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论文范例

化学工论文

化学工论文范文1

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被动,缺乏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实施。此外,《食品化学》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第1学期开设,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专业课,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况且多数学生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词汇量较少,更不要说专业词汇,此时开展双语教学,难度相当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强调应用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外向型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同时邀请毕业学生以切身体会讲述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双语教学的循序渐进过程,开始主要用中文讲授,通过简单渗透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重要的专业词汇和概念,主动找出构词规律,帮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消除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畏惧,等大部分学生适应后,再过渡到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整合层次。同时,教师应随时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师资力量

《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兼具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尽管目前从事《食品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均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或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国外研修经历,况且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及环境下,口语训练较少,很难顺利开展《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加强双语师资培训是解决双语教学困难的根本途径。然而,双语师资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支持,有步骤地推进双语教学、持证上岗。首先要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通过请学校的英语教师对其讲授一些常用课堂用语,或组织双语教师听观摩课向英语教师学习,或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对其进行听、说训练,参加校外双语教学课程培训班或到国外优秀高校进行教学研修,全面提高双语教师的口语水平。

3选用切实可行的教材

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能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国内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多使用近几年出版的、在国际上使用广泛的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可以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专业知识,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拓宽国际视野。然而,国外原版教材价格较高,一般学生很难承担,而且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国内高校安排的课时一般无法完成。考虑到实际情况,只对任课教师购买Fenne-ma'sFoodChemistry第4版原版教材,并从中选取授课内容所需的章节,供学生复印,既保证了教材的原版性,又降低了成本。同时,学生还可以将Fennema主编的王璋等人翻译的《食品化学》(第3版)的中文版作为参考书,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

4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保证《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建立一种“预习、听课、复习、讨论”的4阶段学习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应对《食品化学》课程中的专业词汇和教学难点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取教师的课上讲解是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英语讲授应清晰,便于学生接受并掌握新知识;课下复习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能保证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讨论是学生就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食品化学涉及食品的组成、营养及加工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及相应防护措施等,内容繁多,单纯理论讲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食品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密切,如烹饪过程中蔬菜颜色的变化与叶绿素变化条件以及护绿技术相关;面包、烤鸭等食品的诱人色泽及风味与美拉德反应相关联;水果颜色的变化与酶促褐变紧密结合等。因此,在《食品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5结束语

化学工论文范文2

1.职业素养

按照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的意识和行为,具备一定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专业素质

按照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化工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工艺操作规程,熟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专业知识,能识读工艺流程图、设备图、管道图等相关图样,熟悉并应用化工生产中的检测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能熟悉、使用和维护化工装备,能掌握典型化工单元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化工生产装置开停车及运行操作,具有正确判断、处理化工生产运行中一般故障的能力,能在生产过程中实施QHSE及清洁生产,最终取得“化工总控工”或“化工生产运行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

3.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继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养成后的又一必要素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发展、再就业、创业的需求。

二、学生目前的状况

笔者学院学生总体上看是好的,但有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愿也不会学习,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感到吃力,旷课,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后因为缺乏吃苦精神,嫌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待遇差而放弃就业岗位。

三、培养策略

1.加强职业素养培养

(1)重视行为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生除了技能过硬之外,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笔者认为笔者学院化学工程系、德育教研室、学生处和德育教师等应联合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工作,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德育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研究德育课程改革,研讨德育方法,使德育课确实有效。特别在待人礼仪、日常言行、实习实训等方面要制定行为规范标准,要求具体化,让学生对照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校正不良行为,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现实。受过去失败心理的影响,他们往往在择业、就业、再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推销自我和发展自我。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通过努力弥补个性的缺陷,主动适应职业的需要,特别在最后一个学期,学校要加强学生择业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心理辅导,以增强学生适应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减轻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3)提升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

基础差、缺少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中职学生的一个特点,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完成打基础、提兴趣、教方法、培养能力的多重任务。基于学生实际和化学工艺专业素质要求,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从行动教学、形象教学、互动教学等方面下功夫,尽量避免空洞而乏味的抽象教学,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积淀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加强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既不同于传统的基础文化、纯理论教育,又不是简单的操作培训,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既不能只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能只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操作,而是要把相关专业知识点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使理论基础与专业技术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现代化工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从宏观层面上看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运行体系的开发设计,从中观层面上看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从微观层面上看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开发设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总体培养目标,任何改革都必须结合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学生情况来进行,且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完成调研分析、开发、设计、实施检验四个阶段。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学校可结合云南化工实际,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应以本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化工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四级)的相关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要建设具备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的实训中心,使之兼具教学实训、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的综合功能。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化工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学特色,使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成为常态教学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习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都动起来,教学中要使学生感觉到有事可做、有东西可学,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角色。专业能力强调技能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的目标就是化工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教学计划中可将一些与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关的课程加以整合,把单元操作所需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并以单元操作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和操作实训。以精馏操作单元为例,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认识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认识)→化工原理(精馏基本知识、精馏塔工作原理)→精馏实训装置(操作和控制,压力表、温度表等原理、结构,精馏塔等设备、阀门和仪表的维护和检修)→考核评定,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操作单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环保、安全等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针对性强,知识点突出,学生学习目的性强,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际进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教学。

笔者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长期以来都受到“应试”观念的束缚,虽然课改在不断地进行,但是课堂教学模式仍是偏向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只关注于知识灌输,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目的,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要创新教法。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比如创新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模块化、一体化、项目化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通过反复的教-学-做过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其社会交往素质和产业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4)强化技能训练。

专业素质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化学工艺专业的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从2012年开始,笔者在精细化工概论、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的教学中,探索并实践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中尽可能实现“教、学、做”合一,有意识地加大实习和实训课时,尽量挖掘学生爱动的特长,使学生不断地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教学过程注重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做中学习和夯实理论知识,又在学中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不但如此,在整个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还锻炼开发了学生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社会交往素质和产业文化素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在逐渐养成。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非常欢迎,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推进校企合作

一直以来,笔者所在学院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适应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实习实训设施,校企合作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此外,要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推进订单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只有确实保障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质量,才能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提升专业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专业持续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化学工论文范文3

(一)企业薪酬构成

在集团公司薪酬体系的框架下,煤化工公司采用以岗位效益工资制为主,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为辅的工资制度。

1.岗位效益工资制

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效益奖金构成。

(1)岗位工资:由出勤工资、工龄津贴、专业技术津贴、煤化工岗位津贴、专业技术人才津贴、技能操作人员津贴、中夜班津贴、安全绩效工资、特殊岗位津贴、通勤补贴、通讯补贴、值班费、晨会补助构成。

(2)效益奖金:由质量效益奖、本质安全奖、和谐发展奖、科技创新奖、资源节约奖、五型综合奖构成。

2.年薪制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是依据单位规模、管理难度和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位确定和支付给企业负责人工资性收入的一种薪金制度。由基本年薪、岗位绩效年薪、安全年薪构成。

(1)基本年薪:保障企业负责人基本生活的收入,不与经营业绩挂钩。

(2)岗位绩效年薪: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收入,主要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及经营业绩等综合确定。

(3)安全年薪: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管理重点,为突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而设置的。

3.协议工资制

具备公司所需的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因公司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受聘于公司的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

(1)基本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60%为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40%为绩效工资。其中:月度绩效工资20%,年度绩效工资20%。

(二)实行劳动力总量、全员绩效与薪酬联动机制,加强薪酬管理

公司经营规模大、生产业务多元化,是事业部制经营模式。采用集中控制的薪酬管理。实现“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公司将各类奖项归类并统一设置奖项名称,同时设定相应奖项的发放范围及标准。

