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建设论文范例6篇

资源建设论文

资源建设论文范文1

摘要:本文讨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良好的企业文化首先体现在企业乃至员工的日常行为中,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反映了他的文化水平,这里的文化水平不是单指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是指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透视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要从日常动作行为、语言行为和处事行为做起,要从文化的学习做起,才能培养一批诚信、忠诚、正直、文明、善良的高素质员工。 一、人才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然而现在的误区是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上层管理者的附庸,大的事情不敢承担责任, 日常只做一些本不应该管的小事,结果把员工搞的没有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热情。员工小的事情也要等领导批示,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抹煞了,何谈发挥员工的知识特长,鼓舞员工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木桶定律”,就是说,木桶的容量多少,不是取决于高的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弥补影响了木桶容量的短木片,但是现在的部分管理者却相反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在上层管理者面前表现很会管理的样子,采用了“一抹平”的方法,不是去想方设法补救短的木片,而是简单地把高的木片削平了,以此来达到欺瞒上层管理者的目的,但对上层管理者来说,却很难察觉其真相。企业里有了这样的管理者,员工就没有办法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把人力资源开发和它的主体完全分离了,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意愿相背离了,变成了与“人”互不相干的事情,这完全违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与目的。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点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能仅仅把招聘员工和吸引优秀人才看作是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除了人力资源的常用技术手段外,还应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之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这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那么如何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呢结合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价值观念触入企业的用人标准之中 在企业中,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才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着眼点在于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的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用人标准时,应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价值观统一起来,企业在考察被选用人的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求考察他的价值观,使之能为企业的发

资源建设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重在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选人、用人、育人过程中结合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真正形成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逐渐从管理科学丛林中分化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层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够清楚,使企业文化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仅作为一种向外界宣传的包装,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即使有足够的认识,但在建设上总是照搬照抄成功企业的方法与模式,缺乏创新;或者刻意创新,却没有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文章试图说明怎样有效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真正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们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观,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激发员工使其有共同的价值观取向。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即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作为手段,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密不可分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的联接点是人——这个企业中最大的财富。企业文化是人的观念层次上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它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也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生成、巩固与发展,二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是企业中的最重要的资源,对人的管理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企业文化所提供的企业价值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精神与行为依据,同时又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形的,它将企业的观念、价值、制度、以一种权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输入给每一个成员,让他们遵从它,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整体凝聚力。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令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员工最终共享统一的价值观、荣辱感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将得到更好地处理,企业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有了更加突出的体现。因此,通过或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应是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 另一方面,被企业文化所滋润、加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营造。企业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精神固然是在一种文化环境、氛围中生成的,但最终必须内在化为职工的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但这种内在化的过程是必须有一定外在形式作保障的,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 总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两个方面统一在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上,毕竟一切企业行为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但企业行为对人是有要求的,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引进适合的员工和培育员工等途径来实现,这一实现是一个内在的和外在的双重化过程,而这正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种企业行为的功能,二者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必会造就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选人、育人、用人中塑造与传播企业文化,使员工了解、认同并遵循它,逐渐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有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最终也达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选人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企业在选人时就要将企业的价值观与用人标准联系起来,选好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要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制订招聘要求,在招聘甄选过程中要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度较高的人

资源建设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直接体现在为师生服务,而决定其服务效益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馆藏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决定一个图书馆的特色,其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图书馆效益的大小与质量。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得到迅速增长,馆藏信息量越来越丰富,发挥作用也愈来愈凸显。但在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及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采取措施改进,使图书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要求。

1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馆藏质量不高

高校图书馆存在重量轻质、馆藏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受采购人员知识水平、学科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在馆藏建设中缺乏调研,以主观乐见方式购书,未能采进必要数量的学术著作和专业性很强的资料。另一方面,缺乏系统、完善的长远规划,导致藏书体系紊乱。特别突出的是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各高校为了迎评达标,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图书馆评估指标规定的图书量,纷纷增加图书经费,拨专款紧急购置图书,超常规的大量采购,结果是虽然可使馆藏图书数量迅速上升并达标,但是馆藏质量却不尽人意。

1.2院系资源有待于开发

高校各院系资料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有自己特有的馆藏文献资料,它的针对性、专门性非常强,能反映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能代表各学科各专业领域学术水平,具有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利用价值高。但目前有的高校院系资料室在文献建设和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限的经费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由于资料室在体制上隶属于院系,自主采购资料图书,这样难免出现文献采购和图书馆的采购重复,浪费有限的经费。二是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有些资料室对图书资料没能进行规范化管理,只能从事简单的借阅登记等传统的管理模式。服务对象也局限于本院系教师,学生在使用本系资源受到不合理的限制。其他院系师生无法享用信息资源,在同一文献资源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的服务级别,使文献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整体发展。

