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策略范例

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计算;教学策略

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与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其中包括问题解决能力、科学素养、反思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对知识记忆和回顾,还要能够将已有的知识用于实践,在问题解决中深入思考,能够进行分析与评价,有反思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初中化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要求进行教学策略研究。教师要分析改进原有教学设计中的不足,通过发展学生的化学计算综合能力,阶梯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原有教学策略中的不足

1.1过程理解不全。在化学计算中,学生变现出来的能力不足,主要原因不是在于计算方面,而是学生对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理解不够,学生没有全面的掌握过程变化情况,只是从中掠取了部分内容,从而导致反应中物质量关系的混淆。

1.2方法归类偏少。平时初中化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常以就题论题式机械训练为主。在试题的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化学计算中的表格题、流程题、图形题等进行归类,学生通过相似类型或不同类型间的比较学习更好地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

1.3解决能力不足。在新情景下,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是否真正地能够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教师必须在全新、陌生的情景下去考查。学生仅仅能对熟知情景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学生核心素养还远没达到相应素养的要求。1.4反思质疑缺失。过多教辅书籍带来的计算题海练习,学生只是重复性的低水平纸笔训练,缺少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教师过多关注试题的技巧性解答和熟练度的提高,也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的能力,更不用说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

2.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师必须厘清学生认知过程中应达到能力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时可以参考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将教学分目标分类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不同层级。化学计算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师因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策略改进以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并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进行选择和优化,不断提高学生应用、分析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向高阶思维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根据布卢姆的目标教学,初中化学计算的教学策略主要目标分类可定为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四个等级。这四个目标等级中,平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在理解和应用这一目标等级较多,而分析和评价涉及较少。教师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就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建构和模型运用提高学生的过程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积极创设新情景,在新情景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进而评价方案设计,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1教学策略中关注模型建构与过程理解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从口头的、书面的或图表图形等教学信息中构建意义。在初中化学计算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应创设真实而又新颖的情景,尽可能避开学生已有的解题经验,避免大量类似题目训练后,学生在解题表现具有的片面性,这不能完全反应出学生的真实能力,也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整个反应过程的整体把握和本质理解。只有在面对新情景下的学习,学生才需重新思考反应过程,建立模型促进理解,重构认知结构。

2.2教学策略中关注模型应用与方法归类

应用是指学生能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某个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计算中时常要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中元素质量守恒、物质间质量比例关系等规律、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布鲁纳认为,人类的知觉过程也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断进行归类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且要教会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对客观事物归类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相似模型的变式训练,类似模型的比较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激活,寻找出解决某一共性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3教学策略中关注情景分析与问题解决

分析是将材料分解为其组成部分并且确定这些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部分同总体之间的联系。化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如何让学生能够从相关物质之间找到关联?教师不能将化学计算教学停留在简单的模式套用,而要让学生经历分析过程。如何指导学生能从部分不完整的信息中通过分析构建起整个反应模型,这是教学的难点。同时,教学重点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对学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一些错误前概念,启发诱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和片面的认识。

2.4教学策略中关注交流评价与反思质疑

评价需要学生能够依据准则和标准做出判断。学生对已建立的模型和方案进行自我评价或批判质疑,这是学习中的高阶思维,与高层次认知过程相关的主动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化学计算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开放式的引入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进行交流评价,反思计算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发展,学会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综上所述,教师要从学生的过程理解、模型应用、情景分析和评价能力上逐渐渗透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素养水平能够螺旋式的向上发展。化学计算教学策略需促进探究、讨论和反思,帮助学习者发现学习的意义,达到深度思考和提高学习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45~147

[2]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49~69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2

化学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初中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化学中新奇的实验吸引着初中生的好奇心,而另一方面化学当中复杂的关系式以及方程式的配平却难倒了一大片学生。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为切入点,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学生学习特点基础下的化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学习特点;化学教学策略

面对新时期素质教学的改革,在化学教学中沿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不符合新时期下对化学教学的要求,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另外针对于当前化学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教学出发点,并采取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化学教学策略。

一、当前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一)好奇心旺盛但较为短暂。

旺盛的好奇心是当下众多初中生的共同特点。一般而言,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课程,对化学课程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化学教师可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化学课程的教学。然而,学生对好奇心虽然旺盛但是碍于自身性格因素或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其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而且一旦发现原本好奇的事物十分枯燥后,也就失去了对其的专注力。对于当下的化学教学而言,最初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往往是对化学的好奇,但是一旦在化学的学习中受到阻碍便会丧失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这时候教师的教学也会进入吃力阶段,而且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学生学习态度散漫自制力不强。

虽然初中是小学和高中的承接点。但是对当下初中生的化学学习而言,课堂上的注意力十分有限,而且很难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化学作业。针对化学学习一直抱着散漫的学习态度,因而在化学知识的落实上比较缓慢,常常会出现化学根基不稳的现象。而且这样的学习状态,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步伐,久而久之,学生会更加的厌烦化学学习,教师的化学教学也会更显吃力。

二、化学学习策略的转换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化学的有效性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初中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主观上认可化学学习,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在初中生的脑海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且将化学学习当做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去完成。这样既可以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软件设备和课堂气氛的营造给予学生创作一个新奇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生活元素,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化学环境,让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参与者,利用自己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完成教师的化学任务,在生活游戏中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化学教学课程相比于其它的学科而言,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习学科。因此,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于化学实验课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例如在Mg元素的实验课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点燃镁条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镁条燃烧的化学反应,并且让同学自身的尝试镁条燃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告知学生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三)合理的利用每一个化学教学环节注重有效性学习。

根据当下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学习特点,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之前化学教学的说教模式。结合素质教学下对初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开展与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而且,根据当下化学教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化学学习当中注意力的有限性,开展有效性教学。例如,讲述钠元素、氢氧化钠的过程中,尽量的简化其中的概念教学,多给学生做一些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了,了解教师教学的本质目的。最后,化学教师应该留有学生一些创造力的发挥时间,并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学习精神,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性的化学研究和学习,自己掌握化学知识,并且借助于化学研究带给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化学无穷的探索欲望。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更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这对时下的化学教学而言,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才能与新时期下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基于此,化学教师应该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观察。借助于化学教学中的器材或是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另外针对于当前化学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教学出发点,并采取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化学教学策略。例如合理地利用每一个化学教学环节注重有效性学习、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方式策略。

作者:陈明富 单位:贵州省长顺县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少华.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0):195-195.

[2]马春省.优化化学用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B,2011,(12):161-161.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3

一、忽视审题,盲目解题

一些学生在解题之前,由于没有仔细阅读题目,没有仔细揣摩题目当中每一句话所代表的含义,在没有做到在找出题目中的有关量和确定已知量与要求量关系前提下盲目动笔解题,从而影响了解题的准确率.

二、思维混乱,错误频出

学生的思维途径是多渠道的,其中把握好定向思维是正确解题的有效途径.当然,定向思维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优点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实现正迁移,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但是假如学生的定向思维为负向迁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正确性,当试题的相似度较高时,学生常常会搞不清楚,出现负向迁移.