(三)薪酬管理全面推行信息化平台

首先,煤化工公司全面推进五型企业全员绩效管理,使用FPI平台,采用平衡记分卡完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提取后运用到薪酬发放中;其次,使用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计算、发放及审批薪酬工作,提高了薪酬管理的整体水平。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煤化工体系特有的薪酬激励制度,但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动态薪酬调查

公司对同行业之间薪酬调查力度不大,不能够积极洞悉同行业间薪酬制度发展动向,这就导致了公司薪酬水平低于同行业,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将导致企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开展薪酬调查能够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为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变化与新趋势,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煤化工公司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业,薪酬体系坚持“双轨制”的原则,即煤化工公司与集团煤炭单位相同岗位的员工收入水平保持一致或接近,适度提高化工专业人员收入。但是随着煤化工热潮的掀起,企业没有积极的改进薪酬制度,近几年,致使本企业员工与同行业之间薪酬差距逐步增大,直接导致我公司员工流失率每年达到上百人。

(二)岗位评价机制薄弱

企业薪酬管理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由于岗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使薪酬缺乏科学管理的支持。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首先,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对于生产装置运行不了解,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对于管理概念不专业,两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其次,2013年公司引进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煤化工企业的内部环境不熟悉,不能够得心应手的实施具体事务,工作进展不明显,效果不佳。例如:岗位说明书不能及时修订,严重阻碍新的薪酬制度建立。

(三)学习激励制度欠缺

企业对于员工的进修学习支持力度不够,如:员工取得更高等级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等级、等成果时,企业不能够积极地从薪酬方面体现相应的奖励方式。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素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薪酬激励是企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竞争手段之一。煤化工公司人员结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6%,平均年龄31岁,本企业是一支拥有高学历结构的年轻队伍。但是企业目前在薪酬结构上只有职位升迁可以提高薪酬水平的纵向发展,很少有职业规划、知识技能等提高薪酬的横向发展,使得员工学习积极性受挫,不能长期稳定员工队伍。

(四)管理自主权受约束

集团对基层单位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使煤化工公司受到较大的限制和约束,致使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煤化工公司薪酬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集团公司推进薪酬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这种薪酬管理方式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使煤化工公司不能充分结合实际需要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例如:在2013年度,必须严格按照集团薪酬制度中规定的奖项发放奖金;不能自主设置单项奖;不能重新分配各岗位系数。为了遵循集团整体总方针政策,忽略了企业本身的环境差异。

三、完善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的建议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它涉及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因此,构建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薪酬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合理开展薪酬调查

进行专业性薪酬调查,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外出考察、借鉴行业经验;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对标先进,探索推行新的模式。不但为企业薪酬改革提供依据,还有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新变化与新趋势,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自己的薪酬策略,切实降低人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部门协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岗位分析小组,深入现场跟班、观察,与岗位员工、车间主任交流。对各类岗位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完善岗位工作说明书;同时在征求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岗档体系中岗位设置与目前岗位实际承担的安全责任、岗位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方面不符部分,比较分析进行薪酬修订和完善。

(三)健全学习激励制度

稳定员工队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企业应加强对高学历人才奖励机制,设立合适的专项津贴或实行学分制奖励,提高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在操作岗位上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薪酬进行倾斜,激励高学历人才扎根基层,实现事业、待遇留人。

(四)建立内部再分配机制

煤化工项目技术含量高、操作环节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机制,增强员工岗位荣誉感、工作责任心及劳动积极性,在总量定额控制的基础上,允许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再分配制度。薪酬分配偏向技术含量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单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倾斜。单位系数可向管理难度大、操作环节多的单位进行倾斜;岗位系数可向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差的岗位进行倾斜。调节幅度应有相关的制度加以制约,建议调节控制在应得奖金的±20%范围内。同时激励再分配机制需着重考虑专项激励,围绕核心人才、关键技术岗位设立津贴或奖励基金。

四、总结

化学工论文范文4

1.1“环境工程学”课程需要项目教学的驱动

(1)课程本身理论性太强,教学效果欠佳。

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以原理和技术为基础的,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必须的,但纯理论的灌输造成许多学生觉得这门课内容枯燥、听不懂,教学效果差,需要项目教学来刺激。

(2)因条件限制开设实验课太少。

实验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暂时实验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项目模块来达到学生理解的目的。

(3)课程污染治理工程实例少。

课程体系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工程实例,大多数只是理论的讲解,与实践脱节,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4)传统的考核方式片面。

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考试占成绩的70%,部分学生靠考前突击,只求及格,考完也就忘的差不多了。随着池州学院考试评分方法的改变,平时成绩占50%,比例增加,需要对学生平时成绩更好地把握,更多的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便合理地评定学生的成绩。综上,“环境工程学”的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1.2“环境工程学”课程系统性强适合项目教学

该课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程每部分内容不是独立的,联系性强。其从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出发,详细讲述各方法、机理和构筑物的构造,再过渡到完整的工艺流程,最后到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知识结构非常系统。因此,各部分内容容易以一个或两个项目来实施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水污染控制教学中,每接触一类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在理论课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几个案例进行教学,在之后提出多个问题,如某小城市污水处理是采用“奥贝尔氧化沟”还是采用“A2/O氧化沟”,两者有什么区别等;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查阅期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以项目为参驱动贯穿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驱动中完成学习,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1.3《环境工程学》课程有较多的实习基地需要项目教学

经过系里领导的努力,联系了较多的实习单位,该课程现有可以实习的企业和单位有:池州市环保局、池州市环境监测站、池州海螺水泥厂、池州市十亩冲垃圾填埋场、池州市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建设是确保项目式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场所,能更方便地开展以实习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可以在实习前设计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如对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实习,可以分组调查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各构筑物的参数,然后进行工艺比较,学生按研究兴趣带着问题去实习、询问和查资料,并撰写调查和实习报告,这比传统的参观式的实习效果好。

2“环境工程学”项目化教学应用

2.1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设计

2.1.1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许多高校“环境工程学”采用清华大学蒋展鹏教授主编的的教材,课程基本知识体系由三篇组成:第一篇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是水质与水体自净,水的各种处理方法;第二篇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是颗粒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方法;第三篇是固废和其它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是固废处理处置技术和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教材内容的理论性强、原理多、公式多,而工程实例少,新理论、新技术有待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没有从实质上突破传统单一式,以知识为本位,有些内容滞后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被完全激发,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环境工程学有个很大的特点: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和联系实际应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工艺和设备。而经教学改革以后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必须通过大量课本外知识的学习、讨论、实验和实习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2.1.2教学设计改革

课程经项目化设计后打破以往传统的知识为主的理论体系,而是以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为切入点,将课程重要知识点融入到各个实践项目中,为每一个项目确定具体的内容,再根据项目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的,如项目1的目的:(1)了解污水处理厂处理方法;(2)掌握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3)掌握两个污水处理厂工艺的不同,并做分析。这样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驱动,刺激和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的学习,论证等来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另外,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不是唯一的,应根据每个项目包含的知识点、任务、目的以及学生的特点等采取不同形式的项目实践方法和手段,这样使项目化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更容易完成。项目化教学过程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调查、课程论文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动力大。如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一改传统教学课堂沉闷的特点。

2.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实践项目课堂教学要牢牢把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环境工程学”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项目驱动,尽量小组化教学;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和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地获取污染控制的知识与应用,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反馈,并自行评价,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