1.3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深入,电子型、网络型的文献资源以其高度的共享性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服务能力,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迅速占据了重要位置。目前大多高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但在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方面研究不够,进行深层次开发较少,特色不明显。一是没有根据本校类型、优势特点及师生的需求制定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建设规划;二是只能提供浅层次的服务,网上信息陈旧,没有及时更新补充,有的信息栏内容空缺,给人感觉高校图书馆网没有太多信息性强、利用价值高的内容,网上信息资源开发还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

1.4高素质的文献资源建设人才缺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急需一支与之匹配的、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文献资源建设队伍。但目前高校图书馆具有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员较少,其他专业和成人教育毕业较多;安心图书馆工作的业务骨干较少,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纷纷跳槽,人才流失严重。依据浙江省部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硕士以上学历(含第二学士学位)的高层次图书信息管理人才比例相对较低,仅占同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2%,可见部分地方高校图书馆高层次、可以适应现代型图书馆发展建设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相当紧缺。

2推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也就是文献资源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信息需求的变化,调整馆藏政策,优化馆藏结构,建立馆与馆之间的共享机制。只有这部分做好了,才能保证建设一个科学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2.1有计划地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和规模及重点学科建设,制订年度的采访计划和标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采购文献资源。同时,在资源采购和配置方面,图书馆要根据经费情况,按重点学科以及各类图书的比率进行合理的配置,确保文献资源建设上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又能紧跟教学、科研的发展需要,又能满足用户的回溯性查找或对知识的梳理。

2.2了解用户需求,提高馆藏质量

为保证馆藏文献能适用读者需要,高校图书馆要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读者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或利用校园网图书馆平台听取师生对目前馆藏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校各院系的专业设计,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师生对文献资源的要求。保持与各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的沟通,及时了解各专业的发展、各院系对信息需求的变化情况。梳理、分析、研究调研收集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制订采购计划,确保所采购的文献的专业性、学术性,保证馆藏质量。

2.3加强文献资源数据的统计和运用

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数据的统计和运用,对各种类图书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学校规模、专业、生源、重点学科来制定各种类图书的购置数量,对人均册书进行科学的配置,以保障供需的关系良性循环。通过对事实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加强对分析数据的运用,从而优化馆藏结构,提高文献的保障率和利用率。

2.4加强统一管理,实现高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首先积极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理顺学校、图书馆、学院、学院资料室三者的关系,将图书馆与资料室同时纳入到统一的高校情报资源体系中,打破各自为政的格局,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宏观化管理。其次,将各院系资料室的文献资料统一归入学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起以校图书馆为中心,面向学科方向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公共系统平台,使各学科的读者都能在网上迅速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2.5加大电子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及各院系资料室应在图书馆的统一协调下,密切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在网上开发各院系子站,在各站上开发学位论文库、参考文献库、学科导航、电子期刊、网络导航库等栏目,充实各栏目的内容。做法:一是引进学校教学科研急需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和读者需求量大的基础学科的数字化资源;二是集中技术力量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三是系统跟踪专题或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收集与整理;四是依托校园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实现资源共享,以实现图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2.6加强文献资源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文献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本校的专业设计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注意引进人才,尤其是要引进那些既具有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又有开拓精神;既具有某个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重视对现有图书馆人员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对馆员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馆员及时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其次,人才与岗位的配置要讲究科学合理,岗位的要求与人才的特点应结合起来考虑,创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以利于人才能力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从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佩,崔培英.网络环境下的现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3:14-18.

[2]王桂平.浅议数字图书馆的馆员队伍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7:86-87.

资源建设论文范文4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1、图书馆知识管理

1.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是:(1)知识管理者既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2)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3)由于隐性知识储存于人的大脑,所以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物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4)知识管理强调动态的过程管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升值。尤其强调该过程中知识的共享。并以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业绩的改善为最终目标。

1.2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科学文化的发展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知识管理,图书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文献知识的大仓库,并不是仅限于文献的借、还、藏的管理。而是科学的、新型的信息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推动知识传播创新。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高校图书馆要发展。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知识传播创新的重要性。

(2)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是当今形势发展的要求,图书馆是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其服务宗旨是满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把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的利用者、信息与信息产生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递的同时,更创造了—种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切正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引入知识管理的管理模式。

(3)知识管理模式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实现有效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2、知识管理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

2.1 知识管理是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支撑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发利用现有的馆藏纸质文献资源。并将其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图书馆知识联盟。形成资源共享网络。不仅要以馆藏文献为载体。还要以用户为中心,提高知识传播质量。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本馆实际出发,强化采访工作。如对价格较贵的国内外网络文献,可以自己购买(包括只购买使用权,也可以采取数据库共享的方法获取,还可以以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形式收藏。处理好数字化文献与纸质文献拥有与共享的关系,这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同过去相比,文献的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外,各种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光盘等大量涌现。高校图书馆应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尤其要重视收集和开发光盘、电子图书、联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文献等数字化信息产品。