三、程序混乱,酿成错题

在解题过程中,假如学生缺乏必要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那往往出现速度太慢,甚至酿成错题的不良后果.实践证明:成绩中等的学生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陈述性知识,但这些学生的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还是不够强的,一旦在解题的时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就无法提高解题的命中率.因此,对这些学生而言,适度提高掌握程序性和策略略性的知识十分重要;当然,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共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准确解题的程序,才能把握解题技巧.

四、字义模糊,走火入魔

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非常重要,充分应用已知条件是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在许多文字表述中,不少字词往往被学生忽略,导致走火入魔,出现不该发生的错误现象.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群策群力,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化学的解题能力,才能顺利践行“15/20/10”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开辟启东教育的新天地.

作者:施杰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惠萍初中

第二篇:初中化学观念培养策略

1.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

物质世界的认知,是初中化学全部课程学习的前提,而前者又建立在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基础上。对于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元素观念。

在化学范畴中,我们对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一般从化学元素质与量的角度解读,在掌握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后,譬如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粒子构成、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数的变化等,就能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类别、物质的性质、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等。

1.2微粒观念。

在形成“宏观物质由基本粒子构成”的观念后,关于物质质量、体积差异的理解,重点学习的内容是微粒运动、间隔、相互作用。笔者认为微粒是人们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空间想象表现,当然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根据化学的科学理论,在细致观察之后所得出的科学推论。也就是说,初中化学微粒观念,是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见解的重要桥梁,有利于学生对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等的科学认识。

1.3物质变化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物质的变化,但一般停留在变化现象的观察上。初中化学的物质变化观念,要求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对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分类,判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进而深入剖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1.4物质分类观念。

在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之后,可看出物质世界复杂多变,我们不可能单独完成对全部物质的研究。初中化学课程要求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中了解各种物质的属性,然后建立物质之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分类物质,譬如将物质分为酸、碱、盐。在课程学习时,可单独研究某种类型物质,然后推测出该分类中相关物质的共同性质。

1.5价值观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师生的出发点为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态度无法得到端正。笔者认为,化学属于科学范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初中化学要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目标,譬如致力于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物质观、保护资源观及爱护环境观,这样才不失为对化学科学价值的真正认识。

2.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

2.1按部就班。

从初一至初三,化学基本观念以梯度的层次关系,从浅至深地体现在各章节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同宗一脉的统一整体,甚至可视为高中化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培养初中化学观念时,要考虑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心智、思想等的成熟程度,层次性地培养,并随着知识内容的深化,不断加强化学观念的培养。笔者认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初中化学时,并不需要即刻以严格的学术要求,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抽象化学知识,建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条件,以描述性的化学观念作为切入口,并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为例,从实际情境中认识这种观念的功能和价值,让学生产生化学观念的强烈共鸣。随着学生化学知识储备量的增大,再以螺旋式的课程推进方式,使化学观念逐步得以健全和完善。

2.2设置问题。

初中化学涉及很多抽象的知识点,简单讲解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深入理解。为让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笔者认为有必要以问题形式,将化学的基本观念,转化成细节性的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关于化学观念的问题设置,要求问题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并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有关,具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价值,这样就能让化学观念和学生的经验、态度、心理等建立起联系。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要对学生提出探索、体验和发展的基本学习要求。譬如“镁条燃烧”教学案例,可提出问题“镁条燃烧前的质量,是否与燃烧后产生的氧化镁质量相同”,同时展示镁条燃烧的图片,在问题设置的情况下增进学生对镁条燃烧化学知识的理念,最终形成基本观念。由于化学基本观念之前,可能存在相似点,在构建基本观念时,对于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譬如原子、分子、例子等,口头的解释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此时要借助类比的方法,将这些化学基本观念,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将抽象的基本观念具体化。譬如化学元素与物质世界之间联系的建立,可用积木造型类比元素。

2.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以问题解决作为目的,提前根据课程内容构建基本观念,再选择能够统领整个课程单元的教学内容,以事实基础例证,以形成对基本观念的理解,然后设置驱动性问题和选择素材设计活动,完成对基本观念的学习。以“元素”为例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区别、元素与分子关系、物质分类;第二个课时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意义和元素符号的记忆;第三个课时进行活动探究,明确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期间可从周期表获得信息。这三个课时的学习,要求明确观念目标和基本理解,引导学生形成元素观和物质分类观,然后设置驱动性问题,譬如“什么是元素”、“有限元素如何组成庞大物质世界”等,在驱动性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情景活动,最后完成探究学习活动。

3.结语

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是初中化学长期性的教学任务,需要借助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想和思维的合理转变,并鼓舞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桎梏的障碍,切实推动化学课程的科学开展。通过以上研究,基本明确初中化学基本观念的培训方法,但考虑到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以及随着化学科研工作的推进,所需掌握的化学基本观念将越来越多,因此以上方法在课程教学中要紧扣实际教学的情况,予以灵活的参考借鉴。

作者:刘亚娟 单位:会宁县郭城驿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有效策略

一、制取型实验

这类实验是基础实验,包括常见气体和物质的制备。如制NH3、CH4、乙酸乙酯等,这类实验学生已知结果,但能否实验成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为反应条件、加药品的顺序、药品的用量等都关系到实验的成败,所以,要求学生在进实验室前,填写实验步骤时先复习课本上实验的内容,提出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做到对实验目的、条件、现象心中有数。虽然有些问题不用学生做出,但学生必须知道,采用以上讨论法,一是将知识按内在联系抽象归纳,找出规律,发展了学生思维。如用旧知识解决问题,就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二是将知识网络化、有序的贮存、易于记忆。“讨论”使学生温旧知新,而不是凑热闹、看新鲜,流于形式。

二、操作型实验

在一些操作实验中,如:1.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2.摩尔浓溶液的配制;3.酸、碱中和滴定;4.萃取、焰色反应等。这类实验是根据一定的化学知识,通过准确的实验操作来完成量的变化或观察反应现象的,准确操作是此类实验的特点和完成实验的基础,如怎样持仪器,加量的多少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一点来不得马虎,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例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对如何清洗仪器,滴定操作时,右手拿什么,左手干什么,眼睛看哪里,要求都很严格。这类实验是以准确操作来保证实验的成功,所以除了在能放任学生去做。老师的示范,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起引导作用,即示范性。

三、探索型实验

这类实验主要用在除杂、物质鉴别方面,实验方法和结果都是未知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比较分析,设计出多种认为可行方案,然后动手去做,根据产生的现象再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害实验比较有趣,带有探索性。但相对于上二种实验难度较大一点。如实验习题中,如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杂质(Na2SO4、NH4HCO3)并制取氯化钠溶液。这些物质的性质学生熟悉,但除杂顺序,试剂的选择比较自由,可设计多种方案。在探索型为主的实验中,可根据实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这种方法称为协助型或叫帮助型法。