3项目化教学的实例分析

该项目内容是分组调查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并进行比较;任务是小组完成调查报告或个人撰写课程小论文。本项目在实施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学时的污水生物处理的理论课程,项目实施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具体步骤是:(1)向学生传达项目内容、目的和任务,布置学习准备;(2)学生按4-6人进行分组;(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和所学知识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制定出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3)按照方案学生带着任务对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进行现场调查(可以结合实习),老师进行答疑;引导组织学生身体力行获取污水处理的参数,各构筑物的运行等;(4)将调查的内容及时记录,对存疑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再学习,老师进行答疑,并提出意见;(5)学生根据调查和再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或撰写课程论文;(6)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讲评和总结。该教学项目的直接目的是完整地、熟练地掌握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有: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方法,脱氮除磷机理,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和发展等,通过该项目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最后的项目成果也不一定千篇一律,如果分组可以写调查报告,个人可以写课程论文,如有可以写奥贝尔氧化沟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学生写的是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有的学生写奥贝尔氧化沟和A2/O氧化沟工艺的比较等等。每个成果都倾注了学生的热情和心血,对自己的写出的调查报告或论文也比较有成就感,会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会很明显的。

4项目化教学实施的保障对策

4.1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

课程项目化教学从课程内容重构及教学项目设置、任务分析和进行行动化教学的实施,必须依靠课程的教师团队来完成。这是因为:首先,项目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工程实际或新科技的应用来开发教学素材,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实施。其次,大部分项目学生需要分组完成项目工作,要保证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需要由个人单纯的教学工作转变为团队协作的工作状态,通过团队合作,发挥集体优势共同解决在实际教学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学团队的合作除了能满足项目教学的完成,对教学团队的老师也颇有益处。首先,可使教师在工作中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的交流,促进彼此的联系,一方面减轻个人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保持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师培养制度。

4.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购置实验教学所需的各类设备,否则,再好的专业或课程,也基本上是一个空架子。实验教学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做实验前设计好项目,帮助每组学生明确实验目标,然后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实验,实验项目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工程学》项目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设计的项目较多,如沉淀、混凝、污水处理模拟、电解、吸收、除尘等,其作为实践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形式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实验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强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且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率。

4.3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学校应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办学质量的新途径,在加强校内实验室、研究团队建设的同时,应积极主动与科研单位、地方企业寻求合作,在现有的合作单位包括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海螺水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比如电厂、啤酒厂等,和这些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可以使学生深入科研和生产一线,从理论知识、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完成项目的形式得到实际锻炼。另外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补充到教学团队里来,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的讲授和项目的指导,或以讲座、学术报告的形式参与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或掌握污染学科前沿理论与最新进展,每次实习可以由单位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现场解说,这可让学生很好地把课本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驱动学生项目的完成。

4.4提高教师的胜任能力

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企事业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多,对污染设备和装置的了解也大都停留在理论上,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做出实际的指导。相对单纯的理论教学,项目化教学对教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化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讲授专业课程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及课程实施的能力。基于此授课老师若想很好地胜任项目教学必须做到:首先,及时更新知识,在熟悉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拓展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如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见习、实习等途径深入企业,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教学。再次,不断提高对项目研究能力,能将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详细的理解,并做详细分析。最后,提高项目教学组织能力,项目教学使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明显增强,部分项目超越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室,老师的较强组织能力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5结论

化学工论文范文5

一、实验准备的重要性

1、实验准备能保障教学质量

在《生物化学实验》的准备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实验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血液中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的自信和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实验员在实验准备时,不仅要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室条件对整个实验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规划,强调实验员与实验教师和实验学生的有机配合和协调,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员的业务水平,而且对整个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认为实验准备至少可以从以下3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能保证实验高效顺利的运行,在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2)有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根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抽一人轮流参与到实验教师的实验准备过程中,这不仅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了额外的机会,也保障在实验过程中每组学生实验的成功率,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自信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及思考。

(3)有利于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实验方案。生化学实验结果受实验环境的影响很大,同样的实验操作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结果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可以根据预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关键点不断调整实验方案,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实验准备能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

实验准备是保障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的有力举措。过去狭义的实验准备仅仅包括实验材料准备和试剂的配制,但在教学水平不断发展今天,实验准备的重要性不断突出。它要求教师通过准备实验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实验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实验,要懂得让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实验准备中实验员带领学生从事实验准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实验准备能提高实验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发展。实验准备相关人员对预实验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问题和关键环节的相互探讨和交流,有利于教师不断深入学习和优化实验方案,从而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例如,实验教材上列举了很多尿蛋白定性检验的方法,但是学生实验学时有限,不能对所有方法进行验证,所以教师通过预实验比较各方法的差异,然后传授学生,既缩短了教学时间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如何做好生物化学实验准备

在对大学生课程教育制定过程中,实验课程设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实验课是高等学校中理工科学生必修的课程,如何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是实验教师长期探索的目标。对于生物化学实验来说,它是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涉及的许多实验技术和技能是后续课的基础,学生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的质量。因此,生物化学实验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生物化学实验的准备,至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需要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的教学学时一般为3~4个学时,个别实验为6~8学时。如果让学生从试剂配制和实验操作全过程进行,学时远不够。因此,要求实验人员必须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并对不同实验类型引导学生实验。如验证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关键要求学生必须得到正确的结果,以便检验一个已知的结论是否正确。例如,不同条件下对酶特性的验证。综合和创新实验要求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时学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实验结果,甚至与理论结果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及时发现学生操作错误纠正缺点的专业素质。通过实验准备,实验老师对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提前预知的准备。所以进行实验准备工作有利于教师自我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实验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业务能力。主要为实验准备的时间安排、教学材料的准备与估算以及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的全程跟踪。

(2)自我修养。表现为实验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专业性影响等。

(3)专业水平。实验教师在准备中要加强知识范围、自我专业性的扩展与加深。

2、注重与理论授课老师的沟通和联系

实验课为理论课程服务。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需要。这方面,作为实验准备者必须知道授课教师的实验进度和安排,比如做蛋白质性质实验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已经学过蛋白质章节,对蛋白质性质有一定了解,否则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不清楚自己做的实验内容,要掌握的实验重点也会认识不全;作为实验教师,在掌握理论课程内容的同时,需要丰富实验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比如醋酸纤维膜的用法不仅可以分离血清蛋白,而且对核苷酸的分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当然,实验员在实验准备和改进过程中更应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

3、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实验课是为学生服务,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对课程的兴趣程度和熟练技能,我们需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这样不仅能增进师生感情,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心活动;在实验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可以端正其学习态度,让学生懂得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动手及创造能力;与学生交流,通过教师自我素质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自我潜力;与学生的沟通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的定位不能仅仅局限在讲台上授课,这样不仅疏离师生距离,更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只有在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技能的同时,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学自创热情,才能培育出有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这也是高等学校有别于初高中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

三、生物化学实验准备改革方向

高校教育需要改革,实验准备环节同样需要创新。我们认为实验准备进一步发展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实验队伍的整合和优化

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涉及理、工、农、医等多学科多专业,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生物化学的知识要求不同,即使同一专业由于不同学校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所需的生物化学实验知识也有所差异。因此,不同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队伍应根据自身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和侧重点综合配备生物化学实验教师,并强调生物化学准备实验教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以不断整合和优化生物化学实验队伍,强调实验员综合素质,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2、理论与实验并重

由于生物化学涉及众多理论强的知识和技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较为抽象和困难,对许多生化技术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许多生物化学知识和技术理解抽象,而实验是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理解的最好补充,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的理解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知识,加深生物化学理知识的学习。实验成功率对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和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准备是有效保障实验成功率的重要举措。实验准备改变以前单纯由实验员准备,轮流让实验小组成员参加。因为,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性要求毕竟有限,而许多学生有浓厚的求知欲。通过实验准备,以学生自愿为前提,实验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知识范围,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为例,一般来说血清仅由实验员课前准备,教学大纲中并不要求学生了解获取来源和制备方法,由此实验员指导学生如何积极探索配置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也有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

