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德育总结范例6篇

美术德育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1

1涵义:简单的来说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根据大学生的身心情况及平时的校园各项活动,探究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情况,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水平,培养艺术概念,并且在教育中不断的结合公共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全面的发展。通过在德育教育中展开公共艺术教育的应用,可以直接的美化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见刊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并且还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基本内容: 对于高校来说,德育教育中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单单是实施德育的一种方式,其实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教育新形式,所以说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不断的增加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道德精神,更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实践活动来提高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总之我们可以说公共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在结合后会产生出一种沟通高校大学生内心的桥梁,使得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公共艺术教育来产生德育教育,也可以通过德育教育来反补公共艺术教育,总之两者的结合对现代教育来说是一次新的开始。

二、发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因此来说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有效的打开德育教育的局面,并且使得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同时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因此,发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1.首先就是认识到德育工作并非只有单一课堂教学的方式,需要增加实践课程,运用丰富的公共艺术教育等形式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德育的基础是美德伦理,没有美德的熏陶,德育只有只是一味的灌输式的教育,是机械僵化的,更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他们天生具有的美好情感的葬送。

2.我们要应用艺术课程和艺术社团互相?o助、相互促进的办法,来使艺术教育能够真正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能够让大学生真正融人艺术的殿堂中来,不断发挥艺术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和交叉学科中所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齐头并进、互为补充,不断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让大学生在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上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

3.高校在执行公共艺术教育的时候多是以实践为主,这种以实践为主的活动可以直接发货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艺术欣赏课中教师不断的增加学生的艺术知识量,以此来打开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错误认知,并且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形成,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出去走走,多去参加艺术活动以此获得更多的生活实践,并且在这中间来提高学生的对于公共艺术与思想品德的养成。

4.对于高校来说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于公共艺术的认知程度,这样也是从另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同时在跨学科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强调公共艺术教育所需要表达内涵与意义,另外在德育教育既要保持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还需要不断的增加实践的活动。在实践的德育教学中需要把公共艺术教育渗透其中,并且让大量的学生明白所实践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既要保持学生的德育教育还需要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德育;美育;艺术美

一、当代美术发展现状

伴随社会交流的开放性,艺术也出现了国际大融合的趋势。当今绘画创作的局面是近现代绘画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中国美术的现状从整体来讲,流派纷呈,风格各异,一应俱全,一部绘画史也抵不上今天画坛的多样丰富。在许多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总体是繁荣、健康的,也产生了一批创作上具有潜能的新人和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然而,但从整体上看,还是量大于质,还缺乏从精神内涵到形式、语言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力作。虽然相关人士多次提出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力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影响的力作较少,主题性创作质量有下滑趋向。在今天的各式展览中,我们有了许许多多精致的形式,却缺乏令人难忘的形象。当画家急于获得名利,难免形象塑造简单,思想肤浅。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发现美术届相当多的人士看重美术作品的商品价值,甚至将精力与时间用于宣传个人作品等。在物质和金钱冲刺下,使许多人开始怀疑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创作中常常困惑、迷茫。这些现象在美术教育部门也屡见不鲜,美术人才的培养将关系到美术发展的未来,是美术发展的希望。为此,注重德育将有助于美术人才培养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从而使美术的发展更快、更好、更健康。

二、道德教育在美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德育这一概念从狭义来说是指道德品质教育而言。从广义来说,除道德品质教育外,还包括思想观点、政治立场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育是关乎人自身的事业,读书学习是使人愈成其为人的途径。教育在提高、扩展人的价值上的作用是直接的、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中德育占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

1.德育对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

道德素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美术人才培养一方面要重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一个人的德性。

在人类思想史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强调知识对于道德修养对于德性的作用,认为智慧是一种美德。然而智慧又不等同于道德。诗人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可以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俗话说,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只有德厚而才丰才是"合格品"。重视德育是历代统治阶级教育的共同特点,孔子教育思想的中心就是讲道德,说仁义。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映了他治理国家强调"德治"、"礼治"的思想。具体到对学生的教育上,他明确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明首先要让学生能够履行孝悌忠信等道德行为标准,至于学文则是第二位的。德是才的"核",就是说德是才的重要内涵,德本身就是才,德是作为人格力量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才干和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德性本身固有的人文属性及价值。古人崇尚的经世致用之才,是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之德就是这一人才标准的首要因素。