四、验证型实验

这是中学实验的主体和核心。这类实验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判断、推理、预测到应该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现象,实验的结果已经心中有数,只有再用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实验分析是否正确。这类实验同样需要正确的操作,重点是验证。如检验氯、溴、碘性质的实验,用四氯化碳或苯来萃取水中的溴和碘,此实验的关键是萃取剂最后的颜色判断,学生常判断不准,分辨不清,甚至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使学生熟记溴和碘在不同萃取剂里颜色不同,即使同一萃取剂,也因溴、碘含量不同而产生颜色不同,做到心中有数。验证型实验,实验前应向学生指明结果,若出现不同情况,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要怎样调整才行,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的放,保证实验成功,不致于造成知识混乱,或得出不合理结果,使学生对书上描述怀疑。做还不如不做,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五、结语

总之,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加强指导的方法不止如此,应研究其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并且以点拨为主,不可包办代替,也不可放任自流,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分组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化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成为把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范实到学生身上的一种重要途径。

作者:高太生 单位:秦安县安伏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较多教师习惯于采用老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化,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比较狭窄,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就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制约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提高,给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教师讲授的知识,才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但是,目前较多学生都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少部分学生还呈现出抵制情绪,使得初中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偏科现象。与此同时,化学理论知识、相关公式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大大降低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三)实验设施不够完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各教学阶段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较多学校的化学教学实验设施都不够完善,如酒精灯数量较少、试管型号不全等,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上述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想要有效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丰富化学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初中化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快速转变,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注重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不断丰富化学教学内容,将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到一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化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推动初中化学教学多元化发展。例如:定期开展化学教学专题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热情,结合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初中化学教学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给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理论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以在结合各种图书、网络和文献的基础上,吸取更多优秀教学经验,从而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为初中化学教学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其次,注重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学校不断加大化学实验设施投入力度的过程中,各种实验仪器、试剂和设备等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出现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必须对此给以高度重视,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

(三)增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具体情况可知,不断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持.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化学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化学学习在日常中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利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与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的性质有密切联系,通过掌握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创新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践过程中,对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给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解决对策,可以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最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

作者:刘珍珍 单位:青岛市第五十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学习策略指导

一、精加工策略,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精加工就是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而进行的充实意义的构建或添加,如补充细节、增添例证、扩展信息等。它能使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产生联系,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方便学生检索。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精加工策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渗透:

(一)比较法

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新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进行异同比较,在对比中辨析、发掘本质特点,加深认识,避免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分不清纯净物与混合物,他们会错误地认为冰水混合物不是纯净物。而实际上,冰与水是同种物质,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填写有关表格(表内包括两者的概念、实例、区别以及联系等内容),在对比中更全面地认识混合物与纯净物,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分析其他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二)联想记忆法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时,学生需要记忆一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相对繁杂,而且也比较零散。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而如果打破常规,结合知识特点,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步骤等知识总结成简洁上口的顺口溜或歌词,就能达到很好的记忆效果。比如,液体试剂取用口诀:取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顺壁往下滑,眼把量来瞅。当然,也可以利用谐音方式,借助夸张手法,大胆展开想象与联想,将其改为充满趣味的故事或文字,使抽象枯燥的学习材料变得生动形象。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谐音记忆为“父亲养羊”。此外,图示法、质疑法等也是常见的精加工策略,教师可适时进行渗透与指导。

二、解题策略,提高解题能力与速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习题练习与测试可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借助例题与习题,来分析其中蕴含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这样,当学生把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策略后,做题时就能“拨开云雾”,遨游题海波涛,更准确而快速地答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的信心也会加强。如“假设法”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效策略与技巧,包括赋值假设、极端假设、过程假设法、转向假设法等。教师可结合一些典例来指导学生运用“假设法”,提高学生的解题速率与准确性。

三、复习策略,强化复习效果与质量

有关研究表明,对接受信息的初次记忆,通常只能停留一两天,经过再次记忆,可以延长一段时间,因若想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在头脑中,就需要经常复习,加深印象。当然,复习也要讲究策略,进而提高效率。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注意复习,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每天所学的知识,并定期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巩固记忆。其次,在单元或总复习时,则要注意全面而系统的复习:1.注重基础。2.将化学概念等理论知识习题化、具体化,并融入一些实验探究知识,强化综合分析能力。3.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可结合能源、生态平衡、环保、高新技术等社会热点问题,选取或设计一些内容广泛、情境新颖的化学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化学科技,使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4.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纠错本”,时不时地翻阅错题集,分析易错点与错因,适当精练强化,以免重蹈覆辙。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将学习策略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时,他们会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成效。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减少训练时间,减轻教学负担。

作者:黄锦芹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千秋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多元化教学策略

1.学案导学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学案导学法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课前,教师应该结合本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案。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一些教学疑点,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2)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以对学生发放学案,要求学生按照学案中的要求进行本堂课知识的学习,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学案进行研究,以便学生更好地解决学案中的问题。(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将学案中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4)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还应该对学案中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化的讲解,以便学生及时消化相关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学案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学生结合学案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索,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不再在课堂上进行过多知识的讲授,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资源,例如,教材、课外辅导材料、互联网等,将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效解决。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的过程,当学生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全部完成之后,学生就已经将相关知识全部掌握了。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记忆和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背诵任务,学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寻找背诵的规律,而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就将相关的化学元素全部掌握了。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较科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较大优势。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很多实验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因此导致无法真实演示实验过程。教师事先利用计算机做成教学课件,模拟实验过程,进而利用多媒体播放,能够使学生真实地看到实验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水平。

4.分组分层教学法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精准化;策略

化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的优化实践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优化教育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要进行切实合理的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展开,帮助学生能够获得化学学习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自我的优良发展。

1初中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落实的必要性

在我国新课程背景的发展下,教师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开设化学实验课程,就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的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促使其能够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在充实储备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当中掌握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我国目前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时,其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基础的知识和操作素养,这不仅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有效学习,也能完善自身良好的化学实验意识,促使其能够优化个人学习的发展。

2提升初中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的有效性

2.1探究性策略研究

针对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和发展需要极力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枯燥乏味的心理来进行有效的探究性指导,帮助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化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目标设置,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实现兴趣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优化实践的过程当中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合理地融入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教学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相互联系和探究,以此来帮助其关注个人的发展,积极展开初中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2.2趣味性策略研究

通过趣味性的化学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和探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化学实验学习当中能够散发出较强的学习生命力。在践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下,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知识学习途径,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化学教材和实践的深入学习时,培养其发现化学、研究化学和总结化学的能力,组织学生在知识的优化增长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趣味性策略教学,通过一定的内容把握使得趣味性教学同知识理论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进而产生具有协同作用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展[1]。

3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3.1引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在我国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中,教师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精准化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新事物进行感知,培养其内在修养以及终身学习的综合理念。积极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良好的教学引导和多媒体的介入进行生物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得教学能够散发出更具意义的现代化形态。此外,教师也要综合应用讲授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教学的有效性提高[2]。例如,教师在《制取氧气》一课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图片、视频、小动画等,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氧气结构,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展开实验学习和探讨。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和发言,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概念,促使这种良好的教学素材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素质和发展。