2.2 知识管理时文献资源建设有促进作用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它包括知识开发、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知识管理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图书馆对知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图书馆创造性收集、分类、存储以及利用信息变为现实,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快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3.1 纸质文献资源建设

纸质文献历史悠久并且保存寿命长,仍然是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结构调整,管理手段更新及服务模式的转变,使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3.2 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论文范文5

关键词: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资源共享;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与视频公开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之后的新的课程建设形式,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已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1]。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先后立项为校级网络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信息化教学应用“名师空间”课程项目。现将多年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与广大同行分享,希望对同类课程的建设有参考价值。

1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此政策引导下,各高校积极投入人力财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训练实践相结合,对强化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2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过程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要求,“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注重结合体育专业特色,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重点对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进行了改革与尝试。

2.1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是核心,要体现专业特色。体育多媒体课件是指根据体育教学特点、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的辅助教学软件[2]。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体育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经过前两年的专业学习,他们基本具备了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教学素材主要选择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营养学、运动损伤与急救、体育保健与按摩,运动生理生化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体操、篮球、排球等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并茂的信息传播方式展示课程内容,既可以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又能克服书本知识的教条与乏味,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3]。

2.2师资队伍配备

师资队伍是基础,要体现专业优势。基于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具有计算机和体育工程专业背景,已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在站博士后。具有十年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相关研究经验。依托本门课程教学过程,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立项了省级名师空间课程项目、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教学团队有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并担任过奥运会、亚运会教练的教授以及获得部级多媒体教学软件二等奖、省级现代教育技术一等奖的技术支持人员。在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各自发挥所长,齐心协力,合作完成了素材选取、课件制作和网站集成。

2.3教学手段选择

教学手段是依托,要体现技术含量。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数码相机、扫描仪和多功能录播设备进行教学视频、音频、图像的采集与加工,录制授课视频等。使用Photoshop、Acdsee等软件加工图片素材(如运动解剖学各种标本、体育保健学人体按摩穴位分布等),使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动画制作(如田径跨栏跑的过栏动作、篮球排球技术战术的动态演示)。使用AdobePremier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与剪辑合成(如运动生理学青蛙肌肉张力测试、体育保健学心肺复苏术等),制作asf、wmv等流媒体格式视频,利用asp动态网页制作技术,设计试题、习题在线数据库,方便学生在线测试、练习和及时反馈结果。

2.4教学考评反馈

教学考评是保障,要结合教学过程。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一门面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案例设计等环节建成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在课内利用在线平台进行教学和布置作业,通过系统设置时限,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体育专业的学生平时技术课程训练较忙,“学训矛盾”难以避免,精品资源共享课拓展了教学时空。教师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自主学习。通过上传优秀学生作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利用共享课网络平台统计功能汇总学生参与时数及作业成绩,作为课程考评依据,客观准确。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考评方式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教学效果。

3总结与展望

建设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网络教学,能够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学训矛盾”,有助于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掌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训练,为其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和考评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精品资源共享课贵在打造精品,资源共享,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作者:刘怀金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娟,孔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知识资产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4,260(12):68-73.

资源建设论文范文6

【摘要】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方法,以详实的数据阐明目前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特色库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文字识别技术、检索技术、扫描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立起特色数据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创性。所建特色库如果上网,形成网络资源,为更多的用户会快捷方便获取系统资源,这对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和整体化无疑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然而就笔者对黑龙江省所属11个高校所建特色库的网上调查得知,实际的状况不是十分乐观,问题很多,感觉大多数学校的特色库反而不“特”。本文以网络调查的形式,析出存在的问题、叙述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1黑龙江省高校特色库建设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已全面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在局部、个别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高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发本馆的特色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但是,据表一和表二统计数据看出存在的问题也比很多,特色不突出、很少把自己的突出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作为建库的重点,70%以上学校自建的特色库还是处于自建自用的状态,不能被外网访问,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没有深入加工,数据更新、维护停滞表现出特色库发展并不是沿着可持续发展势头进步,整体上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建设体系、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

2图书馆在建设特色库中存在的问题

2.1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只限于纸本文献的转换,学科、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表一显示,被调查特色库48,属于馆藏纸质文献的电子转换、原文献题录的数据库有28个占总数据库的53%,而体现学科特色的仅有15个,占总数的30%,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经济的只有2个学校建立了地域特色数据库,占学校总数的18%,以建库总数算,体现地域特色的只有5个不到总数的10%,表明,目前数据库的选题还只停留在学位论文、科研成果、学科导航层面,没有把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作为选题的重点。除了齐齐哈尔大学和黑龙江商业大学建立地域经济、文化或抗日的数据库外,其他高校都没有涉猎。