3、实验体系的改革

根据生物化学实验项目的不同可将学生实验分为三类:验证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不同实验类别实施实验准备,验证实验要求实验员在课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成功率,让学生充分通过实验项目加深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理解;综合实验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材料的准备、预实验和实验过程分析,然后实验课由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在实验教师指导完成实验;设计实验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编制实验材料清单,实验教师配合学生完成实验材料的准备和预实验,学生实验过程主动发现问题,教师为协助作用。允许实验失败和重复,实验员在设计性实验中起监督和指导作用,不过分干涉实验过程。

四、结束语

实验是高校理工科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第一战场,而实验准备是关系实验成失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的理工类专业应通过加大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实验队伍稳定、提高实验队伍综合素质,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体系的改革等措施,重视实验准备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准备中,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林 肖国生 汪开拓 申连长 周浓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实验教学中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当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们便可以自主的去做好很多事情,比如课前的预习工作,实验课中的认真操作,实验课后的举一反三。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让他们具有更多的积极性显得格外重要。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更新实验项目

由于部分实验项目陈旧,缺少新意,并且很多实验是对中学的简单重复,缺少趣味性,而且毒性大、耗时长,更让很多学生能躲则躲。对于实验项目,各实验室应该按照教学大纲,适时调整,挑选一些内容新颖、科普性强、与理论课结合紧密的实验项目。另外,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我中心承担了全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所有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我们针对医学、药学、生物、化工、化教、环境科学等几大专业,分别设置了对应的实验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合理安排各实验班级人数

根据实验课程的性质,每个实验班应合理的安排学生人数,一般以5个大实验台为例,我们每个实验班的人数为20人左右。人数太多,学生太拥挤,教师很难照顾周全,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操作不当或敷衍了事,时间长了,便对实验课渐渐疏忽大意,草草了事,兴趣索然,这便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真正效果。因此,合理安排各实验班级人数对于保持学生的实验兴趣也尤为重要。

3、积极组织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如吸收学生中动手能力强、对化学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文献的查阅、实验的设计、结果的分析、文章的撰写工作中去。通过这些举措,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更大的实验激情,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化学实验人才。另外,结合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化工企业,实地认识各种仪器设备,了解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一套完善的授课体系

1、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本科学生从高中走来,大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的接触较少,习惯于高中里的灌输式教学,而对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因此,高校教师在实验课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让他们熟悉实验目的、原理、内容以及重要仪器的操作规程,能够预知实验现象,做到有的放矢。

2、重视实验过程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或实验流程进行改革,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提高他们进行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实验中来,杜绝“照单抓药”的教育模式。同时,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严格规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课后勤于总结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对所做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再认识,既可以举一反三,又可以融会贯通,从而使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为知识的管理和应用打下基础。

4、注意授课方式

许多教师在课上只是照本宣科,跟学生没有互动,难以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部分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或是由于对理论的生疏而难以理解,让许多学生养成了做实验时看着课本就行的定式。在课上,教师应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要将实验原理尽量的浅显化。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时常关注学生做实验的小细节,有错就纠,杜绝学生使用差不多、大概的字眼,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观。

5、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有人说,“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在他发现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的能力和把握机会的敏锐性的能力上,而发现问题在科学实验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想象力比他的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发掘学生想象的潜力,培养积极动脑、富于创新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实验人才。当然,高校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还需要各位实验教学人员的不断探索、总结,相信化学实验教学将会不断完善。

作者:邹雪艳 刘锦 郭静玉 单位:河南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三)

一、我国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1)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固定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察并模拟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一般情况下就是学生把教学中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演示并进一步加以验证。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固定僵化,只是单纯的为了迎合课程教学的需求。在如此固定的实验教学方式作用下,学生的主导地位往往就被忽略了,学生处于以往的“被动式”教学地位,其实该种教学模式正式应试教育模式。

(2)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学生对化学实验不甚了解造成的操作不当或操作时间把握不好,导致不少实验需要反复地操作,这就浪费了许多价格不菲的化学试剂以及实验材料。特别是一些大型或高科技的仪器设备,学校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购置,但往往只用来做几次实验就闲置了,这对学校来说是极大的浪费。维护费用也会花费相当多的费用,这其中包括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寒假暑假的高额维护。除此之外,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是专门用来服务老师们的科研创新活动,基本上不对学生们开放,这样一来,除了浪费资源海限制了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做化学实验,同样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指的是,仅仅要求把教学内容和实验结果进行重新验证和比较,是教学时老师操作过程的“重复”。考生们只需要了解和掌握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及程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考核。这样单一性的考核方式同样地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不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化学实验教学面临问题的原因

学校化学教学实验存在的问题是由各方面原因引起的。第一,化学教学实验教学的固定性取决于化学教学的特殊性。化学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只有在实验室才能解释清楚某些化学现象和反应;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满足不了眼前的需要;最后,以往的设备、仪器、设施配备和不合理的使用状况,尤其是学生们化学实验时不具备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些导致不适合创造性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化学实验教学提升的有效性对策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范围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符合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如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并要求学生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这就呼吁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一定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人才市场的需求定为培养目标。因此化学实验教学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为培养符合条件的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学生夯实基础。

(1)从教师做起,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需夯实其教学功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素质。作为实验的主要指导老师,其个人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实验教师应通过扎实的教学功底,指导学生们自己探讨性试验,提高学生们的试验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好学生的爱好兴趣,并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引导。学校实验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现在的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是老师来进行教学内容讲解以及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一直是出于主导地位的,为学生设定实验操作模板和程序,继而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应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只有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才能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实验教师最好把以往的实验教学方法中有价值的内容以及方法与现实完美地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出一套具有新时代意义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例如,乙醇代替汽油,可以作为新型燃料的效果比较研究,这就为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2)从学生做起,规范实验操作过程

化学实验操作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当学生在做实验时,如果不按照要求步骤操作,就会导致结果错误,乃至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应培养学生治学态度的严谨性与准确性,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严格按照教材的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性、趣味性、创造性和探索性,实验教师最好能充分利用实验的内容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通过这样严谨的过程完成对新事物的认知。通过诸如此类的步骤及内容产生不一样结果的实验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此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学校做起,完善实验室使用与管理制度

现如今,虽然很多高校花费巨资购买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但由于太过昂贵,导致利用率极低。若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学校应做到使实验室长时间开放,让学生能随时亲自动手做实验,以提高学生们对化学的兴趣;其次,学校还应为实验室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最后,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促使实验室更好地发挥功能。

四、结束语

化学实验教学是以基础性、启发性为特点,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享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为了使其有效性的提升,需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其中最重要的有提升化学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夯实实验教师的教学功底、促使其对教学理念弃旧换新,坚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严格规范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使其接受创新实的验设计,明确实验的目的,正确对待实验前指导和实验后分析总结的工作。通过一系列对策的采用,学生才可以真正的成为化学实验的主体,从而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郝巧丽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

一、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探究是重中之重。探究需要老师的指导,有方向的进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较传授更为重要。毕竟还是学生,所学知识及个人能力有限,还无法完全独立完成,当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我们不能期待他们在几次实验中得出那些伟大的结论。提供假设、发动学生、鼓舞支持是探究教学的策略。具体而言,先由教师提出方向,诱导学生发问,进而由学生自行实验,确定探究方向,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产生对此类现象的认知,最后由学生整理分析结果,教师再做最后的指教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后能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恰当性,恰当的问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而且这也是一个评定好老师的重要参考。

二、教学模式

边讲边做、自己动手是探究性教学的主体形式,核心思想是让学生明白对规律的验证,对技能的掌控,以及感受在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现代化教学重视的是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为其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实现目标,我们可以分四个创新策略来执行。

1、主题创新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旧体制的落后,方法的局限,学生很难表现出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育者不能只将知识书面化形式化,而要会设计创新性的主题来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有好的效果。教育者可以针对疑点难点,制定一些简单易行的方针,安排以基础为重的实验课题,来提高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及所学知识。这样也会触类旁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此期间,教育者还可以适时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验,使他们更好更快的进步。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准备创新工作