3.2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

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在提升其有效性和创新性的过程当中,可以增加实际的情景创设,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体验和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文本知识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以此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乏味的教学形态。通过这种趣味性、操作性的实验体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化学内涵,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良好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来对其的生成原理进行实验表演,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表演的过程当中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并且能够充分地将过程和发展表现出来。积极培养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初中化学科学性、真实性的掌握,以此来有效推动化学实验精准化教育的发展。

3.3突出学生学习地位,培养其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之下,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也要积极把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发展形态,促使学生能够自由自主地发挥学习意识,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良好构建。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目标的设置当中进行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的实验问题设置,帮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促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并且通过分组讨论以及问题的探究和归纳,实现对化学学习的有效帮助,促进其思维的创造性和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溶液》一课教学时,可以由溶液由来为引导点,并有效结合学生实际问题进行对所熟知的溶液进行研究等,通过这种结合性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形成独立解决问题自主性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制订有关的学习计划和安排中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实现初中阶段化学实验课堂的有效性收获[3]。

3.4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讯息,进一步开展合作探究

在我国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初中的化学教学课程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内心情感。因此,教师要良好融入实验教学,需要做好积极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通过有效的分析和探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获得多方位的知识储备。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并且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收获知识。

3.5实现角色体验,指导学生学习行为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切实有效地把握生活细节才能让学生有更加清晰的体验和认知。教师要积极开设角色扮演的精准化实验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知知识,加深对其的理解和应用。总之,在进行独立的思考、体验和分析的同时,也是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日常生活化的渗透理解,进一步体现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的良好优势。不断的体验和感知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内化和吸收,进而在实际的问题情景中能够快速反应,把握良好的实验操作素养[4]。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教师把化学学习同生活实际积极融入到一起,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斩获学习新思路、新途径,具备较强实验学习形态和思维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基础。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课程不断地深入和创新积极实现实验课堂的有效性,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春凤.初中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6):67-70.

[2]马登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自主学习精细化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8(9):3.

[3]王思琪.初中生化学提问能力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新课标;化学素养

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点。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手段,对于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理论,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列出了化学实验研究的要素,其中“实验的进行”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具体含义有“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可以在实验中将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可以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三个方面。因此,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具体方式。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既需要“硬件”(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也需要“软件”(实验原理及思考过程与方法),教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强化学生化学思维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

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益、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需要。当前的实验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低效、教师教得累、学生压力大的情况,需要教师认真钻研和总结教学方法。化学实验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教育重任,因而教师要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改变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主动性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有效、科学、系统地学习化学实验知识。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体系体现着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新理念,其根本在于教学过程,对化学而言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的成果决定了化学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化学学科启蒙有重要意义,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在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有积极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在对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充分研究基础上,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与技能。

三、实验化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策略是用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的手段。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这种策略是实验教学的必要手段,没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就不会达到化学教学的理想境界。

1.教师启发引导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理解实验原理和目的,并按照操作方法学习实验要点,帮助学生改正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在进行实验操作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入手,在反复操作中汲取经验,并将错误的认知和错误的操作排除在外,从而以正确的方式来完成实验。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指导、点拨以及鼓励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启发引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主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不能含混不清。(2)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要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执行。(3)在实验开始前进行指导,让学生理解和明白整个流程,并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在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或危险操作。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构建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在分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合作交流和小组竞争,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同时要对小组实验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3.教师科学示范

教师有必要结合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示范来引导学生练习正确的操作技巧,教师的示范操作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示范能体现出教师严谨科学的态度,能够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示范必须严谨规范,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在实验操作演示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教师示范的要点是步骤清晰,讲解明了,注重细节,整个过程要有利于学生对实验操作要点的记忆与掌握。例如,在拿试管的操作演示中,教师一边演示操作技巧一边进行讲解,并保持“三指”(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的上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演示,以便全班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操作细节方面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4.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

化学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探究化学知识的过程,他们通过实验设备、实验流程来体会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探究变得更加深入,在实验过程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的相关概念。成功的实验与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指导是分不开的。首先,教师必须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提示,应该就如何使用实验设备、如何确定添加试剂的数量和顺序、如何避免错误操作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说明。教师也可以用演示操作或讲解实验原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技巧。例如,在制备氮气的实验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必须注意的操作步骤:(1)检查气密性。(2)添加锌颗粒。(3)验纯。(4)加热。(5)关闭加热后关闭通气。一般而言,教师在实验前的指导时间不应太长,同时要对学情和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估计。其次,教师要加强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指导。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或者某个环节没有进行正确操作,很多情况都会导致学生不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这是实验中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实验的难度和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并失去对实验的信心和兴趣。再次,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总结实验操作上的体会和收获,另一方面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持续进行实验探索的兴趣,找出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成功开展铺平道路。

5.学生独立实验

一般来说,学生独立实验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以及做过示范实验之后独立进行的实验,这是获得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的最佳方式。从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角度出发,学生实验操作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模拟实验阶段、引导操作阶段和完全独立操作阶段。学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是实验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独立实验对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理论模型、发展推理技巧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程.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的探查[D].扬州大学,2019.

[2]陆丽萍.拓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育人价值[J].江西教育,2019(18).

[3]杨继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甘肃教育,2019(11).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6

绿色化学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绿色化学教学策略,首先要意识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意义。

1.1绿色化学教学是新世纪科学进步的要求

绿色化学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进步中一种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相比于传统化学来说具有一种最大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传统化学中,追求化学研究的效率,注重生产出的物质的功能、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它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而研究化学的科学家往往是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与专业知识。而绿色化学恰好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它弥补了传统化学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科学技术发展到21世纪,在这个时期,其发展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同样的,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绿色化学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在今天的科学发展中就凸显出来了,而绿色化学教学则是新时期科学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1.2绿色化学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化学工业这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而一方面又在严重地破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水中污染物越来越多,固体垃圾也已经泛滥成灾。很多化工厂对外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垃圾都没有达到对环境保护所要求的标准,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质量与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但在经济方面损失重大,身体素质也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危及到了子孙后代。虽然查处关闭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无异于因噎废食,如果只是一味地抑制化工业的发展,只会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缓慢,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也不会太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发展一种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化学,那就是绿色化学,因此,绿色化学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3绿色化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当今时期,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更是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倡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绿色化学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学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好化学方面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从根本上提高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是适应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正是响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绿色化学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绿色化学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方向

绿色化学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新概念、新科学,它是未来化学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跟随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的,如今,我国正在实行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而绿色化学教学正是为化学学科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它可以改进传统化学课程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教材方面的改进,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观念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更多对环境有利的化学知识。