2.2建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较差

通过对能够访问的4所高校调查,特色库建设中存在许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经访问得知,建库的标准不够规范,高校自选软件,建库过程都是依据软件自身所带的标准建库,对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索、数据传递、数据交换以及数据维护等标准各异,没有采用的国际标准,建立兼容性强、标准高的数据库。在访问这些数据库时,我们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文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下载困难或不能下载;由于检索令不规范,同一系统中出现有多个检索命令;由于标引不规范,文献信息检索经常出现误检、漏检现象等。

2.3数据的深层次加工与后续维护力度不够,数据更新慢

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

文献加工方面:该校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只是纸质文献的数字化转换,数据库停留在一次性建设上,没有深入加工和提供增值服务。

数据更新方面:在被调查的11个数据库中,有7个数据库(有1个数据丢失)从2007年11月30日到2008年5月30日数据没有更新,占64%。

后续维护维护与可否使用方面:在对该校11个数据库33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数据库没有技术维护、读者不能够点击访问的次数各有15次,占抽查次数的45%,音像数据库数据完全丢失,已无法访问。我们对黑龙江省另3个可访问的高校的抽查也得到近乎一样的结果,(另3个高校的访问登陆太慢,没有列出每次调查数据)许多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搭建后,后续建工作停滞,数据更新停止,数据库的维护工作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相对滞后和缓慢的状态,很多数据库的数据长期处于不可用或不更换的状态。

2.4检索点设置与检索系统不完善

数据库最大的功用在于检索,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该校使用TPI检索技术,只提供初级检索和二次检索途径,途径单一,我们发现数据库设置的检索点和数据所做的标引并不一致,比如“野生经济植物图片数据库”,数据标引的“形态分布”在检索点上没有设置,没有设计高级检索功能,有个别的自建数据库就根本没有检索功能。

2.5重建轻用现象普遍、数据库联网使用率低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调查得知,11所高校图书馆上网率不到36%,而实际联通率还要更低,多数高校进行IP网段封锁,外单位用户应用搜索引擎检索很难查询到高校的自建数据库,即使检索得到,绝大多数数据库也没有权限访问,特色数据库仅供校园网用户内部使用。

2.6共享和市场化理念亟待提高

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目的是为不具备本地资源的用户提供研究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建立特色库的宗旨所在。而大多数图书馆是重藏轻用或者把资源封闭起来,不是积极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投入偌大的人力物力建起的数据库,今供少数人使用,是违背建库初衷的,如何像清华大学的CNKI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那样,能够被98%的高校利用,走向市场化,是需要一定的促销手段。

3建议

3.1标准化、规范化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应制定和遵循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标准,主要包括:通信标准(TCP/PI)、码标准、标准通信置标语言/可扩展置标语言(SGML/XML)、元数据(Met标准、检索语言标准、安全标准等。CALIS在特色数据库子项目建设中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各高校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有必要参照使用。

3.2共建共享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各部门、各系统和各地区的协调,还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合理布局、合作共建。高校图书馆在特色库建设上像过去在合作共建联合采购外文数据库、集团采购CALIS方面那样,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分工建设、统一共享、统一采购软件等。更深层合作共建应次,实现共享

3.3突出特色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库中,要集中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品种的数据库,选题必须是在馆藏基础上充地域特色、学科特色、专题特色,表现出独一无二。

3.4深层次加工原始文献

对于有传统馆藏文献转换而来的数据,要在标引,链接上下功夫,让原生态的文献产生多处知网节,以便用户的检索使用。

3.5完善的检索工具

充分吸收成熟而先进的建库技术和完善的检索技术,能适应脱机、光盘、联机和网络检索,直接获取一次文献。多设置检索点,在检索途径上,应初级检索与含有布尔逻辑算符高级检索并行以充分挖掘数据库资源。

3.6适度宣传

特色数据库要立足用户市场,即发挥知识效益也要发挥经济效益,实现以文养文良性发展的数据库发展的道路,关键是做宣传和促销工作,具体的可以采取.网页广告、培训讲座、主动推介等方式推销自己。

3.7数据要及时更新、长期维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领导必须重视、统筹安排,全面部署,有一套专业力量队伍,先立项论证,一旦确立,便持之以恒,对于已建成的一定规模的特色数据库,要保证有可靠的数据资源,有专门的人员续建更新数据,也要专业人员后续维护,以保持数据库的正常运作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尽,实现特色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对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学报,2005(5).

[2]韦衣昶.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