既然是探究性实验,那就意味着没有固定的套路,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但这不意味着可以乱来,学生应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建立讨论小组,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在老师的帮助先完成任务。教师也应时刻观察学生动态,对其进行改正教育,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实验措施。

3、教师角色的创新

对于自己进行实验,学生热情高涨,很容易走入误区,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了。老师的及时准确的指导,不仅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还会使他们以后更加谨慎的探索,认真专研以完成自己任务。这意味着老师需要适当的角色转变,时而助手,时而师长,给学生合理的建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来完成实验。

4、教学方式的创新

探究性实验的结果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最终的结果会随着实验的进行而趋于完善。这需要教师在授业过程中,广泛发散思维,而不是认定某一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科学知识,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探究实验,实验在前,知识在后,实验是一切的基础,而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会更渴望对知识的获取,学习也会变得更加有趣轻松。

三、总结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他需要教师的积极领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体现出他的优异性。这种改革模式会愈发完美,为以后的教育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作者:袁利英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五)

一、当前高校化学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自新课程改革建设以来,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被提出,然而却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受陈旧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对高校化学实验课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刻,认为实验课的设置可有可无,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持无谓态度。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实验指导并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单纯地将实验指导作为一项任务来执行。许多资深教师缺少参与,教师的研究结果得不到实现,实验内容缺少新理论、新方法、新体系的融入,从而限制了高校化学实验层次的提高。

2、实验造成严重污染

当前的高校化学实验污染一直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大多数化学实验,尤其是有机化学实验,由于其耗费时间长,所用化学药品种类繁多、使用量大,且部分药品还存在一定的挥发性,在给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威胁的同时使实验室周围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实现绿色化学成为了现阶段改进高校化学实验课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当前高校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改进策略

笔者在对以上提及主要问题进行深刻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1、注重化学实验内容的先进性

教学内容是开展高校化学实验课程的基础。与时俱进,注重化学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校化学实验侧重分级化。一年级以基础实验为主,适当增加实验基本操作的培训,为下阶段的实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年级增加有机化学实验当中合成实验所占的比例,分析化学实验则适当增加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部分;三年级侧重于高层次理论的实验内容以及先进实验技术和物化分析手段的运用;四年级加强大学生毕业论文实验,以填补高校实验课存在的空白;另一方面,摒弃化学实验老化的部分,对那些人人皆会的实验予以删除,增加一些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实验项目。如删除甲烷、乙烯、乙炔的性质实验,增加一些光谱实验或低温、高压化学反应实验;删除乙醚的合成实验,增加一些化学反应机理的实验等。

2、多种教学方式并存

新课改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自主性,以发展学生为目的教学目标。这在高校化学实验课当中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对实验的内容进行教授,合理规划必做的实验项目。其次,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仪器装配过程,详细制定化学液体试剂以及固体药品的使用分量,并形成报告,相关教师予以相应的指导,对不合理的部分要求学生及时修改。最后,在实验指导教师的监督下,完成实验,并做好课程总结工作,以提高自身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3、合理设置高校化学实验体系

合理设置高校化学实验体系,注重各实验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高校化学实验新体系,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指导教师就每阶段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应的化学实验项目,形成文件后上交校方有关部门。二是,校方有关部门根据教师的提交材料,进行实验考量,明确各个实验科目的责任教师,点检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药品,避免重复采购而造成浪费,对于不足的地方予以及时的补充。三是,教师就学生施行分层次教学,依据自定的实验层次,要求每阶段的学生针对该阶段的学习内容设计一或两个实验项目,并书写实验设计内容,在教师的指导、陪同下实现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提高相关指导教师的实验认识

通过培训、教研等形式,深化相关指导教师对实验的认知程度,使其充分意识到高校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为基础,明确实验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促进教师的在岗再学习。对于新进教师进行适当的职业培训,规范教师的操作、教学行为,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教学技能。鼓励资深教师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工作当中,落实自身实验科研项目的同时扩展高校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始终保持与时代的步伐一致。提高相关指导教师的实验认知,还应树立教师正确的实验价值观,岗位不分贵贱,提高教师的职位神圣感,以做好自己的本位工作为己任,继而实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5、实现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

随着世界自然环境的恶化,“绿色环保”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意识潜在地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形成一种发展潮流,高校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亦是如此。实现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教师以及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树立教师以及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为实现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新时代的环境主人,应充分了解化学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避免此类影响的发生。绿色化学意识不仅包括新物质获取的过程还应包括对现存污染的改善方案,实现化学实验的零排放以及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使实验设备绿色化

尽量减少和避免有害或腐蚀性物质的使用,采用“微化实验”,即在保证明显化学现象的前提下,采用制式精巧,耗费实验药品较小的实验器材。实验设备绿色化还应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部分实验内容录制成短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来完成相关实验内容的教学,这样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实验资源以及避免了实验有可能带来的危害。

(3)注重实验过程的绿色化

注重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一是在达到同等教学目的的情况下,教师优先选取危害小、污染少的药剂尽心实验。二是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注重减少产生有害物质的生成,对于必然生成的物质,制定科学的方案予以消除或保留。三是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做到实验认真、仔细,以防止液体试剂的滴漏。

作者:杨锁军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化学系

(六)

一、高校化学实验发挥的作用

1、培养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校进行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做化学实验,在实验的操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的能力,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实验室学生们互相合作进行实验,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试验课的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2、增加技术创新的能力

高校不仅仅是培养高素质的高水平的人才,而且也是搞科研的基地,当今的社会科技发达,化学技术先进,信息技术不断的进步,所以实验技术也不断的进步着,科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企业的现今技术产品都是经过科技工作者们进行辛勤实验的成果。高校教师是担任科研的一种重要的力量,高校教师只有深入的研究实验技术和工艺,才能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而且学生也能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拥有自主的实验的权利,培育出新的有能力的科研新力量。

3、实现社会服务

高校的实验室是重要的科研场所,拥有先进的科研技术和设备,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引领,高校实验室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和权利。通过为社会的服务,可以充分了解科研的新动向和知识的更新程度,让学校及时的作出反应,及时的了解社会的上的人才需求情况和就业形势,及时的调整专业的设立和方向,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可以对外盈利,为学校改善实验环境设备和条件争取金钱和支持。

二、高校化学实验的改革措施分析

虽然我国高校的化学实验的发展很迅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很多原因,我国的化学实验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改革要以人为本,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要充分改变化学实验教学的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要时刻关注现代技术的发展,利用好现代的教育条件设备。

1、改革教学手段

一般的化学实验都要进行反复的实验才能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而且这些实验对实验器材的消磨很严重,对实验用品的消耗也很大,而且费时间,我们要改革这些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的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相关实验的软件来进行反复的实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大量的实验,这样可以降低实验的成本和盲目性。

2、利用仿真的实验模式

高校化学教学中,实验器材的认识和正确使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验室的任务和义务。但是现代化学实验仪器大多数是精密仪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而且价格也很贵,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实验,有可能因为学生不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发生错误的操作导致实验器材的损毁,导致实验室的损失,增加实验室的负担。所以要进行仿真实验,让学生先在仿真的实验器具上进行模拟实验,等到学生真正的熟练的掌握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时,再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实验操作,这样降低了实验器材的损毁,减少了实验室的负担。

3、改革教学思维方式

在很多高校的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知识单一的做实验,写实验报告,没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所以改革要从改革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实验教学的思维方式,把规定的实验任务变成探索实验进行,让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自己设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自己进行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现实验室的开放使用