2绿色化学教学策略实施方案

2.1改进课堂教学内容,从理论上进行绿色化学教学

化学课程要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以树立环境保护观念为首要任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课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为学生普及绿色化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化学科学及时发展的实际,并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子,让同学们认识到绿色化学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地球变暖的原因:由于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导致了温室效应,而要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完成保护环境的目的,就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利用这样的实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让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2.2结合实际生活,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化学知识的影子,从烧开一壶热水、洗净一件衣服,到冰箱的工作原理、室内装修等,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一种行为,可能就会对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生活中,一种良好的习惯,就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这种好习惯,就包含着绿色化学的理念。而绿色化学教学不必非要寻找那些高深的科技发展案例为教育素材,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绿色化学教学的例子,而且,这些实例贴近于生活,与学生们的日常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化学知识教育,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形成绿色化学理念。

2.3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突出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教学形式,已经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跟着教师学习这种单一的形式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举办绿色化学知识讲座,是绿色化学教学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绿色化学知识讲座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绿色化学为科技的发展及生活的改善带来的巨大影响,加深了对绿色化学理念的印象。另外,还可以举办绿色化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从而达到绿色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还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意识到绿色化学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加深对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教育,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绿色化学的教育,形成绿色化学的坚实理念。

2.4开展绿色化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7

组织策略是注重教学中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网络图等来进行知识的分类和整体,使知识条理化,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整体掌握知识,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更加活跃,提升知识应用能力。而高中化学中的内容模块明确,条理清晰,但是每个模块中会存在着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学生如果不注重总结的话,就会忽略掉这些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学会融会贯通,教师就需要将组织策略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整个化学学科、各个模块的知识的框架和脉络。

一、化学事实知识的组织策略

化学事实知识主要是反映物质的化学性质、存在方式、用途或者制备方法等,是化学物质客观存在的知识点,同时也是与生产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化学知识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组织教学方法,比如归类法、流程图或者表格图法。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来选择方法。让学生的通过组织总结对知识点的理解会变得清晰起来,记忆中也会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记忆,这样学生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时候就能够按部就班来进行,问题解决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比如在高中化学中有一类推断物质的题目,这这类题目中往往会涉及物质的颜色,尤其是涉及无机物质的时候,需要记忆的颜色就更多,学生每学习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就需要的进行物质颜色的记忆,整个学习下来知识的记忆就比较零碎,为了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整体的记忆理解,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学习完无机部分内容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对物质的颜色进行总结,比如白色物质主要有:MgO、CaO、NaOH、KCl、NaCl、无水CuSO4等;黑色的物质主要有:石墨、CuO、Fe3O4、HgS、CuS、MnO2等;红色的物质主要有:Cu、Fe2O3、HgO、红磷;高锰酸钾是紫黑色;重铬酸钾是橙黄色;铜绿是绿色。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物质推断的题目中不断对有关物质颜色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总结,让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整体进行记忆,随着知识的不断完善,物质推断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二、化学理论知识的组织策略

化学中设计的物质本身或者物质变化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比如物质的本质属性、结构特征等,物质在和其他的物质反应的时候规律性也较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组织总结。在理论知识总结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归纳法、图解法以及表格法,将理论知识以更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把握物质本身以及物质反应中存在的规律。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之前,首先是明确化学反应的类型是什么,然后才能够对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和条件进行解释。在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分类方法,比如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中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就可以按照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来进行分类。通过对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总结,学生就是明确具体的化学反应是属于何种类型,避免认知矛盾,一些学生在学习某个反应的时候,教师讲解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吸热反应,学生刚开始学习会比较矛盾,觉得为什么一个反应会属于两种类型,但是经过对不同分类方式的反应进行总结,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三、化学问题解决的组织策略

化学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根据化学理论知识来进行一步一步地推导,这样最终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才是有理有据的。而在对不同化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解决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缩小知识点的检索范围,找到正确的分析方向,从而顺利解决化学问题,提升效率。在对化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主要的组织策略就是流程图法和表格法,将问题简洁化、直观化,剔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最终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将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铝箔包好,然后放置在水槽中,反应结束之后,共收集到氢气1.12L,铝箔减少量为0.27g,液体体积为2.0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50mol•L-1,问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在解决这道题目的时候,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整个过程发生了怎样的反应,分别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表示,这样才能够弄清楚整个反应中物质时候如何进行转移的。在解决中,整个化学反应中涉及三个反应,分别是:氧化钠和水的反应,钠和水的反应,铝和水的反应。学生要正确书写这三个化学方程式,通过方程就能够了解氢气的来源是什么?氢氧化钠的来源和消耗又是什么?在解决的时候会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最终这道题就很容易解决。因此,在解决类似的综合性的化学反应的题目的时候,学生必须要对反应中的物质性质有所了解,这就需要在进行物质规律的学习的时候进行组织总结,在才能为综合性的问题解决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中知识点较多,但是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组织总结,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细微知识点,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化学性质和规律,这样在解决化学问题的时候就能够迎刃而解,学生的化学思维也会逐渐提升。

作者:何维东 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区南洋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实验导入式教学策略

新课改后,教育部对高中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化学之类的理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课堂内容较为抽象,因此,做好课堂导入工作,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导入有很多种,诸如图像式导入、情景式导入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选择。而化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实验就是其一大特点,在高中化学中进行实验式导入,也颇具效果。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就实验式导入教学作简要探讨。课堂导入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语言、图像等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之上,同时引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好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跟上教师的课程进度,也有利于教师随时进行课堂内容的拓展。本文所提到的实验式导入教学,就是以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验为媒介,用实验展现课堂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近些年我国也在极力倡导绿色化学,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有意地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这一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一、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符合课程特点,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一)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现代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反复实验基础上形成的学科,许多理论都是依托化学实验建立,或者通过化学实验证实猜想,并且越来越依赖化学实验。除此之外,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实验探究的方法。传统的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无非是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些化学概念,过分看重学生对于理论的记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理论,在学习化学时思维没有动起来,没有同实验相结合,缺乏探究思维,这对之后的化学提高性教学有着不好的影响。而采用实验式导入教学则能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将化学理论蕴含在实验之中,然后在课堂开始就进行实验导入,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符合化学的课程特点,对后续教学有着一定的准备。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导入式教学,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比如在进行《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这一章节时,笔者就事先提问,氧气是不是燃烧的必然条件?为了将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提高,在燃烧上可以怎么做?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有限,有些学生会说一氧化碳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也有着学生会猜猜某些金属可以在一氧化碳、氮气、氢气中燃烧。为了引入后续的教学,笔者在实验台上分别放置了铁,镁,铜,以及提前制取的纯氧,二氧化碳,氮气,在实验前,不要告诉学生各种气体的成分。然后将三种金属依次在纯氧中点燃,学生可以根据燃烧的现象判断,瓶中气体是纯氧,这也有利于学生回忆过去的知识。之后再将三种金属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只有镁可以继续燃烧,学生见到这种现象自然会感到好奇,然后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翻书寻找答案。通过这种实验式导入教学法,能够充分利用实验的各种现象,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有着创造学习环境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

