学反思范文8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曾被认为是“现代化学之母”,“人类有科技就有化学,化学从分析化学开始”[1]。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工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教会学生掌握分析技术基本原理、方法及相关实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分析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严格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学术作风。近年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观察与分析,发现我院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结合实验实践的能力不强、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进。

1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教学情形下,我院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开设了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综合实验,分两个学期进行。化学分析实验主要依赖于化学反应而进行,属于定量化学分析(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旨在通过一系列化学分析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中四大平衡的理解,掌握四大滴定方法和重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相关实验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的实际应用水平。仪器分析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熟悉各种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加深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大型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2]。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现行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与所培养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有一定差距,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于实验课程兴趣不高、重视不够、自主思考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分析化学实验时兴趣较为浓厚,随着进入实验室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学生兴趣逐渐缺失,原因在于实验内容太过固定,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实验内容过于保守。教学方式普遍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告诉学生滴定终点的现象突变,学生按照给定实验步骤去做,缺乏创新性,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此外,多数学生对实验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重理论轻实验,认为实验课只是抄抄实验报告而已,课前的预习报告也仅仅是照抄书本,并没有积极主动的对实验原理、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思考与预想,被动的做实验,对实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束手无策,不能进行主动的分析、思考。

(2)高校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多数不能同步进行,而且多数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也并非同一人。这样就会出现实验课的内容超前或滞后于理论课程,致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联系起来。特别是在仪器分析实验中,仅仅依靠理论教学,学生无法很好将理解复杂的仪器和抽象的原理有机联系起来,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实验课程中仍是应试操作,并不能到达实验设置的教学目的[3]。

(3)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实验硬件条件不能很好满足教学需求。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是学生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可能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学生按照讲解做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我校分析化学实验也一直是按这个模式进行的,最终评价学生实验课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和最后的实验操作考试,造成学生认为实验课只要把实验报告写“漂亮”了、最后考试的时候冲刺一下分数就高了,不注重平时实验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与操作技能的规范练习。虽然设置了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综合实验,但受困于实验课时和客观实验条件并没有完全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学模式,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也是影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因素之一,这种影响因素对仪器分析实验影响尤其突出,大型仪器数量有限,学生数量有相对较多,多人同组实验,共用实验数据,很多学生甚至都没有机会去亲自操作仪器,只能观摩。

2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2.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实验内容是课程实施最根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4]。以我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实验课程内容多数比较陈旧,部分实验甚至十几年没有变过,内容没有新意,过分重视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多数为验证性实验,自主探究和设计类实验几乎没有涉及;缺乏理论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实验内容。整个学期下来,只是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略显不足,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此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待测未知试样均为实验教师提前好的,但实际分析测试过程中多数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现实实验教学中对这方面没有涉及。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应该做到:①保留原有的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有巩固作用的基础验证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规范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原有的滴定分析(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相关的经典实验。②增加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型实验。这类实验课程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实验题目和实验目的,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内容进行评价和可行性分析,帮助学生共同完善实验方案,最终由学生具体操作完成实验,验证其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总结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比如“市售柑橘中柠檬酸含量的测定”、“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等。③教师在进行实验内容讲解时适当引入与所讲实验内容相关的生产或生活实际案例,密切联系社会热点事件,帮助学生了解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2.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传统实验课教学通常是教师先行讲解实验原理、步骤等,然后学生按照讲解做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不够突出。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既定步骤进行操作,缺乏独立思考。甚至连实验中要用到的试剂、溶液等都是由实验教师事先配制,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完全没有参与,比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实验中,高锰酸钾溶液配制相对繁琐且需提前配制,而实际实验课中学生只是在课件里学习了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并没有实际参与其中,这对其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不全面的。在实际实验课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学生分组根据课下预习情况讲解实验,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不再“照方抓药”式的上实验课。同时也可尝试使用计算机为技术为依托的“虚拟仿真”系统,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最后,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即是合理安排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完整的实验过程,从试剂、溶液等的准备工作开始到取得最终的实验数据。涉及较为复杂的试剂准备工作的实验,可提前安排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在前一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下一次实验的试剂准备工作,而相对简单的试剂可以当堂处理和配制。这样除了使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外,也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3创新实验课程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我院目前实行的实验课成绩评价方式是:最终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就是最终的操作考试成绩,学生从两个实验中抽取一个完成,最终从实验原理、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等方面考查给分;平时成绩主要是平时所有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值。这种评价方式中考试成绩占比过大,常引起学生对平时实验的忽视,造成实验课时积极性不高,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同时,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验基本理论知识、数据处理、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可增加理论部分的笔试考查。因此,引入如下成绩评价方式:总成绩=平时成绩×60%+操作考试×20%+理论知识笔试成绩×20%[6]。另外,可以增加操作考试实验的数量,可以由之前的两个实验中抽取一个改进为4个实验中抽取一个,以便更全面的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结语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对这些问题的改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我们在改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还处于初步的思考和探索阶段,作为一线实验教师,我们也会在日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探索更适合本学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尽最大努力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若,彭秧,彭敬东,等.理化测试(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于专妮,王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1):69-70,73.

[3]冯国栋,宋志光.浅谈如何提高仪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J].广州化工,2017,45(7):137-138,163.

[4]郭颖,李午戊,刘洋.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J].价值工程,2015,34(30):184-185.

[5]徐泽忠,韩成良,熊言林.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反思[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