从理论上,学术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21世纪的教育应当自觉地承担起双重使命:一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某种人",承担起"专业教育"的使命;二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承担起"人文教育"的使命。"人"并不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存在,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历史存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使人的精神追求日益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使人的内心世界日益丰富、高尚而且具有道德意味,使人的行为规范由"他律"逐渐走向"自律"。

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德育的特殊意义,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识到自己的道德义务。一个人如果不认识自己的价值,甚至感到人生渺茫,悲观失望,一生就不会有任何建树和成就。德育就是要树立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自觉、自重,激发学生自强、自信的勇气,培养学生自爱、自豪的感情。

2.从德育与美育的关系分析道德教育在美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道德素质教育,即德育。实际包括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并把它体现在行为中,创造文明的生活。

审美素质教育,即美育。主要包括审美能力素质和审美境界即审美精神素质的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欣赏、创造、评判能力,提高审美境界,走向一种审美的超越、自由、创造的人生。美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的,他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艺术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它是美的集中体现。因此,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本形式。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形式,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其他形式如德育、智育等教育形式有密切的关系。艺术教育在目标内容方面对其他几种教育形式的目标内容都有某种程度的涵盖或包容,它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教育,这也是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之所在。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德育给予受教育者的,是思想意识、观点、方法的教育,政治立场、态度、信仰的教育,道德意识、观念、规范的教育。这种教育大多是一种理性教育,如道德教育需要理性对情感的把握。而艺术教育也包括思想、道德、政治内容,不过这些内容寓于意象之中,与情景交融,所以就不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表述。以艺术教育的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理智战胜那种基于生理需要的低级情感,而且还能够把它们提升为高级的审美和艺术情感,给理智以心理的力量。

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影响、感化等多种方式去把学生塑造成为"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体态、服饰、言行、等方面的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而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应是德育的主要目标。由此看来,学生爱美的本性和德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与美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高尔基说,按天性说来任何人都是艺术家,都想把美带进自己的生活。人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对美的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都应该是美的。"而美育正是培养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最佳途径。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外表美更有内在美的人才,必须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

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它具有形象性,利于认识和理解;具有情感性,容易以情动情;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陶治和教育;具有愉悦性,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感受,在享受中受到教育。

三、艺术与美的关系分析道德教育在美术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艺术具有"美"的本质。艺术反映现实美,并能通过反映现实丑创造艺术美。美,按其性质可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就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来说,现实美即是生活中美的事物的美,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或范畴,它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两大类。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的美和社会事物的美,这种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最直接的存在方式,它客观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集中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的主体的社会先进力量和先进人物身上,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以及人的思想品质情操等方面。自然美指那些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和未经加工改造的自然对象的美。

美术作品能反映客观现实美的事物表面的美和内在的美,内在的美就是一种精神性的,道德的;也可以反映现实中丑的事物,通过反映丑的事物,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道德上的震撼。一定的美术作品总是由具有一定思想道德标准的美术家创造的,作品的相关因素也是由一定美术家选择的,在形成过程中都渗透着美术家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优秀的美术作品一旦形成也会对欣赏者的心灵产生强烈的触动,这触动也往往与思想道德相关联。

1.道德修养的高低影响艺术家发现美的能力。

美术教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让他们及时发现现实美,并能思考、创造艺术美。爱美,是一回事,是否能够善于发现美,却又是另一回事。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美学道理:不同的人对美的认识、感受是不同的。对美的感受与人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的。而文艺修养和一个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是很有关系的。

2.道德修养的高低影响美术家创造美的能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又是对生活的能动的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果。艺术较之生活更集中、更典型、从而更有普遍性的特点。艺术美虽然来自于生活,但是不等同于生活。正如高尔基所说:"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不是给现实拍照。"艺术是对生活能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当人们对于艺术美发出惊叹的时候,不仅仅是因为艺术品反映了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了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和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人文修养、思想感情、道德观念等作为主观因素,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3.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给予人深刻的道德体验。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辩证唯物主义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说明艺术美的本质,指出艺术创作的规律及其意义。美术不仅仅是对生活创造性的、能动的反映,它作为意识形态范畴,对社会生活还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通过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以形象思维的独特方式认识世界,通过审美陶冶人们的灵魂,以美的追求推动生活的发展。正如许多文艺作品能够全面、综合地陶冶人的性格、塑造人的灵魂。优秀的美术作品将给予欣赏者强烈的道德情感体验,这种情感是狭隘的日常生活中所经历不到的。那些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政治、伦理倾向的艺术作品,可以产生直接的、巨大的情感冲击力,渗入伦理心理结构,使人充满道德的激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地把握世界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美术作品的相关因素直接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道德观念向联系,人们可以从许多美术作品中,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有益的精神食量。注重培养美术人才的道德修养将使美术家的作品体现出人文关怀,更易于产生美术名家、美术力作,同时促进美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喜亭.教育问题的理论思考[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2]陈清洲.教育思想探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3]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陶国富,徐大建.人生美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3