根据笔者过往的经验,凡是化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对实验都有着较好的理解和热情,也喜欢钻研实验,分析每个步骤。因此,广大化学教师有必要在课堂导入上进行实验,同时创新实验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和不同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研究实验,提高化学能力。比如,在《酸和碱》探究课上,课堂一开始,笔者就准备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酚酞,石蕊,以及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事先不告诉学生实验药品的名称,在课堂中分别去取出这些液体,分别于石蕊和酚酞混合,学生们虽然接触过显色实验,但是让他们根据实验现象猜测药品时,则有了一些挑战性,尤其是二氧化硫注入水中酸化后的显色反应,给学生的猜测造成了不小的难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迅速进入角色,融入化学课堂之中。化学理论存在于试验中之中,只要学生对实验感兴趣,能够独立分析实验的各个环节,那么学生自然能够很好地掌握化学理论,这些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导入式教学来实现。

三、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使实验器材物尽其用

笔者不得不承认,现阶段化学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远不如语数外和物理,一方面这取决于化学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大部分高中化学实验室器材的落后也影响了化学的教学地位。更为尴尬的是,很多高中虽然有着化学实验室,但是无法满足实验课程,甚至一些课本上的指定实验都无法完成。作为教师,没法改变环境,就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实验环节,将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降低难度,然后将其应用于课堂导入,提高探究性活动教学的效果。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在有限的实验器材中进行较为由新意的教学实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导入式教学时,也要兼顾绿色化学理念,注意保护环境。既重视环境污染的问题,又能妥善处理化学试验中的酸性气体、化学废液、残余药品。在进行以上化学物质的收集、处理和保存时,通过教师的行为,来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语:综上所述,实验式导入法是具有现阶段化学特点的课堂导入手段,充分利用实验法较为新奇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重心向课堂教学内容转移,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补充。

作者:鲁士发 单位:贵州省瓮安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越来越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并且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下孕育而生的,它有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作用。本文结合现在的化学教学的现状,对化学探究性教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解读,着重探讨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化学是一门具有无限可能的学科,因为它的变化非常复杂,任何一个条件的改变都会导致一个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正是由于化学存在的不确定性,所以化学研究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只要学习化学的人拥有探究的精神,不断地探索化学知识就能够打开化学领域的另外一片天。对学生来说,探究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着足够自主的学习空间,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去学习,去质疑、探究化学,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

一、现实情况决定教师必须运用化学探究性教学

在新教育改革的情形下,教师是一定要实行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因为探究性教学与新的教育方针有着很多的共通点,它能够帮助教师将改革进行下去,对新教育改革的实行有着很多的好处。

(一)探究性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它还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素质,帮助学生由内而外的实现转变。探究性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探究,并且是一种自主的探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科学的对待学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懈的探索下去。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探究性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承担的大多是引导性任务,主要负责指引学生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减少了自身对教师的依赖,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整个的学习素质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二)探究性教学给了学生更多团队学习的机会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单一的,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而学生则在座位上听课,整个化学课堂一点也不活跃,学生很难与别人进行交流,就算有了那也是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种不活跃的课堂剥夺了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个人的学习,俗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这种个人的学习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还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变得很低。与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不同,探究性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这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在不断地碰撞中慢慢孕育出新的思想。

二、探究性教学有效实施的措施

(一)把教材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基本内容

不管是什么学科,教材都应该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因为教材中的内容非常正规,都是无数的前辈不断推敲与整理而编辑的,在教材中我们很难发现错误。正是因为化学教材有着很高的正确性,所以我们教师需要注重发挥化学教材的作用,在教学的时候要将化学教材作为基础,以此来打好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笔者觉得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化学教材的价值,然后将深挖的化学教材运用到教学中去,高中化学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理论教学,一个是实验教学,长久以来教师只注重了化学理论教学,但是却忽略了化学实验教学这一部分。笔者觉得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提升探究性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要想完成一个化学实验,他们就必须很好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并且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比如说在学习《验证乙酸、苯酚的酸性强弱》这个实验探究的时候,学生就需要掌握乙酸、苯酚以及测定酸性强弱方法等三个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他们是很难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所以笔者在正式实验之前都会给学生进行相关的讲解,并且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笔者才会组织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

(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他们才能够积极地学习下去,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化学探究性教学结合起来,以探究性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效率。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的一种方式,除此以外,我们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运用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酚类废水的危害与处理》探究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去调查学校周边有哪些地方的水是符合实验要求的,然后笔者带着学生去完成采样,收集完成之后笔者就带着学生回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处理,通过实验分析酚类水的危害,从而研究解决措施。

三、教师运用探究性教学的注意事项

没有一个教学手段是绝对完美的,探究性教学也一样,它有益处也有弊端,我们教师不能够只看到探究性教学的益处而忽略它的弊端。笔者觉得探究性教学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教师也不能让学生过分的自主,如果放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能会失去自我的约束能力,从而消极学习,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稍微的限制一下学生,在教学的时候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才能发挥探究性教学的最大作用。

结语: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8

一、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对策

反应式配平有多种方法,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各种策略,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以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为例,利用化合价升降法是常用对策,找到化合价升高元素,用求最小公倍数法使化合价升高数等于降低数,找到含变化元素物质的系数,没有变化的元素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在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难度,练习以下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KMnO4+H2O2+H2SO4=K2SO4+MnSO4+O2+H2O,该反应式比较复杂,经过很长时间的计算和分析,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答案。但一些同学经过探究和尝试,提出还有别的配平系数。一个普通的化学反应式,为何有多种配平方法?这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应该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反应式配平,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相等。初中学习时常用观察法配平,但这只是对表面现象有一定认识,没有把握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的本质。事实上,配平的本质是元素得失电子数相等,表现为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相等。该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过程中,尽管有些方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KMnO4锰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与H2O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并不相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学生不能用双线桥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能采用观察法配平,但没有抓住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因此,通过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加上综合分析和理解得知,该反应式只有一个正确的配平系数,只能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二、乙烯化学性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对策

为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设计采用以下实验:圆底烧瓶中加入体积比为1:3的乙醇和浓硫酸20ml,放入碎瓷片,防止混合液受热暴沸。加热混合液至170℃,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正确结论是乙烯让两种溶液都褪色。但有学生质疑,烧瓶底部的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生CO2和SO2,是SO2让溶液褪色吗?加热时产生C2H5OH会让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吗?针对学生上述质疑,先验证是否有SO2产生。接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溶液褪色,表明可能存在SO2气体。再在乙烯发生装置与品红溶液试管间连接盛有NaOH的洗气瓶,观察表明,除去CO2、SO2、C2H5OH品红溶液不褪色。通过该实验的验证表明,是SO2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然后验证C2H5OH蒸汽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往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足量C2H5OH液体,结果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要除去C2H5OH蒸汽,避免对乙烯性质检验带来不必要的干扰。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前要通过浓NaOH溶液,去除SO2气体和C2H5OH蒸汽干扰,从而说明乙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三、钠和水反应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对策