高校要适当的有制度的开放实验室,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实验,进行科学研究。鼓舞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教师有自己的研究空间,为学校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还要对社会上的企业和单位进行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的开放,服务社会,减少学校的经济负担,要和有需求有实力的科研单位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大单位大企业的先进精密仪器,进行资源共享互补。

三、结束语

高等教育不段的进行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要想让化学实验真正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其服务学生和教师,服务企业和社会,就必须进行高校化学实验的改革,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仿真的实验模式,改革教学思维方式,并且实现实验室的开放使用。这样让高校实验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郭建军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八)

一、学校化学实验中所产生的污染及危害

1、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液

化学实验中所出现的强酸性,强碱性废弃物以及一些废弃液是化学实验后处理的主要难题。这种废弃液的主要成分复杂多变,毒性强烈,对人体的危害严重。一旦化学废弃液流入人类的生活水源中,将严重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废弃液中的酸碱物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出去,将对人类的饮用水源及生活水源带来严重的影响。另外的一些废液流入水体中不仅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促进河流中微生物细菌的快速繁殖,导致水体中大量缺氧而影响到其它生物无法正常生活,严重影响自然环境的平衡性。

2、实验过程中极易造成浪费现象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以大量的实验课为主,因此,实验中所需要的化学器材以及化学原料极其多,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实验的同时反复对化学原料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利用,减少浪费以及运用不及时的现象发生。而在实验教学中产生的铺张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如大部分的化学原料只用了一次就被丢弃。这样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污染了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日常生活中,污染源是造成人类疾病的罪魁祸首,而大部分的污染源都来自于人们在实验中未及时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以及大范围地对化学原料资源进行一次性利用的不良习惯。

二、绿色化的化学实验

1、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传统的化学实验模式是在实施化学实验的绿色之前的一种不断的进行实验的实验手段。其化学原料都不讲究重复利用。不管实验成功与否,这些化学原料都会被当做废弃物而处理掉。这样的方法不仅过分传统,而且浪费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废弃液的大量囤积。大量的废弃液变成了一个急需处理的大型污染源。

2、化学实验模式的绿色化

和传统的化学实验相比,简单的绿色化实验教学更加节约资源,化学物品与废弃物相互综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待绿色实验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时,不仅能够使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达到零排放。但是这样零排放的水平很难实现,必须综合当代高科技产物的手段,不仅能使绿色化学在量变的基础上达到质的跨越。这样,不仅减少化学原料的浪费以及污染,还提高了人类的健康生活水平。这中绿色无害的化学实验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建设友好型社会条件的要求。

3、实现绿色化学“零污染”目标

实行绿色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是保证形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化学实验手段。第一,化学原料的利用上,要避免化学药品像以前一样浪费,保证资源的合理节约。第二,在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废弃污染物的排放上应该先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提取,尽量减轻废弃物的排放量,有效控制污染源。尽量使用绿色型化学原料,避免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的产生,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循环利用化学原料是化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对于实验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一系列的重复循环利用,尽量使污染程度达到最低。

4、采用多媒体演示,减少部分有害实验的操作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各种类型的实验都存在。因此对于某些污染大并且对人体身心健康有影响的实验采取不做或者少做的措施,而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出来。如在做硫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的实验中,如果因为不小心用手蘸到了硫酸,就很可能会照成手被硫酸的侵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不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为了让学生形象化地看到硫酸腐蚀物品的现象,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教学,不仅挑起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还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化学工论文范文6

一、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1、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大多依附于理论课程,验证性实验居多,仅仅要求学生单纯的掌握操作技术,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化学实验单一、乏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我们对原有的物理化学实验内容做了改革,缩减经典物理化学实验的内容,增加现代物理化学实验技术,补充一些和药学关系密切的实验,并开设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实行“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模式。综合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拟出几个备选课题,要求学生选题后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交由教师评阅并判断可行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并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实验后向指导教师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在设计开发和实践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推进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改善了药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他们养成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验的科学作风,从而为学习药学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让学生较多地接触物理化学发展的前沿,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物理化学实验课除了讲授基础实验原理和基础实验技术以外,还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近几年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实验条件得到了改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购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并且开课使用仪器的数量有所增加。在实验仪器充足的条件下,我们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分组,使学生的动手机会增多,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3、使用视频教学

我们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制作成视频,发到学生共享群里供学生下载观看,学生在做验证性实验之前可以通过实验教材结合操作视频来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实验课上,我们设置一些问题来检验学生对实验掌握的情况,对于不理解的地方重点讲解和演示,大大节省了授课时间。视频教学的运用,比教师的单纯讲解,更能给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验要领。

4、实验绿色环保化

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有害气体和液体被排放到了环境中,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虽然物理化学实验与其他的化学实验相比较,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较少,但是在实验中仍会产生一些污液,如果随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实验中使用的有害物质更换为无毒害的物质,例如:在二组分双液体系相图的绘制实验中,原来使用的实验药品是苯和乙醇,考虑到苯毒性大且易挥发,虽有通风设备,但实验过程中仍避免不了苯的污染。我们用环己烷代替苯,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此外,我们在实验室设置了废液回收桶,将有害的废弃物回收集中处理,实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绿色环保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物理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同一组实验数据不同的人来处理,由于人为主观因素过剩,得到的实验结果却大相径庭。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完美的解决。不同的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也不同,对需要列表整理、运算和作图分析的实验,我们要求学生利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Excel软件客观、快速的处理实验数据,减少了人为误差,得到的结果较为真实准确。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结论

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不断改革,使学生改变了以往“照方抓药”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亲手验证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物理化学实验课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文献查阅、撰写论文的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成为既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作者:吕鑫 郭辰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二)

一、实验内容绿色化

以锌—锡体系代替过去采用的铅—锡体系、铋—镉体系绘制二组分简单低共熔体系相图,既避免了污染又降低了实验成本。二组分液—液平衡系统相图的绘制,用苯酚—水系统代替苯—乙醇系统;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实验,由测苯的蒸气压改成测定乙醇的蒸气压;凝固点降低法测化合物的摩尔质量,过去一直是以苯为溶剂测定萘的摩尔质量,这也是物理化学实验的经典内容,现在改为以水为溶剂测定葡萄糖的摩尔质量,无毒无害且成本低,学生操作起来也更细心、认真,不用担心苯伤害身体,实验做到了无苯化。乳状液的性质验证实验,以牛奶、植物油、水等为主要试剂进行实验,尽量不用或少用有毒试剂。

二、实验方法绿色化

开展微型化、小型化、综合化实验。微型化、小型化、综合化实验可以大幅减少试剂的使用量和产生的废液,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二组分简单低共熔体系相图绘制实验,按常规方法,每份样品需金属粒100克左右,采用小型实验样品管后,每份样品仅需金属粒10克左右。固—液界面的吸附是以活性炭吸附醋酸溶液进行实验,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是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过去是两个实验,实验占用学时多,试剂需要量大,产生的废液多,现在合并为一个实验,吸附平衡后不用酸碱滴定确定终点,而用电导滴定确定终点并进行相应计算,不但达到了实验目的,还让学生学习了电导滴定,同时提高了实验效率,试剂的使用量、产生的废液大为减少。

三、试剂使用绿色化

在实验药品的使用中坚持“5R”原则,即减量(Re-duce)、重复使用(Reuse)、拒用(Rejection,拒绝使用无法替代、回收、再生的有毒物)、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的原则。教师在准备实验的时候精心设计,尽量少用试剂、回收利用药品,尽量使用无毒、低毒试剂,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监督学生不要随意丢弃药品。称重时很容易造成浪费、泼洒,为了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规定如发现天平周围有药品,将被扣分,学生操作起来就小心多了。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化合物摩尔质量的实验中,冷冻剂冰水混合物可重复使用,冰水可多次冷冻作为冷冻剂供后面的班级使用。