一、艺术教育应强调世界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包括人们对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三个部分的看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则天然包含着世界观的教育。如中国商代,“礼”是指道德伦理教育活动,“乐”是指具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教育活动,在礼乐文化下,道德和艺术共存一体,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近现代,随着德育和美育的提出,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更深入的探索,蔡元培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在西方社会,康德认为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只有既符合美的规范观念,又表现了道德理念,才是美的理想”。他认为最能恰当地象征道德观念的直观形象是美,在审美的直观中间接地表现了道德理性的观念。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尽管中西方在表述、内容、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艺术教育应强调人生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它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

科学的人生观对于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对于每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确定和生活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等,这些都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专业艺术教育是一种选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造诣和较高条件的学生,釆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则应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

注重艺术对人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培养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艺术对人思想道德品质的熏陶主要是通过艺术培养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包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人强烈感受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不仅能够使人获得艺术的美感,更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注重艺术对人道德情操的熏陶,培养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艺术用美的魔力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激动、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的熏陶渗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注重艺术对人理想信念的教育,帮助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艺术对于人理想信念的培养并不像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具有直接性,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主要用艺术影响人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使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三、艺术教育应强调价值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

价值观是人生观的核心内容,艺术教育应强调价值观的教育,本来应该是艺术教育中人生观教育的内容,之所以把价值观从人生观中单列出来,是因为目前在艺术教育中对于价值观的教育出现弱化的趋势,而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普遍出现扭曲的倾向。

首先,艺术教育中对于价值观的教育出现弱化的趋势。当前一些艺术教师为了追求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过于迎合人的口味,注重了流行艺术等通俗艺术的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轻视艺术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从而弱化了艺术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功能。

其次,现阶段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扭曲的倾向。由于受国际国内一些错误思潮以及一些扭曲的成人价值观的影响,现阶段人们的价值观也出现扭曲的倾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人中广受欢迎,严重毒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亚里士多德把“美德”的概念说成是“达到完善”,并包含在“对某物的一定关系中”。而属于价值的“美德”,它即指健康、力量,也同时指向美。所以,承担美育责任的艺术教育也急需要加强价值观的教育。在设置艺术课程结构时,需将大众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大众审美能力是艺术课程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发酵的养料,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设置出符合时展潮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课程,由浅入深地对人进行教育培养,增强操作性,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我国独有的东方艺术,将是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发展的趋势。艺术的最终表现形式除了要以理论为基础之外,还要以实践为手段,单一的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都不能满足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坚持走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4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媒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画在纸上的几幅画作,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影像领域拓展。借助一定的媒介刺激的学生感官,是现代教学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在上《妈妈和孩子》这一课时,节选了动画片《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的情节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原理的同时知道中国传统美德“孝”,歌颂母爱的伟大,将品德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来,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当然所谓媒介并非只有课件、投影仪等现代技术设备,教师要注意课堂媒介的多样性。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课占很大比例,这类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如,在上《方形物品》一课时,可以在学生画画前总结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告诉学生做人也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利用媒介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应该在实际课堂中把握机会,灵活运用,使这些媒介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以善为美,加强引导,净化学生品德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提高审美教育有利于加速学生在品德教育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改变的转化,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模仿是动物的本能之一,低年级的孩子尤其如此。因此,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从老师身上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对教师言行的模仿。这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式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超过授课内容本身。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每节课都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不能因为美术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就忽略这一点,要起到表率作用。在上课时语言要尽量做到简洁、准确,动作要保持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建构良好品德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思想品德课,不能靠说教和口号。要更加重视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中的地位,紧密联系生活,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具有育人功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汶川,帮助汶川的孩子。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如何教育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用它们的画笔去展现他们的感受和心情,上一堂美育和德育结合的课,是每一个老师该思考的问题。在那天的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地震现场发回的视频,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灾难的真实面貌,然后要求他们每个人画一幅画,写上一句祝福语送给灾区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情。那一次的作业孩子们画得格外用心,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四、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5