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开,银白色切面一会儿变暗,一般都知道其成因是生成氧化物。但有同学质疑:空气中五分之四是氮气,钠与空气发生反应为什么没有生成氮化钠?钠与水反应,有学生质疑,发出的声音不能证明是由气体产生的,热锅遇上冷水、高温钠与冷水相遇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查阅和整理资料得知,碱金属元素较活泼,锂和氧气生成氧化锂,钙和氧气生成氧化钙。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常温条件下,钠只能与氧气化合,不会与氮气发生反应,也就不会生成氮化钠。为验证反应时发出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采用以下实验方案:用铝箔裹住一小块金属钠,铝箔上扎数个小孔,使其与水发生反应,将铝箔放入试管并倒置于水中。发生化学反应之后,能在试管中收集到气体,收集一会儿点燃气体,如果发出噗的一声,有淡蓝色火焰出现,则证明有气体产生。通过这些实验的验证,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能忽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应该整合教学资源,不能将课标和考试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而应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心捕捉,善于挖掘,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促进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周伟琴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策略初探

一、立足学生实际,考虑学生层次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无论是在基础知识还是在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如果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统一,忽视了学生间的这种差异性,一些问题在优生看来或许很简单,而对那些后进生则可能形成障碍.故在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一般而言,针对学生个体提出问题,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这一知识点探究过程中的提问为例,引导小组学生对“电离”的概念探究后需要更深一层的引导学生理解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此时过渡提问,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问题设计可如“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对基础稍差的学生,问题设计可如“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导电?”两个问题的意思是相同的,不过针对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用“导电”来替换“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更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引出“水溶液或熔融状态”的知识点.尤其是在学习自主探究时,教师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以难易相当的问题作为引导效果才会更好.

二、紧扣教学目标,促进目标达成

在不少化学公开课或示范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导入中有问题、探究中也是问题,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小组成员都在积极探究问题,教师则一个接着一个的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后又补充,课堂气氛看上去很活跃,而当问及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掌握了什么,学生则显得较为茫然,原因何在?其实,问题不在多,而在精.要精则要能凸显目标,即要以问题探究来促进目标达成.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为例,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请学生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例子,然后以问题“氧化和还原反应是不是独立进行的?”而引导学生讨论,由此而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接着以实验而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究竟怎么叫氧化还原反应?”以Fe+CuSO???4FeSO4+Cu;Mg+HCl???MgCl2+H2↑;S+O2???加热SO2;CuO+H2???加热Cu+H2O而引导学分析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讨论后整理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系统整理,结合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和氯化氢分子形成示意图对氧化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如此,在整个教学中,问题不多,但通过问题的讨论却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达成目标.

三、突出教学重点,注重突出重点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都积极尝试探究式的教学,在课堂中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而在对课堂中的探究活动进行分析中也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容易走入两个极端,一是提出问题后就交由小组讨论,教师不闻不问,二是学生还没有对问题讨论结束,教师就开始讲授.其实,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正确把握好“讲”或“不讲”问题,于是,课堂中也就容易出现上述问题.那么,到底提出问题后该“讲”还是“不讲”呢?这没有绝对,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来考虑.即教学中提出问题定要能做到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这才是教师讲解的目的所在.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中,重点是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而把握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思考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和盛放氢氟酸的容器不用玻璃瓶的原因,然后演示教材中4-1的实验,引导学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的实验,问“H2SiO3的酸性和碳酸相比如何?”实验后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结构性质比较,通过学生填表,教师补充完成.填表后追问“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有什么异同点?”小组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总结,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更好地把握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四、加强师生互动,反馈帮助提高

正如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容易忽视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其实,无论是组织学生展开问题探究活动,还是实验,教师在整个环节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化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后,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过程,还要关注其结果.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学生探究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样才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构建.首先,就指导而言,更多的是要在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2)”中对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原理的探究,探究中就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能初步了解这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而却无法具体说明,此时就可用问题进行引导,如“-1价的氧元素有什么特性,所以它能怎么样?”以追问形式让学生明白其漂白性.其次,是在学生对问题探究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如“离子反应(1)”的教学中以问题“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不是电解质?SO3的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吗?”讨论后就需要引导学生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总结,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教师根据难点进行精讲,如“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并举出例子.在化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换言之,提问是为了服务学生,故而在提问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目标达成度.同时,要注重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作者:唐金东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1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阻碍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只是看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漠不关心。在课堂上,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即使采用教学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在课前预先设计好教学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探究。有时候,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马上说出答案,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教学问题的提出也流于形式。新时期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上也要做好转变。由于长期灌输教学法的采用,在教学初期,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时,学生们不能适应,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学生们常常放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等。在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多给予学生以鼓励,让学生慢慢的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逐渐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做好指导,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学生学习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对自主学习增强信心。例如,在“高炉炼铁原理的实验室设计”这一部分中,会涉及到气体的净化、检验依据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顺序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较多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在学生思考和讨论之后,设计出了各种问题,如:(1)长颈漏斗中的水有什么作用?(2)两个试管当中的澄清石灰水分别有什么作用?(3)在实验时我们要先点燃哪盏酒精灯?为什么?(4)第2盏酒精灯有什么作用?(5)我们要先熄灭哪盏酒精灯?等等。除了设计出各种问题之外,有些学生还设计出了一些计算题。通过让学生设计问题,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注重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课程,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验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化学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爱动手、爱表现自己,在化学实验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化学实验是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之一。传统化学课堂上,教师使用实验组织课堂教学较少,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也是以高考为目的,没有真正发挥出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在新课改实施之后,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在教学时运用好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在运用实验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选择,以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最佳优势。例如,便于学生进行的实验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用到许多的化学药品,有些化学药品比较危险,不便于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但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取直观上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实验的演示,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具体,学生们一目了然。不管利用哪种实验进行教学,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调整,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的状态。

3做好教学评价,对学生形成促进作用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的肯定,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极少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一些学困生还经常受到教师的冷嘲热讽,学困生倍受打击。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关注到全体的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合理的评价。为了对学生形成鼓励,教师要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要留心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有优秀的表现时,教师不要吝啬于语言的表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够让学生兴奋不已,在学习上表现更加积极,不断取得进步。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必须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作者:余守仁 单位:江西省乐平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进行分层

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进行分层安排,只有以最科学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才能够有效保证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确定分层方式,可以按照相关测试或者学生自愿组合两种方式进行。例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测试题,考察学生的实际化学水平。比如,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时,教师可以测试学生分别对于原子、分子和晶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按照测试出来的水平有效进行分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会更加清楚学生对哪些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薄弱,这样可以为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也可以征求学生意见,因为如果分组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就会使分组的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应该正确引导每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二、分层激发兴趣,开展高效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就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分层结果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率。例如,对于化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研究,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思维,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思考,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学习化学仪器的科学使用,从而在不断了解化学仪器的基础上喜欢上化学;对于化学水平比较平常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展示引导其对化学产生兴趣。例如,可以通过燃烧的化学实验,让其产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三、开展分层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许多化学结论都是由化学实验得来的。只有不断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找到其中蕴含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实验中有效开展化学分层教学,从而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实验任务。例如,在进行燃烧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化学水平较低层次的学生准备实验器具,把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然后安排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确认并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安排水平较高层次的学生进行观察,在其完成实验后,对于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如果实验没有成功,那么安排水平较高的学生再进行一次,从而确保实验顺利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并且在这种方式下,每个学生的化学能力会逐渐增强。