四、妥善处理废弃物

较之工业生产,实验室产生的“三废”似乎量不大,部分人员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所以随意处置化学废物、乱倒废液、乱丢废物、操作中不考虑对环境的危害等现象时有发生。开展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改革后,实验人员提高了认识,不但重视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不让其进入环境,也重视了对无毒无害且可回收利用、重复使用的物质的处理再利用。准备好专门用于回收废弃物的容器,实验中和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按要求把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容器中,由专人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把学生是否按要求处理废弃物作为实验考核指标之一,与成绩挂钩。化学实验中培养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五、完善实验、实验室管理

从科学管理入手,围绕绿色化学实验改革,建立、建全实验规则、实验室规章制度等并严格按制度执行,不让管理的疏漏使实验绿色化改革的努力打折扣甚至付之东流。围绕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每个班于开始一个学期的实验前,至少用1学时就实验室管理、实验绿色化给学生讲解有关要求,得到学生的理解、配合,让学生在实验中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要求,自觉为绿色化实验教学改革尽力;为绿色化实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同学会得到充分鼓励并加分。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实验、实验室工作有序开展、绿色化学理念得到贯彻的重要保证,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制定了仪器设备管理规定、试剂保管使用规定、废弃物回收利用规定等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修订、完善,使绿色化改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制度管人,我院的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正朝着逐步成熟、完善的方向进行。在实验绿色化的进程中,有些工作看似很细碎、繁杂,我们只有做有心人,真正把实验教学绿色化改革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从点滴做起,才能保证、促进实验教学绿色化改革的稳步推进。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后,实验环境、实验氛围明显改善,学生畏惧实验、担心身体受到损害的心理明显降低,实验兴趣、实验质量明显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改革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实验,实验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使用的一些物理化学实验教材,还是沿袭几十年来的做法,对实验内容、实验安排缺乏环保设计,没有实验可能产生的污染及如何避免污染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尚没有系统的实验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指导书籍,资料零散,不利于实验绿色化改革的深入开展;一些教师认识不到位,还存在着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不愿花时间、精力处理实验废弃物的思想。类似这些问题有待深入思考、探索。

作者:魏泽英 李树全 谢小燕 髙慧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药学院

(三)

一、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落后

与其他实验不同的是,物理化学更注重于利用物理的方法定量地揭示化学过程和规律,涉及到热、点、光、磁等方面的物理现象较多,总体来说比较抽象。物理化学实验虽然是独立设课的专业课,但实验课有时被放在理论课的附属课程的地位上。教师主动性强,安排学生实验,造成了学生往往过分依赖教师指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教师进行演示,学生仅凭着对实验的理论认识的浅层理解,就动手做实验,只需要按照现成的步骤进行实验,最后把结果写在统一设计好的记录实验数据的报告上就算是完成了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了配合理论课上的各种定理、定律,实验没做之前结论就已知,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所有的实验课程都面对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表现在,课前预习不认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到位,课堂上不思考,主要依靠老师的讲解和演示,“照着葫芦画瓢”。学生总是认为实验课比理论课是容易过关的,因而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的实验兴趣很低,由于缺乏求实的探究意识,对于实验失败和异常的情况,有时候束手无策,找不到根源。大多数学生不能深入地剖析实验不成功的本质,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拿不出行之有效地解决办法,错失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四)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实验教师尤其是专职实验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水平不高、知识结构陈旧、知识更新滞后的现象。有时候实验教师没有意识到实验课和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没有把学生知识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这样同样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利于教师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理化学实验学科本身的深入发展。

二、物理化学实验改革的探索

1、教学大纲完善化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和基本依据。根据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需要,修订教学大纲是首要任务。物理化学实验大纲的修订与物理化学理论课程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还要兼顾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和强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学大纲的基调不宜过低,还要适应仪器、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学时,我们对物理化学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新大纲是以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合理选择了实验项目,明确了实验要求和考核方式,使原有的物理化学实验大纲进一步完善。

2、实验项目设计化

物理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实验课时数和内容就必然增加。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的深度、广度及综合性势必增加。一是要加强教材建设,选择必做经典实验,增设选做实验,删去一些内容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取消一些技术过时的实验,增设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题目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学生必须独立查阅资料和文献,钻研实验设计,学习实验操作,认真进行数据归纳处理和实验结果讨论。二是针对精选的实验项目,编写物理化学实验讲义。新编实验讲义打破了教材和实验仪器、技术衔接不上的局面,紧密结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又充分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增加动手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合理设置实验项目,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题目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性,为后续课程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3、教学手段现代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在将前人已有知识的传承过程中教师的责任重大。实验课教学和理论课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难度不亚于理论课的教学。因为针对不同实验项目,有不同的实验原理,不同的仪器设备,不同的操作方法,虽然有实验讲义辅助,但是教师作为掌握和控制实验课堂的主导者,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授课任务和学生实验,其实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在实验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实验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改板书推导的枯燥局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复杂,公式多、定律多,为避免学生概念模糊,混淆公式,实验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开始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推导,然后引出新问题,具体讲解本次实验应用的知识点。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清晰地对原理、仪器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演示。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实验,模拟实验步骤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实验,使其思考每一步骤的原理,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传授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的方法,例如,利用Origin软件作图效果美观,把学生从繁重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四)考试方式多样化。根据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特点,建立了注重实验表现,考察实验能力,兼顾理论知识的考核方式。平时的实验表现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实验预习,独立操作,实验态度,仪器维护,值日工作和实验报告等,平时成绩占40%。期末还要进行笔试考核理论知识,实验操作考试考察完成实验任务的能力,它们各占30%。实施严格的实验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三、结语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是一项简单、孤立的工作,它还涉及到理论教学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形势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所以,要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作者:尤莉艳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

(四)

一、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缺少设计性实验项目

目前,化材学院物理化学实验开设的实验项目数偏少,目前共开设15个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应用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占很小比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2、部分仪器陈旧

实验仪器一直沿用,大多陈旧破损,每个实验仪器只有3套,学生只能采用分组大循环的模式进行实验。实验效率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我院现有的物理化学实验平台和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购置更新实验仪器,增加实验项目。同时,探索物理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笔者学院将逐渐实施开放实验室,形成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渐采取实验室管理、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全面开放,向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将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实验讲义等各种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安排、课程要求等相关信息。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对实验内容提前预习,提高实验的目的性和成功率。实验结束后,可对实验结果反复验证并消化,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掌握。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就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在课上还未解决的问题和老师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有效避免问题越积越多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验教学内容更新

1、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实验仪器设备工作原理,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目前,笔者学院物理化学实验中开设的综合性试验和验证性实验差别不大,缺乏综合设计性试验。综合设计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传统物理化学实验进行的拓展性设计实验。这类实验没有超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异丙醇-环己烷双液系相图”,旋光仪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已经操作过,整个实验很简单,但又是热力学必做的实验。我们将其纳入设计实验,题目为“双液系相图”。双液系相图实验中影响的因素很多,选择哪两种溶剂、温度如何准确测量、温度的矫正、旋光仪的使用、大气压等,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协作完成整个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类实验难度比较大,科研性比较强,需和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先拟出实验课题题目并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学生根据教师介绍的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交给教师审阅并确定是否可行,双方共同讨论并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提交实验研究报告给教师审核。这类实验是由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组织实施,实验时间也比较长,由学生自主安排。比如“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碳基与金属氧化物复合型超级电容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建立物理化学实验案例库

应该选取典型案例,建设物理化学实验案例库。对教师而言,建设物理化学实验案例库可以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实验效率;有助于教师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改变“教师一味讲,学生呆板听,欠思考,少讨论”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来讲,建设物理化学实验案例库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效率;有助于激发学生实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组合素质。