我校的学生,很多是新移民子女,父母有一定的文化,但平时忙着上班、打理生意什么的,孩子的生活、教育什么的很多时候都交给老人家负责,这种隔代教育的弊端就出来啦!这时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显得优为重要了,再加上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教育的初始阶段,思想品德的培养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本人也一直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作为重点来抓。

二、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根据思想品德的内容尊循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学生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通过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知道,思想观念的树立、情感的转变,习惯的养成,意志信念理想的形成,都不能立竿见影,欲速则不达。小学生的德育内容很多,既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革命传统教育及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国情教育,又有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珍爱生命、关心他人、刻苦学习、热爱劳动等教育,另外还有遵纪守法,树立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等等。(二)美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觉得,只要我们重视,努力去研究探索,对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是一个出色的德育工作者;只有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是出色的德育工作者;只有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思想品德还要有针对性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自己投入到学生之中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上个学年我刚接手二年级,5班有个小男孩特别喜欢美术课,但就是不爱讲卫生,班里的同学都不太跟他玩,还说他脏,在分组活动中,大家都不愿他加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讲起了中国女排在雅典奥运会靠着团结拼搏精神奋力夺冠的经过时,同学们安静了下来,我乘机教育同学们,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共同进步,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课后,我找来这个小男孩聊天,教育他应注意个人卫生,主动与他人交朋友,并送了一些小画具给他,还安排班干部帮助他,几周下来,这位小男孩便融入到美术的大家庭中。(三)美术课是学生喜爱的课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材内容都以形象,色彩去感染儿童,能很自然地与思品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画小白兔讲小白兔的善良、温和、爱卫生;画老牛讲老牛的勤劳、勇敢,有恒心;做纸玩具讲变废品为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孩子们在掌握美术基本知识的同时自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养成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的人生观。

三、不同年龄特征的思品教育方法

(一)渗透法。在美术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的接受能力,对低中年级采取讲故事、看录像、读诗歌、听音乐等方法,将思想品德内容渗透其中,使孩子们很自然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及教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有时上几分钟的课,就开始三五个小朋友在交头接耳的讲话,或是坐不住了,或是玩学习用具,这时我通常会讲一些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学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诱导法。根据中高年级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画“船儿漂漂”的主题目画时,引导学生结合家乡———番禺渔乡进行讨论:大海、鱼儿、渔民的相互关系,通过讨论,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三)对比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通过成功与失败、虚心与骄傲、繁荣与落后不同结局的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比较繁荣与落后的不同结果:旧中国的贫弱挨打和新中国的强大不可侮辱,使学生油然而生爱祖国爱新生活的情感,再画升国旗的创作画时就格外生动……(四)讨论法。是诱导法的引伸,有计划地把儿童分组或全班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作热情,收到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如记忆画“节日的餐桌”,“美丽的叶子”;故事画“巧救小昆虫”等,通过讨论孩子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培养了参与意识,调动了记忆思维活动与创造思维活动。(五)演示法。这是一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性教学法,很适合儿童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当堂演示等直观形象的表达,由形象思维引发抽象思维,产生特殊的教学效果,对美术教学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好的吸引力和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重要“工程”,美术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美术教学自身也会取得巨大的推动作用。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将美术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学生们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心灵美也一点一滴的得到了升华。

作者:赖志清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早期教育》教师版[M].南京市:江苏教育报刊社,2017.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结合全员育人有关精神,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以“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

二、目标措施:

1、加强德育工作贯穿整个美术教学中的思想。端正思想,提高认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教学中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思想,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

2、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各学科德育工作要点,把德育内容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1)在美术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与意志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做到德育与美术学科教育的渗透。如:环保方面,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让学生爱护大自然,亲密大自然。

3、深入探求生活德育、情境德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营造各种德育灵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

(1)让各班、各年级积极行动起来,用学生美术经验来丰富校刊、校园网、黑板报、走廊文化等各种德育活动。让学校每一个角落留下班级美术文化的痕迹,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学有专长,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2)组织学生到室外去采风,写生,让学生画生活日记、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人、事、景、物,积极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加以提炼,提高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学生的作品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气艺术品味,利用一切媒材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表现欲。提倡奇思妙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体验的机会,寓德育内容于各项活动之中。