四、通过分层复习保证教学效率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分层复习,只有很好地完成这个环节,才真正实现化学分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完毕后,加强复习工作。例如,教师可以分层布置复习任务,同时加强对于任务完成情况的审查。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化学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任务,例如按照顺口溜能够熟练背诵,然后慢慢学习准确记忆。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中难度的问题,例如,熟练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能够准确说出其位置;对于化学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应该考察其对于每个元素的了解,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这些元素。

五、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能够有效保证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际应用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分层科学性,明确分层教学的目标,然后通过分层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和复习的帮助作用,有效保证化学分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蒋林娜 单位: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一、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功用,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教师应对这些演示实验进行认真设计,明确演示实验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设计开展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过程,要充分挖掘实验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观看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积极观察思考的意识。比如,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中,按照理论,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可以达到五分之一,但学生却发现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却没有达到五分之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关注度很高,学生都想看看经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能不能达到五分之一,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很高,在观察之后,学生会思考为什么没有达到五分之一?学生会对实验对象进行争辩、讨论、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另外,在演示实验中,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通过边讲解边实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不断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化学概念和定律,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比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边实验边讲解,学生通过观看实验发现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然后,教师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以这种方式使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个深刻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一部分实验是需要学生完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实验和合作实验,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有效掌握实验的相关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化学实验有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学生实验之前设置好实验习题,使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的目标,思考如何进行操作,通过教师指导为学生有效开展实验做好准备。另外,教师要严肃实验纪律,对一些关键操作要进行突出强调,进行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指导,保障实验能安全有序开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积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验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操作动作进行规范,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分析试验中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对实验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化学有个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三、利用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同时也可以在课堂外开展。作为化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无论是化学学习还是未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其中利用家庭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呼吸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对比家庭实验。要做这个实验,学生需要分析设计原理,需要在生活中寻求可利用的东西作为仪器进行实验,需要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验指导,需要寻找合适的仪器和药品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小实验可能会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教师不能现场指导学生实验,导致危险性加大。因此,即使是家庭小实验,教师也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对于一些没有危险的实验用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做实验,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就不能让学生带回家做实验,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结语

总之,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要通过优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家庭实验等方式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张金华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六中学

第六篇:中学化学课堂多媒体原则与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除了要遵循的通行的诸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外,还要遵循因多媒体使用而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1.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指向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多媒体教学尤其如此。因为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且信息量大,如果老师把握不当,容易出现课件设计花里胡哨,但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关联度不高的问题。此时,就要求老师要时刻记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让课件上或视频上的外在形象分学生的心。另外,老师必须要注意到,多媒体教学对于当前的中学教学来说,只能是一种辅助性,不能因此而排斥其他传统教学手段,要配合其他教学一起使用。

2.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过于强调老师主导性的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相比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运用不当,也有可能重新变成老师的独角表演。因为,如果多媒体设计时或者作息量过大,缺乏师生互动环节和必要的设疑,老师又不分重点地一味向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只会忙于机械的记录课堂笔记,谈不上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其自主性被扼杀,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也是一句空话。

3.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必备手段。其质量的高低自然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如果多媒体课件粗制滥造,质量不高,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因此,老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制作好课件,体现出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一方面,课件要有美感,直观、生动,形象,体现艺术性,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课件又不能过于注意形式的美感,而不注意形式要与教学内容切合。只有实现二者的统一,才能内既让学生更好地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同时也给学生美感,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

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合理自然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诸多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教学对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知识的欲望,而且学生如身临其境,情感体现也得到了满足。比如在讲授“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到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展示照片,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酸雨之后树木、庄稼、古代文物、建筑等的样子。通过这种教学情况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到震撼,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了SO2的化学性质,并对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2.借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一直就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尤其是某些重难点知识,如一些非常抽象难懂的化学概念和化学、一些微观的物质微粒和物质结构,一些重要的且在课堂中经常不具备试验条件的化学实验等,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突破起来非常吃力耗时,效果还不好。多媒体教学刚好可以凭借其特色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抽象的概念、变为生动逼真的画面。比如在讲授“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时,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具体的断键部位容易记错。老师或者可以自己制作FLASH,或者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多次让学生观看断键的部位,加深学生的记忆。

3.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人教版化学教材中也视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不同的实验。有的实验具备老师课堂演示或学生共同参与实验的条件,但有的实验则相对不方便,只能通过别的手段来弥补。如结晶的蒸发和铁钉生锈等化学现象耗时过长,在课堂基本无法进行实验,又如一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也不适合在课堂中演示。如在高一讲授“钠与水的反应”内容时,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展示有一定难度的危险性。因为如果钠的量过少,反映不强烈,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但如果钠放多了,其反应比较剧烈,甚至可能发生爆炸,不安全。但是如果不进行实验展示,教学效果又会受到影响。此时,老师可以自己课前就在实验室做好这一实验,并录下视频,在课堂讲授时,反复播放这一视频,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金属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又避免了潜在的实验危险。尤其是当老师要给学生强调避免错误的实验操作时,更加不可能通过实验展示。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虚拟模拟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虚拟模拟实验的演示效果中受到教育与警示。

三、结语

总之,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已经深入影响教学实践的现实中,中学化学教学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化学老师要遵循中学教育学尤其中多媒体教学的原则,并视具体的条件、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和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提高中学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性。

作者:程志群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二中

第七篇: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策略研究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化学方程式虽只有简洁的公式,但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它包含了化学反应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反应条件(通电、温度、点燃及催化剂等),以及用箭头表明了反应生成物质的不同状态。因此,化学符号和数字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每一点的误差都会导致整个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发生变化甚至导致化学方程式的错误。

二、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原理

所谓的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准确计量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过程满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但是,在化学反应的实际配平中,主要是利用反应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总数在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也是保持不变的,因为原子数和元素种类的不变标志着总质量不会变化。这样的化学规律对于学生学习化学,以及解答相应化学方程式的考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化学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这一类定理,这不但会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会让学生在应对化学方程式的考题时更得心应手。以这样的规律为前提,即便是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学生也能单独完成;更能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对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学生才能够真正明白化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也能加强对于化学反应原理和现象的融会贯通。

三、结语

在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方程式所代表的现象和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完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关系。只有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独立运用知识完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方程式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郑秀波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惠安五中

第八篇:新课标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一、提出问题

尽管现在新课标课程不断深入学校,但是高中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过去传统教学的影子,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坚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以倾听为辅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当前普遍的学生学习效率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及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等。所以,为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参考学生的个人发展特点,立足于改善学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强学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的标准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是一种综合科学手段、科技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以不断挖掘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去,不断践行自己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努力成为新时代的青年。

三、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策略

明确三维教学观念,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实现创新,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重视化学学科的精神建设。

1.建立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良好的环境建设是实现新课标的关键,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上学习,增强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了解化学学科建设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