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

我院多年一直沿用“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学生做实验—提交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能达到物理化学实验的实验目的,同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实验课程开始前安排一定数量的理论课,重点介绍物理化学实验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有的放矢。同时,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淡化教师“讲师”的角色,更加突出“导师”的角色,加强课堂提问环节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改革

多媒体教学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和“学”的过程,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学生预习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在教师实验讲解、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中起重要参考作用。今后,选择并制作适宜的多媒体课件是我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物理化学实验仪器操作相对简单,但数据处理较复杂费时,而且学生在数据处理中引入的误差比较大,因此应提前给学生讲解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引入Excel或origin等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这样不仅能大大减少人工处理实验数据的工作量,而且减少手工处理数据过程中带来的人为误差。

五、结束语

化学工论文范文7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通用技能课程之一,它服务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然而,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与职业教育目标错位。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最本质的特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虽然属于公共课,但同样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应以就业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目前,高职的公共英语教学仍然过分注重语言知识讲解,不重视职场交际能力的培养,未能突出职业性。第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过分注重基础,缺乏职业性,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严重。高职公共英语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职业性考虑,大多仍沿用本科的课程模式,只是在教学难度上有所降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因为学不到工作过程中需要的英语技能而感到迷茫,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第三,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张皮”,不能进行有效衔接和相互促进。由于公共英语课程过分注重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缺乏职业性,与专业不挂钩,不能有效发挥为专业服务的作用,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考核标准单一,多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使师生更注重分数结果,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这些“软肋”,本研究主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这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宗旨、培养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简称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和开发,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对教材中共性的内容进行归类,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的经验和相关内容,以构成较大的模块,且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学习单元,使得所有的教学内容协同作用,最终实现局部功能的最大化,即实现该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模块化教学的特点是,第一,不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实用性。第二,课程结构模块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工作过程的系统性,不但能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受教育者的需要。第三,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和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日益加强,已成为改造传统职业教育弊端的有利武器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国内开展的高职公共英语模块化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学科为中心将公共英语课程划分为读写模块和听说模块,个别研究细化为听、说、读、写模块。但无论怎样划分,这种课程模块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和职业化教育的联系不紧密。二是模块化课程结构研究,主张基础英语模块和职业英语模块相结合。例如,黄启汉在其论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中提出“可以先开设一至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然后根据专业需要开设一至两个学期的专业英语,利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机会进行英语实践训练”。刘利平在其论文《工学结合模式背景下高等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中建议:“将目前高职‘实用英语’或‘基础英语’改为‘职业英语’,并从学科课程分离为职业课程”。三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究。如马俊波在论文《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介绍了深职院在公共英语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个阶段,分别为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基于某一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行业英语,和基于完整学科体系的专业英语”,取得了满意的改革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已有研究与探索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了开拓与带头的作用。在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中,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广大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之一。

三、高职公共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职公共英语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考核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模块化。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本研究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基础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及素质英语;通过四大模块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和设计,实现教学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及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有效链接。基础英语模块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即语言学习的共核部分,重点培养听、说能力。职场英语模块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在职场中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事务和涉外事务的能力。行业英语模块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从专业需求出发,使学生能够熟悉本岗位的专业术语,阅读和理解相关的专业文献,并能与外籍人员就专业内容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此模块的学习,学生可考取相应的行业英语资格证书。素质英语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可根据学生需求灵活开设一些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程。虽然四大模块课程的设置目标和任务不同,但是相辅相成。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各个模块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项目。每个模块的学时不必过长。鉴于职业差异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各课程模块不宜做统一要求,可采用“必修+指定选修+任意选修”的模式进行,用学分加以控制。

(二)教学模式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是高职院校基础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则。模块式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结合各模块的目标和任务,解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注重“行动导向”。基础英语模块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与高中阶段的不同在于对听说技能的侧重。对于基础英语模块的教学,教师可根据主题和技能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结合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职场英语模块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教师根据职场需求和课程目标模拟设置不同的职场情境,如模拟求职与面试、咨询与接待等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训练,并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进行实践锻炼。行业英语模块主要结合专业知识,根据教学目标将该模块内容划分为不同项目,每个项目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将项目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实现本项目的学习目标;教师采用项目导向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素质英语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由学生任选。学院可结合学生需求和培养方案开设一些语言文化类课程,教学方法由教师灵活掌握。

(三)学生考核模式

英语课程的传统考核模式以终结性考评为主,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存在模式单一、命题陈旧等弊端,客观试题多、主观试题少,尤其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不仅缺乏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估,还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不适用于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考核评价。模块化教学模式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实用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工作过程系统化,因此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其中,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次的评价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如考勤、课堂表现、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模块内项目的掌握情况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次考核,如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加大平时成绩在总体考核结果中的比重,通过考核检查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第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打破原有固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动态、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职场交际能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增加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将模块化教学付诸实际。第二,建设规范的教学团队,同专业同年级的教师按统一的教学规范、授课计划与教学进程开展教学,有组织地集体备课、集体攻关,保证教学质量。第三,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要加强教师职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和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新实验与实训项目的开发,鼓励教师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提高学院的专业建设水平。

四、结语

化学工论文范文8

在实验课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教师可通过PPT课件中的插图、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将难懂的实验原理、复杂的实验过程、全新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动静结合起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清楚直观,又便于讲解,给学生以充分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化学相关的工程问题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验课中融入“情景故事”再现。教师在讲解实验内容时,要充分发掘实验工程背景,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意想不到的功效。例如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告诉学生乙酰水杨酸又名阿司匹林,是现代生活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的历史始于1763年,是一名英国牧师发现柳树皮提取物可以缓解发烧症状,直到19世纪末才由德国拜耳公司实现工业化合成路线,并命名为阿司匹林。在实验课中融入日常生活常识。教师在讲解实验内容时,如果将化学知识的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有意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热情进入化学实验课堂,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例如醇酸相关制备实验,教师可问学生黄酒为何要加热喝?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答案:黄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浓度很低,还含有微量的甲醇、酸、酸类等有害有机化合物,将黄酒加热到60-70℃时,微量有害物质挥发,同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蒸腾,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浓郁,因此,黄酒加热喝更有利于健康。

2注重学习环境塑造,培养工程意识

充分利用富有特征的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耳孺目染的感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例如在实验室墙壁上张贴实验室安全规范细则,告知电、水、气、火的安全使用,化学药品使用,药品撒拨的处理,三废的处理,事故应急处理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提高警惕,重复的学习巩固这些规范,不要局限在阅读实验室安全手册。此外,还可以通过张贴重大化工安全事故的照片海报,让学生时刻树立安全、质量、遵纪守法等意识,这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也是意义重大。

3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工程意识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安排的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都是事先安排,学生只是按照教材的既定方案,按部就班地操作,没有思考的空间,学生不明白实验原理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实验前预习过程也是敷衍了事,完成实验后也没有理解实验原理,长此以往,实验就流于形式,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不重视实验课,更无从谈起工程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计划安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验证性实验,丰富实验类型,增加探究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验的设计、探究、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祌和人际交往能力、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学校在实验课程开设的时候,要确保实验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过程,并在实验中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实验就不再流于形式,当然也要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验证实验为主,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概念及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为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探究性、设计性及其综合性实验做准备。

4精心设计实验考核形式,培养工程意识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主要取决于平时学生的表现,包括出勤率,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全面考核学生。为了更全面综合考查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改变考核方式。实验考试方法和成绩评定可采取口试、笔试和操作相结合,即平时成绩、期末笔试和操作考试,各部分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成绩评定注重平时的考核,因为实验能力是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形成的。为测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确评价学生成绩,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考核方法可安排如下:在每一个操作内容经多次练习之后进行,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体,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并用百分制评定成绩。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